第6章 新闻传播的原则与方式
新闻采编与传播法规遵循指南
新闻采编与传播法规遵循指南第1章新闻采编的基本原则与规范 (3)1.1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3)1.2 新闻的客观性原则 (4)1.3 新闻的公正性原则 (4)1.4 新闻的时效性原则 (4)第2章传播法规概述 (4)2.1 我国传播法规体系 (4)2.2 涉外传播法规与政策 (5)2.3 互联网传播法规与管理 (5)第3章新闻采访规范 (5)3.1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6)3.1.1 明确采访目的和主题:在进行采访前,记者需明确采访的目的和主题,制定合理的采访提纲和问题,保证采访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6)3.1.2 查阅相关资料:记者应充分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信息、相关事件的历史沿革以及相关政策法规,为采访提供有力支持。
(6)3.1.3 约定采访时间和地点:记者应提前与采访对象沟通,约定合适的采访时间和地点,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6)3.1.4 准备采访设备:记者应根据采访需要,携带合适的采访设备,如录音笔、摄像机等,保证采访资料的完整记录。
(6)3.2 采访过程中的伦理规范 (6)3.2.1 尊重采访对象: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尊重采访对象的人格尊严,保持礼貌、谦逊的态度,不得侵犯采访对象的名誉权、隐私权等权益。
(6)3.2.2 客观公正: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得暗示、诱导或强迫采访对象回答问题,保证采访内容的真实性。
(6)3.2.3 严禁抄袭和剽窃: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不得抄袭、剽窃他人的采访成果。
(6)3.2.4 保守秘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严守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得泄露相关信息。
(6)3.3 采访方式与技巧 (6)3.3.1 提问技巧: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善于运用开放式、封闭式、诱导式等提问方式,引导采访对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6)3.3.2 倾听与观察: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注重倾听采访对象的回答,观察其表情和肢体语言,捕捉重要信息。
新闻传播学教案
新闻传播学教案一、引言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新闻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在我国社会发展、信息传播和媒体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系统介绍,使学生了解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技能,提高新闻传播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使学生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新闻传播的定义、功能、原则和规律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基本技能,提高新闻传播实践能力。
3.思想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念,坚持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原则,培养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
4.应用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和媒体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三、教学内容1.新闻传播学概述:介绍新闻传播的定义、功能、发展历程、学科体系等。
2.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新闻、信息、媒介、受众等。
3.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时效性等。
4.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新闻价值规律、新闻选择规律、新闻传播效果规律等。
5.新闻采访:采访的基本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6.新闻写作:新闻报道的文体、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
7.新闻编辑:编辑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
8.新闻评论:新闻评论的定义、功能、类型和写作技巧。
9.新闻传播与社会: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10.新闻传播与伦理:新闻职业道德、新闻传播伦理问题及对策。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2.案例分析法:分析新闻传播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和问题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3.课堂讨论法:针对新闻传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5.情境教学法:创设新闻传播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习。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6章 媒介制度与媒介所有权
三、当代世界主要的媒介所有制类型
全民所有制 国家所有制 公共所有制 劳动集体所有制 政党所有制
股份制 报团(传媒集团)所有制 私人所有制
第二节 集团化:媒介所有权的集中和 垄断
一、媒介的兼并和垄断 传播方式是由一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结构和
经济技术特征决定的。现代大众传 媒的生 产方式与现代社会的工业生产方式相类似, 都具有大规模生产(复制)、连续性、标 准化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的传媒理 论和传媒制度,就是建立在 把传播权利的分配看成是政治权利的分配这样一 个分析基础上的。在这个基础上列宁建立了苏维 埃式的传播制度。
二、媒介制度的基本类型
四种媒介制度:
以“自由主义 理论”为基础的媒介制度 以“社会责任论”为基础的媒介制度 以“集权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媒介制度 以“苏联共产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媒介制度
一、我国传媒制度与苏联的传媒制度具有高 度一致性
我国传媒制度的初始形态与苏联的相应制度具有 高度一致性。
这一方面是由于新中国与苏联在政治、经济和社 会制度方面的同构性;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在这 一领域主动全面学习、移植苏联制度的结果。
二、我国传媒制度的变革
传媒产业政策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 面: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3/22/2
022 5:45:41 PM17:45:412022/3/22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3/22/2
谢 谢 大 家 022 5:45 PM3/22/2022 5:45 PM22.3.2222.3.22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22-Mar-2222 March 202222.3.22
社会主义报刊(新闻媒介)要按照一定原则分配 给劳动人民利益的代表 者使用
新闻学概论(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题库第一章新闻起源1. 导致原始社会新闻产生的社会动因是什么?( C )A 共同一致的社会活动B 必然产生的社会联系C 对信息交流的迫切要求D 对周围事物继续认知的愿望2. 原始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也是人类一种有目的的( B )A 认识行为B 传播行为C 社会行为D 信息行为3. 把运用形体姿态和手势或使用绘画符号传递信息可以称作( B )A 文字语言B 符号语言C 情感语言D 非符号语言4. 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是什么?( A)A 客观存在的事实B 客观存在的信息C 客观存在的事态D 客观存在的环境5. 经新闻报道的事实被称之为( B )A 事实新闻B 新闻事实C 新闻素材D 新闻产品6.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应该必须坚持的是( D )A 矛盾论的新闻本源观B 辨证论的新闻本源观C 唯心论的新闻本源观D 唯物论的新闻本源观7. 目前已知的的最早在书名中使用“新闻”一词的著作是?( B )A 《披沙集》B 《南楚新闻》C 《红楼梦》D 《朝野类要》8. 《牛津词典》中将新闻一词解释为什么?( C )A “各地新闻”B “快速信息”C “新鲜报道”D “新近消息”9. “新近”是一个相对的( A)概念?A 时间B 地点C 空间D 关系10. 新闻定义中对报道主体的规定是( D )A 受众B 传播者C 媒介D 没有明确规定11. “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一对新闻定义的描述属于下列哪种说法?( C )A 功能说B 事实说C 报道说D 信息说12. “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的最近之事实也。
”该语出自哪位学者之口?( D )A 邵飘萍B 黄远生C 徐宝璜D 陆定一13. 构成新闻的事实必须具有新意,这就意味着新闻前提是什么?( C )A 信息之新B 内容之新C 事实之新D 素材之新14. 对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而言,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把新闻的“快”与什么有效结合?( B )A 政治立场B 社会效果C 经济效益D 文化观念15.社会主义新闻宣传中要把公开透明和什么统一起来?( D )A 真实准确B 内容新鲜C 报道及时D 有效管理16.对于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必须注意时效性与什么的结合?( A)A 透明度B 宽容度C 开放性D 准确性17.作为新闻本源的事实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哪几类?( CD )A 人际间可以感知的事实B 社会关系发生变化C 社会实践中发生的事实D 自然现象E 生产关系变革18.新闻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哪些?( ABCD )A 真实准确B 内容新鲜C 报道及时D 公开传播E 反馈迅速19.社会主义新闻宣传要做到以下哪些方面?( ABC )A 公开B 透明C 开放D 广泛E 便捷20.请举例并说明传播公开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的重要作用、价值、意义。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第一章:新闻传播伦理概述1.伦理与道德概念的区别与联系①伦理是指人与人在交往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是所应遵循的准则。
②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以及将这些外在的原则和规范内化而形成的品质、情感和精神境界。
③伦理与道德在内涵上是有一些共通之处。
伦理与道德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则的作用。
它们都涉及人们行为品质的善恶正邪,乃至生活方式、生命意义和终极关切等。
④伦理范畴侧重于反映人伦关系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道德范畴侧重于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的应当;伦理是客观法,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观法,是自律的。
新闻传播是社会活动主体间相互传达信息的交流活动,是社会结构体系中新闻传播机构利用媒介向广大受众发布和传递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报道的传播活动。
人们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即是新闻伦理研究的内容。
2.区别不道德与非道德不道德行为:凡是不符合一定社会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的新闻传播行为,即报道者的行为有害于他人或社会,称为不道德行为。
比如在采访过程中利用工作之便接受赠礼乃至收受贿赂,为提高稿件的刊用率而不惜捏造“新闻”等,都是不道德行为。
非道德行为:是指不是由一定的道德意识引起,通常也不涉及是否有意或有害于他人或社会的后果,不可能也不应当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一些属于非技术层面的行为,诸如采编技巧、排版印刷、音像录制、经济核算等,由于这些行为通常不与他人发生利益冲突的关系,因此均可以看做是非道德行为。
3新闻传播道德概念4.什么是自律和他律?新闻自律: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自律,是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道德上所进行的自我约束。
新闻自律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
新闻行业自律:是新闻媒介及其从业者,通过自行制定的新闻行业自律章程、制度、工作守则、公约和守则等,对自身从事的新闻活动进行自我约束、限制、协调和管理,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要求。
第六章 新闻自由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
第六章新闻自由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一.新闻自由的涵义新闻自由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与运用,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自由,是人们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自由,既包括新闻传播者的新闻自由,也包括新闻接受者的新闻自由。
其中,新闻传播者的自由是主体内容和基础。
1.出版前免于检查,出版后除了对法律负责任外,不受任何干涉。
2.出版前不须请领执照或特许状,也不须交纳保证金。
3.政府不得以重税或其他经济力量迫害新闻事业,亦不得以财力津贴或贿赂新闻事业。
4.自由报道、讨论及批评公共事务的自由。
5.自由接近新闻来源及保障采访的自由。
6.自由传播新闻并免于检查。
7.自由阅读、收听,包括不阅读不收听之自由二.新闻自由的源起及发展新闻自由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提出的口号。
从中世纪到18世纪,出版自由始终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扩充自己实力的一种手段,这个口号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在上升阶段资产阶级的进步性。
列宁称:“出版自由这个口号从中世纪末直到19世纪成了全世界一个伟大的口号。
”新闻自由经历了从提出观念到形成制度的发展过程。
最早提出新闻自由思想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1.新闻自由的基本假设(1)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本身就是目的,个人的快乐和幸福才是社会的目标,人是独一无二的,是文明世界的基本单位,也是它的推动者。
所以,个人的自我实现是终极目标——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目标。
社会的首要功能是促进社会个体成员的利益。
强烈否认国家是人类奋斗的最高体现,国家的存在只是为了给个人提供一个可以发挥其自身潜力的环境。
当它不能推进这一目标时,就会变成一个障碍,必须被废弃或进行彻底的改革。
自由主义理论不接受这样的命题:社会是一个独立实体,这个实体比组成它的个体成员更重要。
(2)理性能力是上帝赋予的。
理性依据感官经验行事,它不像前人那样盲从一切权威思想。
我们是生而自由的,也是生而具有理性的。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重点笔记
绪论拉斯韦尔公式“五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一.传播和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二.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意义以学事术,指导人们驾驭新闻传播规律,能动地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提高新闻实践经验总结与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水平新闻传播学是一门以基础性理论为特色的骨干课程,是应用课程和历史课程的先修课三.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方法1.一般方法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观察与分析错综复杂的传播现象与传播社会关系实事求是地评估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的业务经验,为我所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和方法,在新闻传播活动和学术讨论中掌握新闻传播规律2.特殊方法科学抽象和理论思维定性和定量方法规范新闻传播质量新闻—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考察第一章新闻传播行为“延伸的人体”第一节行为和新闻传播一.动机和行为需要——动机——行为——目的动机性行为特点动因目标形成动机内在条件(需要、欲望)感到缺乏期待满足客观条件(诱因、刺激)勒温-人类行为行为公式B=f(P*E)行为=函数(人*环境)二.生存需要和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心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这种活动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第二节理论新闻传播学对新闻起源的认识新闻传播起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它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求和共同兴趣为目的一.关于“新闻欲”任白涛-新闻及其承载物的产生,是由于人的社会需求二.关于“群居说”和“好奇说”非本质原因第三节新闻传播的特点一.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传播的基本特征1.陈述事实最重要特征五要素:新闻写作学五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新闻六要素——如何H2.具有新意新近发生新鲜事实常报常新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3.报道及时第一时间内报道普通事实——质变——新闻事实——量变——普通事实反对“唯速主义”的前提下,抢新闻4.公开传播循公开渠道向全社会作无定向的传递二.新闻的定义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第二章新闻传播者新闻信息的推动力、传播活动的守门人第一节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一.社会角色角色|戏剧用词——20世纪2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引入社会心理学个体社会角色社会化:个体通过社会实践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在某种程度上被引导着去适应他所在社会或群体的规范,从而使自己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六章 新闻与舆论
第六章新闻与舆论第一节新闻舆论的内涵和特征●“舆人之论”Public Opinion :舆论是社会生活中公众对某一事态所持的意见和看法●舆论的社会功能和主要目的一、社会功能: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干预社会生活,这是由其"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的显示"的本质特性所规定的。
二、目的: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三、主要功能: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即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是社会控制的有力形式之一●舆论的两面性及其衡量标准:一、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识倾向的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在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集中意志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二、舆论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其重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存在高低之分,好坏之别三、衡量舆论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长期与短期的结果等第二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定义:舆论导向是指新闻媒体依据一定的思想和立场,运用新闻手段引导社会舆论的传播行为。
新闻舆论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倾向性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大意义①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关系党与人民的福与祸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二、政治导向是新闻舆论导向的核心1. 舆论导向最根本、最重要的导向是政治导向;2.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关键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3.新闻媒体作为舆论工具,总是要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定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①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把理论导向放在首位②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③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 坚持正确政治导向的同时,也要注意文化导向、消费导向、生活导向等其他方面的导向作用三、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四、做好典型宣传◇特征:一定时期内最突出的人和事,具有时代性、先进性;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人和事,为全局服务◇做好典型宣传:1)要真实、可信2)要深入挖掘3)要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五、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对社会热点的引导1)新闻聚焦热点,热点产生效应,这是新闻报道的运作规律2)不能回避、政治坚定、头脑清醒、正确分析、积极引导◇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引导1)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六、积极引导网上舆论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1)对网上具有倾向性的、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应及早主动地进行引导2)加强正面引导,唱响网上主旋律3)着力增强网上正面引导的亲和力、感染力第三节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具体体现一、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新特点①传媒体制的改革给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影响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增大了舆论引导的难度③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多样化改变了舆论引导的格局④统筹国内国际宣传两个大局的要求,使得舆论引导工作更为复杂艰巨二、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认真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从社会舆论多层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传播的新趋势,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①坚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②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③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和加强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三、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①增强舆论引导的权威性②增强舆论引导的实效性③增强舆论引导的艺术性四、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的新格局和新机制【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的新格局和新机制,为正确引导舆论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是具体实施舆论引导的一项重要措施】①健全新闻宣传管理部门的领导机制,通过宏观指导和重大议题设置把握舆论主导权②健全政府发言人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新闻发布制度,通过权威、主动、周到的信息服务把握舆论主导权③以主流媒体为主力军,通过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增强影响力,把握舆论主导权④建立报网互动机制,依法管理网站,通过社会热点网上引导机制把握舆论主导权⑤强化舆情监测分析机制,通过全面详备的舆情掌握和准确而科学的舆情预见把握舆论主导权⑥建立和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机制,把握舆论主导权第四节 新闻舆论⏹ 舆论监督的含义:1. 广义:指公民通过各种公开形式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2. 狭义:指新闻舆论监督。
第6章 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
突发事件,或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 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 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一、“总体应急预案”对信息发布的规定
“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 类: (1)自然灾害 (2)事故灾难 (3)公共卫生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
二、某些法律、法规对突发事件信息发布 的规定 汛情 传染病疫情 核事故 地震及其预报
三、新闻媒介对突发事件的报道
现在,国务院确立了突发事件信息要在第 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的基本原则,若干法律、 法规对特定突发事件信息的公布也有了具 体规定,这些都属于对政府部门的义务性 规范。
第四节 气象预报
不得有虚假记载。 不得有重大遗漏。 不得有误导性陈述。
三、对刊播证券信息的传媒和发表投资咨询 文章的作者的规范 按《证券法》规定,证券交易即时行情由 证券交易所公布,“未经证券交易所许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证券交易即时行 情”(第一百一十三条)。 刊发和传播证券信息的新闻媒介也有限制。 证券期货市场利益主体不办报刊。
气象预报,是涉及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社 会生活和千家万户日常生活的重要信息。 准确、及时地制作发布气象预报,开展气 象预测,可以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合理 开发利用气象资源,借以保障人民生命财 产的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规范气象工作的法律是1999年颁布的《气象 法》。
在气象预报统一发布制度中,新闻媒介主 要承担两项义务:
1 准确及时传播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 2 不擅自发布重要气象新闻。
第五节 证券信息和新闻
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6章 新闻传播的原则与方式
1 客观原则的来源
首先,客观原则是新闻传播业伴随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科学等同步发展的产物,
其次,客观原则的产生与发展“还有一个哲学基 础” ,新闻的客观性原则植根于人的精神交往需 要和人的社会性道德意识。
再次,便士报(the Penny Press)是客观原则发育的 肥沃土壤。
最后,不少学者指出,通讯社特别是美联社(成立 于1848年)的诞生与发展,是客观报道原则得以确 立的重要动力。
其一,新闻真实是新闻传播范围内的真实。 其二,新闻真实是一定新闻传播价值取向下的真
实。 其三,新闻真实是传播者认知限度内的真实。 其四,新闻认识的特殊性决定了新闻真实的有限
性。 其五,新闻真实在具体真实和整体真实两个层面
上都具有有限性。
4 新闻真实的意义
真实的首要意义是把新闻与非新闻区别开来,真 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据,是新闻安身立命的根本。 新闻以真实作为自己的旗帜和灵魂,以真实奠定 自己的地位和影响。
2、客观原则的内涵
一是作为新闻精神的客观理念,也可以称 之为客观精神。
二是作为新闻报道操作规范的客观方法。
具体说,客观报道在操作上有这样的规范:
以倒金字塔方式在第一段简述基本事实; 以五个W报道; 以第三人称语气报道; 引述当事人的话; 强调可以证实的事实; 不采取立场; 至少表达新闻事实的两面。
第一节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新闻传播的事实原则 (一)真实原则 1 新闻真实的本质
首先要求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 其次,真实讲的是对“实”的正确的、全
面的反映,
2、新闻真实的含义 第一,就具体的新闻报道而言,新闻真实 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
其一,新闻报道的对象是实际存在的或存 在过的,即凡是新闻报道中提到的事实都 能够在现实世界中找到某种根据,就可以 说新闻报道是真实的,这种真实可叫做存 在论意义的真实。
新闻学概论课程-第六章新闻宣传
新闻宣传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
• 社会主义新闻宣传,所依据的只能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 新闻媒体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新闻事实所包含的新
闻价值进行正确判断,对宣传时机、宣传力度和可能产生 的宣传效果作综合判断,以便在报道中更好地体现人民群 众利益,更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新闻宣传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
• 西方“宣传”一词为“propaganda”,含有贬义。 美国新闻界认为,客观性与宣传是格格不入的。
• 西方虽不承认新闻的宣传功能,但大量的事实充分证明, 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体也在进行宣传。
• 不少西方媒体为宣扬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进行了大量 反社会主义、反共产主义的宣传。
西方国家主流语境中对宣传的曲解
新闻宣传要讲求艺术,端正文风
(三)要善于从群众容易理解的角度说话 • 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 既热情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政府机关
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又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劳动业绩 、工作经验、问题困难、建议要求。同时还要尊重公民的 知情权,提供对群众生产生活有用的情况和信息。
• 实行舆论监督,批评和抨击现实生活的各种丑恶现象,弘 扬正气。
张思德
典型人物
任长霞 洪战辉
第二节 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
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 革的实践,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通过新闻宣传, 动员和组织群众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奋斗。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中国革命、 建设与改革的实践
我国的新闻宣传作为实现人民利益的手 段的主要方式:
• 及时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类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帮助人民群 众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化,了解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改革 开放的重大决策;
第六章 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五、不同历史时期,新闻指导性有 不同操作要求
1.革命战争年代 报纸指导一切,重点是指导工作
2.计划经济年代 印证党和政府各种举措、方针的合理性 3.市场经济年代 阐释信息的意义
“都城官书局开设缘由” “中国议办商务局缘由” “广西开办铁路”
6.20世纪初报纸标题的新改革
①标题字号与正文字号有了区别
《时报》 “发刊词”:“本报编排务求 显醒。……用大字者,务求醒目;用小 字者,刊登内容丰富也。”
《申报》 “别刊大字,择要标题,籍振 精神,并醒眉目。”
②标题已不再仅是内容的简单摘录,而 是内容的浓缩,明显的倾注着编报人的 倾向性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③在具体工作中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第四节 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一、内容:
为捍卫党和人民利益而无所畏惧的斗争,为传 播真理而不倦的探讨。
二、特点: 权威性、典型性、紧迫性、重视社会效
果
三、作用
1.有利于消除党内不正之风,增强党的 战斗力
2.新闻批评可以使党少犯错误 3.新闻批评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 4.可以促进廉政建设 5.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好形式
点球进了,澳大利亚队可以回家了,意大利没有 再输给澳大利亚队。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马 尔蒂尼今天生日快乐!意大利万岁!伟大的意大 利,意大利人的期望,这个点球是一个绝对理论 上的决杀。绝对的死角,意大利队进入了八强! 这个胜利属于意大利,属于卡纳瓦罗,属于布冯, 属于马尔蒂尼,属于所有热爱意大利足球的人! 澳大利亚队也许会后悔的,澳大利亚队该回家了, 也许他们不用回遥远的澳大利亚,他们不用回家, 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在欧洲生活,再见!
第六章_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
精确采访就其对新闻信息的收集方 式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种:
(1)主动性精确采访:即由记者或 新闻传媒自主设计相关问卷的调查采访;
(2)反应性精确采访:即记者或新 闻传媒通过其它社会调查组织或机构收 集新闻信息。
5、隐性采访
(1)概念:隐性采访是指记者通过职业 性的一般采访方法不能接近事实和了解 事实真相时的一种非常规性的采访方法。 其特征为隐藏记者的职业身份,接近事 实和获取事实信息。这是一种特定时间 和条件下的采访方法。
4、精确采访
这是运用社会学抽样调查的方法和原
理进行新闻信息收集的采访方法。这一方 法以严格遵循科学程序的随机抽样调查 (也可包括实地实验、内容分析),针对 某一群体进行系统的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 严密而准确地反映或解释各种社会现象及 社会事物的真实面貌,从社会学角度弥补 了一般新闻采访和报道的局限。相对于一 般的新闻报道,这一方法更加注重对社会 整体意向的考察和记录。
是指记者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 交谈的情况下,通过书面提问,书面回 答的采访手段。
(4)电话采访
即指记者因其他采访条件限制,通 过电话同采访对象进行了解情况、核实 事实的采访手段。
(5)因特网采访
即记者运用因特网收集、了解和核 实事实的手段。
1、个别采访
个别采访就是记者选准某个具体的 采访对象进行相互交谈从而获得新闻素 材的采访。这种采访以口头问答为主, 是记者获取新闻的主要手段之一。
4、座谈会采访
座谈会采访也称调查会,是记者通过 座谈的形式,同时向多个人了解情况,搜 集和核实材料的采访方式。
召开座谈会的好处在于:可以在有限 的时间里听取多方面的看法,搜集到来自 各方面的资料;可以同时听到正反两方面 的不同意见,有利于记者比较准确地分析 事实材料,把事实真相弄清楚。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第一章:新闻传播伦理概述1.伦理与道德概念的区别与联系①伦理是指人与人在交往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是所应遵循的准则。
②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以及将这些外在的原则和规范内化而形成的品质、情感和精神境界。
③伦理与道德在内涵上是有一些共通之处。
伦理与道德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则的作用。
它们都涉及人们行为品质的善恶正邪,乃至生活方式、生命意义和终极关切等。
④伦理范畴侧重于反映人伦关系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道德范畴侧重于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的应当;伦理是客观法,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观法,是自律的。
新闻传播是社会活动主体间相互传达信息的交流活动,是社会结构体系中新闻传播机构利用媒介向广大受众发布和传递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报道的传播活动。
人们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即是新闻伦理研究的内容。
2.区别不道德与非道德不道德行为:凡是不符合一定社会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的新闻传播行为,即报道者的行为有害于他人或社会,称为不道德行为。
比如在采访过程中利用工作之便接受赠礼乃至收受贿赂,为提高稿件的刊用率而不惜捏造“新闻”等,都是不道德行为。
非道德行为:是指不是由一定的道德意识引起,通常也不涉及是否有意或有害于他人或社会的后果,不可能也不应当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一些属于非技术层面的行为,诸如采编技巧、排版印刷、音像录制、经济核算等,由于这些行为通常不与他人发生利益冲突的关系,因此均可以看做是非道德行为。
3新闻传播道德概念4.什么是自律和他律?新闻自律: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自律,是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道德上所进行的自我约束。
新闻自律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
新闻行业自律:是新闻媒介及其从业者,通过自行制定的新闻行业自律章程、制度、工作守则、公约和守则等,对自身从事的新闻活动进行自我约束、限制、协调和管理,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要求。
6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六章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新文化运动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①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内: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②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
基本信息主要领导人物: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等内容:①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主要阵地:《新青年》。
(原称《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活动基地:北京大学旗帜: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 月15日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
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它代表现代报刊的开始。
1916年更名为《新青年》。
1920年5月改组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理论刊物,1922年休刊,1923年在广州复刊成为党中央理论机关报。
“双簧戏”新青年》第4 卷第3号在《文学革命之反响》的总题下发表了著名的新旧文学论战的两封信。
1、一封是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辑部反对文学革命的来信2、一封是刘半农写的万余言反驳书《致王敬轩信》,逐条批驳王的论点,具体论述文学革命的必要性。
这二封信的辩驳,推动了文学革命问题的讨论。
《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宣传贡献①批判封建的旧道德,抨击尊孔复辟逆流,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新道德新思想。
(提倡民主反对封建)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新青年》提倡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社会和人生,反对偶像崇拜、迷信盲从、主观武断和一切黑暗愚昧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就整个新闻传播界来说,面对的是 两方面的真实:一方面是具体真实,即某 一具体报道的真实(见上) 一具体报道的真实(见上);另一方面是整体 真实。 新闻媒体、新闻传播界在一定时空范围内 形成的“全体” 形成的“全体”报道,是否反映了事实世 界的主要状态、主流方面、主导趋势,如 果是,就实现了整体真实,如果否,就未 达到整体真实。
二、新闻传播的价值原则 新闻传播的现实告诉人们,传播主体不只 是“让事实说话”,传播主体还会“用事 让事实说话”,传播主体还会“ 实说话” 实说话”,“为事实说话”,表达自己的 为事实说话” 意志意见,追求自己的新闻理想和其他传 播目标。新闻传播的价值原则,就是新闻 传播主体为实现一定利益需要( 传播主体为实现一定利益需要(不只是传播 主体自身的利益需要) 主体自身的利益需要)而坚持的原则。
第六章 新闻传播的原则与方式
如果说“传播什么” 如果说“传播什么”构成了新闻传播的第 一问题,那么,“怎样传播” 一问题,那么,“怎样传播”就构成了新 闻传播的第二问题。新闻传播的原则与方 式解决的正是这后一个问题。 新闻传播原则指示新闻传播的方向,属于 新闻传播的理念性要求,也是必须具有的 基本规范和精神;新闻传播方式则着重揭 示新闻信息流通的不同类型和形式,至于 具体的新闻报道方法乃是业务研究的范围。
如果将三个分原则分为两个层次,那么,真实原 则属于第一层次的原则。真实是事实原则的内核, 没有真实,事实原则也就没有了根基。真实是新 闻传播总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新闻传播 的一切目的和追求,离开真实都是无从谈起的, 在这一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真实原则就是事实原 则。 客观原则和全面原则是第二层次的原则。客观和 全面既是实现真实的新闻理念,也是实现新闻真 实的必然途径,没有客观原则与全面原则在理念 上和方法上的双重保证,传播主体就难以架起通 向和达到新闻真实的桥梁。
(二)客观原则 客观原则或客观原理(要求) 客观原则或客观原理(要求)是人类新闻传播 发展史上的一笔财富,是新闻传播中最引 人注目的一条原则。
1客观原则的来源 首先,客观原则是新闻传播业伴随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科学等同步发展的产物, 其次,客观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其次,客观原则的产生与发展“还有一个哲学基 础” ,新闻的客观性原则植根于人的精神交往需 要和人的社会性道德意识。 再次,便士报(the 再次,便士报(the Penny Press)是客观原则发育的 Press)是客观原则发育的 肥沃土壤。 最后,不少学者指出,通讯社特别是美联社( 最后,不少学者指出,通讯社特别是美联社(成立 于1848年)的诞生与发展,是客观报道原则得以确 1848年 立的重要动力。
全面原则的含义: 一是针对个体事实报道的全面性; 二是针对同类事实报道的全面性; 三是针对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事实报道的 全面性。
两个需要特别强调的方面: 一是全面必须是包含对负面新闻事实报道 的全面。 二是对于那些有争议的问题,集中表现在 揭露性、批评性报道中,传播主体要特别 注意顾及各方的情况和意见,要主动运用 均衡或平衡报道的手法,把事实的整体状 况再现出来。
2、客观原则的内涵 一是作为新闻精神的客观理念,也可以称 之为客观精神。 二是作为新闻报道操作规范的客观方法。
具体说,客观报道在操作上有这样的规范: 以倒金字塔方式在第一段简述基本事实; 以五个W 以五个W报道; 以第三人称语气报道; 引述当事人的话; 强调可以证实的事实; 不采取立场; 至少表达新闻事实的两面。
(一)公正原则 公正传播,是所有新闻媒体都在标榜的一 条基本价值原则,是新闻传播主体理应具 备的职业精神和追求,是人类新闻传播业 追求的价值理想。
1、公正的含义 从本质上说,公正原则是相对事实原则的 “应然之则”。公正原则的核心在于实现 应然之则” “新闻正义”,承担新闻媒体应尽的社会 新闻正义” 职责,即通过新闻传播实现和维护人们应 该享有的最基本的新闻自由权利。
3、全面的限度 与真实、客观一样,实现全面报道是可能 的,但也是有限度的。全面是新闻认识层 面上的全面,是新闻传播范围内的全面。 有限度的全面性,首先是新闻传播的必然 结果。新闻传播的全面性是新闻眼光下的 全面性,是全面报道理全面性的大杂烩。
3、立场的意义 传播主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表达倾向是普 遍的和必然的,但并不一定是单纯为了传 播主体自身的利益或情感爱憎。我们认为, 以合理的方式表达合理的倾向不仅是媒体 的职责和义务,也是社会的要求,广大收 受者的需要。只有以合理的方式表达合理 的倾向,媒体才能赢得人们的信赖。 因而,在传播新闻事实信息时,适度而合 理地以非新闻报道的方式表达倾向性,应 当成为媒体及其传播者的自觉行为。
新闻真实的有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新闻真实是新闻传播范围内的真实。 其二,新闻真实是一定新闻传播价值取向下的真 实。 其三,新闻真实是传播者认知限度内的真实。 其四,新闻认识的特殊性决定了新闻真实的有限 性。 其五,新闻真实在具体真实和整体真实两个层面 上都具有有限性。
4新闻真实的意义 真实的首要意义是把新闻与非新闻区别开来,真 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据,是新闻安身立命的根本。 新闻以真实作为自己的旗帜和灵魂,以真实奠定 自己的地位和影响。 其次,真实是传播主体实现新闻传播目标的基础, 失去真实性,新闻传播的追求也就失去了根基。 再次,真实是新闻传播的力量所在,优势所在。 最后,真实是满足收受主体新闻信息需求和新闻 媒体获得信任的根本保证。
(四)真实、客观、全面三原则的关系 作为新闻传播事实原则的三个分原则,真 实、客观、全面的内在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它们追求的共同目标就是:“ 它们追求的共同目标就是:“让事实说 话”,以再现新闻事实世界的本来面目, 并尽可能反映整个事实世界的最新变动状 态和情况,在求实的基础上努力达到求真 的境界。
1、立场的含义 新闻传播立场,指的就是传播主体在传播 新闻信息过程中的倾向或态度。或者说, 立场在新闻传播中最基本的表现就是新闻 的倾向性。新闻传播的倾向性一般是指传 播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 表现出来的立场和观点、情感和态度。
2、立场的体现 随着新闻传播职业化程度的提高,新闻传 播业在社会系统中相对独立性的加强,传 媒立场的公开性在总的趋势上走向强化, 但我们必须同时注意到在“新闻” 但我们必须同时注意到在“新闻”传播中 立场和倾向却在日趋淡化。将新闻与对新 闻反映的事实的立场加以比较严格的区分, 正在成为各国媒体的基本规范。
第一节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新闻传播的事实原则 (一)真实原则 1新闻真实的本质 首先要求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 其次,真实讲的是对“ 其次,真实讲的是对“实”的正确的、全 面的反映,
2、新闻真实的含义 第一,就具体的新闻报道而言,新闻真实 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 其一,新闻报道的对象是实际存在的或存 在过的,即凡是新闻报道中提到的事实都 能够在现实世界中找到某种根据,就可以 说新闻报道是真实的,这种真实可叫做存 在论意义的真实。 其二,新闻对新闻事实的反映是全面的、 正确的,这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新闻真实性。
3、客观原则的意义 第一,客观原则是实现新闻真实,特别是 存在论意义真实的基本途径。 第二,客观原则是确保新闻报道可信和公 正的核心手段。 第三,客观原则是充分实现收受主体知情 权的保证。
4客观性的限度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问题,要害是新闻传播主体在 报道新闻事实时能否达到对新闻事实的客观反映, 即能否反映出新闻事实那些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 为转移的属性和内容。 从新闻传播的实际出发,客观原则的限度,就是 达到客观报道的规范要求(如上文所列诸条) 达到客观报道的规范要求(如上文所列诸条),即如 果一则新闻报道达到了专业标准或规范,就被认 为是客观的。专业标准和规范是专业领域的共识, 是公有性的,而非私人性的,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和概括,必然是一定认识水平的表现,是主观限 度内的客观标准。
3、公正的评判 传播主体是否在新闻传播中坚持了公正的 原则,达到了新闻正义,是需要社会进行 监督评判的,这既有利于新闻媒体的健康 发展,也有利于新闻媒体社会功能的正当 发挥。
在实际的新闻传受活动中,人们评判传播公 正性的直接标准大致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规律性标准,即看被评判的新闻传播 是否遵循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二是规范性标准,即主要是看新闻传播从 内容到方式,是否合乎现实社会对新闻传 播提出的一系列规范性要求。合法性、合 政策性是对公正性最基本的评判,合德性 是对公正性进一步的评判。
其次,我们先假设一种理想的状态,所有 的新闻传播媒体、传播主体,主观上愿意 实现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即把全面真实作 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在此情况下,传播主 体认识事实的能力与水平,客观事实本身 构成或变化的复杂性,新闻传播环境限制 或宽松的程度,等等,都会对传播主体全 面把握新闻事实形成各种作用和影响。
(二)立场原则 传播主体不仅以事实原则( 传播主体不仅以事实原则(真实、全面、客 观报道的原则) 观报道的原则)和新闻传播特有的方法原则 (及时、公开的传播原则)传播新闻信息,而 及时、公开的传播原则) 且会以自己认为的公正原则、特有的利益 原则和立场原则去选择报道内容和方式, 去表达自己的传播倾向,即媒体报道新闻 事实,目的不只是在于传播新闻事实之信 息,还在于通过对新闻事实信息的各种处 理而“说话” 理而“说话”,
公正原则对新闻传播主体自身提出的直接 要求是:不能利用职业之便随意表达自己 的情感和意见,不能将非新闻的东西当作 新闻来报道,不能有意进行失实的、片面 的、歧视的报道以实现自己的私利,更不 能以虚假的、有偿的报道来误导收受者、 欺骗社会。
2、公正的意义 作为新闻正义的内在要求,公正是新闻道 德理念的核心,它要解决的是新闻传播的 正当性和合理性的问题。对新闻传播者来 说,公正“是绝对的命令” 说,公正“是绝对的命令”,是传播者应 该做的事,必须做的事。有了公正的报道 态度和公正的报道方式,才有可能获得公 正的报道结果,实现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公正传播是实现有效传播的基础。对新闻 传播来说,有效传播的根基性因素是真实, 公正,及时,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