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通辽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思路

合集下载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一个资源丰富、人口稠密的地区。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城市之一,通辽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对策,希望可以为通辽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问题分析1.资源依赖型经济结构通辽市的经济发展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于资源开发,特别是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虽然资源丰富,但过度依赖资源开发使得通辽市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一旦资源价格波动或资源枯竭,就会对通辽市的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冲击。

2.产业结构不完善通辽市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传统产业对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较为薄弱,这使得通辽市的产业结构相对不够完善,也限制了通辽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交通运输不便虽然通辽市处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但与其他地区的交通运输并不太便利。

目前通辽市的交通主要依赖公路和铁路,但公路网和铁路网的密度不够,这对通辽市的对外联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人才流失严重由于通辽市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才流失一直比较严重。

许多有才华的人才会选择到大城市或者其他发达地区发展,这导致通辽市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也制约了通辽市的经济发展。

二、对策研究1.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为了摆脱资源依赖型的经济结构,通辽市需要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可以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和轻工业,减少对重工业的依赖,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平衡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运输为了解决交通运输不便的问题,通辽市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加强公路和铁路的建设。

通过完善交通网络,提高通辽市与外界的联系和通达性,以促进通辽市的经济发展。

3.优化人才政策,留住人才为了解决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通辽市可以通过优化人才政策,提高人才的薪酬待遇和工作环境,从而留住更多的人才。

通辽市趋势

通辽市趋势

通辽市趋势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处东经119° 10′~123° 18′、北纬42° 40′~45° 16′之间,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副省级城市。

通辽市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几个方面:一、产业升级。

通辽市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未来可以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实现煤电一体化、石油化工、天然气综合利用等产业的发展。

同时,通辽市还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链水平,实现产业升级。

二、农业现代化。

通辽市拥有广阔的农田资源,农业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

未来通辽市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

通过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粮食机械化、农产品加工等措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三、旅游业发展。

通辽市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潜力。

通辽市未来可以通过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提升旅游业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通过开发旅游景区、良好的旅游设施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推动旅游业成为通辽市的支柱产业。

四、城市建设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通辽市应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城市化水平。

通过加大对道路、桥梁、公园、绿化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城市发展的品质和吸引力。

五、促进人才引进和培养。

通辽市应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通辽工作和创业。

同时,通辽市还应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培训资源,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通辽市的发展趋势是产业升级、农业现代化、旅游业发展、城市建设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以及促进人才引进和培养。

通过加大对各个方面的投资和政策支持,通辽市将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城市品质,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通辽变化调研报告

通辽变化调研报告

通辽变化调研报告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该自治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年来,通辽市发生了许多变化,包括经济、人口和环境等方面。

本报告将对通辽市的变化进行调研和分析。

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通辽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

特别是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通辽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通辽市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利用这些资源,使通辽市的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煤炭和石油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为通辽市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就业和当地居民收入的增加。

此外,通辽市还积极发展其他产业,如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使得经济结构更加多元化。

可以说,通辽市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次,通辽市的人口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辽市的人口日益增加。

许多人涌向通辽市寻找工作和发展机会。

特别是年轻人,他们热衷于到通辽市创业和就业,使得通辽市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另外,通辽市还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这些人口的涌入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为通辽市带来了新的文化和观念,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文化交流。

再次,通辽市的环境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作为一个工业城市,通辽市曾经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然而,近年来,通辽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环境保护,有效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通辽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企业进行监控和治理,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鼓励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措施显著改善了通辽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通辽市在经济、人口和环境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

通辽市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然而,通辽市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人口问题和环境治理等。

因此,通辽市应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通辽市持续健康发展。

最新浅析通辽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思路

最新浅析通辽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思路

浅析通辽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思路浅析通辽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思路内蒙古党校2009级经济管理专业二班韩凤廷摘要: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南与辽宁省接壤,东与吉林省相邻,既属东北经济区,又是中国西部大开发区域中的东部地区,总面积59535平方公里,总人口309.10万人。

通辽市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质量高土质肥沃、水草丰美。

既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也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但由于历史、政策、体制等多种原因的影响,通辽经济总体水平偏低,同全国发展的差距较大。

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非均衡发展略、外部市场驱动、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等策略实施,以有效地解决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的问题,使通辽市经济进入一个良性发展阶段,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关键词:通辽;区域经济;资源条件;发展思路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现状(一)优势条件通辽市地处松辽平原西端,属于蒙古高原递降到低山丘陵和倾斜冲击平原地带。

北部山区属大兴安岭余脉,中部属西辽河、新开河、教来河冲击平原,南部和西部属于辽西山区的边缘地带。

有雄浑的罕山、阿其玛山,老道山和青龙山,肥沃的科尔沁草原、珠日河牧场,自然资源禀赋优越。

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

土地辽阔,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现有耕地88万公顷,草原面积290万公顷,宜农宜林荒地130万公顷,人均占有土地2.3公顷,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8倍,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黄牛、生猪、绒毛生产基地,素有“内蒙古粮仓”和“黄牛之乡”之称。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凉爽;冬季干冷。

大部分地区无霜期为90至150天。

年降雨量350-450毫米。

便于农作物生长发育。

工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通辽市工业发展比较快,重点行业有煤炭、电力、食品、纺织、化工、建材、医药、冶金、机械等。

农畜产品加工、煤电转化、医药化工、建材为通辽市工业的四大支柱产业。

农畜产品加工工业。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通辽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县域经济一直是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农村改革发展政策的不断调整,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资源配置不够优化、政府引导与支持不够到位等。

针对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进一步推动该市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以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探讨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从而为通辽市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2 问题提出通辽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城市,县域经济发展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通辽市县域经济规模较小,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乏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配置不够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引导和支持不够到位,缺乏长远规划和有效措施,影响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能源、水利等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如何解决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为促进通辽市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全面了解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掌握相关数据和背景信息,为后续问题分析和对策提出奠定基础;2.深入挖掘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根本原因并进行分析,为制定可行的对策提供依据;3.提出系统性和具体化的对策建议,对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和完善,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优化,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通辽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发展城市,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但是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仍存有问题。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农村发展、交通运输等多个方面分析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产业结构单一,发展空间有限通辽市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畜牧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市场较小,加上产品结构单一,导致了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增长点,难以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

对策: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非农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力度,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鼓励吸引外来投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竞争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农村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结构比较单一农业是通辽市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但是农村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村经济面临诸如土地规模小、农民素质低、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

农作物种类单一,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产业链条不够完善,市场需求满足不足,导致了农业经济发展难以获得更好的效益。

对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水平,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推广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科技成果,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吸引力。

三、交通运输体系落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通辽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交通运输体系落后,交通条件相对较差。

加上地理位置偏远,市场较小,导致优质资源无法迅速、顺畅地输送到市场中去,影响到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

对策: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力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区域间和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通辽市与国内外市场对接,建设现代交通体系和物流体系,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

结论:总之,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但也有良好的发展机遇。

下一步,通辽市应该进一步明确自身县域经济发展方向,制定可行性较强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全面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发展和交通运输改善,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大城市,也是重要的资源枢纽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辽市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辽市的县域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资源依赖性强、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

为了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资源依赖性强通辽市的县域经济依赖资源型产业较为严重,主要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和加工为主。

这种资源依赖性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一旦资源价格出现波动,就会对当地经济造成较大影响,降低了县域经济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2. 产业结构单一通辽市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传统资源型产业为主,其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产业结构单一导致了经济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变化,制约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3.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通辽市县域经济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科技人才储备不足,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

这导致了县域经济难以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影响了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对策研究1.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辽市应该着力推动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为目标,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加强与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对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高产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力。

2.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通辽市应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升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科研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

3. 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通辽市应该加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推动县域经济朝着绿色发展的方向迈进。

可以加大对传统资源型产业的环保整治力度,推动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加大对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通辽的变化调研报告

通辽的变化调研报告

通辽的变化调研报告一、引言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是该自治区的重要中心城市。

近年来,通辽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变化。

为深入了解通辽市发展的现状及变化情况,本文对通辽市进行了调研,并总结了以下内容。

二、经济发展1. 工业产值快速增长:通辽市的工业产值在过去几年间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当地优越的资源条件和政府大力支持的产业发展政策。

2. 外资投资增加:通辽市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资,尤其是在能源、化工等行业领域。

外资投资的增加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3. 农业现代化推进:通辽市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1. 交通便利度提升:通辽市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铁路、公路和机场等交通设施得到了改善和扩建,提升了市域交通的便利度。

2. 城市规划改善:通辽市进行了城市规划的改善,增加了绿化面积和公共设施,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

3. 生活品质提高:通辽市加大了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社会文化变革1. 教育水平提升:通辽市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提升了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

2. 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辽市加强了科研机构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和专业人才。

3. 社会服务改善:通辽市改善了社会服务体系,提供了更多便民服务,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五、环境保护1. 生态环境改善:通辽市加大了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力度,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了空气质量和水质。

2. 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通辽市在资源开发方面保持了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注重可持续发展。

3. 绿色发展理念推进:通辽市推进了绿色发展理念,推广了清洁能源利用和环保技术应用。

六、结论通辽市在经济、基础设施、社会文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变化和进步。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环境治理还需进一步加强等。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通辽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国北部,是蒙古族聚居地之一,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通辽市的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一、问题分析1.资源依赖型经济通辽市的县域经济主要依赖资源开发,特别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

长期以来,资源型产业占据了通辽市县域经济的主导地位,但这种发展模式使得经济结构单一,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且容易受到资源价格波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

2.产业结构不合理除了资源开发业外,通辽市的县域经济在其他产业方面发展相对滞后。

农业产业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农产品加工业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链完善的产业体系。

制造业也较为薄弱,主要是以传统加工制造业为主,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

3.城乡发展不平衡通辽市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发展相对较快,但是其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

一方面,城市人口集聚,产业发展更有优势,农村地区缺乏投资吸引力,农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人口外流问题严重。

4.基础设施薄弱通辽市的县域经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一定的薄弱性,如道路、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设施不完善,这对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形成了阻碍。

二、对策建议1.挖掘潜在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辽市可以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进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实现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在传统资源型产业方面,应当推动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减少资源开采的环境负担。

2.加大对农业产业和乡村经济的支持力度通辽市可以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来扶持农业产业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可以加大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通辽的变化调研报告总结

通辽的变化调研报告总结

通辽的变化调研报告总结通辽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在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次调研主要通过实地走访、数据分析和专家访谈等多种方式,总结了通辽的变化,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在经济方面,通辽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特别是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对工业基地的投资和建设,通辽市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落户,并取得了许多产业项目的突破性进展。

例如,通辽市重点发展的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此外,农牧业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产品产出显著增加,农民收入水平有所提升。

然而,通辽市在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产业结构单一,对资源环境的依赖较大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和转型升级。

其次,在城市建设方面,通辽市实施了一系列城市更新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城市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城市道路宽阔平整,公共设施齐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辽市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和生态保护,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相对较快,城市规划和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交通拥堵、城市垃圾处理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和管理体系。

再次,在社会发展方面,通辽市加大了对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领域的投入。

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增加,使通辽市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质量逐渐提高。

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通辽市的医疗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得到了保障。

此外,通辽市还注重文化的振兴和传承,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使居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由于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对于通辽市的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和转型升级,推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同时,加大对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投入,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功能。

通辽考察调研报告

通辽考察调研报告

通辽考察调研报告通辽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位于该区东部。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通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为了深入了解通辽市的现状和发展潜力,我们开展了一次考察调研活动。

以下是我们的考察调研报告。

首先,我们考察了通辽市的经济发展情况。

通辽市经济发展较快,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

主要经济支柱包括农业、能源、化工、轻工等领域。

通辽市的农业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大量的草原和良好的气候条件,是养殖业的重要基地。

能源资源方面,通辽市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为该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通辽市还拥有一些大型化工和轻工企业,如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通辽石化等。

这些企业为通辽市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我们考察了通辽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通辽市的交通条件比较发达,拥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

通辽市机场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航空枢纽之一。

此外,通辽市还拥有完善的水、电、气供应网络,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通辽市的教育和医疗设施也比较完备,拥有一些高水平的学校和医院,为市民的发展和健康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再次,我们考察了通辽市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

通辽市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如通辽市的千里青山、东胜神庙、恩格贝草原等都是非常吸引人的旅游景点。

此外,通辽市还是著名的蒙古族和满族聚居地,这里有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如传统的民俗活动、民族音乐和舞蹈等。

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给通辽市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最后,我们考察了通辽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情况。

通辽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

如通辽市大力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对污染治理的投入,建设了一批环保设施和项目。

此外,通辽市还积极推动绿化和生态建设,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总的来说,通辽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城市。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县域经济发展愈见重要。

作为自治州级行政区域下的一个地级市,通辽市代表了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其县域经济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然而,在通辽市的县域经济发展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通辽市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资源禀赋单一通辽市的县域经济主要依靠采煤、油田开发和农业,能源和地质矿产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然而,由于不同能源的开发周期的不同,过度依赖某种资源,就会导致经济发展的波动。

2.体制改革缺位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然而,随着体制改革的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不确定性,加之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的建设,使得县域经济发展可以突破的空间较小。

3.人才缺乏通辽市的人口规模和社会经济条件都较一线城市存在差距,这也导致其相对缺乏人才优势。

虽然近年来各地政策对人才引进力度大,但是通过各类调查和实地走访可以了解到,仍存在、不少人才沉淀于一二线城市,对通辽市的人才引进构成一定的障碍。

二、对策建议1.加强资源开发为避免过度依赖某种资源,通辽市应加大其他资源的开发力度,例如旅游资源、畜牧业等,在多元化的基础上保持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避免自然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

2.推行新型农业通辽市应在发扬传统农业的同时,也应尝试新型农业的引进,例如“点对点”销售、农业互联网、地下水循环利用等,从农业的供给侧加强其经济贡献,在县域经济的整合中扮演重要角色。

3.创新人才政策通辽市应开展更多创新人才政策,鼓励优秀人才来到通辽市发展并为其营造更优越的发展平台、薪酬待遇和生活环境。

同时抓好培训体系建设,促进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通辽市应加强县域经济的体制建设。

实行政企分开办,强化企业管理,发展市场经济。

完善县域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提升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体制创新,引领县域经济持续稳健发展。

5.加强城镇工业化建设通辽市应发展城市工业,通过产业转型升级,缩小城乡差距。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自治区四个直辖市之一。

通辽市下辖4个区、3个县级市和6个旗,市域面积达10.1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00万。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通辽市的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尽管通辽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但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本文将针对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产业结构单一通辽市的经济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型产业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依赖于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容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 基础设施滞后通辽市县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交通、能源、水利等方面的设施建设还存在不少短板。

这不仅影响着县域的生产生活,也制约了县域的经济发展。

3. 技术创新不足通辽市的县域经济发展中,技术创新水平不高,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不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有待提高。

这限制了县域企业的发展动力和竞争力。

4. 人才短缺通辽市县域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人才匮乏的问题,尤其是高端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短缺。

这不仅制约了县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也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建议1. 转变产业发展方式针对通辽市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应将发展重点转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4.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应加大对通辽市县域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力度,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引进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本土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5. 拓宽对外开放渠道应加大对通辽市县域的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促进县域经济融入全球化。

6. 加强政府引导与服务应加强对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政府引导与服务,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为县域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地级市。

作为乌兰察布市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辽市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辽市的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资源禀赋不足、投资环境欠佳等。

本文将对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1. 产业结构单一通辽市的主要产业是煤炭、石油和化工等重化工业,这些产业长期以来占据着通辽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

这些产业的发展模式单一,对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也容易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一旦国家政策发生调整,通辽市的经济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2. 资源禀赋不足通辽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处辽河上游,地势平坦,土地资源较为匮乏。

并且,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通辽市的气候条件较为苛刻,这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并间接制约了通辽市的经济发展。

通辽市的人口基数较小,也给通辽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限制。

3. 投资环境欠佳通辽市的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投资环境欠佳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通辽市的市场规模较小,产业集聚效应较弱,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这些都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通辽市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方面面临不小的压力。

二、对策1.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经济针对通辽市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经济来解决。

可以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减少对传统重化工业的依赖,同时也能够为通辽市的县域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2.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辽市的资源禀赋虽然不足,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弥补资源短缺的不足。

可以借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 加强政府引导,改善投资环境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加强政府引导,改善投资环境。

可以通过提高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简化项目批准手续等方式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到通辽市来。

内蒙古通辽近年来发生的经济变化感想

内蒙古通辽近年来发生的经济变化感想

内蒙古通辽近年来发生的经济变化感想XX设市以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区主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多。

目前,我区以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达到了44%,已经相当于我市2010年城镇化水平要达到45%的总体规划目标,但是科尔沁区作为通辽市的中心城区,在推进城市化工作上,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有大量的工作的要做。

一、我区城中村基本情况据统计,现xxx区主城区人口有34.3万人,其中城市人口33.32万人,暂住人口9866人。

主城区建成区内有11个城中村,包括XX街道的张菜园子、巴家围子、潘家窖、双井子、东洼子、大刘屯、北园子、三合屯,建国街道的建国村、白音太来、西工人,总人口16030人;主城区规划区内有24个城中村,除上述11个城中村外,还有括XX街道的高家窖、佟德店、后双井子、魏家窝堡、帮统窝堡、建国街道的东工人、前进、大兴屯、前坨子、五家子,木里图城市组团的木里图、西木里图、郭家屯,这13个村总人口18690人。

在管理形式方面,我区24个城中村分别属原红星镇、建国镇和木里图镇管辖,2006年撤乡并镇时,红星镇和建国镇已转为街道,其中21个村也相应转为社区,但只是形式上的撤村建居,还没有按照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进行理顺,村民还没将农业户口转为城市户口,村集体管理仍然实行农村管理体制,社会保障方面仍实行农村低保、合作医疗,失地农民绝大多数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这些城中村给水、排水、道路、交通、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仍要靠镇村投资,导致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管理不善,破损严重,就是建成区内的城中村目前也大部分没有解决给排水、供暖等问题,卫生管理还没有纳入城市管理,有的城中村甚至成为了城市垃圾的倾倒点。

主城区建成区外的13个城中村,给排水、供热、燃气等基础设施基本为空白,普遍存在道路建设差、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

在产业发展方面,目前,24个城中村的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0%以上。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通辽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县域经济发展对于其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不足、人才流失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人才引进等。

强调了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的重要性,只有政府发挥好引导作用,才能有效推动通辽市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对策、政府支持、引导、现状分析、建议、加强、结论。

1. 引言1.1 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县域经济发展是推动全国经济持续增长、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单位,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县域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作为农业主导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发展县域经济,可以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结构升级,实现农村全面小康。

县域经济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县域经济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还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和资源,推动城乡经济的互补融合。

通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可以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促进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政府和各级部门应当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激发地方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空间的地区。

近年来,通辽市县域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相对薄弱。

很多县区的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农牧业和资源开发为主,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对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在首先介绍了通辽市的背景信息,然后明确了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通过对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人才短缺。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拓展产业领域、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等对策建议。

在结论部分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展望未来,同时也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为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对策、资源配置、产业结构、人才短缺、优化、拓展、人才引进、展望、局限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副省级行政单位,也是蒙古族自治地方。

通辽市是一个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地区,具有发展潜力巨大的县域经济。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人才短缺等。

在资源配置方面,通辽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也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产业结构方面,通辽市过度依赖传统的资源型产业,缺乏新兴产业的支撑,导致经济发展的单一性和脆弱性。

而在人才方面,尽管通辽市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但缺乏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本文将对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通辽市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研究目的通辽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经济组成部分,县域经济发展一直是政府和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推动通辽市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1. 深入分析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今后提出对策建议提供客观依据。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通辽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县级市,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辽市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通辽市的产业结构偏单一。

以煤炭、电力等传统行业为主导,缺乏新兴产业的引进和发展。

对策是加强新兴产业的培育,推动通辽市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

可以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吸引外资、鼓励创新创业等方式,引进新的产业项目,提高产业转型的速度和效果。

通辽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特别是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

这不仅影响了通辽市的产业发展,还制约着人才的流动和发展。

对策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交通网络、教育学校和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通辽市的整体发展水平。

通辽市的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通辽市的高端人才普遍流失到发达地区。

这导致了通辽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策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回流和留在通辽市发展。

可以给予高端人才税收优惠、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留住人才。

通辽市的金融服务相对不足。

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不高,以及金融服务的不便利,制约了通辽市的经济发展。

对策是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引进更多优质金融机构,提供更多金融服务。

可以通过放宽金融准入条件、鼓励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等方式,促进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支持通辽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辽市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才流失严重和金融服务不足等方面。

通过加强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通辽市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通辽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思考

通辽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思考

通辽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思考摘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

本文在深入分析通辽主导产业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至关重要。

通辽要如期实现“十二五”既定目标,必须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着力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选准通辽主导产业的方向。

一、通辽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近年来,通辽以项目建设为拉动,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坚持在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上做文章,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构筑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1.煤电铝及铝后加工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以煤炭为基点,通辽已将煤、电、铝及铝后加工产业有机地连接在一个产业链上,即以煤炭转化为电—以电生产电解铝—以铝为原料加工铝制品,实现了资源的多次转化增值。

在最终产品上,已形成铝合金锭、铝合金棒、铝型材、铝板带、铝杆、铝线、铝扁锭、精铝、铝合金车轮等10余个品种,特别是精铝、铝合金车轮项目推动了通辽铝后加工产业向高端的延伸;在中间产品电的生产环节,除以煤炭发电为主外,还开工建设了一大批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型和可持续能源项目,以“煤-电-铝-铝后加工”为主线的产业链已呈现出延伸和扩张态势。

2.煤化工产业在大项目和大企业的引进建设上实现突破2003年入住的第一家煤化工企业霍煤中科腐殖酸有限公司,应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六项专利,现已开发生产腐殖酸钾、腐殖酸纳、黄腐殖酸等产品,成为亚洲最大的腐殖酸生产企业。

上海金煤化工有限公司的120万吨乙二醇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褐煤加工增值达16倍,是目前褐煤综合开发利用附加值最高的项目。

霍煤亿诚公司20万吨腐植酸盐项目等一批规模大、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的先后开工生产,使通辽煤化工产业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而且正向大规模开发下游产品方向发展。

通辽运营方案

通辽运营方案

通辽运营方案一、前言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

通辽市区位优势明显,是连接东北地区与华北、西北及华东地区的重要枢纽城市。

通辽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划与建设不断优化完善,城市与市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

本文将针对通辽市的城市运营情况,提出运营方案,以期更好地满足市民生活需求,推动城市发展,提高城市运营质量。

二、城市运营现状分析1、基础建设不完善。

随着通辽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但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仍面临供给不足、服务赶不上需求等问题。

2、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通辽市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发展水平不够匹配,市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有待提高。

3、交通拥堵现象突出。

由于城市车辆增多,交通拥堵成为通辽市市民生活中的一个普遍问题,特别是在高峰期和节假日。

4、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

在城市化进程中,环境保护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辽市也在不断加强环保工作,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5、文化旅游资源不充分。

通辽市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开发利用不够充分,相关服务设施也缺乏完善配套。

三、通辽市城市运营方案1、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化与提升(1)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大力推进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市基础设施满足市民生活需要。

(2)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

完善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空间,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运营效率和质量。

2、公共服务水平提高(1)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度。

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高公共服务覆盖面,加强设施的维护管理。

(2)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公共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态度和水平,提高市民的满意度。

3、交通管理与缓解拥堵(1)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科学规划城市交通布局,加强交通管理,改善城市道路状况,提高城市交通运营效率。

(2)推广绿色出行。

鼓励居民采用公共交通出行,并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出行,缓解交通拥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通辽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思路内蒙古党校2009级经济管理专业二班韩凤廷摘要: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南与辽宁省接壤,东与吉林省相邻,既属东北经济区,又是中国西部大开发区域中的东部地区,总面积59535平方公里,总人口309.10万人。

通辽市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质量高土质肥沃、水草丰美。

既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也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但由于历史、政策、体制等多种原因的影响,通辽经济总体水平偏低,同全国发展的差距较大。

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非均衡发展略、外部市场驱动、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等策略实施,以有效地解决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的问题,使通辽市经济进入一个良性发展阶段,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关键词:通辽;区域经济;资源条件;发展思路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现状(一)优势条件通辽市地处松辽平原西端,属于蒙古高原递降到低山丘陵和倾斜冲击平原地带。

北部山区属大兴安岭余脉,中部属西辽河、新开河、教来河冲击平原,南部和西部属于辽西山区的边缘地带。

有雄浑的罕山、阿其玛山,老道山和青龙山,肥沃的科尔沁草原、珠日河牧场,自然资源禀赋优越。

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

土地辽阔,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现有耕地88万公顷,草原面积290万公顷,宜农宜林荒地130万公顷,人均占有土地2.3公顷,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8倍,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黄牛、生猪、绒毛生产基地,素有“内蒙古粮仓”和“黄牛之乡”之称。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凉爽;冬季干冷。

大部分地区无霜期为90至150天。

年降雨量350-450毫米。

便于农作物生长发育。

工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通辽市工业发展比较快,重点行业有煤炭、电力、食品、纺织、化工、建材、医药、冶金、机械等。

农畜产品加工、煤电转化、医药化工、建材为通辽市工业的四大支柱产业。

农畜产品加工工业。

主要有以当地粮食、经济作物等农产品和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酿酒及饮料制造业、牲畜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纺织业等。

煤电转化工业主要是依托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进行煤炭开采及二次能源转化。

医药化工工业依托当地丰富的麻黄草资源及蒙医、蒙药资源发展起来的化学原料药及蒙药生产加工业已形成相当规模。

建材工业主要以水泥制造、水泥制品、玻璃制造、砖瓦生产、耐火材料制造为主,有各类企业100多家。

教育文化独具民族特色。

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发祥地。

享有“安代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曲艺之乡”、“版画艺术之乡”、“中国马王之乡”的美誉。

旅游资源丰富。

通辽市既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青沟及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莫力庙水库等草原、森林和沙漠、湖泊融为一体的自然景观,又有清代王爷府、元代佛塔、金代界壕及福源寺、兴源寺、双合尔寺等文化历史资源和人文景观。

风力资源特别丰富。

我市是内蒙古最好的风电资源地之一,风能丰富、风能有效时数(3-20米/秒)为5000至6000小时。

年有效风功率密度为100至150瓦/平方米。

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现已发现各类矿种40多种,探明储量的有20多种。

全市煤炭总储量133亿吨,石油远景储量8亿吨,硅砂储量550亿吨,石灰岩储量2.2亿吨,麦饭石储量3000万吨。

“801”稀土矿已探明储量680万吨,是特大型重稀土矿。

铜、铅、锌、铀矿储量也相当可观。

通辽市是全国重要的型砂、玻璃用砂生产基地,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全市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约1.3万亿元。

交通便利。

通辽站是全国38个铁路编组大站之一,现已形成5条线,6个方向出入的铁路枢纽。

境内有四条国道,形成贯穿全境、连接东北及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的伞路网络;国家高速公路大(庆)广(州)高速G45通辽到赤锋段已于2007年10月18日正式通车,通赤高速是内蒙东部第一条高速公路。

可起降中型客机的通辽机场,有客机直航北京、呼市,乌鲁木齐等地。

(二)发展现状截至2010年底,通辽市区域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经济总量高速增长。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60亿元,年均增长18%。

财政总收入131.5亿元,年均增长38%,地方财政总收入102.9亿元,年均增长36%,财政贡献率由8%提高到11.3%。

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0亿元,年均增长24%。

城镇居民和农牧民收入稳步提升。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899元和6295元,比“十五”期末翻了一番。

是改革开放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工业经济主导地位继续强化。

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倍,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260个。

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6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38亿元,跃至全区第三位。

培育建设了新型能源、有色金属、新型煤化工、玉米生物、特色装备制造、建材、绿色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八个优势特色产业。

特别是新型能源、有色金属、玉米生物和建材产业在蒙东及东北地区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竞争能力;新型煤化工和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取得重大突破;风电产业建设规模500万千瓦,并网规模300万千瓦,配套装备制造企业14户,正在形成完整产业链条,风电发展走在了全区乃至全国前列。

农牧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正在由农牧业大市向农牧业强市迈进。

累计建设设施农业面积近4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64万亩;黄牛标准化、集约化养殖不断扩大,黄牛存栏达到188万头,现代农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渠道。

农牧业产业化和劳务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有三分之二的农牧户得到龙头企业及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带动。

年劳务输出稳定在70万人次,劳务收入达到35亿元以上。

二、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一)经济总量小。

经济总量仍然较小,重大工业项目仍然较少,工业比重低,经济结构仍不合理,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以工促农能力较弱。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发展,快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任务仍很艰巨;(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延伸、产业升级还不够充分;融入东北振兴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在产业、项目和通道对接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主导产业实力较弱,新型煤化工、特色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产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三)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城镇化相对滞后,发展后劲不足,城市形象和品位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城带乡能力较弱,城乡一体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

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还非常突出,生态脆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节能减排与生态环境治理的任务非常艰巨。

三、区域经济发展思路通辽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在资源,加速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产业优势的转化,实施“三优”战略,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是通辽在新世纪、新经济条件下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

1、区域经济一体化策略。

从区域经济的发展看,合理布局是其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

通辽经济发展格局基本上比较合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但条块分割,内部竞争过度,企业“小、弱、散”是制约其资源转化的关键。

因此,在实施资源转化的过程中,要打破部门、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进行总体整合,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

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机制,集团化运作,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

北部以霍林郭勒和扎旗为核心区,重点打造新型能源、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中部以科区和开发区为核心区,重点打造新型煤化工、玉米生物、特色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南部以后旗和库伦为核心区,重点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建材和医药化工产业集群;东西两翼的左中、开鲁和奈曼,重点打造新型能源、生物工业、建材和特色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确保每个旗县市区培育一个百亿级产业,建成一个百亿级工业园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对地区内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给予财政、税收、贷款方面的优惠和支持,加快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提供一批先进的加工技术设备,提高这些大企业的技术加工水平和管理水平,沿交通骨干线和农产品原料产地,布局发展高水平、高科技、精加工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速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建立。

2、非均衡发展策略。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客观存在的,在本地区这种不平衡尤为显著。

在实施资源优势转化的过程中,必须从通辽市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具有发展潜力的点轴上,实现重点区域、重点资源的优先开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的率先崛起,然后通过它们的辐射作用,带动全区域的发展,即效率优先,然后再兼顾公平。

通过政策上的倾斜,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改造、充实原有的工业基础,培植名牌产品、龙头企业,增强沿轴线的产业密集程度,由点轴扩及带、扩及网,最后覆盖整个通辽地区。

3、外部市场驱动策略。

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区域为基础。

由于各地自然资源条件的不同及社会文化的差异,形成了类型多样、层次规模不同的区域市场和劳动地域分工体系,各地都有自己的优势,但只有在优势互补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最佳发展。

所以,区域经济的活力在于其开放程度。

通辽地缘优势为其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前提保障,亚太地区经济的崛起、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及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为通辽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外向型经济有利于通辽资源优势转化:首先,通过与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的积极协调与经济技术合作,可以克服“一刀切”的弊端,减少重复建设的浪费,促进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有助于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加工;其次,在继续保持与俄罗斯、蒙古良好的合作基础上,以东北三省为中介,密切与日本、韩国的联系,引进日本、韩国的先进技术开发本区具有土地、生物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的项目。

尤其是利用日本、韩国在其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过程中所转移出的产业技术对通辽市技术改造和升级起到的积极作用;再次,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资金、设备,为资源的转化提供可能;最后,通过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部市场,可以发挥本区在农副产品加工,野生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扩大出口创汇。

4、技术创新策略。

在新世纪,实施资源转化战略不能再走靠资源的“量”的优势谋求经济效益的老路子,因此,本区必须从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地域向资源—加工混合型经济地域转化,在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利用知识经济、网络时代资源、信息、人才、市场可以充分共享的有利条件,对资源优势好、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如乳肉草及其加工业,积极跟踪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集中有限资金,采取倾斜政策,大胆引进,使这些领域尽快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进来,实现局部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彻底改变增长的质量。

制定优惠政策,营造有利于人才聚集、成长的环境,建立一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研发队伍,走知识创新之路,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资源开发水平和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