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生态学课件第九章

合集下载

电子教案与课件:生态学课件第九章生态工程与生态规划

电子教案与课件:生态学课件第九章生态工程与生态规划
生态功能区划
介绍生态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法和实例,为区域生态工 程规划提供依据。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综合分析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对区域 生态安全的影响。
城市生态工程与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介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基本概念、原则和实例,包括城市绿带、 生态廊道、公园等绿地规划。
前沿领域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生态规划与管理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利用这些技术进行生 态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以及生态规划和管理,如应用人工智能进行生态预测和决 策。
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响应
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者们致力于研究全 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以及生态系统如何响应这些影响。
生态工程的方法体系
01
生态调查与评价
通过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等手段,收集生态系统的相关数据,对生态
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为生态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02
生态工程设计与实施
根据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应用需求,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进行生态工程设
计,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03
生态工程监测与评估
对已经实施的生态工程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生态工程的成效和不足
农村生态规划
根据农村生态环境的特点和问题, 应用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制定农 村生态保护和利用方案;
流域生态规划
针对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应用生态 规划理论和方法,制定流域生态保 护和利用方案;
产业生态规划
应用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制定促 进产业发展的生态保护和利用方案 。
04
生态工程与生态规划的前沿领域
流域生态工程综合效益

第九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九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九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九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编写者:彭贤伟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人类的三大环境观、主要的环境问题和类型;掌 握人类与环境协调的方法、原理和措施。
• •
重点:人类的环境悲观论、乐观论和可持续论。
–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全球 气候变化 (2)水环境污染:海洋污染、河流与湖泊污染、水体富营养化 (3)土壤污染:农药与化肥污染、污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4)噪声污染
2、生态破坏: 生态资源破坏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 用自然资源,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显 著下降,生态结构明显改变,从而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的现象。
2、 “增长的极限”
关于“增长的极限”的分析,穆勒早在19世纪就进行过了。 1960年,Forester等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世界末日:公 元2026年11月23日,星期五》的论文,可惜的是,这篇论文发 出的警告当时被认为是危言耸听的奇谈而打入冷宫。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教授D.L.米都斯在1970年受罗马 俱乐部的委托,与他人合作,于1972年出版了《增长的极限》 (又称“世界末日模型” )。 米都斯在世界模型中,提出了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主要因 素,即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 认为这五种因素都是按指数增长,即按照一定的百分比增长着。 设一定因素的基期数量为P,每一期的增长率为r,第n期 达到的数量为A,那么 A=P(1+r)n
森林面积锐减、水资源危机、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耕地面积 减少、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
采 矿 引 起 的 大 气 污 染 被风沙“驱赶”的村庄

环境生态学第九章

环境生态学第九章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第九章生态系统管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一个生态系统管理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有关原理,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管理的问题,这样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损害。

所以我们就先先来学习第一节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生态系统管理是随着生态学的发展逐渐形成的。

它的定义就是指一、定义在充分认识生态系统整体性与复杂性的前提下,以持续地获得期望的物质产品、生态及社会效益为目标,并依据对关键生态过程和重要生态因子长期监测的结果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生态系统管理要求将生态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术,以及人类自身和社会的价值整合到生态系统的管理活动中;2.生态系统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受自然和人类干扰的系统;3.生态系统管理的效果可用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潜力来衡量;4.生态系统管理要求科学家与管理者确定生态系统退化的阈值及退化根源,并在退化前采取措施;5.生态系统管理要求利用科学知识做出最小损害生态系统整体性的管理选择;6.生态系统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应与管理目标相适应。

所以,生态系统管理是人类以科学理智的态度利用、保护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行为体现,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和重要途径。

我们来看第三个大问题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生态系统管理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行为,因为人既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被管理者),又是管理的实施者,管理是靠人来执行和实现的。

所以只有加强规范人的行为的法规、政策和制度的建设,提高全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生态系统管理。

另外,生态系统管理应遵循的原则还有几个方面,它们是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各种自然生态系统都有其自身的整体运动规律,人为的随意地分割就会给整个系统带来灾难。

我们建拦河大坝,就会造成枯水期的延长。

因此在管理中我们要遵循系统的整体性原则,切忌人为切割。

第九章 生态环境规划ppt课件

第九章  生态环境规划ppt课件
第九章 生态环境规划
第一节 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二、生态规划的主要任务 三、生态规划的步骤 四、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者指出 生态规划是在没有任何有害的情况或多数无害条件下, 对土地的某种可能用途进行的规划。 日本一些学者则将生态规划定义为生态学的土地 利用规划。 李博等人提出,生态规划应是以生态学原理和城 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 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 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 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 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②在区域规划或城市规划中,实地调查往往是弥补历 史资料的不足与不完善,或对遥感资料的校正; ③社会调查可以了解区域各阶层对发展的要求以及所 关心的焦点问题,以便在规划过程中体现公众的愿 望;
④遥感技术为迅速准确的获取空间资料提供了十分有 效的手段。


在生态资料收集过程中多采用网格法,即在筛选生 态因子的基础上,按网格逐个进行生态状况的调查 与登记,通过数据库和图形显示的方式将规划区域 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各种要素空间分布直观地 表示出来。 其具体工作方法为,采用1:10000(较大区域为 1:50000)地形图为底图,依据一定原则将规划区域 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网格一般为1 km×1 km,有的也采用0.5 km×0.5 km(网格大小视具体 情况而定),每个网格即为生态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单 元。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
1. 因素叠加法 又称地图重叠法。其基本步骤为: ①根据规划目标,列出各种发展方案和措施,确定规 划方案及措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表,建立关系矩阵; ②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评价准则进行各因 子对规划目标的适宜性评价和分级; ③用不同的颜色将各因素对特定规划方案的适宜性绘 制在地图上,形成单因素生态适宜评价图; ④将各单一因素适宜性图叠加得到综合适宜性图; ⑤由综合适宜性图上色调的深浅表示特定规划方案的 适宜性等级,并由此制定规划方案。

污染生态学教案PPT优秀课件

污染生态学教案PPT优秀课件
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变化的物质。 二、污染物的性质
1.一种物质成为污染物,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一定 的数量,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 2.污染物会在环境中发生转化,即具有易变形。 三、污染物的分类
20
第二节 有关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迁移的几个概念
安全浓度(safe concentration) 生物与某种污染物长期接触,仍未发现受害症状,这种不
15
土壤侵蚀与沙漠化
土壤侵蚀,由于森林的不断砍伐、大型采矿
作业、建筑活动、农业耕作及土壤有机质的下 降等不适当的人类活动所造成。
在干旱地区表现为沙漠化。 在湿润地区为土壤的流失。
16
第三节 污染生态学
一、学科定义与内涵 二、学科来源于归属 三、学科分支与划分
17
学科来源与归属
生态学 环境科学
融合
六、土壤侵蚀与沙漠化加剧及其对生态系统的污染
11
全球变暖引起的灾害
一、干旱和炎热,森林火灾,沙漠化加强。 二、地球动力学效应的变化,可能引起某
些地震和火山活动。 三、湿润地区更湿润,洪水连年不断。 四、地球海平面逐渐上升,沿海地区大量的
陆地将海水淹没,只是陆地面积减少。
12
酸雨发生的主要机制
酸雨主要成分:H2SO4 、HNO3 SO2+H2O==H2SO3 H2SO3+02==H2SO4 2NO+O2==2NO2 2NO2+H2O==HNO3+NO
污染生态学
Pollution Ecology
韩晓丽 版权所有
1
2
3
4
绪论
章节安排
第一章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
第二章 污染生态效应及其评价

污染生态学 ppt课件

污染生态学 ppt课件
13
(8)近岸上升流区
• 理化环境特征:低温、低溶氧、高营养盐含量、 高盐度、高浓度;
• 生态学特征: 1.高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单细胞浮游
植物的粒径相对较大; 2.浮游动物中冷水性种类和数量比例增加; 3.群落多样性较低; 4.食物链环节较低; 5.游泳生物(主要是鱼类)生命周期较短,偏向于r-
12
(7)珊瑚礁
• 所有生物群落中最富有生物生产力的、分 类上种类最多的、美学上驰名于世的群落 之一;
• 种间食物和空间竞争很激烈,结果使各个 种占据的生态位都很狭窄,每个微生境都 被适应于该特定场所的生物所占据;
• 研究结果显示:珊瑚礁初级生产力范围为 1500~5000 gC/(m2·a),表明它是自然生态系 统的最高初级生产力水平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作用 的一个自然系统。)
个体
不同 种群
无机环境 作用 系统
1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海洋是地球上 综合生产力最大的一个生态系统。对于海洋 生态系统来说,生物群落如相互联系的动物 植物、微生物等是其中的生物成分,而非生 物成分即是海洋环境:阳光、空气、海水、 无机盐等。


(3)低潮区(下区):上界为小潮低潮线,下界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潮低潮线。大部分时间浸在水里,只有在大潮落潮的短
时间内露出水面。
18
海岸带
• 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即由海洋向陆地的过渡地带

第九章生态系统管理-环境生态学(盛连喜)课件

第九章生态系统管理-环境生态学(盛连喜)课件
− 人类对高度复杂的自然界的认识还是有限的, − 对人类自身活动的生态学后果的认识也缺乏全面的、可预见的判定
(十) 多学科交叉的途径是必要的
− 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以及要素组成、过程等方面的复杂性,决定 了生态系统管理任务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业务部门独立完成。
第二节
第二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要素及途径
− 例如依靠大坝来控制水的释放或控制盐水侵入沿岸蓄水区。
③改变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 例如依靠控制放牧或捕食,或防止灌木和树木侵入草地、灌丛,或 者依靠火烧或刈割来干涉植被的发展和动态。
④控制人类对生物产品的使用
− 例如限制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调节渔网的孔径大小。
⑤在考虑保护的利益时介入文化、社会和经济过程
第三节 生态规划
• 一、生态规划概念的发展及其特点 二、生态规划的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 三、生态规划的模式和主要类型
四、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
• 五、生态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
第一节
第一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及基本原则
• 一、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及管理内容 •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十大基本原则及其内涵
(三) 生态系统必须在自然的分界内管理
− 某些生态系统被破坏到通过管理也不能维持其功能和特征
(四) 管理必须认识到变化是必然的
− 须吸收生态学的新思维和对生物圈研究的新成果
(五) 在适当的尺度内进行, 保护必须利用各级保护区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十大基本原则及其内涵
操作性原则(五项)
(六) 从全球考虑,从局部着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管理选择。 ⑥生态系统管理的时空尺度应与管理目标相适应。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十大基本原则及其内涵
生态系统管理应遵循的原则(马尔特比等,1999) 指导性原则(五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
大气

土壤
土壤/总量(%)
As
19
41
82
57.7
Cd
7.6
9.4
22
56.4
Cr
30
142
896
84.0
Cu
35
112
954
86.6
Hg
3.6
4.6
8.3
50.3
Mn
38
262
1670
84.8
Mo
3.3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88
86.0
Ni
56
113
325
65.8
Pb
332
138
796
62.9
Sb
3.5
18
26
54.8
Se
3.8
41
41
47.9
Zn
132
226
1372
79.3
周生贤指出,由于方方面面的原 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 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 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
一是土壤污染程度加剧。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 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 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 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 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二、土壤污染类型及污染物质类型
(一)土壤污染类型 (二)污染物质类型
(一)土壤污染类型
根据污染物进入土壤的方式可将土壤污染分为以下 几种:
1.水体污染型 灌溉,特别是污灌常可引起土壤污染。大量的
污水未加处理而直接倾注于环境中,使一些灌区 土壤中有 毒有害物质有明显的积累。京津唐地区 污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明,北京东郊由污灌引 起的土壤污染约占检测样品的60%,污染的糙米 样品数约占检测样品数的 36%。
据报道,目前我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重金属 污染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2%;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 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330多万公顷。
某省曾对47个县和郊区的259万公顷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 的40%)进行过调查。其结果表明:75%的县已受到不同程度 重金属污染的潜在威胁,而且污染趋势仍在加重。
废水
2.大气污染型
气源重金属微粒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途径之一,它 的构成主要是金属飘尘。在金属加工过程中,在交通繁 忙的地区,往往伴随有金属尘埃进入大气,其种类视污 染源 的不同而异。这些飘尘自身降落或随雨水接触植 物体或进入土壤后随之为植物或动物所吸收,在大气污 染严重的地区,作物亦有污染。
酸沉降本身既是一种土壤污染 源,又可加重其它 有毒物质的危害,我国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本身就是酸 性土壤,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进一步酸化,养分淋溶, 结构破坏,肥力降低,作物受损, 从而可破坏土壤生 产力。
此外,尚有多种污染物(包括重金属、非金属有 毒有害物质及放射性散落物等)的同时污染。
废气
3.生物污染型
造成土壤生物污染的主要物质来源是未
经处理的粪便、垃圾、城市生活污水、医 院的未处理污水、饲养场和屠宰场的污物 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传染病医院未经消 毒处理的污水和污物。土壤生物不仅可能 危害人体健康,而且有些长期在土壤中存 活的植物病原体还能严重地危害植物,造 成农业减产。
一些城市历来都把大量的垃圾运往农村,由于垃圾中 含有大量的煤 灰、砖瓦碎块、玻璃、塑料等。含这些成分 的垃圾长期施用农田,可逐步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 性质。同时城市垃圾亦有一定量的金属,使土壤中重金属 含量随 着垃圾施用量的增多而增加。
二是土壤污染危害巨大。据估算,全国每年因 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 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三是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薄弱。目前,全国土壤 污染的面积、分布和程度不清,导致防治措施 缺乏针对性。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还是空白, 土壤环境标准体系也未形成。资金投入有限, 土壤科学研究难以深入进行。有相当部分的干 部群众和企业界对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缺乏认识,土壤污染日趋严重。 (2006年7月)
第九章 土壤污染及生 物防治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土壤污染概述 第二节 土壤污染对土壤的危害 第三节 土壤污染监测 第四节 土壤污染的生物防治
第一节 土壤污染概述
土壤污染的定义 在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土壤正常生态 功能遭到破坏或干扰,导致土壤生态功能 降低,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
原因是污染物超过土壤自净能力,对土壤、 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2 不可逆性和长期性
水体和大气受到污染后,切断污染源通过稀释和 自净就可能是污染减轻;但土壤中难降解的污染 物积累在土壤环境中很难这样消除。特别是重金 属污染。
3 后果的严重性
造成大面的作物减产,甚至动物死亡和人体健康 受损。
化学定时炸弹的概念来形象的描述土壤中化学物 质污染的后果和潜在危害。
过去,人们对土壤污染不像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那样重视,主 要由于土壤污染看不见、摸不着,同时量大面广。当治理大气 污染和水污染方面取得成效以后,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就充分显露出来。因此,土壤污染问题在国际上越来越受重视, 并成为环保领域研究的热点.
全世界每年由人类活动而造成的重金属进入大气、水和土壤的量(109g/a)
土壤自净能力 是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
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 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 性能。
类型:①物理自净;②化学自净;③物理 化学自净;④生物自净。 故土壤具有容纳消化污染物的性能,即土壤 环境容量。 或是土壤对污染物的最大承受 能力或负荷量。
土壤污染状况
生态环境质量 食物安全
土壤污染
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污染
上海 南京 太湖地区 广东 污染元素 Hg、Cd Cd Cd、Pb Cd、Pb
Hg 超标率 50% 严重 20%、60% 31.0%
一、土壤污染的特点
1 隐蔽性和潜伏性
水体、大气污染比较直观,土壤污染不易发现, 需要对土壤样品的分析化验和对农作等的监测。
4.工业固体废物污染型
固体废弃物包括工业废渣、污泥、城市垃圾等。由于
污泥中含有一定的养分,因而可用来作为肥料使用,城市 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含量为0.8 -0.9%,含磷量为0.3- 0.4%,含钾量0.2-0.35%,有机质含量为16-20%。但如 混入工业废水或工业废水处理厂的污泥,其成分较生活污 泥要复杂得多,特别是金属的含量很高,这样的污泥如在 农田中施用不当,势必造成土壤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