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中的规律》示范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图形中的规律》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图形中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1. 图形中的规律的认识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图形中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用书和练习本。

3. 教学辅助材料(如图片、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图形,如墙角、地板、天花板等,让学生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新课导入1. 出示一些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探究活动1. 分组讨论,每组探究一种图形中的规律,如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方形的对角线、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2. 每组分享探究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 教师总结并板书。

四、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并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图形中的规律。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图形,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记录下来。

2. 下节课分享观察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究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图形中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通过教学延伸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安排可以更加合理,学生的参与度可以进一步提高等。

数学好玩《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课程概述本课程以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为教材,主要讲解图形中的规律。

通过介绍各种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图形中的规律,并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在本课程中,我们的学习目标包括:1.学生能够认识并识别常见的图形;2.学生能够发现并总结出图形中的规律;3.学生能够应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次课课程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构成和性质;2.发现和总结三角形的规律。

教学内容1.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2.讲解三角形各边和角的基本概念;3.通过不同三角形之间的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中的规律。

教学步骤1.让学生听阅读材料,了解三角形的构成和性质;2.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中的规律;3.回顾学生所发现的规律,总结成规律表格。

拓展训练请学生自己收集并画出各种奇异的三角形,并总结不同三角形的特点和规律。

第二次课课程目标1.了解四边形的构成和性质;2.发现和总结四边形的规律。

教学内容1.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四边形;2.讲解四边形各边和角的基本概念;3.通过不同四边形之间的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四边形中的规律。

教学步骤1.让学生听阅读材料,了解四边形的构成和性质;2.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四边形,引导学生发现四边形中的规律;3.回顾学生所发现的规律,总结成规律表格。

拓展训练请学生自己收集并画出各种奇异的四边形,并总结不同四边形的特点和规律。

第三次课课程目标1.了解五边形和六边形的构成和性质;2.发现和总结五边形和六边形的规律。

教学内容1.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五边形和六边形;2.讲解五边形和六边形各边和角的基本概念;3.通过不同五边形和六边形之间的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五边形和六边形中的规律。

教学步骤1.让学生听阅读材料,了解五边形和六边形的构成和性质;2.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五边形和六边形,引导学生发现五边形和六边形中的规律;3.回顾学生所发现的规律,总结成规律表格。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我知道今天我要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学知识点,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拿起课本,上面写着“图形中的规律”,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一、教学内容我决定从教材的第九章“图形的变化”开始,详细讲解其中的“平移和旋转”这两个概念。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们理解平移和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背后的数学规律。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并能够识别和应用它们在实际问题中。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个问题,培养出一种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相信,平移和旋转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所以我会特别注意这部分的教学。

我会用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操作,自己去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还有一些教具,如尺子、圆规等,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

五、教学过程我打算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引入这个话题。

我会拿一个正方形,然后平移它,让学生们观察它的变化。

然后,我会拿一个正方形,通过旋转,让学生们观察它的变化。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规律。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的板书,上面有平移和旋转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应用。

我会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板书,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

七、作业设计我会设计一些实际的题目,让学生们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巩固他们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例如,给定一个正方形,让学生们通过平移或旋转,得到一个新的图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平移和旋转的应用,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就是我对于“图形中的规律”的教学计划,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不仅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更能够培养出一种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图形中的规律,发现并使用规律,设计出符合规律的图形。

2.能够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能够利用等差数列解决图形中的规律问题。

3.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其思维逻辑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图形中的规律,能够利用等差数列解决规律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使其能够自主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三、教学内容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图形中的规律1.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探究图形中的规律与特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学会将其应用于图形中的规律问题。

2.图形设计1.利用图形中的规律设计符合要求的图形。

2.利用图形的特点通过网格纸画出相应的图形。

四、教学方法1.活动引导法在课前通过课件或课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发现规律,引起学生兴趣。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借助等差数列的概念解决图形中的规律问题。

3.情景模拟法利用投影仪在教室墙上投射木棍图形,让学生模拟图形移动的过程,思考其中的规律,并通过手动作图的方式进行验证和总结。

4.合作学习法学生自主分组,自行设计符合要求的图形,并在合作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活动引导法在课件或图书上展示木棍图形,并向学生提问:如何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2.观察分析法让学生观察更多的图形,分析规律。

提醒学生,发现规律常常通过对比分析得出。

第二步:讲授知识点1.等差数列的概念1.定义等差数列,掌握其特点和表达方式。

2.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递推公式。

2.图形中的规律1.学习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规律的方法。

2.利用等差数列解决图形中的规律问题。

第三步:课堂练习1.情景模拟1.投影一张木棍图形,模拟图形的移动。

2.让学生模仿手动作图并总结规律。

2.图形设计1.让学生自主分组,并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符合要求的图形。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作品,并解释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图形中的规律》为主题,为五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设计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北师大版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内容是图形中的规律。

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能够观察并发现图形之间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图形的特征和规律,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解释这些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形模型和图片,以及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图形的特征和规律。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板书来展示各种图形的特征和规律,以及一些重要的结论,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七、作业设计为了巩固学生们所学的内容,我准备了一些作业题,包括一些填空题和解答题,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行练习和巩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们对图形的特征和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规律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课后,我建议学生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同时,我也会在下一节课中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达到了,学生们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对于图形的特征和规律的理解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对于学生们的引导和启发,让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去发现和解释图形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际例子引入在课程的开始,我选择了具体的实际例子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些例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图形的特征,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图形的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是一节探讨图形规律的数学课程。

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发现图形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图形规律的探究,另一部分是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特征,并能通过操作活动找出图形的规律。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图形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运用图形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图形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找出图形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发现图形规律。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图形规律的应用。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形材料,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2.准备实物模型,如积木、魔方等。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房子的形状、餐具的形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出这些图形之间的共同规律吗?”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具有规律性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共同的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图形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用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需要几个三角形?”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规律解决这些问题。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图形,发现并总结图形变化的规律。

教材通过具体的图形案例,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探索和发现图形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他们对图形的变换和组合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图形规律问题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总结规律,形成自己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操作,发现图形变化的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图形规律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图形变化的规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图形规律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图形变化的规律。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材料,如图片、卡片等。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计时器,以便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变化案例,如衣服的花纹变化、建筑物的设计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变化,激发学生对图形规律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具有规律性的图形,如对称图形、重复图形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教师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图形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分析,尝试找出图形的规律。

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发现。

教师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图形中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的规律,并能用语言描述规律。

2.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图形中的规律:图形的对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2. 规律的应用:利用规律进行图形的推理、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中的规律,并能用语言描述规律。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2. 新课导入: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a. 图形的对称:让学生观察一些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并描述对称轴的特点。

b.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描述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c.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让学生观察一些图形,找出它们的放大和缩小规律,并描述放大和缩小的特点。

3. 巩固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进行图形的推理。

4. 实际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让学生发现图形中的规律,并用语言描述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同时,要注重规律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图形的对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一、图形的对称对称是图形中的一种基本规律,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对称规律,并用语言描述规律。

1. 对称的定义:如果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教案:图形中的规律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观察和分析图形的特点,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2)运用图形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的眼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图形中的规律:观察和分析图形的特点,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2. 图形的分类:根据图形的规律,将图形进行分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和分析图形的特点,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2. 教学难点:运用图形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形的特点,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3. 活动一:观察和分析图形的特点,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1)学生独立观察和分析图形,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2)小组内交流观察和分析的结果。

(3)小组代表汇报观察和分析的结果。

4. 活动二:运用图形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图形的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小组代表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与图形的规律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图形的规律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图形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教案:图形中的规律课程名称:数学年级:五年级册别:上册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观察和分析图形中的规律。

2. 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1. 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2. 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图形中的规律。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PPT,展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探究1. 教师出示PPT,展示另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图形中的规律。

3. 每组派代表分享探究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实践1. 教师出示PPT,展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图形中的规律。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作业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 学生完成作业后,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中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同时,通过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和进行课后辅导,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总之,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中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中的规律》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中的规律》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中的规律》教案: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中的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90页至92页的“图形中的规律”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发现图形中的数量规律,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发现图形中的数量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表达规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归纳图形中的数量规律。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表达规律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图片,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图片中某种物品的数量,引导学生发现物品数量的变化规律。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图形,尝试找出图形中的数量规律。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图形中的数量规律,互相交流和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答。

例题内容如下:(1)观察下列图形,找出图形中的数量规律,并填写下表:图形数量1. 三角形2. 正方形3. 圆形(2)根据上述规律,完成下列图形:_______ _______ _______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91页的“做一做”,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学生解答和帮助。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图形中的规律:1. 三角形:数量逐渐增加2. 正方形:数量逐渐减少3. 圆形:数量保持不变七、作业设计1. 教材第92页的“练一练”: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图形中的规律》示范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图形中的规律》示范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经历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摆三角形的规律的方法。

2. 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3. 结合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发展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找到图形中隐藏的规律,将图的规律转化成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想玩游戏吗?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玩一个数学游戏。

师:这里有一组草莓数和一组苹果数,女生来记草莓数,男生来记苹果数,给大家10秒钟的时间来记忆,比一比谁记得准确。

师: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开始。

(出示课件)10秒计时。

师:好,时间到,谁来说一下你的记忆结果。

生1:12579 12579 12579 12579。

师:好的,我们来看一下她说的对不对。

(出示课件)师:非常棒,她全部都记住了。

师:男生有人愿意来说一下你的记忆结果吗?师:为什么男生没有人能记住呢?生:因为女生记的数字有规律,男生的数字没有规律。

师:有规律的数据,我们容易记住,没有规律的数据,我们很难记住,由此可见,规律是很重要的,数学中的规律不仅在数字中有,在图形中也有。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图形中的规律。

(板书:图形中的规律)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记忆游戏导入,从数字中的规律,引出图形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探究问题。

二、探究新知师:同学们,你们会摆三角形吗?生:会。

师: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生:3根。

师:摆三个三角形呢?生:9根。

师:上前来摆一摆。

生展示摆法。

师:还有其它摆法吗?生:有,7根。

师:上前来摆一摆。

学生展示摆法师:如果照这样摆下去,摆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拿出你的任务卡,同桌合作,一人摆,一人记录,边摆边想一想,三角形的个数与小棒的根数有什么关系?并列式表达,比一比,哪个小组能最快的找出来,开始行动吧。

生讨论5分钟。

师:谁来写一下你列出的式子。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数学好玩《图形中的规律》教案三套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数学好玩《图形中的规律》教案三套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1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科书第97、98页。

)二、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前后图形中点的变化规律,推理得出后续图形中的数量。

2、培养学生推理、观察、概括能力。

3、感受“数形结合”的神奇之美,并获得“我能发现”之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总结概括规律。

四、教学准备课件,小棒,五子棋,磁扣等。

五、教学过程木棒摆三角形:(一)抢答热身铺垫看大屏幕上的三角形抢答:1、摆一个独立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两个呢?三个呢?10个呢?n个呢?2、理解“3n”的意义。

3、小结:三角形个数在增加,所用小棒的根数也跟着相应的增加。

4、认识新的摆法:除了这样独立摆三角形外,还可以这样摆三角形:课件出示连续摆的三角形。

5、质疑:这样和前面的摆法有什么不同?6、小结导入新课:小棒的根数是不是真的少了呢?像这样连续摆的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做一次探究活动,探究图形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1、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规律?小结研究规律的方法2、大屏幕出示小组探究活动的要求:动手操作的要求:(1(2)从摆第一个三角形开始,就摆一个记录一次,寻找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

(3)当发现了规律后就来推算一下摆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4)小组合作,一人填表,一人摆一摆,大家观察讨论。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摆一摆,填一填。

老师参与各个小组进行指导。

点阵中的规律:(二)回忆所学,引出课题。

1、拾忆旧知。

师:你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图形,这些图形都是什么组成的?生: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组成的。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今天我让你们欣赏另外一些美丽的图案。

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会看到许许多多的美丽的图案,现在我就为你们展示几幅特别美丽的图案让你们欣赏。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在教学《图形中的规律》这一课时,我选择了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具体教学内容为第六单元“图形的变化”中的第十七课“图形中的规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等过程,发现并掌握图形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以及这些图形在平面上的排列规律。

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发现图形变化的规律,如旋转、翻转、平移等。

3.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变化的规律,并用符号表示。

4.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发现并描述简单图形的排列和变化规律,学会用符号表示。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等方法探索图形规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描述图形变化的规律,学会用符号表示。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图形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几何图形卡片、黑板、粉笔。

学具:几何图形卡片、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窗户等,发现它们的排列和变化规律。

2. 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发现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并用手中的图形卡片进行实际操作。

4. 讲解示范: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图形变化的规律,如正方形旋转、翻转、平移等。

5. 练习巩固: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计算面积等。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设计一幅有趣的图形图案,下节课交流展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图形变化的规律、操作方法、符号表示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设计一幅有趣的图形图案,并用符号表示其变化规律。

答案:示例:设计一个由四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案,每个小正方形分别进行旋转、翻转、平移等操作,组合成一个大图案。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摆图形等活动,经历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

并能从图形、数数或算式等多种角度,观察寻找关系,尝试用字母式子或语言表述发现的规律。

2.在探究总结图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交流,表达和抽象概括能力。

3.积累探索规律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摆图形的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探索及发现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摆三角形(探索三角形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师:摆一个三角形要多少根小棒?(3根)师:摆两个的三角形呢?(6根)2、有不同的摆法吗?(5根)你是怎么摆的?指明上黑板画出来。

师:请大家数一数他用了几根小棒(5根)师:同样是摆了两个三角形,为什么他用的小棒根数比独立摆用的少呢?(找出公用边)师:那我要再摆一个呢?需要几根小棒?谁愿意来摆一摆?指明学生上黑板3、如果用这种方法继续往下摆,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图形中的规律”(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师:我们来动手摆一摆,算一算,研究一下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拿出作业纸和小棒,同桌两个合作,一人摆一人记录,边摆边记录)2、明确要求:从简单入手,先摆一个、再摆两个、三个……以此类推,直到10个三角形,并数一数每次所摆的三角形共需要几根小棒,记录在表(一)三角形个数摆成的图形小棒的根数1234……103、学生汇报所摆的图形个数和所需要的小棒根数请大家仔细观察上表,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师:引导得出“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个小棒。

4、师:你能不能列算式计算一下,像这样摆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请学生说自己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方法:A; 1+10×2 (先摆1根,后面都是2根,10个就是10×2)B; 3+9×2 (第1个三角形要3根,后面9个都要2根)C; 1+2+9×2D、3×10-9 (摆1个三角形要3根,单独摆10个就是三十根,去掉重合的公用边有9根)5、根据这一发现,你能很快的算得出摆2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吗?3+(20-1)×2=3+19×2=41 或 20×2+1=416、如果这样摆100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呢?(100×2+1=201)7、如果这样摆n个三角形,要用多少根小棒,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公式:2N+1 (板书)师:谁来说一说N表示什么意思?2n呢?后面的1呢?(N是三角形的个数,2是去掉第一根,每个三角形需要2根小棒)三、扣展延伸:1、笑笑接着摆下去,一共用了37根小棒,你知道她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吗?2、摆正方形探索如果我们把三角形换成正方形,也按照这样的摆法,正方形的个数和小棒的根数之间存在怎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下去自己完成。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中的规律》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中的规律》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中的规律》教案: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图形中的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版五年级上册第74页例1和第76页“做一做”。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数量关系以及图形变化的规律。

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特定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数量关系以及图形变化的规律。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事物的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数量关系以及图形变化的规律。

难点:发现和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特定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边的数量关系,并提出问题:“你们能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数量关系吗?”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回答问题。

2. 例题讲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数量关系。

学生画出一个长方形,然后将长方形分成两个小正方形。

学生发现,长方形的边的数量是偶数,而正方形的边的数量是四的倍数。

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例如:“这个长方形可以分成几个小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的数量是几的倍数?”等。

4. 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特定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例如,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它就变成了正方形;当正方形的边长乘以2时,它的边的数量也乘以2。

5. 教具与学具准备学生使用直尺、圆规、剪刀和彩笔,进行实际操作,探索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数量关系以及图形变化的规律。

6.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形:边的数量是偶数正方形:边的数量是四的倍数长方形→正方形:长和宽相等正方形→长方形:边长乘以27. 作业设计(1)完成练习册第74页和第76页的题目。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发现并体会简单的图形变换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利用图形拼接成新的图形,探索图形变换的规律;利用实际例子,了解平移、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图形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图形变换规律的发现和运用,还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并体会简单的图形变换规律。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让学生了解平移、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发现并体会简单的图形变换规律。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测、推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材料,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2.准备平移、旋转的实际例子,如滑滑梯、风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滑梯、风扇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例中的图形变换,让学生初步感受图形变换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让学生尝试将这些图形进行拼接,形成新的图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图形拼接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图形变换实例,如平移、旋转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图形变换的规律。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图形变换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图形变换的规律。

北师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中的规律》

北师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中的规律》

教案:《图形中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二、教学内容:1. 图形中的规律2. 图形的对称性3.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三、教学重点:1. 图形中的规律2. 图形的对称性四、教学难点:1.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2. 运用规律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图形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观察图形,发现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图形中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2)动手操作,验证规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

(3)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图形中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图形的对称性,并运用对称性解决问题。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图形中的规律方面的收获,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图形中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通过学生实践应用的情况,评价学生在图形中的规律方面的应用能力。

3. 通过学生总结的情况,评价学生在图形中的规律方面的总结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发现图形中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图形中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中的规律》重点关注的细节: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经历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摆三角形的规律的方法。

2. 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3. 结合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发展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找到图形中隐藏的规律,将图的规律转化成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
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想玩游戏吗?
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玩一个数学游戏。

师:这里有一组草莓数和一组苹果数,女生来记草莓数,男生来记苹果数,给大家10秒钟的时间来记忆,比一比谁记得准确。

师: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开始。

(出示课件)
10秒计时。

师:好,时间到,谁来说一下你的记忆结果。

生1:12579 12579 12579 12579。

师:好的,我们来看一下她说的对不对。

(出示课件)
师:非常棒,她全部都记住了。

师:男生有人愿意来说一下你的记忆结果吗?
师:为什么男生没有人能记住呢?
生:因为女生记的数字有规律,男生的数字没有规律。

师:有规律的数据,我们容易记住,没有规律的数据,我们很难记住,由此可见,规律是很重要的,数学中的规律不仅在数字中有,在图形中也有。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图形中的规律。

(板书:图形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记忆游戏导入,从数字中的规律,引出图形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探究问题。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会摆三角形吗?
生:会。

师: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生:3根。

师:摆三个三角形呢?
生:9根。

师:上前来摆一摆。

生展示摆法。

师:还有其它摆法吗?
生:有,7根。

师:上前来摆一摆。

学生展示摆法
师:如果照这样摆下去,摆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拿出你的任务卡,同桌合作,一人摆,一人记录,边摆边想一想,三角形的个数与小棒的根数有什么关系?并列式表达,比一比,哪个小组能最快的找出来,开始行动吧。

生讨论5分钟。

师:谁来写一下你列出的式子。

生1:3+2×9=21 第一个三角形用了三根小棒,剩下的九个三角形,每个都用了2根小棒,就是9×2,再加上第一个三角形用的3根小棒。

生2:1+2×10=21 先不算第一个三角形的第一根小棒,剩下每个三角形用两个小棒,就是2×10,最后再加上第一根小棒。

生3:3×10-9=21 拼10个独立的三角形需要3×10个小棒,2个三角形摆在一起,就可以节省1根小棒,3个三角形就可以节省2根小棒,10个三角形就节省了9根小棒,所以再减去9。

师:如果能够边摆边说,我们会更清楚。

如果是20个三角形呢?应该在三个的基础上加多少个2?如果是30个呢?n个呢?
师:你们真的很棒,找到了三种方法知道连续摆10个三角形需要21根小棒。

那摆100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请列出你的式子。

生:1+2×100=201, 3+2×99=201, 3×100-99=201。

师:那1000个三角形呢?
生:1+2×1000=2001, 3+2×999=2001, 3×1000-999=2001。

师:如果要摆n个三角形呢,试着写出式子,小组讨论下。

生讨论1分钟。

师:谁来说一下你的结果。

生:1+2n。

生:3+2(n-1)。

生:3n-(n-1)。

师:同样都是求摆n个三角形所需要的小棒根数,为什么会有三个不同的式子呢?
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请与你的同伴交流一下。

生讨论1分钟。

师:谁能解释一下?
生:我们可以将3+2(n-1)和3n-(n-1)进行化简,最后的结果可以得到,它们的化简结果都是1+2n。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与小组讨论,发现三角形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并列出关系公式。

三、巩固练习
师:其实说到图形,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就是——点,2000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就和大家研究三角形一样,从1个点开始,发现了由许多点组成的点阵中的规律,请同学们们仔细观察,这四幅点阵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可以画一画、写一写。

学生用图解释汇报自己的发现。

汇报学生的发现并且发现算式之间的相等关系如:
1+3+5+7=4×4 = 1+2+3+4+3+2+1
1+3+5+7+9=5×5 = 1+2+3+4+5+4+3+2+1。

师:如果用51根小棒可以像这样摆多少个三角形?
生:25个。

师:如果用52根小棒可以像这样摆多少个三角形呢?
生:25个。

师:为什么52根小棒和51根小棒一样的只能摆出25个三角形呢?生:52-1等于51,51是奇数,不能被2整除,所以会剩余1根小棒。

师:你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自主提问,自主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本节课所探究得到的三角形个数与小棒根数关系的公式,加深理解与应用。

师:如果像这样摆正方形,摆n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生讨论。

生:3n+1。

设计意图:通过相关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图形中规律,用类似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图形不同的规律,并用相应的算式表示出来,这就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数形结合。

我们利用数形
结合从容易的角度入手,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从而解决难题,天下难事作于易,希望同学们能将老子的这句话运用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畏难题,勇攀高峰。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