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光学第二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反膜的关键技术指标:透过率和色中性
色中性好,膜系的透过率与波长的关系曲线比较平坦。
➢常 见 的 减 反 膜 的 结 构 :
单层减反膜和多层减反膜;
常见的减反膜
入射
反射
n0
界面
n1
光垂直入射一光学界面,其 反射率:
R
n0 n0
n1 2 n1 2
1 n1 1 n1
n0 2 n0 2
n0、n1越接近,表面反射率就越低。 对于从空气入射介质场合, n0 =1。 n1=1.44~1.92, R=3.25~10%(在可见和近红外区); 在红外区域(硅和锗基底), R>31%
多层减反膜系结构 膜层增加,有利于灵活选取膜的参数满足多项要求(反射率、 色中性等)。目前大多采用的三层膜结构为GM2HLA,更多 层的膜系大多是以此为雏形发展而来的。
GM2HLA 膜系特性
组成: 基质折射率ns,中等折射率
nM 的/4膜层,高折射率nH 的/2膜层, 折射率nL的/4膜
层,空气折射率n0
入射
/4膜层, nL /2膜层, nH
/4膜层,nM
Baidu Nhomakorabea反射
n0 ns 基质
入射
反射
等价于一个平行平板干涉仪
/4膜层, nL
n0
r1, R1, Y1 等效界面1
/2膜层, nH /4膜层,nM
ns 基质
nH /2膜层
等效界面2 r2, R2, Y2
T
1
T0
F sin2
, T0
(1
R1
)(1
R2
/ n1 0
B 0
C
in1
i
/ n1 0
1
n2
in2 / n1
in1
Y C / B n12 / n2
R1
0 Y 0 Y
2
02 n12 02 n12
2
2.05 1.882 2.05 1.882
2
0.0707
同样下等效界面的等效发射率R2为
R2
s Y s Y
2
s2 n32 s2 n32
第二章 介质膜系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减反膜; 高反膜; 中性分束膜; 截止滤光片; 带通滤光片; 偏振分束膜; 消偏振膜。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作用; 应用背景; 设计基础; 结构特点。
了解常用膜系的应用 背景、掌握其光学特 性、结构特点及其设 计的基本知识,为以 后发展打下基础。
2.1 减反膜(增透膜)
作用和应用背景
ns
GLA变成GHLA, 可以实现零反射,但不能克服色中性差
的缺陷, R-曲线呈V型,适用与工作波段较窄的场合。
2) /2 ~/4膜堆
G2HLA 膜系:基质 /2
膜层 /4膜层空气
膜系反射率为
R
0s 0s
2 L
2 L
2
膜系特点:
入射
/4膜层 n0 /2膜层 ns
反射 基质
1)反射率在参考波长处与/2膜层光学参数 无关,等价与一单层减反膜系;
2
2.05 1.712 2.05 1.712
2
0.0010
第二步:求以上下两表面反射率分别
为R1、R2的/2膜层等价透过率:
T0
(1
R1)(1 R2 )
2
(1 0.0707)(1 0.001)
2
1 R1R2
1 0.0707 0.001
T
1
2)/2膜层在偏离参考波长处影响膜系的反射率,在参考波长两侧可望 得到反射率的极小值。R-曲线呈W型。所以在参考波长处反射率较双 层/4膜堆高,但该波长两侧R-曲线较平坦,色中性较好。(通过调 整虚设层的折射率实现,虚设层起到平滑膜系反射透射特性的作用)
多层减反膜
双层减反膜要么能提高参考波长处的反射率但色中性差,要么 改善膜系的色中性但无法改善膜系反射率。多层减反膜系
ns 1.52
上等效界面由空气,折射率为n1的/4膜层和中间/2膜层为 选定层组成。下等效界面由基质,折射率为n3的/4膜层和 中间/2膜层为选定层组成。
求上等效界面的等效发射率R1:
折射率为n1 的/4膜层的特征矩阵
cos1 in1 sin 1
i
sin 1 / c os1
n1
0 in1
i
2
)
,F
1 R1R2
4 1
R1R2 R1R2
2
,
1
1
2
2
nH d
对于
/
2膜层,
nH d
0
/
2, 于是
1
1
2
0
➢ 为的整数倍时, sin = 0,透射率达到最大值(T0)。
➢ R1=R2时,T0=1。 ➢ 如F<<1和T0=1,T=(1-F)。 ➢ 剩余反射率最小值1-T0 ,最大值~1-T0 /(1+F)。
反射 界面
单层减反膜的讨论:
➢ 单层减反膜理论上只能在一个波长处实现零反射率所 以色中性差,即反射率的波长相关性强, 影响成像系统的 色平衡); ➢ 实际上,满足f 0s 条件的光学玻璃并不存在,很 难实现零反射,剩余反射率不理想(常用的薄膜最低折射 率材料氟化镁(1.38))。
如果入射光偏离正入射,那么最小反射率对应的波长向短 波方向移动。为什么?
单层减反膜
入射
在光的入射界面上镀一层低折射率
( n0 <nf < ns )的膜层减少反射率。
n0
ns
2
R 0 Y 0 Y
Y n2f / ns , ( / 4波长膜厚)
R
0s 0s
2 f
2 f
2
反射率为零的条件为 f 0s
典型的单层减反膜的R-曲线呈V型, 存在一个谷底,在此波长处具有最小 反射率。
双层减反膜
为改善单层减反膜的不足:色中性差以及很难实现零反射,提 出双层减反膜的设计。具体结构有: 1)双层/4膜堆 2) /2 ~/4膜堆
1) 双层/4膜堆
单层膜:R
0s 0s
2 f
2 f
2

0s=
2 f
双层膜:R
0
L2s
/
2 H
0 L2s /H2
2

2 L
/ H2 =0
/s
入射
反射
n0
界面
减反膜的作用:减少介质间界面反射。 一般情况下界面反射的危害:引起光学系统的光能量损失; 加剧光学系统的杂散光干扰,加大系统噪声;在高功率激光 系统中,界面反射可能引起反激光,损伤光学元件,所以为 减少光能损耗,提高成像质量,照相机、电视机、显微镜等 等中的光学镜头都镀减反膜。为尽量减弱反激光,高功率激 光系统中的透射光学元件表面也镀减反膜。
所以对于GM2HLA膜系,F尽可能小,而且尽量R1=R2。不 过R1、R2只有在少数几个分离的波长上才能重合。在反射率 和带宽之间需统筹兼顾(精细度与反射率)。
例题1 三层增透膜的结构参数为: 求在参考波长处的反射率和透过率。
第一步:以中间/2膜层为选定层,求 其上下两个表面的等效反射率。
n1 1.88, / 4 n2 2.05, / 2 n3 1.71,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