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的内容与流程
学校网络舆情研判制度
一、制度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网络舆情也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网络舆情动态,预防和化解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危机,维护学校形象和声誉,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及时发现和掌握学校网络舆情动态,提高学校舆情应对能力。
2.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确保舆情应对工作有序、高效。
3. 促进学校与师生、家长、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学校形象。
三、制度内容1. 舆情监测(1)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对学校官方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实时监测。
(2)关注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收集与学校相关的新闻报道和评论。
(3)设立舆情监测专员,负责收集、整理、分析舆情信息。
2. 舆情研判(1)对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类、梳理,分析舆情发展趋势。
(2)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舆情进行评估,提出应对建议。
(3)根据舆情发展趋势和影响,制定应对策略。
3. 舆情应对(1)加强学校与师生、家长、社会各界的沟通,及时回应关切。
(2)针对不同舆情,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如澄清事实、发布声明、开展宣传等。
(3)加强网络舆情引导,传播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
4. 舆情总结与评估(1)定期对网络舆情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舆情应对效果。
(2)根据总结评估结果,不断完善舆情研判制度和应对策略。
四、制度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舆情工作。
2. 加大经费投入,为舆情监测、研判、应对工作提供保障。
3.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备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应对能力的专业队伍。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校师生、家长对网络舆情的认识,共同维护学校形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学校网络舆情处置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总则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及时、有效地处置网络舆情事件,维护学校形象,保障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学校成立网络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2. 网络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处置等工作。
3. 各部门、学院要明确专人负责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加强与网络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沟通与协作。
三、舆情监测1. 学校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机制,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监测。
2. 监测内容包括: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师生员工生活等方面可能引发舆情的事件。
3. 监测人员要定期分析舆情动态,对可能引发负面舆情的事件进行预警。
四、舆情处置流程1. 舆情发现:监测人员发现舆情后,及时报告网络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 舆情研判:网络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舆情进行研判,确定舆情性质、影响范围和处置难度。
3. 应对措施:根据舆情性质和处置难度,采取以下措施:(1)对一般性舆情,由相关部门、学院及时回应,澄清事实,引导舆论。
(2)对重大舆情,学校领导亲自部署,相关部门、学院协同处置,确保舆情得到妥善处理。
(3)对涉及敏感信息的舆情,采取保密措施,避免信息泄露。
4. 舆情回应:根据舆情处置措施,相关部门、学院及时回应舆情,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
5. 舆情跟踪:网络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舆情处置情况进行跟踪,确保舆情得到有效处置。
6. 舆情总结:舆情处置结束后,相关部门、学院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舆情处置机制。
五、责任追究1. 对未按照本制度要求履行舆情处置职责的,学校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 对泄露学校敏感信息、恶意炒作舆情等违法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舆情研判与舆情引导的协调机制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舆情研判与舆情引导的协调机制网络舆情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议题,其迅速传播的特点使得舆情对社会稳定和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处理和引导网络舆情,舆情研判和舆情引导的协调机制被提出并应用于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以确保信息传播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公正性。
一、舆情研判的重要性办理网络舆情必须通过舆情研判,首先要明晰舆情的来龙去脉、所涉及的群体和事件,从而为舆情引导提供有力支持。
1.多元数据收集与整合舆情研判需要通过收集和整合来自不同渠道的各类数据,包括社交媒体、论坛讨论、新闻报道等,以全面了解舆情事件的背景和发展。
2.信息真实性的筛选评估舆情研判需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评估,准确判断信息真实性,排除虚假信息对舆情引导的干扰。
3.舆情事件的热点发现通过研判,可发现舆情事件的热点所在,清晰把握社会关注的焦点,为舆情引导提供依据。
二、舆情引导的重要性舆情引导是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干预和引导,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引导网络舆论发展的正确方向,维护社会稳定和舆论秩序。
1.信息发布与传播舆情引导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主动传播舆论,回应公众关切和质疑,提供透明的信息平台。
2.理性引导与讲解舆情引导需要积极引导公众的情绪和舆论,传递理性、科学和公正的声音,避免虚假信息或谣言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3.舆论引导与舆情引导舆情引导需要关注公众的需求,倾听并引导积极健康的舆论,并通过与公众及利益相关方的对话,促进社会共识的形成。
三、舆情研判与舆情引导的协调机制舆情研判与舆情引导之间的协调机制至关重要,通过协同合作,实现舆情信息的快速研判和舆论的有效引导,确保网络舆情的及时治理。
1.日常工作研判与引导舆情研判和舆情引导应构建一个日常工作机制,对于热点事件和敏感问题,及时进行研判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舆情引导措施。
2.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建立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实现舆情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确保舆情研判和舆情引导之间的无缝衔接。
市文广新局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工作方案
市文广新局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对于一个地方的形象和声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市文广新局作为舆情管理和传播的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收集、研判网络舆情,并制定相应的回应措施,以保障市政府形象的稳定和提升。
本方案旨在明确市文广新局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工作的流程和职责,提高对网络舆情的把控能力。
二、工作流程1. 收集阶段:市文广新局应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络舆情收集团队,负责收集各类网络舆情信息。
收集渠道包括但不限于:- 监测并分析重要网络媒体、社交媒体上的关键词和话题。
- 建立与公众、媒体、企业等的对话机制,及时了解公众对市政府的关注和意见。
- 建立与相关部门、机构的合作机制,共享信息资源。
2. 研判阶段:市文广新局应设立网络舆情研判团队,负责对收集到的网络舆情进行分析研判。
- 根据舆情的性质、重要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舆情分类和评估。
- 进行舆情信息的真实性、可信度等核查工作。
- 利用舆情分析工具和算法,对舆情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专业的研判报告。
3. 回应阶段:市文广新局应建立网络舆情回应机制,及时回应和解决重要网络舆情事件。
- 根据舆情的特点和情况,制定回应策略和措施。
- 组织相关部门、媒体和公众开展沟通和对话,及时提供权威信息和解释。
- 在必要时,通过媒体发布相关信息,积极回应公众关切,消除不良影响。
三、职责分工1. 网络舆情收集团队:- 负责建立和维护舆情信息收集渠道。
- 收集、整理和归类网络舆情信息。
- 提供详细的收集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
2. 网络舆情研判团队:- 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类和评估。
- 进行舆情真实性和可信度核查。
- 分析研判舆情的影响力和应对策略。
3. 网络舆情回应团队:- 制定回应策略和措施。
- 组织相关部门、媒体和公众开展沟通和对话。
- 发布相关信息,解释和回应公众关切。
四、工作要求1. 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舆情研判的准确度和及时性。
建立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舆情研判与预警机制
建立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舆情研判与预警机制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日益加大。
对于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来说,如何及时、准确地研判和预警网络舆情,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建立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舆情研判与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意义网络舆情的爆发往往伴随着公众对某一事件或话题的关注和讨论,而这些舆情的发展会对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的形象和利益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及时准确地研判和预警网络舆情,可以帮助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做出合理的决策,有效化解危机,维护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二、舆情研判的流程和要点舆情研判是指对网络舆情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判断。
在进行舆情研判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要点:1.舆情收集:通过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收集和整理与企业或政府相关的舆情信息,包括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评论、微博和微信上的留言、新闻报道等。
2.舆情分析: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对舆情的发展趋势、舆情信息的来源和传播路径、舆情背后的舆论导向等进行分析。
3.舆情评估:根据舆情的影响力和可能的后果,对舆情进行评估和分类,确定舆情的紧急程度和处理优先级。
4.舆情研判报告:将分析和评估的结果整理成舆情研判报告,向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三、舆情预警的机制和方法舆情预警是建立在舆情研判的基础上,通过预测舆情的发展趋势,提前做出预测和警示。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舆情预警机制和方法:1.舆情指标体系: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舆情指标体系,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发现异常情况并提出预警。
2.预警模型: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构建预警模型,对舆情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前发现和预警潜在的危机。
3.智能预警系统:通过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智能化的舆情预警系统,实现对网络舆情的自动监测和预警,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建立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机制,需要采取以下关键措施:1.加强技术支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升舆情监测和分析的能力,实现舆情预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企业关于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的具体流程和管理规定
企业关于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的具体流程和管理规定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是一种为了及时、准确、科学处理企业在网络舆情管理中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而制定的一种规章制度,通过有效的预防、预警和应对措施来保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以下是一个关于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的具体流程和管理规定的解释:一、网络舆情预警机制:1.预设预警指标:企业首先要明确定义一系列网络舆情事件的预警指标,包括关键词、事件类型、事件影响程度等。
2.监测系统建设:搭建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监测网络舆情平台、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渠道,实时收集和分析网络舆情信息。
3.数据分析与研判:将监测到的网络舆情数据进行系统分析,评估舆情风险等级,根据预警指标做出判断,并形成预警报告。
4.预警信息通报:及时向相关部门或个人发送网络舆情预警报告,及时启动应对预案。
二、网络舆情应对预案:1.预案制定:制定完善的网络舆情应对预案,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协调机制等,包括风险评估、信息整理、应对措施等内容。
2.信息整理与核实:对收集到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整理核实,准确判断网络舆情的真实性、权威性和可靠性。
3.危机管理与短期应对:根据预案,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行舆情管理和危机公关,包括主动发布信息、开展媒体应付训练等。
4.舆情持续监测与长期应对:建立持续、系统的舆情监测机制,追踪网络舆情演变趋势,及时采取修复措施,防止舆情再次升级。
5.效果评估与总结:对网络舆情应对活动和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提升网络舆情管理能力。
三、管理规定:1.责任人制度:明确公司内网络舆情管理的责任人,指定舆情危机管理小组成员,明确职责和权限。
2.员工培训:加强员工对网络舆情的认知和理解,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应对演练,有效提高员工的应对能力和素质。
3.信息公开与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的舆情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全面地向上级部门、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汇报舆情信息。
完整阐述:网络舆情监测流程及应对措施
完整阐述:网络舆情监测流程及应对措施简介网络舆情监测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机构或个人了解社会对其品牌、产品、服务或事件的态度和反应。
本文将完整阐述网络舆情监测的流程和应对措施。
网络舆情监测流程1. 收集数据通过网络爬虫等技术手段,收集与监测目标相关的信息,包括社交媒体、新闻网站、论坛等平台上的帖子、文章、评论等内容。
这些数据可以是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
2. 数据清洗与筛选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筛选,去除噪音和无关信息。
可以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文本数据进行分词、去除停用词、进行情感分析等处理,以便后续分析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3. 数据分析与挖掘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通过文本挖掘、情感分析、主题识别等技术手段,了解舆情的趋势、关键词、情感倾向等信息。
可以使用机器研究算法建立模型,从大规模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模式和规律。
4. 舆情评估与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舆情进行评估,判断舆情的影响力、传播范围和趋势。
根据评估结果,撰写舆情报告,提供给决策者参考,帮助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网络舆情应对措施1. 快速响应对于出现的舆情问题,要及时做出回应,以避免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
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公开声明等方式与舆论进行互动,传递积极的信息,主动解释和回应疑问。
2. 舆情引导通过发布正面信息、积极宣传和引导舆论,改变舆情的走向。
可以通过发表专家观点、发布相关数据和案例等方式,引导公众关注正面的方面,减少负面舆情的影响。
3. 危机管理当舆情发展为危机时,需要制定应对方案,迅速采取行动。
这可能包括与媒体进行沟通、组织危机公关活动、调整营销策略等。
重要的是要保持透明度和诚信,积极应对危机,避免进一步损害声誉。
4. 监测和反馈持续监测舆情的发展和变化,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通过舆情监测工具和报告,了解公众对应对措施的反馈和评价,以便及时改进和优化。
结论网络舆情监测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有清晰的流程和灵活的应对措施。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表达意见、交流互动的主要平台,网络舆情也日益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
因此,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对于及时发现和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二、背景当前,网络舆情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突变化等特点,尤其在一些重大事件、热点问题上,网络舆情往往迅速汇聚,引发社会关注。
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旨在及时发现网络舆情的苗头和趋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引导和处置,防止舆情扩散和升级,降低负面影响。
三、体系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包括监测、分析、评估、预警四个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预警体系。
1. 监测: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方式,对各大网站、社交媒体、论坛等平台进行实时监测,收集涉及本单位的舆情信息。
2. 分析: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筛选、分类、研判,分析舆情的起因、传播路径、影响范围等。
3. 评估:根据舆情分析结果,对可能引发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预警建议。
4. 预警:针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
四、流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运行流程如下:1. 数据采集: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方式,从各大网站、社交媒体、论坛等平台采集舆情信息。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分类、研判,去除非法信息,整理有效信息。
3. 数据分析: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舆情的起因、传播路径、影响范围等。
4. 风险评估:根据分析结果,对可能引发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预警建议。
5. 预警发布:根据预警建议,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6. 应对措施实施:按照预警方案,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包括舆论引导、澄清事实、安抚人心等。
五、技术网络舆情预警机制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障其高效运行。
目前,主要的技术手段包括:1. 大数据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完整版)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及应对预案
(完整版)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及应对预案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及应对预案 (完整版)一、背景介绍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上的信息传播,引发公众关注和讨论的舆论现象。
网络舆情的迅速传播和影响力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及时了解并应对网络舆情,建立一个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至关重要。
二、网络舆情监测机制1. 数据收集与分析: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测团队,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网络舆情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评论、新闻报道、论坛帖子等。
通过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对舆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挖掘,以获取有关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和情感倾向。
2. 警报与预警机制:建立一个自动化的警报与预警系统,通过设置关键词过滤器和舆情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和跟踪舆情事件。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或高风险事件,系统将及时向相关部门发送警报,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 舆情评估与报告:定期进行舆情评估,分析舆情事件的影响和演变趋势。
为相关部门提供详尽的舆情报告,包括事件背景、关键信息、社会影响等,以便制定合理的决策和应对预案。
三、网络舆情应对预案1. 危机管理:制定一份全面的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手册,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应对措施。
在舆情事件发生时,迅速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以控制事件的扩散和影响。
2. 公共关系与沟通:建立一个专门的公共关系和沟通团队,负责与媒体、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
及时回应和解释舆情事件,并积极引导舆论,以维护组织的声誉和形象。
3. 社交媒体管理: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管理,包括定期更新内容、回应用户评论和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通过积极参与社交媒体,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意见和反馈,并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
四、总结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和应对预案,对于组织及时了解公众舆论和应对舆情事件至关重要。
通过有效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警报与预警机制、舆情评估与报告等措施,可以提高组织对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避免危机和损害。
【流程管理)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的内容与流程
(流程管理)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的内容与流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的内容和流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发布:2010-03-16程亮网络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壹。
十六届四中全会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建立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
把建立和完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作为壹种制度性的设计和安排,标志着党对舆情研究重要性的进壹步认识,而政府提高自身的网络舆情研判和应对能力,也是执政能力和执政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的构成网络舆情的研判机制是对网络媒体上舆情的定性和定量给出的壹种价值和趋向判断的过程。
网络舆情的研判工作是壹项系统工程,主要由俩部分组成:壹是对网络舆情进行日常性和持续性跟踪和搜集,且于此基础上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库,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系统性的特点。
二是针对某壹突发事件或某壹特定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判工作,壹旦该任务完成则舆情活动便随之结束,具有针对性、临时性、专题性的特点。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于互联网空间的映射,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渠道,互联网也成为政府治国理政、了解社情民意的新平台。
从构成要素见,网络舆情的研判机制主要由网络管理工作人员、网络舆情信息和研判的渠道和方法等组成。
政府应选拔和组建网络管理人员和网络舆情工作队伍;网络舆情信息是指需具备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料,包括网络文本的内容、网络事件的跟贴及表达形式;网络舆情研判的渠道和方法是开展网络舆情研判的途径,是整个舆情搜集机制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总之,只有正确理解网络舆情研判的构成机制,才能及时、全面了解和把握社情民意,灵活应对各类社会突发事件和舆论危机,以提高和改进政府机关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工作。
网络舆情的研判流程网络舆情的分析和研判是综合的逻辑思维过程,是对获得材料的再创造。
由于网上信息量十分巨大,必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和研判,网络舆情分析流程是对网络信息进行科学采集、上报、归且、整理、汇总、分析和预警信息发布等,从而得出精和准的研判结论。
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工作方案
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工作方案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企业和组织管理的重要方面。
及时收集、研判和回应网络舆情,可以有效预警危机,维护企业和组织的形象和声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高效的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工作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工作内容1. 舆情收集通过网络舆情监测工具和社交媒体等平台,及时收集与企业和组织相关的网络舆情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网民的意见、评论、传言、谣言等信息,以确保第一时间了解公众对企业和组织的关注点和意见。
2. 舆情研判对收集到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判断舆情的热度、影响力和趋势。
通过数据分析和情感分析等手段,确定网络舆情的正面、中性和负面情绪,并识别并分析可能的危机因素。
3. 危机预警结合舆情研判结果,进行危机预警。
根据不同的危机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即将暴发或已经发生的危机,制定应急预案,提前准备好应对措施。
4. 舆情回应针对不同的网络舆情,制定相应的回应策略。
及时发布公开声明,解释事实真相,提供有力证据来保护企业和组织的利益。
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回应网民的负面评论,积极沟通,寻求和解和调解。
5. 舆情总结定期对网络舆情的收集和回应工作进行总结和反馈。
评估工作效果,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提高网络舆情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工作流程1. 收集:定期使用网络舆情监测工具收集相关信息。
2. 研判: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判断舆情的态势和趋势。
3. 预警:根据研判结果进行危机预警,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4. 回应:针对不同的舆情,制定回应策略,及时发布公开声明,并积极回应网民评论。
5. 总结: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和反馈,评估工作效果,完善工作方案。
四、工作人员1. 舆情监测人员:负责收集网络舆情信息;2. 数据分析师:负责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析研判;3. 危机管理专家:负责进行危机预警和制定应急预案;4. 公关人员:负责制定回应策略,发布公开声明,回应网民评论。
网络舆情分析的流程和技巧
网络舆情分析的流程和技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分析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在信息化社会中,各种信息源的广泛传播以及网络自由的交流传播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网络舆情的发展和演变。
因此,网络舆情的分析和把握已成为新媒体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进行网络舆情分析呢?下面将从流程和技巧两方面,一一进行探究。
一、网络舆情分析的流程1.目标确定:确定分析的对象、目的和时间范围,明确需要了解这个舆情事件的什么信息,能够从网络舆情中获得什么价值,以及如何去探究这些问题。
2.数据收集:收集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筛选,有效快速地处理数据。
可以借助网络舆情监测软件进行快速收集,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筛选能力。
3.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剔除重复信息和无用信息,对关键词进行整理与分段以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4.情感分析: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情感倾向和素质分析,对于情感中性和情感修辞不明显的语言,可利用情感计算技术进行辅助判断。
5.主题分析:将分析对象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分析这些关键词所具有的主题和话题等。
6.网络力量分析:统计发言人数、影响力和情感倾向等,判断不同媒体和群体在网络舆情中发挥的作用。
7.数据可视化:将网络舆情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以图像形式反映出网络舆情的背景、特点和趋势。
8.输出分析实验:分析并输出研究报告,以便在真实环境中实施,完成研究项目。
二、网络舆情分析的技巧1.关键词分析:通过关键词的筛选与提取,进行主题分析,应用主题模型等技术手段,将大量信息提炼为有效的数据。
2.语音分析:水平评估、情感分析、语音识别等技术进行语音分析,对于录音、音频等数据的分析和判断极为有帮助。
3.情感计算: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和情感分析工具,能够对网民的情感倾向进行有效提取,将无法分析的人工判断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的工作。
4.网络热度分析:通过搜索引擎的排名、访问量、网民发帖数等统计信息,判断网络热度,进一步了解网络舆情现象。
网络舆论研判机制
网络舆论研判机制1. 研判机制的定义网络舆论研判机制是指用于对网络上的舆论进行准确、全面、客观判断和分析的一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流程和方法。
2. 研判机制的目的网络舆论研判机制的目的是为了解读和评估网络上出现的各类舆论观点和倾向,帮助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及时、准确地了解公众的关注度和态度,以便进行相应的决策和应对。
3. 研判机制的流程3.1 数据采集研判机制的第一步是进行数据采集,包括对网络上的舆论内容进行抓取、监控和整理,涵盖各类社交媒体、论坛、微博等平台。
3.2 数据筛选与分析在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
这包括对数据进行去噪、去重,以及利用数据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
3.3 舆情评估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舆情评估,对网络上的舆论倾向和特征进行评价和分析。
评估包括对舆情的态势、发展趋势、影响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
3.4 研判报告最后,根据舆情评估的结果,生成研判报告。
研判报告应该包括舆情分析的核心内容和结论,并向相关决策者提出建议和意见。
4. 研判机制的价值网络舆论研判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可以带来以下价值:- 帮助决策者及时、全面地了解公众的关注度和态度,为决策提供依据。
- 发现和预警网络上的负面舆情和舆论风险,对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预防和化解。
- 分析和研究网络舆论的变化和特征,提供舆情组织和管理的经验和参考。
- 促进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提升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公众形象和认可度。
5. 研判机制的挑战在实施网络舆论研判机制时,可能会面临以下挑战:- 数据的多样性和庞杂性,需要建立有效的数据采集和整理系统。
- 舆论的多元性和复杂性,需要运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和模型。
- 舆情的快速变化和时效性,需要研判机制能够及时响应和更新。
网络舆论研判机制的建立和推广有助于提高网络舆论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帮助社会各界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挑战,推动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及应对预案
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及应对预案1.背景介绍网络舆情指的是通过互联网传播、讨论和表达的公众舆论。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舆情对于个人、组织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良好的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和有效的应对预案,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声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网络舆情处置机制网络舆情处置机制是指在舆情发生后,组织或个人为了及时应对和处理舆情事件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程式化的流程。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网络舆情处置机制的示例:步骤一:舆情监测建立舆情监测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收集等方式,及时掌握网络舆情信息。
步骤二:舆情评估对收集到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舆情事件的重要性、规模和影响范围。
步骤三:制定策略根据舆情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明确责任人和任务分工。
步骤四:危机公关针对舆情事件,进行危机公关工作,包括统一口径、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媒体和公众关注等。
步骤五:舆情追踪持续关注舆情反馈和发展,根据需要进行舆情反应的调整和优化。
3.应对预案应对预案是指事先针对可能发生的舆情事件制定的一套应对方案,以提前应对突发事件,降低危机对个人和组织的影响。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应对预案的示例:预案一:内部协调机制建立内部协调机制,包括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能力的提升。
预案二:公关应对策略制定公关应对策略,包括危机公关预案、媒体关系维护、舆情信息发布和公众舆情引导等。
预案三:舆情培训和教育开展舆情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网络舆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预案四:紧急舆情处置团队建立紧急舆情处置团队,进行舆情事件的集中处置和协调工作。
4.结论网络舆情的处置和应对预案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规范的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制定有效的应对预案,个人和组织可以更好地应对和处理舆情事件,减少风险,保护自身的声誉和利益。
舆情研判的步骤
舆情研判的步骤1.舆情收集:从各种渠道搜集与事件相关的舆情信息,包括新闻报道、社交媒体、网络论坛、专家评论等。
可以借助舆情监测工具来实时跟踪和收集信息。
3.舆情分析:对筛选出来的舆情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情感分析、态度分析、观点分析等。
通过对信息的关键词提取和语义分析,了解社会舆论的主流倾向、关注点和主要论述。
4.舆情评估:基于舆情分析的结果,对事件的影响、发展趋势以及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判断舆情事件对公众、企业形象和社会稳定的影响程度,为后续应对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5.舆情研判报告:根据舆情分析和评估的结果,编写舆情研判报告。
报告应包括事件背景、舆情信息的搜集和筛选过程、舆情分析和评估的结果以及对应的建议和处理方案。
报告要准确客观地呈现舆情事件的全貌和内在原因,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6.舆情应对:基于报告的分析和建议,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应对策略可以包括舆情引导、舆论回应、危机公关、舆情预警等。
在制定应对措施时,需要考虑到传播途径和受众群体的特点,保持及时性、透明度和语境的准确性。
7.舆情跟踪:舆情研判并非终结,舆情的动态变化需要持续关注和跟踪。
及时调整和改善应对策略,根据新的舆情信息进行再次分析和评估,并及时修订舆情研判报告,以保障决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舆情研判的步骤不一定是线性的,有时需要根据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同时,舆情研判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防止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
舆情研判也需要充分考虑社会、文化和时事背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舆论的形成和演变规律。
学校网络会商研判制度
一、制度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重要载体。
网络舆情对社会舆论场的影响日益增强,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也面临着网络舆情管理的挑战。
为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提高学校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建立健全学校网络舆情会商研判机制,提高学校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2. 及时发现、预警和处置网络舆情,维护学校声誉和师生利益。
3. 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确保校园网络安全稳定。
三、制度内容1. 会商研判组织机构学校成立网络舆情会商研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学校网络舆情会商研判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
2. 会商研判工作流程(1)信息收集:通过网络舆情监测平台、社交媒体、论坛等渠道,收集涉及学校的网络舆情信息。
(2)分析研判:对收集到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分析,研判舆情性质、影响范围、发展趋势等。
(3)会商决策: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会商研判会议,对舆情进行分析、评估,制定应对措施。
(4)处置落实:根据会商研判结果,明确责任部门,落实应对措施,及时回应关切,消除负面影响。
3. 会商研判工作要求(1)加强舆情监测:充分利用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全面、实时、准确地收集网络舆情信息。
(2)提高研判水平:加强舆情分析研判队伍建设,提高分析研判能力,确保研判结果的准确性。
(3)强化协同配合: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网络舆情。
(4)及时回应关切:针对网络舆情,要及时回应师生关切,消除负面影响。
四、制度保障1. 资金保障:学校应设立网络舆情会商研判专项资金,用于舆情监测、分析研判、培训等。
2. 人员保障:学校应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担任网络舆情会商研判工作。
3. 技术保障:学校应购置或开发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研判等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4. 考核评价:学校应将网络舆情会商研判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企业关于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的具体流程和管理规定
企业关于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的具体流程和管理规定一、企业制定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制度的意义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制定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制度可以使企业建立起有效的应对危机的能力,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最大程度地减轻危机的影响。
保障企业的声誉:网络舆情对企业的声誉影响很大,制定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制度可以使企业及时发现和应对负面舆情,减少负面影响。
提高信息管理的水平:制定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健全的信息管理体系,提高信息管理的水平,加强信息的搜集、分析、监测和评估,从而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危机。
增强企业的公信力:在面对网络舆情危机时,企业如果能够积极应对,采取适当措施,就能够增强企业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在危机中及时有效地应对,避免因危机而导致的损失,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制度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详细流程和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预警指标:企业需要对其业务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网络舆情预警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是企业品牌、产品、服务、员工、行业、竞争对手等方面的舆情事件。
2、确定监测渠道: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舆情监测系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网络舆情信息,包括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新闻媒体、论坛等。
3、确定预警级别:企业需要根据预警指标设定预警级别,以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快速做出反应。
通常预警级别分为轻微、一般、重要、紧急四个级别。
4、预警流程:当企业监测到舆情事件时,需要通过内部渠道对该事件进行评估并进行预警。
预警信息应该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影响范围、事件类型、预警级别等信息。
同时需要明确预警的责任人和相应的处理流程。
5、应急响应:一旦发生紧急事件,企业需要根据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快速响应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的内容与流程
(1)订购服务:在“餐馆导航”中推出“订餐服务”。
在“球迷导航”中推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出“订购体育比赛门票”;在“生活导航”思想碰撞的舆论渠道,互联网也成为政府治国理政、了解社情民意的新平台。
把建立中推出订购火车票、飞机票.订购宾馆房和完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作为一种制度性的设计和安排,标志着党对舆情研究间,憷朔展务,订购图书、首饰≠彤护车。
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而政府提高自身的网络舆情研判和应对能力,也是执政能力和(2)大事年表:一周大事,一周热执政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或某些重点领域的近期大事回顾。
帮助因忙碌错漏大事的受众及时掌握时事,避免在工作决策和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落伍地位。
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的(3)交通预警信息定制服务:如暴雨或大雪堵路等预警信息发布等。
(4)关注公共兴趣。
虽不同国度、不内容与流程同职业和年龄的受众信息需求不同,但总体需求有大体相似的一面。
在美国最口程亮受客户欢迎的手机资讯是天气预报、体育新闻,其次是娱乐新闻,还有“图说一网络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针对性、临时性、专题性的特点。
天”也较受欢迎。
我国受众消费情况大同的“第四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小异,天气、娱乐、体育都是受众看好的,要载体之一。
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的映射,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发展中的手机报可循序渐进,逐步推出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泄、思想碰撞的舆论渠道,互联网也成为这些实用、简单、方便、形象的资讯,以中提出:“建立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政府治国理政、了解社情民意的新平台。
贴心服务让受众不离不弃。
通社隋民意反映渠道”。
把建立和完善舆从构成要素看,网络舆情的研判机制主4.资讯自选超市:“兼顾长尾”满足多样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作为一种制度性要由网络管理工作人员、网络舆情信息化偏好的设计和安排,标志着党对舆情研究重和研判的渠道与方法等组成。
网络舆情研判机制
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的工作内容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1. 常规性网络舆情研判常规性网络舆情研判工作与大众传媒的日常新闻报道相似,以月度、季度或者年度的舆情报告形式存在。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等专门机构都会定期发布网络舆情监测报告,对网络舆情进行持续性、跟踪性的汇集整理、分析判断。
常规性网络舆情研判通过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库和案例库,在长期连续分析网络舆情的基础上,把握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特点,并对影响力较大的网络舆情事件及其解决路径进行排序和总结,让政府在了解整个网络舆情发展的来龙去脉的同时,找到避免矛盾激化的关键节点。
常规性网络舆情研判通过对网络文本和网络词汇的数据性分析,发现敏感句式和词语的高频传播,在问题发生过程中找出规律并预先判断解决路径。
2. 专题性网络舆情研判针对网络舆情中出现的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判工作,从组织专门的研判人员、确定网络舆情研判主题、寻求相关技术支持到密集分析判断网络舆情现象、形成完整的研判报告。
这一过程比起常规性网络舆情研判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可以用来满足某种特定的需求,进而完善后续工作的有效性和群众满意度。
这种专题性网络舆情研判工作目的性强,精准度高,有利于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
3.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判突发事件在网络媒体上传播的速度和覆盖面是传统媒体时代的几何倍数,通过网络即时传播工具,突发事件爆发的同时可以瞬间传播至全国范围乃至全世界的各个角度,因此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研判需要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和网络监管人员、政府管理部门、危机应急机制的同时运作。
它不仅要敏锐地反映舆情。
并且要及时地做出网络舆情发展趋向的判断,以便迅速地进入应急预警系统和负面舆情的应对系统。
否则,如果按照常规性网络舆情研判和专题性网络舆情研判的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很可能会造成滞后效果,成为单纯的反思式和经验总结式的“亡羊补牢”行为。
因此,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判是建立在网络舆情研判机制完善的工作链条上,针对某个突发事件临时应急采取行动。
舆情研判制度
舆情研判制度舆情研判制度是指一个组织或机构建立的一套完善的舆情研判流程和规范,用于对当前社会舆情进行科学、系统、客观的分析和研判。
这套制度旨在及时了解社会的舆情动态,准确进行舆情分析和预测,为组织决策和舆论引导提供决策依据和指导。
舆情研判制度的建立需要以下几个关键步骤:首先,建立舆情信息搜集渠道。
通过建立舆情信息搜集渠道,及时获取各个媒体平台、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渠道的舆情信息,包括新闻、论坛帖子、微博微信等。
同时,建立一支专业的舆情搜集团队,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
其次,进行舆情信息的分类和分析。
舆情信息需要进行分类整理,根据不同主题或领域进行分组分析。
例如,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的舆情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分析其表现形式、影响因素、背后的利益关系等。
通过对舆情信息的归类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背后的本质和影响。
然后,进行舆情预警和风险评估。
通过舆情信息的分析,可以捕捉到潜在的舆情风险和威胁。
建立一套舆情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舆情危机的迹象,并对可能的危机进行评估和预测。
在发现潜在的危机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危机,减少负面影响。
最后,建立舆情研判报告和反馈机制。
舆情研判制度需要每天或每周发布舆情研判报告,向组织决策者提供舆情分析和评估结果。
报告要包括舆情动态、舆情影响、应对措施等内容,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同时,建立舆情研判反馈机制,接收组织各级人员对舆情研判结果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研判策略和流程。
舆情研判制度的建立对于组织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供及时的舆情信息和研判结果,帮助组织了解社会动态和民意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的发展战略。
其次,它可以预警和风险评估,帮助组织及时应对潜在的舆情风险,保护组织的声誉和利益。
最后,它可以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为组织决策者解决重大问题和制定正确的决策提供支持。
总之,舆情研判制度是一个组织或机构建立的一套完善的舆情研判流程和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的内容与流程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发布:2010-03-16
程亮
网络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
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建立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
把建立和完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作为一种制度性的设计和安排,标志着党对舆情研究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而政府提高自身的网络舆情研判和应对能力,也是执政能力和执政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的构成
网络舆情的研判机制是对网络媒体上舆情的定性与定量给出的一种价值和趋向判断的过程。
网络舆情的研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网络舆情进行日常性和持续性跟踪与搜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库,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系统性的特点。
二是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某一特定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判工
作,一旦该任务完成则舆情活动便随之结束,具有针对性、临时性、专题性的特点。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渠道,互联网也成为政府治国理政、了解社情民意的新平台。
从构成要素看,网络舆情的研判机制主要由网络管理工作人员、网络舆情信息和研判的渠道与方法等组成。
政府应选拔与组建网络管理人员和网络舆情工作队伍;网络舆情信息是指需具备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料,包括网络文本的内容、网络事件的跟贴及表达形式;网络舆情研判的渠道和方法是开展网络舆情研判的途径,是整个舆情搜集机制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总之,只有正确理解网络舆情研判的构成机制,才能及时、全面了解和把握社情民意,灵活应对各类社会突发事件与舆论危机,以提高和改进政府机关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工作。
网络舆情的研判流程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是综合的逻辑思维过程,是对获得材料的再创造。
由于网上信息量十分巨大,必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与研判,网络舆情分析流程是对网络信息进行科学采集、上报、
归并、整理、汇总、分析和预警信息发布等,从而得出精与准的研判结论。
网络舆情研判在实践中包括一个大致稳定的流程,在此结合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原局长周久耕事件进行分析。
一是来源分析。
网络舆情信息来源广泛,研判人员应首先占有海量信息,如在江宁区房产局原局长周久耕在网上被爆料后,应在第一时间监控和搜集各大网站上的所有舆论信息,对这些新闻或帖文进行分析与判断,确定其在舆情事件中可能存在的潜在价值。
二是真伪分析。
由于信息来源复杂,舆情分析与研判人员必须剔除虚假舆情,排除其对真实舆情的干扰,在周久耕事件爆出后,网络管理人员对网上舆情事件进行有针对性鉴别,防止在新闻转载或跟帖中出现添油加醋现象,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的。
三是归类分析。
周久耕事件爆出后,网络管理部门应将该事件归为网民爆料官员舆情事件的类别,这样网络舆情研判中就有的放矢,并可借鉴国内和本地类似舆情事件的处置经验。
四是指向分析。
舆情分析研判的目的在于最后的研判结论,要得到研判的指向需要把握量与度的指标。
网络管理人员通过相关网上信息进
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与统计,通过周久耕事件的网络舆情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网络舆情的基本研判结果,并给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处置措施和咨询参考意见。
五是矫正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舆情分析与研判的结果与实际并不总是完全吻合,但对于错误的研判,要对舆情事件本身和舆情的分析研判实施“倒查”制度,这样既可以使舆情进一步臻于精确,更有助于提高舆情分析研判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周久耕事件的爆出与及时妥善处置,既是考验南京网络管理部门的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网络管理部门、媒体以及网民的共同关心和推动,使得该网络舆情事件得到及时解决。
网络媒体在引导社会热点和疏导公众情绪等方面堪称为社会“防火墙”“安全阀”和“减震器”。
网络舆情研判工作流程体系是针对各种类型的网络舆情事件,制定详细而周密的网络舆情危机分析,提出处置意见,以做到有备而无患。
网络舆情的研判方式
政府网络管理部门在网络舆情研判后,应针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研判机制进行规律总结。
在网络舆情研判的分析中,应遵循以下几种网络舆情研判方式。
1.网络舆情预测性研判。
根据一定时期网络舆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控,如在重大政治事件、重大节日以及相关事件爆发初期,进行及时的监控与跟踪,从而有效避免网络舆情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从源头上进行规范是网络舆情事件少发生的有效手段。
2.网络舆情提示性研判。
通过网络舆情以日通报、周研判、月分析和重大警情专题研判等形式,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层级研判。
同时,网络管理部门可联系相关部门加强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重点建设工程等部门的网上舆情信息进行监控,以有针对性地展开监控,从而注重和加强研判实效。
3.网络舆情动态性研判。
根据网络规律和特点,对网络上的重大事件进行动态性地适时跟踪、及时研究和判断,如在处理南京市“汉口路西延工程”的网络舆情事件时,及时准确地把握了网络舆情事件的动态性发展,使得该事件得以圆满处置,从而做到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监控有的放矢。
4.网络舆情反思性研判。
根据网络舆情研判进行总结,在网络舆情事件发生之后或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网络管理部门组织人员召开评析会,交流网络舆情研判决策的成败,这样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提升网络舆情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形式。
如对南京市江宁区“6·30”车祸肇事案妥善处置的经验是,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占领了舆论引导的制高点,把握主动权,该解释的要解释,该处理的要处理,只有及时回应才能掌握网络的话语权,才能引导网络舆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总之,通过网络舆情研判的方式建设,能使网络舆情研判工作及时和准确的开展,在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时,及时判断舆情走向,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网络舆情事件,在网络舆情事件解决后,对前一阶段应对过程进行总结、反思与建议,对下一阶段网络舆情走向进行研判,从而对政府应对未来的网络舆情事件工作的开展起到指导和借鉴意义。
各级政府要重视网络舆情信息的研判,及时掌握民意、聆听民声,以积极开放的心态面对网络舆情,过去采取的堵、盖、封、压的方法已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因此,政府应加强网络舆情研判机制建设,充分掌握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理,通过此种形式,让互联网在普通民众与政府之间搭建一条政策与民意相互沟通与互动的桥梁。
(作者单位: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互联网宣传信息中心)(文章来源:《中国记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