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匀速直线运动(共2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 《5.3 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 《5.3 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

一、观察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现象实验器材:长约1m的玻璃管、水、橡皮塞、抹布展示实验器材,动手实验。

取内径约1cm,长约1m的玻璃管一根,用橡皮塞塞住一端。

用烧杯向玻璃管中注水,注满水后,在管中留一小气泡,塞上橡皮塞。

使玻璃管翻转放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观察现象讨论交流二、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器材:长约1m的玻璃管、秒表4块、刻度尺、水橡皮塞、橡皮筋、红墨水、坐标纸、铅笔用铅笔在玻璃管上做20cm的等间距标志;向玻璃管中注入清水后,滴入少许红墨水,摇匀,两端用橡皮塞塞好,留一小气泡。

加入红墨水有利于对气泡运动现象的观察和测量。

使玻璃管翻转放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多次观察,记录观察现象。

组织讨论,提出问题:小气泡通过相等的间隔所花的时间是否相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结论进行猜想。

实验方案:四个同学各拿一块秒表,小气泡运动时同时开始计时,小气泡运动到第一标志线时,第一位同学停止计时,依此类推,得到小气泡到达各道标志线时的时间。

时间记录表格:实验次数第一表第二表第三表第四表123小气泡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记录:观察现象分组讨论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动手实验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数据收集与整理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路程/cm1020 30 时间/s 速度/ms -1在方格纸上作坐标轴,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将表格中时间与路程对应的点标在方格上。

用线段连接各点。

所得到的图线为气泡运动的时间和路程关系图线。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路程/cm 10 20 30 10 20 30 10 20 30时间/s 速度/ms -1图线称为气泡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图象。

图像分析可知: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速度近似是不变的。

气泡(物体)沿直线的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讨论交流阅读理解归纳总结。

物理初二上苏科版5.3匀速直线运动教案

物理初二上苏科版5.3匀速直线运动教案

物理初二上苏科版5.3匀速直线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其判断方法2.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定及其规律。

难点:通过图象认识匀速直线运动。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小华差不多测出自己步行的速度是1、2m/s,合______km/h2.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竞赛开始后,“观众”通过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判定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快、物理学中用________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提出问题:毕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二.新授1.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生活中举例〕小结:(1)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任一时刻速度都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2、探究平均速度活动1大伙讨论前提测评中的在龟兔赛跑中毕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活动2举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并让大伙回答谁的速度更快。

小结: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断变化的,为粗略地表示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引入平均速度概念,其公式是v=s.t注意:它虽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一样,但其物理意义不一样.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能够表示物体在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运动快慢,它不是由路程长短或时间多少来决定,即速度不变.而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那么只能表示物体所通过的那段路程的大体快慢情况,而不能反映某一时刻的运动情况,选取的时间或路程不同,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因此求出的平均速度必须注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三、课堂小结:四、当堂检测1.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63m/min、1m/s、3.5km/h,其中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时间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________;假设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那么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5.3直线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5.3直线运动

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3直线运动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直线运动2. 详细内容:(1) 学习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3) 学习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能够区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2.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3. 能够运用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运动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2. 教学重点:直线运动的概念、分类以及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笔记本、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直线运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分类;2. 讲解:讲解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重点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3. 演示:通过PPT展示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其规律;4.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六、板书设计1. 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4. 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速度为4m/s,行驶了5分钟后到达学校,求小明的位移。

答案:小明的位移为1200m;2. 题目: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了30分钟后停车,求汽车的位移。

答案:汽车的位移为180k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直线运动的概念和分类,通过PPT演示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达到了教学目标;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非直线运动,如圆周运动、曲线运动等,并尝试分析其特点和规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直线运动 教案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直线运动  教案设计

直线运动教学目标1.运用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解决一些简单的运动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

2.能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会用s=vt,v=s/t,t=s/v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掌握规范解题格式,已知、求、解过程。

教学准备计算机及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1.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3.如何测量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例题讲解】【教师活动】1.课本例题。

用课件将例题展示给学生。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物体运动特点,判断运动性质。

(2)规范解题格式,一般包含了已知、求、解过程、答。

由于速度、路程、时间单位较多,熟悉单位换算。

(3)计算运动速度,注意速度所反映的物理意义和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对应关系。

一道习题,从不同角度(4)分析,往往不止一种解法,看看还有哪些解题途径?动手解一解,比较那种方法好?注:公式变形的需要,决定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准备一道习题。

例:光的传播速度为3×10m/s,光从太阳到地球所需时间为8min20s,试求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画出示意图将已知条件和要求的物理量标在图上。

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想,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由学生介绍让两位学生板演【活动说明】把学生的作图放在实物投影上,与教师自己用课件画的示意图比较,进行评价。

强调作图对解题的帮助,鼓励同学们作示意图。

教师评价强调解题的格式规范性将公式变形。

分析指出学生的失误。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学到了什么?(运用速度公式解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直线运动 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直线运动  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3、.匀速直线运动不常见
1.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讲述:其实匀速直线运动并不常见,因为物体在运动时一直保持速度不变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把一些运动近似的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

二.变速直线运动
1.变速直线运动定义的得出
观看图5-29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暴光一次的苹果下落时的运动画面,提问:苹果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讲述:我们把这种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板书)
2.定义: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
3.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讲述: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复杂,在粗略研究其运动情况时,仍可以使用速度公式求它的速度,这个速度称为平均速度。

让学生阅读课本P115的例题。

提问:在例题的第(2)问中,第一种解法和第二种解法的思路有何不同?
教学反馈:
学习指导P84 1、3、4、5
板书设计:
一.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二.变速直线运动
3.定义: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
4.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特点
学生举例回答。

学生回答:不是。

学生回答:在相等的时间内,苹果运动的路程不相等。

学生阅读、思考。

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演算,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解题。

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匀速直线运动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教案
1.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如何通过实验和实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讲授、讨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利用多媒体和物理实验设备辅助教学。
教学资源
1.物理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
2.物理实验设备和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
4.提出问题:“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有何不同?”
5.引导学生思考并预测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6.分发学习材料,包括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知识点讲解】
1.详细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2.使用图表和公式展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数学模型
3.强调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恒定性及其物理意义。
4.解释如何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2.通过实验报告和作业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标注授课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10分钟)
知识讲解(20分钟)
实验观察(20分钟)
总结回顾(10分钟)
【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内容,简要复习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引入新课题,解释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3.展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实例,如车辆在直线路段上的匀速行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概念和数学运算能力,但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具体应用和实际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速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匀速直线运动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1.2 教学内容引入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解释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恒定,方向不变。

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匀速直线运动例子。

1.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情景。

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匀速直线运动的感觉。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概念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解释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2.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基本公式。

使用图形和动画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2.4 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图像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3.2 教学内容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

解释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的特点和含义。

3.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

使用图形和动画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像表达方式。

3.4 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图像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匀速直线运动的实际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和运用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2 教学内容介绍匀速直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匀速直线运动的电梯等。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3直线运动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3直线运动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3直线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主要包括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以及常见的直线运动类型。

具体内容包括:1. 直线运动的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 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恒定、加速度为零;速度变化率恒定;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3. 常见的直线运动类型:(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

(2)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速度增加相同的量。

(3)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速度减少相同的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直线运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直线运动类型的判断,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2. 教学重点: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和常见类型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视频播放设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如运动员百米赛跑,引导学生关注直线运动。

提问: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是进行什么样的运动?引出直线运动的定义。

2. 知识讲解:(1)直线运动的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恒定、加速度为零;速度变化率恒定;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3)常见直线运动类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

3. 例题讲解:例题: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问在1小时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解答:由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所以在1小时内汽车通过的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60km/h 1h = 60km。

4. 随堂练习:练习题:一辆自行车以8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问在3秒内自行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解答:由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2019苏科版物理 八年级第1学期教案设计5.3匀速直线运动

2019苏科版物理 八年级第1学期教案设计5.3匀速直线运动

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作业纸一、基础练习:1. 直线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直线运动;为描述它们的运动快慢程度,分别用和表示。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时间内通过的。

2.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我们可以取相同时,比较路程的长短;也可以取相同时,比较时间的长短;还可以通过大小来比较。

3.速度的主单位是,我国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

4.计算速度的公式是。

5.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 m/s,读作,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6.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36km/h= m/s5m/s= km/h7.某足球场两个球门间的距离是90m,产于南美洲的树獭是世界上跑得最慢的哺乳动物,它的最大平均速度仅为0.2m/h,那么树獭从一个球门跑到另一个球门所需的时间至少需要min。

8.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约为30km/s,则地球在轨道上每小时通过的路程为km。

9.一个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在4s内通过4m的路程,那么它在前两秒的速度是()A、0.5m/sB、15m/sC、1m/sD、2m/s 10.下列所列的速度最小的是()A:100cm/min B:100dm/s C:100cm/s D:10m/s 11.一辆汽车以36 km/h的平均速度通过一座大桥,桥长360m,那么汽车过桥所用的时间是()A、0.1hB、10hC、36sD、10s二、拓展练习:1.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5s内通过15m,该物体在前2s内速度是。

2.若喷气式飞机以1080km/h的速度飞行,特快列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则飞机的速度是列车速度的倍。

3.甲、乙两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4:5,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4,则甲、乙两物体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

4.高速公路上为避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距离确认牌,从确认牌开始,沿路分别竖立有50 m、100 m、200 m的标志牌。

小明为了估测所乘坐汽车的速度,他用手表测出汽车从确认牌到200 m 标志牌的时间为5s,则他估测所乘坐汽车的平均速度m/s,合km/h。

53匀速直线运动教案

53匀速直线运动教案

5.3 匀速直线运动实验探究课(新授)李堡镇初级中学崔浩然【理论支撑】1.顺应新课程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本节课利用有效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建构通过对本实验的探究,我认为要通过实验有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匀速直线运动.2.本节课考虑是初中课本中较抽象的一部分内容,且又是课标要求理解的,因此设计了许多有层次的学生探究活动,并配有教师演示、视频、课件等,以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目标】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教学重难点】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概念、公式。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理解。

【主要器材】排球、磁铁、小钢球、气垫导轨、滑块、物理小车、细线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龟兔赛跑。

导语二师:有一则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思想麻痹,骄傲自大。

比赛过程中跑一会儿睡一会儿,而乌龟不甘落后,连续奋斗,终于先到了终点。

提出问题:究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要知道它的答案我们就要研究本节匀速直线运动。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匀速直线运动一.实验操作步骤1、在托里拆利玻璃管离开管口5cm做一个标记点、然后每相隔10cm做一个标记点,标记用彩色胶带贴,在管中缓慢注满油,管内留一个气泡(约0.5cm长),将塞子塞住管口,将管子擦干净。

2、将玻璃管迅速翻转后竖直放置,学生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3、学生从第一个标记点处开始计时,四名学生用秒表记录气泡通过0 cm-10 cm、10cm-20 cm、20 cm-30 cm、30 cm-40 cm每两个标记点间的时间,将数据计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四位同学合作完成实验的有关要求:分工要明确,一位同学负责翻转、固定玻璃管,并发出记时命令,另外同学负责记时)4、等气泡到达另一端后,迅速翻转玻璃管竖直放置,进行第二次实验,方法同上,记录实验数据。

5、学生多次实验后,计算出各区间的时间和相应的速度。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3直线运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3直线运动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5.3直线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五章第三节“直线运动”。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以及常见类型。

具体内容如下:1. 直线运动的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进行的运动。

2. 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即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即非匀速直线运动。

3. 直线运动的类型:(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直线运动。

(2)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增加,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

(3)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减小,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直线运动的类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直线运动类型的判断。

2. 教学重点: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和类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汽车的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2. 知识点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三章的学习内容,复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教师讲解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和类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判断下列运动中,哪些是直线运动?哪些是非直线运动?例题1:火车在铁轨上匀速行驶。

例题2:篮球在空中做抛物线运动。

(2)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4.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判断下列运动中,哪些是匀速直线运动?哪些是非匀速直线运动?练习题1:公交车在市区道路上匀速行驶。

练习题2: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速度逐渐加快。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直线运动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进行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教案教案主题:匀速直线运动教案目标:1.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相关的计算方法;3.实际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计算方法;2.实际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的知识。

教学难点:1.如何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2.计时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车辆的等速行驶、直升机的垂直上升等;2.提问学生,匀速直线运动有什么特点?(速度大小恒定,方向不变)3.引导学生思考,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如何计算?(速度=位移/时间)Step 2:理论讲解(20分钟)1.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即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2.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即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3.提供一些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相关问题的例子,让学生参与计算。

Step 3:反思与演练(30分钟)1.以小组方式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3.提醒学生注意单位的转换,如将小时换算成秒;4.演示一些实际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如计算两车相遇的时间、计算物体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等。

Step 4:拓展性练习(20分钟)1.布置一些拓展性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2.提醒学生阅读实际问题,理解问题的意思,再进行计算;3.鼓励学生彼此合作,相互解答问题并讨论解题思路。

Step 5:总结与答疑(10分钟)1.总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回顾匀速直线运动的计算方法;3.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4.引导学生思考匀速直线运动的实际应用。

教学延伸:1.改变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方向,让学生思考这样的运动是否还是匀速直线运动?2.让学生参与实际测量,测量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和时间,并计算出速度。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5.3《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5.3《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第3节直线运动【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2、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其判断方法3、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重点及难点】: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教学用具】:长约50cm,内径约为1cm的玻璃管、秒表一块、适量的水、坐标纸【教学过程】【要点1】:匀速直线运动【活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演示实验】:在玻璃管中充满水,管内留有一小气泡,使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让学生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思考】: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40cm所用的时间?【活动】:在书中坐标纸上画出气泡运动的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图像。

【总结】:气泡运动的规律: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________,运动的速度可以看做是______的。

_______________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是一种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_的。

匀速直线运动并不常见,我们可以把一些运动近似地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例如:滑冰时停止用力后的一段滑行,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的运动等等。

【活动】:画出匀速直线运动路程和时间图像,速度和时间图像。

注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时间______(有关或无关)。

【要点2】:变速直线运动【活动】:根据苹果下落的频闭照片,判断苹果是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用_____________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活动】:测平均速度所用的工具______和________。

【例题】: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800m的遂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遂道需要108s。

求:(1)火车的运行速度。

苏科版八上物理5.3直线运动教案

苏科版八上物理5.3直线运动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上物理 5.3 直线运动一、教学内容1. 直线运动的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发生改变。

2. 直线运动的特点: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始终沿着直线的切线方向,速度大小可以变化,但方向不变。

3. 直线运动的分类:(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发生改变,但方向不变。

4. 直线运动的应用:直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如汽车的匀速直线行驶、减速直线行驶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直线运动实例,运用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直线运动分类的判断,以及生活中的直线运动实例分析。

2. 教学重点: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汽车的行驶情况,思考汽车的运动类型。

2. 知识点讲解:(1)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直线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直线运动实例,如汽车的匀速直线行驶、减速直线行驶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直线运动,并判断其运动类型。

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直线运动的分类:(1)匀速直线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七、作业设计1.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直线运动,并判断其运动类型。

答案:略2. 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已知加速度为2m/s²,求汽车加速过程中的速度变化。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对直线运动的掌握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直线运动在实际应用中的其他例子,如电梯的运动、滑梯的运动等。

物理初二下苏科版5.3直线运动教学设计3

物理初二下苏科版5.3直线运动教学设计3

物理初二下苏科版5.3 直线运动教课方案3[教课方案]本节内容重要由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个知识板块构成,在设计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时,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重要思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评选最正确方案,而后着手实验、剖析实验数据,最后概括得出吝啬泡的运动规律, 从而自然的提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再由学生画出图线,观看各组图线的特色,并初步掌握利用图线办理问题的方法。

在设计变速直线运动的教课时是引入两个学生常有的场景,由学生观看、剖析得出其定义。

这时要让学生领会到可以用不一样的方法来判断直线运动的性质。

以后,安排了必定量应用题和计算题的教课,让学生们能将书籍上的知识联系到实质生活中去。

最后,经过《物理课课练》 P104第 10 题的计算和纠错 , 使学生们认识到均匀速度不等同于速度的均匀。

本节课学生活动时间许多,容量大,故安排两节课时。

[教课目的]认知目标: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2、认识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判断方法。

3、能用〔均匀〕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的着手能力、观看能力、加强合作与沟通的意识和能力。

感情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育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和难点]要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色、匀速直线运动的 s-t 图象、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色、利用均匀速度计算。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观点的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线的理解和应用、利用均匀速度计算、差别均匀速度和速度的均匀。

[课型]实验课、议论、实践课、习题课[教课方法]1、经过学生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研究中发散思想,培育学生的着手能力和剖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2、经过学生的议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沟通与合作的重要。

[教课器械]教师器具:电脑、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内径约1cm、长 1m的玻璃管、烧杯、滴有红墨水的水、橡皮塞。

学生器具:秒表、内径约1cm、长 0.5m 的玻璃管、烧杯、滴有红墨水的水、橡皮塞、刻度尺、橡皮筋。

《5.3匀速直线运动(共2课时)》教案

《5.3匀速直线运动(共2课时)》教案

苏科版《5。

3匀速直线运动(共2课时)》教案课题:§5.3 匀速直线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3)知道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特点。

(2)利用生活中具体事例让学生切身体验,学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并体验发现规律的乐趣.(2)尝试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真正达到学有所为,学有所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概念、公式。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理解.【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课件flash动画:龟兔赛跑。

导语二师:有一则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思想麻痹,骄傲自大。

比赛过程中跑一会儿睡一会儿,而乌龟不甘落后,连续奋斗,终于先到了终点.提出问题:究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要知道它的答案我们就要研究本节匀速直线运动.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匀速直线运动【演示】将内径为1cm,长约50cm 的玻璃管内灌满水,管内封有一小气泡。

【观察】将玻璃管竖直放置,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讨论】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和40cm所用的时间?写出你们设计方案.【点拨】师:1、为了便于对路程和时间进行读数,可用红线或橡皮筋做标记。

2、标记的起点最好离管底稍远一些3、秒表测时间之前,让管中气泡运动几次,对其运动快慢情况有一定认识,以便有的放矢地测量运动时间。

4、为了便于观察,可在清水中滴几墨水【做一做】按照方案动手做一做并把测量数据填入下表中,计算出相关的速度。

【议一议】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运动规律如何?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比例,运动速度可以是看作不变的. 【作一作】根据实验数据作出s —t 图、v —t 图。

物理初二下苏科版5.3直线运动教学设计1

物理初二下苏科版5.3直线运动教学设计1

物理初二下苏科版5.3 直线运动教课方案1科目年级备课时间周次礼拜讲课时间执教人主备课人物理8课题 5.3 直线运动教课方案课型1、经过研究活动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2、认识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其判断方法。

教课3、能用均匀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目标注:因为本节内容教材安排两教时,所以对第三点教课目的在第二课时达成。

教课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其规律。

要点教课经过图象认识匀速直线运动。

难点教具多媒体教课仪器、修长玻璃管假定干、秒表假定干、橡皮筋假定干教课教课活动及教课内容改正建议过程引入前面一小节我们学会了速度的计算,我们发明有些物体学生阅读新课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而有些是要改变的。

今日我们就来把课本上具这两种运动划分一下。

体的实验学生阅读课本上详细的实验过程。

过程。

学生发问或许思虑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发问一、活动:或许思虑5.7 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回答教师请学生阅念书籍第 113页实验的详细做法,而后请学生对提出的问实验细节提出问题。

题。

若是学生不发问,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引:各小组实1、气泡有必定的大小,所以丈量零点放在哪处?验,初步2、书籍上实验所用的管子,每隔 10cm测一次时间,间隔观看气泡很短,来不及测怎样办?的运动情怎样正确确立 10cm、20cm等的地点?况,沟通教师指引学生疏小组议论详细的实验方案。

详细的实验方案,教师解说实验的详细做法:互相取长1、在内径约为 1厘米、长约 100厘米的玻璃管中注满水,补短。

管内留一吝啬泡。

学生实2、使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搁置,观看气泡的运动状况。

验,得出3、量出 20cm、40cm、60cm、80cm的正确地点,并扎上橡实验数皮筋做好记号。

测出管内气泡经过 20cm、40cm、60cm、据,记录80cm时所用的时间。

填入表格内。

于表中。

注:为了比较我们对实验所作的变动有没有踊跃的意义,学生依据所以我们采用对照的手法,一半同学用 100cm的管子,记记录的数录20cm、 40cm、 60cm、80cm地方用的时间;另一半同学据,计算用50cm的管子,记录 10cm、20cm、30cm、40cm地方用的出各测算时间,最后从两类实验结果中作剖析。

苏科版八上物理5.3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教案

苏科版八上物理5.3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教案

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一.教学目的: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其判断方法;3.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二.教学重点、难点:1.速度的理解及其计算;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判断;3.平均速度的计算;三.教学过程:1.上节复习概念检查,作业讲解.2.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计算公式:v=ts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单位为m/s(SI),常用单位还有cm/s 、km/h. (4)速度的测量:a.直接测量:利用仪表直接测量,如汽车速度表、雷达测速仪等;b.间接测量:原理是v=ts ,实验器材是刻度尺、秒表,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时间. (5)速度的计算a.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b.应该统一单位;c.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时,既要代数值,又要代单位(6)速度的单位换算:进行速度的单位换算时,应明确变换前后所用路程、时间的单位之间关系例:1m/s=s m 11=h km 360011013-⨯=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来源:数理化网](1)匀速直线运动:[来源:]直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任一时刻速度都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来源:][来源:][来源:](3)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断变化的,为粗略地表示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引入平均速度概念,其公式是v=ts .它虽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一样,但其物理意义不一样.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表示物体在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运动快慢,它不是由路程长短或时间多少来决定,即速度不变.而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则只能表示物体所经过的那段路程的大体快慢情况,而不能反映某一时刻的运动情况,选取的时间或路程不同,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因此求出的平均速度必须注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4.课堂练习(1)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63m/min、1m/s、3.5km/h,其中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2)一列长200m的队伍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队伍通过1.8km长的大桥所用时间是30min,求这列队伍的速度是多少?(3)怎样测量一盘蚊香的燃烧速度?(4)某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平均速度是5m/s,如果运动过程中最后1/3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前2/3路程的平均速度的1/3,那么物体在这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5)某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2,则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6)上题中的“一半时间”改为“一半路程”,则结果又是多少?四.布置作业一份练习.2019-2020学年物理中考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匀速直线运动教案(第二课时) 苏科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匀速直线运动教案(第二课时) 苏科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匀速直线运动教案(第二课时)苏科版5.3 匀速直线运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解决一些简单的运动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2、能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3、让学生能够读懂T722次特快列车的时刻表以及打的发票,使学生了解物理、生活、社会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会用s=vt,v=s/t,t=s/v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规范解题格式,已知、求、解过程。

[教具、实验器材]计算机及课件、实物投影。

打的发票。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1、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3、如何测量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二、例题讲解1。

课本P115例题。

用课件将例题展示给学生。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物体运动特点,判断运动性质。

(2)规范解题格式,一般包含了已知、求、解过程、答。

由于速度、路程、时间单位较多,熟悉单位换算。

(3)计算运动速度,注意速度所反映的物理意义和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对应关系。

(4)一道习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往往不止一种解法,看看还有哪些解题途径?动手解一解,比较那种方法好?注:公式变形的需要,决定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准备一道习题。

例:光的传播速度为3×10m/s,光从太阳到地球所需时间为8min20s,试求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三、实际应用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1、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书本P116(附图表格)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

(2)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的最快?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慢?2、同学们肯定都坐过出租车,有没有同学注意过打的车票是怎样的?现在这有一张车票,你们从中能获得什么信息?(电话、车号、上车时间、下车时间、路程等等)能知道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吗?请同学们算出这张车票出租车的速度?四、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学到了什么?(运用速度公式解题)五、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5.3匀速直线运动(共2课时)》教案课题:§5.3 匀速直线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3)知道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特点。

(2)利用生活中具体事例让学生切身体验,学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并体验发现规律的乐趣。

(2)尝试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真正达到学有所为,学有所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概念、公式。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理解。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课件flash动画:龟兔赛跑。

导语二师:有一则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思想麻痹,骄傲自大。

比赛过程中跑一会儿睡一会儿,而乌龟不甘落后,连续奋斗,终于先到了终点。

提出问题:究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要知道它的答案我们就要研究本节匀速直线运动。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匀速直线运动【演示】将内径为1cm,长约50cm 的玻璃管内灌满水,管内封有一小气泡。

【观察】将玻璃管竖直放置,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讨论】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和40cm所用的时间?写出你们设计方案。

【点拨】师:1、为了便于对路程和时间进行读数,可用红线或橡皮筋做标记。

2、标记的起点最好离管底稍远一些3、秒表测时间之前,让管中气泡运动几次,对其运动快慢情况有一定认识,以便有的放矢地测量运动时间。

4、为了便于观察,可在清水中滴几墨水【做一做】按照方案动手做一做并把测量数据填入下表中,计算出相关的速度。

【议一议】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运动规律如何?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比例,运动速度可以是看作不变的。

【作一作】根据实验数据作出s —t 图、v —t 图。

【小结归纳】(板书)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应用】你能举出一些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吗?生: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空中匀速下落的雨滴;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等。

二、变速直线运动【演示课件】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1991年在日本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跑完100m 的情景,并附有刘易斯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表:如下【想一想】刘易斯在这100 m 的运动过程中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生:不是。

【议一议】为什么刘易斯在这100 m 的运动过程中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呢?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100m 的运动过程中,哪个10m 路程段的速度最大?哪个最小?有没有哪段路程中速度相等?【交流】学生: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不等(或他在每一段的速度不等)。

【投影】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观察照片分析苹果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小结归纳】(板书) 2、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3)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复杂,在粗略描述其运动情况时,仍可使用v=s/t 示速度,但这个速度是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类型一: 匀速直线运动位置 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路程(cm ) 时间(s) 速度(m/s)距离(cm )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时间(s)0.00 1.88 2.96 3.88 4.77 5.61 6.46 7.30 8.13 9.00 9.86[例1]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计算公式v=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正比C.速度v 和路程s 成正比,和时间t 成反比D.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例2]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 图像如图所示。

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A 甲在乙前面0.6米处B 甲在乙前面1.2米处C 在甲前面0.6米处D 在甲前面1.2米处[例3]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b)所示。

(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作_______直线运动。

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___秒。

(2)观察图(b)可知,在AB 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米。

(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_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类型二: 变速直线运动[例4] 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

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C.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例5]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生系如图4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 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总 结】 1、匀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五、作业 《校本》课题:§5.3 直线运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解决一些简单的运动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2、能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3、让学生能够读懂T722次特快列车的时刻表以及打的发票,使学生了解物理、生活、社会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会用s=vt,v=s/t,t=s/v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规范解题格式,已知、求、解过程。

[教具、实验器材]计算机及课件、实物投影。

打的发票。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1、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3、如何测量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苏科版八年级《5.3匀速直线运动》导学案【课前预习】1、是匀速直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变速直线运动。

2、举出生活中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过程〗(一)活动5.7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1.安装好实验装置,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或倾斜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2.气泡的运动路线是直线还是曲线?气泡在管中运动的快慢是否变化?(需测气泡在不同路段的速度)实验中若既要记路程又要记时间同时操作会很不方便,也很难做到精确,有哪几种方法能解决问题,哪一种较易操作?讨论后进行分组实验。

3.以路程s为纵坐标,以时间t为横坐标画出s-t图像。

交流两组同学画出的s-t图像有什么共同特点吗,这说明气泡的运动有什么规律?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二)变速直线运动1.投影苹果自由下落的频闪照片,从中发现苹果下落的速度变化有何特点?2.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3.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投影例题〖要点归纳〗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可以用v=s/t 进行计算,但是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2.平均速度是相对于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而言的,求解平均速度时要先明确是哪一段路程对应哪一段时间。

3.用公式进行计算要注意“统一性”、“同体性”和“同时性” 〖当堂反馈〗1、如下图中为甲、乙两物体运动时,相隔相同时间所在的不同位置,由图可知 (填“甲”或“乙”)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因为2、下列哪个运动可以看作匀速直线运动? ( )A.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的运动B.汽车停站前的一段路程上的运动C. 跳伞运动员下降过程中接近地面前的一段路程上的运动D.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3、看到雨滴打在窗户玻璃上缓缓流下。

小强突然想:水滴是匀速运动的吗?他 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了一个水滴运动的距离和时间如表:(1)水滴是匀速运动吗? 。

(2)水滴在整个测量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4、图象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规律,如图所示,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哪一段( )A .AB 段和EF 段 B .AB 段和DE 段C .BC 段和EF 段D .BC 段和DE 段 【课后巩固】1、某百米短跑运动员,他的成绩为10秒,如果他在前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9m/s;冲过终点的时速度达到13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8m/sB .9m/sC .10m/sD .11m/s2、目前普通列车的速度一般为100km/h ,而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500km/h ,乘普通列车从上海到南京需要的时间为3 h ,求:乘磁悬浮列车从上海到南京所用的时间为多少h?3、图示是一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 点到F 点共运动了__ __cm 的路程,小球从B 点到E 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 _m/s .距离/m 0 0.2 0.4 0.6 0.8 1.0时间/s 0 1.6 3.5 5.5 8.0 12.74、雷达是现代战争重要的军事装备.如图所示,若雷达向飞机发出的微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来的时间为52μs(1μs=10-6s),微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则其传播速度大小为m/s,此时飞机与雷达的距离为 m.5、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

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

(1)如图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O0m处以72km/h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 2m,问该同学以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2)为了减少在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分别向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汽车司机和过路的行人,各提一项合理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