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燃烧的蜡烛教案
小学蜡烛燃烧教案
小学蜡烛燃烧教案年级:小学科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成分和燃烧过程。
2. 学会使用实验器材进行观察和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准备:1. 蜡烛多支、火柴、盘子、澄清石灰水、玻璃片等实验器材。
2. 蜡烛燃烧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外观,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什么样子的吗?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
二、探究蜡烛的燃烧(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蜡烛燃烧的过程。
三、学习蜡烛的成分(20分钟)1. 教师展示蜡烛燃烧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蜡烛的成分。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并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蜡烛的成分。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什么样子的吗?蜡烛是如何燃烧的?蜡烛的成分有哪些?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蜡烛的燃烧(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蜡烛的燃烧,你们还记得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吗?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
二、探究蜡烛的熄灭(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熄灭方法,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蜡烛熄灭的方法。
三、学习蜡烛的用途(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的用途,举例说明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蜡烛的用途。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如何熄灭的吗?蜡烛有哪些用途?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蜡烛的外观、燃烧过程、成分和用途等问题。
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蜡烛的燃烧和熄灭现象。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教案精选
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四章“化学反应”第三节“蜡烛燃烧”,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蜡烛的组成、燃烧过程、产物以及蜡烛火焰的结构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组成、燃烧过程和产物,理解蜡烛火焰的结构。
2.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研究化学反应。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蜡烛燃烧的过程及其产物,蜡烛火焰的结构。
难点:理解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蜡烛、火柴、实验盘、石棉网、镊子、尺子、放大镜、打火机。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点燃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燃烧过程中火焰为什么会变化?”等。
2. 知识讲解(10分钟)(1)蜡烛的组成:蜡烛主要由石蜡、棉芯和外壳组成。
(2)蜡烛燃烧过程: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和焰心。
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成液态,被棉芯吸收,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蜡烛火焰结构:火焰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蜡烛燃烧的相关例题,如:“为什么蜡烛燃烧时火焰会变化?”“蜡烛燃烧的产物有哪些?”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蜡烛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2)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为什么会变化?(3)蜡烛燃烧的产物有哪些?5. 实验操作(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的变化,测量不同部位火焰的温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6.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火焰温度与蜡烛燃烧过程的关系,分享实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蜡烛的组成:石蜡、棉芯、外壳。
2. 蜡烛燃烧过程:外焰、内焰、焰心。
3. 蜡烛火焰结构: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蜡烛的组成和燃烧过程。
湘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燃烧的蜡烛
燃烧的蜡烛【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知道蜡烛燃烧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产生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并初步知道物质不灭的原理。
2.知道蜡烛燃烧中伴随的熔化是可逆的变化过程,而燃烧并产生二氧化碳的变化过程则是不可逆的。
3.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它的这个特性鉴别二氧化碳气体。
(二)科学探究:1.能从拉瓦锡的实验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以燃烧的蜡烛为对象进行探究。
2.能仔细观察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
3.能够利用拉瓦锡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鉴定。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深入思考某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乐于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探究。
2.能仔细观察、尊重证据,感受美妙的、多样的、有规律的物质变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比观察研究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发生的变化情况。
难点: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
【教学准备】有关拉瓦锡研究燃烧情况的课件或图像资料、一小截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谈话:孩子们,燃烧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能燃烧?你觉得这些东西在燃烧后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学生回答)2.刚才很多孩子都说到东西燃烧后就减少了,甚至是没有了。
在三百多年前,有一位法国科学家,他叫拉瓦锡,他对燃烧也非常感兴趣,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孩子们,想知道他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吗?那咱们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3.你从拉瓦锡的实验中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4.谈话:拉瓦锡的实验中物质燃烧后它的总重量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我们却认为东西燃烧后重量减少了。
到底是我们的感知对,还是拉瓦锡的实验对?要知道这个结论我们该怎么办呢?(实验)对,实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实验。
老师已经将材料给大家准备好了,请组长赶快打开让大家看看吧!聪明的孩子,根据老师带来的材料,你认为用什么材料来进行探究呢?(蜡烛)用蜡烛来探究什么呢?(燃烧现象)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燃烧的蜡烛。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蜡烛的基本结构和燃烧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蜡烛燃烧的现象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 蜡烛的基本结构:蜡烛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2. 蜡烛的燃烧原理:蜡烛如何点燃、燃烧过程、物等。
3. 蜡烛燃烧的现象和特点:火焰的形状、颜色、温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蜡烛的燃烧原理、燃烧现象和特点。
2. 教学难点:蜡烛燃烧过程中物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蜡烛燃烧的相关现象和图片。
3. 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蜡烛、火柴、实验盘、酒精灯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具、观察记录表等。
3. 教材:小学科学教材相关章节。
4. 课件:蜡烛燃烧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蜡烛,提问:你们见过蜡烛吗?谁能描述一下蜡烛的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关于蜡烛的科学知识。
二、探究蜡烛的基本结构(10分钟)1. 教师展示蜡烛,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2. 学生分组实验,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蜡烛的基本结构。
三、讲解蜡烛的燃烧原理(10分钟)1. 教师讲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引导学生了解蜡烛如何点燃、燃烧过程、物等。
2. 学生观看多媒体展示的蜡烛燃烧现象和图片。
3.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现象。
四、探究蜡烛燃烧的现象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时,你们发现了哪些现象和特点?2.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特点。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蜡烛燃烧的现象和特点。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蜡烛的基本结构、燃烧原理和燃烧现象特点。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蜡烛的基本结构和燃烧原理。
2. 通过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教育学生珍惜资源,注意防火安全。
二、教学内容1. 蜡烛的结构:蜡烛的芯、蜡、火焰等。
2. 蜡烛的燃烧原理: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蜡和芯的作用。
3. 蜡烛的燃烧过程:点燃、熔化、气化、燃烧、熄灭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蜡烛的结构、燃烧原理和燃烧过程。
2. 教学难点:蜡烛燃烧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蜡烛的燃烧现象。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蜡烛、火柴、实验盘、显微镜等。
2. 材料:蜡烛、水、杯子等。
3. 课件:蜡烛的燃烧过程动画、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蜡烛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蜡烛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什么吗?它为什么会燃烧?”2. 新课导入:介绍蜡烛的结构、燃烧原理和燃烧过程。
3.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讨论蜡烛燃烧的过程和原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蜡烛的燃烧原理和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到位。
八、课堂作业1. 绘制一幅蜡烛燃烧过程的示意图,标注出蜡烛的结构和燃烧过程。
2. 写一篇关于蜡烛燃烧的小短文,内容包括蜡烛的结构、燃烧原理和燃烧过程。
九、课后拓展1.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蜡烛用途,了解蜡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可以回家尝试自己制作蜡烛,了解蜡烛制作的过程和方法。
十、教学评价1. 学生对蜡烛的结构、燃烧原理和燃烧过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对防火安全知识的了解和运用。
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教案
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物质的化学变化”,详细内容为蜡烛的燃烧过程,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现象,探究蜡烛燃烧的化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组成,掌握蜡烛燃烧的过程,理解蜡烛燃烧的化学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实验验证科学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蜡烛燃烧的化学原理。
教学重点:蜡烛燃烧的过程及其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蜡烛、火柴、烧杯、石棉网、实验架、酒精灯、镊子、放大镜、电子秤、计时器。
学具:每组一份蜡烛、火柴、烧杯、石棉网、实验架、酒精灯、镊子、放大镜、电子秤、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点燃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提问:“蜡烛为什么能燃烧?燃烧过程中有哪些变化?”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蜡烛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的化学原理。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蜡烛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5. 知识小结(5分钟)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强调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蜡烛燃烧的过程2. 蜡烛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 实验数据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质量的变化,计算蜡烛燃烧的化学效率。
2. 答案:(1)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的质量逐渐减少,燃烧产生的气体使烧杯内气体体积增大。
(2)蜡烛燃烧的化学效率约为9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现象,让学生了解蜡烛燃烧的过程及化学原理。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实验过程是否安全,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蜡烛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蜡烛燃烧的效率。
燃烧的蜡烛教案5篇
燃烧的蜡烛教案5篇燃烧的蜡烛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操作中理解空气与燃烧的关系,知道蜡烛燃烧、熄灭的原因。
2、观察、思考用玻璃杯熄灭蜡烛的现象,探究让蜡烛熄灭的方法。
3、对蜡烛燃烧、熄灭的现象感兴趣,知道使用蜡烛时注意安全。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蜡烛燃烧、熄灭的原因。
难点:观察、思考用玻璃杯熄灭蜡烛的现象,探究让蜡烛熄灭的方法。
活动准备1、学习使用蜡烛的正确方法。
2、每组4人,每人一支小蜡烛、一个小盘子,每组一支大蜡烛、两个玻璃杯子(杯子分大小两种)。
活动过程1、小朋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些什么?幼:(蜡烛)2、师:什么时候会用到蜡烛?幼:(过生日、停电的时候)3、师:蜡烛有好多好多的秘密,今天我们共同探究那些秘密。
4、首先我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燃,点蜡烛的时候注意将蜡烛稍微倾斜一下,小心烫到手,然后把蜡烛放到桌子上。
我把点燃的大蜡烛放在你们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小蜡烛点燃。
为什么蜡烛点燃以后教室亮起来了呢?(因为燃烧的蜡烛会发光)(1)现在我们不需要蜡烛了,用什么方法将蜡烛熄灭呢?(用嘴巴可以把蜡烛吹灭、用扇子扇也可以将蜡烛扇灭、把蜡烛拿到外面让风一吹也会熄灭、把蜡烛放在水里就熄灭了、用沙子、用土)(2)我们的桌子上有一个玻璃杯,用玻璃杯将蜡烛熄灭,你们猜能做到吗?该怎么做?请小朋友想个办法?(4)教师介绍实验记录表,并进行记录。
5、做一做:(1)幼儿点燃蜡烛,然后将杯子罩在蜡烛上,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幼儿猜想,把猜想结果记录下来。
再验证,并记录。
提问幼儿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师小结:(因为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当蜡烛燃烧时,将杯子里的空气用完了,蜡烛就熄灭了)(2)燃烧的蜡烛罩上玻璃杯除了蜡烛会熄灭,还会有什么现象呢?让幼儿猜想,并记录结果。
验证:让幼儿用手摸一摸杯子底(玻璃杯有点热),记录结果。
提问:为什么杯子会有点热?师小结:(因为蜡烛燃烧时会散发热量所以杯子会有点热)(3)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我们一起把大小玻璃杯罩同时在燃烧的蜡烛上,请小朋友猜,谁的蜡烛先熄灭?谁的蜡烛后熄灭?记录结果。
小学科学四年级《燃烧的蜡烛》教学设计
5.对“蜡烛燃烧中有些什么样的变化”进行回顾和总结,同时应对整个单元所学的物质的变化进行总结。
3燃烧的蜡烛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从拉瓦锡的实验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以燃烧的蜡烛为对象进行探究。
2.能仔细观察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
3.能够利用拉瓦锡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鉴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深入思考某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乐于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探究。
活动蜡烛的变化
烛燃烧后的结果鉴定”→“全课总结”这样的顺序来进行。
1.认真观察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的蜡烛与燃烧后的蜡烛,
2.在蜡烛的燃烧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闻一闻燃烧过程中有什么气味,记录自己的观察情况。
3.鉴别蜡烛燃烧时所产生的气体,将沾有澄清石灰水滴的烧杯倒扣在蜡烛上时,要注意烧杯与烛焰的距离。如果因为石灰水滴太小而致使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教师应当教育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认真、仔细地进行观察。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对比观察研究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教学难点是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
教学准备
有关拉瓦锡研究燃烧情况的课件或图像资料、一小截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的石灰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导入
燃烧中,物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材中引用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关于燃烧的科学研究史启发学生做出思考,抓住“密闭容器里木炭燃烧完后,总重量并没有改变”的事实,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小学科学《燃烧的蜡烛》
《燃烧的蜡烛》教学详案教学目标:1.能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以燃烧的蜡烛为对象进行探究。
2.能仔细观察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及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能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及它的特点。
教学准备:实验报告单、蜡烛、碟子、打火机、集气瓶、毛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 出示普通白纸:这是一张白纸,你们觉得它有重量吗?2. 用打火机将纸点燃。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发光、发热,冒烟……师:我刚才那张纸呢?生:变成灰了。
师:灰的重量和纸的重量相等吗?为什么呢?3.利用天平秤称一称灰和纸的重量。
4.是不是其他物体燃烧后也会这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以蜡烛为例,探究物体燃烧的现象。
二、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的现象1、师:生活中有许多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蜡烛。
但是一根完整的蜡烛都是由蜡+棉线烛芯组成。
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蜡烛有什么特点吗?生:白色、硬、较长、温度低......2、你们了解的这些特点用到了哪些观察方法?(看颜色、形态;闻气味;摸硬度、温度等)3、你们每组桌上都有一个打火机,用它点燃蜡烛,请你认真观察蜡烛燃烧时会产生哪些变化;3分钟后当音乐第一次响起时,请熄灭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后又有什么变化,并及时记录你们的发现;当音乐第二次响起时,请结束实验,完善记录单,准备汇报。
4、学生实验,填写实验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
观看视频。
2、组长依次领取器材。
生:蜡烛为什么会熄灭?(集气瓶内支持燃烧的氧气烧完了,产生的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是什么使石灰水变浑浊呢?(燃烧产生的气体)小结:集气瓶中留有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它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四、拉瓦锡的实验燃烧能够产生二氧化碳,这个结论早就在三百多年前,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验证过。
请大家快速阅读科学书56页,比较一下拉瓦锡的燃烧实验和我们的蜡烛燃烧实验。
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教案
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推荐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教案篇1活动目的:1.感知蜡烛燃烧的现象,初步懂得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探索兴趣和观察力。
活动准备:1.打火机、蜡烛、盘子人手一份。
2.幼儿两人一桌,每桌放有一只大玻璃杯和一只小玻璃杯。
活动过程:一、点蜡烛1.引导幼儿讨论晚上停电时,我们可以用哪些办法照明?2.请幼儿使用桌上的材料(蜡烛、打火机、玻璃杯、盘子),想办法让蜡烛燃烧,并把它固定在桌面上。
鼓励幼儿自由探索,注意用火安全。
3.及时肯定幼儿的探索行为。
如:有的幼儿把杯子倒扣在盘子上,再将蜡烛固定在杯底上(如图①),有的幼儿用杯子罩住蜡烛(如图②),有的幼儿把蜡烛放在杯子里(如图③④)。
4.启发幼儿按图②方法操作,说说蜡烛有什么变化。
(蜡烛熄灭了。
)5.启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盖上杯子,蜡烛会熄灭呢?6.让幼儿带着疑问再次操作,说说自己的新发现,如蜡烛燃烧时,杯子会发热、会变黑,火焰熄灭时有一股烟味,杯子里会有小水珠等。
二、谁的蜡烛先熄灭1.让同桌的两人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同时盖上杯子(一大一小),说说自己的发现。
2.提问:谁的蜡烛先熄灭?为什么小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大杯子里的蜡烛后熄灭?3.引导幼儿再次用实验验证哪只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说说其中的原因。
(小杯子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先熄灭;大杯子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后熄灭。
)三、怎样使杯子里的蜡烛继续燃烧1.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杯子里的蜡烛一直燃烧?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方法,请幼儿介绍并演示,如蜡烛快要熄灭时揭开杯子,或者如下的方法所示活动结束引导幼儿再次操作,初步感知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优质教案精选
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章《物质的燃烧与灭火》,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蜡烛燃烧的秘密”。
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学生将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认识火焰的组成部分,并探讨蜡烛燃烧时的能量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蜡烛的组成,掌握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认识火焰的组成部分,并了解蜡烛燃烧时的能量转化。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蜡烛燃烧的原理,火焰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蜡烛燃烧的过程,能量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蜡烛、火柴、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
学具:每组一套蜡烛、火柴、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1)教师展示蜡烛,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蜡烛是由什么组成的吗?”2. 实践操作(1)教师点燃蜡烛,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火焰的组成部分。
3. 例题讲解(1)教师提问:“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发光发热?”4. 随堂练习(1)教师提问:“火焰的组成部分有哪些?”(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蜡烛燃烧的秘密(1)蜡烛的组成:石蜡、棉芯、蜡烛壳(2)蜡烛燃烧的原理:石蜡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热量+ 光能(3)火焰的组成部分:焰心、内焰、外焰(4)能量转化:化学能→ 热能 + 光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蜡烛燃烧的原理。
(2)描述火焰的组成部分。
2. 答案(1)蜡烛燃烧的原理:石蜡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热量,同时释放出光能。
(2)火焰的组成部分:焰心、内焰、外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了蜡烛燃烧的原理和火焰的组成部分,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蜡烛燃烧科学教案
蜡烛燃烧科学教案教案标题:蜡烛燃烧科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蜡烛燃烧所需的三个要素。
3. 发展学生的观察、实验和科学推理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教学内容:1. 蜡烛的结构和成分。
2. 蜡烛的燃烧原理和过程。
3. 蜡烛燃烧所需的三个要素:燃料、氧气和着火点。
4. 实验:观察蜡烛燃烧时的变化。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蜡烛的使用场景和燃烧过程。
2. 提问:你知道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吗?请发表你的观点。
知识讲解:3. 通过展示蜡烛的结构和成分,向学生介绍蜡烛的基本知识。
4. 解释蜡烛的燃烧原理和过程,包括燃料的蒸发、氧气的供应和燃烧反应。
实验演示:5. 进行蜡烛燃烧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蜡烛燃烧时的变化。
6.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蜡烛会燃烧?为什么蜡烛的火焰是黄色的?讨论和总结:7.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蜡烛燃烧的原理和要素。
8.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和理解。
9.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蜡烛燃烧所需的三个要素:燃料、氧气和着火点。
拓展活动:10. 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改变蜡烛燃烧的条件,观察和记录结果。
11.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结论。
作业:1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关于蜡烛燃烧的小研究报告,包括蜡烛的结构、燃烧原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评估:13. 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实验报告和研究报告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资源:1. 蜡烛样品和点火工具。
2. 实验器材:玻璃容器、水、蜡烛、火柴等。
3. 学生参考资料:关于蜡烛燃烧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教学延伸:1. 将蜡烛燃烧与其他燃烧现象进行比较和讨论,如火焰、燃烧炉等。
2. 探索不同燃料对蜡烛燃烧的影响,如蜡烛的材质、形状等。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教育阶段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现象,掌握蜡烛燃烧的基本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蜡烛的燃烧过程2. 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3. 实验操作技能4. 蜡烛熄灭的方法5. 蜡烛燃烧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蜡烛的燃烧过程,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蜡烛熄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蜡烛燃烧过程中的氧气供应与燃烧产物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蜡烛的燃烧现象。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蜡烛燃烧的过程。
3.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蜡烛、火柴、实验器材、课件等。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蜡烛的基本知识,搜集相关资料。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蜡烛,提问:你们对蜡烛有什么了解?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蜡烛知识,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蜡烛的燃烧。
二、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10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现象。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蜡烛燃烧的基本过程。
三、分析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10分钟)1. 学生讨论: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有哪些?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蜡烛形状、氧气供应等因素对燃烧的影响。
四、学习蜡烛熄灭的方法(5分钟)1. 学生实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观察现象。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蜡烛熄灭的方法。
五、运用蜡烛燃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何在短时间内熄灭大量蜡烛?2. 学生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评价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蜡烛的燃烧过程、影响因素、熄灭方法等。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现象及其相关科学知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蜡烛的燃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蜡烛的燃烧现象(1)蜡烛的形状、颜色、气味等特征。
(2)蜡烛的燃烧过程,如火焰的形状、颜色、温度等。
2. 蜡烛的燃烧原理(1)蜡烛燃烧所需的条件。
(2)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及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蜡烛的燃烧现象及其相关知识。
(2)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蜡烛燃烧原理的理解。
(2)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蜡烛、火柴、实验桌、实验盘、测温仪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记录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蜡烛的燃烧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蜡烛为什么能燃烧?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什么?2. 探究蜡烛的燃烧现象(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火焰的形状、颜色、温度等。
3. 讲解蜡烛的燃烧原理(1)教师讲解蜡烛燃烧所需的条件,如氧气、温度等。
(2)引导学生了解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及作用。
4.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学生思考:如何使蜡烛燃烧更充分?如何延长蜡烛的使用寿命?6. 课堂作业(1)学生完成实验手册的相关题目。
(2)回家后观察家中的蜡烛,并记录其燃烧现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蜡烛燃烧现象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科学21蜡烛燃烧(教案)
小学科学21蜡烛燃烧(教案)标题:探究蜡烛燃烧的科学原理(教案)引言: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蜡烛燃烧是一个常见的实验项目。
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学生将能够了解蜡烛燃烧的科学原理,并掌握相关概念和实验操作。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蜡烛燃烧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一、学习目标:1. 了解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2. 学习蜡烛燃烧的过程和结构;3. 探究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4. 提高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5.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研究能力。
二、学习准备:1. 实验器材:蜡烛、盘子、水、玻璃杯、小刀;2. 实验材料:纸、铝箔、塑料薄膜等可燃物;3. 学习资源:PPT资料、实验室讲义;4. 知识背景:学生已学习了有关燃烧和物质的几个基本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单介绍蜡烛燃烧的现象,并鼓励学生提出对于蜡烛燃烧的问题。
2. 实验观察:教师将蜡烛点燃后放在盘子上,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特别关注蜡烛燃烧后留下的物质。
3. 概念引导:教师通过PPT资料,向学生介绍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解释燃烧产生的物质。
4. 探究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实验,探究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
例如,改变吹灭蜡烛的方式、在火焰上方放置障碍物等。
5. 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各个实验条件对蜡烛燃烧的影响,并总结出结论。
6. 学习拓展:教师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思考其他燃烧现象,例如蜡烛在风中会怎样燃烧,以及风力的大小对燃烧的影响。
7. 复习巩固:教师总结整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回顾重要概念和实验过程,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得以通过观察和实践,深入了解了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他们不仅掌握了相关术语和实验操作技能,还能够进行科学思考和结果分析。
同时,学生通过与同学的合作和讨论,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更具启发性地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的奥秘。
燃烧的蜡烛教案
燃烧的蜡烛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燃烧的蜡烛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燃烧蜡烛的现象和特点。
3. 学生能够探究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
教学准备:
1. 蜡烛。
2. 点火器。
3. 水杯。
4. 实验室台面。
教学步骤:
引入:
1. 引导学生回想点燃蜡烛时的场景,引发对蜡烛燃烧现象的兴趣。
不要提及燃烧蜡烛的标题或相关词语。
2. 提出问题:蜡烛是如何燃烧的?请学生思考并互相讨论。
探究:
3. 分发蜡烛和点火器给学生,让他们在实验室台面上点燃蜡烛。
4. 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和特点,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不要提供标题或相关词语。
探究因素:
5. 提出问题:你认为会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有哪些?请学生思考并互相讨论。
6.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改变不同因素来观察对蜡烛燃烧的
影响。
比如,通过在蜡烛上加盖一个玻璃杯来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7. 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并总结各个因素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不要提供标题或相关词语。
总结:
8.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在学生的帮助下,总结出一些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并进行简要总结。
不要提供标题或相关词语。
拓展:
9. 提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探究的现象?请学生思考并讨论。
巩固:
10.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评价:
11. 针对学生在实验和探究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小学科学21《蜡烛燃烧》(教案)
小学科学21《蜡烛燃烧》(教案)【小学科学21《蜡烛燃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了解火焰的形成和燃烧需要的条件。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
2.学生能够观察并记录蜡烛燃烧时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火焰的形成和燃烧需要的条件。
2.学生能够将观察到的现象与科学原理相联系。
四、教学准备:1.蜡烛、点火器具、实验器材(如玻璃棒、玻璃杯等)2.课堂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等)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对火焰进行简单的描述,引起学生对火焰的兴趣和好奇心。
2.观察实验(10分钟)带领学生观察实验:在实验台上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仔细观察火焰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
3.回归实验(10分钟)让学生细致观察蜡烛燃烧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火焰的形成和燃烧需要的条件。
4.讨论总结(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蜡烛燃烧时,火焰由什么物质组成?为什么会有火焰?b)火焰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火焰会有这样的颜色?c)火焰有什么特点?观察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其他有趣的现象?d)蜡烛燃烧需要哪些条件?通过学生们的回答,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火焰的形成和燃烧的条件。
5.实验应用(10分钟)发放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他们学到的知识。
例如:通过改变蜡烛的位置、蜡烛的大小、点燃物的种类等条件,观察火焰的变化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进行小结,重点强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总结,了解了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火焰的形成条件。
同时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继续观察和记录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八、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物质的燃烧过程,比较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和火焰颜色的差异。
小学科学312蜡烛的燃烧(教案)
小学科学312蜡烛的燃烧(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结构和原理。
2. 观察和描述蜡烛的燃烧现象,了解火焰的形成。
3. 探究火焰的原理和燃烧所需的条件。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蜡烛的结构,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2.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蜡烛燃烧的原理和条件。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火焰的形成和燃烧的原理。
2. 理解燃烧所需的条件。
四、教学准备1. 实验用品:蜡烛、盘子、水、玻璃器皿、磁铁等。
2. 工具:打火机、扳手等。
3. 教具: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谈话导入:老师用一个引人注意的故事或现象引入蜡烛的燃烧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注意:不要出现政治敏感的内容)Step 2 观察蜡烛1. 将蜡烛点燃,让学生观察火焰的形状、颜色和变化。
2. 引导学生观察火焰的特点,要求学生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记录。
Step 3 探究蜡烛的结构1. 准备实验用品:蜡烛、盘子和玻璃器皿。
2. 向学生展示蜡烛的结构,包括蜡烛芯、蜡的外壳和蜡烛底部的金属片。
3. 让学生猜测蜡烛芯的作用,并询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认为。
4. 引导学生用盘子接住蜡烛底部的熔蜡,并观察熔蜡的性质。
提问学生为什么蜡会燃烧而不是熔化。
5. 利用玻璃器皿装满水,将蜡烛倒立插在水中,观察气泡的产生。
说明蜡烛燃烧时释放出了某种气体。
Step 4 实验探究火焰的燃烧1. 将蜡烛点燃,让学生观察火焰的形状和颜色。
2. 要求学生用金属物体(如磁铁)接触火焰,并观察火焰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火焰会改变形状。
3. 让学生用水或盖子覆盖蜡烛火焰,观察火焰的熄灭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让燃烧继续进行。
Step 5 研究燃烧所需的条件1. 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蜡烛燃烧的观察结果,以及火焰的特点。
2. 提问学生,为什么蜡烛只在点燃蜡芯后才能燃烧?引导学生思考蜡芯的作用和燃烧的条件。
3. 结合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火焰的燃烧需要氧气和燃料。
燃烧的蜡烛的教案
燃烧的蜡烛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燃烧的蜡烛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 蜡烛的组成和燃烧原理。
2.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变化。
3. 燃烧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1. 蜡烛。
2. 火柴。
3. 实验用具:玻璃杯、瓶盖、烧杯、酒精灯等。
4.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观察一支点燃的蜡烛,让学生描述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和特点。
2. 提问学生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引导学生思考。
实验探究:3. 将一支蜡烛点燃后,用一个玻璃杯盖住蜡烛,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4. 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引导他们思考蜡烛燃烧所需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5. 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例如改变蜡烛的高度、改变瓶盖的大小等,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下来。
知识总结:6. 通过实验结果的总结,讲解蜡烛的组成和燃烧原理。
7. 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拓展应用:8. 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的实际应用场景,例如照明、庆祝等。
9.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探究其他与燃烧相关的问题。
实验报告:10.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并包括他们的发现、观察和结论。
评价:11. 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重点考察他们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教学延伸:12.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燃烧的相关知识,如燃烧的产物、燃烧的能量等。
教学资源:1. 《化学与生活》教材。
2. 网络资源:关于蜡烛燃烧原理的视频、图片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和过程。
同时,通过设计自己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验安全和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验室安全。
小学科学第2课《蜡烛的燃烧》第1课时(教案)
小学科学第2课《蜡烛的燃烧》第1课时(教案)【科学教案】小学科学第2课《蜡烛的燃烧》第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基本结构和原理;2.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的氧气消耗和二氧化碳产生;3. 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可燃气体和水蒸气的产生。
教学重点:1. 理解蜡烛的结构和燃烧原理;2. 探究燃烧过程中的氧气消耗和二氧化碳产生;3. 分析燃烧过程中的可燃气体和水蒸气的产生。
教学难点:1.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的氧气消耗和二氧化碳产生;2. 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可燃气体和水蒸气的产生。
教学准备:1. 蜡烛;2. 火柴;3. 玻璃杯;4. 盖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展示一支蜡烛并问学生它是如何燃烧的。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一些与蜡烛燃烧相关的问题,如:1. 蜡烛为什么会燃烧?2. 蜡烛为什么会冒烟?3. 蜡烛燃烧时需要什么东西?4. 灭蜡烛时,火焰为什么会熄灭?Step 2:观察实验(10分钟)1. 老师点燃一支蜡烛,并观察火焰的变化。
2. 学生观察并记录火焰的形状、颜色、热量等特征。
3. 学生观察并记录蜡烛燃烧时的冒烟现象。
4. 学生观察并描述蜡烛燃烧时火焰周围的气味。
Step 3:问题探究(1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给出答案。
2. 老师解释蜡烛的燃烧原理: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它在被点燃时产生火焰,同时还会产生一种叫做氧化石腊的可燃气体。
这种可燃气体与周围的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释放出热量和光线。
3. 学生分组讨论和总结:蜡烛的燃烧过程中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Step 4:实验验证(20分钟)1. 学生使用玻璃杯将蜡烛包裹,并点燃蜡烛。
2. 学生观察并记录玻璃杯内的变化:火焰在燃烧过程中会逐渐变小,最终熄灭。
玻璃杯内产生了一层白雾。
3. 学生尝试解释观察到的现象:玻璃杯内氧气的消耗导致火焰变小,最终熄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科学探究
1.能从拉瓦锡的实验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以燃烧的蜡烛为对象进行探究。
2.能仔细观察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
3.能够利用拉瓦锡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鉴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它的这个特性鉴别二氧化碳气体。
教学
重难点
能仔细观察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
学科
科学
教学
准备
一小截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的石灰水。
课型
新授课
活动
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教学
点燃
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1.愿意深入思考某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乐于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探究。
2.能仔细观察、尊重证据,感受美妙的、多样的、有规律的物质变化。
科学知识
1.知道蜡烛燃烧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产生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并初步知道物质不灭的原理。
2.知道蜡烛燃烧中伴随的熔化是可逆的变化过程,而燃烧并产生二氧化碳的变化过程则是不可逆的。
1.观察:要求学生按照“蜡烛燃烧前”→“蜡烛燃烧中”→“蜡烛燃烧后的结果鉴定”的顺序来进行:
提示:在蜡烛的燃烧过程中,要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还要闻一闻燃烧过程中有什么气味,并用自己的方法(语言或者绘画)来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情况。
2.学生实验观察。
3.鉴别蜡烛燃烧时所产生物质:水分和二氧化碳。
4.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能仔细观察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
二.活动蜡烛的变化
1.观察:要求学生按照“蜡烛燃烧前”→“蜡烛燃烧中”→“蜡烛燃烧后的结果鉴定”的顺序来进行:
提示:在蜡烛的燃烧过程中,要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还要闻一闻燃烧过程中有什么气味,并用自己的方法(语言或者绘画)来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情况。
学生回答后(干燥烧杯壁上有水雾,集气瓶内的澄清的石灰水滴变成乳白色)
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中提供的“拉瓦锡的研究”,指导学生认识到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知道是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发生了变化。
课堂总结
三.课堂总结
对整个单元所学的物质的变化进行总结。
三.课堂总结
对整个单元所学的物质的变化进行总结。
板书
设计
燃烧的蜡烛
2.学生实验观察。
3.鉴别蜡烛燃烧时所产生物质:水分和二氧化碳。
4.看到了什பைடு நூலகம்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干燥烧杯壁上有水雾,集气瓶内的澄清的石灰水滴变成乳白色)
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中提供的“拉瓦锡的研究”,指导学生认识到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知道是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发生了变化。
二.活动蜡烛的变化
一.教学导入
提出问题——燃烧中,物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关于燃烧的科学实验。
启发学生思考:密闭容器里木炭燃烧完后,总重量为什么没有改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一.教学导入
思考:密闭容器里木炭燃烧完后,总重量为什么没有改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