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筑方格网的布设

合集下载

建筑方格网布设方法

建筑方格网布设方法

建筑方格网布设方法
本工程建筑方格网采用基线法布设,建筑基线布置于场地中央并与建筑主要轴线平行,建筑基线上的控制点不少于3个,(本工程建筑方格网布置见附图-2),采用工程放样方法根据业主提供的已知控制点初步放样出主轴线点K-0、K-1、K-2,初步测设的主轴线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

初步放样出主轴点后将主轴点与已知控制点联测,联测可以采用导线测量、三角测量等方法精确测量出主轴线点的坐标,并进行角度观测,测量主轴线的直线度,同时采用全站仪精确测量主轴线距离。

根据规范规定主轴线测量精度为:
主轴线点点位中误差≤10mm
测角中误差≤2.5 ″
主轴线直线度限差≤180°±5″(中误差≤180°±2.5″)
测距相对中误差≤1/30000
短轴线测设
短轴线的布设,共计布设七条短轴线。

在主轴线上采用全站仪精确测出轴线交点,并将轴线全长误差分配到各短轴线间距上,避免误差累积。

定出轴线交点后在轴线交点上设置经纬仪,根据主轴线方向定出短轴线方向,精确测量短轴线距离定出短轴线端点。

短轴线测设精度要求:
短轴线点点位中误差≤10mm
主轴线与短轴线交角限差≤90°±5″(中误差≤90°±2.5″)
测距相对中误差≤1/20000
测量完成后编制施工场区控制网(方格网)成果图及轴线点坐标作为建筑物控制网布设的首级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测设

建筑工程施工测设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放样的主要技术要求及测量偏差 见表1~表4。
12.3 多层民用建筑施工测设
12.3.1 建筑物的定位 建筑物定位就是把建筑物外墙轴线交点(定位点)测设
于实际地面的过程。通常,拟建房屋与建筑基线之间的尺寸 关系已由设计部门给出,可以根据建筑基线(或方格网)按 照直角坐标法来定位。对于一般的多层民用建筑,定位精度 控制指标为:长度相对误差不应超过1/5000 ,角度误差不 应超过±20″。
如图所示,坐标系xoy为大
尺度的总体控制坐标系,
x′o′y′为局部施工坐标系。现已知O′点在总体坐标系xoy中的 坐标及总体坐标系和局部坐标系之间的夹角α,则可以根据
待测设点A的局部坐标( x′,y′ ),按下式计算出A点的总体 坐标( x,y ),并根据总体坐标系中的控制点来测设A点的
实际位置。
xAxo xAc o sαyAs i nα yAyo xAs i nαyAc o sα
图中是建筑方格网的示意图。方格网的测设方法与基线相 似,特别指出的是,方格网主点测设完成后必须进行有关条件 (角度、长度)的校核。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 表中的规定。
2、坐标换算
当方格网的建筑坐标系与测设坐标系不一致时,为利用 已测设的控制点来测设方格网主点的位置,应先将主点的建 筑坐标换算成测设坐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规定: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场地大于1km2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 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2、建筑场地小于1km2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 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3、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场区的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路线或结

方格网法

方格网法

方格网法:方格网法是把平整场地的设计工作与土方量计算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

方格网法的具体工作程序为:在附有等高线的施工现场地形图上作方格网控制施工场地,依据设计意图,如地面形状、坡向、坡度值等。

确定各角点的设断面法:是以一组等距(或不等距)的相互平行的截面将拟计算的地块、地形单体(如山、溪涧、池、岛等)和土方工程(如堤、沟渠、路堑、路槽等)分截成"段",分别计算这些"段"的体积,再将各段体积累加,以求得该计算对象的总土方量。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有三种方法: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和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三种。

方格网法是在交叉口的设计范围内,以相交道路的中心线为坐标基线打方格网,方格网线一般用5×5米或10×10米平行于路中线,斜交道路应选便于施工放线的测量的方向,测出方格网上的地面高程并求出其设计标高,从而算出施工高度。

设计等高线法是在交叉口的设计范围内,选定路脊线和划分标高计算网,算出路脊线和标高计算线上的各点的设计标高,最后勾画出设计等高线。

并算出各点的施工高度。

设计等高线法的主要优点是比方格网法能更加清晰地反映出交叉口的设计地形,其缺点是设计等高线上的各点不易放样。

通常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取长补短1.方格网法方格网计算步骤及方法2. 常用方格网计算公式当注:1)a——方格网的边长,m;b、c——零点到一角的边长,m;h1,h2,h3,h4——方格网四角点的施工高程,m,用绝对值代入;Σh——填方或挖方施工高程的总和 ,m,用绝对值代入;——挖方或填方体积,m。

2)本表公式是按各计算图形底面积乘以平均施工高程而得出的。

3. 横截面计算步骤及方法常用横截面计算公式土方量汇总表边坡土方计算步骤及方法边坡土方计算K D、K V值表。

工程测量方法

工程测量方法

工程测量方法测量地形图是以地面控制点为基础,测量出控制点至周围各地形特征点的距离、角度、高差以及测点与测点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等数据,并按一定的比例将这些测点缩绘到图纸上,绘制成图。

施工测量是以地面上的施工控制点为基础,根据图纸上的建、构筑物的设计尺寸,计算出各部分的特征点与控制点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数据,将建、构筑物的特征点在实地标定出来,以便施工,这项工作又称“放样”。

施工测量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与测图所用的方法一致,所用仪器基本相同。

但施工测量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一、施工测量的目的和内容施工测量的目的是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以衔接和指导各工序之间的施工。

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从场地平整、建筑物定位、基础施工,到建筑物构件安装等,都需要进行施工测量,以能使建筑物、构筑物各部分的尺寸、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其主要内容有:(1)建立施工控制网。

(2)建筑物、构筑物的详细测设。

(3)检查、验收。

每道施工工序完工之后,都要通过测量检查工程各部位的实际位置及高程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合。

(4)变形观测。

随着施工的进展,测定建筑物在平面和高程方面产生的位移和沉降,收集整理各种变形资料,作为鉴定工程质量和验证工程设计、施工是否合理的依据。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测图工作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目的不同。

测图工作是将地面上的地物、地貌测绘到图纸上,而施工测量是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测设到实地。

(2)精度要求不同。

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取决于工程的性质、规模、材料、施工方法等因素。

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于低层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精度,钢结构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测量精度,装配式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于非装配式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精度。

此外,由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各部位相对位置关系的精度要求较高,因而工程的细部放样精度要求往往高于整体放样精度。

建筑施工测量控制要点分析

建筑施工测量控制要点分析

建筑施工测量控制要点分析【摘要】从方格网的建立、建筑物轴线、建筑物基础、主体结构施工、温度变形、主体结构沉降等方面叙述了建筑施工的测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测量;控制;方格网建筑施工测量就是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以衔接和指导各工序之间的施工。

建筑施工测量是各种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各施工阶段中的先导性工序,也是工程检查和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目前国内把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测量按勘测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三个阶段划分;也有按行业划分为线路(铁路、公路等)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桥隧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矿山测量、海洋工程测量、军事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等。

1.建筑施工过程中测量控制要点1.1施工测量方格网的建立建筑施工控制测量的任务首先是建立施工控制网,一般情况下,在新建的大中型建筑场地上,施工控制网一般布置成正方形或矩形的格网(称建筑方格网),对于扩建工程或改建工程,当建立方格网有困难时,可采用导线网作为施工控制网。

建筑施工通常采用建筑坐标系(亦称施工坐标系)。

其坐标轴与建筑主轴线相一致或平行,便于设计和施工放样。

1.1.1建筑方格网的布设原则方格网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总平面上各建筑物、构筑物及各种管线的布置情况,参照施工总平面图来确定,方格网与轴线网要能控制整个建筑区;网点之间通视良好,桩位能长期保存;定位便于使用,桩顶以高出地面10cm左右为宜;方格网点可兼作高程控制点。

1.1.2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形式施工控制网多采用两级布网方案,第一级控制主要用于放样建筑物的主要轴线;第二级加密网用于细部放样。

第二级控制网的精度要求不一定比第一级低,在工业场地第二级控制网的精度比第一级要高。

1.1.3方格网布置的要求方格网布置时,应按照以下要求: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布设在整个场地的中部,并与总平面上所设计的主要建筑物的基本轴线相平行,方格网的转折角应严格呈90°;方格网的边长一般为1/10000~1/20000;控制点用桩的位置应选在不受施工影响并能长期保存处。

-建筑工程技术土方量(方格网)计算

-建筑工程技术土方量(方格网)计算

fl]点编、 ?/ % 1血锲+0^0Zi=3%o4^ 65地伺菲窟/、设讣标髙】r0 392 +0 023 小 94 -0 556 理如建筑工程技术土方量(方格网)计算、方格网识图: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 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划分为边长a=10〜40m 的若干方格,与测 量的纵横坐标相对应,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 (H )和设计标高(Hn ),如图 1-3所示.图1-3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图场地平整土方计算考虑的因素:① 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② 尽量利用地形,减少挖填方数量; ③ 争取在场区内挖填平衡,降低运输费; ④ 有一定泄水坡度,满足排水要求.43 6343 67*17^043 73 4-1 34 43 81-27000*11700+ U6ODL0-0 4043 65 +0.97+Q 71+ 044 151342.58 4^5543 67歸73⑤场地设计标高一般在设计文件上规定,如无规定:A. 小型场地——挖填平衡法;B. 大型场地一一最佳平面设计法(用最小二乘法,使挖填平衡且总土方量最小)。

1、初步标高(按挖填平衡),也就是设计标高。

如果已知设计标高,1.2步可跳过。

场地初步标高:H0=(刀 H1+2E H2+3E H3+迟 H4)/4MH1———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H2 H3 H4——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 .M——方格个数.2. 地设计标高的调整按泄水坡度、土的可松性、就近借弃土等调整 .按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①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 = H0 ± Li②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 = H0 土 Lx ix ± L yi y3. 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施工高度为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h n = H n-H式中hn——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 +”为填,“-”为挖),mn------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 3,…,n).Hn --- 角点设计高程,H——角点原地面高程.4. 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方格边线一端施工高程为“ +” ,若另一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不挖不填的点,即“零点”(如图1-4所示).图1-4 零点位置零点位置按下式计算:工=式中 x1、x2——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hl、h2 ――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均用绝对值),m ; a —方格网的边长,m.5. 计算方格土方工程量按方格底面积图形和表1-3所列计算公式,逐格计算每个方格内的挖方量或填方量表1-3常用方格网点计算公式6. 边坡土方量计算场地的挖方区和填方区的边沿都需要做成边坡,以保证挖方土壁和填方区的稳定。

建筑工程测量方格网布置及施工过程轴线控制

建筑工程测量方格网布置及施工过程轴线控制

建筑工程测量方格网布置及施工过程轴线控制建筑工程测量方格网布置及施工过程轴线控制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能够确保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位置准确无误,从而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结构稳定和施工质量。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方格网布置以及轴线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方格网布置方格网是一种在施工现场上用来指导建筑物位置的工具。

它是由平行于建筑物周边的水平线和垂直线组成的网格状结构。

方格网布置的目的是为了将建筑物的位置和尺寸准确无误地传达给施工人员,确保建筑物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方格网布置的步骤如下:1.确定基准点和基准线:基准点是方格网的起点,基准线是固定基准点的一个水平或垂直线。

基准点和基准线的选择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布置和设计图纸的要求。

2.划定主轴线和副轴线:主轴线是建筑物的主要方向线,通常是建筑物的长边方向。

副轴线是与主轴线垂直的线,用来指导建筑物的宽度和其他尺寸。

3.划定方格网: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尺寸要求,确定方格网的大小和间距。

通常情况下,方格网的大小是根据建筑物的尺寸来确定的,间距一般为1米或0.5米。

4.补充轴线和控制点: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在方格网的交点处进行补充轴线和控制点的布置。

轴线和控制点用来指导建筑物的各种部位的位置和尺寸。

5.检查和调整:完成方格网布置后,需要对方格网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方格网的水平和垂直线的准确无误。

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施工过程轴线控制是指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根据方格网上的轴线和控制点来进行施工的控制和指导。

它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各个部位的位置和尺寸准确无误。

施工过程轴线控制的步骤如下:1.定位和标示:根据方格网上的轴线和控制点,确定建筑物各个部位的位置和尺寸。

在建筑物上进行标示,以便施工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每个部位的位置和尺寸。

2.支模结构:根据方格网上的指导,进行建筑物的支模结构搭设。

支模结构的搭设需要根据方格网上的轴线和控制点进行调整,确保支模结构的位置和尺寸准确无误。

民用建筑施工场地平面控制

民用建筑施工场地平面控制

民用建筑施工场地平面控制民用建筑施工场地平面控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全站仪导线。

1.建筑基线的测设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准线,即在建筑场地布置一条或几条轴线。

它适用于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布置比较简单的小型建筑场地。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施工场地地形等因素来确定。

常用的布设形式有“一”字形、“L”形、“十”字形和“T”形。

适用于面积不大,建筑物较少且形状简单的建筑场地。

(1)布设要求:①根据建筑物平面布置选择基线形式。

②基线尽量位于场地中心,并与主要建筑物轴线平行。

③基点不少于三个。

④基线点互相通视,并易于保存。

(2)基线测设(放样)方法:①充分利用已有控制点测设基线②充分利用建筑红线测设基线③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测设基线(3)基线测设步骤:①计算放样参数,坐标反算角度、边长;②利用极坐标法测设建筑物的三主点;③重复测量,检核角度、距离是否正确;④计算检核数据并做进一步改正测设⑤再检测角度、距离,直到角度误差符合规范要求,距离相对误差不大于1/1万2.建筑方格网的测设建筑方格网的布设应根据总平面图上各种已建和待建的建筑物、道路及各种管线的布置情况,结合现场的地形条件来确定。

方格网的形式有正方形、矩形两种。

当场地面积较大时,常分两级布设,首级可采用“十”字形、“口”字形、或“田”字形,然后再加密方格网。

建筑方格网适用于按矩形布置的建筑群或大型建筑场地。

建筑方格网的轴线与建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因此,可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测设较为方便,且精度较高。

但由于建筑方格网必须按总平面图的设计来布置,测设工作量成倍增加,其点位缺乏灵活性,易被破坏,所以在全站仪逐步普及的条件下,正逐步被导线或三角网所取代。

确定方格网的主轴线后,再布设方格网。

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方法是先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点(按基线测设方法),检测合格后再测设其他网点。

主轴线测设精度:角度误差≤10″,距离相对误差≤1/1.5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摘要:大型工业厂房的建设及成套机械设备的安装都需要精确的轴线定位,高精度的建筑方格网在这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本文简略介绍了新钢长才工程建筑施工方格网的建立和应用.
关键词:方格网、布设、观测、应用
一、工程概况
新钢长材工程是拆除原三型厂房,在原址上新建高速厂房。

是13年重点技改工程。

长489米,宽46.5米.总投资2亿多,是新钢公司的重大技改工程.该施工区域复杂、北面高差大,存在大量待拆除的障碍物,给控制网的布设带来一定难度.本控制网作业量如下:
1、复测检查二个已知一级导线点.
2、测设一级方格网,共计12个点。

.
3、四等水准点1个。

(现场水池角)
二、施测主要依据
1、平面和高程控制的依据:根据该地区原来已有的一级导线点1#(X=5411.021,Y=12010.700)和2#(X=5422.281,Y=12148.896)为依据.高程点3#(H=50.998)
2、图纸资料依据:根据工程主厂方柱基平面布置图和主厂房定位图.
3、技术规范依据: 国标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三、施工控制网布设
本施工控制网布设成形矩形方格网,共计12个坐标点。

(施工控制网布置图见后)
四、标桩的埋设
标桩的埋设采用现浇砼标桩,周围砌砖围护,标桩上面埋设150*150mm的不锈钢埋件,并埋设一根ф20mm的钢筋,平面点为不锈钢埋件上的冲眼,以红油漆圈定,高程点以钢筋头顶为准.
五、施工控制网的施测
1、施工控制网的施测
施工控制网采用轴线法进行测设,先以厂区一级导线点1#、2#为起算点,测设K1L6和K2L6两点。

用轴线法测设直线K1和K2.
2、高程测量
高程测量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施测.
3、使用仪器:TOPCON 332全站仪、S3水准仪.
六、施工控制网的检测及精度评定
1、施工控制网的检测
水平角观测:采用测回法观测两测回或全圆观测法两测回测定;边长观测:采用往返各两测回测定。

2、根据各水平角的检测结果与设计角(90º)比较,最大不
超过5秒,边长比较误差最大不超过±2毫米,相对误差最大为1/30000,按闭合环角度闭合差计算的测角中误差为±1.8秒,水准测量按水准线路闭合环闭合差计算的每公里中误差
为±1.79毫米,根据检测精度分析,本施工控制网质量为优.
七、结束
1.由于施工方格网的建立,极大方便和减少施工测量的作
业量,保证了工程放样的质量和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该施工方格网给设备安装测量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并且
提供了有力的测量保障。

平面控制布置图
2013年9月
L6 L5 L4 L3 L2 L1
Y=12042.939 Y=11958.439 Y=11870.439 Y=11658.439
Y=11571.439 Y=11758.4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