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液压元件和液压油空气滤清器与液汇总

合集下载

第七章 液压元件和液压油 液压马达4

第七章 液压元件和液压油 液压马达4

第三节 液压马达
一、工作性能 现假设液压马达按几何尺寸确定的每转排量为q(ms/r),则液压马达的理论转速为
n th 60 Q / q r / min
显然,在不考虑液压马达中所有能量损失的情况下,液压马达的理论输出功率就等于其 输入功率。 因此,可求得液压马达的理论扭矩
M

th
pq / 2 Nm
第二节 液压泵
2. 轴向柱塞变向变量 斜轴式轴向柱塞泵 泵
当传动轴5沿图示方向旋转时,连杆 4就带动柱塞2连同缸体3一起绕缸体轴 线旋转,柱塞2同时也在缸体的柱塞孔 内作往复运动,使柱塞孔底部的密封腔 容积不断发生增大和缩小的变化,通过 配流盘1上的窗口6和7实现吸油和排油。
第二节 液压泵
2. 轴向柱塞变向变量 斜轴式轴向柱塞泵 泵
Q
A B
C
D p
第二节 液压泵
4. 柱塞式变量油泵的使用与 (1)泵轴与电动机应用弹性联轴节直接连接,保证轴线的同心度; 管理 (2)有些型号的泵不允许自吸,因此轴向柱塞泵吸入端可以采用辅泵供油;
(3)初次使用或刚经拆卸的泵,启动前必须向泵壳内灌油;安装时泵壳泄油管向上,同时 为减少泄油阻力及避免虹吸现象,泄油管出口可置于油箱液面之上,运行时注意保证 油压; (4)不允许在关闭排出阀的情况下启动; (5)不宜长时间在零位运转; (6)选用合适的工作油,并保持油液清洁; (7)由于泵内零件硬度高,配合紧密,安装时需小心;清洗时不能用棉纱等搽洗。
第二节 液压泵
5. 液压泵的性能比较与选用
第三节 液压马达
一、 工作性能
二、 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1)连杆式 2)五星轮式 3)内曲线式
第三节 液压马达

液压系统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液压系统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液压系统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一、概述液路系统主要包括主油泵,液压油箱,滤清器,减压阀,溢流阀,起升液缸,伸缩液缸,吊钳液缸,支腿液缸,液压马达,及各种液压操作阀等部件。

设备出厂前溢流阀、减压阀及各种压力阀的压力已调定,确保液压系统安全运行,用户在使用中不得轻率更改。

液压系统包括主液压系统和转向液压系统,两个系统共用一液压油箱。

1、主液压系统主液压系统为钻机车在设备调整和钻修作业时提供液压动力,配置有各种阀件,控制操作各液压机具正确安全运行。

2、转向液压系统转向液压系统为车辆前部车桥的液压助力转向提供液压动力,配置有各种阀件,控制液压系统压力、流向和稳定最高流量,确保车辆转向轻便灵活,安全可靠。

二、结构特点液压系统由以下组成:☐主液压系统☐转向液压系统1、主液压系统由以下部件组成:1)液压油箱:存储、冷却、沉淀和过滤液压油。

油箱安装有:●人孔盖,安装在油箱顶部,设置有两个,其中在油箱回油区的人孔盖上安装液压空气滤清器;●液压空气滤清器,过滤油箱流通空气,油箱加油时过滤油液;●液位计,2个,安装在油箱的前侧面,设置有高低两个液位计,高位液位计,显示井架降落后的油面;低位液位计,显示井架竖起后油面;●油温表,安装在油箱的前侧面,测量油箱内油温,正常工作油温在30~70℃;主回油口,2个,设置在油箱的底板上,配置单向阀,分别连接主回油管和溢流阀回油口;单向阀在维修液压管路时自动关闭,防止油箱中的油液流失;●排泄油口,设置在油箱的底板上,用堵头封堵;打开堵头可排放油箱液压油;●主油泵吸油口,设置在油箱的前侧面,安装主吸油滤清器;●转向油泵吸油口,设置在油箱的前侧面,安装转向吸油滤清器;●转向系统回油口,设置在油箱的底板上,配置单向阀,单向阀在维修液压管路时自动关闭,防止油箱中的油液流失;2)液压油泵:单联齿轮结构,2台,分别安装在两台液力变速箱取力箱上,由变矩器泵轮驱动,发动机转动,取力箱就可驱动油泵。

取力箱配置有液压离合器,当需要液压动作时,可操作司钻控制箱“液泵离合”手柄,置“油泵I合”位,油泵I结合,输出工作压力油液;手柄置“油泵II合”位,油泵II结合,输出工作压力油液;。

最全液压系统学习资料(图解版)

最全液压系统学习资料(图解版)
叶片泵根据作用次数的不同,可分为单作 用和双作用两种。
单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完成吸、排 油各一次。 双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 完成吸、排油各二次。
双作用叶片泵与单作用叶片泵相比,其流 量均匀性好,转子体所受径向液压力基本 平衡。 双作用叶片泵一般为定量泵;单作 用叶片泵一般为变量泵。
动力元件(叶片泵)
顺序阀
顺序阀是一种 利用压力控制 阀口通断的压 力阀,因用于 控制多个执行 元件的动作顺 序而得名。
顺序阀的四种控制型式: 按控制油来源不同分内控和外控,按弹簧腔 泄漏油引出方式不同分内泄和外泄。
压力继电器
功用:根据系统压力变化,自动接通 或断开电路,实现程序控制或安全保 护。
五、流量控制阀
出流量的大小;改变电流信号极性,即可改变运动方向。
图形符号含义
位—用方格表示,几位即几个方格
通—↑
不通— ┴ 、┬
箭头首尾和堵截符号与一个方格有几个交点即 为几通.
p.A.B.T有固定方位,p—进油口,T—回油口
A.B—与执行元件连接的工作油口
弹簧—W、M,画在方格两侧。
常态位置:
(原理图中,油路应该连接在常态位置) 二位阀,靠弹簧的一格。 三位阀,中间一格。
换向阀是利用阀芯在阀体孔内作相对运动,使油路 接通或切断而改变油流方向的阀。
换向阀的分类
• 按结构形式可分:滑阀式、转阀式、球阀式。 • 按阀体连通的主油路数可分:两通、三通、四通…等。 • 按阀芯在阀体内的工作位置可分:两位、三位、四位等
。 • 按操作阀芯运动的方式可分:手动、机动、电磁动、液
液压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 动力元件(如:油泵 ) 执行元件(如:液压油缸和液压马达 ) 控制元件(如:液压阀 ) 辅助元件(如:油箱、滤油器 等) 液压油 (如:乳化液和合成型液压油 )

常用液压元件的结构及原理分析(图文讲解)

常用液压元件的结构及原理分析(图文讲解)
右侧吸油腔内的轮齿脱离啮合, 密封腔容积不断增大,构成吸 油并被旋转的轮齿带入左侧的 压油腔。
左侧压油腔内的轮齿不
断进入啮合,使密封腔容积 减小,油液受到挤压被排往 系统,这就是齿轮泵的吸油 和压油过程。
2.3 叶片泵
单作用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
2.3.1 单作用叶片泵
2.3.1.1 工作原理 压油窗口
5.3.1.2 滑阀机能
滑阀式换向阀处于中间位置或原始位置时, 阀中各油口的连通方式称为换向阀的滑阀机能。
两位阀和多位阀的机能是指阀芯处于原始位 置时,阀各油口的通断情况。
三位阀的机能是指阀芯处于中位时,阀各油口 的通断情况。三位阀有多种机能现只介绍最常用 的几种。
(l)二位二通换向阀 二位二通换向阀其两个油口之间的状态只有两种:通
液压泵、马达概述
泵的符号
泵的输入参量 转矩 T 角速度 ω
输出参量 流量 Q 压力 p
pQ T
ω

液压泵、马达概述
马达的符号
马达的输入参量 流量 Q 压力 p
输出参量 转矩 T 角速度 ω
pQ T
ω
马达
液压泵、马达概述
2.1.1 容积式泵、马达的工作原理
B
泵排出
Q
O
C
A
泵吸入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工作的必需条件:
常用液压元件 结构及原理分析
液压传动定义与发展概况
液压传动的定义 一部完整的机器是由原动机、传动机构及控制部分、
工作机(含辅助装置)组成。
◆传动机构通常分为机械传动、电气传动和流体传动机构。
◆流体传动是以流体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转换、传递和 控制的传动。它包括液压传动、液力传动和气压传动。

液压系统及液压元件介绍

液压系统及液压元件介绍

液压系统及液压元件介绍一、液压系统的组成二、液压传动的优点1.质量轻体积小2.容易实现无级调速3.易于实现过载保护4.液压元件能够自动润滑5.简化机构6.便于实现自动化三、液压传动的缺点1.液压元件制造精度要求高2.实现定比传动困难3.油液受温度的影响4.不适宜远距离输送动力5.油液中混入空气易影响工作性能6.油液容易污染7.发生故障不易检查和排除。

四、液压部件及图形符号4.1 油箱单元油箱通常用钢板焊接而成。

采用不锈钢板为最好,但成本高,大多数情况下采用镀锌钢板或普通钢板内涂防锈的耐油涂料。

图所示为独立式油箱的结构。

油箱主要应具有以下结构特点:1. 油箱应有足够的容量。

液压系统工作时,油箱油面应保持一定的高度,以防液压泵吸空。

为了防止系统中的油液全部流回油箱时,油液溢出油箱,所以油箱中的油面不能太高,一般不应超过油箱高度的80%。

我们将油面高度为油箱高度80%时的容积称为油箱的有效容积。

2. 为防止油液被污染,油箱上各盖板、管口处都要妥善密封。

注油孔上要加装滤油器,通气孔上装空气滤清器。

空气过滤器的通流量应大于液压泵的流量,以便空气及时补充液位的下降。

3.图6-15 独立式油箱结构示意图电动机和液压泵吸油区隔板回油区放油阀最低油位指示最高油位指示盖板注油滤油器空气过滤器4.2 加热器加热器通常用来确保工作油液快速达到最佳工作温度。

加热器或预加热器用于加热或预加热工作油液。

如果工作油液粘度太高,则会导致摩擦增加和气穴现象产生,从而造成更大磨损。

4.3 冷却器对于这种冷却器,其冷却方式为在管路中循环冷却水,从而使工作油液冷却。

液压设备工作温度不应超过50 ~ 60 oC ,因为温度过高会使油液粘度降低,从而易导致油液老化。

与空气冷却方式比较,在水冷却方式中,由于其需要冷却剂,因此,水冷却方式成本较高,且易于腐蚀。

水冷却方式适应于最大温差为35 oC 的场合。

加热器 冷却器4.4 空气滤清器图6-16通气孔上的空气滤清器工作原理及实物图4.5 过滤器液压系统中75%以上的故障是和液压油的污染有关,所以保持油液的清洁是液压系统可靠工作的关键。

第七章 液压元件和液压油 液压泵3

第七章 液压元件和液压油 液压泵3

为了保证柱塞在转过吸排配油口之间的封油 区时不致将两个配油口沟通,配油盘上封油 区封油角。必须大于油缸配油孔的包角β。这 样,在油缸配油孔越过封油区时,该油缸就 会形成一个封闭空间。该空间的容积随缸体 转动仍会变化,故会产生困油现象。在油缸 配油孔离开封油区时,则又会因突然接通排 油口或吸油口而造成油压突变,发生液压冲 击,产生很大的噪声。
第二节 液压泵
2. 轴向柱塞变向变量泵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结构特 点
主体部分:传动轴6与缸体7通过花键连接 而驱动缸体转动,均匀分布在缸体上的七 个柱塞8绕传动轴的轴线作牵连旋转运动; 每个柱塞的球头与滑靴9铰接,回程弹簧4 通过内套3、钢球、回程盘2将滑靴紧紧压 在斜盘及变量头组件10上,由于斜盘及变 量头组件的法线方向与传动轴的轴线方向 有一夹角,当缸体旋转时,柱塞沿缸体上 的柱塞孔作相对往复运动,通过配流盘5 完成吸、排油。 定心弹簧的反力又将缸体压在配流盘上, 起预密封作用。由于滑靴和配流盘均采用 SCYl4-1B斜盘式手动变量柱塞泵的结构 静压支承结构,因此具有较高的性能参数。 l-变量手轮;2-回程盘;3-内套;4-回程弹簧;5-配流盘;
2. 轴向柱塞变向变量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结构特 泵
(3) 变量泵的变量控制 手动伺服变量机构 机构
大功率的泵用手动变量机构 不足以推动传动构件,需要 借助液压的力量,因而采用 手动伺服变量机构。

手动伺服变量机构 1-拉杆;2-先导阀;3-随动活塞;4-销 钉;5-变量头;6-随动阀外壳
第二节 液压泵
除:
第二节 液压泵
2. 轴向柱塞变向变量 图为斜轴式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图,传动轴5的轴线 斜轴式轴向柱塞泵 泵 相对于缸体3有倾角γ,柱塞2与传动轴圆盘之间用相互铰

液压润滑系统的组成

液压润滑系统的组成

1-6
µm
方向阀
2-8
µm
液压油清洁度- 210 Bar以下
阀类型
• 方向阀 • 比例阀 • 伺服阀
ISO 代码
20/18/15(NAS 9) 18/16/13(NAS 7) 16/14/11(NAS 5)
过滤器
• 25 u • 10 u • 3u
4.辅助元件
• 辅助元件包括:
油箱 滤油器 油管及管接头 密封圈 压力表 油位油温计等
柱塞(加装弹簧)
•压力因缸体偏移而不同 •工作压力较高48MPa(70MPa) •V=10-6000cm3/转 •噪音 •效率高 •价格昂贵 •流体动力学及混合润滑状态 •润滑油特性
- 氧化稳定性 - 水解稳定性 - 抗磨
缸体
排出(高压端) 吸入(低压端)
滑垫
轴向柱塞泵
• 体积 / 压力因使用配流盘而不同 • 工作压力较高, 15-55MPa, v=5-3000cm3/转 • 噪音 • 效率高 • 价格昂贵 • 流体动力学及混合润滑状态 • 润滑油特性: 氧化稳定性, 水解稳定性, 抗磨.
液压油内添加剂
• 抗磨剂 • 抗氧化剂 • 防锈防腐剂 • 抗乳化剂 • 消泡剂 • 清洁分散剂
ISO液压油分类
矿物油
HH 纯矿物油
(Vitrea)
HL R&O (Morlina)
HM 抗磨损
(Tellus, Tellus S)
抗燃液压油
HV 高粘度指数
(Tellus T)
水分 >80%
HFAE 水包油乳化液
进口:美国派克Parker、 德国力士乐Rexroth、 美 国丹尼逊Denios 、美国太阳Sun、 哈威Hawe、威格士 Vickers 、赫格隆Hagglunds 、美国邦纳Banner、日本 松下Panasoni

第七章 液压元件和液压油 插装阀1

第七章 液压元件和液压油 插装阀1

图 调速阀的工作原理和职能符号 (a)结构原理图;(b)符号;(c)简化符号; 1-减压阀口;2-减压阀芯;3-节流阀口;4-节流阀芯
普通型调速阀的工作原 理
设减压阀的进口压力为p1,负载串接在调 速阀的出口p3处。节流阀(流量—压差传 感器)前、后的压力差(p2-p3)代表着负载 流量的大小,p2和p3作为流量反馈信号分 别引到减压阀阀芯两端(压差—力传感器) 的测压活塞上,并与定差减压阀芯一端 的弹簧(充当指令元件)力相平衡,减压阀 芯平衡在某一位置。 减压阀芯两端的测压活塞做得比阀口处 的阀芯更粗的原因是为了增大反馈力以 克服液动力和摩擦力的不利影响。
溢流节流阀的工作原理
溢流节流阀与负载相并联,采用并联溢流式 流量负反馈,可以认为它是由定差溢流阀和 节流阀并联组成的组合阀。其中节流阀充当 流量传感器,节流阀口不变时,通过自动调 节起定差作用的溢流口的溢流量来实现流量 负反馈,从而稳定节流阀前后的压差,保持 其流量不变。与调速阀一样,节流阀(传感器) 前后压差基本不变,调节节流阀口时,可以 改变流量的大小。溢流节流阀能使系统压力 随负载变化,没有调速阀中减压阀口的压差 损失,功率损失小,是一种较好的节能元件, 但流量稳定性略差一些,尤其在小流量工况 下更为明显。 因此溢流节流阀一般用于对速度稳定性要求 相对较高,而且功率较大的进油路节流调速 系统。
量增加的影响。
温度补偿原理图 1-手柄;2-温度补偿杆; 3-节流口;4-节流阀芯
第一节 液压控制阀
四、插装阀
分类:插装式方向控制阀 插装式压力控制阀 插装式流量控制阀 功能:采用插入连接方法,能实现常规液压控制阀的功能,且结构简单,通用性强,体积小, 流阻小,密封性好,抗污染能力强,动作灵敏特别适合大流量(大于200L/min)的液压系统。 插装阀(逻辑阀)是一种较新型的液压元件,它的特点是通流能力大,密封性能好,动作灵敏, 结构简单,因而主要用于流量较大系统或对密封性能要求较高的系统。

《液压与气压传动》姜继海第-7章课后习题答案(全)

《液压与气压传动》姜继海第-7章课后习题答案(全)
(4)辅助装置:除以上装置外的其它元器件都被称为辅助装置,如油箱、过滤器、蓄
能器、冷却器、管件、管接头以及各种信号转换器等。它们是一些对完成主运动起辅助作
用的元件,在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对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5)工作介质:工作介质指传动液体,在液压系统中通常使用液压油液作为工作介
质。
1.3液压传动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流量的差等于体积V中液体质量的变化率。
2.4说明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并指出理想液体伯努利方程和实际液体伯努利方程有什么区别?
答:伯努利方程表明了流动液体的能量守恒定律。实际液体的伯努利方程比理想液体伯努利方程多了一项损耗的能量hw和比动能项中的动能修正系数。
理想液体伯努利方程: const
实际液体伯努利方程:
全面清洗,最好用系统工作时使用的油液清洗,特别是液压伺服系统最好要经过几次清洗
来保证清洁。油箱要加空气滤清器,给油箱加油要用滤油机,对外露件应装防尘密封,并
经常检查,定期更换。液压传动系统的维修,液压元件的更换、拆卸应在无尘区进行。
(2)滤除系统产生的杂质:应在系统的相应部位安装适当精度的过滤器,并且要定期
2.15压力表校正装置原理如图2.41所示,已知活塞直径d= 10 mm,丝杠导程S=2 mm,装置内油液的体积弹性模量K=1.2×105MPa。当压力为1个大气压(pa0.1 MPa)时,装置内油液的体积为200 mL。若要在装置内形成21 MPa压力,试求手轮要转多少转?
解:由于
则有: (mL)
的传动比。
(2)液压传动中有较多的能量损失(泄漏损失、摩擦损失等),因此,传动效率相对
低。
(3)液压传动对油温的变化比较敏感,不宜在较高或较低的温度下工作。

液压元件资料

液压元件资料

变量泵 实物图
工作原理
原理图
变量泵工作原理
双向变量泵是指一 台泵,在原动机转动方 向不变的情况下,通过 改变变量机构例如轴向 柱塞泵的斜盘的倾斜方 向或压缩比等方式改变 排量的方法。
气动单向隔膜泵
实物图
工作原理
简图
气动单向隔膜泵的工作原理
SS-2A型气动单向隔膜泵由工 作腔和气动腔两大部分组成,中 间由隔膜片隔开,如下图示:压 缩空气由进气口进入气动腔,由 于压力增大使隔膜片向左移,主 弹簧被压缩,单向阀开启,将工 作腔中的介质压出,气动阀芯左 移关闭进气口,空气经阀瓣、气 动套、气压室,由出气口排出, 气动腔减压,隔膜片复位并向右 推,进气口开启,进入下一个动 作周期。连续往复式运动引导介 质吸入和排出,完成介质的输送 工作。
工作原理图
叶片式齿轮泵
实物图
结构图
叶片式齿轮泵工作原理
双作用叶片泵
叶片泵转子旋转 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压 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 贴在定子内表面上。这 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 子内表面所构成的工作 容积,先由小到大吸油 后再由大到小排油,叶 片旋转一周时,完成两 次吸油与排油。
单作用叶片泵
柱塞泵
实物图
方向控制阀实物图工作原理液压阀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方向控制阀方向控制阀控制液压系统中油液流动的方向或液流的通与断单向阀换向阀双向液压锁单向阀二换向阀工作原理利用阀芯和阀体的相对运动使油路接通关断或变换油流的方向从而实现液压执行元件及其驱动机构的启动停止或变换运动方向分类按操作方式分
液压元件
压力控制阀 实物图
工作原理
溢流阀工作原理 溢流阀,阀芯的一 端是液压油产生的压力, 另一端是机械力。普通 溢流阀通过调节弹簧力, 来调整液压压力。而比 例溢流阀是电磁铁直接 产生推力,作用在阀芯 上,电磁铁上的输入电 压可以在0-24伏之间变 化,产生的推力就随之 变化,从而得到连续变 化的液压压力。

第七章 液压元件和液压油 邮箱7

第七章 液压元件和液压油 邮箱7

第四节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
3. 吸收系统脉动,缓和背压冲 击
蓄能器能吸收系统压力突变时的冲击,如液压泵突然启动或停止, 液压阀突然关闭或开启,液压缸突然运动或停止。 也能吸收液压泵工作时的流量脉动所引起的压力脉动,相当于 油路中的平滑滤波。
二、蓄能器(功能)
第四节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
二、蓄能器
蓄能器的结构形式
第四节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
二、蓄能器(功能)
1. 辅助动力源
图示为一液压机的液压系统, 当液压缸保压时,泵的流量进 入蓄能器4被储存起来,达到 设定压力后卸荷阀3打开,泵 卸荷;当液压缸快速进退时, 蓄能器与泵一起向液压缸供油, 因此,系统设计时可按平均流 量选用较小流量规格的泵。
液压机液压系统
1一液压泵;2一单向阀;3一卸荷阀;4一蓄能器; 5一换向阀;6一液压缸
第四节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
二、蓄能器(功能)
2. 系统保压
在液压泵停止向系统提供油 液的情况下,蓄能器所存储的压 力油液向系统补充,补偿系统泄 漏或充当应急能源,使系统在一 段时间内维持系统压力。 避免系统在油源突然中断时 所造成的机件损坏。
第四节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
(2) 吸 、回 、 泄 油管 的 设 置
泵的吸油管与系统回油管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远些,管口都应插于 最低液面以下,但离油箱底要大于管径的2~3倍,以免吸空和飞溅 起泡。吸油管端部所安装的滤油器,离箱壁要有3倍管径的距离, 以便四面进油。 回油管口应截成45°斜角,以增大回流截面,并使斜面对着箱壁, 以利散热和沉淀杂质。 阀的泄油管口应在液面之上,以免产生背压;液压马达和泵的泄油 管则应引入液面之下,以免吸入空气。 为防止油箱表面泄油落地,必要时要在油箱下面或顶盖四周设泄油

第七章 液压元件和液压油 液压泵2

第七章 液压元件和液压油 液压泵2


插装阀组成压力控制阀如图所示。在图 (a)中,若B接油箱,则插装阀用作溢流 阀,其原理与先导式溢流阀相同。若B接负载时,插装阀起顺序阀作用。 图 (b)所示为电磁溢流阀,当二位二通电磁阀断电时,起卸荷作用。
插装阀用作压力控制阀 (a)溢流阀 (b)电二通插装节流阀的结构及图形 符号如图所示。在插装阀的控 制盖板上有阀芯限位器,用来 调节阀芯开度,从而起到流量 控制阀的作用。若在二通插装 阀前串联一个定差减压阀,则 可组成二通插装调速阀。
第二节 液压泵
在液压甲板机械和其它液压机械中,液压泵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液压系统 供给足够流量和足够压力的液压油,必要时能改变供油的流向和流量。 内容:
径向柱塞泵 轴向柱塞泵 管理
第二节 液压泵
容积式泵因其能够产生较高的工作油压,且流量受工作压力的影响很小,故适合作液 压泵。根据液压系统工作压力的不同,多采用螺杆泵、叶片泵和柱塞式油泵。 柱塞式变量油泵与普通的往复式柱塞泵在结构上有显著的不同,即为了满足提高转速 (减小体积)和供液均匀的要求,采用多作用的回转油缸型式,并取消了泵阀。这种泵设 有变向变量机构,以便在转速和转向不变的情况下能够改变油流的方向和流量。 柱塞式变量油泵可依柱塞布置方式的不同而分为径向柱塞式与轴向柱塞式两种,后者 又有斜盘泵和斜轴泵两类。
径向柱塞 泵的工作 原理图
l—定子; 2—转子; 3—配流轴; 4—衬套; 5—柱塞; 6—吸油腔; 7—压油腔
第二节 液压泵
一、径向柱塞 泵
当移动定子,改变偏心量的大小时, 泵的排量就发生改变; 当移动定子使偏心量从正值变为负值 时,泵的吸、排油口就互相调换;
因此,径向柱塞泵可以是单向或双向 变量泵,为了流量脉动率尽可能小, 通常采用奇数柱塞数。

液压元件知识点总结

液压元件知识点总结

液压元件知识点总结一、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1. 液压系统包括液压能源装置、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三个部分。

2. 液压能源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并为整个系统提供动力。

3. 执行元件是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包括液压缸、液压马达等。

4. 控制元件是对液压系统进行控制和调节的元件,包括液压阀、液压泵等。

5. 液压系统还包括油箱、管路、液压油等辅助部件。

二、液压泵1. 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动力源,其作用是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并向系统提供液压能。

2. 液压泵通常根据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齿轮泵、涡轮泵、液压柱塞泵、液压活塞泵等不同类型。

3. 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包括排量、压力、效率等。

4. 液压泵的使用和维护应该按照规定进行,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三、液压阀1. 液压阀是液压系统的控制元件,其主要作用是控制和调节液压系统的压力、流量和方向。

2. 液压阀通常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溢流阀、节流阀、方向控制阀等不同类型。

3. 液压阀的选型应根据系统的工作条件和要求来进行,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4. 液压阀的安装和调试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液压缸1. 液压缸是液压系统中的执行元件,其主要作用是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完成工件的运动。

2. 液压缸通常根据其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单作用液压缸、双作用液压缸等不同类型。

3. 液压缸的选型应根据工作负荷、行程、速度等要求来进行,以满足其使用条件。

4. 液压缸的安装和调试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液压马达1. 液压马达是液压系统中的执行元件,其主要作用是将液压能转化为旋转运动,完成特定的转动工作。

2. 液压马达通常根据其结构形式可以分为齿轮液压马达、轴向柱塞液压马达等不同类型。

3. 液压马达的选型应根据工作负荷、转速、扭矩等要求来进行,以满足其使用条件。

4. 液压马达的安装和调试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六、液压传动系统1. 液压传动系统是由液压泵、液压阀、执行元件等组成的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将动力传递到机械装置上,实现工作机构的运动。

第七章 液压元件和液压油空气滤清器与液汇总

第七章 液压元件和液压油空气滤清器与液汇总

第四节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
三、油箱
(5) 放油口与清洗窗口的设置
图中油箱底面做成斜面,在最低处设放油口,平时用螺塞或放油阀堵住, 换油时将其打开放走油污。为了便于换油时清洗油箱,大容量的油箱一般 均在侧壁设清洗窗口。
第四节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
三、油箱
(6) 密封装置 油箱盖板和窗口连接处均需加密封垫,各进、出油管通过的孔都需要 装有密封垫,确保连接处严格密封。
经济(价格、使用寿命)
特殊要求(精密机床、野外工作的工程机械)
第五节 液压油
四、液压油液的选择和使用
2. 液压油的使用
1)控制油温 2)防止污染 3)定期抽检、定期更换 4)油箱储油充分 5)确保密封
第五节 液压油
四、液压油液的选择和使用
3. 对液压油液的污染原因 1)固体污染 2)水污染 3)空气污染 4. 液压油液污染等级标准 1)总体表示法(称重法) 2)分散表示法(颗粒计数法—间隔的颗粒浓度、累计颗粒浓度)
第四节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
五、热交换器
2. 加热器
液压系统的加热一般采用结构简单、能按需要自动调节最高和最 低温度的电加热器,这种加热器的安装方式如图所示,它用法兰盘水 平安装在油箱侧壁上,发热部分全部浸在油液内,加热器应安装在油 液流动处,以利于热量的交换。
由于油液是热的不良导体, 单个加热器的功率容量不能 太大,以免其周围油液的温 度过高而发生变质现象。
第五节 液压油
四、液压油液的选择和使用
5. 船舶上对液压油的简易检测法 1)观察、比较 2)玻璃片夹油观察 3)滤纸滴油法 4)PH试纸测试法 5)炽热铁板滴油法 6. 液压油的更换 一般当下列指标达到所用品牌液压油的使用极限时,就应及时换油: (1)酸值;(2)粘度;(3)PK(油膜强度)值和PD (液压油的抗烧 结性能)值。 根据一般使用原则,换油的时间间隔推荐如下: 新建系统首次换油 500工作小时; 以后换油 5000工作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
三、油箱
(5) 放油口与清洗窗口的设置
图中油箱底面做成斜面,在最低处设放油口,平时用螺塞或放油阀堵住, 换油时将其打开放走油污。为了便于换油时清洗油箱,大容量的油箱一般 均在侧壁设清洗窗口。
第四节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
三、油箱
(6) 密封装置 油箱盖板和窗口连接处均需加密封垫,各进、出油管通过的孔都需要 装有密封垫,确保连接处严格密封。
第四节 液压望保持在 30~50℃的范围之内,最高 不超过65℃,最低不低于15℃,如果液压系统靠自然冷却仍不能使油温 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时,就需要安装冷却器;反之,如环境温度太低,无 法使液压泵启动或正常运转时,就需安装加热器。
第四节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
第五节 液压油
二、液压油主要特性
1) 可压缩性 液压油的体积将随压力的增高而减小。 在静态下工作时,不考虑液体的可压缩性。
第五节 液压油
二、液压油主要特性
2) 粘性
• 附着力 液体与固体表面 • 内聚力 液体分子与分子之间
第五节 液压油
三、对液压油的要求
1. 合适的粘度,粘温性好 2. 润滑性能好 3. 杂质少 4. 相容性好 5. 水解稳定性好 6. 抗氧化性好、抗泡性好、防锈性好 7. 凝点低,闪点、燃点高 8. 无公害、成本低
第四节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
五、热交换器
2. 加热器
液压系统的加热一般采用结构简单、能按需要自动调节最高和最 低温度的电加热器,这种加热器的安装方式如图所示,它用法兰盘水 平安装在油箱侧壁上,发热部分全部浸在油液内,加热器应安装在油 液流动处,以利于热量的交换。
由于油液是热的不良导体, 单个加热器的功率容量不能 太大,以免其周围油液的温 度过高而发生变质现象。
第五节 液压油
一、液压油的种类及代号
种类:
石油型
{
机械油 汽轮机油 液压油 乳化液
{ 难燃型 { 合成型 {
水包油 油包水 水-乙二醇液 磷酸酯液
第五节 液压油
一、液压油的种类及代号
最常用的液压油名称及代号: • 基础油(L-HH) • 普通液压油(L-HL) • 抗磨液压油(L-HM) • 低温液压油(L-HV) • 液压导轨油(L-HG) 例如:L-HM32
1-出水口;2-壳体;3-出油口;4-隔板; 5-进油口;6-散热管;7-进水口
第四节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
五、热交换器
1. 冷却器
也有使用蛇形管冷却器,如 图所示。 当液压系统散热量较大时, 可使用化工行业中的水冷式 板式换热器,它可及时地将 油液中的热量散发出去,其 参数及使用方法见相应的产 品样本。
第五节 液压油
四、液压油液的选择和使用
1. 液压油液的选择 1)优先考虑粘性 ν=11.5 ~ 41.3 cSt 即 20、30、40号机械油 2)按工作压力 p 高,选η大; p 低,选η小 3)按环境温度 T 高,选η大; T 低,选η小 4)按运动速度 v 高,选η小; v 低,选η大 5)其他 环境 (污染、抗燃)
第四节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
三、油箱
(4) 空气滤清器与液位计的设置
空气滤清器的作用是使油箱与大气相通,保证泵的自吸能力,滤除空 气中的灰尘杂物,有时兼作加油口。它一般布置在顶盖上靠近油箱边 缘处。 液位计用于监测油面高度,其安装位置应使液位计窗口满足对油箱吸 油区最高、最低液位的观察。 两者皆为标准件,可按需要选用。
五、热交换器
1. 冷却器
液压系统中用得较多的冷却器是 强制对流式多管头冷却器,如图 所示,油液从进油口5流入,从出 油口 3 流出,冷却水从进水口 7 流 入,通过多根散热管6后,由出水 口1流出,油液在水管外部流动时, 它的行进路线因冷却器内设置了 隔板4而加长,因而增加了散热效 果。水管外面还附有许多横向或 纵向散热翅片,以此扩大散热面 积和热交换效果,其散热面积可 达光滑管的8~10倍。
尼龙管
塑料管
耐油、价廉、装配方便,长期使用会老化,只用于压力低于0.5MPa的回油 或泄油管路 用耐油橡胶和钢丝编织层制成,多用于高压管路,还有一种用耐油橡胶和 帆布制成,用于回油管路
橡胶管
第四节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
四、管件
管道应尽量短,最好横平竖直,拐弯少。为避免管道皱折,减少压力 损失,管道装配的弯曲半径要足够大,管道悬伸较长时应适当设置管 夹及支架。 管道尽量避免交叉,平行管间距要大于 100mm,以防接触振动,并 便于安装管接头和管夹。 软管直线安装时要有 30 %左右的余量,以适应油温变化、受拉和振 动的需要。弯曲半径要大于 9倍软管外径,弯曲处到管接头的距离至 少等于6倍外径。
经济(价格、使用寿命)
特殊要求(精密机床、野外工作的工程机械)
第五节 液压油
四、液压油液的选择和使用
2. 液压油的使用
1)控制油温 2)防止污染 3)定期抽检、定期更换 4)油箱储油充分 5)确保密封
第五节 液压油
四、液压油液的选择和使用
3. 对液压油液的污染原因 1)固体污染 2)水污染 3)空气污染 4. 液压油液污染等级标准 1)总体表示法(称重法) 2)分散表示法(颗粒计数法—间隔的颗粒浓度、累计颗粒浓度)
(7) 油温控制
油箱正常工作温度应在 15 ~ 66℃之间,必要时应安装温度控制系统, 或设置加热器和冷却器。 (8) 油箱内壁加工 新油箱经酸洗和表面清洗后,四壁可涂一层与工作液相容的耐油清漆。
第四节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
四、管件
管件包括管道、管接头和法兰等,其作用是保证油路的连通,并便于 拆卸、安装;根据工作压力、安装位置确定管件的连接结构;与泵、阀等 连接的管件应由其接口尺寸决定管径。 (1) 管道特点、种类和适用场合 管道的特点和适用场合见表。

种类 钢管
管道的种类和适用场合
特点和适用范围
价廉、耐油、抗腐、刚性好,但装配时不易弯曲成型,常在拆装方便处用 作压力管道,中压以上用无缝钢管,低压时也可采用焊接钢管
紫铜管
价格高,抗震能力差,易使油液氧化,但易弯曲成型,用于仪表和装配不 便处 半透明材料,可观察流动情况。加热后可任意弯曲成型和扩口,冷却后即 定型,承压能力较低,一般在2.8~8 MPa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