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机械工程的一门分支学科。

是一门研究各种机械制造装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的科学。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与《机电一体化设计》、《模具设计》等学科处于同一层次。

它与《机床电器控制》、《机械CAD/CAM》、《现代制造技术》等构成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体系。

该课程是将原机制专业的四门专业课程(即机床设计、夹具设计、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融合形成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新学科内容,是按照重基础、少学时、低重心、新知识、宽面向的原则整合而成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机制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这门学科的重点是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了解典型机械制造装备的工作原理、性能、传动与结构,掌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完成复杂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能力的培养服务的。

先修课程有《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等。

二、课程目标1.了解常用机械制造装备的典型结构、运动与传动等。

2.掌握分析和调整机械制造装备运动、传动的方法。

3.掌握机械制造装备运动、传动设计的方法。

4.掌握机械制造装备整机和主要部件的设计方法。

5.了解机械制造装备性能的实验研究方法。

6.掌握机械制造装备运动学理论,掌握机械制造装备传动系统设计、主要零部件的载荷及力学分析、传动件计算条件确定的有关理论,了解精度、强度、刚度、动态特性、热特性、噪声理论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中的应用。

7.具有分析、比较和选择机械制造装备主要参数的能力、机械制造装备整体方案设计的能力、机械制造装备主要部件设计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机械制造装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领会,能作自主的解释、说明,并把握一般机械装备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38.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38.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习通、智慧课堂平台、多媒体等,应该 加强课件的建设,不断更新内容。
六、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从学习过程、理论知识两方面进行,其所占比例分别为 60%、40%。学习过程
重点考核学生参与在线课程学习情况,从出勤记录、课程知识点完成情况、课堂活动参与程度、 课后作业完成度、模块测试成绩等方面,学习过程考核低于 40 分取消期末考试资格;理论知 识的考核实行闭卷考试,重点考核本课程的各重要知识点。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分析各种机构组成和自由度计算的知识; (2)掌握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基本设计理论 和计算方法的知识; (3)掌握轮系传动比计算的知识; (4)掌握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准则、材料选用和结构要求的知识; (5)掌握机械摩擦、磨损、润滑的知识; (6)掌握进行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等传动设计,螺纹联接、键联接设计,轴、齿 轮等轴系零部件设计的知识; (7)掌握进行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常用部件正确选用的知识; 2.能力目标 (1)培养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图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2)培养具有测绘、拆装、调整一般机械装置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备综合分析问题、工程意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的素质;
授课形式
项目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小组讨论法
项目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 讲授法
项目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小组讨论法
学时
2 2 6
4
4
12功用
轮系的类型及功用
2)熟练掌握基本轮系的传动比
计算
项目教学法
3)掌握混合轮系的组成分析方 案例教学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机械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独立进行机械设计工作。

一、课程目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受力分析、零件设计、装配设计等内容;2. 熟悉机械设计的相关软件和工具,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3. 具备独立进行简单机械设计工作的能力,能够完成简单机械零件的设计和装配;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包括受力分析、材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等内容,为学生提供机械设计的理论基础;2. 机械零件设计,包括轴、轴承、齿轮、联轴器等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 机械装配设计,包括机械零件的装配原理和方法,以及装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 计算机辅助设计,包括CAD、CAM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5. 工程实践,包括机械设计实习和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习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机械设计的实践技能;3. 项目教学,通过设计项目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机械设计的工程实践能力;4. 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机械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

四、教学评价。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技能的运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

军校学员机械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索

军校学员机械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索

军校学员机械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索摘要:为了培养军校学员的机械创新能力,本文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及考试制度等教学环节上对学员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实践结果证明,这些措施颇有成效。

关键词:军校学员创新能力机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复合型高级军事人才是高等工科军事院校教学改革的目标[1]。

近年来,我院以组织学生参加系列全国大学生机械类创新大赛为牵引,在学员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1 我院机械类课程的现状及改革思路根据军队院校教育的总体要求,我院开设的机械类课程主要有《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课程设计》和《CAD》等。

是对各种实用机构的分析、设计方法,对航空装备应用的典型机构、零件的设计和机构运动知识的介绍不多,于是就造成了学员对机械运动的分析能力尚可,但缺乏机械机构创新能力。

为了强化军校学员机械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及考试制度等教学环节中,大力加强对学员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2 培养学员创新能力的举措我院机械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一方面是在课程体系内容中增加装备应用性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加强学员对机械系统设计能力和机械创新能力的培养。

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

2.1 革新教材体系在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中,教材是关键[2]。

为了突出创新能力培养这一主线,我院重新编写了以《机械设计基础》为代表的系列教材;教材内容充实了目前部队常见的典型装备实例。

另外,为了开阔学员视野,增强学员的感性认识,编者在翻阅了大量的有关专业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到部队进行实地调查所收集的实际机械装备范例,经过理论加工,以运动简图的形式编入新教材的例题、习题中,并适当增加它们的工程应用背景及创造性意向说明。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执笔人:潘存云审阅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课程编号:0802203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echanic Design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基础、制造工程基础学时安排:70学时,其中讲授60学时,实验8学时,考核2学时。

学分:3.5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地位本课程是机电控制大类学员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它在教学计划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将理论力学等先修课程基本知识进行延拓深化和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为学习自动武器原理等后续课程打好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员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日后正确使用和维护部队的武器装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侧重于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介绍,通过多媒体三维模型动画和实物演示、开设简单机械装置创新组合设计实验、布置适量的设计性作业,鼓励参与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多种辅助性和实践性教学手段,达到培养学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掌握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激发创新意识和潜能、具备简单机械设计技能的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由课堂教学、作业、实验、课外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活动等教学环节组成,它们环环相扣,联系密切,目标一致,各有侧重。

1.本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两大部分。

其中常用机构部分主要介绍常用机构的组成、运动原理和设计方法;通用零部件部分主要讨论其结构特点、应用场合和设计方法。

2.实施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员讲授为主,重点介绍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采用多媒体CAI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已建成的《武器装备案例教学资源库》的作用,结合章节内容,有针对性地穿插典型机构和通用零部件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案例,以加深学员对机械的感性认识。

3.通过完成所布置的作业达到检验学生掌握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程度之目的。

教育部2023小学科学课程:最新标准部编版

教育部2023小学科学课程:最新标准部编版

教育部2023小学科学课程:最新标准部编版引言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本文档旨在阐述2023年小学科学课程的最新要求。

部编版课程标准突出了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实践与探究在学生科学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一、课程理念1.1 学生中心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实践与探究强调通过实践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科学过程,建立科学概念。

1.3 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课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实验、观察、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3.1 自然科学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3.2 技术与工程涉及简单的工具使用、机械原理、电子元件等,培养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和创新设计思维。

3.3 科学探究方法教授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数据分析、推理等。

四、教学建议4.1 教学设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4.2 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4.3 教学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材与资源推荐使用教育部审定的小学科学教材,同时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多种教学资源。

六、实施与保障6.1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科学教学能力的培训,确保教师能够理解和实施新课程标准。

6.2 教学设施学校应保障必要的教学设施和器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6.3 教学监督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科学教学的监督和指导,确保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标准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机械创新设计编码: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学时:40学时学分:4 学分(一)课程定位《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是在学生学完必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又是连接专业课与学生技能的技术类课程。

该课程主要讲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思维及基本原理技法等。

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技术的发展现状,尤其对技术应用创新的典型案例及创新思路、方法有教为深入的理解。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充分考虑专业的办学层次、办学条件、办学环境、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关系。

体现职业教育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1、根据毕业生将从事的职业岗位(群)要求,按企业要求毕业生必须了解哪些知识、掌握什么技术、具备哪些能力,按“简洁实用、够用,兼顾学生后续发展”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

2、注重呈现形式生动活泼,配套多媒体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注重学生本课程学习成绩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

要兼顾对学生的关键能力,以及基本素质、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个性培养和发展等各个维度的关注。

结合平时作业、课堂作业、考试及学习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

(三)课程目标《机械创新设计》是数控技术的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关于《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知识并能进行实际应用,获得基本的机械创新设计理念、方法,包括:综合创新原理、分离原理、移植原理、逆向原理、还原原理、物场原理等。

2、技能目标能通过学习《机械创新设计》能设计基本简单的机械结构。

3、素质目标通过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1)求实精神一一通过机械创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踏实工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

(2)创新意识一一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门重要的机械类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机械制造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涵盖了机械制造的各个领域,包括金属切削原理、机床、刀具、夹具、加工工艺、机械加工质量、机械装配、机械维修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 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金属切削原理、机床与刀具、加工工艺、机械加工质量、机械装配、机械维修等。

具体内容包括金属切削基本概念、刀具几何要素、切削力与切削功率、机床结构与传动、夹具设计基础、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机械装配工艺基础、机械维修基本知识等。

2. 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熟悉常用金属切削机床和刀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机械加工质量与装配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机械装配和维修的基本技能。

同时,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技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采用课堂讲解和实例演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现场操作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机械制造的实践技能和方法。

其次,注重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和创新竞赛,本课程还将根据学生的实践成果和竞赛获奖情况给予额外的加分。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标准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标准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标准1. 概述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是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理论和应用技能,能够独立进行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 掌握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 - 了解机械设计中的现代设计理念和方法; - 培养团队合作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 增强制造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3.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3.1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和CAD软件应用;•机械零件制造工艺和质量要求;•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3.2 现代机械设计理念和方法•机械工程设计的先进观念和现代设计方法;•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虚拟样机设计方法;•基于智能化技术的仿生设计方法。

3.3 机构设计和机械系统设计•机构设计原理以及机械系统组成和分析;•均衡与动态平衡计算方法;•机械传动和控制系统设计;•机械结构静态和动态强度及振动分析。

3.4 创新设计实践•项目制作和完成,如机械原型的设计和制作;•团队协作和角色分工;•创新设计工程的市场分析和商业模式创新。

4.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一般包括期末考试、课堂作业和项目制作。

其中,期末考试通常占总成绩的50%以上,课堂作业占20%左右,项目制作占30%。

同时,本课程重视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将通过课程小组探讨、个人报告和演讲等方式来考核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5. 参考书目•《机械设计与制造导论》•《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制图与CAD软件应用》•《机械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现代机械设计方法》6.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生的实践示范与教师的辅导指导,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数据的应用与技术的创新,培养未来的机械工程技术精英,为我国的工业发展做出贡献。

机械工程课程标准

机械工程课程标准

机械工程课程标准1.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分析、设计和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

2. 课程内容2.1 基础知识- 机械工程基础概念- 材料力学和力学原理- 热力学基础- 流体力学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2.2 专业课程-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加工与自动化- 机械系统动力学- 机器人与自动控制- 航空航天工程- 汽车工程2.3 实践教学- 实验室实践- 项目设计- 实地考察3. 课程目标3.1 知识目标- 掌握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原理- 理解材料力学、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等相关概念- 熟悉机械设计和制造、机械加工与自动化等专业领域知识3.2 技能目标- 具备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的能力- 掌握机械加工和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技能- 能够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3.3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4.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实验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小组讨论与项目设计相结合- 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研究相结合5. 教学评估- 课堂作业和实验报告- 平时表现和课堂参与-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项目设计成果评估6. 参考教材- 《机械工程基础》-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加工与自动化》- 《机械系统动力学》- 《机器人技术与控制工程》以上为机械工程课程的标准内容及目标,并提供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供参考。

课程标准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

课程标准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

《S o l i d W o r k s实训》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课程性质:必修课课内学时:3周开设学期:第二学期适用对象:数控技术专业(高中后)二、课程性质和作用1.学校办学定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产学紧密结合,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2.专业培养目标数控技术专业面向制造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熟练进行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并取得数控加工的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面向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3.课程性质《SolidWorks实训》课程是培养数控技术专业岗位群的行业通用能力和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岗位技能的双证课程,本课程面向数控技术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中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依据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职业行动领域,引入完整的工作过程,以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项目为载体,创设学习情境,涵盖《CSWA(CertificateSolidWorksAssociate)SolidWorks 认证助理工程师行业标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数控技术岗位群面对的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能力所需的知识、技能(专业能力)和素质(核心能力),具有运用各种特征与不同尺寸生成模型、应力分析、自下而上的装配体设计的能力,具有从事数控技术岗位群的从业能力与职业生涯发展能力。

本课程不仅关注从事数控技术岗位群所需的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能力,还通过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渗透关键能力(核心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关键能力(核心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胜任数控技术岗位群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与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

4.课程作用《SolidWorks实训》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主干课程,与其他课程一起共同构成学生从事数控技术岗位群所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建议课时数: 学分:适用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开课单位:机电工程系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机械制造技术》是以制造一定质量的产品为目标,研究如何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进行机械产品制造的综合性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机械制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

本课程从对机械制造过程的全面概括了解入手,以成形理论和切削理论为基础,介绍各种加工方法及工艺装备;以零件精度构成及实现为主线,介绍各种加工方法的合理综合应用,阐明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知识,为适应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依据《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既有较为广泛的理论知识,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为进一步的专业课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课程设置时注意学生科技素养的培养和方法论、知识与应用的整合发展。

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课程目标实现的四个方面: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工艺装备(夹具)。

实现目标的学习领域: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设计、现代制造技术。

通过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加工方法、加工原理和制造工艺,掌握切削参数、加工设备及装备的选用、机械制造质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拟定和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及有关计算方法等.了解轴类、套类及箱体类等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的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与现代制造技术。

基于项目制的《机械基础》课程创新模式

基于项目制的《机械基础》课程创新模式

多媒体课件 、 电子教案 、 教学录像 、 企业优秀案例 、 行业职 业标准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并已开通 网上答疑和讨论 , 学 生学习 自主而方便。 以就业为导 向, 推进《 动物繁殖》 课程教学改革 的 目 标 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 高技能专门人才。随着动物繁殖相 关 领 域 的 日新 月异 , 我 们 需 要不 断探 索 、 改进 , 才能让《 动 物繁殖》 课程的教学紧跟社会需求 ,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 实 现 教学 与就 业 的零距 离 。
不能 及 时调 整培 养计 划 和合 理调 配 教学 资 源 , 培养 出来 的 人才 往 往具 有较 完 整 的专业 知识 体 系 ,但缺 乏 实 际训 练 ,
培养人才 , 实行定单式培养。该方案增强了人才培养 的适 应 性 和实 用性 , 构筑 高校 、 学生 和企 业获 利 的共 赢平 台 , 从 而实 现人 才培 养 和社 会需 求 的无缝 对 接 。 二、 新 型创 新模 式培 养 方案 1 . 一条培养主线 。以机械创新项 目 作 品为主线 , 引领
了 网络 教学 平 台 , 网上有 课 程 标 准 、 电子 教 材 、 在线测试 、
案。 然后教师点评分析影响精液保存效果的因素 , 最后通过 对 比试验选择了最佳 的保存条件,并指出试验必须具备的 工作态度。 二是以科技服务带动技能训练 , 让学生深入生产 线,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院组成了“ 牛羊生产科技服务
实 的动 物繁 殖过 程 录像 、 动 画及 临床 照 片 , 并于 2 0 0 4 年 获
能力 、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培 养O 一是采用“ 问题导向式” 教学法 , 以“ 问题” 为主线 , 运用 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 , 引导学生参与分析 、 讨论活动 , 让学 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 中, 理清问题实质 , 拟定解决问题的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机械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维修等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涵盖了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构运动学、机械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机构运动学、动力学、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润滑密封等方面的知识。

2. 了解常用机械零件的类型、特点、适用场合及选配方法,如联接件、传动件、支承件、控制件等。

3. 具备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工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设计方案,并进行优化和改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参与课程实验、实习、设计等活动。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构运动学:介绍机构的基本概念、运动学公式、运动副类型及特点等基础知识。

2. 机械动力学:讲解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包括受迫振动、冲击、功率平衡等概念和方法。

3. 机械原理:阐述各种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及设计方法,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

4. 机械零件:介绍各种常用机械零件的类型、特点、适用场合及选配方法,如联接件(螺栓、螺母、销钉)、传动件(带、链、齿轮、蜗杆)、支承件(轴承)、控制件(弹簧)等。

5.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实验、实习和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求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课堂讲授:通过系统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定位机械设计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范型为学科中心型和训练中心型。

结合各种实践教案环节,进行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简单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方法,具备机械设计初步能力和机械操作能力。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日后从事机械设计、机械设备技术改造、机械设备操作、机械维修等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

二、学习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按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分别进行描述:(一)专业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机常用机构分析、设计和使用的基本方法;2.了解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和选用方面的基本知识;3.具有分析简单机械的运动和结构,以及设计简单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能力;4.对有关机械问题的处理具有较好的基本技能和适应性。

(二)方法能力目标1.具有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2.具有通过查阅各种技术资料、文献等取得信息的能力;3.具有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的能力;4.具有逻辑性、合理性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力;5.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6.能够从个案中找到共性,寻找规律,积累经验,举一反三;7.具有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8.具有理论指导实践、理实结合的能力;(三)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安全保护意识;2、具有勤学、进取、践能、尊师的学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3、具有人际交流、公共关系、劳动组织能力,具有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三、学习内容五、教材及参考书目(一)教材《机械设计基础(上)(下)》, 主编齐玉珍、叶巍,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二)参考书目《工程力学》,主编范钦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机械设计基础》, 主编栾学刚,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设计基础》,主编陈立德,高等教育出版社(三)网站资源全国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网站,/中国机械网,/六、考试与成绩评定(一)考试形式1、个人技能考试(考核)安排在平时分段进行,主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采取口试和实际操作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
《机械创新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限选课。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介绍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机械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技术视野,积累机械创新经验和实用性新结构的技术资料。

并通过机械创新设计实例,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对把握机械行业发展方向的洞察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先导课程: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公差选用与零件测量、零件材料选择及成型方法、机械零部件传动与分析、模具制作与装配等;后续课程:岗位技能实训、顶岗实习等。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从创造学和设计方法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研究讨论创造性思维、创造原理和创造技法。

针对开发型、变异型、反求型等多种类型设计,围绕设计中的机械原理方案设计、机构设计和结构设计等环节,从各个角度探讨创新设计的规律。

并通过典型的综合设计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培养兴趣,开展创新设计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设计能力。

建议本课程在大二第二学期授课,总学时32,总学分2分。

3、课程目标
3-1知识目标
(1)了解创新设计概述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及相关概念;
(2)掌握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
(3)掌握机械系统方案与创新设计。

3-2能力目标
(1)机构变异与创新设计的掌握;
(2)机构组合与创新设计的掌握;
(3)机构再生与创新设计的掌握;
(4)机械结构设计与创新的掌握;
(5)反求设计与创新的掌握;
(6)创新实例与分析。

3-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助精神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2)培养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查阅资料、处理信息、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5、实施建议
5-1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选用
张有忱主编《机械创新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2)参考资料的选用
1.《机械系统创新设计》、杨家军编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机械创新设计》,黄纯颖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机械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邹慧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4.《机械创新设计》,徐起贺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5-2教学方法手段
(1)在教学实施各环节中,教师的理论讲解和技能传授要尽可能采用启发引导式,启发学生去思考,经常从反面提出问题,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创新思维训练。

(2)采用讲授法、课堂讨、参观法论等教学方法相结合,运用应用实例让学生掌握对汽车美容方法,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手段上将多元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机结合,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并辅以一定课时的现场实践。

5-3考核评价
由于本课程在理论知识点较多,需要设置期末考试环节,形式为闭卷笔试,试题内容侧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并一定的实践考核,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建议: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闭卷笔试成绩×70%。

5-4教学条件和环境
本课程的教学场地包括:多媒体教室。

5-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本课程要完成ppt课件、视频动画、图片等教学材料。

5.6其它说明
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