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普通心理学》作业三:分析具体事件中某一人物的心理过程
北师大21年秋《普通心理学》作业及答案
一、单选题1、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哲学和(A)A.生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物理学2、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D)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验法3、某病人把杂志读了一遍又一遍,但记不住里面的内容,该病人损伤的脑组织是(B)A.小脑B.海马C.杏仁脑D.下丘脑4、三色说认为,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它们分别感受的光谱成分是(B)A.红、黄、蓝B.红、绿、蓝C.红、黄、绿D.黄、绿、兰5、当门打开时,它在视网膜上的像逐渐变成了梯形,但是我们仍然将它知觉为长方形,这体现了知觉的(C)A.整体性B.选择性C.形状恒常性D.大小恒常性6、“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C)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7、快速眼动出现在睡眠的哪一个阶段?(D)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上述睡眠以外的另一阶段8、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的组块是(B)A.9±2B.7±2C.5±2D.6±29、在人脑中出现的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的形象是(A)B.想象C.知觉形象D.梦10、当您阅读《西游记》时,孙悟空的形象是属于(A)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一般想象11、用来标志概念的是(D)A.符号B.事物C.标记D.词12、“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是要培养学生的(B)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13、人们使用有限数量的词语和合并这些词语的规则,便能说出无限数量的语句,这体现了语言的(C)A.意义性B.指代性C.创造性D.社会性14、动机的驱力理论最适合解释的行为是(A)A.饿了为什么会吃饭B.一个人为什么拼命工作C.政治家为什么绝食D.学生为什么会努力学习15、大脑的喜、怒、哀、乐等感受状态,是人的情绪在认识层面上的一种自我觉察,被称为(A)A.情绪的主观体验B.情绪的生理唤醒C.情绪的外部行为D.情绪的外部表达16、“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姜还是老的辣”,说明以下哪种观点(C)A.人越老越聪明B.老年人流体智力没有衰退C.老年人晶体智力还在发展D.老年人有个别差异17、运用多种含义的刺激物(如图片、墨迹),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自由的表现其反应来推知某一人格特征的方法称为(D)A.自然实验法C.问卷法D.投射法18、最先编制出智力测验量表的心理学家是(A)A.比纳B.艾森克C.卡特尔D.瑞文19、病人说话缓慢、费力,发音非常困难,但是语言的理解能力正常,病人可能损伤的脑区是(B)A.角回B.布洛卡区C.颞叶区D.威尔尼克区20、想旅游又怕花钱的心理冲突属于(C)A.接近-接近型冲突B.回避-回避型冲突C.接近-回避型冲突D.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二、多选题1、与观察法相比,实验法的优点是(BCD)A.在自然条件下进行B.对条件容易控制或操纵C.可对研究结果进行反复验证D.可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2、当大脑的布洛卡区受到损伤后,病人产生的症状一般有(BCD)A.说话流利,但没意义B.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费力C.不能正确使用复杂的语法D.说话的动机和愿望受损3、催眠状态下会出现下列哪些心理特征(BCD)A.主动性提高B.注意狭窄C.出现错觉或幻觉D.旧记忆的还原4、下面哪些因素影响着注意的稳定性(ABCD)A.刺激物的强度特征B.刺激物的复杂性C.对活动意义的理解D.身体状况5、有关程序性的记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A.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B.可以通过语言的传授而一次性获得C.提取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D.提取时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6、以下关于定势描述正确的是(ACD)A.一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B.可以发现更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C.有时有助于较快的解决问题D.凭借以前的经验看问题7、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论述正确的是(ABCD)A.成年期是发展最稳定的时期B.流体智力在中年后有下降的趋势C.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不同D.智力发展趋势存在个体差异8、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ABCD)A.个体成败的经验B.替代性经验C.言语说服D.情绪唤起9、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中个人特质包括(ABD)A.中心特质B.首要特质C.根源特质D.次要特质10、长时记忆存储的经验会发生不同形式的变化,其变化表现在(ABCD)A.内容变得更加简略和概括B.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C.内容变得更加具体D.内容变得更加夸张和突出三、判断题1、利用知识经验帮助知觉客体属于自下而上的加工(错)2、行为的复杂性与心理的复杂性有关(对)3、由于语言功能定位在左半球,所有右脑受伤不影响语言功能(错)4、马斯洛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错)5、在判断时间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最差(对)6、根据维纳归因理论,能力属于影响成败的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错)7、动机越强,行为的效率越高(错)8、比奈-西蒙智力测验最初编制的目的是将发育迟滞的儿童与正常儿童区分开来(对)9、“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儿”说明老年人流体智力还没有衰退(错)10、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自我遵循现实的原则(对)四、简答题1、简述色觉的三色学说?答:1802年托马斯杨提出,认为有三种基本的颜色,即三原色,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锥体细胞),分别感红、感蓝、感绿,每种感觉器支队特殊波长的光敏感,单色光出现时只产生单一的光,两色光出现时产生混合光。
北师大版的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答案 心理学答案
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
正确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疲劳现象的发生。
加强意志力的培养和锻炼。
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组织教学。
第四章感觉、知觉与教学
一、(略)
二、1.内部、外部
2.对人的知觉、对物的知觉、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动力知觉
3.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窗体顶端
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一、(略)
二、1.心理过程、个性心理,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3.1879,冯特
三、1.C;2.D;3.B.
四、1.×;2.×;3.√;4.√
五、1.参考答案:
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
(5)感知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这就要求在直观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动员学生多种分析器参加活动。如、听、说、看、做、想。
第五章记忆及知识巩固
一、(略)
二、1.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2.储存、提取
3.形象性、概括性
4.记忆回涨、内容减少
5.形象记忆、语义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四、选择
1.B;2.B;3.D;
五、1.参考答案:
客观方面:①刺激物强度的相对性;②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③刺激物的变化性;④刺激物的新异性主观方面:①人的个性倾向性,人的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有别。②人的心境、精神、疲劳度、期待、知识经验等不同。
2.参考答案:
①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②合理地组织活动;③稳定间接兴趣;④坚强的意志力。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3答案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3答案1.情绪(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2.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
3.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名词解释)参考答案:积极情绪就是因意外得到奖赏或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产生的感受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
4.心境、激情和应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持续性的、比较平稳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与心境相反的情绪,它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5.动机(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而产生原动力,由此推动个体的行为。
6.需要(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7.驱力(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8.诱因(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9.成就目标(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关于个体追求成就任务的理由和目标的认知表征”,它“反映了个体对成就任务的一种普遍取向,是有关目的、胜任、成功、能力、努力、错误和标准的一种信念系统”。
10.自我效能感(名词解释)参考答案: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11.能力与智力(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心理特征。
智力:是指人们所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
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
一般能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智力。
12.模仿能力(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然后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
北京开放大学2024年秋普通心理学形考作业三
北京开放大学2024年秋普通心理学形考作业三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选择题1.马斯洛认为,在从动物到人的进化中,高级需要出现得较晚。
所有生物都需要食物和水分,但是只有人类才有()。
A.安全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2.动机能够使人们坚持某个行为。
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项活动后,这种活动能否坚持下去,需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动机的维持作用是由个体的活动与他所预期的目标的一致程度来决定的。
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了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者完全停止下来。
这就是动机的()功能。
A.激活B.指向C.维持和调整D.以上都不对3.()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而获得满足,如对工作和劳动条件的需要;对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对住房和交通条件的需要等。
A.自然需要B.社会需要C.物质需要D.精神需要4.()也称生物学需要,它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后等需要。
这些需要主要由机体内部某些生理的不平衡状态所引起,对有机体维持生命、延续后代有重要意义。
A.自然需要B.社会需要C.物质需要D.精神需要5.人和动物都有自然的需要,但需要的具体内容不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就不一样。
人生活在社会中,人的自然需要不仅可以通过自然界的物体得到满足,而且可以通过使用社会的产品得到满足。
人的自然需要还受到()的调节。
A.自然需要B.社会需要C.物质需要D.精神需要6.作为挫折情绪反应的一种形式,()是个体遭受挫折后,不敢面对现实,而放弃原来的目标。
A.攻击B.冷漠C.退化D.逃避7.意志的()是指一个人不屈服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而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执行决定。
A.果断性B.独立性C.坚定性D.自制力8.()表现为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实现这些决定。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1.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无意识?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
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
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
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2.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作用?意识经验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不是外部世界的镜像。
由于我们感觉器官的限制,有许多作用于的感觉器官的的事物和刺激,人们并没有意识到。
第二,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的事物视而不见。
第三,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还有人认为意识的局限来源于认知加工过程。
人们能同时意识到哪些东西或者多少东西,与认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关。
经过训练,人们可以提高在同意时间内意识到更多的事物的能力。
意识的能动性:人们感知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人们可以感知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意识不是被动的反应世界,人们可以有限的超越外部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构建他们的意识内容。
3.睡眠分哪些阶段?如何解释梦?睡眠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
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
持续20分钟。
第三阶段,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
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
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梦的解释(1)精神分析观点。
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
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北师大奥鹏21秋教育心理学离线作业答案
参考答案:学习者利用原有概念来理解一个新概念的定义,从而明确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这一过程叫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同化。
10.名词解释:认知冲突分值:5
参考答案:在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个体常常会遇到已有经验无法解释的新现象、新观点,而对新旧经验的不一致,个体会体验到一种冲突,这就是认知冲突。
参考答案: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0.名词解释:最近发展区分值:5
参考答案: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区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5.名词解释:情境教学分值:5
参考答案: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的环境、教学的目标、学习材料、教学的过程以及学习测评都要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保持一致。
6.名词解释:行动研究分值:5
参考答案: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一种方法,它旨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功能性的干预,并检验这种干预的效果,它是从行动出发、通过行动进行、并着眼于改进行动的研究思路。
11.名词解释:认知表征分值:5
参考答案:人类会通过知觉将外在事物、事件转换成内在的心理事件,布鲁纳将这一过程称为认知表征。
12.名词解释:心智技能分值:5
参考答案:心智技能又称为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打腹稿等技能。学生在观察、记忆和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策略,也是心智技能的不同形式。
北京师范 普通心理学(下)作业2 答案
《普通心理学下》作业2 答案
论述:请以“心理学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为题完成一篇小论文,不少于800字。
分值:100
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心理学的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人们对心理现象虽然都很熟悉,但并非都能有科学的理解,有时甚至感到很神秘。
我们需要一种日常生活的心理学来解释生活中发生的难以理解的事,比如:为什么有的人痴迷买彩票?为什么会有“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为什么恋人相处会看不到对方的缺点?为什么我们购物或是消费时总是受广告的影响等等,只要你留心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其实事事充满戏剧化。
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
1。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详解完整版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详解完整版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以下哪种选项的科学?a.心理过程b.认识过程c.心理现象d.心理特征2.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a.重新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b.认知、记忆、思维、想象c.能力、气质和性格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3.反映的最高形式是a.表象b.想象c.思维d.意识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a.重新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c.重新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5.心理活动又被称作a.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c.理性活动d.心理状态6.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去研究,这就是遵从了心理学研究的a.客观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个别化原则7.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发生改变某些条件,以引发被试某些心理活动展开研究的方法,就是a.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自然实验法d.调查法8.心理学体系的三分法最早可追溯到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冯特9.心理学体系的二分法就是把心理分成a.心理过程与个性b.情感与意志c.认知与意向d.内容与形式10.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c.人本主义d.心智主义11.弗洛依德指出,人的一切犯罪行为的显然出发点源自人的a.本我b.自我c.超我d.无我二、填空题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人的心理活动极其繁杂.它主要包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两大部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含重新认识过程、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是―个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的总和。
5.个性心理持征包括能力、和性格。
6.个性结构包括和个性心理持征。
7.人的重新认识过程包含认知、记忆、想象和。
8.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劳动和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9.黑猩猩利用木棍从竹筒中算出糖块、属心理发展水平的阶段,10.科学心理学的创办依赖哲学、生理学和三大基础学科的发展。
2011年北师大普通心理作业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红外线不能被人看到是因为:(B)A、低于视觉刺激阈限B、超出了可见光谱范围C、不能刺激锥体细胞D、不能刺激棒体细胞2、注意具有两个基本特点:(C)A、指向性和选择性B、集中性和紧张性C、指向性和集中性D、都不是3、感受野是指:(C )A、外侧膝状体上的一定区域B、额叶上的一定区域C、视网膜上的一定区域D、视觉皮层上的一定区域4、三色学说认为,人的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它们分别感受的光谱成分是(D )。
A、红、黄、蓝B、黄、绿、兰C、红、黄、绿D、红、绿、蓝5、“一心二用”的现象在心理学中叫(C )。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6、手段-目的分析是( B )。
A、记忆策略B、问题解决策略C、知觉策略D、概念形成策略7、研究者适当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从而引起和记录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A、文献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法(B)8、“吃完冰激凌之后觉得辣椒酱很辣”这种现象属于:(B )A、感觉后像B、感觉对比C、感觉适应D、联觉9、人在睡眠中做梦一般是在睡眠期间(D )A、慢波睡眠B、浅睡阶段C、中度睡眠阶段D、快速眼动睡眠10.费希纳定律指出感觉的大小:(A )A、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B、与刺激强度成正比C、与刺激强度的几何级数成反比D、与刺激强度的算术级数成正比11.看小说时产生的想象活动主要是:(C )A、表象B、创造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12.气质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它是由:(B )A、人的活动内容决定B、神经活动的类型决定C、人的活动的目的决定D、社会生活条件决定13、心理学家试图研究男女之间在不同饮酒程度下驾驶的安全性差异,在此驾驶安全性是:A、独立变量B、自变量C、因变量D、无关变量(B )14、一个儿童的实际年龄是7岁,在智力测验时通过7岁组的全部条目,还通过8岁组的两个条目和9岁组的一个条目,他的智力年龄是:(C )A、7岁B、7岁4个月C、7岁6个月D、7岁8个月15、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是(B )。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实用心理学2》试卷与答案
《实用心理学2》作业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
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C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2.“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C )。
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3.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的注意是( A )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4.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D )。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分配 D.往意的起伏5.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注意特性是( C )。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6.如果你在经过一次痛苦的电击后学会了害怕电插座,这一过程中的条件刺激是(D )A.电插座 B.痛苦的电击 C.害怕 D.看见电插座和电击之间的时间间隔7.下列哪项是负强化( C )A.因为牙痛去看牙医B.因为孩子说脏话而打他屁股C.当孩子犯错误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D.让孩子看其他孩子因为犯错误而被打8.当铃声由中性刺激物转化为食物的信号刺激意味着动物建立了( C )A.反射B.反射弧C.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9.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 C )A.动机性抑制干扰B.前摄抑制干扰C.倒摄抑制干扰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10.记忆哪个部分的容量最小( A )A.感觉记忆 B.工作记忆 C.长时记忆 D.内隐记忆11.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
原因是受到( D )影响。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干扰抑制D.双重抑制12.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C )。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作者:————————————————————————————————日期:1.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无意识?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
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
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
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2.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作用?意识经验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不是外部世界的镜像。
由于我们感觉器官的限制,有许多作用于的感觉器官的的事物和刺激,人们并没有意识到。
第二,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的事物视而不见。
第三,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还有人认为意识的局限来源于认知加工过程。
人们能同时意识到哪些东西或者多少东西,与认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关。
经过训练,人们可以提高在同意时间内意识到更多的事物的能力。
意识的能动性:人们感知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人们可以感知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意识不是被动的反应世界,人们可以有限的超越外部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构建他们的意识内容。
3.睡眠分哪些阶段?如何解释梦?睡眠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
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
持续20分钟。
第三阶段,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
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
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电大本科【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最新)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心理学】形考作业一:填空题1、心理现象2、心理过程个性心理3、个性倾向个性心理4、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5、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6、开始环节中间环节终末环节7、痕迹8、心理发展9、指向和集中10、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呼吸运动的变化11、目的性意志性二、单选题1、A2、D3、A4、C5、B三、简答题(只提供要点)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1) 描述和阐明人的心理现象;(2)侧量和预测人的心理现象;(3)理解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
2、大脑的反射活动包括哪几个环节?答:(1)开始环节;(2)中间环节;(3)终末环节。
3、为什么说心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要反映?答:(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的制约作用;(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印象。
4、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
答:(1)有意识性;(2)意识的能动性;(3)意识的社会历史性。
5、什么是注意?注意与心理过程有什么关系?答: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关系:注意是一种大家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思维和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过程。
它总是和心理过程联系着。
6、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
答:(1)原来注意的强度;(2)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3)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四、论述题1、你是如何理解心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参见P302、请联系实际分析一下自己的注意特征。
参见P44【心理学】形考作业二:填空题感觉器官外部感觉内部感觉整体反应预定目的主动的系统的人脑输入编码存贮提取编码贮存暂时性永久性客观事物10、概括性间接性11、一般的本质的12、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13、面部表情言语表情身段表情14、渲染性15、高级情感二、多项选择题1、D2、ABCDE3、ABC4、ABC5、ABCD6、B7、CD8、A9、ABC10、ABCDE 11、BCD三、问答题(只提供要点)1、答:共同点——二者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在人脑所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反映。
普通心理学课后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答案(总20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六章记忆1 、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有哪些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这个就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可以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程。
从向脑内存储到再次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记忆。
(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就是感觉记忆或者瞬时记忆。
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以物理特性的编码和形象编码为主,存储时间大约是0. 25-2秒,容量比较大。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包括工作记忆和直接记忆,以声音编码为主,同时还有有视觉或语义编码,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
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存储的记忆,叫长时记忆。
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储存,保持时间长,1分钟以上直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以语义编码为主。
(二)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这种记忆是与个人亲身的经历分不开的。
由于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储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记忆不够稳定也不够确定。
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它表现在记忆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
语义记忆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而比较稳定。
(三)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普通心理学(下)》作业论述题:分析具体事件中某一人物的心理过程
在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论文。
1.分析具体事件中某一人物的心理过程;2、针对某一问题的研究报告。
1.分析具体事件中某一人物的心理过程;在上高三那年,我对班上一男生有好感,我也发觉他经常看我,每当他看我时,我感到很紧张,有一次放学回家路上,他提出要与我交朋友,当时我紧张极了,连想都没有想就拒绝了他。
自那以后他不再理我,我想他肯定很恨我,我不敢去面对他,总是有意无意躲着他,后来大概是为了吸引我的注意,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个劲地说话,我偶尔回看他,他就更加明显,分明是针对我来的,我学习也学不进去。
因为自己的学习一落千丈,没办法老师请了我的家长又给我换了一个座位,我本以为这下可以放弃他了,可到后来我对那个声音还是特别敏感,每当周围同学提起他我就很敏感,为此我感到很烦恼,后来在与同学交往时也感到紧张,面红出汗,很在意同学的言行,担心对方鄙视、看不起自己,再后来变的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出什么岔子被大家嘲笑。
再后来我到学校找到了心理学的老师,希望老师能够帮助我走出困境,通过和老师谈话,老师判断我为社交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是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具有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恐惧对象可以是某个人或某些人,也可以相当泛化。
多数起病于青少年,有自卑感和害怕别人评论自己。
而我的表现符合这一描述。
老师跟我说。
我对人际关系敏感,很在乎别人对她的反应与评价,每当周围同学提起他就担心是针对我的(夸大潜在危险),我感到很烦恼,后来在与同学交往时也感到紧张,面红出汗,过分关注自身的躯体症状,很在意同学的言行,担心对方鄙视、嘲笑、看不起自己。
但是老师还说其实我是过度紧张和在乎才产生这样的情绪状况,如果能够自我调节,不用过分看重他人的言行举止,我完全可以自己摆脱困境,和其他同学们一起好好学习。
由于正直中考阶段,和老师、爸妈聊完后,我觉得我的生活还是应该回归现实,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一点的高中才是我目前唯一的出路,因此从那以后我刻苦学习,不在想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努力学习,不再想那个男生,但是之前学习的底子差了点,终于我考上了一所本市的职高,虽然没考上高中,但我也无悔,毕业后工作了,我后来生活的也很好,最后结婚生子,现在岁数大了,仍然还想再考一门专业,于是我报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业。
北师大网络教育《普通心理学》作业答案
10、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之不同在于有无因变量。( B )
A、正确B、错误
4、简答题: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功效(效能)理论,谈谈如何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答:自我效能感建立在四种信息来源的基础上:(1)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 2 ) 替代性经验;
( 3 ) 言语说服;
( 4 ) 情绪唤起。
A、正确B、错误
6、根据维纳归因理论,能力属于影响成败的内因、稳定、不可控的因素( A )
A、正确B、错误
7、大脑的喜、怒、哀、乐等感受状态,称之为情绪的生理唤醒( B )
A、正确B、错误
8、“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儿”说明老年人流体智力还没有衰退( B )
A、正确B、错误
9、人格投射测验使用模糊的刺激材料( A )
双趋式冲突
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
多重趋避性的冲突
4、大脑皮层枕叶损伤将会引起:( C )
听觉损伤
运动障碍
视觉障碍
温度觉丧失
5、对有机体的觉醒起主要作用是:( D )
桥脑
丘脑
下丘脑
网状结构
6、以下现象中,哪一项涉及到了感觉适应现象:( A )
游泳池的水刚开始显得很凉
吃完冰激凌之后觉得辣椒酱很辣
你更喜欢丝绸而非天鹅绒的感觉
A、正确B、错误
2、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是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A )
A、正确B、错误
3、夜晚闪烁的霓虹灯看起来好像在运动,这种现象利用了自主运动的原理( B )
A、正确B、错误
4、感觉记忆的容量是7加减2个组块( B )
A、正确B、错误
5、建筑者根据“鸟巢”的设计蓝图象出建筑物的形象,这属于创造想象( B )
北京师范大学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
北京师范大学彭聃玲教授《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9月《教育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20
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9月《教育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1. 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 安德森认为,绝大多数的程序性知识是可以言传的,而很多陈述性知识则不能言传,当然,这种区别并非绝对的。
(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 习得无助感的概念最初是由塞利格曼等人(M. E. P. Seligman,1975)提出的。
(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 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
( )A.对B.错参考答案:A5. 维量等级量表是一个四维量表,包括愉快维、紧张维、冲动维和确信维。
(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6. 性格属于下列哪种心理现象( )。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心理特征参考答案:D7.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华生。
( )A.对B.错参考答案:B8. 所谓焦虑,指个体对于对自己的自尊心构成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
(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9. 完型派认为学习是组织一种完型,学习的过程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0. 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并不引起预期的、需要学习的反应刺激是条件刺激。
(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1. 格式塔和桑代克之间的明显对立在于顿悟和试误。
(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2. 加法技术的经典研究之一是斯柏林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3.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五个等级的需要构成的:(1)生理的需要,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2)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3)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等;(4)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5)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普通心理学网络作业(答案)
作业一:单选题。
(共20道试题,每题2分)1、()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构造主义2、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从尸体解剖中发现,严重的失语症与左侧额叶部分组织的病变有关,从而确定了语言运动区的位置。
语言运动区也叫做()。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布洛卡区3、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叫做“()”。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存在就是被感知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
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个实验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冯特5、()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冯特6、()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近刺激7、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大脑直接加工的材料是外物引起的()。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神经冲动8、色觉属于()的一种。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视觉9、所谓(),是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编码10、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11、在颜色一致的前提下,要求从一群图形“V”中搜寻图形“O”,发现“V”形数目的多少,不会影响检测出“O”形的速度。
原因是两种符号的差别只是发生在原始特征的水平上。
这个试验叫做()。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视觉搜索试验12、人类通常以直立的姿势感知外部世界。
身体姿势和环境间的正常关系是维持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
当观察者的身体姿势发生变化时,大小知觉恒常性会受到影响。
当观察着俯视或仰视时,他知觉到同一物体的大小要比直立正视时()。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小13、在物体与眼睛的距离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知觉的物体大小与物体在网膜上()的大小有关系。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认为人与动物不同,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有自我实现需要,这是()心理学派的观点。
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C.人本主义D.认知2、在阳光照射下,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而当夜幕降临时,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棒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短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 B.棒体细胞是明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 C.锥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D.锥体细胞是明视细胞,对波长较短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3、人在过度疲劳时会打瞌睡属于()。
A.消退抑制B.分化抑制C.超限抑制D.外抑制4、下列选项中,将明暗和阴影作为重要线索的知觉是()。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深度知觉 D.颜色知觉5、个体在意外事件或危急情景出现时表现出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被称为()。
A.愤怒B.心境C.应激D.激情6、1964年,特瑞斯曼提出了解释注意选择功能的()。
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工理论7、()是短时记忆存储的重要条件。
A.机械复述B.精细复述C.联想D.回忆8、言语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言语表达的基本形式是()。
A.音位B.单词C.词汇D.句子9、学生想参加校篮球球队为学校争光,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这反映的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以上皆非10、在情绪反应中,产生愤怒的中枢机制是()。
A.下丘脑B.大脑左半球C.网状结构D.大脑皮层11、下列选项中,属于晶体智力的是()。
A.词汇理解能力 B.类比推理能力 C.演绎推理能力D.运算速度12、艾森克用内外倾和神经质两个维度来描述人格,其中“内倾、情绪稳定”的人格特质所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黏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13、加涅的学习结果不包括()。
A.智力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问题解决14、一位科研人员希望发表更多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这种动机属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段时间,身边大学女生因感情经历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后来该学生去看了心理医生逐渐解决了问题。
现就这位女生的经历,分析一下她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女生情感经历的详情。
1、基本资料:李××,女,20岁,大学一年级学生。
2、该女生出现的问题:
与人交往感到紧张、害怕,因此不敢到教室上课、不敢去人多的地方。
3、该女生的过往经历自述:
在高一那年,我对班上一男生有好感,我也发觉他经常看我,每当他看我时,我感到很紧张,有一次放学回家路上,他提出要与我交朋友,当时我紧张极了,连想都没有想就拒绝了他。
自那以后他不再理我,我想他肯定很恨我,我不敢去面对他,总是有意无意躲着他,后来大概是为了报复我,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个劲地咳嗽,我有时也用咳嗽回敬他,他就更加明显,分明他咳嗽是针对我来的,我学习也学不进去。
后来请老师换了一个座位,我开始还满有信心的,可到后来我对那个声音还是特别敏感,每当周围同学咳嗽就担心是针对我的,我感到很烦恼,后来在与同学交往时也感到紧张,面红出汗,很在意同学的言行,担心对方鄙视、嘲笑、看不起自己,后来变的不敢与同学交往,甚至不敢去教室上课。
在学校老师的建议下前来进行心理咨询。
3、朋友对该女生的介绍:
能力发育正常,父母性格急躁,管教严格,对学习要求很高。
性格内向、胆小。
平时与男同学很少交往。
记得在初二的一次期未考试,同桌的一位男同学问她一道题怎么答,她很高兴地告诉了那位同学,后来被监考老师发现,并说:“有些同学眉来眼去的干什么!”,当时她感到十分害怕,怕别人说她不正经。
二、心理过程分析:
1、根据李某的自我报告、症状表现,判断其为社交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是对
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具有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恐惧对象可以是某个
人或某些人,也可以相当泛化。
多数起病于青少年,有自卑感和害怕别人评论自己。
李某的表现符合这一描述。
2、从李某的述说看,她的问题是从高一到现在,持续的时间有4年,病程较长。
根据对李某的资料收集与分析,可判断她智力水平正常,但人际交往上存在困难,不敢与同学交往,在交往过程中,李某感到紧张,面红出汗等植物性神经症状,很在意同学的言行,担心对方鄙视、嘲笑、看不起自己。
为此,李某对自感难以应付的同学交往采取反复持续的回避行为。
3、李某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李某对某种或多种社交场合有显著或持久的恐惧。
在这些场合,患者被暴露于不熟悉的人们面前或可能有人在注意或观察,害怕自己可能会作出一些使人难堪的行为或表现出焦虑症状。
具体表现:李某不敢到教室上课、不敢去人多的地方,有意回避这些场合,行为退缩,一旦在这些社交场合,她会感到紧张,面红出汗,很在意同学的言行,担心、害怕对方鄙视、嘲笑、看不起自己,这已经影响了她的社会功能。
B、一旦暴露于所害怕的社交场合下便会引起焦虑,并可能出现与处境密切相关的惊恐发作。
具体表现:李某对人际关系敏感,很在乎别人对她的反应与评价,每当周围同学咳嗽就担心是针对我的(夸大潜在危险),她感到很烦恼,后来在与同学交往时也感到紧张,面红出汗,过分关注自身的躯体症状,很在意同学的言行,担心对方鄙视、嘲笑、看不起自己。
C、李某设法回避所害怕的社交场合,否则便要忍受极度的焦虑或痛苦。
具体表现:李某不敢到教室上课、不敢去人多的地方与人交往,设法回避令自己害怕的场合,否则她会感到紧张、害怕。
D、对恐怖处境的回避、焦虑性期待或者痛苦,显著妨碍了李某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或者对于患者有恐怖症感到嫉妒的精神痛苦
具体表现:李某不敢与同学交往,甚至不敢去教室上课,这对她的生活与
学习产生了影响。
4、问题出现的心理因素:
①错误观念:认为自己暗恋的男生咳嗽时针对她的,后来发展到周围同学咳
嗽也担心是针对她的;
②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担心、害怕对方鄙视、嘲笑、看不起自己;
③持久的负性事件记忆:高一拒绝自己暗恋的男生后男生不理她一直困扰着
她,不敢于同学交往,也不敢去教室上课;
④自身个性缺陷,李某性格内向、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