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70年代以后的中国声乐》教案 人音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年代以后的中国声乐

(一)改革开放后中国声乐的教育状况

新时期,声乐艺术出现了全面繁荣,这主要表现在:出现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种风格的唱法同步发展、争奇竞艳的局面,而且每一种唱法都是人才济济,其中一些杰出人物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大奖,为国际声乐界所瞩目。在美声唱法方面,大批年轻歌唱家如胡晓平、詹曼华、张建一、梁宁、迪里拜尔、傅海静、曹群、顾欣、叶英、高曼华、刘捷、罗魏、温燕青、刘跃、苗青、汪燕燕、王秀芬、么红等人先后崛起于歌坛,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在国内上演的欧洲古典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卡门》《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弄臣》《图兰多》和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严肃大歌剧中扮演角色,成为中国歌剧事业的生力军。

1、专业音乐学院的进一步发展

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之后,在党和国家政府的关怀下,以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为代表的中国专业音乐院校的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纷纷扩大了办学规模,使中国专业声乐演唱人才的培养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声乐舞台上享有盛誉的中青年歌唱家。

2、各师范院校艺术系、音乐系的建立和发展

师范院校中的艺术系、音乐系在文革后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到了八十年代,师范音乐系的数量就比七十年代将近翻了一翻。虽然师范院校并不是以培养专业声乐演员为目标,但在课程设置上在保留师范教育的特点之下,向专业音乐学院汲取经验,力求使师范毕业的学生做到一专多能,为全民音乐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3、老一辈声乐教育家再一次焕发出青春

许多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声乐教育家都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为了追回失去的时间,他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声乐教学中去,培养了一批至今活跃在舞台和讲台的新一代歌唱家和音乐教育工作者,为构建中国声乐教育的基本框架投入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4、中国培养的歌唱家在国际上频频获奖,引起世界乐坛的重视

改革开放不久,中国的歌唱家们就陆续参加了许多国际声乐比赛,廖昌勇、高曼华、梁宁、迪里拜尔,以及刘维维、么红、袁晨野、吴碧霞等都成为活跃在世界各大歌剧舞台和音乐会上的中国歌唱家。

5、各类音乐期刊和音乐书籍的大量出版

文革期间,声乐理论的研究也限于停滞,改革开放之后,文艺理论也百花齐放,许多音乐期刊创刊或复刊,带动了新一轮的理论研究热潮;同时期出版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乐谱;自1979年起开始编辑的中国音乐年鉴,大大方便了广大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学习和研究。

(二)声乐作品欣赏

第二届上海国际歌剧声乐大师班学员音乐会(观摩后组织讨论并加以点评)

用心爱心专心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