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诊断指南(2016)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要点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6a6b925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2.png)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要点《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定义和诊断:
指南首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定义进行了澄清,血管性认知障碍是由
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认知功能衰退。
其次,《指南》详细描述了血管性认
知障碍的临床表现,如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并提供
了详细的诊断标准和评估工具。
2.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指南》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进行了讲解。
主要病因包括脑血管病变、心血管疾病、代谢病等。
发病机制涉及脑缺血、脑梗塞、炎症反应等。
3.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策略:
《指南》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提供了详细的策略。
首先,要根据
病因进行治疗,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其次,要进行综合性
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等。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重要手段,包括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胆碱酯酶抑制
剂等。
4.防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措施:
《指南》还提出了一系列防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措施,主要包括生活
方式干预、健康教育和定期体检等。
这些措施旨在预防和减少血管性认知
障碍的发病风险。
总体而言,《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
一份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帮助医生更好地认识血管性认知障碍,并提
供科学的治疗策略。
同时,指南还提出预防和控制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脑卒中的循证医学研究: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诊断
![脑卒中的循证医学研究: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e8a1831cbe1e650e53ea9905.png)
脑卒中的循证医学研究: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诊断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脑卒中已成为国人病残和病死的首要原因。
我国为全世界脑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脑卒中后认知损害发病率亦呈线性增长,急性脑卒中后3个月有24%~55%患者出现至少一项认知域功能障碍,至6个月时,有11.60%~72.70%患者发生认知损害,至1年时,仍有69.80%患者存有认知损害。
脑卒中使痴呆相对危险度升高近3.70倍,在相对年轻的老年人群(61~74岁)中危险度升高得更明显,约6.60倍,而且脑卒中使痴呆的发生提早近10年。
脑卒中后认知损害包括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VaMCI)和血管性痴呆(VaD),研究显示,每年约有10%的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患者进展为血管性痴呆。
前者是后者早期阶段,二者为一连续疾病谱。
所以,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成为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关键靶点。
1995年,Bowler和Hachinski[11]提出“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概念,以涵盖与脑血管病变相关的从轻度认知损害(MCI)到痴呆的整个疾病谱。
1997年,Graham等提出“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VCIND)”概念,以定义与脑血管病变相关但尚未达痴呆诊断标准的认知损害。
2003年,O'Brien 等提出“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概念,其含义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相似,并被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认可。
2014年,国际血管性行为与认知障碍学会(VASCOG)提出“血管性认知疾病(VCDs)”概念,其含义与血管性认知损害相似。
当前,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的诊断标准和筛查工具尚不统一,影响对其临床特征的理解和明确诊断的准确性。
鉴于此,本文系统收集并评价关于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和筛查技术的文献,以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一)、文献筛选1.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选择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的临床研究或指南与共识,仅参考英文文献。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6f1fc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e.png)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和期待
深入研究VCI的发病机 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
方法和预防措施。
01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 临床研究,评估不同治 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
03
推动VCI的跨学科合作 和综合治疗,为患者提 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
05
加强VCI的早期识别和 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
性和及时性。
02
加强VCI的科普宣传和 教育,提高公众对VCI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NMDA受体拮抗剂
通过拮抗NMDA受体,减少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从而改善认知功能。常用 药物包括美金刚等。
控制危险因素药物
降压药
通过降低血压,减少脑血管病变的风 险,从而延缓认知障碍的进展。常用 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 等。
降脂药
降糖药
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对认 知功能的影响。常用药物包括二甲双 胍、胰岛素等。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 诊治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3
目录
Contents
• 血管性认知障碍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 • 患者管理与康复训练 • 指南解读与临床实践建议 • 总结与致谢
01 血管性认知障碍概述
定义与流行病学
定义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指由脑血 管病变或其危险因素导致的认知功能 障碍,涵盖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 整个过程。
神经心理学评估
认知功能评估
采用标准化的神经心理测验,评 估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 能力、视空间能力、执行功能等 认知领域。
情绪和行为评估
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如抑郁、 焦虑等,以及行为异常,如攻击 性、游荡等。
《中国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诊断指南》要点
![《中国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诊断指南》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78b4c890912a216157929a3.png)
《中国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诊断指南》要点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概念最早于1995年提出,泛指所有与脑血管损伤(不仅是卒中)有关的认知障碍。
VaMCI是指由血管性原因引起的,或与血管性原因有关的轻度认知损害综合征,是正常认知与痴呆之间的过渡阶段。
虽然与血管性认知损害非痴呆(VCIND)、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ild VCD)和轻度神经认知障碍(mildNCD)概念不同,但定义基本一致,类似于阿尔茨海默病(AD)所致轻度认知损害(AD-MCI)。
VaMCI诊断标准至今尚不统一,筛查方案缺少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加上我国语言文化环境与西方不同,给临床诊断和筛查带来了不便。
一、指南制定方法本指南的证据收集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PubMed数据库和荷兰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的生命科学文献数据库,证据类型包括临床研究报告、Meta分析、系统综述等,均发表在2015年3月10日之前。
本指南执行组根据文献证据水平标准进行证据分级(I、Ⅱ、Ⅲ、Ⅳ),并根据证据水平确定推荐强度(A、B、C、D)。
对于无证据可用的重要临床问题,根据经验和专家一致意见,将推荐意见表述为“好的临床实践”。
二、临床诊断:病史、神经系统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推荐意见:1.临床病史应经知情者补充(好的临床实践)。
2.所有患者都应进行神经和体格检查(好的临床实践)。
3.在诊断时,应检查血液中的维生素B12、叶酸、促甲状腺激素、同型半胱氨酸等,并进行血清学检测如疏螺旋体属和艾滋病病毒等,以排除相关疾病(好的临床实践)。
三、认知功能测评:执行、记忆、语言、视空间和整体认知1. 认知测评领域2. 认知筛查方案推荐意见:1.VaMCI诊断必须基于神经心理学测试,认知评估应包括一个整体认知测试和至少4个认知领域测试,如执行、记忆、语言、视空间功能(I类证据,A级推荐),但不应将记忆损害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I类证据,A 级推荐)。
2.NINDS-CSN三种神经心理学评估方案用于不同需求的认知筛查,其中5分钟方案包括记忆、定向、语言评估,简便易行,可用于VaMCI 快速筛查(I类证据,B级推荐),但应补充执行功能和整体认知的测试(好的临床实践)。
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
![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30f5a135901020207409cf8.png)
脑区与认知功能域
视空间构建 颞顶枕交界
执行功能 前额叶
记忆 内侧颞叶
语言 额下回,颞上回,
颞顶交界
病因分类
危险因素相关性VCI 缺血性VCI 出血性VCi 其他脑血管病性VCI
危险因素相关性VCI
(1)有长期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 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2)无明确的卒中病史; (3)影像学无明显的血管病灶(关键部位无
血管病灶,非关键部位>l cm的血管病灶 ≤3个)。
缺血性VCI
(1)大血管性 ①明确的脑卒中病史; ②认知障碍相对急性发病。或呈阶梯样
降压药物过量、失血性休克、脑动脉狭窄等; 认知障碍与低灌注事件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及时间关系。
出血性VCI
明确的脑出血病史(包括脑实质出血、蛛 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等);
认知障碍与脑出血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及 时间关系;
急性期影像学可见相应的出血证据。
其他脑血管病性VCI
如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脑动静脉畸形等; 认知障碍与血管病变之间有明确的因果
视空间
合大规模筛查
缺点:不够敏感,不能发现轻
度认知障碍。受教育的影响大。
MMSE 筛选痴呆敏感,但不适用于筛选MCI/CIND
画钟试验 筛选痴呆,可靠性稍差
痴呆:3分以下 可疑损害:3分 正常:4分
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
15分钟 包含视空间,命名,语言,记忆,注意力,
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
5、语言
患者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言语表达和理解障碍。
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
![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dcae59d6a45177232e60a240.png)
轻度认知障碍得诊断1、存在记忆障碍(自诉,她人提供);2、记忆检测成绩低于年龄与文化程度匹配得正常对照1、5SD;3、总体衰退量表(GDS)2~3级, 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0、5分;4、一般认知功能正常;5、日常生活能力正常;6、除外其她导致痴呆与脑功能障碍得躯体与精神疾患;aMCI(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1)主诉主要为记忆障碍(2)有记忆减退得客观证据(记忆下降程度低于年龄与文化匹配对照得1、5个标准差以上)(3)一般认知功能正常(4)日常生活能力保留(5)没有足够得认知障碍诊断为痴呆3、1、1 MCI得诊断标准MCI:(1)认知功能下降:主诉或知情者报告得认知损害,而且客观检查有认知损害得证据;或/与客观检查证实认知功能较以往减退。
(2)日常基本能力正常,复杂得工具性能力可以有轻微损害。
(3)无痴呆。
VCI得分型诊断标准一、VCI得诊断(一)VCI得诊断需具备以下3个核心要素1、认知损害:主诉或知情者报告得认知损害,而且客观检查有认知损害得证据,或/与客观检查证实认知功能较以往减退。
2、血管因素:包括血管危险因素、卒中病史、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影像学显示得脑血管证据,以上血管因素不一定同时具备。
3、认知障碍与血管因素有因果关系: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排除其她导致认知障碍得原因。
VCI得程度诊断1、VCI-ND(非痴呆血管性认知损害) :日常能力基本正常,复杂得工具性日常能力可以有轻微损害,不符合痴呆诊断标准2、VaD:认知功能损害明显影响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痴呆程度。
VCI诊断成立后需进行以下分型诊断:1、危险因素相关性VCI1)有长期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2)无明确卒中病史3)影像学无明显得血管病灶2、缺血性VCI1)大血管性明确得脑卒中病史认知障碍急性发病,或阶梯样进展认知障碍与卒中有明确得时间关系影像学显示大脑皮质或皮质下病灶2)小血管性有或无明确脑卒中病史认知障碍发病相对缓慢影像学显示有多发腔隙性梗死或广泛白质病变、或两者并存3)低灌注性有导致低灌注得病因:如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塞、降压药物过量、失血性休克等认知障碍与低灌注事件之间有时间关系3、出血性明确得脑出血病史(包括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等)认知障碍与脑出血之间有明确得时间关系急性期影像学可见明确得出血证据4、其她脑血管病性除上述以外得血管病变,如脑静脉血栓形成等认知障碍与血管病变之间有明确得时间关系影像学显示有相应得病灶5、脑血管病合并AD1)脑血管病伴AD首先有脑血管病发病病史,发病后一段时间内逐渐出现以情景记忆为核心得认知障碍、这种记忆障碍不符合血管病变导致记忆障碍得特征影像学有脑血管病得证据,同时存在颞叶内侧与海马萎缩高龄发病,有AD家族史支持诊断脑脊液总tau蛋白与异常磷酸化tau蛋白增高,Aβ 42降低支持诊断2)AD伴脑血管病临床符合AD特征:隐袭起病,缓慢进展,以情景记忆为核心认知损害,病程中发生脑血管病,可使已存在得认知损害加重影像学有海马与内侧颞叶萎缩,同时有本次脑血管病得证据高龄发病,有AD家族史为支持诊断脑脊液tau蛋白与异常磷酸化tau蛋白增高, Aβ 42降低支持诊断、VD国际诊断标准:应用与研究较多得主要就是下列四个标准:DSM-IV诊断标准(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ICD-10标准ADDTC标准(美国加利福尼亚AD诊断与治疗中心NINDS-AIREN标准(美国、瑞士国际会议)虽然这些诊断标准都包括3个要素:痴呆、脑血管病以及脑血管病与痴呆得相关性,但就是对于这些要素得具体描述仍有较多差异血管性痴呆DSM-IV诊断标准1、记忆障碍(学习新信息与回忆习得信息障碍)。
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
![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6c5be1d581b6bd97f19ea41.png)
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脑血管病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逐渐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
VCI是指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显性(如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或非显性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引起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
我们根据国内外临床研究结果和相关文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VCI的诊治指南,供临床参考。
VCI的分类VCI分类方式有多种,根据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等可进行不同分类,目前主要根据病程和病因病理分类。
1.根据病程分类:VCI涵盖了血管源性认知损害从轻到重的整个发病过程,病程分类强调对血管因素导致的认知障碍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
Hachinski和Bowler认为VCI应分为3个阶段:脑危险期(brain-at-risk stage)、围症状期(perisympotomatic stage)、症状期(symptomatic stage)。
但由于缺乏进一步的研究,这一分期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此后加拿大健康和老龄化研究及加拿大VCI研究联盟在人群调查基础上提出VCI分为3期: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t dementia,VCIND)、血管性痴呆(VaD)和混合性痴呆(mixed dementia,MD)。
通过随访,根据临床症状和神经影像特征进一步确定了这一分类。
虽然这一分期得到了认可和使用,但三者并非病程发展关系,MD实际为病因病理诊断。
2.根据病因分类:大量研究证实VCI可由血管性危险因素、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其他脑血管病如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及脑动静脉畸形和脑血管病合并AD¨等引起。
据此,我们讨论并提出新的病因分类方法,供临床参考。
推荐采用病因分类方法,对VCI进行诊断。
VCI的诊断从临床评估、神经心理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支持VCI分类诊断的证据,并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做出诊断。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断标准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905142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e.png)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断标准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一种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症之间的临床状态,其特征为认知功能的轻微下降。
MCI的诊断标准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但是由于中国人口的特点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需要制定适合中国的MCI诊断标准。
中国的MCI诊断标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史和临床表现:包括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生活方式等因素,以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记忆力、语言能力、执行功能等方面的表现。
2. 神经心理学评估:通过一系列的认知功能测试、心理评估和行为观察等方法,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
3. 影像学检查:包括MRI、CT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
4. 定期随访:对MCI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其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5. 非药物干预:包括认知训练、生活方式改变等干预措施,以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
通过制定适合中国的MCI诊断标准,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MCI,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 1 -。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2016年)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2016年)](https://img.taocdn.com/s3/m/b20afc1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11.png)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2016年)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期刊名称】《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年(卷),期】2016(014)005【总页数】4页(P484-487)【作者】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作者单位】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正文语种】中文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速,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导致的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发病率、患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日益升高。
VCI严重损害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照护和经济负担,已经成为全世界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因此,对VCI患者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VCI是指由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显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和脑出血等)及非显性脑血管病(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一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综合征。
VCI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了血管源性因素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由轻至重的发展过程,包括非痴呆性VCI(VCI not dementia,VCIN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
2.1 人口学信息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包括年龄、发病年龄、性别、职业及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
2.2 病史2.2.1 现病史包括认知障碍的起病时间、起病形式(急性或突然起病、慢性或隐匿起病)、临床表现(包括各认知领域损害的症状)、进展方式诊断及治疗的经过及转归、是否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产生影响及其程度。
2.2.2 既往史询问患者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史等及其干预情况;卒中病史、卒中次数、卒中与认知障碍的关系及其治疗情况;询问其他与认知障碍相关的疾病或病史以便与血管性疾病以外的因素导致的认知障碍进行鉴别。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指南最新版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指南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a76f0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3.png)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指南最新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一种以血管病变为基础的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轻度认知障碍(MCI)和痴呆症。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要点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2f4b59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4.png)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要点1.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全面性认知能力损害。
这种损害对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交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2. VCI的病程进展和预后与疾病类型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指南将VCI分为病理性认知功能损害(pathological cognitive impairment, PCI)和病理性认知功能障碍(pathological cognitive impairment dementia, PCID)两个阶段。
3.VCI的临床特点包括多个认知领域受损、记忆、执行功能和注意力功能减退、行为和情感改变等。
同时还可伴随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步态异常、吞咽困难等。
4.VCI的诊断应基于详细的临床评估和辅助检查。
其中,脑影像学是最主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包括头颅CT、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等。
除此之外,还需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并排除其他可能的认知障碍的原因。
5.VCI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治疗主要以抗血小板聚集剂、降压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为主。
康复训练包括认知刺激、生活技能训练和心理支持等。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危险因素、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锻炼和积极的社交活动。
6.VCI的预防和管理也是指南的重点。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合理饮食、适量锻炼和积极的社交活动等。
治疗管理主要包括对基础疾病的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等。
7.指南还强调了医患沟通和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医生应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支持。
而家庭支持则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就是通过详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了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全面管理。
指南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干预。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精品医学课件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4ce49a7f1922791688e89e.png)
VCI发病机制
缺血使供血区脑组织软化,坏死,功能组 织的丢失及损伤导致认知下降.
慢性缺血引起脑白质损伤,轴突运输受损, 并局部炎症反应,使信息传递发生损害.
Small and Large Vessel Vascular Supply
Blood vessels in human brain. A plastic emulsion was injected into brain vessels and brain tissue was dissolved. Zlokovic & Apuzzo: Neurosurgery 43(4):877-878, 1998.
2.5 脑血流量及代谢作用 2.6 遗传学作用
VaD的病理类型
1、多发性梗死性痴呆
认知损害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减退,表 情淡漠,少语,不能胜任以往熟悉的工作和进 行正常交往,执行功能如自我整理、计划、精 细运动的协同作业等方面损害较重。
多发性梗死性痴呆
多发性脑梗死 的影像学表现
VaD的病理类型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转归
VCIND患者5年死亡率和痴呆发生率
52%
52%
51%
50%
49%
48%
47% 46%
46%
45%
44%
43%
5年死亡率
痴呆发生率
Wentzel C, Rockwood K, MacKnight C, Hachinski V, Hogan DB, Feldman H, Ostbye T, Wolfson C, Gauthier S, Verreault R, McDowell I.Progression of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out dementia.Neurology. 2001 Aug 28;57(4):714-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概念最早于1995年提出[1],泛指所有与脑血管损伤(不仅是卒中)有关的认知障碍[2]。
VaMCI是指由血管性原因引起的,或与血管性原因有关的轻度认知损害综合征[3],是正常认知与痴呆之间的过渡阶段[3,4,5,6,7]。
虽然与血管性认知损害非痴呆(VCIND)[5]、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ild VCD)[4]和轻度神经认知障碍(mild NCD)[7]概念不同,但定义基本一致,类似于阿尔茨海默病(AD)所致轻度认知损害(AD-MCI)[8,9,10,11]。
研究发现,急性卒中3个月内有24%~55%患者出现至少1个认知领域的损害[12,13,14],6个月内72.7%患者有认知损害,1年内仍有69.8%患者有认知损害[15,16]。
我国卒中后认知损害发生率高达80.9%,其中认知损害非痴呆为48.91%,痴呆为32.05%[17]。
卒中使发生痴呆的相对危险度升高3.7倍,在61~74岁老年人中其危险度升高至6.6倍,并使痴呆的发生提前近10年[18]。
平均每年有10%VaMCI患者进展为血管性痴呆(VaD),2年后约19%进展为VaD,23%进展为AD或痴呆[19,20],5年后46%进展为痴呆,52%死亡[21]。
可见,VaMCI是VaD或痴呆的前驱期,是痴呆防治的关键靶点[19,20,21,22],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然而,VaMCI诊断标准至今尚不统一,筛查方案缺少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加上我国语言文化环境与西方不同,给临床诊断和筛查带来了不便。
因此,研发一个适合于我国的VaMCI临床诊断指南很有必要。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ADC)于2014年成立指南工作组,目的是修订之前《中国痴呆诊疗指南》[23]推荐的AD和其他痴呆的诊断和管理,并通过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补充制定VaMCI诊断指南。
一、指南制定方法本指南的证据收集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PubMed数据库和荷兰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的生命科学文献数据库(EMBASE),证据类型包括临床研究报告(clinical trial)、Meta分析(Meta-analysis)、系统综述(systematic review)等,均发表在2015年3月10日之前。
检索时间为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3月10日。
共检索到8 286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后纳入81篇文献。
本指南执行组根据文献证据水平标准进行证据分级(Ⅰ、Ⅱ、Ⅲ、Ⅳ),并根据证据水平确定推荐强度(A、B、C、D)[23,24]。
对于无证据可用的重要临床问题,根据经验和专家一致意见,将推荐意见表述为"好的临床实践"(good clinical practice)。
本指南执行组向专家组提供指南文稿以供评阅,并经过ADC全体咨询专家会议即共识会议而达成一致意见。
二、临床诊断:病史、神经系统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通过患者或知情者获取的病史应着重于受累的认知区域、病程、对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以及任何相关的非认知症状。
既往病史、合并疾病、家族史、受教育程度都应关注。
神经系统检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对于区分认知损害的血管性原因和原发性变性疾病、相关疾病尤其重要[5]。
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特定的常规血液检验有助于VaMCI患者的评估,但其有助于相关疾病的排除。
多数专家认为应该筛查维生素B12、叶酸、促甲状腺激素、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血糖、血钙、全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
对于个别高危病例或有疑似临床指征的病例应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疏螺旋体属和艾滋病病毒的筛查。
推荐意见:1.临床病史应经知情者补充(好的临床实践)。
2.所有患者都应进行神经和体格检查(好的临床实践)。
3.在诊断时,应检查血液中的维生素B12、叶酸、促甲状腺激素、同型半胱氨酸等,并进行血清学检测如疏螺旋体属和艾滋病病毒等,以排除相关疾病(好的临床实践)。
三、认知功能测评:执行、记忆、语言、视空间和整体认知1.认知测评领域VCI最显著的认知损害领域是处理速度和额叶执行能力,VaMCI的额叶执行功能损害比AD-MCI显著[6,25]。
情节记忆损害在VaMCI中也常见,但损害模式与AD-MCI不同,常表现为编码新信息能力受损以及记忆的提取受损,可见即刻记忆、语言检索、处理速度、再认及整体(认知)功能损害,而AD-MCI表现为记忆存储受损,表现为迅速遗忘模式[26]。
最新的Meta分析证实,VaMCI所有认知领域均较正常对照差,最差的是处理速度、整体(认知)功能、延迟记忆和即刻记忆,执行功能和语言接近中等受损。
与非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nv-MCI)比较,VaMCI在处理速度和执行功能方面更差,而nv-MCI延迟回忆比VaMCI更差。
除即刻记忆外,VaMCI较nv-MCI在语言、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功能领域均相对较差[27]。
VaMCI认知损害的起病方式和损伤领域等常随血管病变的种类、部位和程度而变化。
左颈动脉分布区梗死更易出现认知损害,提示优势半球前循环梗死对认知的影响更大[12]。
VaMCI认知损害突然起病不仅与大血管梗死有时间相关性,而且与梗死个数有关[4,26]。
在无血管事件病史情况下,最常见的病变是脑小血管病,以白质损害和腔隙性梗死为特征,一般表现为逐渐起病、缓慢进展,主要影响信息处理速度、复杂注意力和额叶执行功能[4,28,29,30,31],其认知损害模式又随梗死部位而变,丘脑梗死常表现为记忆下降,而非丘脑梗死则与信息处理速度降低有关[32]。
因此,所有患者都应进行认知评估。
认知评估有助于发现认知损害的模式和程度,无论有无脑血管事件。
VaMCI诊断必须基于神经心理学测试,而且至少评估执行功能/注意、记忆、语言、视空间功能4个认知领域,但不应将记忆损害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2]。
如条件允许,也可测评处理速度、行为-直觉-身体图式(praxis-gnosis-body schema)、社会认知[4]。
2.认知筛查方案目前可获得的筛查方案只有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院-加拿大卒中网络(NINDS-CSN)共同发表的VCI协作标准[6]。
该标准推荐了3种方案,即60分钟方案、30分钟方案和5分钟方案(表1),以适应不同需求的认知筛查。
60分钟方案由记忆、视空间、语言、执行测试组合而成,补充了整体认知测试和情绪/精神行为,适用于研究筛查;30分钟方案在60分钟方案基础上删除了视空间测试,适用于临床筛查;5分钟方案由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中的记忆、定向及语言测评项目组合而成,适用于快速筛查、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及电话筛查。
研究发现,3种筛查方案的外部一致性分别为0.88、0.88和0.86,内部一致性分别是0.90、0.83和0.75,对卒中组和对照组的鉴别准确性为0.77~0.79[33]。
其中,中文版60分钟方案中4个认知领域对两组受试者的鉴别能力为0.78,对卒中后认知损害的鉴别能力为0.76,都达到了较强水平[34]。
但未检索到对3种方案诊断VaMCI效能的研究报告。
5分钟方案总分与年龄和心血管风险呈负相关,与受教育年限、6项筛查(SIS)呈正相关,且与SIS有良好的一致性(AUC=0.82),区分VaMCI与正常对照的效能较SIS更优[35],区别VaD与正常对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5和0.88,准确性较高(AUC=0.78)[36]。
尽管5分钟方案简便,但缺乏对执行功能和整体认知的测试。
因此,方案被推荐时补充了动物命名(ANT)、连线测试(TMT)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
此外,3种筛查方案均未列出诊断性阈值。
研究表明,不同的认知量表在筛查VaMCI中具有不同的诊断准确性[22]。
即使同一认知评估量表,其诊断性能在较大程度上也受教育程度、语言文化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采用MMSE教育水平调整的分界值用于人口筛查的痴呆患病率为20%,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99%,阳性预测值(PPV)为91%,阴性预测值(NPV)为96%[37],其敏感性远高于统一标准分界值24分(≤23分为痴呆)的66%。
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将分界值调高为27分(≤26分为痴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获得最佳平衡(分别89%和91%),且平均分类正确率达90%[38]。
因此,根据教育程度调整分界值十分必要[39]。
又如,在相同分界值情况下,MMSE英文版量表筛查很可能和可能AD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0和0.90,似然比为8.00)及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之比(485∶478)明显优于西班牙语版量表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5和0.78,似然比为4.32)和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之比(11∶1)[39]。
采用MMSE、临床痴呆评定(CDR)、TMT、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测试认知水平相同的两个人群,发现说汉语的中国人成绩明显低于说英语的美国人[40]。
这些提示,建立本土化的认知筛查方案对于改善临床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根据中文版认知筛查工具研究结果,形成了一个30分钟神经心理学评估共识方案。
该方案由记忆、语言、执行、视空间4个认知领域和整体认知测评项目构成[41,42,43,44,45],补充了工具性生活活动量表[46,47,48]。
通常具备≥1个认知领域损害的证据,整体认知正常和工具性生活能力基本保留,即可诊断VaMCI或轻度认知损害(MCI)(表2)。
推荐意见:1.VaMCI诊断必须基于神经心理学测试,认知评估应包括一个整体认知测试和至少4个认知领域测试,如执行、记忆、语言、视空间功能(Ⅰ类证据,A级推荐),但不应将记忆损害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Ⅰ类证据,A级推荐)。
2.NINDS-CSN三种神经心理学评估方案用于不同需求的认知筛查,其中5分钟方案包括记忆、定向、语言评估,简便易行,可用于VaMCI快速筛查(Ⅰ类证据,B级推荐),但应补充执行功能和整体认知的测试(好的临床实践)。
3.VaMCI认知筛查应根据教育、语言、年龄等因素调整认知评估量表的分界值(Ⅰ类证据,A级推荐),以避免因年龄差异、受教育程度和语言不同对临床诊断准确性的影响(Ⅰ类证据,A级推荐)。
四、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购物、服药、处理财务复杂的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基本保留是区分MCI与痴呆的重要条件[2,4,7],常用测评工具如阿尔茨海默病ADCS-MCI-ADL量表[46]、Lawton和Brody的ADL量表,包括8项较复杂的IADL亚表和6项基本的躯体日常生活(PSMS)亚表,共14项[47]。
研究显示,Lawton和Brody的ADL量表区分MCI与痴呆的分界阈值为15/16分(16分或以上提示痴呆),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0和0.93;其中IADL量表区分MCI与痴呆的分界阈值为9/10分(10分或以上提示痴呆),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2%和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