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八声甘州》教案
【优化教案】高中语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教案要点:主要学习《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二、教学1、朗读《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2、回顾作者柳永(约987一约1 05 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更名永,字耆卿。
过去我们学过他的《雨霖铃》。
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
3、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登楼纵目,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浸洗了清凉的秋色。
不久又是清霜冷风,寒冷逼人。
关口和渡口一片冷落,残阳照着高楼。
到处红花枯萎,绿叶凋零,茂盛的草木失去了岁时的生命。
只有那长江默默地滚滚东流。
不忍登高眺远,望故乡,渺茫而又遥远,归乡的心思难以改变。
感慨长久以来,自己的踪迹究竟是为了什么而苦苦地在外流浪。
想像那心上人,正登楼眺望,多少回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只当着爱人的归舟。
怎知我倚着栏杆,如此地忧愁凝结不解。
)4、赏析(1)“八声”作何解释?(共有八个韵脚,调名“八声”,表明这八个韵脚与音乐有密切关系。
领字用去声最为发调,本调领字多用去声,也是为了歌唱时悠扬动听。
)(2)柳永所写长词慢调,善于在许多转折的地方,安排一些强有力的领字,用来承上启下,把整个作品像珠子一样连贯起来。
请从本文中找出领字,说说它们在结构全词、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上片先用“对”字领起全词,以登高望远展示暮雨潇潇的江上清秋。
又以“渐”字领起“霜风”三句,气象阔大,寓意深远。
“是处”两句一转,刻绘出众芳凋谢的秋景。
“惟有”两句又一转,展现出大江东流的苍茫境界,而作者的羁旅情怀,也就隐然言外。
八声甘州(教案)[5页]
《八声甘州》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词的常识2.掌握《八声甘州》的主旨(二)能力目标1.能捕捉《八声甘州》的意象,分析意境(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对词的审美情趣二、教学时数2课时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八声甘州》的主旨(二)教学难点1.《八声甘州》中的意象的使用与意境的形成四、教学内容(一)词的常识词的起源:词这一文学形式,起于唐代,在宋代迎来了它的全盛期。
词的发生与唐代的新音乐有密切关系。
由于唐代对外交流频繁,原产于西域的“胡乐”尤其是龟兹乐大量传入中土,与汉族原有的以清商乐为主的各种音乐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燕乐。
唐人崔令钦的《教坊记》所载教坊曲有三百二十四种,这些燕乐曲调有舞曲,也有歌曲,歌曲的歌辞就是词的雏形,当时叫作“曲子词”。
后来,词又称为长短句、诗余,是广义上诗歌的一种。
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之所以称为“牌”,由演唱时要挂牌的做法而来。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法不同罢了。
有的词牌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有的摘取名作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但因白居易有“能不忆江南”的名句,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酹江月》,是因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和“一樽还酹江月”的句子而来。
有的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更漏子》咏的是夜。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课程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 - 了解八声甘州的历史背景和诗歌写作背景; - 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意义; - 学习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 理解并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与表现技巧; -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与创作能力。
二、知识点梳理1.八声甘州的历史背景和诗歌写作背景。
2.诗歌中的意境和意义。
3.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4.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技巧。
三、教学策略1.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优秀诗歌。
2.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将八声甘州的历史背景和诗歌写作背景进行生动呈现。
3.通过讲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表现技巧和语言特点。
4.课堂中运用小组活动和讨论,加强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从“兰亭集序”、“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名句中初步了解唐诗的特点及其作用。
### 二、讲授知识点 1. 八声甘州的历史背景和诗歌写作背景。
八声甘州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王之涣从事官场事务多年,对地方风貌和民情有较深的了解,这首诗以音乐之八调、声韵之甘泉、风俗之甘州来表现了当时的民生状况。
2.诗歌中的意境和意义。
本诗以八调、甘泉、甘州为主题,描绘了一个生活在边陲的苍凉甘苦的精神风貌。
诗中意境清新:“朱履踏遍”、“翠眉佯作”等,情感强烈:“渺世独称羽,无人共徘徊”,并处处透露着浓郁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向往。
3.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本诗属于七言绝句,平韵。
四句间相当于2句独立成一段,故称“对仗句”。
这首诗写于唐开元年间,是唐代绝句诗的代表作之一。
4.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技巧。
本诗具有浓郁的田园诗情,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和伟大的人生境界;诗中富有音乐性的表现手法和精巧的排比对仗,以及情意绵延、意蕴深刻的意象描绘,颇具特色。
三、活动安排1.小组探究,学生分成小组,查找与八声甘州相关的历史资料、音乐视频等素材,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推演,最后进行汇报和答辩。
2022年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八声甘州教学目标:1、理解词人产生愁情的原因,因文读人。
2、赏读诗文语言,品味情与景的妙处。
教学重点:1、感受形象,品味意境。
2、在理解文本的根底上用诵读传情达意。
教学难点:柳永愁情的具体内涵。
教学方法:1、诵读法2、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文人中,柳永无疑是个独特的存在,一个有经仕致用之志的文人,只因?鹤冲天?中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便让他硬生生被人从榜单中删除,从此流连歌楼妓馆,创作了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得到“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高度评价。
他更在四次落榜之后,也就是公元1024年愤而离开京师,开始了浪迹天涯的人生岁月。
公元1032年左右,已近不惑之年的柳永,流浪至渭南,在渭河边上,填写了这首?八声甘州?,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首词,走进词人的内心。
板书:八声甘州柳永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诵读,教师配乐范读2、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投影〕:〔1〕词中最凝练传神表达思想感情的字是_____明确:愁〔2〕引发词人这种情感的原因是 _____明确:登高临远——景思乡、思亲——情三、鉴赏上片词人登高临远,举目纵望,景色尽收眼底。
上片中,写到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请找到你最喜欢的句子进行鉴赏,并说明理由。
明确:〔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①本句如何断句,“对〞起什么作用?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对〞是领字,本首词中的领字还有:渐、是处、惟有、不忍、叹、想、争。
这些领字,会带出一个段落。
一段段向前铺展,使作品很有层次。
此处的“对〞要读出登临纵目,望尽天涯之感。
②对眼前的这场雨,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⒈交代了时令:秋季,黄昏时分。
秋天的背景引发人的离愁别绪,黄昏的景色变化很快,在光影明暗的比照中更加鲜明,易让人产生人生短暂的感慨。
哪些字写出了雨的特点?2、“潇潇〞是拟声词,和“萧萧〞形容落叶声,马的嘶鸣声不同之处在于,它写出了雨声的狂猛急骤。
3、“洒〞写出了水落江面,形成了雨幕,描绘出铺天漫地的雨势。
高中语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教案 苏教版 选修1
高中语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教案苏教版选修1教学要点:1、了解柳永及作品《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2、学习并背诵《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背诵默写。
二、作者简介你对柳永了解多少?柳永,初名三变,字耆卿,又字景庄,因家族内排行第七,俗称柳七。
北宋专力写词的第一人。
柳永生活在一个快要烂掉的国家和错误的时代,如果他晚生980多年,只凭吹拉弹唱的一手绝活,填词谱曲的卓绝才华,最起码也是演艺界的大腕。
可980年前,他只有靠给妓女们填词打发岁月,虽然赢得了数不清的女儿心,却因此毁了自己的名声,耽搁了锦绣前程,最后落到“贫病即死,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的地步。
柳永大概活了63岁,除了孩提时代和为数不多的几年游宦经历外,其余时间,一直混迹于秦楼楚馆、烟花巷陌。
他在扩大词境、发展慢词、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
柳词内容有三类:1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望海潮》最为有名。
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2描写男女情爱。
这类词中有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的,如《定风波》,有写妓女悲苦和她们对轻薄男子怨恨的,如《少年游》,有写妓女渴望自由、渴望真正爱情生活的,如《迷仙引》。
3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词作的另一重要内容。
《雨霖铃》、《八声甘州》、《夜半乐》是这部分词的代表作。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八声甘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道出了居无定处,四海漂泊的乡思愁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夜半乐》)和“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八声甘州》)中主人公颓唐的心情将秋日景象涂抹上浓重的阴影。
词人的离愁别绪与冷落清秋的景物相互交融,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境界。
宋词自柳永起开始作容纳内容更多的慢词,这为小令之外又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八声甘州——成为词人的尝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体会本词蕴含的羁旅行役之愁和怀人思乡之情。
2 鉴赏本词通过想象、运用虚实的艺术笔法。
3 进一步了解柳永及婉约派风格并按《八声甘州》词牌格律尝试填词。
【教学设计理念】本词是选修教材中的一首北宋词,旨在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而兴趣的培养可以通过诵读,也可以激励学生仿写,因为诗词大多为作者“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常常凝结作者一时一地的独特感悟,我们去鉴赏,就是要通过品味、揣摩,了解作品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获得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八声甘州》也是柳永代表性的词作。
本文是一篇婉约风格的词,内容含蓄,要分析的东西很多。
既要体会词中意象的抒情作用以及“从对方着笔”的抒情方法,感受词人登楼临远所抒发的思乡怀人的感情,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提高文学素养,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所以本次活动设计为:学生揣摩词意,摹写标题;分析手法,体会虚实;品味韵律,尝试填词。
把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前置于预习课上,课堂上就以活动为主,学生会更在意自己的创作,而我奢望能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变成灵动的语言。
【活动方案】活动一梳理词意速读下列柳永词作,为其拟写符合词意的标题并阐述理由。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此时教师辅助投影学习过的带有标题的词来启发学生。
活动二赏析手法梁衡在《把栏杆拍遍》一文中说,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就是“把栏杆拍遍”,这是很豪放的气概。
如果从《八声甘州》看来,甚至是我们所知的柳永词作看来,柳永也是如此吗?他的词一般表现何种特征?请从柳永作品中表现的艺术技巧入手,举例分析。
明确:婉约此时教师引导,不直接表情达意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从对方着笔”的抒情方法,从而引出虚实的{资料链接}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苏教版选修《八声甘州》教案
苏教版选修《八声甘州》教案一、导入1、甘州,地名,在今甘肃境内,此词是怀古之作。
2、作者介绍: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他是北宋婉约派创始人物,宋仁宗时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他作词崇尚铺叙,点染细腻,意境清隽,音律谐婉,语言精炼,对北宋慢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解读课文1、背景介绍:宋仁宗时,有柳屯田者,因恋酒贪色,未及第即游荡江湖,为著名的浪子。
后由名妓虫娘劝教,发奋读书。
经年复一试,词名大扬,遂被录取。
而柳永却抛下虫娘,去赴鹿鸣宴。
次年归时,虫娘已病逝。
柳永悲痛欲绝,遂作《雨霖铃》,又挥毫作词八阕,为永州八记之一。
2、学生齐读课文。
3、解读课文: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写何景?有何情?答:写暮雨洗清秋之景,带出悲秋情绪。
2)“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此三句有何特色?答:残阳斜照,凄冷的秋霜带着逼人的寒气。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在雨后的玉宇澄澈的衬托下,更显得悲情四溢。
境界开阔,格调高远。
3)“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这两句词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描写了处处凋残的红花翠叶和逐渐消逝的景物。
触景伤情,抒发别离之痛、飘泊之苦。
意境悲苦凄凉。
4)“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两句词寓情于景,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这两句词寓情于景,抒发了词人离乡背井、孤身漂泊的苦况之情。
以水无语东流寓情于景,抒发了词人离乡背井、孤身漂泊的苦况之情。
以水无语东流寓情于景以抒悲怀;以“无语”写“东流”,暗含去日苦多与别后思之情;“长江水”能无语东流抒悲怀;“长江水”能无语东流抒别情;“长江水”能无语东流抒飘泊之苦;总之此句抒发了词人离乡背井、孤身漂泊的苦况之情。
以水无语东流寓情于景以抒悲怀;以“无语”写“东流”,暗含去日苦多与别后思之情;“长江水”能无语东流抒悲怀;“长江水”能无语东流抒别情;“长江水”能无语东流抒飘泊之苦;总之此句抒发了词人离乡背井、孤身漂泊的苦况之情。
高中语文_八声甘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声甘州》教学设计【课前学习活动设计】1、预习朗读全词,利用好工具书,读准字音。
2、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词,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读清节奏3、查阅资料,了解柳永生平【教师课堂活动设计】一、导入在北宋时期,有一位词坛高手,曾有人这样称赞他:“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可见他的词作有多么受欢迎。
这里的“柳”指的就是柳永。
我们在必修四学过他的《雨霖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成就极高的词,《八声甘州》。
二、展示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本词的情感2、深情朗读,熟能成诵三、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朗诵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2、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注意听,并订正字音苒苒(rǎn) 渺(miáo)邈(miǎo) 颙(yóng)望阑(lán)干正恁(nèn)凝愁3、齐读整首词,并思考:这首词上阕写了什么?下阕写了什么?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师板书)4、词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全词的情感?从哪句话中找到的?明确:最后一句“正恁凝愁”中的“愁”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愁”可以看做全词的词眼。
(师板书)四、品读上阕1、朗读上阕,思考,上阕是如何通过写景抒发愁情?要求:小组讨论交流2分钟,按照PPT要求组织思路,组织语言。
(PPT展示:我读到了一幅________的画面,是在_______(句)中读到的,特别是这句中的______(景/词)最能体现愁情,因为……)(学生发言,教师板书、点拨,指导学生抓住“暮雨”“霜风”“残照”“长江”等景物,以及“潇潇”“凄惨”“冷落”“无语东流”等词语,分析体味意境,理解情感)明确:凄冷、苍凉、萧条、寂静2、作者在上阕选取了“暮雨”“霜风”“残照”“长江”等意象,营造了凄冷萧条的氛围,抒发了内心愁苦的情感。
因此,上阕主要的抒情方式是——借景抒情。
3、朗读上阕,读出愁苦之感。
教师指导朗读:语速要慢,语调要低沉,重读“渐霜风凄惨”和“惟有长江水”两句,上阕结尾时语速更慢,把拍子拖住。
《八声甘州》教案(精选6篇)
《八声甘州》教案(精选6篇)《八声甘州》篇1教学目标:1、了解的发展概况。
2、了解作者及作品。
3、体味词中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鉴赏《八声甘州》。
2、通过阅读文本,掌握宋词的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讲解宋词的有关知识1、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宋词有关知识的情况。
2、根据提问情况,教师对宋词知识加以补充订正。
宋代最有特色的文艺形式是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或者说词本是一种依照一定曲调配乐演唱的诗。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倚声”。
词在宋代的别称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等,均与音乐有关。
另一个后世比较通行的别名“长短句”,从表面上看着眼点是文字表现上与传统五七齐言的诗不同,其实词句子的长短参差,还是因为曲调节拍的需要。
词依音乐体段和节奏的不同,有“令”、“引”、“近”、“慢”等等分别。
令,也叫“小令”。
慢词,古人从字数着眼,也称为“长调”。
词的分段叫“分片”,除单调外,一首词多由上、下两片组成,慢词有多至三四片者。
词在唐五代即由文人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引进教坊和诗坛,但所作仍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
慢词的大量出现,则是北宋中期的创造。
从此宋词曲调大盛,兼备众体,蔚为中国诗歌史上与并峙的另一个高峰。
两宋词坛的勃兴是在北宋建国七八十年之后的宋仁宗赵祯时期,代表作家有晏殊(991-1055)、欧阳修、张先(990-1078)、柳永等人。
五代时,由于君主的提倡,南唐词坛特盛,晏殊、欧阳修等出自江南旧地的江西词人,沿袭南唐余绪,以风流自命,致力于创作短章小令、轻丽之词。
柳永开始大量创作慢词长调,为此后宋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传世的柳永《乐章集》二百余首,慢词就占一百多。
著名的长调如《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以赋体的手法铺写都市生活和送别的场面,洋洋百余言,充分体现了慢词篇幅宏大、适于铺陈的特点,使宋词在唐代近体诗长于比兴的特点之外别树一帜。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教案
1.作者介绍: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晚年作过屯田员外郎,所以当我们说到柳永、柳三变、柳耆卿、柳七、柳屯田时,都指一个人。他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2.背景介绍:《八声甘州》大约作于柳永游宦江浙时,是一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这首词融写景、抒情于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妇情绪,语浅而情深。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三、诵读
(一)一读诗歌,整体感知
【思考1】全词中哪个语句最能体现词人情感的?由此,可以看出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望、误、识”。由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到误认归舟的惊喜,再到清醒不是后的懊丧。
【思考2】这首词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思考3】该词上片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该词上片描绘的是一幅暮秋之景。词人用暮雨、霜风、冷落的关河、残照、红衰翠减、无语长江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冷、荒凉、肃杀的气氛。
【思考4】自由诵读词的下片抒情,可分几个层次?
①“不忍登高······何事苦淹留”——哀叹长年漂泊,有家难归。
②“想佳人······识归舟”——设想佳人也在楼上盼望自己
【思考】作者抒发了自己思乡怀人之情,那他为什么不回去呢?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念利名、憔悴长萦绊。”——柳永《戚氏》
所以,作者在既没有取得“名”,也没有取得“利”的情况下,近年来还是落拓江湖,东飘西荡,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困惑。对于归乡,更是有一种千回百转、四顾茫然的矛盾心态。个中酸甜苦辣,大概只有作者自己才能体会了。
《八声甘州》教案[5篇材料]
《八声甘州》教案[5篇材料]第一篇:《八声甘州》教案《八声甘州》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柳永的文学常识。
二、赏析诗词,掌握本词的思想内容。
三、通过赏析,让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鉴赏诗词内容,把握本词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通过赏析本词,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有一首歌唱地好“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在转”,但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对家乡的情是无法改变的,想想我们学过的诗歌,有哪些是抒发思乡之情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烟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透过诗行,我们可以看见游子的思念,母亲的呼唤,亲人的期盼,今天,我们走进柳永的《八声甘州》,看看又是一番怎样的思念。
二、词人简介: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屯田。
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
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山玩水等等。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
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
有《乐章集》。
与苏词风格对比: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三、分析词句1.分析“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1)描写了哪些意象?暮雨、江天、秋。
(2)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时间、地点、天气、人物。
(3)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凄冷(在诗词中这叫意境)小结:本词首句词人通过意象的选取,形成了一种凄冷的意境,我们在看看下一句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有一首歌唱地好“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在转”,但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对家乡的情是无法改变的,想想我们学过的诗歌,有哪些是抒发思乡之情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烟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透过诗行,我们可以看见游子的思念,母亲的呼唤,亲人的期盼,今天,我们走进柳永的《八声甘州》,看看又是一番怎样的思念。
二、介绍作者: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晚年作过屯田员外郎,所以当我们说到柳永、柳三变、柳耆卿、柳七、柳屯田时,都指一个人。
他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导入:本词应该属于哪一类?我们读过才知道,大家推荐一位为我们泛读一下。
给同学时间自由读,思考: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导入: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共同研讨这首词。
三、分析词句:
分析“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1.描写了哪些意象?暮雨、江天、秋
2.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时间、地点、天气、人物
3.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凄冷(在诗词中这叫意境)
导入:本词首句词人通过意象的选取,形成了一种凄冷的意境,我们在看看下一句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分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1.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意境有没有发生变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变成什么样子了?更加凄冷。
2.李白的《忆秦娥》中也有类似意境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阕”,苏轼曾经把二者进行比较,认为柳词这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提示:从意象意境两方面分析)明确:物像选取大尺度、大范围,广阔辽远,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只留下空寂的山河、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所用的描写词语更寒冷,肃杀落没。
可以感到意境更凄冷。
导入:远处景物这样的荒凉、凄冷,词人不忍再看,低头寻觅。
分析:“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1.红和翠指什么?红:花,翠:叶,化用李商隐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
红率翠减,还是衰败的景象。
2.长江在我们的心里应该是什么样的?波澜壮阔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月涌大江流,词人眼中的长江却是无语东流,无语:无声或无情,更加深了凄凉感。
构想画面: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
几十个字就把词人登高所见描写的淋漓尽致,那么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一副什么样的图画。
一阵骤雨过后,秋色更加凄冷,傍晚的江边,寒风渐起,远处山河苍茫辽阔,一抹夕阳依傍在天际,近处霜叶飘零,落英遍地,满眼残破景象。
江风习习,吹起词人衣襟,偶有江鸟传来两声鸣叫,越发让人感到几分沉寂,只有秋江秋水逝者无声,空添几许伤感。
导入: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适应不适应本词?我们猜想一下,词人想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思乡):[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客愁新,寒林点暮鸦]
词人究竟是不是在思乡?我们齐读下片:
问:是不是在思乡?是
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
1.这本是谁在思念谁?词人在思念佳人
2.而本句词却是从谁的角度来写思念的?佳人。
3.哪些词能准确的描述佳人的情感变化?怎样变化的?
“望、误、识”。
由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到误认归舟的惊喜,再到清醒不是后的懊丧。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佳人行为的画面?
常待闺阁的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梳洗打扮,登楼望望,总以为那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就是丈夫的归船,等到近头,方才知道误认了。
如此再三再四,仍站楼头凝神观望,这是何等的深情啊!对一个在外漂泊之人来说又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5.这句词不但写我思人,而且想像人思我,这样写为什么更动人?
这是更深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沉,从表达手法上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
6.八声甘州是词牌名词有词牌还有的有题目比如沁园春长沙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没有题目我们给他加个题目应该是什么思乡
同样是写词,柳永达到了“凡有井水引处,即能歌柳词”。
那么这首思乡词能够引起我们巨大的共鸣,除了它本身的才情之外,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层层铺垫衬托
7.同学再读一遍本词,体会其中的情感
柳永写词,重视艺术手法,我们学习诗词也要讲究方法,鉴赏诗词应该从哪入手?
意象------意境(画面)-------情感(主题)
结束语:中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同学们徜徉于诗歌的海洋中,从民族文化中汲取优良的养分不断充实我们的头脑,沉淀我们的知识。
板书设计
八声甘州(思乡)
柳永
暮雨江天清秋凄
景思情景交融
霜风关河残照长江冷层层铺垫
乡衬托
情词人佳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