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班朝读经典征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锁心玉

古往今来,多少人在金钱面前迷失自我、忘掉初心。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那些在世人面前清正廉明的官员,那些自诩孤傲高洁的书生,甚至那些看起来憨厚老实的普通人,难道他们不会被金钱迷惑心智吗?他们以两袖清风的正人君子的假象示人,实则,在那具皮囊背后,隐藏着一副贪婪自私、贪得无厌的嘴脸。

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行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时候,金钱可以帮助那些贫苦的人,这时,它像一场春天的雨露;有时候,它可以拯救一个家庭,为一个家庭点亮生活的灯塔;有时候,它可以让一个国家繁荣富强,成为一个傲立于世界的盟主。所以,金钱总是充满诱惑力,它也会诱导人走上歧途,甚至陷入万丈深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们在追逐它时,忘记了人伦的道义,忘记了做人的原则,忘记了最初的信仰。所以就有了“见钱眼开”“见利忘义”“利欲熏心”“财迷心窍”这样的成语。那闯王李自成进京后,大肆搜刮钱财,最终天怒人怨,兵败人亡;那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定都天京后,沉迷酒色,荒于政事,断送了天国前程,终不过黄粱一梦;那和珅中饱私囊,富可敌国,终东窗事发,被抄家赐死;那权臣蔡京不可一世,挥金如土,奢靡无度,终导致官逼民反,国破家亡。

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却能够把人送进坟墓。谁把金钱当做上帝,它就会成为金钱的仆役。当你陷入金钱的诱惑中,鱼儿离不开水,金钱便是你的水;花儿离不开阳光,金钱便是你的阳光;蒲公英离不开风,金钱便是你的风。它好比鸦片,一旦沾染,就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在新闻中,一名年轻的姑娘为了金钱而贩卖毒品,最终锒铛入狱,自毁前程;一位小伙子为了金钱而盗窃抢劫,终身陷囹圄,被法律严惩;一位老人为了金钱,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当街碰瓷,不顾礼义廉耻,沦为众人的笑柄。在这时,金钱是一个魔掌,将你包围,你会在金钱的迷雾中,慢慢迷失。

金钱乃身外之物,有的人视财如命,有的人见财如见粪土。《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在奄奄一息时担忧不舍的并不是家人,而是害怕两根灯芯太浪费灯油了,令人喷饭。《割席断交》中管宁见钱如石头一样,视而不见。这两种人对金钱持有不同的态度,如何看待金钱在人的一念之间,这一念,能成就一世英名,也能留下一世骂名。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这才是我们应该牢记的人生格言。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眼前的名利和金钱终有一天会烟消云散,我们能留给世界的无价之宝,应该是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我们应看淡物质名利,笑对人生坎坷,切莫金锁心玉,让金钱成为成功的牵绊和人生的牢笼。

静心之美

品读经典,领略静心之美。

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烦恼由心生,倘若你静下心来,沉淀自己,随心洒脱,又何来执念。时光的脚步不会停,但人不是。只要你心中静下,自然不会有世俗的苦乐阻碍你的脚步,自然不会为其所困。

整个世界都喧嚣:火车拉响了鸣笛,春风拨动了杨柳,花儿悄悄地绽开。所

有的细微的声响,虚的实的,全朝我袭来,掠走大片的忧虑。仿佛只是把一颗心沉淀下去,静下去,便会沉入水底,穿过湖面,又一柳暗花明。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心静了,目光也清了,你能看见未来的朝阳,耀眼辉煌。似一池春水,如镜一般,轻泛微波,也便承载了千秋岁月,万梦长情。似一人酌酒赋诗,与己私语,洗涤一身,只剩一袭洒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是静的;“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泉是静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山是静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林是静的;“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世间万物皆是静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轻轻地闭眼,睫毛颤动着,勾勒出小小的一圈。细细地聆听,鸟鸣与蝉噪交织着,演奏着青春的乐章。会有微风吹起你的头发,扬在空中;会有落叶飘在你的头上,尽情欢笑。你会想,原来静心也很美。

当你心烦意乱,萎靡不振之时,切勿焦躁。你要静下心来,透过夕阳,时光拖得像树荫一般深长。你看见自己的影子在荡漾,漾着漾着,像是黎明的曙光;你瞧见头顶的叶子在飞扬,扬着扬着,像是梦想的序章。世界都安静了,你才发现,人间处处都是一个美丽的比喻,他们期待着你的幻想。

诸葛亮教诲子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刘禹锡亦是:一人一屋一轮月,一琴一书一场雪。他忘却世外尘壤,唯我心中净堂。闲来时弄琴阅经,静心来叹山问水。他一人独居,功成名就。普希金的诗里,也透出这个道理——悲伤的日子里,静下心来,就这样期待,梦想会怀着希望,向你而来。

时光像一首诗,尽管中间曲折,长短不一,你要相信它会有头有尾,你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时光很美,岁月静好,闲云、落花、香茗、诗书,一切美好的存在,都期待着我们去静心品读。

《论语》——永不褪色的经典

《论语》是儒家经典基作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的孔子的言行史片,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从诞生之初至今,对社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我们做为中学生更要读通《论语》,品味经典,接受传统文化精粹的洗礼和熏陶,做一个有道德,有品格,有内涵的人。

《论语》中的每一篇都告诉我们一些非常重要的人生道理,静下心来仔细品一品,带给我们的启迪不止一星半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品德好的人我们要学习他,品德不好的人我们也要对照自己,自我反省。待人要宽厚大度,不与其计较,正所谓“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学习时我们不仅要认清自己的不足还要学思结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也要经常温习旧的知识,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可见《论语》中包藏着处事的智慧和治国的良策。众所周知,《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统治者要施“仁政”,这与当今社会提倡的“和谐”不谋而合。可偏偏有人认为2000多年前的先人思想过于落后,并不认同”经典永不褪色”,

不肯读《论语》。可如今好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约法国巴黎,联袂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比我们优秀这么多的人,给予我国的文化瑰宝文么高的评价,我们也更加应该去认真地了解“万能”的《论语》。

《论语》中记载的是孔子的思想言行,而孔子也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学者之一,他打破了当时的迂腐落后的社会思想,广收学子,因为他超前的思想,对整个封建时期的教育观念造成了极大地冲击,这种“有教无类”的平等思想从某些方面来说,唤醒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人的灵魂。所以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和“至圣先师”当之无愧。

所以我们不能够贬低《论语》,相反,身为中国人,我们要多读经典,一本经典总是常读常新,从中汲取智慧的精华,让心灵之花因经典而更加美丽。

守住心中那份宁静

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好的境界。恬和、安宁,如一泓秋水。映着安静的圆月,泼洒着淡淡的清辉。

雨,安静地下着,在小桥上,在流水中,在屋瓦上,以它特有的韵律在风中浅唱,如断了线的珍珠,落着,滴滴嗒嗒。我手执《朝读经典》,对雨轻吟,诗人各有其静,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赵嘏的“春静烟花秀,夜深风月闲”,骆宾王的“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微风送拂花香和那缠绵的雨丝沁润的温柔静气。品一江清雨,观一川烟草,看满城风絮,享受这雨中悠悠的宁静。这书香,亦在烟雨中氤氲而悠远绵长。宁静,不是平淡,更非平庸,而是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于静中融景。静能使人心明神清,慧增开悟,神采万千,以不变应万变。

夜,那样静谧,黑夜遮住最后一缕晚霞,黑色笼罩了一切房屋,月色朦胧,树影婆娑,风儿轻轻,吹拂着群星那晶亮的脸庞。《荷塘月色》中,朱自清不也是在这样的一个夜晚,静静欣赏明珠、星星般的白色荷花,,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的荷叶。夜静得像一潭水,似乎所有的生灵都已经睡了。丝丝微光,我的影子倒映在桌面上,看着台灯下的书,此时已沉浸在书中,不想其他的,眼里、心里,只有这本书了。陶冶性情,需要宁静。宁静可以沉淀出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滤出浅薄、粗率等人性的杂质,升华自己的灵魂。

为人处世、工作生活、情感世界,保持一种超然清静的心境,守住一片温馨的宁静,于宁静中明晰一切,于宁静中陶冶情操,把握好自己的生命轨迹。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明白博大可以稀释忧愁,宁静能够驱散困惑。没有人知道远方到底有多远,打开心灵之窗,让快乐的阳光和月光涌进来,宁静之心便有了一支永不熄灭的快乐之歌。追求宁静的心境,清醒的人生。诸葛亮不也教育他的子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吗?心若不静,何以到达更远的目标?守住心中那份宁静,丰厚人生底蕴。

宁静,是历经沧桑后的沉静,是饱经风霜后的祥和,是历经磨砺后的恬淡。《朝读经典》,就是这样一剂静心的良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