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
中国园林史复习重点
![中国园林史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761f74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2.png)
园林史复习填空题选择题平面图简答题主观论述题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以下为老师提到的内容)第一个时期(起源、生成期):1、囿:王室专门圈养禽兽的场所(狩猎)2、台: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通神)3、园:种植树木的场地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商周园林:沙丘苑台(殷纣王)、灵台灵沼灵囿(周文王)、姑苏台(吴王夫差)、章华台(楚灵王)秦汉皇家园林:兰池宫(大咸阳规划,池中筑岛求仙之用)上林苑(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其中建章宫采用大内御苑模式,一池三山)秦汉私家园林:梁孝王的兔园(土石假山)、梁冀王的苑囿(私家规模最大,分为园圃和菟园,其中园圃将真山仿于园林)第二个时期(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皇家园林:邺城(曹操,其中有铜雀园,分为铜雀、金虎、冰井三台)洛阳(中轴线北端,芳林园又叫华林园)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北:张伦宅园南:玄圃(元圃)魏晋南北朝郊野别墅园:石崇(金谷园,“文因景成,景因文传”)、谢灵运(始宁墅)、陶渊明(归园田居)魏晋南北朝公共园林:兰亭(首次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第三个时期(全盛期):唐朝皇家园林:大内御苑(三大内,分为最大的西内太极宫、最豪华的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行宫御苑(隋西苑)唐朝私家园林:白居易,第一个文人造园家,《太湖石记》1、牛僧儒归仁里园2、履道坊宅园(白居易)3、庐山草堂4、辋川别业(二十个景点)唐朝寺观园林、其他园林(绛守居园林平面)、公共园林(多以亭为中心)第四个时期(成熟期):宋代园林:艮岳(主山万岁山,侧岭万宋岭,余脉芙蓉城,宾位寿山)成就:筑山、置石、理水、植物配植、建筑(形式多样,山顶建亭、水畔建台榭、山坡平地建楼阁),突破一池三山格局金明池平面设想图1、富郑公园平面图(见书)2、环溪公园平面图记于《洛阳名园记》中独乐园(司马光)文人园的特点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疏朗——景物数量求多整体性强雅致——出于仕而脱俗天然——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契合其他园林:浙江楠溪苍坡村根据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体现耕读思想元明清初故宫御苑平面图第五个时期(成熟后期):清离宫御苑康熙二十三年畅春园(江南上水画家叶洮参观规划,张然主持叠山工程)清私家园林扬州影园平面图无锡寄畅园平面图(山为重点,水为中心,山水林木为主的人工山水园,中心水池称锦汇漪)造园理论著作:《园冶》计成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山,选石,借景“兴造论”泛指营园要旨,是全书总纲,好的园林评价标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园说”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细节(4篇)两个规划原则“景到随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第一篇“相地”山林地,城市地,郊野地,村庄地,旁地宅,江湖地。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a1a0f150912a216147929ac.png)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1.园林四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四项工作;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2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分为小中大型,天然山水园分为山地园和山水园的水景园3园林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的寺观园林4.人工和天然山水园的区别;基址不同,人工多建于平地,以城镇内居多,天然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5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生成期(殷,周,秦,汉)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全盛期(隋唐)成熟期(两宋到清初)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6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英国园林(理性的、客观的写实)、中国园林(感性的、主观的写意)同为风景式园林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尤其是人工造园,它是判断园林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天人合一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含蕴7.论述.艮岳的造园成就.1.筑山.万岁山为主位.万松岭–侧岭,芙蓉城为余脉.寿山-宾位.形成宾主分明,有远有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的构图规律.假山的用石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山上道路是斩石开径.万岁山上多设奇特石景.2置石.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重要峰石均有命名.3理水,园内形成完整水系.河.湖.沼.溪.涧.瀑.潭.水系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是大自然山水成景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
4植物配置。
品种多,配置方式孤植。
丛植。
混交.成片栽植.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点均以植物为主题.林间放养珍禽奇兽。
5。
建筑。
几乎包罗同当时全部形成.建筑布局充分发挥点景.观景作用.艮岳称得上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自家园林的风格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8.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1.简远。
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造园诸要素。
不追求品类之繁复。
中国园林史复习资料(DOC)
![中国园林史复习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4738ce2c3968011ca300912d.png)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的选址分: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山水园、山地园、水景园)按园林的隶属分:私家园林(宅园、游憩园、别墅园);皇家园林(大内、行宫、离宫御苑);寺观园林(佛寺、道观)。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年——公元960年)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公元960年——公元1911)1.园林的最初形式与起源原始社会→洞穴生活,生吃,不可能产生造园的要求。
氏族社会→渔猎、采集来维持生活,逐水草而居。
奴隶社会→蓄养牲畜。
→农业生产已占主要地位。
→有了脱离生产劳动的特殊阶层的出现。
→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艺术)开始发达的阶段,才兴建游憩生活为内容的园林。
园林的雏形:囿、台、圃囿:是就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与鸟兽滋生繁育,并挖池筑台(台为主要建筑物),供作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的用地。
(囿中除夯土筑台、掘沼养鱼外,既是一片天然的景象)——狩猎、圈养台——主要建筑物,观天象、通神明圃——生产基地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可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则是人们对大自然环境的认识——山水审美观的确立。
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天人合一:正由于天人和谐的哲理的主导和环境意识的影响,园林作为人所创造的“第二自然”,里面的山水树石、禽鸟鱼虫是顺乎自然的“纯自然”状态,从而明确了园林风景式的发展方向。
君子比德:导源于先秦儒家,从功利、伦理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观照天地自然过程,看成是主体道德观念,寻求客体再现的过程”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诗经》比兴,《楚辞》香草喻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水的清澈象征人的明智,水的流动表现智者的探索,山的稳重与仁者的敦厚相似,山中蕴藏万物可施惠于人,体现仁者的品质。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ceebd83d0d233d4b14e6980.png)
古典园林史复习第一章:概述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她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
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意义: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
园林的概念:传统概念:是在一定地块范围内,以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美的规律以及工程技术,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现代:改善生态系统,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园林美的衡量标准: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
中西方的园林艺术比较:自由与规整。
西方:以意大利、法国的园林为代表。
中西方园林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园林和园林美,其原因有三:(1)从哲学、美学体系上看:天人合一、人本主义;(2)从园林创作者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诗情画意、几何审美;(3)从园林的表现形式上看:内聚性、外拓性。
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雏形期)•狩猎、采集获取生活资料;•人类完全依赖大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亲和。
第二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时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对自然的破坏不突出, 人与自然的关系:亲和。
此阶段园林的三大特点:1、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
2、封闭的、内向型的。
3、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为主要目的,并非自觉体现社会环境效益。
第三阶段:工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的终结,现代园林的兴起)•十八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成功,世界逐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大范围的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
Olmsted•1857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
1872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公园”;此阶段园林与上一阶段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四点:•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政府所有的、向群众开放的公园,园林不再为少数人服务;•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原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为开放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得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发挥其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城市人群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的活动的场地——社会效益。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题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3a4e87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d.png)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要点1、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现为苑囿的形式;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家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古典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造园活动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造园艺术上,技巧更为发达;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筑山:“叠山”“掇山”;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一拳则太华千寻”;理水:“山嵌水抱”;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并且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写仿天然水景的全貌,即“一勺则江湖万里”;植物:栽植树木不讲究成行成列,但亦非随意参差;往往三株五株、虬枝古干而予人以蓊郁之感,运用少量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法国规整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建筑控制一切;英国风景园林:建筑物与其它造园要素相互分离,建筑退避三舍;中国山水园林:建筑与其它要素有机组织,彼此协调、相互补充;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建筑形式多样,得益于木框架结构的运用,从而更好地融合于自然环境中,并蕴涵一定哲理,如“以园法天、以方象地、纳宇宙于芥粒”;诗话的情趣:文学——时间的艺术绘画——空间的艺术园林——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学、书画密不可分,“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以画入园,因画成景”;意境的蕴涵: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三境:物境——只写山水之形——第一层次情境——能藉景生情——第二层次意境——能托物言志——第三层次3、园林的基本类型不同分类:按构园方式划分: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按园林的隶属划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按地域划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4、囿与台名解囿: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的园林形式之一;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台:观天象、通神明;5、秦汉时期园林的主要特点:皇家园林由先秦的自然崇拜变为“法天象地”;“一池三山”格局改变了先秦以台为主体的园林格局,成为后世苑囿建造的模式;神仙思想对园林的影响较大皇家园林是秦汉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是皇家园林的摹仿,没有形成特色;开创了土假山和石假山的纪录,并逐渐开始模仿自然从囿--苑、园,主要功能是游憩观赏;但总体布局粗放;隐士庄园出现6、一池三山起源及“三山”所指:起源:建章宫三山:蓬莱、方丈、瀛洲7、汉代建筑屋顶的基本形式:庑殿、悬山、囤顶、攒尖、歇山8、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皇家园林名解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或皇家私有的,在古籍里称为“苑”、“囿”、“宫苑”、“御苑”等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寺观园林:指的是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9、北魏洛阳城的空间结构特征1.功能较汉魏时期更加明确,规划格局更加完备成熟的中轴线体制;干道—衙署—宫城—御苑2.大内御苑毗邻于宫城之北,方便游赏又有军事防卫“足退为守”的用意,成为了以后皇都格局的模式3.内城以外为外廓城,构成宫城、内城、外城三套城垣的形制;10、唐长安城大明宫的空间布局大明宫东内:根据课本再拓展相对独立的宫城,唐高宗后主要政治舞台;建在坡上,南宫北苑;宫和苑之间的穿插、延伸;“凹”字形平面的宏伟建筑群;——含元殿,轴线延伸至大雁塔;苑林区:太液池、蓬莱山;彩虹式的拱桥,太液池周边回廊;11、隋唐时期园林的特征①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就园林的性质而言,已经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园、离宫御园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②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又进一步深化,为宋代文人园林兴盛打下了基础;③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同时反过来也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12、文人园林主要特征:1.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2.疏朗景物数量不求其多,但整体性强,不琐碎3.雅致文人文化4.天然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契合,内部以植物造景为主13、宋朝园林的特色:1在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的造园活动最为突出2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3叠石、置石均显示其高超技艺,理水已能够缩移模拟大自然界全部的水体形象,与石山、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而构成园林的地貌骨架;4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到南宋时大体上已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5总之,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两宋园林,其显示的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14、北宋东京艮岳的历史成就:①筑山这是一个宾主分明、有远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做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所谓“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众山拱优,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②置石用石方面,以太湖石、灵壁石之类为主,经过优选石料千姿百态,山池中、山坡上亦有特置的峰石;③理水园内有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溪等的缩影,水系与山系形成山嵌水抱;④植物配置植物数十个品种,景区、景点许多以植物之景为主题;⑤建筑园内“亭堂楼馆”,约有40处,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充分发挥其点景、观景的作用;15、了解园冶中的经典句子:营园成败取决于能够主持其事的、内行的造园家,好的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景到随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16、明清时期园林特点1.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末世的盛衰消长;2.民间私家园林一直承袭上代的发展水平,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其他地区的园林受到三大风格的影响,又出现各种亚风格;3.宫廷和民间的园居活动频繁,“娱于园”的倾向显着;4.公共园林在上代的基础上,又有长足的发展;5.造园的理论探索停滞不前;6.西方的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17、清代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1、平地起造畅春园既显示高度的人工造园技术和浓郁的诗情画意,又表现出一派宛若自然生态的环境气氛;2、避暑山庄则从造址到规划、施工,始终贯穿着力求保持大自然的原始、粗犷的原则,建筑少而疏朗,着重大片绿化和植物配置成景,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起来,以自然融汇于园林,开创了一种特殊的园林规划——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3、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是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三座着名的皇家园林,它们代表了清初宫廷造园活动的成就,集中反映了清初宫廷园林艺术的水平和特征;这三座园林经过此后的乾隆、嘉庆两朝的增建、扩建而成为北方皇家园林空前全盛局面的重要组成部分1.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2.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3.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1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2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3具体仿建名园4.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18、北方私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岭南私家园林的主要特征,了解代表作品1)、江南园林宋代沧浪亭、元代狮子林、明代拙政园叠山:石料以太湖石和黄石为主;石的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植物:以落叶树为主建筑:以高度成熟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作为创作源泉,园内有各种各样空间2、北方园林萃锦园叠石:假山的规模比较小,但叠山技法深受江南影响,风格却显出幽燕沉雄气度植物:观赏树种比江南少规划:中轴线、对景线运用较多,园内空间划分比较少3、岭南园林:清晖园顺德、可园东莞、余荫山房番禺、梁园佛山规模比较小宅院繁多建筑:比重大,建筑的局部、细部很精致叠山:爱用“塑石”的技法植物:园内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如:老榕树大面积覆盖遮蔽的荫凉效果宜人,堪称岭南园林之一绝19、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大内御苑——建置在皇城和宫城之内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的近郊、远郊或更远的风景地带,供皇帝偶尔游憩或驻驿之用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的近郊、远郊或更远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20、畅春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网师园、拙政园的空间结构特征圆明园:1西部的中路,是三园的重点,包括宫廷区及其中轴线往北延伸的前湖后湖景区;2东部,以福海为中心形成一个大景区;中央三个小岛上设置景点“蓬岛瑶台”;3北面,呈狭长形地带,形成一个单独的景区,是一条从西到东蜿蜒流过的河道;立意取法于扬州的瘦西湖;圆明园规划设计特点:有许多新意和开创性成就,但建筑密度较高,同时某些地段景点过于密集,甚至有些景点的模拟过于矫揉造作之感;1模拟江南风景的意趣;2借用前人的诗画意境;3移植江南的园林景观而加以变异;4再现道家传说中的仙山琼阁、佛经所描绘的梵天乐土的形象;方壶胜境5运用象征和寓意的方式来宣扬有利于帝王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宣扬儒家的哲言、伦理和道德观念;承德避暑山庄:①包含了几乎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②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西北山岳风景、中部平原风景、东南湖泊风景三大景区鼎列的格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③有很好的借景条件;④三大水源构成完整的水系,能充分发挥水的造景作用,来表现水的静态和动态美;⑤优越的小气候条件;总体布局:按“前宫后苑”规划形式进行规划;湖泊景区:以洲、桥、岛、堤划分成若干水系的一个大水面;湖中共有大小岛屿八个;平原景区:建筑物很少,东半部为“万树园”,保留了塞外草原粗犷的风光;充分表现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明显政治意图;山岳景区:占去全园2/3面积,保留大片原始松树林,高台之上也建有部分建筑;颐和园: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 "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的造园准则;全园可划分为四大景区:山前湖区前山景区后山景区后溪河区清漪园的总体规划并不仅局限于园林本身,而且还着眼于西北郊全局、以“三山五园”为主体的大环境来作出通盘考虑;首先考虑与西邻静明园的关系;其次,把清漪园考虑进“三山五园”的大环境;“三山五园”中,清漪园最晚建成;清漪园建成、昆明湖开拓后,构成了万寿山和里湖的南北中轴线;静宜园的宫廷区、玉泉山主峰、清漪园的宫廷区又构成一条东西向中轴线,往东延伸交汇于圆明园与畅春园之间的南北轴线的中心点;拙政园: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水面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 ;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晚清时期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畅春园1.建筑及景点的安排按纵深三路布置;2.理水利用“清华园”原有资源丰富水面,创建水景园,水面以岛堤划分为前湖和后湖两个水域,外围环绕着萦回的河道;3.建筑建筑密度小,建筑朴素,多为小式卷棚瓦顶建筑,不施彩绘;园墙为虎皮石砌筑,堆山则为土阜平冈,不用珍贵湖石;4.植物大部分园林景观以植物为主调,园内有大量明代遗留的古树、古藤,又种植了腊梅、丁香、玉兰、牡丹、桃、杏、葡萄等花木,林间散布麋鹿、白鹤、孔雀、竹鸡,景色清幽;5.整个园林景观崇尚简约,与康熙所提倡的简约精神有关网师园:网师园课堂上没有介绍,你们可以根据课本介绍和平面图加以描述•园林空间采取主辅对比手法主景区也就是全园的主体空间,在它的周围安排若干个较小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网师园的规划设计在尺度上也颇有独到之处。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60439d0b14e852458fb57df.png)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中国古典园林复习提纲(完整版)
![中国古典园林复习提纲(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f854246137ee06eef918dc.png)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5=30分)1、江南私家园林中那个园林的假山艺术最为著名(D )A 沧浪亭B 拙政园C 留园D 狮子林2、江南私家园林中那个园林的建筑空间处理最为精彩(D )A 环秀山庄B 怡园C 豫园D 留园3、皇家园林经典的“山水布局模式”是( B)A 山水相依B 一池三山C 山环水绕D 水因山转,山因水活4、我国明代学者李渔的造园著作是(C )A 园冶B 梅谱C 闲情偶记D 长物志5、我国明代学者文震亨的造园著作是(A )A 长物志B 考工记C 画论D 菊谱6、江南私家园林中那个园林与宗教意蕴相关性最密切(D )A 留园B 可园C 艺圃D 狮子林7、宋代著名的皇家园林是( B)A 颐和园B 艮岳C 上林苑D 铜雀园8、颐和园的原名是( D)A 静宜园B 长春园C 畅春园D 清漪园9、北方园林的杰出代表是(A )A 皇家园林B 私家园林C 寺观园林D 公共园林10、下面那个园林属于公共园林(A )A 杭州西湖B 颐和园C 末央宫D 留园11、上海现存最著名的私家园林是(C )A 休园B 影园C 豫园D 退思园12、无锡现存的最著名的私家园林是(C )A 环秀山庄B 退思园C 寄畅园D豫园13、我国明代造园家计成的造园理论著作是(A )A 园冶B 闲情偶记C 花谱D 考工记14、拙政园整体由几部分组成( D)A 一部分B 二部分C 三部分D 四部分15、江南私家园林中那个园林是采用的外向式空间布局模式(D )A 网师园B 可园C 寄畅园D 沧浪亭16、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初形式是(C )A 台B 苑C 囿D 园17、东周时期我国形成的古城规划的专著是(D)A工程营造录B闲情偶记C花谱D考工记18、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我国理想园林景观审美影响最大人物是(B)A刘伶B谢灵运C陶渊明D顾恺之19、邺城仙都苑开创的皇家园林山水布局模式是(C)A一池三山B四渎C四渎四海D东海仙山20、寺观园林起源于我国哪个朝代(B)A秦朝B汉朝C唐代D宋代21、宋朝郭熙提出山水景观取景与构图“三远”法著作是(A)A林泉高致B笔法记C闲情偶记D山水诀22、拙政园造园艺术的精华部分体现在(C)A东部B西部C中部D整体23、留园整体由几个主题景区组成(D)A一部分B 两部分C三部分D四部分24、留园以山水(水体)景观为主题景区的位于留园哪个部分(C)A东部B西部C 中部D北部25、现存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是(D)A怡园B环秀山庄C寄畅园D沧浪亭26、“主景突出式”皇家园林代表作是(A)A颐和园B圆明园C静宜园D长春园27、“集锦式”皇家园林代表作是(C)A畅春园B清漪园C圆明园D华林园28、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皇家园林是(D)A上林苑B建章宫C圆明园D避暑山庄2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完整“三仙山”模式的皇家园林是(B)A未央宫B建章宫C上林苑D华林园30、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一个重要人文园林景观是(D)A新亭B兰亭C修禊D曲水流觞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5=15分)1、中国古典园林按地方风格主要可以分为几类(ABC )A 北方园林B 江南园林C 岭南园林D 书院园林E 衙署园林2、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构成要素是那几个(ABEF )A 筑山B 理水C 道路D 广场E 植物F 建筑3、宋郭康熙提出的山水取景“三远”法包括(BCD )A 幽远B 高远C 深远D 平远E 旷远4、中国古代的全面、有代表性三部造园理论著作(ABC )A 园冶B 闲情偶记C 长物志D 兰亭集E 画论5、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私家园林有( ABCD)A 拙政园B 留园C 狮子林D 网师园E环秀山庄6、中国古典园林按园林的隶属关系主要可分为几类(ABC )A 皇家园林B 私家园林C 寺观园林D 北方园林E 岭南园林7、中国古典园林按园林的布置形式可分为那三类(ACD )A 规则式园林B 人工山水园C 自然式园林D 混合式园林E 天然山水园8、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ABCD )A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B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C 诗画的情趣D 意境的蕴含E 虽由人作,宛若天开F 得景随形,曲径通幽9、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方法( ABE)A 破B 隔C 导D 疏E 掩F 绕10、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有(BCD )A 艮岳B 颐和园C 避暑山庄D 圆明园E 上林苑F 华清池1、皇家园林:苑、宫苑、苑囿、御苑等,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6e23ccd4d8d15abe234ebc.png)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得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得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得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与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与自然保护区园林得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得起源此时期得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与现代城市公共园林得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得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得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得选择与开发方式得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得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与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就是中国古典园林得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得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与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得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与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得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得宅园,建制在皇城与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得风景优美得地方,或者远离都城得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得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得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得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中国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国园林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f36d651844769eae109ed46.png)
中国园林史复习提纲1、中国古典园林源头(要素、类型、物质源头、思想源头)曹江宁中国古典园林要素:叠山:类型——土山、土石结合型、纯石假山、庭石形态——崖壁、峰峦、涧壑、洞穴、坂坡理水:形态——湖泊、溪流、瀑布、涌泉建筑:厅堂、楼阁、馆、榭、舫、亭、轩、廊、桥、门、墙花木:乔木、灌木、藤本花木、草本花木、竹类、水生植物中国古典园林类型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富丽堂皇、气派豪华)私家园林(精巧别致,典雅秀丽,更能体现人的创造性想象,更富艺术情趣,也更能激发游人的雅兴。
)寺庙园林(清溪环绕,青山掩映,苍松古柏相伴,藏而不露,清幽神秘)中国古典园林起源物质源头(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台、园圃这三者的结合(公元前11世纪,殷末周初)(2)中国古典园林在其产生的初始便与生产、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囿(起源于狩猎)殷朝帝王、贵族奴隶主的大规模狩猎——田猎——集中圈养——“囿”还具有游观功能,虽然并非主要功能,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台(起源于祭祀)是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在台上可以登高远眺,观赏风景统治阶级就近修筑高台,模拟圣山进行祭祀之礼,因此台成了山的象征周朝,台的游观功能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苑建筑物,并结合于绿化种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环境,又逐渐向着园林雏形的方向上发展了园圃(起源于农耕)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是人中栽植蔬菜的场地园圃内所栽培的植物,一旦兼做观赏的目的,便会向着植物配置的有序化方向上发展,从而赋予其园林雏形的性质思想源头天人合一思想:保护山林川泽的生态环境,天人感应、天人和谐君子比德思想:将自然的外在形态、属性和人的内在品德相联系神仙思想: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中极天柱——昆仑1、中国历代皇家园林典型代表(西周、汉、唐、宋)(苟潇宇)西周:当时皇家园林是以囿的形式出现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和生产之用。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2816bd128ea81c758f5780f.png)
1.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2.文明人类早期对园林的理解:中国古代的瑶池和悬圃;基督教的伊甸园;佛教的极乐世界,伊斯兰教的天园。
3. 园林四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四项工作: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4.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分类: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小(0.5公顷以下)、中(0.5公顷—3公顷)、大型(3公顷以上);天然山水园分为山地园、山水园、水景园。
人工和天然山水园的区别:基址不同,人工多建于平地,以城镇内居多,天然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
《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5.园林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皇家园林:大内御苑,建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以内,紧邻皇居,便于日常临幸,西苑、慈宁宫花园和大明宫;行宫御苑,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尔游憩,静宜园和静明园和南苑;离宫御苑,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畅春园和避暑山庄和圆明园和颐和园。
私家园林:宅院和别墅园的游憩园。
寺观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6.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一、生成期(商周秦汉):皇家公苑,园林规模宏大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突起,寺庙园林兴盛三、全盛期(隋唐):写意山水园兴盛,私家园林开始发展四、成熟期(两宋元明清初)写意山水园,寺观园林和私家园林处于兴盛时期。
五、成熟后期(清中末期):清末结束了中国古典园林史。
7.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对山水植物这些构景要素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f56d0629b89680202d82551.png)
园林史:阐释园林的渊源演变发展的规律及其特征,论述物化为园林的外在形态、风格体系,蕴含着人类对生存环境、社会哲学思想、观念、审美需求、政治影响、造园思想流派内在的认识。
园林: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德自然环境和游憩境遇。
2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特点第一阶段狩猎社会园林,自然从属型;人对自然处于感性适应阶段。
人与自然呈现亲和关系。
为园林萌芽状态。
所先出的园林雏形处于生产目的。
第二阶段农业社会园林,顺应型;人对自然变为理性适应阶段。
仍保持亲和关系。
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趋于兴旺的过程。
园林特点为: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人所私有;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寄托为主要目的,没有自觉地体现社会、环境效益;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社会园林征服;人理解大自然也逐步地在控制大自然,两者的理性适应状态更为深入、广泛。
两者关系转变为对立、敌斥。
园林特点:除了私人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
向公众开放的公众园林;园林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得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即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地即社会效益;由现代型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现代社会园林;又回归到亲和关系。
园林:私人所有的园林、城市公共园林。
绿化开放空间及各种户外娱乐交往场地不断扩大,城市的建筑设计由个体而群体,更与园林绿化相结合而转化为环境设计,确立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园林绿化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园林审美的构思;园林学的领域大为开拓,称为一门涉及面极广的综合学科。
3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081f57ba417866fb84a8ebe.png)
中国古典园林史绪论一.园林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一一原始社会一一果木蔬园◆第二阶段一一奴隶封建社会一一古典园林◆第三阶段一一工业革命后一一现代园林◆第四阶段一一二战之后一一园林城市二.分类1.按照园林基地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类型。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
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摩拟在一个小范围内。
人工山水园最能代表中国古典艺术成就。
天然山水园: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
2.按照园林隶属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a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称苑、苑圃、宫苑、御苑、御园等。
魏晋之后,皇家园林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又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b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
古称园、园墅、池馆、山庄、别业、草堂等c 宅园:私家园林的一类建置在城镇里,依附于住宅作为园主人日常游憩、赏乐、会友、读书的场所,规模不大。
d 跨院:宅园的一种,园林是位于邸宅的一侧而成的。
e 游憩园:私家园林的一种,单独建置,不依附于邸宅。
f 别墅园:建在郊外山林风景地带的私家园林。
供主人遐思,休养或短期居住之用。
.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3.非传统园林还有书院园林、会馆园林、茶楼酒肆的附属园林、衙署园林、祠堂园林。
风景名胜区的构景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类似于园林的四个选园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发展的契机是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者之间平衡和再平衡,它的逐渐完善的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自我调整而促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三、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五个阶段:生成期(殷、周、秦、汉)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全盛期(隋、唐)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宋)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①本于自然,高于自然②建筑美与自然的融合③诗画的情趣④意境的涵蕴◆叠山(掇山):园林内使用天然石块堆筑为石山的特殊技艺。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ab78103964bcf84b8d57b10.png)
中国史部分一、绪论部分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P3)《古兰经》伊甸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
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
(P4)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
(P4)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
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
(P6)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P6)中国古典园林分类: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
(P7)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大的则把完整的天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
(P8)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幽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前者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后者则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P9)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发展表现为极为缓慢的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其原因为:1、经济上以血缘家族的地主小农经济为主体,工商业经济始终处于附庸的地位;2、政治上的君主集权,依靠封建礼制与官僚机构相结合的国家机器,有效地控制着全国的广大地域;3、儒家倡导的以礼乐为中心的封建秩序、尊王攘夷的大一统思想,始终占着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ac1c1b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a.png)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打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造的“第二自然”。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又称苑、宫苑、苑囿、御苑等。
按建社位臵又可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
私家园林:属于贵族、官僚、文人、富商所私有的园子。
亦称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等。
囿:中国古代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类型。
寿山艮岳: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是岳的建园工作由宋徽宗亲自参与,是北宋皇家园林的杰作,在中国园林史是占有极高的地位,是继西汉太液池之后又一个里程碑。
建章宫:建于武帝太初元年,是上林苑内十二主要宫之一,它其他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清代。
张南垣/张涟:明,毕生从事叠山选园,他的文化素养较高,因而他的叠山作品亦最为时人所推崇。
计成:字无杏,江苏人,生于明万年间十年,中年曾漫游北方及西湖,返回江南后定居镇江,他后半生专门规划设计园林,成了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并于造园实践之余,总结其丰富经验,写成了中国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原辽宁理论著作《园冶》.《园冶》作者是计成,成书于1631年,刊行于1634年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公选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
《一家言》/《闲情偶寄》:作者是明李渔,他是一位兼善了绘画、词曲、小说、戏剧、造园的多才多艺的文人,先在江南、北京为人规划设计园林多处。
《一家言》共有九卷,其中八卷讲述词曲、戏剧、器玩,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
《长物志》:作者文需亨,使明代著名文人画家文征明的曾孙,共十二卷,其中与造园有直接关系的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ae110c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4.png)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整理资料汇编一、名词解释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2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野、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4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居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如:北海琼华岛5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的皇家园林。
如:香山静宜园6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或者远离都成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避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御苑相联系的政治中心的皇家园林。
如:承德避暑山庄7张南垣,名涟,生于明万历十五年,毕生从事叠山造园,他追求意境深远和形象真实的可入可游出发,主张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8张然;字陶庵,造园工匠,在北京城内建万柳堂,改建怡园,参与了重修西苑瀛台、新建玉泉山行宫以及畅春园的叠山等规划事宜。
9张南阳;字山人,他用绘画的手法堆叠园林假山,江南名园如上海潘允端的“豫园”,陈所蕴的“日涉园”,太仓王世贞的“弇园”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堆叠假山的手法是传统的缩移摹拟真山整体形象的路数。
10计成:计成,字无否,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形成《园冶》以书,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11《园冶》:明代成书,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共分三卷。
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duo)山、造石、借景,。
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
园说共四篇。
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细节。
计成认为好的园林评价的标准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前者意即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后者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予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园林史复习
![园林史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1eaf2ff3c1ec5da51e2708f.png)
一、名词解释:1、天人合一2、园林3、人工山水园4、文人园林5、无心画6、离宫御苑7、行宫御苑8、大内御苑9、意境10、曲水流觞11、隐逸12、计成13、规则式园林14、台地园:15、枯山水16、寺观园林17、退晕式18、连房广厦二、填空、选择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 囿和台和,另外“园圃”也是第三个源头。
2、着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颐和园,香山的静宜园及畅春园、圆明园。
3、《绛守居园池》属于园林4、唐长安三大内指的是5、在英国__________园内建有中国式塔,是由____________(人名)引进的。
美蒂奇庄园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园林。
6、________________是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他与建筑师 C.沃克斯合作,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_________________。
7、按照园林的选址和开发方式不同,园林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分为台地园林、美蒂奇式园林和巴洛克式园林。
8、清代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园中园是颐和园的______ ,它是以江南_____ __为蓝本。
9、兰亭是____________。
10、颐和园的构图中心是11、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是以寺观园林的出现为标志。
12、《园冶》的作者是___时期_______;《作庭记》的作者是_____时期__________。
13、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另外“园圃”也是第三个源头。
14、________________是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他与建筑师 C.沃克斯合作,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是纽约中央公园。
15、按照园林的选址和开发方式不同,园林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
(注:以下是老师说的大概的内容,可能有些内容漏掉)
1.简答题
①园林4个阶段及基本特点
②中国古典园林类型(天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
③皇家园林的分类并举3个例子
④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简答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美和自然
美能达到融合)
⑤各个时期园林的特点(主要前四个阶段)
⑥3个重要的思想(天人合一、神仙思想、君子比德)
⑦文人园林的特点转折期宋代并展开说明)
⑧园冶作者是讲什么
⑨长物志作者是讲什么
⑩三山五园是什么
2.皇家园林分析
颐和园P545,p560 中央建筑平面图
填空,介绍几个景点并作延伸
圆明园图
主要体现景点的命名,举出以植物命名的3个、以诗画命名的3个等中央组图,几何情况,每个景点的详细现状,及周边关系)
3.私家园林分析
江南园林当中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
考试形式:在平面图当中填出景点名,选5个对其说出具体位置
并对其介绍分析
4.现代人做的古典园林(20~30分)
①东吴小筑
②齐鲁园
③广东粤辉园
注意:考试内容可能是其中当中任何一个;
画出它的平面图包括建筑、边界、水体、植物、道路等;
注意比例大小关系;
画完后,对景点,景点含义进行文字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