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财政与税收的论文相关范文

财政与税收的论文相关范文

财政与税收的论文相关范文推荐文章税收筹划的论文范文热度:财政税收论文参考范文热度:关于税收的论文参考范文热度:教师党员自我评价800字范文热度:小学党员教师个人自我鉴定范文热度:完善的财政税收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对财政税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控制,还能大大提高监督管理的的水平。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财政与税收的论文相关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财政与税收的论文相关范文篇1浅谈企业财会税收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类型越来越多,发展也日新月异。

税收既可以作为衡量一个企业运营能力的重要标准,同时也在促进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旦税收出现了问题没有及时改正就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我国的经济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税收政策实施的不够全面,企业财会税收存在的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企业财会税收的现状企业财会工作发展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后来逐渐被重视,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国的相关学者首先认识到税务会计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提出将税务会计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然后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效仿,到如今拥有较为成熟的企业财会理论。

相比较于国外的财会税收制度,国内的会计学科起步较晚,划分不明确,大多数企业没有较为独立的税务会计,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直到两千年我国颁布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这个情况才有了一定的好转,它表明我国正在向独立纳税体系迈进,更加确定了税务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当然,我国关于税收管理方面的法律还不够全面,需要相关学者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二、企业财会税收存在的问题(一)相关税收制度不够完善我国会计学科起步较晚,相关的法律也不够健全,这就导致国家税收部门无法高效全面的进行税收工作,更有甚者,有偷税漏税的行为。

从管理制度上来看,税务机关的工作不够集中,管理机制也不统一。

[2]由于没有较为完备的额法律做基础,许多部门的上下级在管理区域上存在着重叠的现象,极大的浪费了社会资源,但同时,又存在着其余部门人员不够、管理对象不清晰和管理队伍素质差异大等问题,很大程度的阻碍了政府税收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论文7篇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论文7篇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论文7篇第一篇:财政税收体制改革1目前存有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中的主要问题1.1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作为一种与财政和经济有直接联系的工作,财政税收工作人员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利益诱惑,而要约束工作人员,使其能够恪尽职守,坚守岗位,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监督管理机制来支撑。

而目前我国财政税收的监督管理机制并不健全,很多监督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失去了其监督职能作用。

1.2民主管理机制不完善。

财政税收应当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的财政收入,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有利于民众对财政税收工作进行全面监督,能够促进财政税收的顺利开展。

但是很多地方和基层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并为真正落实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民众的监督地位被完全忽视。

1.3规范化转移支付问题较多。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转移往往不够公开透明,其中存有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包括转移流程不规范、转移时间较长、转移模式落后、转移资金利用率较低以及贪污犯罪现象屡禁不止等问题。

财政税收在从社会基层收取上来之后,要通过一定的转移来实现税收的合理运用。

但尽管中央已经采取了分税制的改革措施,在财政税收转移支付中依然存有很多问题。

这就说明了当前我国财政税收转移支付流程仍然不够规范,监督管理机制仍然不够健全,转移支付中存有的多种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1.4财政税收名目较为混乱。

因为财政税收所涉及到的税收项目较多,因此其税收名目也相对较为繁杂琐碎,极易出现重复收费和乱收费的现象。

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来取消部分税种,如农业税,个体户工商税等。

但是很多不知所以的税收名目依然在各地基层中存有。

这就严重破坏了国家好不容易获得的税制改革成果,为财政税收的顺利开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极大不利影响。

而目前我国对于财政税收乱收费的管理机制还未形成,很多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基层,这也是存有于当前财政税收体制中的主要问题。

2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措施与创新对策基于财政税收对国家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财政税收体制管理中存有的多种问题,我们必须要深刻的认识到当前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还负有艰巨的任务。

财政支出的纳税论文.doc

财政支出的纳税论文.doc

财政支出的纳税论文针对财政支出对纳税遵从的影响,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规范政府收入和支出体系。

由于财政契约和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政府应当在一定程度和层面上从纳税人心理出发,考虑公平在纳税人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导向作用,响应服务于民的民生财政的要求,规范自身的财政收支行为。

税收作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首先收入方面,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的税收经验和理念改进税收制度,以减少地区之间、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分配不均和纳税人之间税负不均的状况;完善分税制,确保各级政府的财权和财源;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提供纯公共商品和混合公共商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降低政府对非税收入的依存度,健全管理制度以遏制和杜绝乱收费现象;规范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应以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目标,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一般转移支付为主,专项转移支付为辅,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模式;规范制度外财政,建立完整统一的预算体系,同时实现财政收入资金的规范化管理。

其次支出方面,要科学地界定财政支出的范围,并将其控制在合理的支出规模,矫正“越位”和“缺位”,调整支出结构,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项目,财政应该退出而交由市场负责;支出重心向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医疗、教育科学等领域转移,全面实现民生财政,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同时,切实的实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特点,提高税款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接受人民监督,定期举行纳税人座谈和听证会,使人民体会到其缴纳的税款用到了实处。

2.树立以人为本、诚信和法治的政府形象。

以人为本是指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全新的服务型政府,以公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广泛的听取民意,民主科学地制定和执行各项决议和政策,简化行政手续,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财政学结课论文

财政学结课论文

财政学结课论文财政学结课论文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逐步形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科学高效、公开透明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和政策体系,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和引导带动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现在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财政学结课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财政学结课论文财政专项资金在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民生改善、支持城市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根据当前财税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相关部署要求,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履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的重要内容。

一、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的必要性近年来,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和事业需要,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为保障各职能主管部门履行工作职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地方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和政府治理要求不断提高,专项资金管理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一些专项资金专项不专,应属于职能运转的经费也从专项支出列支,挤占了专项资金;专项资金设置“碎片化”,重点不突出;部分专项资金结构固化,“专项资金部门化、部门资金处室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专项资金支出进度滞后,绩效不明显;专项资金分配方式和使用方式大多经久未变,难以适应经济发展、财税制度改革要求;部分专项资金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未能充分发挥基层管理优势和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等等。

鉴于上述弊端,为进一步发挥专项资金在专项事业发展和特定工作任务中的重要功能作用,履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亟需按照国家关于深化财政改革的要求对专项资金进行全面清理、整合优化并改革创新其管理机制。

二、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建议遵循“统一领导、科学设立、分类管理、规范使用、绩效优先、公开透明、跟踪监督”的原则,全面清理财政专项资金,进一步整合优化财政专项资金、创新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逐步形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科学高效、公开透明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和政策体系,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和引导带动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财政税收论文

财政税收论文

篇一:财税毕业论文部门预算改革是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改革,是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但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切实解决好。

本文拟就部门预算改革暴露出的问题及相关因素作一剖析,为部门预算改革顺利进行发表一孔之见。

一、现行部门预算改革中的问题 1.对部门预算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部分预算单位认为操作复杂,费用指标不多,比较麻烦;实行部门预算后,不能打临时报告,用钱不方便;存在重支轻收现象。

还有的过于强调既得利益或收入、争多讲少,未能从观念上根本转变认识。

部分财政干部认为,实行部门预算就是要满足单位需求,现实财源财力不允许,搞部门预算只是做做样子,走走形式。

一般公众认为,部门预算是国家机关内部分钱的事,和自己无关。

4.现实的财力困难与制定的开支定额的差距。

公用经费预算定额的标准已难以满足部门预算的实际需要。

另外,政府部门存在显性的、隐性的财政风险。

显性的财政风险是财政支大于收,是财政赤字,隐性的财政风险体现为政府债务。

5.部门预算编制体系存在的不足。

①部门预算是综合预算,应由一般的预算收入支出、政府性基金收入支出和预算外资金收入支出构成。

现行的部门预算侧重预算内项目分解,实际是细化预算。

对于纳入管理的预算外资金仍是简单地列收列支,预算外资金管理仍掌握在部门和单位手中;对于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具体编报时又采取部门预算外单独报批,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②我国部门编制预算的时间偏短,仓促的编制时间使得预算失真低效,由于缺乏科学与充分的论证,预算编制与实际有一定差距。

③由于信息不完整,部门利益交叉,试编部门预算之初,预算编制的框架与原则不够明晰,因而影响了预算编制效果。

④部门预算支出标准与预算定额体系有待完善。

三、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部门预算改革涉及到各部门既得利益格局的调整与财务管理权限的再分配。

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在编制部门预算过程中,各部门是预算编制的主体,财政部门参与其中。

税收学毕业论文

税收学毕业论文

税收学毕业论文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税收学作为财政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是税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本篇论文将重点从税收的功能、税收的影响和税收的改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税收具有多种功能。

税收的首要功能是为国家提供财政收入,用于满足国家的开支需求,如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国防等。

税收还可以调节经济发展,通过调整税率和税基,来影响个体和企业的行为,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和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此外,税收还可以用来进行社会调节,通过税收来实现贫富差距的缩小,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其次,税收对经济和社会有深远的影响。

税收对经济发展有直接的财政需求导向影响和间接的经济行为影响。

税收的过高和不合理会对经济活动造成负面影响,导致企业承担过重的负担和个人消费能力下降,阻碍经济增长。

税收还会对社会分配产生影响,高收入人群纳税额的增加会导致他们的消费能力下降。

因此,税收的设计和管理需要合理平衡财政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最后,税收的改进是当前税收学研究的热点。

税收制度的改革是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税收效率和公平性的重要手段。

当前,税收制度改革主要包括税率调整、税制简化和税收治理等方面。

税率调整需要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需求适时调整税率水平,以达到经济稳定和公平分配的目标。

税制简化可以减少税收的复杂性和成本,提高纳税人的便利性和依从性。

税收治理需要加强对税收征管和执法力度,防止逃税和避税现象的发生,确保税收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总之,税收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国家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税收的功能多样化,对经济和社会有深远的影响。

税收的改进是税收学研究的热点,需要不断优化税制,提高税收效率和公平性。

只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深化研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的作用。

财政学税收政策论文

财政学税收政策论文

财政学税收政策论文税收政策作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它能够通过自身或其他经济因素对就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财政学税收政策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财政学税收政策论文篇一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摘要:税收政策作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它能够通过自身或其他经济因素对就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我国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自1992年首次出台后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但通过与国外经验的对比,还是能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

本文主要通过从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的出台与发展、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的分类及影响方面,借鉴国外较完善的经验,找寻新形势下我国就业税收政策的政策取向。

关键词:税收政策;促进就业;影响;新形势税收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国家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确定的指导制定税收法令制度和开展税收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时期的税收政策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我国经济今年主动调速换挡,宏观管理部门已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调低至7.5%,这是2005年以来,中国首次调低GDP增速预期目标。

“就业是经济的派生需求,先要经济增长才能拉动就业”。

经济增速下调意味着会影响拉动就业的效果,导致了我国今年就业形势“两难”的局面:一方面,经济增速下调意味着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繁重;另一方面,新增就业人数为900万,绝对数较大。

总体来说,今年就业压力巨大。

面对如此险峻的就业形势,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 在调节和促进就业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中央和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税收优惠政策是最具实质性的政策之一。

1992年,根据中央关于利用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 扶持第三产业发展以促进就业的政策精神, 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以鼓励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及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 安置待业人员和企业富余人员。

1998 年, 由于国有企业和机构改革等原因,使得“隐性失业”显性化,下岗职工人数大幅度增加,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通知, 鼓励下岗职工从事社区服务业,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也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政税收论文

财政税收论文

财政税收论文
财政税收是指政府通过征收税收,以满足公共支出需求、调节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等目标的一种财政手段。

财政税收的重要性在于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因此关于财政税收的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

财政税收论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税收政策的效果分析:通过对税收政策的实施,研究税收对经济增长、就业、投资、消费等方面的影响。

可以探讨不同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比如减税政策是否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值税改革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等。

2.税收制度的改革与优化研究:通过对现行税制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税制改革的建议,并研究改革的影响。

可以关注税制对不同群体的公平性问题,如如何调整个人所得税制,使其更加公平合理;如何改革企业税制,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等。

3.税收与社会公平问题:探讨税收在分配方面的作用,研究税收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可以关注累进税制的设计,以及如何通过税收政策来促进贫富差距的缩小。

4.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通过对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研究,比如通过对跨国企业的税收政策研究,分析税收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财政税收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问题,因此,财政税收论文可以结合经济学、财政学、法律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全面、深入地研究税收问题。

同时,研究方法也可以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通过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来验证理论和观点。

财政税收工作管理论文x

财政税收工作管理论文x

财政税收工作管理论文x财政税收工作管理论文一、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现有的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缺陷我国财税部门现有的财税体制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缺陷和漏洞,影响了财政税收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缺乏健全的税收种类与统一的税收标准,影响了社会企业的纳税,使得税收调节社会分配的功能得不到良好的发挥;其次,一些诸如社会环境和资源等相关税收未纳入财税管理体系中,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再次,现有的财政税收体制没有设置科学合理的增值税及所得税,阻碍了技术的创新改革,不能发挥出税收的调节作用;最后,财政税收体制中分税制不够完善,主要是没有将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之间的收入比例划分清楚。

2、财政税收预算体制不够健全在我国财政税收预算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合理的预算体制,而合理的预算体制是保障财政税收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

在我国财政税收的预算中没有建立健全的周期财政预算和中长期财政税收预算制度,且财政税收预算体制涉及的范围很窄,缺乏对整体的预算,致使转移、挪用资金的现象频繁发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除此之外,我国的财政税收预算体制中还缺乏相应的预算监督体制,使得财政预算结果的审批工作受阻。

3、财政税收的监督体制不够健全在我国的财政税收工作中,逃税、漏税、偷税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分子虚开、伪造增值税的专用发票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这些现象都为我国财政税收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而归咎其原因,很大程度来自于我国财政税收的监督体制不健全,财政税收的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

此外,由于我国财政税收监督体制存在缺陷和漏洞,很多企业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纳税,甚至出现不纳税的现象;另外,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与经销商中,缺乏实际的经营指标,并将财务成果虚报给财政税收部门,在财政税收的监督体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依然能都获利,这样就造成了财政税收的的流失,影响国家财政经济的发展。

二、深化财政税收改革的建议11、完善现有的财政税收制度科学合理的财政税收制度是财政税收工作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并能有效避免偷税漏税的现象,维护国家利益。

财政税收专题论文

财政税收专题论文

财政税收专题论文浅谈纳税与廉洁政府的建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浅谈纳税与廉洁政府的建立古往今来,只要人民大众存在一天,纳税便不会停止。

它到底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出现,又或者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纳税,已经有很多的学者提出过各种观点。

其实这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所以适度的关注我认为非常有必要!一、纳税投资论纳税,即税收中的纳税人的执行过程,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唐杜荀鹤《山中寡妇》诗:“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徵苗。

” 宋苏轼《吴中田妇叹》诗:“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 杨振声《渔家》:“这渔旗子税总是要纳的,难道你说没有饭吃,就不纳税了么?”由此可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既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个人对此关系的理解更趋向于刘光溪教授的纳税投资论。

“从纳税投资论的角度而言,纳税人以税收的形式投资于政府是为了获得公共产品,实现自身福利的最大化。

”①二、必要条件——廉洁的政府纳税人需要有一个高效的政府来确保纳税投资论的实行,高效的①刘光溪:《纳税投资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第154页政府必然是一个廉洁的政府,其实政府也会出现失灵、失效的状况,在不适当的制度机制背景下,它会制造丑恶和腐败。

而政府与政府官员的腐败必然导致政府运行成本的恶性扩大,因为腐败是一种带有高福利成本的武断性税收,增加了纳税人的额外负担,降低了政府在契约实施产权保护方面的基本功能。

只有一个廉洁政府,才能得到纳税人的支持与信任;只有一个廉洁的政府,才能真正将纳税人的投资利益作为指针与归宿,才能实现纳税人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三、各国的廉政经验以法治腐,制定出一套规范政府行为以及对政府官员腐败行为惩处的法律法规,已是当今国外预防、惩治腐败的最有效的武器。

除加强廉政立法,完善廉政法规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方面、交叉严密的监督网络体系。

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论文4篇(1)

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论文4篇(1)

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论文4篇第一篇:完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策略一、财政税收管理的现状1.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高度集权。

税权分配高度集中是我国的本质决定的,我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地方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税权依然集中在中央,就会致使地方对税收的管理权力有限,不利于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特色配置财政资源,对地方安排财政收支等带来不良影响;税权高度集中在中央,会造成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从而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2.相关税收管理体制的法律不完善。

在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中,法制建设异常薄弱,法律少是体现。

对中央和地方税收管理权限的划分没有法律依据;税收行政人员缺乏监查等权利;对于事权的划分,依然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我国的税法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大多是国务院直接向社会颁布的;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为财政税收管理保障护航,其实施的效果也不明显。

3.缺乏相对应的税收监管机制。

因为我国缺乏相对应的税收监管机制,加上财政税收监管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对出现的偷税、漏税等行为无法实行有效的监管;另外,我国财政税收监管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造成管理不力,甚至出现违法违纪的现象;受到改革的影响,财政税收监管机构逐渐减少,对工作人员也实行了合理的裁减,这也使得监管团队的成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个别员工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不利于财政税收监管工作的顺利展开,在一定水准上,造成监管不力。

4.对财政税收转移支付方面监管不力。

财力性支付、专项支付、税收返还支付及体制补助等构成了我国财政税收转移支付。

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的主要作用:缩小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财政补贴不均现象,进而促动经济的平衡发展;但是,在财政税收转移支付中,因为监管不力,致使某些官员滥用资金,失去了财政税收转移的原则,致使财政税收转移支付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我国财政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完善财务税收管理体制的策略1.实行适当的放权。

财政学课程的结课论文范文

财政学课程的结课论文范文

财政学课程的结课论文范文财政学是研究国家经济状况的一门学科,是属于经济学范畴的一个学科。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财政学的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财政学的论文篇1《浅谈财政资金精细化管理的流程与制度设计》一、精细化管理与财政资金管理的区别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模式,它建立在常规基础以及管理之上,既是一种管理技术也是一种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人或岗位、管理制度、资金流程等的有机结合,旨在加强控制,减少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而财政资金管理是一个国家社会资金的主导,它对社会资金的运作有着巨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它是以国家财政为中心,同时也包括了与国家相关的企、事业及行政单位的货币收支。

但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中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比如说:受到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导致了经营体制不灵活,管理体制落后,因为它的束缚,使得我国的企业对财政的贡献也就大打折扣,仅仅靠市场机制的调控作用只是治标不治本,不能真正在财政根源上起到作用。

所以要在财政资金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也为了能使财政资金得到最大效益的利用。

二、财政资金实现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这就要依据资金运动过程,对财政资金进行科学引用,而财政管理所包括的决策管理、战略管理、计划管理、成本管理等等部分,这些都难以在财政管理现状中体现出来。

2.管理制度框架化,这些框架对于政府职能单位部门来说只是外部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3.财政管理手段单一,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只注重预算管理,而强化预算管理就会弱化其他管理手段。

所有这些问题都在制约着财政资金精细化管理的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有一套强有力的制度去克服它。

三、财政资金的精细化管理制度设计要实现精细化管理,首先需要制定一个精细化的流程,因为只有一个标准的、通用的、能有效运行的精细化管理流程才能真正的使制度落地。

1.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实现精细化管理在我国传统的管理理念中,忽视了人员的管理,忽视了人员的价值,缺少了人文性的思想以及管理上的专业性,因而让财政资金管理前行中遇到了很大的阻碍,举步维艰。

财政税收论文3000字

财政税收论文3000字

财政税收论文3000字财政税收工作是财政部门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国长期以来税收成本始终是偏高的状态。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财政税收论文3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财政税收论文3000字篇1浅谈互联网金融税收政策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

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

在现代网络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互联网和传统金融相互融合的程度越来越深。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运营而生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为了鼓励创新发展,对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个人和企业基本给予免税状态,互联网金融税收政策还存在较大空白。

但是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步伐的不断深入,互联网金融从线下走向线上必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因此,必须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税收制度进行制定,并不断完善,才能使互联网金融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涉税及其效应分析首先,课税会对金融业规模的发展造成影响。

国家对金融业征收的各种税收其最终均是落在金融机构的收益上。

当税负过重时,会导致金融资本流向其他行业,导致金融业发生萎缩。

当金融业税负过轻时,也会对金融业的发展规模产生影响。

其次,课税会对金融业发展的结构和风险产生影响。

金融企业作为中介机构存在,其经营成果除了依靠日常收益外,还取决本金是否可以及时、足额地回收所产生的滞后风险。

例如,根据权责发生制纳税会计核算制度相关规定,处于合同期时,不管债务人是否可以还款均需要纳税,那么企业现金流负担会大大加重。

最后,课税会对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功能发挥产生严重影响。

国家对金融业的征税形式主要表现为证券所得税、证券交易税。

在其他因素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交易税税负的高低会对价格的高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阻碍其相关功能的发挥。

财税毕业论文范文 财务税收类毕业论文

财税毕业论文范文 财务税收类毕业论文

财税毕业论文范文财务税收类毕业论文一、世界各国税收优惠鼓励对外投资的主要措施一般而言,税收对对外投资的鼓励主要集中在所得税的优惠措施方面,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对外投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扣除法和免税法。

扣除法是指纳税人在居住国纳税时把外国所得已纳的外国税收视同费用在总收入中扣除,以其余额计算应纳税额。

扣除法能够减轻重复征税的程度,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免税法是指纳税人在居住国纳税时,从国外获得的所得免予征税,仅就其从本国境内获得所得征税。

实践中又分为全额免税法和累进免税法。

( 二) 税收抵免。

指居住国根据居民纳税人来源于国内外的全部所得计算应纳税额,但允许纳税人已在来源国缴纳的全部或部分税款根据一定条件从应纳税额中扣除。

包括全额抵免和限额抵免两种类型。

全额抵免是指纳税人从境外获得的所得,已在境外按照境外税收管辖权的税法计算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在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中全额抵扣。

该优惠在不少以农业为主、国民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为采用。

限额抵免是指纳税人从境外获得的所得,已在境外按照境外税收管辖权的税法计算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在纳税人应纳税额中抵扣,但可以抵扣的数额不能超过按照本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额。

现被发达国家和不少发展中国家广为采用,是避免国际重复征税最流行、最基本的办法。

美国目前实施综合限额法,区分不同类别的所得进行综合抵免,但不是区分不同国家所得进行抵免,避免因抵免方法的采用而造成对纳税人经营决策的干扰。

日本也采用综合限额法,但对亏损国除外,实际上是增加了抵免限额,有利于纳税人。

( 三) 税收饶让。

是居住国对所得来源国采用税收优惠而减少的应纳税额视同已在外国缴纳的税收,也给予抵免的措施。

不仅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在发达国家被推行,如:日本、法国、德国、瑞典等等,不过美国从来不同意建立税收饶让条款。

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采用分别对待的办法,对发展中国家签订的一些协定包含税收饶让条款。

财政学结课论文

财政学结课论文

财政学结课论文第一篇:财政学结课论文财政学结课论文——对地方财政的认识姓名:学号:专业: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针对各个方面的改革已经进一步展开,对中国政治经济格局影响至深的分税制,正处于这一制度建立二十年以来最为关键的十字路口。

分税制究竟是分钱还是分权?分到哪一级?财权是收还是放?事权又该如何重新划分?在更为复杂的背景下,新的改革已箭在弦上,但何去何从仍深陷争议。

而新一届政府正在力推的“营改增(指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被普遍认为将倒逼分税制改革。

在这之前,我国的税制是怎样发展的。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字:改革开放、财政、税制、分税制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研究什么议题、作出什么决定、采取什么举措、释放什么信号,是人们判断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对做好未来5年乃至10年工作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即着手考虑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议题。

党的十八大统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我们认为,要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和工作部署,必须抓紧推进全面改革。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已经35个年头了。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

那么在这次会议之前,我国地方财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要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地方财政的解读,首先要分析一下我国地方财政的发展阶段:我国的财政,从形态上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从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一直到建国,到抗美援朝,我们是供给型财政,在分配中筹集、运用资源支持前线武装斗争和保卫新政权;等到我们进入“一五”为代表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财政形态就要转变为生产建设型,以寻求尽快建立我们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改造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

财政与税收课论文 原创

财政与税收课论文 原创

财政与税收课程论文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和税收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强制、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的活动。

中国是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但是税收也是必不可少的。

没有税收,国家就没有财政这个有力的宏观经济调控工具。

有人说,为什么要把自己所得的一部分无偿交给国家,自己留着用不行,社会主义也要交税?其实不然,没有税收就没有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依靠。

军队、建设、人民福利、社会公益,无所不需要资金。

一个个大的国家性项目,一个个国家性质的公民福利性项目,投资从哪来?无不是以财政税收为主力,再加上融资,合资等一系列各方渠道才得以达成。

对于那些长期的国家性的投资项目,对某个或者一系列的企业来说,如果光靠他们投资,收益周期未免太长了。

而政府国家却不然,有了财政这个重要的手段,政府就有能力通过财政杠杆投资一些企业所不愿意投资的项目,比如公民的福利性项目,如医疗保险的初级投资等等。

甚至一些注定亏本项目也靠财政来主导,社会福利资金为辅。

如福利院、敬老院等等。

更多的例子就不用多举了。

这只是财政税收支出作用的一个很小的方面而已。

更多的,财政税收作为一种国家性行为,用来干预市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

有了税收保证才有了财政的基础,才有了政府干预自由市场的能力。

当自由市场发生了在其自身运行中发生的而又不能由市场本身矫正的弊端时,市场无法有效的分配商品和劳务情况(这就是所谓的金融危机),财政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而财政的基础就是税收。

为了建设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税收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并且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曾经经常性的提倡没有政府监管的所谓完全的自由市场理论,并且经常指责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是自由的,受到了过多的政府干预。

甚至有少数国家不承认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但是呢,如今当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之时,这些之前一直提倡所谓完全不受政府监管的“自由市场”理论的国家又纷纷由国家注资,挽救那些关系多数公民福利的大型企业,而这时他们才意识到没有任何监管的所谓自由市场是有天生缺陷的,需要国家政府的监管和调控。

财政税收论文范例

财政税收论文范例

财政税收论文范例浅谈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收的影响一、新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影响分析1对所得税处理方法的影响相比于以往的会计准则制度,在2021版的《新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被引入,并迅速被广泛应用到企业的税收实务中。

具体来说,新会计准则中,更为注重暂时性的差异,且废除了原来的损益表债务法和应付税款法,这使得企业各项负债和资产在期末时,都需要进行暂时性差异的计算,并需要核算递延所得税费用。

如此一来,对企业的所得税处理与核算将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例如:假定2021年1月1日,A企业用其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对B企业进行投资,以此获得B企业75%股权,此时,该固定资产价值300万,当期公允价值110万,累计折旧220万。

之后,B企业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60万,2021年7月1日,企业净利润达到20万,假设企业所得税率为25%,此时,对于A企业来说,采用权益法和成本法进行税收核算,有何不同?A、B企业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权益法计算下,A企业由于B企业的盈利获得15万元收益,而摊销股权投资差额的存在,又使其减少5万元投资收益,最终净利润为10万元,需要交纳所得税2.5万元。

而成本法计算下,A企业需要按照付出资产公允价值的110万元来计量初始投资成本,其账面80万元和公允价值110万元差值会计入企业当期损益,此时,A企业需要缴纳所得税7.5万元,比权益法计算下多缴纳5万元所得税费。

综上所述,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企业的税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对企业税收计量运用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对会计计量基础的运用和收益计量方法都进行了修订,这对企业的税收活动也带来了一些影响。

例如,《新会计准则》引用了重置成本、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使得会计计量基础变得更为多元,无形中影响了企业在各个时期的损失和收益,进而对企业纳税带来影响,例如,公允价值的引入,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必须利用公允价值替代账面价值,并计算两者之间差异的损益,如此一来,可能会导致企业纳税额度的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与税收》结课论文
----------谈谈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支出
111150118 戴雨悠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从古至今,教育都上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是与日俱增。

中国政府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在2012年首次达到预期标准。

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在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

早在1993年,中国就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在20世纪末达到4%。

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目标一直没有实现。

温家宝在报告中指出,通过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增加财政投入,教育公平取得明显进步。

如今,中国已全面实现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6亿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国家助学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与直接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教育事业发展成就显著,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效益稳步提高,各项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投入明显增加,有力推动了教育发展,积极扩大教育开放,教育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尽管成绩明显,但中国教育还有许多难题待解。

比如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教育财政投入还比较低,这一点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也已引起理论界的关注与反响。

这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

1、我国财政教育资金在投入总量与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财政教育投入虽然有了明显增加,但投入总量仍然不足;
其次,我国目前的财政教育投资在结构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表现
在基础义务教育方面,政府财政投入比重过低,影响了基础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是表现在高等教育方面,企业和社会团体投资比例过低,来自个人的家庭投资比例过高,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是表现在对教育领域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入比例方面,我国对教育领域的公用经费投入的比例偏低,不利于提高我国教育质量;
最后,现行的财政教育投入分配机制不尽合理。

从国际上看,中央和地方对教育的财政投资分担比例一般为60:40;而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资分担比例平均为37:63。

特别是在社会受益最明显的小学义务教育投入方面,80%以上的财政投入是由地方财政,中央对小学义务教育投入的比例不足20%。

这种政府间的财力与教育支出责任的非对称性,必然会由于县乡财政困难而影响政府对基础义务教育的财政收入。

2、我国财政教育资金在投入总量与结构上也不尽合理
就预算内教育财政支出数量而言,东部地区分别是中部地区的2.1 倍、是西部地区的2.29 倍。

东部教育财政预算内支出总数远远大于中部和西部。

另一方面,东中西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加大,与2004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结果相比(东部48.5%中部28.1%西部占23.4%)东部的预算支出与中西部地区的预算支出差距逐渐加大,西部的财政性教育投入在增加,中部地区的财政性预算支出明显减少。

导致了东中西部地区教育财政费用的不均衡,使得我国学生教育经费的差距逐渐拉大,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的合理流动。

东部的教育经费较多,使得东部地区教育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居民受教育的层级与年限,中高等教育的普及范围较广,逐渐提高了东部地区居民的整体素质,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的人力资本,最终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中西部地区的预算内财政性教育支出就少,教育基础薄弱,受教育人数与受教育年限相对较少,极大的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3、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应当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完善
继续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倾斜,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

要解决教育资源总量的短缺,首先要从量上加大投入。

教育是准公共物品,由国家来承担主要投资责任是理所当然的。

长期以来,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太少,该承诺增加的教育投入一直没有完全兑现,历史欠债太多,造成
转型期教育资源的短缺。

不管是从战略高度来考虑,还是参照国外发达和不发达
国家对教育的支持程度。

其次,要加大对基础教育投资的倾斜力度。

一方面,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一直较多,而且高等教育比基础教育更容易融资;另一方面,基础教育是我国教
育事业的基石,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是我国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基础教育更需要国家和政府强有力的全方位的支持。

再次,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财政转移力度。

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造成教育巨大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要缩小教育的不均衡,从中央政府来看,加大财政转移力度是见效最快的举措。

特别是对义务教育,不仅要彻底改造好学校办学条件,确保教师的工资福利,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进修,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而且,还要减轻、减免学生的杂费,让他们能享受国民最基本的教育权利。

另外,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监管,人民代表大会应该成为经费预算编制的主体,由人大代表和财政官员共同决定下达给教育部门的预算控制数,避免财政部门在控制数环节就挤压教育经费的比例;同时,应将教育预算草案向社会公开,向公众说明教育预算的依据,解释资金的分配方式和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