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知识点
在六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比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关于比例的重要
知识和技能:
1. 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相同种类的量之间的关系,在比例中我们将这些
量用分数表示。

2. 比例的性质:比例的两个分数称为一个比例,比例中各个分数的相等关系称为比例
的性质。

例如:如果a:b = c:d,则称a、b、c、d构成一个比例。

3. 比例的基础运算:比例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例如:如果a:b = c:d,则有a+c:b+d = a-b:b-d = a/b:c/d。

4. 比例的化简和维持:在比例中,我们可以约分或扩大分数的值,得到一个全等的比例。

例如:将2:3化简为2/3:1,将2:3扩大为4:6。

5. 比例的图形应用:比例可以用来解决与图形形状和尺寸相关的问题。

例如:通过比
例可以计算矩形的边长、面积等。

6. 比例和百分数的关系: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比例,其中分子是一个非负整数。

例如:25%表示为25/100或1/4。

7. 比例的应用:比例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计算折扣、利率、比赛成绩等。

以上是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关于比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学生可以通过练习题和实
际应用问题来巩固和应用这些知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知识点

1、比的意义和性质(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是比号.读作.比号后边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此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比值往常用分数表示.也能够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比的后项不可以是零.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许除以同样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天性质.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此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能够是整数.也能够是小数或分数.依据比的基天性质能够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一定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4)比率尺图上距离:实质距离=比率尺要求会求比率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率尺务实质距离;已知实质距离和比率尺求图上距离.线段比率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质距离.5)按比率分派在农业生产和平时生活中.经常需要把一个数目依据必定的比来进行分派.这类分派的方法往常叫做按比率分派.方法:第一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而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比率的意义和性质1/21)比率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率.构成比率的四个数.叫做比率的项.两头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2)比率的性质:在比率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率的基天性质.3)解比率依据比率的基天性质.假如已知比率中的任何三项 .就能够求出这个数比率中的此外一个未知项.求比率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率.3、正比率和反比率(1)成正比率的量两种有关系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假如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必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率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率关系.用字母表示y/x=k(必定)(2)成反比率的量两种有关系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假如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必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率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率关系.用字母表示x×y=k(必定)2/2。

第四单元比例(易错梳理)-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讲义苏教版

第四单元比例(易错梳理)-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讲义苏教版

比例知识盘点知识点1:认识比例1、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指图形的各部分按一定的比发生变化,图形各个角的度数不变。

放大和缩小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映文件都是放大现象;照相则是缩小现象。

2、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3、比例的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作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内项。

知识点2:比例的基本性质1、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a×d=b×c2、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作解比例。

知识点3: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比例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比例比例尺易错集合易错点1:将一个简单的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典例 按4:1的比画出三角形方大后的图形。

解析 给出的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占1格和2格,按照4:1的放大后的图形,两条直角边分别是1×4=4(格)2×4=8(格),按照计算出来的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格数,在方格纸上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三角形的斜边,在画好两条直角边后,连接起两条直角边即可。

解答✨针对练习1把图形A 按3:1的比放大,把图形B 按1:2的比缩小。

⭐点拨 把图形按照n :1的比放大,就是把图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n 倍;把图形按1:n (n ≠1)的比缩小,就是把图形的每条边都缩小到原来的1n (n ≠0)。

易错点2: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典例 写出下面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与它们面积的比,并判断它们能否组成比例。

2厘米 1厘米解析 大正方形与小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1,大正方形与小正方形的面积比是(2×2):(1×1)=4:1。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四单元——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人教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四单元——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人教版(含答案)

第四章 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梳理】1.正比例的意义。

(1)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正比例关系的字母表达式:xy =k (一定)。

要点提示:成比例的两种量必须是相关联的量,而两种相关联的量却不一定都成比例。

如两种量的和或差一定时,这两种量虽然是相关联的量,但不成比例。

2.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正比例图像是一条从(0,0)出发的无限延伸的射线,线上所有点所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都相等。

3.反比例的意义。

(1)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2)反比例关系的字母表达式:x×y =k (一定)。

4.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关键看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是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

如果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诊断自测】1.填空。

(1)用字母表示的正比例关系式是( ),反比例式是( )。

(2)已知6x=4y ,x 和y 成( )比例,已知3x =y6,x 和y 成( )比例。

(3)单价一定,数量与总价成( )比例;数量一定,单价与总价成( )比例;总价一定,数量与单价成()比例。

(4)当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是一条()。

2.选择。

(1)在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和运货的总吨数这三种量中,成正比例关系是(),成反比例关系是()。

A.汽车每次运货吨数一定,运货次数和运货总吨数。

B.汽车运货次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总吨数。

C.汽车运货总吨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的次数。

(2)乐乐从1楼爬到3楼共用了3分钟,那么从1楼爬到5楼要用()分钟。

A.8B.6C.4(3)a÷b=c,当c一定时,a和b();当a一定时,b和c();当b一定时,a和c()。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4、比例一、知识梳理二、错题纠正1.正方体的棱长一定,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x【错因分析】本题错在【正确解答】2.在一幅比例尺为1:1000的平面图上,量得学校操场的长是8cm,宽是7cm,学校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8×7×1000=56000(cm2) 56000cm2=5.6m2答:学校操场的实际面积是5.6m2。

【错因分析】本题错在【正确解答】我的错误分享:三、典题精讲小米要买一些贺卡,由于贺卡减价30%,用同样多的钱可以多买6张。

小米原来要买多少张贺卡?思路分析无论是减价前,还是减价后,小米所花的总钱数不变,在总钱数不变的情况下,单价与张数成反比例,即原单价×原张数=现单价×现张数。

解答解:设小米原来要买χ张贺卡。

1×χ=[1×(1-30%)]×(χ+6)χ=0.7χ+4.20.3χ=4.2χ=14 答:小米原来要买14张贺卡。

举一反三某售楼处销售新建楼房,计划每天销售30套,12天售完。

实际平均每天多售6套,实际比计划少用多少天售完全部楼房?答案一、1.(1)比例 (2)①外项 内项 ②外项 内项 ③解比例2.(1)①k xy = ②k xy = (2)正比例 反比例3.(2)数值 线段二、1.棱长一定说明正方体的底面积和高也一定,所以不成比例X2.把比例尺当作了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 )(cm 800010008=⨯ m cm 80800= ()cm 700010007=⨯m cm 707000= ()256007080m =⨯ 答:学校操场的实际面积是25600m举一反三 解:设实际χ天售完全部楼房(30+6)χ=30×12χ=10 12-10=2(天)答:实际比计划少用2天售完全部楼房。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 比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 比例

4 比 例一、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可以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 ∶b=c ∶d ,那么ad=bc 。

3.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也可以解比例。

三、解比例1.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2.解比例的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的方法: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转化..............为外项之积与内项之积相等的等式...............,.再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项的值。

......四、正比例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如果用字母y 和x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k ..。

3.正比例的图象......:如果把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中相对应的数都看作是一个数对,在方格纸上把写这些数对相对应的点连起来,形成一条射线..;反之,该射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的就是正比例关系中两个相关联的量的一组具体值。

五、反比例提示: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既可以写成带比号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读法相同。

例如:2.4×40=1.6×60提示:如果4个不同的数能组成比例,那么这4个数一共能组成8个不同的比例。

提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不是解比例唯一的方法,也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或其他方法解比例。

总结: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先找变量(两种相关联的量),再看定量(两种量是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最后作出判断。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四章 比例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四章 比例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四章比例【知识点归纳总结】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例的意义,注意判断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求出比值,比值相等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例2:在比例3:4=9:12中,若第一个比的后项加上8,要使比例仍然成立,则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A、8B、12C、24D、36分析:在比例3:4=9:12中,若第一个比的后项加上8,由4变成12,这样两内项的积就成了108,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的积也得是108,再用108除以前一个比的前项3即得后一个比的后项,进而求出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几即可.解:比例3:4=9:12中,第一个比的后项加上8,由4变成12,则两内项的积:12×9=108,两外项的积也得是108,第二个比的后项应是:108÷3=36,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36-12=24;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点评:此题属于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出判断.例2: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分析:根据正比例的意义x:y=k(一定)和反比例的意义xy=k(一定),因为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符合反比例的意义.解: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符合反比例的意义xy=k(一定),所以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反比例的意义,以及长方形的面积公式.3. 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一般来说,求比例的未知项有以下两种情况:例2:如果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比例的两个内项()A、成反比例B、成正比例C、不成比例分析:根据互为倒数的定义和比例的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可得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等于1,再根据成反比例的定义即可求解.解:因为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1(为恒指),则比例的两个内项成反比例.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倒数的定义和成反比例的条件,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4. 比例的应用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根据正、5. 比的应用1.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1)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先求出每一份的方法来解答.解题步骤:a.求出总份数;b.求出每一份是多少;c.求出各部分相应的具体数量.(2)转化成份数乘法来解答.解题步骤:a.先根据比求出总份数;b.再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c.求出各部分的数量.2.按比例分配问题常用解题方法的应用:(1)已知一个数量的各部分的比和其中某一部分的量,求另外几个部分量;(2)已知两个量或几个量的比和其中两个量的差,求总量.【经典例题】例1: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部都相等,这个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高的比是()A、2:1B、1:2C、1:1D、3:1分析:根据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得: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由此即可进行比较,解答问题.解: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分别相等时,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2倍.所以这个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高的比是2:1.故选:A.点评: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底相等、面积也相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中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2倍.例2:甲、乙两人各走一段路,他们的速度比是3:4,路程比是8:3,那么他们所需时间比是()答:甲乙所需的时间比是32:9.故选:B.点评:关键是把速度和路程设出来,然后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先求得各自用的时间,再写出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比.6.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1.成正比例的量:(1)“变化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2.成反比例的量:(1)“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2)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3)关系式:xy=k(一定).3.判断方法:关键是看着两种相关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所以xy=1,是乘积一定,x和y成反比例;故选:D.点评:此题属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出选择.【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当:4=x:5时,x的值是()A.B.C.D.2.根据6×7=2×21,写出下面的比例中正确的一组是()A.6:7=2:24B.6:2=7:21C.6:2=21:7 3.如表,如果x和y成反比例,那么“?”处应填()x3?y56A.2B.3.6C.2.5D.104.语文书和数学书共40本,语文书的本数和数学书的本数的比可能是()A.4:3B.4:5C.5:3D.无法确定5.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烧煤量和烧煤的天数()关系.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无法判断6.A=,如果B一定,A和C这两种量成()关系.A.正比例B.反比例C.不成比例D.按比例分配7.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3:4,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8.一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按4: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cm2.A.32B.72C.128二.填空题(共8小题)9.甲数与乙数的比例为5:3,甲数为60,乙数为.10.解比例:3.5:x=0.5:20%则x=11.表中x和y是两个成反比例的量,请将表格填写完整.x36120.18y10154012.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减去一个数,分子加上同一个数,所得的新分数可以约简为,这个数是.13.按照如图的配方,做5人份炒面,需要购买克面.14.利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时,想找出已知量所在的数轴及位置,然后在另一数轴上找出已知量相的数值.15.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1,其中一个外项是1.25,另一个外项是.16.在3,15,12,5,9,30,20中,把可以组成的比例写出两组、.三.判断题(共5小题)17.比例2:a=b:3,那么a与b的积是6.(判断对错)18.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且甲、乙均不为零,则甲数大于乙数..(判断对错)19.a:b=2:4,则b是a的2倍.(判断对错)20.小明上学,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判断对错)21.如果小华与小红体重的比是7:8,那么小华就比小红轻.(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1小题)22.解比例.=4:2.4x:=15:五.应用题(共6小题)23.一种酒精溶液,水和酒精的比是4:1.如果要调3.2升的酒精溶液,水和酒精分别需要多少毫升?24.学校体育组购进12根大绳,准备按年级学生人数分配给参加“蓓蕾计划”的一、二、三年级学生.一年级45人,二年级75人,三年级60人,二年级能分到多少根大绳?25.修路队修一段铁路,修了一天后,已修路程和未修路程的比是1:4,第二天修了3600米,正好修完这条铁路的一半,这段铁路长多少米?26.甜甜学习做面包,她搜索得知,做面包需要的面粉、全麦、黄油可以按10:4:1配制.如果三样食材配成后共重3000克,其中含有全麦多少克?如果这三样食材各有200克制作这种面包,当面粉全部用完时,黄油还剩多少克?27.六年级一、二、三3个班献爱心捐书,一班捐的本数是三个班总数的,二、三两个班捐的本数比是4:3.已知三个班捐书总数为700本.求三班捐了多少本?28.解决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把比例先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的形式,再进一步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再进行选择.【解答】解::4=x:5,4x=×5,4x=3,x=.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比例性质的运用即解比例.2.【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据此逐项写出等式,与等式6×7=2×21比较得解.【解答】解:A、因为6:7=2:24,6×24不等于7×2,所以选项A不正确.B、因为6:2=7:21,6×21不等于7×2,所以选项B不正确.C、因为6:2=21:7,所以6×7=2×21,所以选项C正确.由此得出C是正确的.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比例性质的灵活运用,即: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3.【分析】如果x和y成反比例,则x和y的乘积一定,由此列出比例解答即可.【解答】解:6x=3×56x=15x=2.5答:如果x和y成反比例,那么“?”处填2.5.故选:C.【点评】此题属于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解题,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则对应的乘积一定;再根据乘积一定列出比例,求得未知数的数值即可.4.【分析】要求这两种书的本数比是几比几,因为数的本数应该为整数,所以只要40能整除比的前项和后项份数的和即可.【解答】解:A、因为4+3=7,7不能整除40,所以这两种书的本数比不可能是4:3;B、因为4+5=9,9不能整除40,所以这两种书的本数比不可能是4:5;C、5+3=8,40能被8整除,所以这两种书的本数比可能是5:3;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比的应用以及分析判断的能力.5.【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答】解:因为:每天烧煤量×烧煤天数=煤的总量(一定),是乘积一定,所以每天烧煤量和烧煤天数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6.【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答】解:A=,如果B一定,即AC=B(一定),是乘积一定,则A和C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7.【分析】根据题意可得: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占三角形内角和的、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分别求出三个角,进而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1+3+4=8180°×=22.5°180°×=67.5°180°×=90°所以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分别求出三个角,进而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判断即可.8.【分析】先根据按4:1放大,放大后长和宽是原来的4倍,求出放大后的长和宽,再求出面积.【解答】解:放大后的长:4×4=16(厘米);放大后的宽:2×4=8(厘米);面积:16×8=128(平方厘米);故选:C.【点评】先根据比例求出放大后的长和宽,再求出面积.二.填空题(共8小题)9.【分析】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可求解,即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解答】解:设乙数为x,则5:3=60:x,5x=180,x=36.故答案为:3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10.【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原式化成0.5x=3.5×20%,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0.5求解.【解答】解:3.5:x=0.5:20%0.5x=3.5×20%0.5x÷0.5=0.7÷0.5x=1.4;故答案为:1.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等式的性质以及比例基本性质解方程的能力,解方程时注意对齐等号.11.【分析】根据x和y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可知x和y这两个量对应的乘积一定,进而根据乘积一定得解.【解答】解:12×15=180180÷36=5180÷10=18180÷0.18=1000180÷40=4.5如图:x36180120.18 4.5y51015100040故答案为:5,180,1000,4.5.【点评】此题属于考查正、反比例的意义,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关系,那么它们对应的乘积一定相等.12.【分析】若设这个数为x,则的分母减去一个数,分子加上同一个数后,新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比是,据此就可以列比例求解.【解答】解:设这个数为x,则=,5×(13+x)=3×(27﹣x),65+5x=81﹣3x,8x=16,x=2;答:这个数是2.故答案为:2.【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的分母减去一个数,分子加上同一个数后,新分数与成比例,从而问题得解.13.【分析】通过观察配方表可知,2人份炒面需要600克面粉,由此可以求出1人份炒面需要面粉多少克,再根据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即可.【解答】解:600÷2×5=300×5=1500(克)答:需要购买1500克面粉.故答案为:1500.【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及应用.14.【分析】根据正比例的定义,以及函数图象的对应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利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时,想找出已知量所在的数轴及位置,然后在另一数轴上找出已知量相对应的数值.故答案为:对应.【点评】考查了正比例图象,关键是熟练掌握正比例的定义,以及利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15.【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已知两个内项的积是1,则两个外项的积也是1;用1除以1.25,即为另一个外项.【解答】解:因为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所以另一个外项是:1÷1.25=0.8.故答案为:0.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16.【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只要找出四个数中任意两个数的积等于另外两个数的积,就说明这四个数能组成比例.据此解答.【解答】解:在3,15,12,5,9,30,20中3×20=12×5所以可以组成比例:3:12=5:20、3:5=12:20.故答案为:3:12=5:20、3:5=12:20.【点评】此题考查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性质的运用:验证所给的四个数能否组成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也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任意两个数的比值和另外两个数的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否则就不能组成比例.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2:a=b:3,ab=2×3=6;所以原题计算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比例性质的运用.18.【分析】利用比例的性质,将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先改写成比例,再进一步化简比得解.【解答】解:甲数×=乙数×,则甲数:乙数=:=24:25,因为24份的数<25份的数,所以甲数<乙数.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此题考查比例的运用,关键是把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先改写成比例的形式.19.【分析】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据此先把a:b=2:4改写成2b=4a,再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除以2得到b=2a,即b是a的2倍;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a:b=2:4,即2b=4a,则b=2a,即b是a的2倍;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和等式性质的运用.20.【分析】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相加是总路程,它们是加数、加数与和的关系,所以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据此判断.【解答】解: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相加是总路程,所以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反比例,不成比例,有三种情况.21.【分析】如果小华与小红体重的比是7:8,把小华的体重看作7份数,把小红体重看作8份数,据此解答.【解答】解:小华与小红体重的比是7:8,把小华的体重看作7份数,把小红体重看作8份数,7<8,所以小华就比小红轻;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比的运用,把比看作份数比来理解.四.计算题(共1小题)22.【分析】(1)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一般方程4x=0.2×2.4,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都除以4即可得到原比例的解.(2)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一般方程x=×15,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都除以即可得到原比例的解.【解答】解:(1)=4:2.44x=0.2×2.44x÷4=0.2×2.4÷4x=0.12(2)x:=15:x=×15x÷=×15÷x=8【点评】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一般方程,然后再根据解方程的方法解答.五.应用题(共6小题)23.【分析】先求出总份数,即4+1=5份,然后分别求出水和酒精各占3.2升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即可.【解答】解:4+1=53.2×=2.56(升)3.2×=0.64(升)答:水需要2.56毫升;酒精需要0.64毫升.【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已知两个数的比(三个数的比),两个数的和(三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三个数),用按比例分配解答.24.【分析】把大绳的根数看作单位“1”,先求出总人数,再求出二年级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解答】解:45+75+60=180(人)12×=5(根)答:二年级能分到5根大绳.【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规律.即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25.【分析】把这段铁路的总长度看作单位“1”,修了1天后,已修的占总长度的,第二天修3600米,已修的占总长度的,则3600的对应分率是(﹣),用对应量除以对应分率,就是这段铁路的总长度.【解答】解:3600÷(﹣)=3600÷=12000(米)答:这段铁路长12000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3600的对应分率,用对应量除以对应分率,就是这条段路的总长度.26.【分析】已知一种面包需要的面粉、全麦、黄油可以按10:4:1配制.又知三样食材配成后共重3000克,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克,进而求出含有全麦多少克;如果这三样食材各有200克制作这种面包,先求出面粉200克对应的黄油克数,再用200克减去对应的黄油克数即可求解.【解答】解:3000×=3000×=800(克)200﹣200÷10×1=200﹣20=180(克)答:其中含有全麦800克,黄油还剩180克.【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答规律,此题关键是求出一份是多少千克.进而求出缺少和剩余的各是多少千克.27.【分析】把六年级三个班捐书的总数看作单位“1”,一班捐的本数是三个班总数的,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即可得出一班捐的本数,用总数减去一班捐的本数就是二班和三班共捐书多少本,已知二、三两个班捐的本数比是4:3,也就是三班捐书的本数占二、三班捐书本数的,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即可求得三班捐了多少本.【解答】解:700×=280(本)(700﹣280)×=420×=180(本)答:三班捐书180本.【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比的意义及应用,以及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及应用.28.【分析】根据高年级和低年级所分的本数比,求出各占剩余本数的几分之几,进而根据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解答】解:640×=400(本)640×=240(本)答:高年级分得400本图书,低年级分得240本图书.【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数问题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求出两个年级的本数,是比较难的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四单元重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四单元重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比例的方法: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 基本性质。
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性质吗?
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a∶b=c∶d
a b
c
=d
ad=bc
反过来,四个 不为0的数,如果 其中两个数的乘积 和另外两个数的乘 积相等,这四个数 就可以组成比例。
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 比例
重点知识整理
知识回顾
比例的意义
和基本性质
比例
正比例和反 比例
比例的应用
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比例 正比例 反比例 比例尺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整理归纳
1.比例的意义 说一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联 系和区别?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用字母表示 正比例:
y x
=k(一定)
反比例关系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 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 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成反比例的量,它们 的关系叫作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
反比例: xy = k(一定)
下面每个表中的两个量,哪些成正比例关系?哪些成 反比例关系? (1)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240 km,汽车行驶的速度 与时间如下表。
按4∶1放大
按1∶2缩小
6.用比例解决问题
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判断这两种相关联 的量成什么比例,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方法并求解。
用比例解这类问题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设要求的问题为x; (2)先判断题目中哪个量是一定的,再看另外两种量的关系。 比值一定 正比例关系 乘积一定 反比例关系 (3)列比例式; (4)解比例,验算,作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知识梳理+课本例题+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知识梳理+课本例题+练习)

比例知识梳理:1、比的意义(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5)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按比例分配: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6、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7、比和比例的区别(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也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8、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9、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讲义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讲义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讲义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 比例的意义1. 如5:6=65,15:18=65,所以5:6=15:18。

像“5:6=15:18”,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如果比值相等,那么就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

二、比例的各部分名称1.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3.6 : 3 =4.8 : 4内项外项三、比例的基本性质1.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如果acbd (a 、b 、c 、d 均不为0),那么ad=bc 。

【趁热打铁】1. 能与15 :9组成比例的比是( )。

A. 13 :15B. 3:5C. 5:3D. 15 :115 2. 能与: 组成比例的是( )。

A. 2:3B. 94:2 C. 161:182 D.11:23 3. 在比例1.2:2.1 = 4:7中, 和 是外项, 和 是内项,将这个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是 = .4.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3.5,另一个内项是( )。

5. 如果a :b=5:9 ,那么a :5=( ):( )。

6. A 的32相当于B 的43,A :B=( ):( )7. 如果2a=6b ,则a b,a :8=( ):( )。

8. 如果6x=7y ,写成比例是( )A. 6:7=y:xB. x:y=6:7C. 6:x=7:yD. 6:y=7:x 9. 用3、7、9、21这四个数组成的比例式,下面的哪个式子是正确的( )。

A. 21:3=7:9B. 3:7=9:21C. 9:3=7:21D. 3×21=7×91.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比例中的某一项(1)6.5:=5:9(2)43:3:52 (3)6.5:5:9(4)245:7.5:32. 运用例举法把乘法等式改写成比例(1)3×80=4×60 (2)2120.51633. 判断四个数能否组成比例(1)判断3,6,9,18这四个数能否组成比例(2)小强3分钟走了180米,小刚1小时走了3.6千米。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期中考前指导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期中考前指导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期中考前指导第四单元比例第一部分知识点梳理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比和比例的区别(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也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3.比和比例的性质性质1:若a: b=c:d,则(a + c):(b + d)= a:b=c:d;性质2:若a: b=c:d,则(a - c):(b - d)= a:b=c:d;性质3:若a: b=c:d,则(a +x c):(b +x d)=a:b=c:d;(x为常数)性质4:若a: b=c:d,则a×d = b×c;(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4.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的方法: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先把比例转化成外项乘积与内项乘积相等的形式(即方程),再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项的值注意:(1)在将比例改写成等式时,一般要把含有未知项的乘积写在等号的左边。

(2)把等式改写成比例后,看内项之积与外项之积所组成的等式是否与原等式相同,如果相同,则正确,如不同,则错误。

5.图形的放大与缩小(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这样的两个图形是相似图形。

(2)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分为三步:一看,看原图形每边各占几格;二算,计算按给定的比将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新图形的每边各占几格;三画,按计算出的每边的长画出原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

第二部分例题讲解及相关练习例1、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地与B地的距离6cm。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一:比例的概念与性质
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式子组成的,其中四个数被称为比例的项。

比例的外项是指两端的项,而内项则是指中间的项。

比例具有两个基本性质:首先,比例中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其次,比例中两个外项或两个内项交换位置后,比例仍然成立。

知识点二:正比例与反比例
当两种量的变化是成正比例的,即一个量的变化会导致另一个量的变化,并且它们的比值保持不变时,这两种量就被称为正比例的量。

这种关系可以用字母表示为x=k(其中k是一个常数)。

另一方面,当两种量的变化是成反比例的,即一个量的变化会导致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它们的乘积保持不变时,这两种量就被称为反比例的量。

这种关系可以用字母表示为xy=k(其中k是一个常数)。

如果两种量既不成正比,也不成反比,那么它们就不成比例。

知识点三:比例尺
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比例尺可以用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三种方式表示,并且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换。

比例尺可以分为两类: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

当比例尺是放大比例尺时,图上的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倍数;而当比例尺是缩小比例尺时,图上的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一。

在计算比例尺时,需要先将单位统一,然后使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决比例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专题-比和比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专题-比和比例

知识点一:认识比1、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任何两个相关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

知识点二:比、除法、分数的关系2、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知识点三:比值的计算方法3、计算方法:求两个数的比的比值,就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4、比和比值的区别:(1)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一种关系;比值是一个数值; (2)比可以写成bab a 或:的形式;比值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知识点四:比的基本性质5、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知识点五:化简比6、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化简时可直接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比和比例知识归纳提示:在以后解决问题或计算时,求两个数或几个数的比,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要求出最简单的整数比。

知识点六:比例的意义7、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中有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拓展:比和比例的联系:比例是由比组成的。

比和比例的区别:(1)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 (2)形式不同,比由两项组成,比例由四项组成。

知识点七:比例的基本性质8、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d c b a ::=,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c b d a ⨯=⨯。

拓展:(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组成比例的4个数最多可以组成8个不同的比例。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就可以求出第四项。

知识点八:解比例9、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相乘,将比例式改写成c b d a ⨯=⨯的形式,再解方程求出x 的值。

【例1】 比的意义: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比值是多少?比值表示什么?【练习】甲3小时走15千米,乙4小时走24千米。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知识点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知识点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知识点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 比例的意义。

-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例如:2:1 = 4:2,因为2÷1 = 2,4÷2 = 2,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它们能组成比例。

2. 比例的基本性质。

-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如果a:b = c:d,那么ad = bc。

例如在比例3:4 = 6:8中,3×8 = 4×6 = 24。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还可以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3. 解比例。

-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如:解比例(x)/(2)=(3)/(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4x = 2×3,4x = 6,解得x=(6)/(4)=(3)/(2)。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1. 正比例。

- 正比例的意义。

-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例如: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 正比例关系的图象。

- 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例如:当y = 2x时,x = 1时,y = 2;x = 2时,y = 4,把这些点(1,2)、(2,4)等画在坐标纸上,连接起来就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2. 反比例。

- 反比例的意义。

-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例如:当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关系。

因为长×宽 = 面积(面积一定)。

三、比例的应用。

1. 比例尺。

- 比例尺的意义。

-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例如:数值比例尺1:1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厘米(10米);线段比例尺0 50 100 150千米,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千米。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知识点第四单元比例1、比的意义(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5)比的后项不能是零.(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4、按比例分配: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5、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6、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7、比和比例的区别(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8、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方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9、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10、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11、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就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12、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13、比例尺的分类:(1)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2)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14、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与比例尺的关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15、应用比例尺画图(1)写出图的名称、(2)确定比例尺;(3)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4)画图(画出单位长度)(5)标出实际距离;写清地点名称(6)标出比例尺16、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相似图形)17、用比例解决问题: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正确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比例一、比例的意义旧知识复习1、比的意义(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5)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按比例分配: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新知识学习5、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例如:提示: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既可以写成带比号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读法相同。

例如:a:b=c:d或ab =cd(b、d≠0)提示:如果4个不同的数能组成比例,那么这4个数一共能组成8个不同的比例。

6、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1)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2)可以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两个比。

7、比和比例的区别(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也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1、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知识点总结与复习
1、比的意义和性质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变化方向相同),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变化方向相反同),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3)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关键是看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那么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那么就成反比例。

4、比例尺
(1)比例尺的意义: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按表现形式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按用途分为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

(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应用比例尺画图的方法:○1确定比例尺○2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3画图并标出名称和比例尺。

5、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特点: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一看、二算、三画。

6、用比例解决问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先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再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