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综述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由于脑部或脊髓受损,
经元的病毒性感染,
也会导致运动和平衡
也会导致肌肉无力和
问题。
瘫痪。
治疗
常规治疗
• 监控生命体征 • 维持适当
的营养水 平
免疫治疗
对症治疗
• 静脉免疫球蛋白 • 血浆置换
• 扫地出门: 利于病人
• 排短便程排床尿: 面向患者, 方便病人 沟通
康复治疗
• 运动康复 • 物理治疗
预后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和 鉴别诊断
急性弛缓性瘫痪,也称Guillain-Barré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由 感染或免疫反应引起。本演示文稿将介绍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定义
急性
发病快,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症状。
弛缓性
病情波动,可能会出现再次进展或恶化的情况。
瘫痪
肌肉无力或瘫痪是疾病最主要的症状。
结语
急性弛缓性瘫痪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大多数患者都有机会康复。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谢谢大家!
4
影像学检查
例如MRI和CT扫描,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疾病并诊断病因。
鉴别诊断
周围神经疾病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和筋膜炎。 如重症肌无力和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疾病
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渐冻 人综合症。
1 帕金森病
同样导致肌肉僵硬和 运动障碍。
2 脊髓小脑性共济
失调
3 脊髓灰质炎
一种影响脊髓前角神
• 细菌性腹泻 • 流行性感冒病毒
自身免疫性 病因
• 风湿热 • 系统性红斑狼疮
药物性病因
• 金制药物 • 抗生素
肿瘤性病因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
三 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病例的定义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不是单一的疾 病,是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 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 一组症候群。可见于不同的病因和多种 疾病。从传染病监测工作的角度,其定 义尚包括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 麻痹症状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 髓灰质炎(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 病例
②确诊时注意与其它有类似症状疾病相鉴别,如 急性多发性肌炎,线粒体肌病等。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
坐骨神经麻痹
①有臂肌注射药物史或腓骨小头受压史; ②多数患儿注射当时即有注射部位或向小腿、足
部放射痛。 ③患儿表现患肢小腿及足无力,足下垂,膝踝反
射可引出,提示腓总神经受累。 ④患儿可出现仰趾足,膝反射正常,踝反射消失,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
二.我国维持无脊灰状态面临的新问题
目前美洲、欧洲、西太平洋地区已无 脊灰野病毒传播,全球脊灰发病率明显 下降。但是,目前与我国接壤的部分国 家仍有脊灰流行,故有输入病例危险。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
对上述每1例输入病例做到及时发现, 采取有效应急措施,阻止野毒病毒传播。 表明通过OPV的常规和强化免疫,已在 人群建立免疫屏障。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
(二)区别真假麻痹和上下运动神经元麻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
(三)加强对脊髓休克的认识
急性与严重的上运动神经麻痹可有一休克期, 如脊髓受累,称脊髓休克期。病变虽累及上运 动神经元,但表现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无 病理反射。数小时或几周,休克期解除,渐出 现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
2020/11/14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目的和重要性
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o Flaccid Paralysis AFP )病例是所有15岁以下出现症状的病例。是指 急性起病,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并伴有肌内弛缓性麻 痹(软瘫),临床可见多种疾病。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由脊灰病毒所致的急性 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弛 缓性麻痹。是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脊灰无特效治疗 方法,但控制乃至消灭脊灰最重要是用口服减毒活疫 苗(OPV)或灭活脊灰病毒疫苗(IPV)进行有效预防。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是指麻痹后1-2周病肌开 始恢复。部分患儿可形成持久性麻痹,即后 遗症期,受累肌群明显萎缩,可出现膝反张, 足下垂和足内翻畸形。
3、诊断要点
(麻痹型以脊髓型多见) ①可有双峰热; ②发热或热退后出现肢体和或躯干麻痹,弛缓性,
不对称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③无感觉障碍; ④重症伴有呼吸肌麻痹; ⑤病程早期,CSF中有细胞蛋白分离,恢复期呈
(二)AFP实验室检查要点
1、脑脊液:细胞蛋白分离、蛋白细胞 分离
2、肌酶:ALT、AST、GOT、CPK、LDH 3、血生化:K、Na、Ca、P 4、肌电图:影像学:脑MRI、脊髓MRI
四、AFP病例诊断要点
AFP可见于多种疾病,临床医师面对每一例AFP患者, 除了要获得详尽可靠病史,首先要认真排除假性麻痹 (由骨关节疾病所致的运动障碍),然后才能确定为真 性麻痹。根据神经定位不同,应进一步区别上运动神经 元麻痹(痉挛性麻痹),还是下运动神经元麻痹(弛缓 性麻痹)。值得注意的是急性与严重的上运动神经元麻 痹可有一休克期(因其临床表现与下运动神经元麻痹很 相似,故这类疾病应作AFP病例报告),如脊髓受累, 称脊髓休克期。病变虽累及上运动神经元,但表现肌张 力低,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一般经数小时至几周, 休克期解除,逐渐出现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 射阳性。此外,脊髓病变患儿可有尿潞留,可检查到学 龄儿童异常感觉平面,以助定位诊断。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 急性弛缓性瘫痪,又称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不是单一旳疾病
• 是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 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旳一组综合征
• AFP可见于不同病因和多种疾病 • 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仍是AFP主要病因之一
– 瘫痪:下肢远端,远端麻痹重于近端;体现:双下 肢无力,呈上行性发展,逐渐累及上肢和脑神经; 腱反射减弱或者消失
– 肢体瘫痪:对称性,两侧肢体肌力检验不超出1级
– 80%在2周内肢体瘫痪到达高峰,进行性加重不超 出4周
临床体现
• 运动障碍
– 重症:出现后组脑神经麻痹,体现为进食呛咳、声 音低哑、吞咽困难、口腔唾液积累等
临床体现
• 感觉障碍
– 与运动障碍相比,GBS患儿感觉障碍症状相对轻微
– 体现:神经根痛和感觉迟钝或过敏,极少有感觉缺 失。神经根痛在临床较为常见,患儿常出现背部、 臀部和下肢旳疼痛。神经根痛主要与炎症造成神经 根和周围神经水肿,肿胀旳神经根在出入椎间孔时 受压有关
临床体现
•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临床上常出现:面色潮红、出汗(误以为患儿发烧)
– 与疫苗株病毒旳基因突变,出现毒力旳“返祖现象” – 与疫苗株病毒旳基因重组:当不同血清型脊灰病毒
(或不同病毒)感染同一宿生活细胞时,因为病毒复 制时脱氧核酸发生互换而产生了病毒重组现象 – 人工基因工程过程中产生了疫苗重组脊灰病毒 – 疫苗株病毒旳遗传稳定性
VAPP旳诊疗原则
• 服苗者VAPP病例
– 服用活疫苗(多见于首剂服苗)后4~35d内发烧, 6~40d出现AFP
– 无明显旳感觉丧失 – 临床诊疗符合脊灰 – 麻痹后未再服用脊灰疫苗,从粪便标本只分离到脊
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的诊断
二、格林巴氏综合征(GBS)
GBS发病可能与感染和自身免疫有关(感染史)
为急性,亚急性起病 对称性,上行性
弛缓性肢体麻痹
可出现颅神经障碍,出现呼吸肌麻痹,危及生命。 常伴有周围性感觉障碍,如根性痛、肢体远端感觉减退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肌电图: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失神经或轴索变性
近体端不受累
外伤性神经炎
注射麻痹与脊灰的鉴别点是:
注射后很快出现患儿不能行走或跛行;
有时注射疼痛很明显,放电感觉;
膝反射存在,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损伤肢的足背面第 1 、 2 趾皮肤有感觉缺失区
(腓总神经支配区)。
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由颈C5~8与T1神经根组成 产伤、工伤、交通事故等
一、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属微小RNA病毒科
•脊髓灰质炎病毒
•非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COX)病毒 埃可(ECHO)病毒 肠道病毒71(EV 71)
一、脊髓灰质炎
发 病 机 制
病毒经口入人体,在 扁桃体及肠道淋巴组 织繁殖。 无症状型(隐性感染)
进入血液循环形成 病毒血症,
顿挫型
通过血脑屏障侵入 中枢神经系统
远端对称性肌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伴有感觉障碍,如:刺痛、 蚁走感、灼热、触痛。 可有手套、袜子样深浅感觉障碍。 也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皮肤苍白、青紫、干燥、指(趾)甲 粗糙、松脆。
九、髋关节滑膜炎
①年龄在10岁以下
②出现不明原因的急性或慢性髋关节区疼痛,疼 痛在夜间加重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诊断要点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诊断要点(自治区脊髓灰质炎医疗救治专家指导组)一、定义是指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并伴有肌肉弛缓性麻痹(软瘫)的一组疾病。
二、主要监测对象新发脊髓灰质炎病例(包括:输入性野型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三、鉴别疾病包括(一)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二)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三)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毒物性多神经病以及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四)神经根炎(五)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起的神经炎)(六)单神经炎(七)神经丛炎(八)周期性麻痹(三种类型的周期性麻痹)(九)肌病(重症肌无力、中毒、原因不明的肌炎)(十)急性多发性肌炎(十一)肉毒中毒(十二)原因不明的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十三)短暂性肢体麻痹四、各病种的诊断要点(一)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史及接触史初起时有发热,汗出,咳嗽,流涕,烦躁,腹痛,腹泄等呼吸道及轻度消化道诊断症状,经过l~6日后症状逐渐消退,但数日后身热复起,全身不适感觉、肌肉疼痛、嗜睡,继而逐渐出现肢体瘫痪,瘫痪呈弛缓性不对称分布下肢多于上肢。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多正常,少数继续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
血沉增快。
脑脊液检查:细胞数迅速降低蛋白量则增高形成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病毒分离:起病一周内可从咽部及粪便内分离出病毒。
(二)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1、病前1-4周有感染病史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可有感觉异常、末梢型感觉障碍、颅神经受累。
3、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4、肌电图有F波或H反射延迟、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及CMAP波幅下降等。
(三)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1、病初症状:发病前大多有上感症状,也有的起病时发热即出现脊髓损害的症状。
2、脊髓受损的症状:①.感觉障碍:病变水下以下呈横断性感觉障碍。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
本演示将介绍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概述、病因和发病机 制、临床表现和体征、诊断方法、其他可能疾病、鉴别诊断要点和治疗管理 措施。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概述
急性弛缓性瘫痪是一种神经肌肉疾病,表现为肌肉无力和瘫痪。常见的类型 有格林-巴利综合征和重症肌无力。
病因和发病机制
其他可能的引起类似症状的疾 病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症状和体征也可能由其他神经肌肉疾病引起,如脊髓损伤、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
鉴别诊断的关键要点
鉴别诊断的关键是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 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最终确定诊断。
治疗和管理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急性弛缓性瘫痪,治疗和管理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康复训练和支持性护理等。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免疫介导、遗传因素、药物和毒物作 用等。发病机制涉及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和体征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临床表现包括肌肉无力、肢体麻木、呼吸困难等。神经肌 肉接头检查可以揭示体征。
常见的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 方法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神经肌肉接头电生理检查、血液和免疫学检查以及影像 学检查。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神经系统的功能:保持身体内环境的稳 定及与外环境的统一。这种功能通过感觉 神经(传入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出神经) 来实现。当神经系统损害的时候,可能出 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腱反射改变、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或体征。
运动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
• 运动神经由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 共同组成。上运动神经元是指大脑的锥体 细胞及其纤维。下运动神经元指脑干颅神 经的运动核及其纤维、脊髓前角细胞及其 纤维。 • 不论上运动还是下运动神经损害,有一个 共同点就是所支配的肌肉发生麻痹(瘫 痪)。
对AFP病例进行临床诊断时要检查以下项目。 • 步态:某些步态反应特定的疾病,为垂足的跨阈 步态、痉挛步态等。 • 肌营养:注意有无肌萎缩,是真性还是废用性。 肢体有无变形及马蹄、内翻足等。 • 肌张力:注意判断肌张力有无减弱或增高,关节 有无过伸。注意克服检查者的主观成分。 • 肌力:指肌肉收缩时的力量,按六级记录。 0级:完全瘫痪 1级:可见肌肉收缩而无关节运动。 2级:肢体可水平移动,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 4级:能作抵抗阻力的运动。 5级:正常肌力
四、 主要AFP疾病的临床诊断要点
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的定义及内容
AFP病例监测的提出
急性弛缓性麻痹仅仅是神经科疾病的一个 症状,所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提出及 内容设计是专为消灭脊灰这项任务服务的, 它的敏感性极高,只要严格执行是绝不会 遗漏脊灰病例的。
AFP病例的定义
•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 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 均作为AFP病例。 • AFP病例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 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AFP病例临床相关知识
临床神经病学基础
急性驰缓性麻痹的诊断与鉴别
• 留取合格标本
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两份粪便标本(临床高 度疑似脊灰病例和高危病例采集3份),至少间隔 24小时,每份标本重量≥5克,置专用粪便盒内, -20℃保存。
整理课件
5
报卡注意事项
AFP
根据卫生部文件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在治 疗过程中,凡遇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 病例,必须诊断慎重。
整理课件
2
急性弛缓性麻痹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
定义
是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 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不是单一的疾 病
监测病例的定义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任 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握AFP诊断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提高AFP病例的监测质量 ---巩固无脊灰成果
整理课件
9
瘫痪
瘫痪定义瘫痪是指肌肉活动能力的减低或丧失, 分
为功能性和器质性 功能性:癔症性 器质性:不同角度多种分类方法 瘫痪程度:完全性、不完全性 瘫痪形式: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交叉瘫 瘫痪时肌张力状态:弛缓性、痉挛性 解剖分型:肌源性、神经肌肉接头、神经源性
整理课件
16
AFP神经系统检查要点-反射检查
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深反射: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桡骨膜反射
下肢:膝反射、踝反射、踝震挛 病理反射:正常情况下(除婴儿外)不出现,仅在中
枢神经系统损害时才发生的异常反射,如Babinski
整理课件
17
AFP神经系统检查要点-脑膜刺激征
(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
整理课件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5
各型特点
➢ 脑型表现(弥漫性或局灶性脑炎)
➢ 较少见 ➢ 表现与病毒性脑炎类似,发热、剧烈头
痛、烦躁不安、嗜睡、震颤、昏迷及惊 厥,可有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 混合型
➢ 上述各型同时存在 ➢ 以脊髓型及脑干型同时存在最常见
36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多正常
➢
血沉:急性期可增快
➢
脑脊液检查:发病后第l周与病毒性脑膜炎相似,
➢ 可导致肌肉萎缩及畸形,如脊柱弯曲、足内翻、足外翻及足下 垂等
32
病变部位分型
脊髓型 脑干型 脑型 混合型
33
各型特点
➢ 脊髓型瘫痪特点
➢ 表现为弛缓性瘫痪,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 弱或消失
➢ 多不伴有感觉障碍 ➢ 瘫痪表现多不对称,常见四肢瘫痪,尤以下
肢瘫痪多见,多数为单肢瘫痪 ➢ 近端重于远端 ➢ 严重可导致呼吸衰竭、肠麻痹、尿潴留或失
19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发作性四肢弛缓性瘫痪,多在饱餐后或 睡眠中发病;有些可伴有肢体末端的麻 木或感觉异常
血钾低于3.5mmol/L 心电图呈特征性改变――U波出现、T波
平坦、PR与QT时间延长、QRS波群增宽、 ST段下降或见传导阻滞 钾盐治疗有效 有些有阳性家族史
20
急性麻痹综合征
是指非脊灰的肠道及其它病毒所致急性弛缓 性麻痹, 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 肠道病毒-71等, 近年国外报道西尼罗病毒 感染(一种新发传染病)也可导致AFP
临床症状与脊灰相似,前躯症状发热、恶心、 腹泻、肌痛等迅速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非 对称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感觉障碍
脊髓胸段MRI发现脊髓灰质长T1、T2信号 脑脊液:约1/3病例可有淋巴细胞增多 由于健康人群肠道病毒携带率较高,大便分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
2、肌张力
是指在安静情况下肌肉的紧张度。
检查时可触肌肉的硬度及作被动运动体会其肌紧 张度,了解其阻力。
肌张力减低时,肌肉弛缓松软,被动运动时阻力 减退,关节运动的范围增大。 肌张力增强时,触摸肌肉较坚硬,被动运动时阻 力增大。
锥体束损害所致的肌张力增强,称为痉挛性肌张 力增高。
•
3、肌力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的力量 肌力情况一般按六级记录 0级:完全瘫痪 1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而无肢体运动 2级: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 4级:能作抵抗阻力的运动 5级:正常肌力
•
监测疾监测疾病种类
7、 单神经炎 8、 神经丛炎 9、 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软瘫,高钾软瘫,正常钾软瘫) 10、肌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
三、
神经系统检查及相关实验检测
神经系统的检查要点 AFP实验室检查要点
•
脊髓灰质炎 (Poliomyelitis )
•
病因(ETIOLOGY)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肠道病毒
(Poliovirus is an enterovirus, a small RNA virus that affects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
脊髓灰质炎传染源和途径
瘫痪期(5-10天,1周)
发生在体温开始下降或尚未下降时 或发生在起病后第3-5天 5-10天内(24小时或1-2天内)进行性加重,多热降 后不进展
•
脊髓灰质炎分期 临床表现
瘫痪期(5-10天,1周)
急性迟缓性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
EEG测试
患者脑电活动信号的特征如有异常表现,则说明患者可能患上急性迟缓性麻痹。
3
神经元放电治疗ຫໍສະໝຸດ 神经元放电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患者的正 常运动能力。
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方法
血液检查
通过分析患者的血液样本,可 以找到患者身体中是否存在病 原体。
免疫球蛋白检查
通过检查患者的免疫系统,可 以确定患者身体中免疫球蛋白 的含量。
高发人群
急性迟缓性麻痹发病率较常见于年轻 儿童和年轻成年人。
体检和检查方法
1 体格检查
2 神经系统测试
3 电生理检查
通过检查肌肉的运动能 力和感觉反应来发现患 者的神经障碍,进而评 估病情。
通过一些计算机软件来 检查神经元的活动性和 肌肉运动情况。
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急性 迟缓性麻痹的方法,包 括单纤肌传导速度和肌 肉神经元的电活动度质。
症状和表现
面部肌肉无力
肌肉无力
患者面部的表情肌出现异常麻 痹,无法表现正常的面部表情。
患者的肌肉强度减弱,特别是 躯干、胸部和面部肌群。
肌肉酸痛
患者会有肌肉酸痛的感觉,经 常持续数周乃至数月。
急性迟缓性麻痹的鉴别诊断
格林-巴利氏综合症
疾病的患者往往会表现出 类似于麻痹的症状,但与 急性迟缓性麻痹的情况不 同,症状会持续数周到数 月。
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 症
患者会出现肌肉无力和弱 势,但与急性迟缓性麻痹 的情况不同,该病通常会 更严重,可以影响很多身 体部位。
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患者会出现肌肉无力和疼 痛,其病情发展缓慢,而 且可以影响到躯干和四肢 等不同身体部位。
脑部扫描和神经系统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AFP病例病毒学分类标准的内容
(1)确诊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检测阳性,AFP病例为脊 灰确诊病例,无论其粪便采样合格与否
Past
Poliomyelຫໍສະໝຸດ tis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包括 我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地区实现无脊灰目标。 但是,目前与我国接壤的部分国家仍有脊 灰流行,故有输入病例的危险。
今年7月份,新疆和田发生脊髓灰质炎 野病毒输入性疫情病例4人,根据基因测序 和检测结果显示均为脊灰的输入病例。由 此说明,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的重 要性。
– 网报时在“疾病名称”中选择“其他疾病” – 在“备注”中填写“AFP”、症状简单描述,在京有暂住地址或无暂
住地的均需要注明
指定专人负责AFP病例旬报,
– 次旬2日前查阅上一旬有关科室的门诊病例登记或写有诊断病名的门 诊处方、传染病报告登记及住、出院病例登记,核实AFP病例情况,
– 将结果以电话或报表形式报告所属区、县CDC。
全员培训、全员知晓
市级培训 – 市CDC每年上半年举办“维持无脊灰状态”培训班,
培训对象为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区县卫生局、疾控 中心的相关人员。 区县级培训 – 市级培训后1个月内,区县CDC完成本辖区脊灰培训 工作,培训对象辖区内所有医疗单位相关科室 医疗机构培训 – 各级医院在接受疾控中心培训1个月内完成全员培训, – 特别加强对进修医生和非重点科室的培训,加强培训 效果的考核
输入性疫情随时可能发生
重点提示: – 高度警惕来自疫区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
例,包括成人病例 – 准确诊断,及时报告,杜绝漏报,采集
合格标本 – 落实主动监测,堵住漏报的各个环节 – 扎实培训每一名临床医生
二、AFP病例病毒学分类标准
根据以病毒学为基础的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的分类标准,以病毒学监测、 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的临床检查结果,将 AFP病例分为确诊、排除和临床符合病例, 即《WH0 AFP病例病毒学分类标准》
(3)在疾控机构指导下组织开展全员AFP监测培训; (4)协助疾控机构进行AFP病例调查、标本采集、查漏 补种工作;
(5)收集、补充AFP病例的临床资料,提供给辖区疾控 机构。
监测病例定义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 任何小于15岁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症状的病 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 AFP病例。
– 监测人员到主动监测科室查阅门诊日志、有诊 断病名的门诊处方、出入院记录或病案,并与 医务人员交谈,主动查询AFP病例
– 填“医院AFP主动监测旬访表”,记录监测结 果。如发现漏报的AFP病例,应按要求开展调 查和报告。
– 次月3日前完成“医院AFP主动监测旬访表”, 以报表形式报告所属区疾控中心。
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o Flaccid Paralysis AFP )病例是所有15岁以下出现症状的病例。是指 急性起病,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并伴有肌内弛缓性麻 痹(软瘫),临床可见多种疾病。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由脊灰病毒所致的急性 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弛 缓性麻痹。是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脊灰无特效治疗 方法,但控制乃至消灭脊灰最重要是用口服减毒活疫 苗(OPV)或灭活脊灰病毒疫苗(IPV)进行有效预防。
注意:AFP监测属于症状监测系统,其监测范围 包括所有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比病例监测要宽 得多。监测病例定义宽窄与疾病控制目标严格程 度有关。
疫情报告:快速,双报,旬报
电话报告:
– 发现AFP病例应在12小时内电话报区疾控中心,市级主动监测哨点 医院同时应向市疾控中心报告。
填写传染病疫情卡片,并进行网络直报,
监测目的
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防止病毒传播, 维持无脊灰状态。 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及其循环,控制病 毒传播。 评价疫苗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 提供依据。
医疗机构的职责
(1)设专人负责脊灰疫情的报告管理,及时向区疾控中 心进行AFP双报及旬报; (2)制定本单位监测报告程序和工作制度,在本单位开 展病例的主动监测;
全员培训、全员知晓
市级培训 – 市CDC每年上半年举办“维持无脊灰状态”培训班,
培训对象为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区县卫生局、疾控 中心的相关人员。 区县级培训 – 市级培训后1个月内,区县CDC完成本辖区脊灰培训 工作,培训对象辖区内所有医疗单位相关科室 医疗机构培训 – 各级医院在接受疾控中心培训1个月内完成全员培训, – 特别加强对进修医生和非重点科室的培训,加强培训 效果的考核
做好AFP监测是维持无脊灰状态的关键
存消在问灭题脊灰的现状
四个国家脊灰野病毒流行从未被阻断 40余个 国家发生脊灰野病毒输入事件
19280806
2010年塔吉克斯坦发生大暴发
由印度输入 已实现无脊灰8年 共发生脊灰病例 458例,其中26例 死亡,53例为成人 向周边国家输入超 过10次
警示:
任何地区传播的野毒仍然严重威胁着各个无脊灰 地区
我国发生输入病毒或输入病例的风险持续存在
北京市也不例外,所有医务人员要高度警惕,及 时发现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及时上报
北京市AFP监测数据分析
连续16年监测指标达到世卫组织要求 但仍存在漏报、迟报现象 2011年报告发病率尚未达标 便标本合格率在危险边缘徘徊 外地来京就诊的AFP病例成倍上升
主动监测:发现和减少漏报的重要手段
主动监测医院
– 一级及以上所有医院均为AFP主动监测医院。
主动监测科室
– 易发现AFP病例的科室定为主动监测科室, – 一般为儿科、神经内科、内科、传染科、急诊科 – 主动监测工作应覆盖以上科室的门诊和病房。 – 要注意:特需门诊,专家门诊
主动监测工作流程
由医院的预防保健科设专人负责完成,每 旬开展1次。
急性弛缓性麻痹相关知识培训
内容提纲
一、目的和重要性 二、AFP病例病毒学分类标准 1、AFP病例病毒学分类标准的内容 2、如何做出正确的病毒学诊断 3、采集合格粪便标本的重要性 三、神经系统及相关实验检查 四、AFP病例诊断要点 五、AFP主要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六、需强调重视的问题
一、目的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