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断句技巧全攻略

文言文断句技巧全攻略

文言文断句技巧全攻略一、读文段,通文意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第一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明白得了。

然后依照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点断开来。

具体来说,确实是走“四步路”:(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现在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明白得,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明白得。

(2)依照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现在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如此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依照上下文给以推断。

【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如此,我们对上文通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

本文是讲湖阳公主新寡,帝为他物色夫君之事。

要紧分两层:一是“微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二是询问宋弘,了解男方的态度。

差不多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便可按照从大到小,逐层、逐句标点。

【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例】(北京)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5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③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我们通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该段文字讲述了“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得马和亲小孩堕马的事,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得”与“失”。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一、考点解析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读音kui二声,人名)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官名)。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感想:断章取义的确笑话百出。

凡事没弄清原委就妄下结论,可能会出大麻烦的。

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方法指津1、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2、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与(欤)、而已、(邪)”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文言文断句技巧顺口溜及六大规律

文言文断句技巧顺口溜及六大规律

文言文断句技巧顺口溜及六大规律
以下是满足需求的 9 条内容:
1. “主谓宾呀要分清,就像走路找路径。

”例子:“吾爱汝”,这里“吾”是主语,“爱”是谓语,“汝”是宾语,断句自然清。

2. “名词常是断句点,好比登山有停歇。

”例子:“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赵”都是名词,断句一目了然。

3. “虚词就像信号灯,提示断句在哪里。

”例子:“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焉”这个虚词就是个关键点。

4. “对话之词要留意,如同耳边话语起。

”例子:“曰:‘吾能为之。

’”一个“曰”字就该断开啦。

5. “排比句式有规律,仿若队列整齐立。

”例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明显的排比,断句轻松呀。

6. “对称结构左右看,恰似镜子照两边。

”例子:“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结构对称很容易断句呀。

7. “修辞手法藏玄机,好似宝藏等你觅。

”例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的手法能帮助断句呢。

8. “特殊句式要记牢,就像钥匙开宝箱。

”例子:“何陋之有”,这是个特殊句式,断句可不能错。

9. “古代文化常关联,犹如绳索串珠链。

”例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里面包含着传统文化内涵,断句也得考虑到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文言文断句虽然有点难,但掌握了这些技巧顺口溜和六大规律,就像有了秘密武器,大家加油学呀!。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一、依据语法结构在断句时,首先要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语法成分,并根据这些成分进行断句。

例如,“其一人/去倦怠/来而/犹侍立不去”中,“其一人”为主语,“去倦怠”为谓语,“来而/犹侍立不去”为宾语,应在“去倦怠”后断开,以明确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依据字词意义在断句时,要关注句子中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词语的含义和功能进行断句。

例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食不饱力不足”是一个意群,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应该在此处断开。

三、依据修辞手法断句时,可以借助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顶真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例如,“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物有本末”与“事有始终”是两个对偶句,应该在“终”后断开。

四、依据句间逻辑在断句时,可以借助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断句。

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应该在此处断开。

五、依据古文韵律古文讲究韵律,可以通过古文的韵律特点来进行断句。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应该在“流”后断开。

六、对比现代文翻译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可以对比现代文的翻译来进行断句。

例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吾生也有涯”翻译为“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也无涯”翻译为“而知识是无限的”,因此应在“涯”后断开。

七、结合上下文语境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进行断句。

例如,“见山不见水/庸才也/见水不见山/庸奴也”中,“见山不见水”与“见水不见山”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水”后断开。

八、综合运用多种技巧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来进行断句。

例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何夜无月”与“何处无竹柏”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月”后断开;同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前两句是转折关系,因此应在“者耳”后断开。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汇总
【答题技巧】
总体原则是将初步断句的结果带进原文翻译,通则对,不通则错。

【具体方法】
(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文言文怎么断句技巧

文言文怎么断句技巧

文言文怎么断句技巧
一、把每个句子分成两部分:
1、起始主要成分:对前一句的补充、否定或完善;
2、后面的其他成分:其他标点符号、否定修饰词、限定词、状语或连接词等。

二、断句的依据:
1、谓语动词的出现和消失;
2、主谓宾结构的出现和消失;
3、并列结构的出现和消失;
4、表示比较、对比的连接词的出现;
5、引导从句的连接词的出现;
6、句子序列的总体来看,表示主题变换的句子出现。

三、断句的技巧:
1、在句尾处断句:以句尾标点符号断句,特别是在复杂句中,应把句尾结构弄清楚;
2、把一句话变成几个简单句:对复杂句除了把句子分成两个部分外,还可以把一句话变成几个简单句,把句子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重新编排;
3、避免把主谓宾结构一起断句:句子中的主语通常不能断句,否则句子就会毫无意义,要把主谓宾结构一起断句;
4、关注句子的主题变换:当句子有新的主题变换时,应断句,以便于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5、把句子中的连接词拿出来放在后面:句子中的连接词经常会影响句子的意思,可以把句子中的连接词拿出来放在后面,使句子更容易理解。

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一、考点解析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读音kui二声,人名)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官名)。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感想:断章取义的确笑话百出。

凡事没弄清原委就妄下结论,可能会出大麻烦的。

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方法指津1、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2、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与(欤)、而已、(邪)”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生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生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一、断句趣谈:标点留客一位潦倒书生,到友人家中作客。

刚巧连日下大雨,书生在友人家住上好几天。

其友人想赶他走,就写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本意指﹕“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书生看后,脑筋一转,在字条上加了两个标点,使之变成﹕“”其友人见状,便无可奈何让书生继续住下去。

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

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的美人,非常高兴。

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

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标点巧用一例抗日战争时期,有些汉奸在街头巷尾的墙壁上,写上一条巨型标语﹕“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过了不久,这条标语上,忽然多出一点逗号,使这条标语改变了意思﹕,只消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就使意思完全相反。

二、断句题解题技巧(一)读文段,通文意。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小试牛刀:夔一足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有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二)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包括人名、官名、谥号、地名等小试牛刀: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3、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在写作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下面给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并附带一些练习,帮助您提高断句的能力。

1. 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关系来断句。

通常将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吾闻友人善鼓琴。

练习:参军者多爱国。

2. 宾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动宾关系来断句。

将动词和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君子爱民。

练习:明月皎皎。

3. 状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状语关系来断句。

将状语和谓语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于是乐师陈词而宫商。

练习:以后人闻之大无伤。

4. 承载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承载成分来断句。

将承载成分和相应的宾语或状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人生贵有所为甘有所不为。

练习:士为之。

5. 对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对仗关系来断句。

对仗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

例:射者克而使我射者息。

练习:春风吹又生。

6. 偏正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偏正关系来断句。

偏正是指表示修饰、说明、限定等关系的短语或从句。

例:故颇有知古之称。

练习:严冬坚冰。

7. 并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关系来断句。

并列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练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 插入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插入成分来断句。

插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补充或解释的语句,通常用逗号隔开。

例:吾愿斯摩以陪吾游。

练习:和风生,将进酒。

通过不断练习和多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序和词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恰当地断句。

六大技巧搞定文言文断句:方法详解+案例分析

六大技巧搞定文言文断句:方法详解+案例分析

六大技巧搞定文言文断句:方法详解+案例分析O1利用对话标志断句1.解析文言文常以“曰”“云”“言”为标志写人物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最易被发现,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些表示对话的标志性字词,如“曰、云、言"。

但在这里我们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日”字的情况。

2.案例分析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分析: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日",但中间有两句省略了说话人和"曰",就要特别注意了。

答案: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日/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02借助文言虚词断句1.解析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它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常见可以帮助断句的虚词如下: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嗟夫、嗟乎、呜呼”表示感叹,前后都要断开。

②【句尾语气词】“者、也、矣、兮、焉、耳、而已”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或判断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③【疑问语气词】“何、曷、盍、胡、安、奚、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一般在词前断句,也有在词后断句)④【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如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是以、无论、岂、岂非”等词,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

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

2.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 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 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 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 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 在不?‛其妻曰:‚舌在也。‛仪曰: ‚足矣!”(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张仪 列传》) 断句: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 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练习:为下面语段中划线句断句。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 邦士(国士,国中才能出众的人)也!夫饮酒五日 五夜矣,而殊不疾。‛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 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 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 ‚桀[jié]纣之亡也遇汤武分析: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 然;句末的虚词有:也。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 多就解决了。 答案: ‚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 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例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 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 万岁。(《廉颇蔺相如列传》) 反复: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答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析语法: 文言文中,名词(或代词)常作主语、宾语。 主语前与宾语后一般要断开。介宾短语一般 在句末。 例:吾 欲 发 兵 使 公 及 桓 楚 将 是 时 桓 楚 亡 在 泽 中梁 曰 桓 楚 亡 人莫 知 其 处 独 籍 知 之 耳(人教版语文读本 《项羽本纪》) 答案:吾 欲 发 兵 / 使 公 及 桓 楚 将 / 是 时 桓 楚 亡 于 泽 中/ 梁 曰 / 桓 楚 亡 /人莫 知 其 处/ 独 籍 知 之 耳(《项羽本纪》)

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及训练

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及训练

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及训练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断句前不要急于答题,先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和方法。

一、找虚词,定句读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他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如:其、尔、若、夫、且夫、盖、惟、斯、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然则、是故、然而、犹且、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

也、矣、与(欤)、焉、哉、乎、耶(邪)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也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如: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二、找名代(名词、代词),定句读文言文中名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如以下两段文字: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三、察对话,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试一试:《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四、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文言文断句的5个小妙招

文言文断句的5个小妙招

文言文断句的5个小妙招
1. 寻找句末的关键词: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会用一些表示句尾的关键词,比如“也”、“而”、“然”等。

这时,你只要把它们当作句号,就能够将句子分割出来了。

2. 熟悉常用的句式:文言文当中,会有一些特定的句式,比如“名词+不及+名词”,“名词+并+名词”等等,我们如果熟悉这些句式,就可以很快地将它们分隔开来。

3. 找出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都是一个主谓宾结构,比如“秦氏和燕氏,各有其国”这句中,“秦氏和燕氏”就是主语,“各有其国”就是谓语,这样,我们就可以以谓语来将句子分开了。

4. 重点寻找助动词: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都会有一些助动词,比如“使”、“令”等,如果我们在句子中找到了这些助动词,就可以把它们当作一个句子的结束,从而将句子分隔开来。

5. 寻找句中的逗号: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会有一些逗号,比如“去者,若返之”中的“,”,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句中的逗号,就可以把它们当作一个句子的结束,从而将句子分隔开来。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方法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方法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方法归纳文言文作为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并逐渐进行断句解题。

然而,由于文言文的特点,初学者常常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难题。

一、技巧一:辨别句子成分在解题时,我们首先需要辨别文言文句子中的各个成分。

常见的文言文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通过准确理解句子成分的作用和关系,可以更好地进行断句判断。

例如,《史记》中的一句话:“夫武王,配天之休。

”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成分来进行断句。

主语是“武王”,谓语是“配天之休”。

通过辨别句子成分,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断句为:“夫武王/配天之休。

”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技巧二:解读标点符号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在断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需要学会准确解读标点符号的含义,以帮助他们正确断句。

例如,《左传》中的一句话:“治女利嫁。

”在这句话中,逗号起到了断句的作用。

通过解读逗号的含义,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断句为:“治女/利嫁。

”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技巧三:注意上下文语境在断句解题中,学生需要注意上下文语境的作用。

上下文语境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线索,帮助学生准确判断断句位置。

例如,《论语》中的一句话:“如用之,则吾从先进矣。

”如果单看这句话,我们可能无法准确判断断句位置。

但是,通过注意前文和后文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如果使用它,我就会取得进步。

”这样,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断句为:“如用之/则吾从先进矣。

”通过注意上下文语境,我们能够更好地断句。

四、技巧四:多读多练在掌握断句技巧的过程中,多读多练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大量阅读文言文,多进行断句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和断句位置。

五、方法总结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中,学生可以通过辨别句子成分、解读标点符号、注意上下文语境和多读多练等技巧和方法,提高断句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以下是 6 条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及例子:
口诀一:“主谓动宾要分清,句子结构看得明。

”例如:“吾爱读书”,“吾”是主语,“爱读”是谓语,“书”是宾语,一下子就能断清楚啦!
口诀二:“名词代词常为首,找准它们不会愁。

”像“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就是这里的名词呀,从这开始断句,没错的!
口诀三:“曰云言后常断开,对话自然现出来。

”比如“孔子曰”“公曰”这里肯定得断开呀,这句话不就清晰了!
口诀四:“关联词前多留意,前后意思有关联。

”像“虽然”“然则”之类的前面,就是一个断句点嘛,就像“虽然吾今日疲惫,然则仍坚持读书”。

口诀五:“排比句式看整齐,节奏韵律藏玄机。

”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种有规律的,断句不是轻松加愉快嘛!
口诀六:“修辞之处细思量,特殊句式有方向。

”比如“何陋之有”这样的倒装句,就得特别注意断句啦!
总之,掌握了这些口诀,文言文断句就不再那么头疼啦,多练习肯定能熟练起来的!。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规律和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规律和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规律和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规律和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依据意群断句
文言文的断句不能只靠标点符号,还需要按照意群来断句。

意群是一组有意义的词语,如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

当一个意群结束时,就可以断句。

要注意,一个长句子可能有多个意群,需要细心分析才能正确断句。

2. 依据语法和修辞断句
文言文的断句还需要考虑语法和修辞等因素。

例如,修辞手法中的对仗、排比、反复等也会影响断句。

此外,助动词、连词等语法词汇也需要注意断句。

3. 看懂整句话意并了解古时候的表达方式
在断句之前,我们必须要看懂整句话意。

而且在阅读时,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古时候的表达方式。

例如,“足下”代指“你”、“朕”代指皇帝等。

只有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才能更准确地断句。

4. 多读多练多思考
最后,断句也需要多读多练多思考。

通过多读一些古代文献,多练习断句技巧,多思考其中的语法和修辞手法等,才能更加熟练地达到断句的标准。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抓住“曰、云、言”4.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高考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

高考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

高考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高考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断句的分值稳中有升。

因此我们在复中要充分重视这种题型。

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文言文断句是明辨句读的基本能力。

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二、抓住动词断句法。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三、代词断句法。

我们可以根据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等的出现,确定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从而断开句子。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1、在湖阳公主新寡的时候,皇帝和朝臣们都在关注她的情况。

2、当诸葛亮出现在渭滨时,他的出现震动了关中,魏明帝深感晋宣王的威胁,于是派遣辛毗为军师。

3、在赵困于秦的时候,齐人和楚人投靠了赵国。

赵国缺粮,向齐国求助,但齐王拒绝了。

周子说:“赵国对齐楚的保护,就像牙齿和唇一样,没有唇,齿就会感到寒冷。

今天赵国亡了,明天齐楚就会遭受同样的灾难。

救赵是高尚的行为,击退秦军能显扬名声。

不为了粮食而牺牲国家利益,这是不应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1.读文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水平。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理应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2.找虚词: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个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能够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
这个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

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3.察对话: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4.依总分:
例4.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卷八》)
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5.据修辞: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能够比较好地断句。

比如:
A.顶真:
例5.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鸿门宴》)
例6.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能够根据顶真这个修辞来考虑句读。

B.对称:
例7.中山君喟不过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

“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C.反复:
例〔8〕、“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个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6.辨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能够协助我们断句。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能够为我们断句提供协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例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句子中的“不……乎”这个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个题。

例10.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当然,这些所谓的断句方法并不能孤立使用,而应该是多管齐下,综合使用,才能奏效。

例1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

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乎”可断五句;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可断三句;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两句;借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对偶句可断两句;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两句。

至此能够断完十六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