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笔记1
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笔记
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笔记第一章总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新宪法总纲的一部分,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基本原则在第二章中,我们看到了对国家的一些基本原则的确立,如人民主权、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等。
这些原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以及国家治理的基本方针。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本章中,我们看到了对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包括人身权、政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等。
这些权利和义务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
第四章国家机构在这一章中,涉及到了国家的一些基本机构和职能,如国家主席、国务院等,以及他们的权利和责任。
这些国家机构的设立和运行,是为了有效地实现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的正常运转。
第五章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这一章中,涉及到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和职能。
这些机构是地方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处理各类地方事务,同时也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第六章法院和检察院这一章涉及到了司法机关的组织和职能,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法律尊严的重要力量,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权益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七章国旗、国徽、国歌这一章涉及到了一些国家象征的规定,国家象征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精神意义。
国家旗、国徽和国歌以及它们的使用,体现了国家的形象和国民的爱国情怀。
第八章宪法的修正这一章规定了宪法的修改程序和条件,强调了对宪法的尊重和保护。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修改宪法的规定和程序是为了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不断发展。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文件,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益和国家的正常运转。
通过学习和理解宪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国家的法律制度和运行,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宪法学习笔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笔记)
序言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总纲
第一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我们党首先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把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
要完善宪法监督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
宪法笔记摘抄要点
宪法笔记摘抄要点
以下是 7 条宪法笔记摘抄要点:
1. 宪法可是咱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啊!就像一栋大楼的基石,没有它可不行!想想看,要是没有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咱能这么安心地生活吗?比如选举投票,这可是咱们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权利呀!
2. 哇塞,宪法对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权也规定得明明白白!这不就是给国家治理画了一幅清晰的蓝图嘛!像政府各部门该干什么,界限清楚得很呢!比如说公安局管治安,教育局管教育,各司其职,多有序!
3. 宪法保障了咱们的自由呢!真的很重要哦!就像鸟儿需要广阔的天空一样,我们需要宪法来守护我们的自由呀!比如言论自由,让我们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棒啊!
4. 你们知道吗?宪法对少数民族也有特别的保护嘞!这就好比给少数民族送上了一份专属的温暖大礼包呀!像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传统能得到传承和发展,多有意义!
5. 哎呀呀,宪法还强调了法治原则呢!这简直就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神!就跟有一把尺子在衡量一切一样!比如说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这样才能让大家都守规矩呀!
6. 宪法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呢!可不是小事儿呀!就好像一艘大船在海上航行需要稳定的航向,宪法就是那个指引方向的罗盘!想想国家这些年的发展进步,宪法功不可没呢!
7. 咱可得好好尊重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呀!这就如同爱护我们自己的宝贝一样!如果有人违反宪法,那可不行!大家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守护咱们的宪法,不是吗?
总之,宪法超级重要,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它,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初中政治 坚持宪法至上 笔记
一、我国宪法的地位、重要性:(为什么要学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为什么★★★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4、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宪法是如何保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从哪些方面保证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怎样做★、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4、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5、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6、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四、作为国家的主人,我们应该如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怎样做★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五、人民和公民的区分。
(人民≠公民,公民>人民)人民: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公民: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但公民既包括人民(爱国者),也包括人民的敌人(不爱国者)。
六、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区分。
(国家权力≠公民权利)国家权力:是政治概念。
是指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来实现其意志和巩固其统治的支配力量,通常被称为公权力。
与服从对应。
公民权利:是法律概念。
是由法律规范所认可的一种法律上的资格,即法律关系主体一方要求另一方作为或不作为的可能性。
与义务对应。
1一、什么是人权?——人的基本权利。
所谓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二、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三、我国人权的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
宪法学第一章宪法总论笔记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和本质一、宪法的概念(1)词源西方→日本→清末中国(2)原始意义上的宪法:原始意义上的宪法指的是国家组织法,国家是人类社会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
(3)立宪主义意义上的宪法立宪主义的实质是要通过制定宪法来限制国家权力而保障人权。
(4)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它是所有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以及调整国家机关之间的规律的规范总和,既包括在一个国家的法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也包括具有一般法律效力的法律。
注: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包括:19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选举法、全国人大组织法、;方各级人大和政府全国人大和各级人大代表法;国务院组织法、立法法、法官法、检察官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国籍法、集会游行示威法、国旗法、国徽法。
(5)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1. 所为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是指不仅指定了成文法典,而且成文法典在一国的法的体系中居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
2. 我国现行的宪法,是世界宪法史上最为全面和明确的。
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二、宪法的法律地位一方面,宪法与法的其他组成部分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高级法,是法律的法律。
(一)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内容:确认了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
宪法基于制宪的基本理念,从根本上体现人民民主的原则、国家权力制约原则,基本人权保障原则和法治原则。
(二)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的过程1.制定方面(1)有一个专门的制宪机构,如制宪会议、制宪议会。
(2)宪法草案通过程序比普通法严格2.修改方面:(1)只有宪法规定的有限的特定的主体才可以提出修改宪法而有效议案。
(2)修改宪法程序比普通法更严格(3)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宪法的某些内容不得修改,或宪法通过的一定时间内不得修改。
(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宪法是普通法的制定基础和依据2.普通法律的规定与宪法相抵触的无效三、宪法的本质1.人民是一个概括性、总体性的概念,它包含了组成这个具体国家的所有社会成员的总称2.有特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宪法反映了一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1)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笔记
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笔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其他形式行使国家权力。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五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组织,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先锋队。
全国各族人民高度重视党的领导。
第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第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八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本行政区域内的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部分。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部分。
第九条各级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十条国家根据地域特点和行政效率需要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包括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第十二条国家实行主席制。
主席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部分。
主席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
第十三条国务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
国务院行使行政权力。
第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国的最高司法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
第十五条最高人民检察院是中国的最高检察机关。
最高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
第四章国家经济和社会制度第十六条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七条国家组织和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十八条国家保护私有财产权,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十九条国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国家实行统一的人民币制度。
宪法笔记
Sec 1 宪之概念和本质
宪之概念 法学上,宪法不仅包括1.作为法律形式的宪法,2.具体运作宪法的制度,还包括了3.与宪法制度有关的各种宪政思想和各种意识形态。是宪法本质和宪法现象的总和。
宪与律的区别(内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创制程序,监督、调控的方式和手段)
本质(神志、全志、志调、阶志)
划分原则:
1.便于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2.民族团结
3.历史因素
4.经济发展
我宪普通分三级,另有民自地方和特区。行政公署、区公所等非一级政权;经特和开放港口城市不属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变更应依法定程序(建置、区域划分)。
其与“国家结构形式”不同:
1.领土结构 管理形式
2.央地整部 划分后行使地方行政管理权
法宪 内容上君宪、民主气息更浓厚,形式上欧洲首成文
宪法的发展
当代宪法的发展趋势
类型上:资义短期不亡,社义展善,互斗且鉴。
形式上:成文化
内容上:重视人权保障,扩大公民权利(人权成国际法内容)
重视宪法实施保障,维护宪权威
重视国协,维世界和平(有宪规定为实现和平协作,得对主权作必要限制及转让)
特别行政区 是指在我版图内,据宪律规定,实行不同于一般行政区的政、经和律,具特殊法律地位,在央府管理之下不拥有国家主权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行政区域划分,属于国家结构的范围,也是国家领土结构。国家按照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把全国的领土划分为大小有别、层级不同的部分,并设立相应的地方国家机关,以便进行管理。
采人主专政提法是因:合国情;确切表明我阶级状况和政权广泛的基础;体现对人对敌专政两方面。
我人主专政特点:(1.对人主,对敌专;2.工阶领导;3.工农盟为础及以知识分子为依靠力量之一;4.爱统线)
宪法自学笔记
宪法自学笔记一、宪法概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
二、宪法的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
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宪法是新型类型的法律,与其他类型的法律相比,宪法的内容最为重要、地位最为优越。
三、宪法的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权力必须由人民行使。
法治原则: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权力制约原则:国家权力必须受到制约,权力的行使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权利保障原则:国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
社会主义原则: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宪法的功能确认和规范国家权力:宪法通过规定国家机构的设置、职权范围和运作程序等,确保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保障公民权利: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并通过法律和其他手段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和精神。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宪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通过规定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宪法笔记1
第一章宪法导学1.1宪法学概念、分类研究对象一、宪法学概念1)宪法学(1)法学知识体系组成部分,社会科学性质。
(2)以宪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科学,归纳了宪法发展的内在原理与规律。
2)宪法学的基本特征综合性、实践性、规范性3)宪法学的基本问题==>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问题宪法学宪法学基本原理中华人民共公民基本国家机关和国的基本权力与义制度务二、宪法与宪政1)宪政的概念指一种使政治运作法律化的理念或理想状态,它要求政府所有权利的行使都被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
2)宪法与宪政的关系(1)宪法是一国宪政运动的结果,又是一国宪政规范形式和依据。
(2)宪政是宪法的实施A.宪政的关键是宪法的落实B.宪政文化(3)现代宪政的基本价值(民主、分权、法治)A.民主多数人统治保证a.两个命题多数人暴政防止eg. “agree to disagree”美国参议会的(妨碍会议的议员)程序B.分权三权分立:立法、司法、行政(e.g.美国)a.两类分权议会主导下的两权分立:司法、行政(e.g.英国)C.法治a.法治的前提是分权,没有分权就没有法治b.法治的基本要求①立宪法主义②法律约束所有国家权力机构③独立的司法部门④为了人类的尊严——走向宪政价值的统一第二章宪法2.1宪法的概念与分类一、宪法的概念(一)概念1)不仅是法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居最高地位,国家根本法,“法律的法律”。
2)近代意义上的宪法(1)国家根本法(2)形式(法典,包括国家机构、基本人权、宪法修改)宪法无法解决部门法诉讼法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二)宪法的法律地位“母法”1)宪法是一个国家法的表现形式之一“宪法是法”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最高法“法律的法律”(1)宪法序言(2)成为根本法的原因A.宪法内容(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对外交往等各方面的重大原则性问题,涉及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问题,即有宏观性和总括性)B.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普通法更为严格3)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二:A.宪法是普通法律的制定基础和依据B.普通法律的规定与宪法相抵触无效e.g.2006年河南南阳市民人潮起因电脑苍黄片被罚款1900元二、宪法的分类(一)宪法的传统分类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浦莱斯(英))分类的标准和依据: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成文宪法————最早是1787年美国宪法不成文宪法————英国2)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分类依据:宪法的法律效力和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不同<不成文宪法与普通法修改程序差不多>刚性宪法柔性宪法(二)新的分类1)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近代宪法,①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②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为自由权现代宪法①主要标志1918社会主义宪法的苏俄宪法和1919资本主义宪法的魏玛宪法②此阶段公民的基本权利从自由权扩展到社会权e.g. “生存照顾”是服务行政理论的鼻祖--德国学者福斯多夫提出的一个概念,即人生存所必须而须取用己身之外的东西,任何提供这些取用之物者即为生存照顾(三)其他分类三、宪法规范(一)概念以及构成要素1)概念:指调整法律关系并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各种规范的总称2)构成要素(1)两种观点宪法规范只是纲领性和原则性规定,须通过一般法律加以实现法律规范必须包括三要素,即假定、处理和制裁(二)特点(基本)1)宪法规范的根本性与最高性2)宪法规范的广泛性3)宪法规范的原则性4) 宪法规范的适应性与稳定性四、宪法渊源(即宪法的表现形式)(一)宪法典e.g.中华人民公和宪法(二)宪法性文件1)有两种不同的含义指不成文宪法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而在成文宪法国家一般规定为宪法内容的法律 指成文宪法国家有关宪法内容的普通法律(三)宪法惯例1)马歇尔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四)宪法判例✍思考题宪法的概念为什么说宪法是根本法宪法的分类宪法规范及其基本特点宪法的渊源2.2宪法的产生与发展一、宪法的产生(一)外国宪法英、美、法三国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近代宪法的最终形成二、宪法的发展(一)宪法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二)宪法的发展趋势1)宪法形式上的发展趋势2)宪法内容上的发展趋势(1)重视人权保障,扩大公民权利(2)重视宪法实施保障,维护宪法权威(3)重视国际协作,维护世界和平三、中国宪法的制定与发展(一)中华人民共和成立前的制宪历程1)宪政问题在中国历史的提出“只有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发丝它曾经遭遇的屈辱”(二)旧中国的几部主要宪法与宪法性文件1)1908《钦定宪法大纲》1911《十九信条》2)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1914《中华民国约法》袁世凯4)1923《中华民国宪法》(联邦制框架)曹锟5)1931《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国民党6)1947《中华民国宪法》国民党(三)新中国宪法的发生与发展1)共同纲领(1)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制定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宪法学笔记
中国宪法学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1.宪法:规范民主施政规则的国家根本法,是有关国家权力及其民主运行规则、国家基本制度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是现存社会经济结构要求的几种反映,是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体现。
2.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共性:1)都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2)都是统治阶级的工具3)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4)其内容都是有利于统治的物质生活条件3.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1)宪法内容的根本性2)宪法效力的最高性i.宪法是其他一般法律的立法基础,是其他一般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ii.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表明任何其他法律不得与宪法抵触,抵触者无效3)宪法制定、修改程序的特殊性4.在我国,宪法修正案只能由全国人大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
5.宪法修改的要点:1)谁有权提出2)谁通过3)谁颁布6.宪法的本质属性: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2)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3)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7.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民主宪政理论8.英国宪法产生及其特点:产生:通过逐步限制王权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实现的。
特点:英国宪法由宪法性文件、宪法惯例、宪法判例等构成,没有统一的、完整的宪法典形式的、颇具特色的不成文宪法。
英国最著名的三个宪法:《权利请愿书》,《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9.美国宪法产生及其特点:产生:1787年制定、1789年生效特点: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比较典型地体现分权与制衡的思想,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对宪法进行调整和完善10.法国宪法产生及其特点:产生:1791年制定特点:欧洲大陆的第一部成文宪法、以保障人权为特点。
11.宪法的发展及其趋势:1)各国宪法越来越强调对人权的保障,不断扩大公民权利范围2)政府权利的扩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宪法越来越着重政府权力的限制3)各国越来越重视建立违宪审查制度来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4)宪法领域从国内法扩展到国际法12.新中国宪法的历史沿革:1)建国初期的临时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1954年宪法---第一次制宪、确认的基本原则主要是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总的来说是好的3)1975年宪法—存在严重缺点和问题4)1978年宪法--- 在内容上坚持和恢复了1954年宪法中原则和内容,删除了1975年宪法中的一些错误的规定5)1982年宪法—现行宪法13.我国现行宪法的内容和特点:1)总结了历史的经验,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指导思想2)发展了民主宪政体制,恢复完善了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3)强调加强民主和法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4)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主团结14.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1)对宪法“序言”的修改,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i.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ii.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iii.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对“经济制度”的修改,体现了保护“私权”的精神i.完善征用制度,区分了征收和征用两种不同情形,并明确了“国家补偿”的原则ii.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iii.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iv.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3)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修改,体现了保护人权的精神4)对“国家机构”的修改,体系那了服务实践的精神i.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ii.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iii.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iv.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15.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衡原则16.权力制衡原则的内涵涉及两个基本方面:1)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2)在立法、行政、司法等部门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平衡和相互制约的关系17.宪法的形式分类: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英国学者蒲莱士1884年在牛津大学讲学时首先提出的宪法分类。
宪法学习笔记
教师普法学习笔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
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四十九条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第五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第五十五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学宪法讲宪法笔记
学宪法讲宪法笔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以下是一些关于宪法的笔记,供您参考:1. 宪法的基本特征: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2. 宪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清末的《钦定宪法大纲》,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等。
3. 宪法的主要内容: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4. 宪法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或者参加课程来学习宪法知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宪法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法律援助活动等。
5. 宪法的意义和价值:宪法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依据,对于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学习宪法也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和素质,推动社会的法治化进程。
6. 宪法与公民的关系: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同时,公民也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7. 宪法的修订程序:宪法的修订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经过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8. 宪法与国际法的关系:宪法与国际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而宪法是国家内部的法律。
在实践中,国际法和宪法应当相互协调,共同维护国际秩序和和平发展。
9. 宪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宪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
通过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宪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0. 宪法与法治国家建设的关系:宪法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
通过完善宪法制度,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可以有效地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发展。
总之,学习宪法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宪法的知识点笔记总结
宪法的知识点笔记总结一、宪法的概念和作用1. 宪法的概念宪法是一部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的最高法律,是国家的基本法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权力机构及其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是一部全面的、基本的、总体性的法律。
2. 宪法的作用宪法具有约束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统一国家法律体系、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治局势等作用。
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规范了政府的行为,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实现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宪法的起源和发展1. 宪法的起源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就曾有宪法;古罗马的《十二表法》是最早的宪法;英国的《大宪章》是宪法的先河。
现代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英国《权利和自由法案》和18世纪的美国宪法。
2. 宪法的发展宪法的发展经历了历史上的变迁和演变。
从最初的单纯约束政府权力到后来的保障公民权利、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权力分立体系等内容的不断完善,宪法的发展一直在推进。
现代宪法普遍包括了宪法的权利保障、政府组织和职权、司法审查、修宪程序等内容。
三、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组成1. 宪法的主要内容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政府机构及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是一部全面的、基本的、总体性的法律,包括了国家组织形式、国家根本制度、政治体系、宪政原则、司法制度、宪法解释和修改等内容。
2. 宪法的组成宪法通常包括宪法章程和各种宪法法律。
宪法章程是宪法的总纲,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宪政体制;宪法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内容,包括各种法律法规、法令和法律文件等,是宪法章程的细化和具体化。
四、宪法的制定和修改1. 宪法的制定宪法的制定是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通常需要经过立法机关或宪法制定机构的一系列程序。
宪法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公民的意愿和利益,遵循宪政原则,进行广泛的社会听证和民意调查,最终由立法机关或宪法制定机构表决通过。
2. 宪法的修改宪法的修改是对宪法内容的修改和变更,通常需要经过立法机关或宪法修改机构的一系列程序。
宪法学整理笔记
宪法学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上)1.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首次使用宪法一次。
近代中国最早使用宪法一词的是马建忠的《适可斋记言》,中国最早在法律文件中使用近现代意义的“宪法” 一语,则是1908年清政府制定的《钦定宪法大纲》。
2.宪法的界定:①实质意义的宪法:是从法律规范的内容来界定宪法的。
包括成文宪法、威敏斯特模式的宪法性文件、独立于宪法文件本身之外的具有根本性质的宪法性法律、普通法系或大陆法系宪法判例以及因历史或传统而形成的宪法管理。
②形式意义的宪法:是根据宪法作为法律的形式特征来界定宪法的。
即宪法是指其指定和修改程序异于普通法律,并在效力上高于普通法律的成文法典。
3.宪法的特征:包括形式特征⑴: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异于普通法律:①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机关不同于其他法律,宪法的制定机关也称制宪机关,一般为一个专门机构,职责就是起草或制定宪法。
②宪法的通过和修改程序不同于其他法律。
宪法草案及修正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⑵: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①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普通法律的规定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②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
实质特征:⑴对人权的基本保障,尤其是保护少数派特别是易受歧视的弱势群体。
⑵对国家权利的限制:①由于宪法规定了主要国家机关的组织、职权、活动原则和方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因此宪法实际上成为授予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据;② 由于宪法规定了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范围、程序与方式,因此宪法同时也是对国家权力行使的限制。
4.宪法的根本目的即在于限制政府的权力,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保障公民权利在宪法中居于核心的支配地位。
5.宪法的渊源:①成文宪法典(宪法修正案是宪法典的组成部分之一);②宪法性法律(不是我国宪法的渊源);③宪法惯例(是不成文法国家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宪法判例。
(宪法判例是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普通法院或专门机构在适用宪法审判案件时形成的具有约束力的先例。
宪法笔记
第一章:宪法概述一.宪法(概念):是以民主政治为本质属性,是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
二.宪法的特征:A法律特征(1)内容方面比普通法律更全面,广泛和重大。
【根本的社会关系、根本任务、根本制度】(2)效力方面,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①宪法是其他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②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活动准则,是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进行各项活动的依据和基础。
(3)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更严格,复杂。
①依法组织专门的机关进行制定和修改②制定和修改需要经过特别的批准程序。
B政治特征: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自由。
(1)保障公民自由。
【为什么说“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5点)第一,宪法内在原理——第二,宪法外在作用——第三,民主和人权,资产阶级——第四,当今世界各国宪法的内容,第五,所以说——】我国宪法关于“公民权利与自由”(3点)①宪法第二章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了专章规定;②这些规定体现了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为公民与国家之间和公民相互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准则;③宪法作为根本法,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成为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
(2)规范国家权力。
①规定国家权力运作的范围、方式和程序,使国家权力在宪法设定的规范内有效远行;②对国家权力的限制。
三.宪法的实质:(1)政治实质(阶级实质):宪法作为政治法集中表现了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
首先表现为阶级力量对比关系。
(3点)①宪法是在阶级斗争中产生的,是由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以国家名义制定的,是阶级斗争胜利成果的记载和总结;②宪法在内容上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整体的意志和利益;③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2)精神实质:宪法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4点)①确认了民主的事实;②建立了民主国家制度;③确认并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④确立了民主制度的法律基础。
国家司法考试宪法学笔记第一章第二节
第二节宪法的历史发展和分类一、宪法的产生 1.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后的产物,三大条件:经济条件、政治原因和思想条件。
究其根源无非是,(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普遍化,提供了物质基础;(2)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提供了政治基础;(3)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各种政治学说,提供了思想基础。
2.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我们认为宪法是根本法是从它和部门法的关系角度来讲,若从历史上讲,则是先有法律,后有宪法,宪法的产生至今还不过二百年,世界上第一部宪法是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所以说宪法是近代的产物,有人问:古代有没有宪法?古代有宪法这个词,等同于刑法。
(1)英国宪法是最早产生的宪法,英国也是最早实现宪政的国家(确立宪政体制的是1215年《自由大宪章》),英国的宪法有两个特点:不成文的宪法,没有宪法法典(形式上的特点),实行君主立宪(内容上的特点)。
三大构成部分: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宪政和民主是两个对应的概念,民主是讲政权的合法性,宪政是讲不管是民主还是专制的政府,它的权力要不要受限制的问题。
英国最早对国王的权力实行限制,但是它们民主真正的普选制实际是本世纪的事情,然而它搞宪政已经搞了几百年,所以说英国是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
英国宪政的体制反映了两方面特点:一是内容上的特点,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一是在形式上,英国没有统一完整的宪法典。
从法律上说英国君主享有很高的权力,但实际上英王没有实权,另外英国是世界上宪法的母国,是最早出现宪法的国家。
(2)美国宪法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成文宪法,美国宪法产生之前,有些政治法律文件,如: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
马克思把它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1787年制定的美国宪法是世界宪法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宪法典由宪法序言、宪法正文、宪法修正案(现在有27条修正案)组成; 1787年美国宪法产生之前,美国还有两个著名的文件,即《独立宣言》和《邦联条例》。
这两个文件为美国宪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宪法第一二章读书笔记
学习《宪法》读书笔记【篇一】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宪法的灵魂,是引导国家各项工作的实施宪法的指南。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的思想基础。
在宪法中规定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特征之一,现行宪法制定时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个性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小,宪法没有制经济的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的规定,自香港、幼儿园教师回归祖国后,特别行政区就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派自己的代表。
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59条第1款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中增加“特别行政区”符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实际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客观上要求国家主席参与更多的国事活动。
宪法修正案根据现实需要赋予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是非常重要。
宪法修正案充分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关注和保护。
宪法修正案确立教师发展地位,确立“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把人权有一个政治概念上升为法律观念,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体有党和政府上升为国家,突出了人本精神,对于保障人权,推动我国的宪政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宪法》读书笔记【篇二】按人大党组通知的要求,我在会前认真的学习了刚刚颁布的宪法修正案和相关的宪法方面的知识,刚才又听了几位副主任作的专题发言,使我又得到了一次学习的机会。
下面就我个人的体会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一、充分认识到了这次修改宪法的意义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的第四个修正案。
这份修正案立意高远,丰富,时代气息浓郁,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和保障作用。
它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意志,特别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宪法笔记(1)
第⼀章宪法基本理论 第⼀节宪法的概念 本节应重点掌握两个问题:⼀是宪法具有法的共性,⼆是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
第⼀,宪法具有法的共性共涉及两个知识点。
宪法具有法的共性可以假设这样⼀个题⽬,其背景是在宪法是根本法这个共识上,宪法是不是法律?能不能由司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得以适⽤?这是理论和实践中都提出的问题。
讲宪法具有法的共性,应当注意任何国家的法律体系都是由宪法、刑事法、民事法、⾏政法等诸多法律构成,这⾥讲宪法具有法的共性是从部门法的⾓度来看宪法的特点。
宪法和法的关系实际涉及两个层⾯,⼀是作为根本法的宪法,⼀是作为部门法的宪法。
作为根本法的宪法是从法律效⼒和法律位阶⾓度来看,宪法效⼒、位阶;从部门法的⾓度看,宪法也是法律的⼀个部门,包括宪法和宪法性法律,在这个⾓度宪法和其他部门法的性质⼀样,具有司法适⽤性,尽管当下我国宪法并未进⼊诉讼领域。
第⼆,宪法和普通法的区别。
它们之间的区别教材写了三个⽅⾯,⼀是宪法的内容不同于普通法律,⼆是宪法的效⼒不同于普通法律,三是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
⽐较重要的是宪法的效⼒不同于普通法律,涉及三个知识点:第⼀,宪法是普通法利以制定的基础和依据;第⼆,普通法律的规定不得和宪法相抵触,否则⽆效;第三,⼀切组织和个⼈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将这三点概括起来可以出选择题,以往谈宪法的效⼒主要指前两个⽅⾯,现在增补了第三点,即宪法是⼀切组织和个⼈活动的原则。
这⾥涉及两个宪法条⽂,⼀是《宪法》序⾔第13⾃然段:“全国各族⼈民、⼀切国家机关和武装⼒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其中涉及⼏个主体即宪法监督和宪法保障的主体,可以出选择题,这⼏个主体应当注意。
⼆是《宪法》第5条,其第1款规定:“⼀切法律、⾏政法规和地⽅性法规都不得和宪法相抵触。
”这是讲宪法的效⼒。
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也较重要,其中包含了⼏个知识点。
宪法自学笔记(一)
宪法自学笔记(一)什么是宪法•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宪法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职责权限、人民权利和义务等基本规范。
为什么要学习宪法•充分了解宪法,有助于增强法制观念,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
•学习宪法可以提高法律素养,提高法律意识,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法制秩序。
•学习宪法可以加深对国家制度和社会发展的理解,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点。
如何进行宪法自学•首先要阅读宪法全文,逐条仔细阅读,理解宪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通过阅读宪法注释、解释,可以更深入了解宪法条文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学习宪法历史和发展,掌握宪法的演变和发展过程,理解各项宪法规定的内涵和外延。
•关注宪法实践和创新,了解宪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挥,掌握宪法条文的实际意义和实践效果。
宪法自学的意义和价值•宪法自学是加强法制教育、强化法治思想的重要途径。
•宪法自学能提高法律素养、增强法制观念,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宪法自学对增进全民法律意识、维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结语宪法自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和思考,但只有通过努力,才能真正掌握宪法的精髓,增强法制意识,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如何将宪法落实到实际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宪法,自觉接受宪法的管辖和规范。
•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弘扬社会正气和时代精神。
•维护个人和他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和谐,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信用。
•落实宪法精神,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建设,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
宪法自学对教师的意义和价值•教师是宪法的传播者和实践者,通过宪法自学,能更好地履行宪法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促进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通过宪法自学,教师能够提高个人法治素养,增强法制意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和作出表率。
•宪法自学能够使教师深入了解宪法条文的内涵和外延,为法律知识教育和法制思维培养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5题10空共10分)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3条至135条二、名词解释(5题共20分)1、宪法: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成文法:成文宪法是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的宪法。
凡是有关国家的根本制度、政权组织形式及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以一种法典的形式公布并产生法律效力的,就是成文宪法。
成文宪在一国法律体系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3、不成文法:是指一国的宪法渊源不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而存在于习惯之中,或者散见于若干宪法性文件,或者判例之中。
不成文宪法不是绝对没有文字,而是不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
4、刚性宪法:依据效力和修改程序的不同,可以将宪法分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凡效力高于一般法律、宪法修改须经过比一般法律更为复杂和严格的程序的宪法,就叫做刚性宪法。
5、柔性宪法:柔性宪法,凡效力与一般法律相同,宪法的修改程序亦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就叫做柔性宪法。
6、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各党派的共同政治纲领,是一部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宪法性文件。
它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政权组织形式、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的各项基本权利。
7、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指通过宪法规范所体现的宪法内容的基本标准、基本准则或基本界限。
8、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又称为“主权在民原则”,是指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为人民所有,来源于人民。
9、单一制原则:所谓单一制,是指国家有若干个不具有独立性的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各组成单位都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国家结构形式。
(80页)10、宪法制定权:宪法制定权是指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作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力。
(88页)11、宪法规范:所谓宪法规范,是指适用宪法调整宪法关系的各种规范的总和。
12、宪法解释:宪法解释是一种探求宪法规范客观内涵的活动,具体指一定主体对宪法内容、含义及其界限所做的一种说明。
(121页)13、宪法修改:宪法修改是指宪法正是施行以后,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化,出现宪法规范与社会生活冲突时,特定机关依据宪法的程序,以明示的方式对宪法典的条文或文句进行补充、调整的活动。
(133页)14、违宪:违宪即是违反宪法,包括违反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
违宪只存在于具有根本意义上的宪法的国家,在柔性宪法的国家,宪法不具有高于法律的效力,因此,并不存在违宪的问题。
15、违宪审查:违宪审查是指有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据特定的程序和方式对宪法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的制度。
16、人权:人权是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自由或资格。
人权基于道德的基本要求而存在,表明人生存的基本资格。
17、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称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18、平等权:所谓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和原则。
19、言论自由:所谓言论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各种语言形式宣传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自由。
20、选举:选举是指选民、选举单位或国家机关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选定国家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
21、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由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各项制度的总称。
22、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组织,行使自治权,具体是指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它们依法行使自治权。
2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
24、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版图内,根据我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所设立的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
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是我国一级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是我国地方制度的组成部分。
25、人民法院: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国家的审判权,有权决定案件的最终结果。
其具体任务是通过审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经济案件和其他案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秩序,解决纠纷,惩办犯罪分子,保卫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26、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行使国家的检察权和法律监督权。
人民检院通过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公民是否遵守宪法和法律进行监督。
三、简答(4题共40分)1、宪法的特征2、了解宪法的历史3、宪法基本原则的表现4、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的体现4、单一制原则的基本特征5、宪法解释的意义6、人身自由的价值7、宪法修改的主体和程序8、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普遍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无记名投票原则。
9、违宪审查的必要性和意义必要性:议会制定的法律并非完善;对国家各种权力的制衡;国家现实需要(大量的权限争议。
宪法性质: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普通法律可能与之冲突;宪法的约束公权力的性质:保障公民权利宪法的规范权力运行的性质:机构争议或权限冲突宪法调整整个社会生活领域的性质10、了解违宪审查的三种体制11、对基本权利的限制如何规定12、基本权利的价值⑴基本权利确立公民的宪法地位,是一种个体抵抗国家权力的权利体系;⑵基本权利是权利体系和宪政体制的核心价值;⑶对一个公民来说,基本权利既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同时也是社会生活中应具有的最低限度的权利(实定法);⑷基本权利是确定公民宪法地位的权利形态,是公民不可缺少的权利;⑸基本权利作为宪法上最高价值规范,在权利体系上具有综合性,在主要的、基本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宪法确定了基本权利的范围。
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15、人大代表的辞职与罢免辞职制度罢免制度17、国家主席的地位和职权1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19、什么是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0、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的地位和性质21、审判机关的地位和职能22、检察机关的地位和职能四、论述题(三选二共30分)1、宪法的作用(需做适当拓展)补充三点;宪法明确了各国家机构之间的分工,保证了国家机构运行秩序,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和相互推诿;宪法在制约个人权力的膨胀、防止独裁者的出现方面发挥作用;宪法反映一个国家的性质以及这个国家的追求、先进程度。
2、论言论自由言论自由的概念范围功能界限3、为什么既要求平等允许一些差别,运用平等权分析问题①平等权的意义(220);②合理差别与不合理差别(223);③如果不承认现实的差别:(223)④平等权的限制。
4、怎样进一步发挥人大的功能,现阶段为什么没有发挥?5、怎样理解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6、限制基本权利的目的与界限?(基本权利的整体与部分)基本权利受限性是20世纪宪法的重要特征,反映了基本权利相对化、社会化的趋势。
限制基本权利的目的:(一)维护社会秩序。
正常的社会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保障国家安全。
在一个社会里,保障基本权利首先要保障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即国家政权的稳定。
(三)维护公共利益。
各国规定不同但都遵循一个总的原则,即行使权利和自由不得违背社会的公共利益。
限制基本权利的基本形式:(一)基本权利内在的限制。
(二)宪法限制和法律限制。
(三)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
(1)紧急状态下限制基本权利的宪法依据。
①通过基础权力界限的解释确定基本权利的规范领域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宪法解释的标准与具体规则。
②迅速控制紧急状态的需要,恢复宪法秩序。
③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的需要。
(2)紧急状态下基本权利的限制界限。
①限制的范围。
肯定式、否定式、折衷式、模糊式规定。
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一般可以克减,人的生命、思想、信仰方面的权利不得克减。
②限制的程度。
不能无限制地限制或克减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得侵害人权的本质内容。
③限制的条件。
限制或克减基本权利需要符合以下几方面的条件,使政府行使的紧急权不仅具有合法性,而且具有权威性,防止可能出现的紧急权的滥用。
时间起点: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后。
限制依据:形式法律。
实施主体:实体和程序合法。
(3)紧急状态下基本权利的保障与救济。
①宪法限制基本权利的合理界限。
合目的性或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合比例或狭义的比例原则。
②限制基本权利的救济。
对规范性文件的违宪违法审查(附带性审查、抽样审查);对限制行为的违宪违法审查。
③特别权力关系与基本权利的限制。
是基于职业的特殊性而作的属于合理范围内的限制,同宪法确定的平等原则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