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走向及解题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走向及解题思

阅读的新要求

较之于以前的高考语文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新近颁布的2019年高考大纲变化最大。一是纲名定为“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新课程理念在高考中得到体现;二是将试卷的结构调整为必做内容和选做内容,呈现出多样性、选择性和探究性的特点。而调整的最主要方面则是在现代文阅读上,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大类。“必考内容”为一般论述类文体的阅读,“选考内容”包括“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两类。

与试卷结构调整相呼应的是总体要求的进一步细化。以往的大纲对现代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笼统的,即“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新大纲则将“必考内容”的总体要求确定为“阅读一般论述类文体,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选考内容”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总体要求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总体要求是“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

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由此可见,细化后的现代文阅读要求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明确界定了阅读的文本类型,如科技文文体是议论、说明类,文学类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实用类包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这是对一直以来人们片面认为的现代文阅读就只考说明文和散

文的有效反拨,提醒我们必须全面掌握不同文体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二是明确区分了不同文本的阅读能力层级。科技文是“阅读”,文学类是“阅读鉴赏”,实用类则是“阅读评价”。前者所谓的“阅读”是侧重于认读、指读、找读,尤以找读为重点,考查学生找寻、辨别信息的能力;后两者实际上处于同一个能力层级,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对阅读材料进行鉴别、赏析和评说,但具体要求上又有细微差别。

三是明确规定了不同文体阅读的要义。这主要体现在“选考内容”上。虽然“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在了解相关文体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但前者侧重于“体验”“感受”“品味”“领悟”“理解”“探索”,后者侧重于“准确解读”“筛选整合”“分析”“评价”“探讨”。

二、新要求下的现代文阅读命题走向

新要求必然催生新的命题走向。

先说“科技文阅读”的命题走向。

新大纲在这一块的具体要求有两个变化:①将“理解”层级中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改为“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取消了“鉴赏评价”以及“分析综合”中的“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词语”是指“词和短语;字眼”,“概念”是总结和概括出的科学认识成果,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变化发展的。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可见,将“词语”改为“概念”更明确了科技文的文体特征,因为重要“词语”是很多的,但并不是任何一个都可以拿来让考生理解。而重要“概念”则不同,它是作者为表达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所借用或新建的词语,具有特定的内涵,意义的指归也是明确具体的。从阅读层面上讲,考生读这样的“概念”。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看作者是如何阐释与建构的。要从作者所建构的语境中揣摩它的内涵,把握其含义。因此,针对这一要求的命题将打破过去随意选词进行阐释、让考生判断正误的做法,会更贴近文本、贴近作者的本义。

“科技文阅读”不要求“鉴赏评价”。这是切合文体特征所作出的变革。而取消“推断和想象”,我认为这是明智的,因为考题所选择的材料,无论是自然科学类的还是社会科学类的,

都具有前沿性或前瞻性,考生可以理解其表达的意思,但指望其沿着作者的思路作进一步的推断想象则是勉为其难与

不切实际的。

以上是就大纲变化情况所谈的一点看法。下面我们从2019年高考科技文选材与试题设置的角度来审视2019年的命题走向。

选材方面,2019年17套试卷中。自然科学类9篇,社会科学类10篇,可谓平分秋色。题材范围大致包括:环境保护、气候、生物学、化学、海洋学、城市学、民俗学、公众学、美学、社会学等。这样的范围实际上已经很全面了,但我们在备考之时尤需关注本年度科技界的一些热点课题。笔者浏览了最近几个月国家各部委以及世界科技界的工作动态与

研究情报,发现以下课题值得关注:资源环境(包括环境规划)、公共安全、信息学、环保节能、绿色建筑、生物学中的“膜生物”、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社会调控体系、再生资源研究、公共安全等。

试题设置方面,题数还会保持在3-4题,题型依然是单项选择题,命制思路与以往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取消的“推断和想象”题可能会被以前较少涉及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代替。

再说“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走向。

就选文而言,2019年17篇文学类文本,外国2篇,国内15

篇。国内作品中,当代作家的多于现代作家的。体裁以散文为主。题材涉及:故乡情怀、文化寻根、和谐共处、本真情感、人生感悟、颂扬名人等。这些题材总体上呈现出贴近生活、关注人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等特点。

2019年的文学类阅读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1.体裁多元化,小说散文的青睐度高。前几年的大纲只是讲阅读文学作品,没有限定体裁,但受全国卷的导向影响,都不约而同地青睐于散文。前些年就有不少有识之士预言散文一统天下的局面会被打破,但因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内涵深厚丰富、情意醇厚绵长、篇幅短小精悍、手法灵活多变、尺幅能掀波澜,实在令命题者难以割舍。这种格局有望在2019年被最终打破。笔者以为,选现代诗歌的可能性最小,原因在于现代诗歌不像古典诗歌那样成熟,不足以作为考查学生鉴赏水平的媒介:而外国作家的诗歌,因流派、背景、翻译等因素,也不足以担任考查学生能力的重任。戏剧中的多幕剧,同样也没有被选做试题的可能,篇幅过长,卷面容量不允许。至于说独幕剧,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既要篇幅短小,又要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在选择上不是件容易的事。有鉴于此,我们以为,2019年高考将会更青睐于小说和散文。2.内外依然兼顾,境外作品略有增加。在全球化呼声日益高涨的当今,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尤显重要,外国作家的优秀作品进入高考试卷势成必然。2019年山东卷,2019年湖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