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专项复习 古诗文阅读专练卷【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一、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①。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诗人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

1.请结合诗歌首联..内容,具体说说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

(3分)2.“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两句集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它们在抒情方式上又有什么不同?(3分)二、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释】①张孝祥:宋代词人。

这首词,是作者船行至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时所作。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预料,打算。

3.西江月是这首词的。

(1分)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平铺十里湖光”生动描写了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交代词人停舟峰下的原因是波神多情,天公作美,带有词人主观想象的色彩。

C.五、六句的意思是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5.这首词恰当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有助于诗人情感态度的表达。

请结合诗歌相关内容,加以分析阐述。

(3分)三、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6.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7.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四、舟过谢潭三首(之一)(宋)杨万里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①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古诗词阅读专练<<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 ~2题。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水湘水之地(今湖南一带) ,诗人则北向京城长安。

B.前两句中,诗人用牵人衣襟的柳条、惹人愁绪的杨花,营造了离别的背景,加重了离愁。

C.诗中的“愁"是诗人自身的哀愁,包含着与好友分离的不舍,漫漫旅程的孤寂,以及漂泊天涯的忧虑。

D.结句以两个“向”字说出诗人与友人彼此分往南北而去,将越来越远,不言情而深情悠然。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写景,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风笛等一系列物象,烘托离别的氛围,反映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B.短短的四句中,诗人用了两个“江”字,两个“杨”字,两个“向”字,这种有意的重复,有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

C.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转到离亭别宴,侧而抒写离别情景。

D.末句看似直白的道别语,而用在结尾,则产生了一种情意悠长、涵泳不尽的效果,令读者感到余音裊裊。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3 ~4题。

从军行○1[唐]骆宾王平生一顾重○2,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3,唯当死报君。

[注释]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

②顾:受人举荐或知遇。

重:看重。

③“不求”句:典出班趣《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3.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诗人经人举荐,得以从军,感到意气风发。

B.三、四两句写敌军雄壮的军容:戈矛林立,在阳光下反照生辉;剑光闪烁,与满天繁星相辉映。

C.五、六两句以拉满弓弦、马践胡尘写想象中征战沙场、踏平顽敌的战斗场面。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03—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在前)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03—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在前)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文言文阅读答案一、(一)1.【答案】到底不一样的2.【答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答案】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景色的喜爱及赞赏之情。

(二)1.【答案】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2.【答案】月影映入江水(三)1.【答案】(1)何时能够(2)再2.【答案】D3.【答案】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4.【答案】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题以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题以及答案

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1——2题。

(6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以“”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3分)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3分)1(二)阅读上面古诗,完成题3——4题。

(6分)3.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4.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3分)(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3——4题。

(10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2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6.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分)7.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3分)(四)阅读上面古诗,完成题8——9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古诗文专项达标检测(含答案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古诗文专项达标检测(含答案 )

期中复习古诗文专题达标检测(满分:50分)一、古诗文名句填空(20分)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

”公大笑乐。

(刘义庆《咏雪》)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6.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着事物发展规律的自然理趣,表达诗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曲中直抒胸臆,抒写游子思乡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清代思想家王夫之称赞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用《论语》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原文略)(30分)(一)阅读《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回答问题。

(11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日.月之行C.未若.柳絮因风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月是.故乡明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待君/久不至B.俄而/雪骤C.与儿女/讲/论文义D.元方/入门/不顾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期日中。

过中不至”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力满天飞舞。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项三(古诗文基础知识与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项三(古诗文基础知识与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专项三(古诗文基础知识与阅读)一、古诗文默写。

1.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____。

(谭嗣同《潼关》)4.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5.刘禹锡的《秋词》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直接赞扬秋景胜过春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写了诗人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壮志。

8.羁旅之人,每当孤独愁苦之时,往往会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自己的愁思。

9.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词语理解。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元方入门不顾( ) (2)不逾矩( )(3)学而时习之( ) (4)思而不学则殆( )(5)吾日三省吾身( ) (6)人不知而不愠( )1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含义。

七年级(上)文言诗文复习练习题整理(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文言诗文复习练习题整理(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文言诗文复习练习题整理(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文言诗文复习练习题整理(附答案)【一】《童趣》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6、方出神: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

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答、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答、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答、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二】《论语》十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

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看齐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古代诗文阅读(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古代诗文阅读(含答案)

期末专题复习六[古代诗文阅读]一、课外古诗阅读(一)折杨柳①[唐]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折杨柳:选自《全唐诗》,乐府歌曲名。

②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全诗写了哪些景物?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做简要赏析。

(二)宴词①[唐]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②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③,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宴词:宴会上所作的诗。

②畎(quǎn):田间小沟。

③催去棹(zhào):催促船儿离开。

棹,长的船桨。

3.这是一首写“离愁”的送别诗,诗中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的特色,“悠悠”一个词则暗示了诗人一片的深情。

4.如何理解”桃溪浅处不胜舟”?结合写法做简要赏析。

(三)从军行[唐]陈羽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①海:湖泊。

5.请从内容、情感等角度分析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四)追感往事①[宋] 陆游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②。

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嘉泰元年,诗人当时七十多岁。

②秦:指秦桧,主张议和投降。

6.结合诗中画线句的内容,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五)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①开。

春雨断桥②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①蘸(zhàn)水:贴着水面开放。

②断桥:指湖水漫过桥面。

7.“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六)塞上忆汶水[元]曹元用沙碛①秋高苑马②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释】①沙碛:沙漠。

②苑马:西域大宛所产的马。

9.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10.诗的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资料—课内古诗赏析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资料—课内古诗赏析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资料—课内古诗赏析专题练习(含答案)古诗赏析一、观沧海曹操1.这首诗以“观沧海”为线索,写景抒情。

诗人登上碣石山是为了远眺大海。

本诗的风格是豪放奔放的。

情感基调是壮志豪情。

2.描写大海的诗句有:“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山岛竦峙,钟灵毓秀”。

描写草木茂盛的诗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这首诗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前六句实写景物,有动有静,如“沧海一声笑”写的是动景,“春风得意马蹄疾”写的是静景。

后四句虚写景物。

4.诗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用想象描写景物,表现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豪迈旷达的气魄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的政治抱负。

5.在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每章都有的两句诗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诗中“若”字用得好,增强了诗的虚实结合,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想象力和豪情壮志。

7.诗人登上碣石山,观赏到了大海、山岛、草木等景物。

这些景物营造了一个宏伟壮观、荡气回肠的画面。

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展现的是大海的磅礴气势,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和人的渺小。

想象一下,秋风呼啸,波涛汹涌,人们在海边感受到的那种震撼和敬畏之情。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为人称道的名句。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想象和描写,表达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宇宙的思考。

这种写作方法和抒发感情的角度,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10.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二、次北固山下1.本诗中,诗人通过“江水流春去,花枝秀映日”的优美诗句,生动地表现了江水、平野、轻风和顺、波平浪静的景色。

2.“江水流春去,花枝秀映日”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中,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两句诗写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羁旅他乡的淡淡思乡愁绪。

4.本诗中的“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潮平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文言文阅读专项练题(一)(13分)XXX在研究《咏雪》后,对“XXX”这个人物充满兴趣。

课外他查阅《世说新语》和史书中XXX的记载,做了专题研读。

【甲】XXX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XXX;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公曰:“XXX定命,XXX告。

”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选自《世说新语•文学》)【乙】叔父XXX问:“《毛诗》何句最佳?”XXX称:“XXX作颂,XXX。

XXX永怀,以慰其心。

”XXX有雅人深致。

(选自《晋书•谢道韫传》)【丙】XXX与人围棋,俄而XXX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XXX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选自《世说新语•▲》)【丁】XXX等既破坚,有驿书至,XXX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

客问之,XXX:“小儿辈遂已破贼。

”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

其矫情镇物如此。

(选自《晋书•谢安传》)【注释】①毛诗:即指《诗经》。

②遏:指XXX,XXX 是XXX的侄儿。

③“吁(xù)谟”句:意思是国家大计一定要号召,重大方针政策就及时宣告。

XXX是从政治角度肯定这一句的。

④深致:深远的意趣。

⑤屐:古代人所穿的鞋。

⑥矫情镇物:比喻故作镇静,使人无法猜度。

⑤⑥③④①②1.阅读【甲】【乙】两文,并联系《咏雪》,分析XXX 称赞XXX的原因。

(2分)2.【甲】文中画横线诗句的音韵美体现在哪里?请写出你的发觉。

(2分)3.《世说新语》共为36门,【丙】文应属于以下选项中的哪一门?并申明来由。

(3分)A.方正B.言语C.雅量D.XXX4.根据【丙】文内容,填在【丁】文横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A.了无喜色,棋如故B.喜怒无色,棋如故C.了无愠色,棋如故D.貌闲意悦,棋如故5.XXX认为【丁】文结尾处有画蛇添足之嫌。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阅读(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阅读(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阅读(一)秋夜曲(5分)张仲素①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释】①张仲素,中唐诗人。

其诗多为乐府歌词。

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

(3分)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分)(二)晴①(6分)杜甫久雨巫峡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3分)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三)谢亭送别(5分)许浑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①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分)2.用自己的话概括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四)咸阳值雨(5分)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

(2分)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五)春行即兴(5分)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分)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3分)(六)如梦令·春思①(5分)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③。

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②百舌儿:鸟名;③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3分)(七)柳(5分)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复习练习题一、赏析性选择1.下面对《观沧海》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分析:D 解析:“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

2.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杨花落尽子规啼”情景交融,借杨花飘落和子规啼叫表达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B.“闻道龙标过五溪”表现诗人听说友人被贬之地荒远、道路艰难,跨五溪才能到达,从中可见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之情。

C.后两句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寄托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关怀之情,暗含对官场不重用人才的不满。

D.“夜郎”古地名,与成语“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不是同一个地方。

这里用以表现友人被贬之远和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分析:C 错误原因:后二句没有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3.对《次北固山下》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分析:D 表达的不是壮志未酬,而是思乡的情怀。

4.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

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各课古诗文专项复习达标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各课古诗文专项复习达标检测(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各课古诗文专项复习达标检测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阅读《咏雪》和《杨氏之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①。

孔君平②诣③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注释)①惠:通“慧”。

②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会稽山阴人,为人方直,有名望。

③诣:拜见。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___________ ⑵甚.聪惠甚: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未若柳絮因风起。

⑵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选择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A.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B.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C.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D.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4.请你结合“兄子”“兄女”“杨氏之子”的回答,分析他们语言的精妙。

二、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乙】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①,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②复如初。

母日:“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④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⑤若不见。

(《王冕读书》)【注释】①已:止,罢。

②已而:过后。

③曷:何,怎么,为什么。

人教部编版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八古诗文阅读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八古诗文阅读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八古诗文阅读习题含答案专项复(八)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XXXXXX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XX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分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临”和“观”两字的作用。

“临”字写出了诗人立足之高,所看到的景象自然非同一般;“观”字是全诗的诗眼,统领全篇,引出下文一系列的壮阔画面。

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达作者胸襟开阔、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阅读上面一首诗,完成1-2题。

XXX左迁龙标遥有此寄XXXXXX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描绘了哪些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描绘了流落无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

诗人经由过程描绘南国这类暮春情景,陪衬出一种哀伤、愁苦的氛围。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手法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次北固山下XXX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XXX一帆悬。

XXX生残夜,XXX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但愿和悲观、积极、向上的头脑情绪。

2.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句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突出表现了游子之思。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天净沙·秋思XXX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绘了温馨安静的情景,接洽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古诗文阅读《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答案】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天净沙•秋》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后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这是作者的心中之景。

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仿照《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据此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点评】同样的景物,甚至同样的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这取决于诗人的情感,也取决于诗人的写作写作背景、人生取向。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阅读专练卷【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 ~2题。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水湘水之地(今湖南一带) ,诗人则北向京城长安。

B.前两句中,诗人用牵人衣襟的柳条、惹人愁绪的杨花,营造了离别的背景,加重了离愁。

C.诗中的“愁"是诗人自身的哀愁,包含着与好友分离的不舍,漫漫旅程的孤寂,以及漂泊天涯的忧虑。

D.结句以两个“向”字说出诗人与友人彼此分往南北而去,将越来越远,不言情而深情悠然。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写景,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风笛等一系列物象,烘托离别的氛围,反映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B.短短的四句中,诗人用了两个“江”字,两个“杨”字,两个“向”字,这种有意的重复,有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

C.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转到离亭别宴,侧而抒写离别情景。

D.末句看似直白的道别语,而用在结尾,则产生了一种情意悠长、涵泳不尽的效果,令读者感到余音裊裊。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3 ~4题。

从军行○1[唐]骆宾王平生一顾重○2,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3,唯当死报君。

[注释]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

②顾:受人举荐或知遇。

重:看重。

③“不求”句:典出班趣《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3.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诗人经人举荐,得以从军,感到意气风发。

B.三、四两句写敌军雄壮的军容:戈矛林立,在阳光下反照生辉;剑光闪烁,与满天繁星相辉映。

C.五、六两句以拉满弓弦、马践胡尘写想象中征战沙场、踏平顽敌的战斗场面。

D.最后两句反用后汉班超“但愿生人玉门关”的典故,写诗人决心血洒沙场,以报国家。

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气溢三军”中的“溢”字是“满而涌出"的意思,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诗人的高昂斗志和英雄气概。

B.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天象、兵器交相映衬的描写,表现出军队出征时昼夜兼程、气冲云霄的威武。

C.五、六句中“抱”“践"两字动感极强,“抱"字是说将士们拉开弓弦就像怀抱着明月,“践"字是写将士们纵马奔驰踏起漫天烟尘。

D.诗中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立志报国、甘愿血酒疆场的精神气概。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5~6题。

少年行[唐]王维出身仕○1汉羽林郎○2,初随骠骑○3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注释]①仕:做官。

②羽林郎:古代官名,任务是保卫皇帝安全。

③骠骑:即骠骑将军。

5.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两句交代了少年的出身以及初战渔阳的经历。

B.后两句表现了少年战士蔑视艰难困苦乃至死亡的态度。

C.“纵死犹闻侠骨香”与李白的“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理想。

6.诗中的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8题。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边塞的凄凉写起:戍楼上更鼓响起,边城开始宵禁,路上已没有行人;秋天的边地传来孤雁的哀鸣。

B.“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享一轮明月,并无差别,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突出了对故乡的怀念。

C.颈联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

这两句写得伤心断肠,折射出战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宽慰:毕竞是战乱,家信不能寄达弟弟手中也是可以理解的。

体现出诗人豁达的心胸。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先写边塞独特的秋景,这为全诗渲染了浓重的悲凉氛围。

B.颔联写的是客观实景:白露已至,放眼看去,眼前的霜露开始变白;那天上的月儿,就是故乡的月亮,分外明亮。

C.颈联由写景转人抒情,过渡自然,了无痕迹,概括出了诗人伤心断肠的感受。

D.全诗语意多处照应,如“未休兵”照应“断人行”,“寄书”“不达"照”应“无家”,“问死生”照应“弟皆分散”等。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9~10题。

如梦令[明]李梦阳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

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

”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9.下列对词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前两句道出了春天突然来到,出乎意料。

C.词人吩咐小童,却不是让他打扫落花,恰恰相反,而是叮咛“池上落红休扫”,耐人寻味。

D.“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10.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夜”,写出时间之短,“遍”字写出春来之速。

B.“芳草”“落红”“池上”“斜阳”这些意象,组成了一幅单纯而又生趣盎然的《花外斜阳图》。

C.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D.这首词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样,都是以景结情。

>>文言文阅读专练<<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 ~14题。

晋文公攻原○1,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日:“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日:“夫原之食竭力尽矣。

君姑待之。

”公日:“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日:“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2园人闻日:“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

②卫:卫国。

1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裏/十日粮B.至原/十日而原不下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D.遂/罢兵而去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期() (2)下() (3)左右()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2)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14.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18题。

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

暑不张盖○1,寒不被衾。

军井未达,将不言渴。

军幕未办田○2,将不言倦。

当其合战,必立矢石之间,所以齐劳逸,共安危也。

夫人之所乐者,生也;所恶.者,死也。

然而矢石若雨,白刃交挥,而士卒争先者,非轻.死而乐伤也。

夫将视.兵若子,则兵事○3将若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

故语日:父子兄弟之军不可与斗。

由其一心而相亲也。

是以古之将者贵得众心,以情亲之,则木石知感。

(节选自《臣轨》) [注释]①盖:伞盖。

②办:置备。

③事:侍奉。

1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暑/不张盖B.所以/齐劳逸C.夫人/之所乐者D.父子兄弟之军/不可与斗1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恶() (2)轻() (3)视()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

(2)由其一心而相亲也。

18.本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得出了什么结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9 ~22题。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1,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2,无不日:‘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释]①鄙:边境。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1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昭公/出亡B.至于/鄙C.发政/举事D.卒/得反国2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被() (2)悟( ) (3)反()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知所以亡矣。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22.宋昭公“喟然叹曰”,知道了自己逃亡的原因。

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宋昭公逃亡的原因是什么。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3 ~26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父怒挞○1之。

已而复如初。

母日:“儿痴如此,昌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2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注释]①挞:用鞭棍等打。

②策: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这里指书。

2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命牧牛陇上B.听/诸生诵书C.依/僧寺以居D.夜/潜出2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窃( ) (2)辄( ) (3)去( )2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几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2)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26.选文写了王冕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7~30题。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

鹦鹉自念虽乐,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酒之。

天神言:“汝虽有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日:“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2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鸚鹉/飞集他山B.山中/禽兽辄相爱C.然/非吾久居之地D.即/为之灭火2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遂( ) (2)是( ) (3)嘉( )2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

(2)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30.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何感想?十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31 ~34题。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日:“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选自《世说新语》)3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B.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C..上有/万仞之高D.不知/有功德与无也3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荷( ) (2)为( ) (3润( )3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34.结合全文,说说陈季方是怎样赞美父亲的功勋和品德的。

答案:1.C2.C3.B4.B5.D6.慷慨从军,英姿勃发,不畏艰难、视死如归,充满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