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分区救治制度
急诊分区救治
急诊分区救治制度
为保障患者健康生命权,进一步提升我院急诊科救治水平,急诊科采取分区医疗的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抢救区”、“危重病就诊区”、“普通区”三个区域进行救治。
并且为每一个功能区均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这样减少了危重病人抢救的中间环节,将有效地克服了这一弊端,节省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一、合理安排急诊力量,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标化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
二、落实首诊负责制,与120建立联动协调制度,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建立急诊、急救转介服务制度。
三、加强和改进执行急诊分区救治、绿色通道进入住院救治和手术救治。
改善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创伤、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密切科室间协作,确保患者获得连续医疗服务。
四、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修订完善急诊标准,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五、对全体医师、护士进行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定期培训、合格上岗制度。
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务科。
急诊科分区分级救治管理制度
急诊科分区分级救治管理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急诊分级分区管理试行标准》要求,结合我院情况,制定我院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以指导急诊科医护人员规范进行诊疗活动。
1、分级依据⑴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⑵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患者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至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2、分级分区原则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院现状,根据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别及患者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患者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
3、分级标准⑴1级:濒危患者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
临床上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患者,这类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⑵2级:危重患者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予患者相应处置及治疗。
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须及早予以重视;患者病情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严重影响患者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急诊科须立即予这类患者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⑶3级: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患者舒适感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患者症状。
急诊科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此类患者就诊。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时应考虑上调一级。
⑷4级:非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的患者。
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
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急诊科xx分区救治管理制度依据卫生部?急诊分级分区管理试行标准?要求,联合我院状况,拟订我院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以指导急诊科医护人员标准进行诊断活动。
1、分级依照⑴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理的优先序次⑵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患者能够在适合的时间至适合的地区获取适合的诊断。
2、分级分区原那么联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院现状,依据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鉴别及患者需要急诊资源的状况,将急诊科从功能构造上分为“三区〞,将患者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
3、分级标准1级:濒危患者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刻采纳拯救生命的干涉举措。
临床上以下状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阻碍患者,以及其余需要采纳拯救生命干涉举措患者,这种患者应立刻送入急诊急救室。
⑵2级:危重患者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致使严重致残者,应赶快安排接诊,并予患者相应处理及治疗。
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固,但其病症的严重性须提早予以重视;患者病情有可能展开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阻碍、复1/2合伤、心绞痛等。
严重影响患者自己舒坦感的主诉,如严重痛苦〔痛苦评分≧〕,也属于该级别。
急诊科须立刻予这种患者供给平车和必需的监护设施。
⑶3级:急症患者患者当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患者舒坦感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办理缓解患者病症。
急诊科应在必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此类患者就诊。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样者,病情分级时应试虑上浮一级。
⑷4级:非急症患者患者当前没有急性发病病症,无或极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极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的患者。
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浮1级,定为3级。
4、分区状况从空间布局大将急诊诊治地区分为三大地区:红区、黄区、绿区。
⑴红区:急诊急救室、监护室。
医院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5篇)
医院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5篇)第一篇:医院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为推动急诊科规范化建设、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为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救治,制定我院急诊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一、采取分区医疗的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抢救区、危重病就诊区”(红区)、“密切观察诊疗区”(黄区)、“普通区即非急症病人诊疗区”(绿区)三个区域进行救治。
并且为每一个功能区均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这样减少了危重病人抢救的中间环节,节省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1、合理安排急诊力量,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标化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
2、落实首诊负责制,与“120”建立联动协调制度,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建立急诊、急救转介服务制度。
3、加强和改进执行急诊分区救治、绿色通道进入住院救治和手术救治。
改善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创伤、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密切科室间协作,确保患者获得连续医疗服务。
4、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修订完善急诊标准,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5、对全体医师、护士进行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定期培训、合格上岗制度。
每周都安排业务学习,以及急诊应知应会医疗技术操作演练,交流工作中的心得,提出意见,推动医技科室医疗技术稳步向前发展。
二、分级依据1、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理的优先次序2、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患者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至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三、分级分区原则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院现状,根据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别及患者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患者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
四、分级标准1、1级:濒危患者: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
医院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医院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急诊分级分区管理试行标准》要求,结合我院情况,制定我院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以指导急诊科医护人员规范进行诊疗活动。
1、分级依据(1)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2)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患者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至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2、分级分区原则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院现状,根据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别及患者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患者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
3、分级标准(1)1级:濒危患者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
临床上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患者,这类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2)2级:危重患者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予患者相应处置及治疗。
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须及早予以重视;患者病情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严重影响患者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急诊科须立即予这类患者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3)3级: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患者舒适感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患者症状。
急诊科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此类患者就诊。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时应考虑上调一级。
(4)4级:非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的患者。
急诊病人分诊与救治管理制度
急诊病人分诊与救治管理制度急诊病人分诊与救治是医院急诊工作中至关紧要的环节。
为了确保急诊患者能够及时、准确地得到救治,提高医疗救治效率和质量,本医院订立了以下急诊病人分诊与救治管理制度。
一、分诊管理1. 急诊分诊台设置1.1 急诊分诊台必需设置在医院急诊科门诊入口的显著位置,以便及时接受患者的求助。
1.2 急诊分诊台应配备充分数量的急诊医生和护士,确保能够及时进行症状评估和初步诊断。
1.3 急诊分诊台人员应定期接受急诊分诊和急救培训,保证其熟识相关分诊标准和程序。
2. 分诊标准和程序2.1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应前往急诊分诊台进行登记。
2.2 分诊护士应依据患者的症状、病情和就诊需求,依照分诊标准进行初步分诊。
2.3 患者分诊时应尽量供应认真、准确的个人信息和病史,包含过敏史、既往病史等。
2.4 分诊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评估和初步诊断结果,并及时转达给医生。
2.5 分诊护士应依照分诊优先级,及时引导患者前往相应的就诊区域,同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和等待时间。
2.6 分诊护士应与医生紧密合作,及时调整分诊优先级和就诊排队次序。
二、救治管理1. 急诊医生和护士配备1.1 急诊科应配备充分数量的合格急诊医生和护士,以满足不同时间段的救治需求。
1.2 急诊医生和护士应定期参加急诊救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救治质量和效率。
2. 急诊病人救治的时间要求2.1 对于急诊科门诊的患者,应在患者到达急诊分诊台后的15分钟内完成初步救治,包含病情评估、初步诊断和治疗建议。
2.2 对于急诊病房的患者,应在患者到达急诊分诊台后的30分钟内完成初步救治,包含病情评估、初步诊断和治疗布置。
2.3 对于急危重病人,应立刻布置救治,并在45分钟内完成病情评估、初步诊断和急救措施。
3. 救治协作与转诊3.1 急诊医生和其他相关科室医生应乐观合作,共同订立和实施急诊救治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全面的治疗。
3.2 对于需要转诊的患者,急诊医生应与相关科室协商,订立转诊计划,并及时转诊。
急诊抢救与分诊制度
急诊抢救与分诊制度1. 背景与目的为了保障医院急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提高抢救效率,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及时、准确地诊断病情,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以保证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必需的抢救和治疗。
2. 急诊抢救与分诊组织2.1 急诊抢救组织机构医院设立急诊抢救组,由专业医生构成,负责统一管理和协调急诊抢救工作。
2.2 急诊分诊组织机构医院设立急诊分诊组,由专业医生和护士构成,负责对患者进行初步的分诊和分类。
3. 急诊抢救与分诊流程3.1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将由急诊分诊组进行初步的分诊和分类。
依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三个级别:紧急、急症和非急症。
3.2 急诊分诊组将依据患者的情况,将紧急和急症患者交给急诊抢救组,其余的非急症患者交给初级医生进行处理。
3.3 急诊抢救组接收到紧急和急症患者后,将立刻评估患者病情,进行必需的急救措施。
依据病情的紧急程度,将患者划分为红、黄、蓝三个等级。
3.4 急诊抢救组将分级后的患者送往相应的急诊抢救区。
红色等级的患者将进入重症抢救区,由专业抢救团队进行抢救和治疗。
黄色等级的患者将进入一般抢救区。
蓝色等级的患者将进入察看区,由医生进行察看和治疗。
3.5 对于非急症患者,初级医生将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的治疗和诊断,并依照固定次序进行医疗服务。
4. 抢救与分诊准则4.1 急诊抢救准则 4.1.1 红色等级:患者病情严重,有生命威逼,需要立刻抢救。
如:心脏骤停、严重创伤等。
4.1.2 黄色等级: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但短时间没有生命不安全,需要及时抢救。
如:中度呼吸困难、窒息等。
4.1.3 蓝色等级:患者病情较轻,但需要进一步察看和治疗。
如:轻度创伤、呼吸道感染等。
4.2 急诊分诊准则 4.2.1 紧急患者:需立刻分诊给急诊抢救组,包含但不限于:心脏骤停、严重创伤、严重呼吸困难等。
4.2.2 急症患者:需要及时处理,但没有立刻生命不安全的患者,需分诊给急诊抢救组,包含但不限于:中度呼吸困难、窒息等。
急诊医疗救治与分诊制度
急诊医疗救治与分诊制度一、总则1.本制度旨在规范急诊医疗救治与分诊工作,确保医院急诊部门的工作有序、高效。
2.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急诊部门,包含医生、护士、急诊患者及相关工作人员。
二、急诊医疗救治流程1.急诊医疗救治流程依照以下步骤进行:•患者到达急诊处,由接诊医生进行初步评估;•接诊医生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必需的急救措施;•完成急救措施后,评估患者是否需要住院治疗;•如需住院治疗,布置患者入院,进行后续治疗;•如不需要住院治疗,布置患者门诊随访,或者转诊至其他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2.急诊医疗救治应当遵守以下原则:•快速响应,及时进行急救;•全程记录,确保病情察看和治疗过程可追溯;•全面评估,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订立适合的治疗方案;•协同合作,急诊医务人员应当形成合力,高效协同工作。
三、急诊分诊制度1.急诊分诊是依照医疗资源调配的原则,依据患者病情和需要进行优先级排序和资源调配的过程。
2.急诊分诊应当遵守以下原则:•救死扶伤,优先处理紧急病例;•依照病情轻重,进行分级处理;•点对点转诊,依据患者病情和需要转诊到相应的科室;•合理布置时间,确保患者及时就诊。
3.急诊分级标准如下:•红色患者:危重病例,立刻处理;•橙色患者:急重病例,应尽快处理,等待时间不超出30分钟;•黄色患者:急诊病例,应在1小时内处理;•绿色患者:非急诊病例,等待处理时间依据实际情况布置;•蓝色患者:细小伤病,可延缓处理。
4.急诊分诊人员应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依照急诊分级标准进行分诊。
四、急诊医疗救治质量管理1.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急诊医疗救治质量管理体系,包含医疗救治评估、医疗救治风险管理、医疗事故处理等。
2.医院应当定期对急诊医疗救治质量进行评估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急诊医疗救治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五、急诊医疗救治技能培训1.医院应当定期开展医务人员的急诊医疗救治技能培训,包含急救技能、病情评估、分诊准则等方面的培训。
急诊分诊制度范本(三篇)
急诊分诊制度范本一、背景介绍:急诊分诊是指对于就诊急诊科室的病人,根据其病情轻重及紧急程度,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初步分诊,以便及时对病人进行处理和救治。
本制度旨在规范急诊分诊工作流程,确保病人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
二、分诊标准:1. 病情分级:根据病人的病情紧急程度,将病人分为急诊、半急诊和非急诊三个级别。
2. 急诊级别:- 红色(一级急诊):病情危重,需要立即救治。
- 橙色(二级急诊):病情紧急,需要较快的救治。
- 黄色(三级急诊):病情急需治疗,但不会立即危及生命。
- 蓝色(四级急诊):病情相对较轻,可以稍后处理。
三、分诊流程:1. 病人到达急诊科室后,由值班护士进行初步问诊和测量生命体征。
2. 根据初步问诊和生命体征,护士将病人分为不同的分诊等级。
3. 护士将分诊等级的病人送至相应的分诊区。
4. 分诊医生对分诊区的病人进行复诊和进一步评估,并确定后续治疗方案。
5. 根据病情紧急程度和资源情况,决定病人的治疗优先级。
6. 就诊次序:红色(一级急诊)> 橙色(二级急诊)> 黄色(三级急诊)> 蓝色(四级急诊)。
四、责任分工:1. 急诊科室:负责急诊分诊的组织和指导工作,提供所需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2. 护士:负责初步分诊,测量生命体征,并将病人送至相应的分诊区。
3. 分诊医生:负责复诊和评估,确定病人的治疗方案,并决定就诊次序。
4. 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分诊制度培训和技能培训,以确保分诊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五、相关制度:1. 急诊病历记录制度:对每位病人的分诊、就诊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2. 急诊人员权益保障制度:保护急诊工作人员的权益,确保其能够专注于工作。
3. 急诊质量评估制度:对急诊分诊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六、落实要求:1. 各级医院要建立健全急诊分诊制度,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
2. 医院管理团队要给予急诊分诊工作以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3. 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急诊分诊制度执行,提高分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急诊分区救治概念
急诊分区救治概念
急诊分区救治是一种高效、有序的急诊医疗服务管理模式,旨在提高急诊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和医疗纠纷。
在急诊分区救治中,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和救治需要,将急诊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以便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救治需求。
一、建立分诊系统
分诊系统是急诊分区救治的基础,旨在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据病情轻重进行分类和优先处理。
分诊系统通常由专业护士或医生组成,他们根据患者的主诉、体征和症状,将患者分为不同级别,并按照优先顺序进行救治。
二、设立抢救室
抢救室是急诊分区救治中最重要的区域之一,主要负责救治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
抢救室应配备先进的抢救设备和药品,以及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
三、设立观察区
观察区主要负责接待病情较轻、暂不需要特殊治疗的患者。
在观察区,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初步处理,如输液、止痛药等。
观察区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分流患者,减轻抢救室的压力。
四、设立治疗区
治疗区主要负责接受经过初步处理后的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
治疗区应配备各种治疗设备和方法,如手术室、介入室、药物治疗等,以便对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治疗。
五、设立手术室
手术室是急诊分区救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负责紧急手术治疗。
手术室应配备完善的手术设备和药品,以及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和护士。
手术室的位置应靠近抢救室和治疗区,以便及时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
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
附件德江县人民医院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一、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依据(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二、分级原则(一)病人病情分级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共分为四级:(二)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
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1、Ⅰ级:濒危病人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2、Ⅱ级:危重病人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3、Ⅲ级: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A)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4、Ⅳ级:非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附录B)的病人。
急诊分级分区救治标准
抢救区
2级
危重患者
患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如急性哮喘重度发作、重度脱水、发热(体温高于40()、抽搐发作、急性意识障碍(GCS<9分);高血压危象;重度子痫前期;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合并糖尿病高渗状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27/10)等
10分钟内
抢救区
3级
急症患者
生命体征暂时稳定(短时间内)或存在轻度异常,有状态变差的可能性。如:生命体征平稳的新生儿;间断抽搐发作;发热(39。CW体温≤40oC)不伴有抽搐、发热(体温W39.0。C)但既往有抽搐病史;意识状态改变(GCS29分/非急性);中度脱水、肺炎、前置胎盘(不合并阴道出血)、胎膜早破无胎窘、足月临产、未足月临产;吸入异物,无呼吸困难;消化道异物,无呼吸困难;肢体感觉、运动异常;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异常、MEWS2分等
30分钟
观察区
4级
亚急症患者
生命体征平稳,目前无急性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MEWS0-1分
60分钟
通区普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非急症患者
特殊门诊患者、慢病患者来院购药、开单检查、开诊断证明、临时开药等
120分钟
通区一普诊
急诊分级分区救治标准
级别
病情严重程度
病情
响应时间
就诊区域
1级
频危患者
病情可能随时危急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如无呼吸/无脉搏患者,休克征象、子痫、高热抽搐、癫痫持续状态、急性大出血、急性昏迷、孕妇剧烈腹痛、子宫破裂、羊水栓塞,脐带脱垂可见胎先露部分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的患者.
急诊科疾病救治与分诊制度
急诊科疾病救治与分诊制度一、总则为了更好地组织急诊科疾病的救治工作,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急诊科的全部医务人员及相关服务人员。
二、急诊科疾病救治2.1 救治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敬重患者的选择和看法。
2.快速诊断,及时处理,优先保障急危重患者的治疗。
3.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和技术规范。
4.加强急诊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提高,保证专业本领和技术水平。
5.保护患者隐私,严守医疗秘密。
2.2 医疗流程1.接诊:医务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建立联系,认真了解患者病情、病史等相关信息,并完成急诊登记手续。
2.初步评估:医务人员应依据患者的主诉、症状,进行急诊科初步评估,确保对患者进行正确分诊,优先处理急危重患者。
3.医学检查:依据患者的病情,医务人员应进行相应的医学检查,包含但不限于生命体征监测、试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4.诊断:医务人员应结合患者病情和检查结果,进行快速诊断,并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急诊治疗:依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医务人员应及时进行急诊治疗,包含但不限于药物治疗、手术处理、抢救措施等。
6.转诊与留观:对于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及时进行转诊或留观,确保患者可以得到适当的医疗服务。
7.医疗文书:医务人员应及时、准确地完成相关的医疗文书工作,包含病历记录、医嘱等。
2.3 要求与责任1.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保持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2.医务人员应不绝学习和提高专业知识、技术和操作技巧,确保对疾病救治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医务人员应乐观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术沟通活动,不绝提升本身的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
4.医务人员应遵守医院的工作纪律和操作规程,不得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伦理规范。
5.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和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和沟通,做好病情解释和治疗建议。
三、急诊科疾病分诊制度3.1 分诊原则1.严格依照病情轻重与紧急程度进行分诊,高危患者优先处理。
急症抢救与分诊制度
急症抢救与分诊制度第一章急症抢救第一节急症定义1.1 急症指的是因病情紧急、需要快速诊治的病患。
急症可以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情况:—呼吸道堵塞或呼吸停止;—心脏骤停及心血管急症;—大量出血;—中毒或药物过量;—严重外伤;—急性脑血管意外;—其他临床推断病情紧急的情况。
第二节急症抢救流程1.2 急症抢救的目标是快速救治病患,最大程度减少病患的伤残和死亡风险。
具体流程如下:1.2.1 接诊与初步评估•医务人员应立刻接诊急症病患,并对其进行初步评估,包含意识状态、呼吸、循环、出血情形等紧要指标的察看。
1.2.2 快速诊断与治疗•基于初步评估的结果,医务人员应快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以明确病因和病情的紧急程度,并依据临床指南和标准抢救流程,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1.2.3 抢救措施•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需要,医务人员应予以适当的抢救措施,包含但不限于心肺复苏、气道管理、临时止血、药物治疗等。
1.2.4 转运和跟进•在急症抢救后,医务人员应依据病情的需要,及时布置病患转运至适当的治疗环境,并确保在转运过程中对其进行必需的监护和治疗。
第二章分诊制度第一节分诊定义2.1 分诊是指依据病患的症状、体征和病情严重程度,将病患调配至不同的诊疗区域或医疗团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的过程。
第二节分诊流程2.2 分诊的目标是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确保病患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具体流程如下:2.2.1 到院登记•病患到达医院后,应前往分诊台进行登记,包含个人基本信息、主诉、病史等相关内容。
2.2.2 三级分诊•依据病患的主诉、症状和体征,医务人员应将其分为三个级别:–红色等级:病情紧急,需要立刻抢救;–黄色等级:病情急需诊治,但不属于紧急情况;–绿色等级:病情相对稳定,可以在有限时间内等待诊治;•医务人员应依据病患的情况和不同等级的紧急性,将其调配至相应的诊疗区域。
2.2.3 四级分诊•在三级分诊的基础上,医务人员可依据病患的具体病情,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四个级别:–一级紧急:病情紧急,需要立刻抢救;–二级急诊:病情急需诊治,但不属于紧急情况;–三级普通:病情相对稳定,但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四级非急诊:病情较为稳定,可以在较长时间内等待诊治;•医务人员应依据病患的情况和不同等级的紧急性,将其调配至相应的医疗团队或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分区救治制度
为推动急诊科规范化建设、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为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救治,制定我院急诊分区救治制度:
一、将急诊科从空间上分为“红黄绿”三区,采取分区医疗的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抢救监护区(红区)”、“密切观察诊疗区(黄区)”、“普通区(绿区)”三个区域进行救治。
并且为每一个功能区均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这样减少了危重病人抢救的中间环节,将有效地克服了这一弊端,节省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一是合理安排急诊力量,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标化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
二是落实首诊负责制,与120建立联动协调制度,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建立急诊、急救转介服务制度。
三是加强和改进执行急诊分区救治、绿色通道进入住院救治和手术救治。
改善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创伤、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密切科室间协作,确保患者获得连续医疗服务。
四是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修订完善急诊标准,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五是对全体医师、护士进行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定期培训、合格上岗制度。
黄平县人民医院医务科
201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