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其实很好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其实很好玩

第一章好玩的文史趣话—历史是文人政客的“写真集”

曹丕在王粲墓前学驴叫

魏晋时代,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趣闻:有人听见驴的叫声,就像听到了天籁一般

的仙乐,如痴如醉。“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也有这样的癖好,每次听到驴叫,都

高兴得不亦乐乎。当时的很多文人雅士甚至帝王将相,也都把听驴叫、模仿驴叫当作

一种风尚。

建安时期,曹氏父子当权。曹氏父子三人都喜欢文学,被誉为当时的文坛领袖。

当时,曹操专门命人在邮城建造了一座铜雀台,据史料记载,铜雀台高十丈,上面建

有百余间房屋,专门供“建安七子”等文人名士活动所用。

曹操的儿子曹丕是魏国的第一位君主,也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他与“建安七子”

的关系十分密切,经常和他们在一起饮酒做诗。在“建安七子”当中,王粲是公认的

最富才华的人。他为人诙谐幽默,出语不凡。比如,当他高兴的时候,就喜欢学驴叫,常引得大家捧腹不已。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王粲随曹操征讨孙吴,次年,王粲病死,时年41岁。

作为王粲最好的朋友,曹丕不胜伤感。曹丕感叹,王粲的死是文坛的一大损失。

于是,曹丕特意为王粲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他亲自带着这批文人雅士去祭奠

王粲。在王粲墓前,曹丕说道:“什么官话、套话之类的东西就不要说了。王粲平日

最爱学驴叫,让我们一起学一次驴叫,送他入土为安吧!”随即,曹丕率先学起驴叫。在场的其他人也跟着学起来,一时间,王粲墓前响起了一片此起彼伏的驴叫声。

【史话趣谈】

在现代人看来,“学驴叫”这种送葬仪式似乎不可思议,更何况是在封建时代。

但是,它反映的正是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个性解放、放浪不羁的内心世界,一种不拘

于固定形式对友人真心的祭奠,更体现了曹丕与“建安七子”的特别感情。其实,我

们祭奠一个人,懂得他内心的真正需求,给予他心灵的快乐便足矣。这样,“皆作驴叫”有何不可呢?

“枪手”温庭筠抨击科举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山西祁县人,晚唐诗人。除了擅长诗文,温庭筠还有

一个十分有趣的身份——考场“枪手”。每次考试,他都能押官韵,而且从不打草稿,因此得名为“温八吟”,可见其作文功底相当深厚。温庭筠从40岁到55岁这段时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但他积累了丰富的考试经验,并将考试的潜规则烂

熟于心。据说,唐代的科举考试相当严格,考生进入考场时,不但要脱衣搜身,还要

在考生的坐席之间设置隔离物,若想交头接耳传卷子、抄题是很难的。就是在这样的

环境中,温庭筠依然大显身手,成为了一个合格的“枪手”。

最令人佩服的是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的那次考试。当时,担任主考的是北山侍郎沈询。为了防止作弊事件发生,主考官把防范重点锁定在温庭筠身上,因为从历

年的考场违纪记录看,温庭筠当“枪手”是出了名的,只把这个人管好了,其他人就

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于是,沈询特意把温庭筠的坐席设在自己面前,并与周围考生隔

出一段距离,他要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个不守纪律的考生。

考试开始了,温庭筠照常作答,考场中并没有什么异常。过了一会儿,温庭筠感

到身体不舒服,就提前交了卷子。沈询一看,温庭筠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写了一篇千

字的文章。更令沈询意想不到的是,温庭筠在考场外悄悄告诉别人,这次考试我又“救”了八个人。原来,唐宣宗大中九年的这次考试的考题出现了严重的泄漏,温庭

筠是不是暗地里弄到了原题不得而知。不过经过这次考试,一批与考试有关的官员得

到了严肃的处理,侍郎裴谂改国子祭酒,郎中周敬复罚两月俸禄,考试官刑部郎中唐

枝出为处州刺史,监察御史冯颛则被罚一个月的俸禄。

这一次考试,温庭筠依然名落孙山,但他没有怨恨自己,因为有多少次落选,他

早已习以为常。很多人推测,温庭筠为什么乐此不疲地充当“枪手”呢?是他讲义气、乐于助人?还是为了在众人面前卖弄才学,显示自己的能耐?其实都不是。温庭筠是

想通过这种方式揭露科举考试的黑幕。屡试不中的他,已经看透了科举制的黑暗,滋

生了对科举考试的叛逆心态。他要通过当“枪手”扰乱考场的秩序,让人们看清科举

制的真面目。

当然,温庭筠这种无言的宣战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不但屡试不中,而且还落

了个“品行败坏”的骂名;虽然他的才学过人,就连唐宣宗也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他

一生仕途坎坷,只担任了县尉、国子助教这样不起眼的小官。不过,这些坎坷并没有

埋没温庭筠的才华,他在科举考场外开辟了属于自己的天地,凭借诗词兼工的文采,

成为花间词派的重要人物,被称为“花间鼻祖”。

【史话趣谈】

在现代,“枪手”是一个贬义词,因为它扰乱了人才选拔的公平性。但温庭筠不同,他是为了反击封建科举制才充当了“枪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封

建制度下,有多少像范进一样的人被科举制毁了一生;自然也会有人像温庭筠一样,

给科举制以破坏性的一击!

郑板桥吟诗赶小偷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据说还曾经凭借

自己过人的才思,赶走了入室盗窃的小偷。

一天深夜,天气十分寒冷,月黑风高,外面下着蒙蒙细雨。此时,郑板桥正在窗

前秉烛夜读,丝毫没有睡意。恰巧,一个小偷蹑手蹑脚地溜进了他的屋子,郑板桥似

有察觉,但他装作没事一样,假装趴在桌上睡着了,看小偷到底要偷什么东西。小偷

在屋子里转了半天,东看看、西看看,实在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这时,郑板桥灵机

一动,轻轻吟了两句即兴诗:“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小偷听后一惊,连忙趴在地上不敢出声。接着,郑板桥又吟了两句:“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

半文。”这话也倒不假,因为当时郑板桥刚被罢官,两袖清风,真的是家徒四壁,没

有什么值钱东西可偷。

小偷听他这样一说,赶忙转身出门。只听郑板桥又吟道:“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心里害怕了,心想那就爬墙吧,刚要爬上墙头,又听见郑板桥说:“越墙莫损兰

花盆。”小偷一看,墙头果然有一盆兰花,于是细心避开,不料脚刚落地,又听屋里

传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天黑赶家门。”就这样,郑板桥用巧吟嘲讽的诗句把

小偷“送”出了院子。

【史话趣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那些图谋不轨、心怀鬼胎的恶人,我们除了高喊捉贼,

正面交锋之外,还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他们进行“心理战”。小偷做贼心虚,处处谨

慎小心,我们恰恰可以利用这个心理,让他们的阴谋不攻自破。

辜鸿铭嘲讽李鸿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