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语言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语言研究文献综述

对于美术语言的探讨和研究,一直以来就是美术界的热点,是理论家和艺术家们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所以历来的文献著作中,专门论述语言和在论述绘画思想和画评中论及语言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在这些文章中,从不同的侧重点谈到语言,有代表性的论述方式和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从材料的角度论及语言

陈璐的《材料·观念·艺术语言》专门论及了材料与语言的关系。其主要观点是材料的变革演绎着观念的更新,而观念的置换则决定着材料在艺术中的语言价值和意义,材料和观念的变革是艺术演进和发展的主体,是它们的变革带来了艺术语言的演变和发展,从而带来了艺术视觉形象的演变和发展。具体说来就是人类艺术从观念到形式的演进,都与艺术材料的变革紧密相连。艺术视觉形象的演变,恰是在观念的变革下,艺术材料变革所带来的艺术语言从形到质的演变结果。并得出结论:在某种意义上,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关于材料——艺术的材料——变革和发展的历史,一部人类关于材料的观念演变和发展的历史,一部艺术的语言方式演变的历史。

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一是观念变革下材料对艺术语言的开掘从外部向内部的延伸。材料使艺术得以存在和彰显,还使艺术得以物质呈现。纵观人类利用材料来创造艺术的历史,可以看到,每一种新的艺术材料被发现发明和应用,都意味着一种新的艺术语言的被创造和应用。对材料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外部形体到内部蕴含的发现延伸过程。早期对材料的认识局限在材料的外部形态上,即对材料的形状、颜色、硬度、质地等感性和直觉上的认识。使材料在艺术里具有了一种单纯的规定性,及材料仅作为艺术的语言——一种交流符号的物质载体,一种艺术的媒介形态而存在。随着对材料认识的深化,人们发现,在形状、颜色、硬度、质地等因素的包裹下,材料还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性。艺术家们对材料观念性的认识从材料外部形态向材料内部蕴含转化,使材料本身的言说力被发现、挖掘、张扬和意志化。而艺术语言,就在材料自身的自然力和创造力的释放和表现中得到新生。

第二是观念变革下艺术语言在材料中由代语向自语的转变。即从材料代语(艺术家用材料说话)到材料自语(艺术家让材料说话)的过程。当材料在艺术之外时,它们自身并无艺术语言可言。但当某种材料被艺术家选中,放进了某种由它们自己或与别的材料共同组成的艺术环境、艺术语境中时,它们就成了一种语言。在人们对材料的观念性认识还处于对材料外部形态的认识层面时,材料的言说力并没有自主性。尽管其某种语言因素可以对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发生决定性作用,但它在实际上却实质性地被动受制于艺术家,成了艺术家思想和意志的代言者。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中的材料仅作为艺术语言的物质载体而存在就成了不可辩驳的事实,而“艺术家的创作是艺术家在用材料说话”就成了一种当然。20世纪下半叶,“让材料自己说话”的观念在艺术中几乎成了一种艺术家的创作自觉。那些极具前卫意识的艺术,用现成的生产生活用品在艺术与生活之间建起了一座通道。材料自身语言内蕴的呈现和张扬,使人们的理性思维直接通向的不是对“艺术是什么”,而是“生活是什么”的深刻思考。由此,艺术材料由代语走向自语,艺术力量的显现由艺术技巧转向材料自身言说力的显现。

第三是观念变革下艺术语言体系的解构在材料上的呈现。纵观人类艺术史,我们可以看到,因各历史时期不同观念的影响,人类艺术语言还经历了一个由社会性语言向个体性言语、由语言的有意结构到有意解构(即有意拆除结构)的转变和发展。自古希腊以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哲学观念都约定俗成地继承着一种话语的“中心主义”的原则。一定艺术历史中艺术材料的语言,总是囿于一个体系(古典的体系),遵守一种规范,自觉体现着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和观念。正是这种艺术“中心话语”统治艺术语言观念的反映。随着对材料在观念认识上逐步深入,强调个体性言语“多话语并存”的艺术思维方式使艺术家开始反抗“中心话语”观的束缚和局限。艺术“材料”的概念被重塑——除了传统概念里的那些艺术材料外,所有被艺术家发现了并欲彰显其言说力的元素,均进入了艺术领域而成为艺术的材料。其结果是艺术语言的发展由单纯走向了丰富,“艺术”的概念被重组。现代主义以及继之而起的后现代主义各流派纷呈,是新的观念变革下,艺术语言体系的解构在材料上呈现的最好证明。

刘平的《油画语言的物质媒介化倾向》一文,也认识到在西方油画艺术的发展历史中,存在着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就是越来越重视材料本身。在现代油画

中,形式和内容的位置彻底颠倒过来了,内容变得好不重要,形式才是最关键的,艺术的自律迫使绘画向内部挖掘自身的特性。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担忧,即现代绘画越来越固守在对材料的玩弄里。

刘刚在《以语言保持对现实的差异性——我的艺术观》中,也说既然艺术家只能以语言的方式来保持和现实关系的差异性策略,从而实现有价值的文化批判,那么作为一个艺术家,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语言的实验性。并在其创作中,试图从两个方面来探讨材料的表现力:一是对材料人文含义表达的探索,再就是对材料制作的技术含义的研究。刘刚认为,材料的本性在根本上就是它的物质性所引发的人文主题,在别人看来那是些废弃的材料,一旦被我运用于绘画语言,让其进入一定的文化语境,它的表达性也就由此而生。

二、从绘画语言的心理角度进行解读

代表性的有黄超成的《艺术与视知觉——绘画语言解读系列》,把绘画的视觉艺术语言,通过视觉心理的角度进行解读。

黄超成借用阿恩海姆等心理学家的理论,说明图像具有情感,艺术家利用这种特性把图形传达情感的作用用于艺术表达,构成了绘画语言的重要部分。并对绘画语言做了定义:绘画语言是指画家用一定的手段和工具材料,使艺术作品获得的视觉感受形式。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运用、色彩原理运用和笔触、明暗运用等绘画技法。绘画语言是作品的最后实现阶段,它决定着作品的外在视觉效果。

对绘画语言的理解,归结为传达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说话或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意思和感情,而在绘画中,艺术家则以颜料、色彩、形状、线条等方式来传达思想和感情。比如抽象画用点线面色彩等绘画元素,表达一种纯粹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构成是作者对自然或内心你感受的对比,它就是绘画本身,它通过的图形和色彩的不同建构,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反映了艺术家内心的情感。

同时认为绘画语言本身也具有情感的暗示功能。比如线条是绘画里最基本的表达手段,作为一种图画的媒介,其功能不仅可以客观地描绘对象,并可以从主观上来暗示感情,而且其本身也具有情感的暗示。色彩在绘画中可以用来创造气氛,象征思想和表现个人情感,即使不用色彩来再现具体的内容对象,色彩本身的构成秩序也同样能保险情绪和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