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版诊断学精品课件临床诊断的内容
合集下载
《诊断学》第9版课件—诊断疾病的步骤
诊断疾病不能撒大网
➢ 必须按照诊断疾病的步骤进行,这种认识疾病的程序不能遗漏,不能跨越,一般不 容颠倒
➢ 在诊断疾病过程中,这种思维程序应该成为医生自觉的临床实践活动和临床思维方 法
诊断疾病的步骤是搜集临床资料,分析、综合、评价资料,提出初步诊断,验证 或修正诊断。
《诊断学》第9版课件—诊断疾病的步骤
主讲人:XXX
目录
CONTENTS
1 搜集临床资料 2 分析、综合、评价资料 3 提出初步诊断 4 验证和修正诊断
1
搜集临床资料
➢ 通过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获得的数据,与初步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一起,共同形成了初步诊 断推理的基础
➢ 如果一开始数据不准确,推理就会是错误的 ➢ 而获得有效数据的前提是娴熟的问诊和体格检查技能
3.辅助检查必须与临床资料相结合
➢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通常是基于对已有问诊和查体资料的分析,为了验证某种或几 种诊断假设而开具
➢ 由于检查时机和技术因素等影响,一两次阳性或阴性结果有可能不足以证实或排除 疾病的存在
在利用检查结果时必须考虑
➢ 假阴性和假阳性问题 ➢ 准确性,误差大小 ➢ 稳定性,有无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 ➢ 真实性,结果与其他临床资料是否相符,如何解释等 临床医生应结合病史资料和体格检查结果综合考虑,而不应简单的采用检查结果诊断 疾病。
分析、综合和评价的意义
通过对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医生应对疾病的
➢ 主要临床表现及特点 ➢ 疾病的演变情况 ➢ 治疗效果等 有清晰明确的认识,为进行鉴别诊断,提出初步诊断打下基础。
3
提出初步诊断
1.在对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以后,结合医生掌握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将可能性较大的疾病排列出来,作为诊断假设。
《诊断学》第9版课件—临床血液学检测【114页】
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
(二)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1.参考值 0.7~1.5g/L(70~150mg/dl) 2.临床意义 (1)各种溶血时血清结合珠蛋白均有减低,血管内溶血时减低显著; (2)肝脏病、传染性单个核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血清结合珠蛋白血症等可减低或消失; (3)感染、创伤、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可有结合珠蛋白增高。
根据MCV、RDW的贫血形态学分类
RDW 正常 增高 正常 增高 正常 增高
贫血类型 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 正常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常见疾病 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MDS
急性失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PNH、G6PD缺乏症等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球形细胞增多症等
红细胞形态改变
• 正常红细胞
球形细胞
椭圆形细胞
• 大红细胞
红细胞形态改变
• 靶形细胞
染色质小体
棘形细胞
• 锯齿形细胞
二、白细胞的检测
(一)白细胞计数
1.参考值 ➢ 成人(4~10)×109/L ➢ 新生儿(15~20)×109/L ➢ 6个月至2岁(11~12)×109/L 2.异常 ➢ 高于参考值(成人为10×109/L)称白细胞增多 ➢ 低于参考值(成人为4×109/L)称白细胞减少
(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增多 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 2.绝对性增多 (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 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 ➢ 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一、红细胞的检测和血红蛋白的测定
(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 婴幼儿及15岁以下的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 2.病理性减少
《诊断学》第9版课件—常见症状之意识障碍
二、发 生 机 制
由于脑缺血、缺氧、葡萄糖供给不足、酶代谢异常等因素可引起脑细胞代谢 紊乱,从而导致网状结构功能损害和脑活动功能减退,均可产生意识障碍。
三、临 床 表 现
1.嗜睡(somnolence) 2.意识模糊(confusion) 3.昏睡(stupor) 4.谵妄(delirium) 5.昏迷(coma) (1)轻度昏迷
章节总结
本节介绍了意识障碍的概念、常见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 重点掌握意识障碍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2)中度昏迷 (3)深度昏迷
四、伴 随 症 状
1.伴发热 先发热然后有意识障碍见于重症感染性疾病;先有意识障碍然后有发热,见于脑出 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2.伴呼吸缓慢 吗啡、巴比妥类、有机磷杀虫药等中毒、银环蛇咬伤等。 3.伴瞳孔散大 颠茄类、酒精、氰化物等中毒以及癫痫、低血糖状态等。 4.伴瞳孔缩小 吗啡类、巴比妥类、有机磷杀虫药等中毒。
四、伴 随 症 状
5.伴心动过缓 颅内高压症、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吗啡类、毒蕈等中毒。 6.伴高血压 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肾炎尿毒症等。 7.伴低血压 各种原因的休克。 8.伴皮肤黏膜改变 出血点、瘀斑和紫癜等见于严重感染和出血性疾病;口唇呈樱红色提 示一氧化碳中毒。 9.伴脑膜刺激征 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10.伴瘫痪 脑出血、脑梗死等。
《诊断学》第9版课件—常症状之意识障碍
主讲人:XXX
一、病 因
1.重症急性感染 2.颅脑非感染性疾病 (1)脑血管疾病 (2)脑占位性疾病 (3)颅脑损伤 (4)癫痫 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4.心血管疾病 5.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6.外源性中毒 7.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 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 力出现障碍。
人卫版第九版诊断学体格检查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精品》课件
第十五页,共四十二页。
● 诊断学(第9版)
(四)不自主运动
1.震颤 类型有:①静止性震颤;②意向性震颤。 2.舞蹈样运动 多见于儿童期脑风湿性病变。 3.手足徐动 见于( jiànyú)脑性瘫痪、肝豆状核变性和脑基底节变性。
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
● 诊断学(第9版)
(五)共济(ɡònɡ jì)运动
➢ 4级能作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 ➢ 5级正常肌力 瘫痪可分为:①单瘫(dāntān):单一肢体瘫痪;②偏瘫:为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③交叉性偏瘫:
为一侧肢体瘫痪及对侧颅神经损害;④截瘫:为双侧下肢瘫痪。
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 诊断学(第9版) (三)肌张力(zhānglì)
1.肌张力增高 可表现(biǎoxiàn)为:①痉挛状态;②铅管样强直。 2.肌张力降低 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周围神经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小脑病变和肌源性病变等。
1.指鼻试验 小脑半球病变时同侧指鼻不准(bù zhǔn);如睁眼时指鼻准确,闭眼时出现障碍则为感觉性 共济失调。 2.跟-膝-胫试验 小脑损害时,动作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者则闭眼时足跟难以寻到膝盖。 3.其他 ①快速轮替动作:共济失调者动作缓慢、不协调;②闭目难立征:若出现身体摇晃或倾斜则为阳性, 提示小脑病变。如睁眼时能站稳而闭眼时站立不稳,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 诊断学(第9版)
(二)深反射(fǎnshè)
反射强度通常分为以下几级:
➢ 0:反射消失 ➢ +:肌肉收缩存在(cúnzài),但无相应关节活动,为反射减弱
➢ ++:肌肉收缩并导致关节活动,为正常反射
➢ +++:反射增强,可为正常或病理状况 ➢ ++++:反射亢进并伴有阵挛,为病理状况
● 诊断学(第9版)
(四)不自主运动
1.震颤 类型有:①静止性震颤;②意向性震颤。 2.舞蹈样运动 多见于儿童期脑风湿性病变。 3.手足徐动 见于( jiànyú)脑性瘫痪、肝豆状核变性和脑基底节变性。
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
● 诊断学(第9版)
(五)共济(ɡònɡ jì)运动
➢ 4级能作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 ➢ 5级正常肌力 瘫痪可分为:①单瘫(dāntān):单一肢体瘫痪;②偏瘫:为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③交叉性偏瘫:
为一侧肢体瘫痪及对侧颅神经损害;④截瘫:为双侧下肢瘫痪。
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 诊断学(第9版) (三)肌张力(zhānglì)
1.肌张力增高 可表现(biǎoxiàn)为:①痉挛状态;②铅管样强直。 2.肌张力降低 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周围神经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小脑病变和肌源性病变等。
1.指鼻试验 小脑半球病变时同侧指鼻不准(bù zhǔn);如睁眼时指鼻准确,闭眼时出现障碍则为感觉性 共济失调。 2.跟-膝-胫试验 小脑损害时,动作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者则闭眼时足跟难以寻到膝盖。 3.其他 ①快速轮替动作:共济失调者动作缓慢、不协调;②闭目难立征:若出现身体摇晃或倾斜则为阳性, 提示小脑病变。如睁眼时能站稳而闭眼时站立不稳,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 诊断学(第9版)
(二)深反射(fǎnshè)
反射强度通常分为以下几级:
➢ 0:反射消失 ➢ +:肌肉收缩存在(cúnzài),但无相应关节活动,为反射减弱
➢ ++:肌肉收缩并导致关节活动,为正常反射
➢ +++:反射增强,可为正常或病理状况 ➢ ++++:反射亢进并伴有阵挛,为病理状况
《诊断学》第9版课件—常见症状之胸痛
1.各种化学、物理因素及刺激因子均可刺激胸部的感觉神经纤维 (1)肋间神经感觉纤维 (2)支配主动脉的交感神经纤维 (3)支配气管与支气管的迷走神经纤维 (4)膈神经的感觉纤维 2.放射痛或牵涉痛 除患病器官的局部疼痛外,还可见远离该器官某部体表或深部组织疼痛。 (1)内脏病变与相应区域体表的传入神经进入脊髓同一节段并在后角发生联系。 (2)内脏的感觉冲动可直接激发脊髓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体表区域的痛感。 (3)例如:心绞痛时除了出现心前区、胸骨后疼痛外,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或左颈、 左侧面颊部。
章节总结
1.起病缓急、胸痛部位、范围大小及其放射部位,疼痛严重度和对病人的影响。 2.胸痛性质、轻重及持续时间,发生的诱因,加重与缓解方式,如咳嗽、深呼吸的影 响,与活动、进餐、情绪的关系等。 3.伴随症状 有无发热、咳嗽、咳痰、咯血、心悸、发绀、呼吸困难及其程度。 4.其他 职业和嗜好,过去有无类似发作及其诱因、缓解方式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临 床 表 现
1.发病年龄 青壮年胸痛;发病年龄超过40岁。 2.胸痛部位 胸壁疾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夹层动脉瘤、胸膜炎、食管及纵隔病变等。 3.胸痛性质 刀割样、烧灼痛、阵发性灼痛或刺痛、绞榨样痛、撕裂样疼痛、隐痛等。 4.疼痛持续时间 数分钟、数小时、数天等。 5.影响疼痛的因素 诱因、加重与缓解的因素。
《诊断学》第9版课件—常见症状之胸痛
主讲人:XXX
1.胸壁疾病 2.心血管疾病 3.呼吸系统疾病 4.纵隔疾病 5.其他
一、病 因
胸痛(chest pain)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主要由 胸部疾病所致,少数由其他疾病引起。胸痛的程度因个 体痛阈的差异而不同,与疾病病情轻重程度不完全一致。
二、发 生 机 制
章节总结
1.起病缓急、胸痛部位、范围大小及其放射部位,疼痛严重度和对病人的影响。 2.胸痛性质、轻重及持续时间,发生的诱因,加重与缓解方式,如咳嗽、深呼吸的影 响,与活动、进餐、情绪的关系等。 3.伴随症状 有无发热、咳嗽、咳痰、咯血、心悸、发绀、呼吸困难及其程度。 4.其他 职业和嗜好,过去有无类似发作及其诱因、缓解方式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临 床 表 现
1.发病年龄 青壮年胸痛;发病年龄超过40岁。 2.胸痛部位 胸壁疾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夹层动脉瘤、胸膜炎、食管及纵隔病变等。 3.胸痛性质 刀割样、烧灼痛、阵发性灼痛或刺痛、绞榨样痛、撕裂样疼痛、隐痛等。 4.疼痛持续时间 数分钟、数小时、数天等。 5.影响疼痛的因素 诱因、加重与缓解的因素。
《诊断学》第9版课件—常见症状之胸痛
主讲人:XXX
1.胸壁疾病 2.心血管疾病 3.呼吸系统疾病 4.纵隔疾病 5.其他
一、病 因
胸痛(chest pain)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主要由 胸部疾病所致,少数由其他疾病引起。胸痛的程度因个 体痛阈的差异而不同,与疾病病情轻重程度不完全一致。
二、发 生 机 制
第九版诊断学配套课件 3 临床诊断的内容
--孙思邈
第3章 临床诊断的内容
授课人:XX XX
目录
一、诊断的内容与格式 二、诊断书写要求
重点难点
掌握 诊断的内容与格式。
熟悉 诊断书写要求。
了解 《国际疾病分类》相关内容。
一
诊断的内容与格式
1.病因诊断(etiological diagnosis)
➢ 根据临床的典型表现,明确提出致病原因。如风湿性心瓣膜病、结核性脑膜炎、血友病等 ➢ 病因诊断对疾病的发展、转归、治疗和预防都有指导意义,因而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理想
7. 症状或体征原因待诊诊断
➢ 有些疾病一时难以明确诊断,临床上常常用主要症状或体征的原因待诊作为临时诊断,如 发热原因待诊、腹泻原因待诊、黄疸原因待诊、血尿原因待诊等
➢ 对于待诊病例应根据临床资料的分析和评价,提出可能性较大的诊断,可按可能性大小排 列,反映诊断的倾向性
待诊诊断举例与要求
例1:发热原因待诊:①伤寒;②恶性组织细胞病待排除。 例2:黄疸原因待诊:①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②毛细胆管型肝炎待排除。 ➢ 对“待诊”病人提出诊断的倾向性有利于合理安排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并应尽可能在规定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诊断学》(第9版) 配套课件
主编 万学红/卢雪峰
《诊断学》(第9版)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 普救含灵之苦。
➢ 是疾病引起的机体功能变化,如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等 ➢ 它不仅是机体和脏器功能判断所必需的,而且也可由此作出预后判断和劳动力鉴定
第3章 临床诊断的内容
授课人:XX XX
目录
一、诊断的内容与格式 二、诊断书写要求
重点难点
掌握 诊断的内容与格式。
熟悉 诊断书写要求。
了解 《国际疾病分类》相关内容。
一
诊断的内容与格式
1.病因诊断(etiological diagnosis)
➢ 根据临床的典型表现,明确提出致病原因。如风湿性心瓣膜病、结核性脑膜炎、血友病等 ➢ 病因诊断对疾病的发展、转归、治疗和预防都有指导意义,因而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理想
7. 症状或体征原因待诊诊断
➢ 有些疾病一时难以明确诊断,临床上常常用主要症状或体征的原因待诊作为临时诊断,如 发热原因待诊、腹泻原因待诊、黄疸原因待诊、血尿原因待诊等
➢ 对于待诊病例应根据临床资料的分析和评价,提出可能性较大的诊断,可按可能性大小排 列,反映诊断的倾向性
待诊诊断举例与要求
例1:发热原因待诊:①伤寒;②恶性组织细胞病待排除。 例2:黄疸原因待诊:①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②毛细胆管型肝炎待排除。 ➢ 对“待诊”病人提出诊断的倾向性有利于合理安排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并应尽可能在规定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诊断学》(第9版) 配套课件
主编 万学红/卢雪峰
《诊断学》(第9版)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 普救含灵之苦。
➢ 是疾病引起的机体功能变化,如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等 ➢ 它不仅是机体和脏器功能判断所必需的,而且也可由此作出预后判断和劳动力鉴定
《诊断学》第9版课件—常见症状之眩晕
三、临 床 表 现
3.全身疾病性眩晕 (1)心血管疾病:出现血压、心率、心律变化的同时伴有眩晕,不同疾病有其相应的 临床表现。 (2)血液病:眩晕是其中一个症状,还有贫血、出血其他的一些表现。 (3)中毒性疾病:每种疾病均有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眩晕只是一个伴随症状。 4.眼源性眩晕 表现为视力减退、屈光不正、眼肌麻痹等,眩晕是其症状之一。 5.神经精神性眩晕
二、病因及发生机制
三、临 床 表 现
1.周围性眩晕 (1)梅尼埃病:以发作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及眼球震颤为主要特点。 (2)迷路炎:多由于中耳炎并发,症状同上,检查发现鼓膜穿孔,有助于诊断。 (3)内耳药物中毒:多为渐进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常先有口周及四肢发麻等。 (4)前庭神经元炎:多在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后突然出现眩晕,伴恶心、呕吐,一般 无耳鸣及听力减退。 (5)位置性眩晕:病人头部处在一定位置时出现眩晕和眼球震颤,多数不伴耳鸣及听 力减退。 (6)晕动病: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
《诊断学》第9版课件—常见症状之眩晕
主讲人:XXX
一、分 类
1.前庭系统性眩晕 由前庭系统功能障碍引起。 2.非前庭系统性眩晕 由全身疾病引起。
眩晕(vertigo)是病人感到自身或周围 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 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
二、病因及发生机制
1.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 (1)梅尼埃(Ménière)病 (2)迷路炎 (3)前庭神经元炎 (4)药物中毒 (5)位置性眩晕 (6)晕动病
四、伴 随 症 状
1.伴耳鸣、听力下降 见于前庭器官疾病、第八脑神经病及肿瘤等。 2.伴恶心、呕吐 见于梅尼埃病、晕动病等。 3.伴共济失调 见于小脑、颅后凹或脑干病变等。 4.伴眼球震颤 见于脑干病变、梅尼埃病等。 5.伴听力下降 见于药物中毒。
《诊断学》第9版课件—绪论
二、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 正确理解诊断学课程学习的主要任务 ➢ 诊断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 反复实践和不断总结提高的重要性 ➢ 与学习临床各学科的关系 ➢ 重视诊断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 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诊断思维的培养贯穿始终 ➢ 诊断学课程是学习人文医学的重要时机
三、建立和完善正确的诊断思维
实践,如此反复循环。正确的诊断思维,才能将诊断失误减至最小限度
四、学习诊断学的要求
1. 能独立进行全面系统的问诊,掌握基本的交流与沟通技能,掌握常见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2. 能以规范的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的体格检查。 3. 掌握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的选择依据,即适应证,掌握检查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意义;熟悉血、 尿、粪等常规项目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术;了解现代化自动生化分析仪器的操作程序及原理。 4. 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熟悉正常心电图及异常心电图图像分析的基本步骤;能辨认心肌供 血不足、心肌梗死、房室肥大、期前收缩、心房及心室颤动和传导阻滞等常见的心电图改变。 5. 能将问诊和体格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写出格式正确、文字通顺、表达清晰、字体规范、 符合要求的病历。 6. 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的资料,运用疾病诊断的基本步骤和临床诊断 思维进行分析,提出初步诊断。
《诊断学》第9版课件—绪论
主讲人:XXX
目录
CONTENTS
1 诊断学的学习内容 2 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3 建立正确的诊断思维 4 学习诊断学的要求
一、诊断学的学习内容
➢ 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 ➢ 常见症状 ➢ 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 体征(sign) ➢ 实验室检查(维
➢ 一个诊断的正确与否,关键还在于是否拥有正确的临床思维 ➢ 临床思维的形成是通过理论学习和反复实践,逐步获得的 ➢ 一个完整的诊断,除需要了解解剖学、功能学和影像学的诊断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诊断学》第9版课件—常见症状之发绀
章节总结
发绀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的绝对量增加或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 物所致。对于发绀病人问诊时需注意询问发绀发生的年龄、发绀出现的快慢、有无 相关药物和化学物质接触、发绀的伴随症状及既往心肺疾病史、周围血管病史及诊 疗经过等。
三、伴 随 症 状
1.伴呼吸困难 重症肺、心疾病及急性呼吸道梗阻、大量气胸等。 2.伴杵状指(趾)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及某些慢性肺部疾病。 3.伴意识障碍 肺性脑病、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休克、急性肺部感染和出现的快慢 2.药物或化学物质接触史及饮食情况 3.发绀的伴随症状 4.诊疗经过 5.和发绀相关的既往病史
《诊断学》第9版课件—常见症状之发绀
主讲人:XXX
一、病 因
1.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 (1)中心性发绀 ➢ 肺性发绀:呼吸功能不全、肺氧合作用不足 ➢ 心性混合性发绀:异常通道分流 (2)周围性发绀 ➢ 淤血性周围性发绀:体循环淤血、周围血流缓慢 ➢ 缺血性周围性发绀:心排出量减少和局部血流障碍 (3)混合性发绀 心力衰竭
二、临 床 表 现
2.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 (1)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 先天性:自幼即有发绀,通常有家族史,身体一般状况较好 ➢ 后天获得性:发绀急剧出现,抽出的静脉血呈深棕色,虽给予氧疗但发绀不能改善, 静脉注射亚甲蓝或大量维生素C,发绀方消退 (2)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多为后天获得性,发绀的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月以上,血 液呈蓝褐色。
发绀(cyanosis)是指血液中还原 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 变的一种表现,也称紫绀。
一、病 因
2.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 (1)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 (2)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多为后天获得性
二、临 床 表 现
《诊断学》第9版课件—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
《诊断学》第9版课件—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
主讲人:XXX
重点难点
掌握
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的临床应用。
பைடு நூலகம்
熟悉
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的操作方法。
了解
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的注意事项。
(一)骨髓穿刺术
方法
1.选择穿刺部位 ①髂前上棘穿刺点:髂前上棘后1~2cm处,该处骨面平坦,易于固定,操作方便, 危险性极小。②髂后上棘穿刺点: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胸骨体相 当于第1、2肋间隙的部位。此处胸骨较薄,且其后有大血管和心房,穿刺时务必小心,以防穿透胸骨 而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的骨髓液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要进行胸骨穿刺。④腰椎棘突穿 刺点:腰椎棘突突出的部位。
5.做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时,抽取的骨髓液不可过多,以免影响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 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
6.行骨髓液细菌培养时,需要在骨髓液涂片后,再抽取1~2ml骨髓液用于培养。 7.由于骨髓液中含有大量的幼稚细胞,极易发生凝固。因此,穿刺抽取骨髓液后立即涂 片。 8.送检骨髓液涂片时,应同时附送2~3张血涂片。 9.麻醉前需做普鲁卡因皮试。
1.骨髓穿刺前应检查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有出血倾向者应特别注意,血友病病人禁止 骨髓穿刺检查。
2.骨髓穿刺针和注射器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不可穿刺过深,以防穿透内侧骨板而发生意外。 4.穿刺过程中,如果感到骨质坚硬,难以进入骨髓腔时,不可强行进针,以免断针。应 考虑为大理石骨病的可能,及时行骨骼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5.穿刺 操作者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针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穿刺 则应与骨面成30°~40°角刺入。当穿刺针针尖接触骨质后,沿穿刺针的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穿刺针,并 向前推进,缓缓刺入骨质。当突然感到穿刺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明穿刺针已进入骨 髓腔。如果穿刺针尚未固定,则应继续刺入少许以达到固定为止。
主讲人:XXX
重点难点
掌握
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的临床应用。
பைடு நூலகம்
熟悉
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的操作方法。
了解
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的注意事项。
(一)骨髓穿刺术
方法
1.选择穿刺部位 ①髂前上棘穿刺点:髂前上棘后1~2cm处,该处骨面平坦,易于固定,操作方便, 危险性极小。②髂后上棘穿刺点: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胸骨体相 当于第1、2肋间隙的部位。此处胸骨较薄,且其后有大血管和心房,穿刺时务必小心,以防穿透胸骨 而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的骨髓液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要进行胸骨穿刺。④腰椎棘突穿 刺点:腰椎棘突突出的部位。
5.做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时,抽取的骨髓液不可过多,以免影响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 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
6.行骨髓液细菌培养时,需要在骨髓液涂片后,再抽取1~2ml骨髓液用于培养。 7.由于骨髓液中含有大量的幼稚细胞,极易发生凝固。因此,穿刺抽取骨髓液后立即涂 片。 8.送检骨髓液涂片时,应同时附送2~3张血涂片。 9.麻醉前需做普鲁卡因皮试。
1.骨髓穿刺前应检查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有出血倾向者应特别注意,血友病病人禁止 骨髓穿刺检查。
2.骨髓穿刺针和注射器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不可穿刺过深,以防穿透内侧骨板而发生意外。 4.穿刺过程中,如果感到骨质坚硬,难以进入骨髓腔时,不可强行进针,以免断针。应 考虑为大理石骨病的可能,及时行骨骼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5.穿刺 操作者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针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穿刺 则应与骨面成30°~40°角刺入。当穿刺针针尖接触骨质后,沿穿刺针的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穿刺针,并 向前推进,缓缓刺入骨质。当突然感到穿刺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明穿刺针已进入骨 髓腔。如果穿刺针尚未固定,则应继续刺入少许以达到固定为止。
第九版诊断学配套课件 1 实验诊断概论
了解 实验诊断的的质量体系、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
一、实验诊断的概念
➢ 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是以实验室检查结果或数据为依据,结合其他临床资料 ,经过综合分析,应用于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观察、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的一种临床 诊断方法。
➢ 实验诊断学是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
(四)实验诊断学与检验医学
1.实验诊断学是检验医学向临床的延伸,与临床检验诊断学有相同的内涵。临床检验诊断 学与医学检验学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临床检验诊断学属于临床医学的范畴。 2.临床检验诊断学主要采用实验室技术对来自机体的样本进行理化学、形态学、微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学、血药浓度等方面的研究和检验,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 断、疗效判定和预后估计等提供直接和间接地诊断依据。
(四)实验诊断学与检验医学
3.医学检验学属于医学技术的范畴 ➢ 医学检验学是医学技术的一个独立分支,是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技术学科 ➢ 医学检验学依据疾病进程中病理生理改变,采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免疫学等多种技
术手段,收集体液、细胞、组织等临床标本,检验检测各类指标的水平及其变化,从而为 临床诊治提供极其重要的、客观的、精确的实验室依据 4.实验诊断学教学的侧重点应该以实验的临床意义、实验结果分析评价、实验项目的选择、 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为主。 5.而检验医学是以检验项目的开发、检验技术的更新、检验设备的原理、性能为重点。
--孙思邈
第1章 实验诊断概论
授课人:XX XX
一、实验诊断的概念 二、实验诊断的质量体系和影响因素 三、病人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四、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和评价 五、实验诊断参考值范围、医学决定水平与危机值 六、学习方法和要求
一、实验诊断的概念
➢ 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是以实验室检查结果或数据为依据,结合其他临床资料 ,经过综合分析,应用于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观察、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的一种临床 诊断方法。
➢ 实验诊断学是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
(四)实验诊断学与检验医学
1.实验诊断学是检验医学向临床的延伸,与临床检验诊断学有相同的内涵。临床检验诊断 学与医学检验学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临床检验诊断学属于临床医学的范畴。 2.临床检验诊断学主要采用实验室技术对来自机体的样本进行理化学、形态学、微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学、血药浓度等方面的研究和检验,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 断、疗效判定和预后估计等提供直接和间接地诊断依据。
(四)实验诊断学与检验医学
3.医学检验学属于医学技术的范畴 ➢ 医学检验学是医学技术的一个独立分支,是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技术学科 ➢ 医学检验学依据疾病进程中病理生理改变,采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免疫学等多种技
术手段,收集体液、细胞、组织等临床标本,检验检测各类指标的水平及其变化,从而为 临床诊治提供极其重要的、客观的、精确的实验室依据 4.实验诊断学教学的侧重点应该以实验的临床意义、实验结果分析评价、实验项目的选择、 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为主。 5.而检验医学是以检验项目的开发、检验技术的更新、检验设备的原理、性能为重点。
--孙思邈
第1章 实验诊断概论
授课人:XX XX
一、实验诊断的概念 二、实验诊断的质量体系和影响因素 三、病人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四、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和评价 五、实验诊断参考值范围、医学决定水平与危机值 六、学习方法和要求
第九版诊断学精品课件基本方法
诊断学(第9版)
二、注 意 事 项
➢ 检查前医师要向病人讲清触诊的目的,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取得病人的密切配合 ➢ 医师手应温暖,手法应轻柔,以免引起肌肉紧张,影响检查效果。在检查过程中,应随
时观察病人表情 ➢ 病人应采取恰当的体位。通常取仰卧位,双手置于体侧,双腿稍弯曲,腹肌尽可能放松。
确定具有重要诊断意义的临床征象
第二节
触诊
诊断学(第9版)
触诊(palpation)是医生通过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来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 ➢ 触诊可以进一步检查视诊发现的异常征象 ➢ 触诊也可以明确视诊所不能明确的体征,如体温、湿度、震颤、波动、压痛、摩擦
感以及包块的位置、大小、轮廓、表面性质、硬度、移动度等
的方向进行滑动触诊 ➢ 这种触诊方法常用于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 方法:二、三、四指端并拢,逐渐由浅入深触向腹腔的脏器或包块,并对其作上下左右的
滑动触摸 ➢ 应用: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
诊断学(第9版)
2.深部触诊法(deep palpation)
(2)双手触诊法(bimanual palpation)
诊断学(第9版)
➢ 触诊的适用范围很广,尤以腹部检查更为重要 ➢ 根据触诊内容触诊时多用这些部位
手指指腹对触觉较为敏感 掌指关节部掌面皮肤对震动较为敏感 手背皮肤对温度较为敏感
诊断学(第9版)
一、触 诊 方 法
触诊时由于目的不同而施加的压力有轻有重,因而可分为 1.浅部触诊法 2.深部触诊法 根据检查目的和手法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深部滑行触诊法 (2)双手触诊法 (3)深压触诊法 (4)冲击触诊法
➢ 将左手掌置于被检查脏器或包块的背后部,右手中间三指并拢平置于腹壁被检查部位,左 手掌向右手方向托起,使被检查的脏器或包块位于双手之间,并更接近体表,有利于右手 触诊检查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是疾病引起的机体功能变化,如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等 ➢ 它不仅是机体和脏器功能判断所必需的,而且也可由此作出预后判断和劳动力鉴定
4.疾病的分型与分期
➢ 不少疾病有不同的分型与分期,其治疗及预后意义各不相同,诊断中亦应予以明确 如大叶性肺炎可有逍遥型、休克型 传染性肝炎可分甲、乙、丙、丁、戊、己、庚等多种类型 肝硬化有肝功能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之分
最新版本执行
2. 如初步诊断为多项时,应当主次分明
疾病诊断的顺序可按传统习惯先后排列 ➢ 一般是主要的、急性的、原发的、本科的疾病写在前面 ➢ 次要的、慢性的、继发的、他科的疾病写在后面
3. 病案首页选择好第一诊断
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 当就诊者存在着一种以上的疾病损伤和情况时,需选择对就诊者健康危害最大、花费医疗
7. 症状或体征原因待诊诊断
➢ 有些疾病一时难以明确诊断,临床上常常用主要症状或体征的原因待诊作为临时诊断,如 发热原因待诊、腹泻原因待诊、黄疸原因待诊、血尿原因待诊等
➢ 对于待诊病例应根据临床资料的分析和评价,提出可能性较大的诊断,可按可能性大小排 列,反映诊断的倾向性
待诊诊断举例与要求
例1:发热原因待诊:①伤寒;②恶性组织细胞病待排除。 例2:黄疸原因待诊:①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②毛细胆管型肝炎待排除。 ➢ 对“待诊”病人提出诊断的倾向性有利于合理安排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并应尽可能在规定
的临床诊断内容
2.病理解剖诊断(pathological anatomy diagnosis)
➢ 对病变部位、性质、细微结构变化的判断,如二尖瓣狭窄、肝硬化、肾小球肾炎、骨髓异 常增生综合征等
➢ 其中有的需要组织学检查,有的也可由临床表现联系病理学知识而提出
3.病理生理诊断(pathophysiological diagnosis)
➢ 对疾病进行分型、分期可以充分发挥其对治疗选择的指导作用
5. 并发症的诊断
➢ 并发症(complication)是指原发疾病的发展或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产生和导致机体脏器 的进一步损害
➢ 虽然与主要疾病性质不同,但在发病机制上有密切关系。
6. 伴发疾病诊断
➢ 伴发疾病或并存病(comorbidities)是指同时存在的、与主要诊断的疾病不相关的疾病 ➢ 其对机体和主要疾病可能发生影响,如龋齿、肠蛔虫症等
时间内明确诊断 ➢ 如果没有提出诊断的倾向性,仅仅一个症状的待诊等于未作诊断
临床综合诊断
➢ 传统上应写在病历记录末页的右下方 ➢ 诊断之后要有医生签名,以示负责
二
诊断书写要求
1. 疾病诊断名称的书写要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的基本原则
➢ 明确诊断需要写出规范的诊断名称 ➢ 已确定的临床病理分型要写具体 ➢ 未明确诊断的应写待查并在待查下面写出临床上首先考虑的可能诊断 ➢ 人类所有的病伤名目繁多,诊断书写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的
第三章
临床诊断的内容
一、诊断的内容与格式 二、诊断书写要求
重点难点
பைடு நூலகம்
掌握
诊断的内容与格式。
熟悉
诊断书写要求。
了解
《国际疾病分类》相关内容。
一
诊断的内容与格式
1.病因诊断(etiological diagnosis)
➢ 根据临床的典型表现,明确提出致病原因。如风湿性心瓣膜病、结核性脑膜炎、血友病等 ➢ 病因诊断对疾病的发展、转归、治疗和预防都有指导意义,因而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理想
资源最多、住院时间最长的疾病作为病案首页的主要诊断 ➢ 将导致死亡的疾病作为第一诊断
4. 不要遗漏那些不常见的疾病和其他疾病的诊断
➢ 诊断的内容与格式 ➢ 诊断书写要求 ➢ 诊断举例
4.疾病的分型与分期
➢ 不少疾病有不同的分型与分期,其治疗及预后意义各不相同,诊断中亦应予以明确 如大叶性肺炎可有逍遥型、休克型 传染性肝炎可分甲、乙、丙、丁、戊、己、庚等多种类型 肝硬化有肝功能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之分
最新版本执行
2. 如初步诊断为多项时,应当主次分明
疾病诊断的顺序可按传统习惯先后排列 ➢ 一般是主要的、急性的、原发的、本科的疾病写在前面 ➢ 次要的、慢性的、继发的、他科的疾病写在后面
3. 病案首页选择好第一诊断
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 当就诊者存在着一种以上的疾病损伤和情况时,需选择对就诊者健康危害最大、花费医疗
7. 症状或体征原因待诊诊断
➢ 有些疾病一时难以明确诊断,临床上常常用主要症状或体征的原因待诊作为临时诊断,如 发热原因待诊、腹泻原因待诊、黄疸原因待诊、血尿原因待诊等
➢ 对于待诊病例应根据临床资料的分析和评价,提出可能性较大的诊断,可按可能性大小排 列,反映诊断的倾向性
待诊诊断举例与要求
例1:发热原因待诊:①伤寒;②恶性组织细胞病待排除。 例2:黄疸原因待诊:①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②毛细胆管型肝炎待排除。 ➢ 对“待诊”病人提出诊断的倾向性有利于合理安排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并应尽可能在规定
的临床诊断内容
2.病理解剖诊断(pathological anatomy diagnosis)
➢ 对病变部位、性质、细微结构变化的判断,如二尖瓣狭窄、肝硬化、肾小球肾炎、骨髓异 常增生综合征等
➢ 其中有的需要组织学检查,有的也可由临床表现联系病理学知识而提出
3.病理生理诊断(pathophysiological diagnosis)
➢ 对疾病进行分型、分期可以充分发挥其对治疗选择的指导作用
5. 并发症的诊断
➢ 并发症(complication)是指原发疾病的发展或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产生和导致机体脏器 的进一步损害
➢ 虽然与主要疾病性质不同,但在发病机制上有密切关系。
6. 伴发疾病诊断
➢ 伴发疾病或并存病(comorbidities)是指同时存在的、与主要诊断的疾病不相关的疾病 ➢ 其对机体和主要疾病可能发生影响,如龋齿、肠蛔虫症等
时间内明确诊断 ➢ 如果没有提出诊断的倾向性,仅仅一个症状的待诊等于未作诊断
临床综合诊断
➢ 传统上应写在病历记录末页的右下方 ➢ 诊断之后要有医生签名,以示负责
二
诊断书写要求
1. 疾病诊断名称的书写要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的基本原则
➢ 明确诊断需要写出规范的诊断名称 ➢ 已确定的临床病理分型要写具体 ➢ 未明确诊断的应写待查并在待查下面写出临床上首先考虑的可能诊断 ➢ 人类所有的病伤名目繁多,诊断书写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的
第三章
临床诊断的内容
一、诊断的内容与格式 二、诊断书写要求
重点难点
பைடு நூலகம்
掌握
诊断的内容与格式。
熟悉
诊断书写要求。
了解
《国际疾病分类》相关内容。
一
诊断的内容与格式
1.病因诊断(etiological diagnosis)
➢ 根据临床的典型表现,明确提出致病原因。如风湿性心瓣膜病、结核性脑膜炎、血友病等 ➢ 病因诊断对疾病的发展、转归、治疗和预防都有指导意义,因而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理想
资源最多、住院时间最长的疾病作为病案首页的主要诊断 ➢ 将导致死亡的疾病作为第一诊断
4. 不要遗漏那些不常见的疾病和其他疾病的诊断
➢ 诊断的内容与格式 ➢ 诊断书写要求 ➢ 诊断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