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总结
一、地缘政治学释义(一)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的早期源流1.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城邦其人口和土地面积都应该适中,理想国家应该有一个理想的地理位置,它必须处于温带,从军事角度考虑,它应该是敌军难以进入而居民却容易外出的。
2.文艺复兴之后,法国的博丹指出,气候和地理等自然条件与国家政体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孟德斯鸠把自然条件与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经济生活等等结合起来,称之为“法的精神”,并以此作为他的政治学研究的主题。
为此,孟德斯鸠被认为是“地理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二)地缘政治学的创立1.地缘政治学的创始人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1897年,拉采尔出版了《地理政治学》一书,提出了地缘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框架—虽然他自己尚未使用“地缘政治学”一词。
明确地把国家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为这本著作的主题。
他认为国家乃是一个空间性的有机体,因而,与自然界的所有有机体一样,它必然地具有必须适应于它所生存的环境的一面,又必须具有不断生长发育,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求得自己的生存的一面。
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成就,也就相应的具有两个方面的标准:第一,看它是否能够成功地适应它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第二,作为一个“空间有机体”,看它是否能够通过不断的领土扩张而增强自身的力量。
“生存空间论”2.瑞典人契伦于1901年出版了《国家有机体》一书,就是在这本书中,他首创了“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
他建立一种全新的国家理论—国家的有机体论。
契伦提出了有关国家的5个重要的变量:地缘政治,经济政治,人口政治,社会政治和法律政治。
In brief:把国家作为一个地理有机体来认识和研究的科学。
二、地缘政治论的不同理论景观(一)马汉与海权论1.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和航海史学家。
1890年发表《1660-1783年间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系统提出了海权理论。
分析国家的力量时首先应重视海洋。
因为地球上有75%的面积被广大的水域占据,陆地面积仅占25%。
地缘政治学
3.空战中进攻作战是最重要的。空中进攻的目标包括工商业设施、重要公私建筑、运输干线和交通枢纽以及 某些特定的居民区。
总的看来,杜黑的论点主要是围绕“制空权”这个中心主题展开的。事实证明,制空权的确是战争中一个非 常有力的手段,特别是在太空武器飞速发展的今天,杜黑的理论与核时代的战略在很多方面不谋而合。
亨廷顿还认为,冷战后将出现一个多极和多文化的国际体系,西方仅为其中之一。西方的文化价值不具普适 性,其影响力已呈下降趋势,因此西方文化缺乏同化、整合其他文化的力量。同时,非西方社会也将越来越伸张 自己的文化价值,拒绝西方强加给它们的文化价值。如果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硬要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价值观, 其结果将适得其反,将会激化矛盾,引起文明冲突。当然,亨氏宣扬他的观点,绝非反对西方文明的统治,他只 是善意地提醒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决策者们,不要被冷战的胜利冲昏头脑,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以免把 战线拉得过长,树敌过多,陷入被动境地。显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并没有摆脱冷战的思维方式,在冷战后西 方国家内部凝聚力下降的情况下,他企图树立起非西方文明作假想敌,以维护西方的内部团结和美国的霸权地位。 《文明的冲突》面世以来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不断恶化的巴以冲突、9.11事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特别 是9.11事件)似乎验证了亨氏理论,也使得亨廷顿“文明冲突论”再次引起广泛注意。
从以上介绍的几个定义中不难看出,地缘政治学实际上是地理和政治的结合体,故又称地理政治学。它把地 理因素(如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民族、资源、经济实力及战略军备等)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 策的一个基本因素;并依据这些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成,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及有关国 家的政治行为。
地缘政治学知识点
地缘政治学知识点地缘政治学作为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各国之间在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在地缘政治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常见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缘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一、地缘政治学概念和历史发展地缘政治学是一门研究国家间地理环境对政治行为和国际关系的影响的学科。
其研究范围包括地理位置、资源分布、地缘环境等因素对国家政策制定和国际竞争的影响。
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以美国学者马克思·罗斯托的著作《地缘政治学》为代表,提出了"地理决定论"的思想,强调地缘政治因素对国家政策和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地缘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
二、地缘政治学的基本理论1.海权与陆权:海权论和陆权论是地缘政治学中的两大基本理论。
海权理论认为海洋是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重要舞台,拥有海洋霸权对于国家的实力和声望至关重要;陆权理论则认为陆地资源和地理位置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同样重要,国家的实力可以通过扩张领土和控制地理要道来实现。
2.中心论和周边论:中心论强调国家核心地区的地缘政治重要性,主张国家应该保护和巩固核心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周边论则关注国家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主张国家应该通过影响周边地区的政治局势来保障自身利益。
3.地缘政治竞争:地缘政治学强调各国在地理环境下的政治竞争和地缘冲突,国际关系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的竞争,更是地缘政治地位和战略利益的争夺。
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往往是制约国际关系稳定和和平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地缘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地缘政治格局分析:地缘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分析全球和地区范围内的地缘政治格局,揭示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缘政治力量对比,为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2.地缘政治风险评估: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评估各种地缘政治风险对国际关系和国家发展的影响,包括地缘政治因素对全球化、金融市场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地缘政治知识点总结
地缘政治知识点总结一、地缘政治的基本概念地缘政治是国际关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地理环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以及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地缘政治理论认为,国家的地理位置、地缘环境和地缘关系对国家的政治行为、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地缘政治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环境、地缘政治关系等一系列概念,这些概念为地缘政治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地缘政治学是研究国家地理环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和国际政治地理格局的学科。
它包括对地理环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地缘政治关系的研究和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分析。
地缘政治环境是指国际政治行为中的地理环境因素,包括地缘位置、地缘环境和地缘资源。
地缘政治关系是指不同国家之间基于地理位置、地缘环境和地缘资源之间的交往关系,这种关系对国家政策和国际政治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二、地缘政治的主要理论地缘政治理论主要包括心地理学说、地缘争端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和海权理论等。
心地理学说是由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哈尔福德·马基达提出的,他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一个政治中心,周围是一系列环绕着中心的地缘环境分区。
地缘争端理论则是指国家之间因为地缘因素而产生争端和冲突。
核心-边缘理论是指世界上的地缘环境分为核心地区和边缘地区,核心地区具有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而边缘地区则处于政治、经济和地理上的边缘地位。
海权理论则是强调对海洋资源和海洋交通线的控制对国家的地缘政治地位具有重要影响。
三、世界各大洲的地缘政治分析1. 亚洲地缘政治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大洲,地缘政治格局复杂。
在东亚地区,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存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
南亚地区的巴基斯坦、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也存在地缘政治上的矛盾和冲突。
中亚地区则是世界上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地缘政治格局也备受关注。
2. 欧洲地缘政治欧洲是世界上经济发达、政治稳定的地区,但地缘政治格局复杂。
欧盟国家之间存在政治和经济竞争,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备受关注。
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
一、德国地缘政治学派
(一)拉策尔(地缘政治的鼻祖)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政治地理学)
拉策尔的主要观点:
国家观同西方传统的“契约”国家观不同,与土地相联系——一群人+土地=国家。
一群人是“集合体”,土地是国家的“属性”
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看,国家有机体理论——运动规律——土地为人提供能量——生存空间(拉策尔未明确提出)——边疆能动——强权、现实主义、丛林法则
拉策尔国家生存的7条法则——空间、位置
人口、商业、交通、弱小势力、边界(国家实力的衡量)
完全的地理决定论
(二)契伦(《作为有机体的国家》)
地缘政治学概念的提出与独立学科研究体系的创建
国家空间属性发展规律的研究
国家有机体说:自然属性:空间、位置
政权属性:法律、文化
实现有机统一,是对拉策尔理论的发展
国家行为体分析体系,“地缘”贯穿其中。
地理环境、人口(民族精神)、政府、社会(均衡发展)、经济(自给自足)。
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2008年01月14日 08:19绪论一,地缘政治学概念释义1,_ 中外学术界对地缘政治概念的争议《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的定义;《辞海》的定义;《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地理测绘气象卷)的定义;《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2,最早提出地缘政治概念的是瑞典学者契伦(RUDOLF KJELLEN)的定义;3,_ "边缘地带论"的创始者斯派克曼(JOHN SPYKMAN)的定义;4,_ 总结:地缘政治是在对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地理分析的基础上,为维护国家安全制定的对外政策和战略的一种理论,其内涵包括地缘政治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是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方法主要是地理分析;分析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5,_ 地缘政治与地理政治(Ceopolitik)和政治地理的关系;地缘政治与地缘关系,地缘战略的关系.二,地缘政治的研究对象,目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1,_ 地缘政治的研究对象是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及其相互关系.2,_ 地缘政治的研究目的是判断一国在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中所处的战略态势,为维护本国安全利益制定外交政策.3,_ 地缘政治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实力的地理基础;第2,实力的地理结构;第3,实力间的利益关系.4,地缘政治的主要特征:第1,国际性:指地缘政治主要研究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的地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正如斯派克曼所言:"地缘政治学的专门范围在对外政策方面.";第2,整体性:指国际社会是紧密联系的整体,任何或加或地区实力的变化必然影响到整个区域乃至全球力量平衡;第3,动态性:指"地缘政治区域并不是由恒定不变的地形所规定的地理区域,而是一方面由地理所决定,另一方面由实力中心的动态的转移所决定的一些区域.——斯派克曼";第4,政治性:指地缘政治是为一定阶级,国家以及政治集团服务的,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表现,因而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三,参考书目:(德)拉采尔《政治地理学》1896年;(瑞典)契伦《国家有机体》1901年版;(英)杰弗里·帕克《二十世纪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1992年,《地缘政治学-过去,现在和将来》2003年;(美)A·T·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890年;(英)H·J·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和〈民主的理想和现实〉1919年;(美)尼古拉斯·斯派克曼《和平地理学》1944年;(美)索尔·科恩《分裂世界的地理与政治》1964年;(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1993年;(美)Z·布热津斯基《运筹帷幄》1986年,《失去控制:21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1993年,《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1997年;(美)约翰·柯林斯《大战略》1978年;(英)P·奥沙利文《地理政治论—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1991年;(德)豪斯浩弗尔《太平洋地缘政治学》1942年;(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1987年;(意)G·杜黑《制空权》1950年;刘雪莲《地缘政治学》2002年.内容第一讲:西方早期地缘政治学的起源与创立一,西方早期地缘政治学起源于政治地理学1,_ 政治地理学的产生:政治地理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原因有三:(一)在不大的地理范围内并存着多种多样与各不相同的自然环境相联系的社会政治生活方式,从而为学者的比较研究提供了现成的素材.前六世纪,古希腊学者赫卡托斯(Hecateus)曾描绘了一幅被划分两部分的世界地图,一部分是欧洲;另一部分是亚洲和非洲.一个世纪以后,古希腊哲学家巴门里得(Parmenides)提出了把地球划分为五个气候带的理论.亚理斯多德认为,希腊人所处的温带在政治权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希腊的思想家们也对一个国家具体的自然条件对其社会政治生活的不同影响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如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对城邦阿提卡的认识即是如此.亚理斯多德也认为,最好的城邦在其人口和土地面积方面都应该适中,理想国家还应该有一个理想地理位置,它必须处于温带.从军事角度考虑,它应该是敌军难以进入而居民却容易外出的.(三)后代人没有古希腊那样的开放观念,所以,他们的理想国家一般都要建设在孤岛之上,以杜绝外部世界腐化风气的影响,如英国莫尔(T.More)的"乌托邦",意大利康泊内拉(T.Canpanella)的"太阳城"以及英国洛克(Locke)设想的国家都是如此.2,古希腊人对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在罗马帝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古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博(Strabo)把整个地球分成若干四边形,其所谓"可居住地带"即在四边形的一个之内.而只有这片地区才具有政治地理学方面的意义,应该是地理学家关注的中心.3,自西欧文艺复兴之后,在政治地理学方面有较大影响的理论家是法国让.博丹(J.Bodin)和孟德斯鸠(Montesquieu).博丹明确指出,气候和地理等自然条件与国家政体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孟德斯鸠把自然条件与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经济生活等等结合起来,称之为"法的精神",并以此作为他的政治学研究的主题.为此,孟德斯鸠被认为是"地理决定论"的代表人物.4,在孟德斯鸠之后,还有不少学者试图对社会政治现象提出地理学,或者广而言之,自然环境方面的解释.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A·T oynbee)提出的"挑战—应战"的文明发展模式当中,自然环境就囊括了他所列举出的5种挑战性刺激因素中的两个方面,即那种气候,地势和土壤条件恶劣的地区以及需要通过勘探,开垦和发展才能把荒野变成良田的地区都可能刺激文明的发展.5,在其他的三种"刺激性因素"(来自某一外国的挑战,来自外部的不断增加的压力,惩罚的刺激)当中,前两者也是与政治地理学分不开的.由此也可看出汤因比的历史观中环境因素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了.6,强调自然环境因素对政治—历史进程的影响作用的另一位知名的近代学者是美国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克·杰克逊·特纳(Frederick Jackson Turner).1893年,特纳在美国历史协会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的演说,后来又出版了《美国历史上的边疆》一书.7,特纳的理论被其他的学者加以演绎和阐发,并由此形成了美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所谓"边疆学派",这些学派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用"边疆"的存在及其作用来解释美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边疆学说"在美国有十分广泛的影响,从肯尼迪提出的"新边疆计划"到里根政府时期的"高边疆政策",都可以看出"边疆"思想的痕迹."高边疆"一词最初由格雷厄姆中将于1980年提出.所谓"高边疆"就是太空领域,指历史上对于开拓国家边疆具有独特情结的美国,应该对地球的外层空间进行新的开拓,从而使得太空领域成为美国新的边疆.8,在欧洲的传统思想当中,无论是古希腊人还是古罗马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他们在国家间的关系问题上都没有较大的建树.自然,他们也就不会更多地考虑地理环境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这是政治地理学的研究长期以来更多局限于国内政治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这种情况到19世纪才有所改变,而正是这种改变导致了西方地缘政治学的诞生.9,这个变化的产生自然有其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深刻背景,那就是自近代以来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展,人类交往范围的扩大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联系和国际冲突在规模和程度方面的急速增加.这一切为人们从一种全球的视野来探讨国家间的关系乃至人类历史的进程提供了素材;而哲学,历史学,自然史学以及地理学的发展,则为这样的探讨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10,西方地缘政治学首先诞生在德国.179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在他的《论永久和平》一书中提出了一种世界政府的设想.亚利山大·洪堡就是18-19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自然史学家和探险家之一.他以其广博的自然史知识与德国的卡尔·里特尔一道创立了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和整体论思想的德国的地理学学派.洪保和里特尔强调自然界的统一性,强调人,国家与其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11,里特尔从1822年到1859年连续发表的19卷本巨著《地理学及其与自然和人类历史的关系》所阐释的主题.由洪堡和里特尔所开创的德国地理学派在两个方面为后世的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12,首先就是这个学派强调人类生活单间的整体性以及地理学的人文色彩,其次由于它既强调地理研究中的整体性,又强调它的区域性,从而为后人对各地域的比较研究提供前提.13,地缘政治学的真正的创始人,则是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西·拉采尔.他秉承了洪堡和里特尔的地理学思想,相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环境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接受了当时非常浒的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以及这种思想所反映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哲学观念.1897年,拉采尔发表了《地理政治学》一书;正是他提出了地缘政治学其他概念框架—虽然他自己尚未使用"地缘政治学'一词.并且明确地把国家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为这本著作的主题.14,他认为国家乃是一个空间性的有机体,因而,与自然界的所有有机体一样,它必然地具有必须适应于它所生存的环境的一面,又必须具有不断生长发育,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求得自己的生存的一面.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成就,也就相应的具有两个方面的标准,即第一,看它是否能够成功地适应它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第二,作为一个"空间有机体",看它是否能够通过不断的领土扩张而增强自身的力量.15,拉泽尔据此还提出了后来在德国被广泛作用的"生存空间"的概念,用以指一个国家的健全发展所需要的地理条件."国家的疆域不可能是永久不变的,因为国家是一个活着的有机体,因而不可能被压制于生硬的界限之内.国家的形式和力量依赖于它的居民,而它的外向性的运动则体现为其所占有领土的收缩或者扩张.16,在当时的德国,这一理论倍受青睐.因为它不仅把当时思想界最为流行的达尔文进化论,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以及传统的德国哲学和地理学融为一体,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应和了当时在德国已经逐步滋生的民族主义和强权主义思潮.17,最先对拉采尔的地缘政治学思想作出积极反应的是瑞典人鲁道夫·契伦是一位彻底的国家有机体论者.契伦于1901年出版了《国家有机体》一书,就是在这本书中,他首创了"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他建立一种全新的国家理论—国家的有机体论.契伦提出了有关国家的5个重要的变量:地缘政治,经济政治,人口政治,社会政治和法律政治.18,由于国家是一种空间的有机体,因而疆土就是国家生存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富于生命力却又空间有限的国家以殖民,兼并乃至征服的方式扩展其疆土是一种绝对的政治规律.因此他提出了建立一个以德国为中心的中欧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邦联的设想,这个邦联将分别以顿克尔克,里加,汉堡和巴格达作为它的四角,囊括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19,到20世纪初,地缘政治学在德国就已经初具规模,在其他国家,像美国,英国和法国也都出现了各不相同的地缘政治理论.战后随着这些理论的进一步综合,使地缘政治学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第二讲:西方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及其流派(战前和二战时期)一,马汉与海权论马汉(1840-1914)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和航海史学家.1890年,其发表《1660-1783年间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系统提出了海权理论.此书与后来出版的《1793-1818年间海权对法国革命和帝国的影响》及《纳尔逊生平-英国制海权的化身》一起构成了其海权理论三部曲.马汉的海权论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强调民间商业航海及海军军事活动与国际政治间的联系;二是规定一系列指导美国海军战略决策的理论基础.即通过历史上海军行动对海洋政治的控制与一支强大海军对于大国外交政策影响这两者之间关系加以考察.关于民间商业航海及海军军事活动与国际政治间的联系,马汉提出海军体系,运输体系和驻泊体系构成其海权论三个重要环节,因此,马汉提出了影响国家海权的六个基本条件,即地理位置,自然结构(地形),疆域,人口,民族性格和政治制度;关于对美国海军战略决策的理论的研究,1911年,马汉出版了《海军战略—与陆战原则的对比》一书,集中论述了海军战略原则和路线.集中海上优势兵力摧毁敌人有生力量,并给予毁灭性打击,是马汉海权战略理论的基础.从全球来看,马汉认为,以巴拿马和苏伊士运河为界的北部陆半球因其活跃的贸易和政治活动,是世界力量的中心.其中亚洲特别是北纬30-40度之间从中国到地中海的广阔地带,他称为"争执中的和可争执中的中间地带",属于地缘政治上的无人区,一直是俄国和各海权国家争夺的焦点.此外,马汉认为美国处于两大样之间,传统上把美国和欧洲分割开来的地缘政治观点已经过时,美国具有发展海上力量的独特优势,应介入欧洲大陆的内部事务.其理论对美国海军战略的制订具有重大的影响.二,麦金德与陆权论麦金德(1861-1947)英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战略家.其基本观念"是人而不是自然在行动,但自然在很大程度上行使着控制权."1904年,其发表《历史中的地理学枢纽》一文,首次系统阐述了其地缘政治学理论.这一理论,虽经其多次修改,但其核心却始终如一.1919年,麦金德发表《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一文.在这部书中,他进一步阐述了"大陆心脏学说",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首先,"枢纽地带"的地理范围被进一步扩大了,囊括了东欧和西伯利亚,麦金德称为"心脏地带";其次,包括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大陆板快被麦金德称为"世界岛".在这里他提出了著名论断:"谁统治了东欧,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就统治了整个世界."1919年,麦金德发表《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一文.在这部书中,他进一步阐述了"大陆心脏学说",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首先,"枢纽地带"的地理范围被进一步扩大了,囊括了东欧和西伯利亚,麦金德称为"心脏地带";其次,包括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大陆板快被麦金德称为"世界岛".在这里他提出了著名论断:"谁统治了东欧,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就统治了整个世界."麦金德的世界史的地理观,就是认为世界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陆上国家与海上国家反复斗争的历史,而陆上力量的中心即所谓"历史中的地理学枢纽",则是欧亚大陆的中央地带.麦金德认为,欧亚大陆中部平坦的大草原曾经便利了蒙古人对欧洲的入侵,而十字军东征,则被麦金德作为是欧洲人对亚欧大陆中心的第一次攻击.麦金德提出,在哥伦布时代,这种大陆与海洋的对抗对于海洋一方有利;然而,随着一个世纪以来,交通运输系统和武器系统的发展变化,力量对比已经开始向大陆一方倾斜.二战时期,麦金德对其理论做了进一步修改,并且提出了"大陆心脏学说"的第三种版本.其观点主要反映在1943年发表的《环型的世界与赢得和平》一文.麦金德首先再次对"心脏地带"的范围加以修正,使之与苏联版图完全重合.其次,他首次提出"陆间大洋"的概念,就是北大西洋.麦金德认为这是在"心脏地带"之外,能够在经济上和战略上维持强大的政治权力的地区,并被其称之为"我的第二个地理学概念".此外,他还认为"枢纽地带"不再是便于运动的地区,而是建立在人口,资源和内部联系基础上的"力量堡垒",这就大大降低了亚欧大陆东北部边缘及其内部沙漠和荒原地带的重要性.几乎同时,在欧洲和美国,出现了不少与麦金德"大陆心脏学说"相似的地缘政治理论其中较著名的是英国费尔格雷夫和美国人斯派克曼.其与麦金德理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将陆上力量与海上力量的对抗视为世界历史的主题.三,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最有影响的美国地缘政治学家是斯皮克曼.他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三大力量中心: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地区,欧洲沿海地区和东亚沿海地区(后两个地带被他称为所谓的"内新月地带"),对于世界主导权的争夺就表现为包括南北美洲大陆的西半球和包括心脏与边缘地带的欧亚大陆的战略性对抗.斯皮克曼认为,在欧亚大陆上,并不是"心脏地带"反而是"边缘地带"构成对海上力量的主要威胁,"上个世纪旧世界政治的一个基本格局就是海上通道周围的英国海上力量与试图冲破其周围的包围圈的俄国陆上力量的对抗".并且他提出了一个对麦金德的上述著名命题的修正:"如果说在旧世界的权力政治中有一个公式的话,就是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控制了世界的命运. "斯皮克曼理论的实际含义就是,德国与日本的结盟意味着这两个国家有可能控制上述三个世界力量中心进而控制整个世界.面临着这样一种情势,美国要保证自己的实力地位,就只能与英国结成战略同盟.由于三大力量中心的理论,以及俄国与英国在欧亚大陆的边缘的争斗的理论构成了斯皮克曼地缘政治学的基调,因而在他对战后世界格局的设想中,由美国主导的三大力量的平衡就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保证.与此相适应,斯皮克曼也不赞成彻底消灭德国和日本的实力,这两个国家应该成为制约俄国争夺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企图的重要力量.为了有效地遏制俄国的扩张倾向,美国还必须在"边缘地带"保持优势的军事存在---这些观点成了战后的杜鲁门主义直接的理论先导.五,豪斯霍夫与德国地缘政治学1,_ 豪斯霍夫与德国地缘政治学的渊源:首先,一战后德国地缘政治环境为豪斯霍夫与德国地缘政治学的产生提供了政治背景;其次,麦金德"大陆心脏学说"为其提供了理论来源;最后,拉采尔关于"生存空间"理论与国家有机体学说,为其提供了思想基础.2,_ 豪斯霍夫与德国地缘政治学的基本内容:第一,国家的生命力就在于对生存空间的不断扩张的能力;第二,地缘政治学体现了对世界历史的地理学解释,世界史就是国家间的征服史.国家在政治上的生长完全是由其地理环境条件所决定,是作为一种有机体存在的国家与这个国家赋予了人格特征的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种族与土地具有一种密不可分的联系,即一种国家的天然疆界与持续的领土扩张之间的动态关系.3,_ 以豪斯霍夫为代表的德国地缘政治学家阐发了一整套为纳粹德国侵略扩张政策服务的理论体系.首先是关于"泛区"的思想,即在"空间中寻求其存在的超民族的全球性思想".其次,在不同场合,德国地缘政治学家提出了三个或四个"泛区",即泛美地区,泛东亚地区和泛俄罗斯地区,这几个泛区将分别美国,德国和日本所主导.最后,一种新的世界秩序将来自于这些泛区之间的力量平衡.因此,此一时期德国地缘政治学已完全变为纳粹德国侵略扩张的工具,失去了任何意义上的科学性.地缘政治学在战后也被当成是扩张主义的代名词,但把纳粹德国的暴行归罪于地缘政治学则是不公平的.六,杜黑与制空权理论杜黑(1869-1930),意大利空军战略理论家,制空权理论的创始人.1909年军用飞机在美国刚刚投入使用,杜黑即意识到"天空即将成为战场".1921年,他发表《制空权》一书,系统论述了其空权思想.杜黑认为由于陆上力量只限于陆地,海上力量限于海面,而空中力量不仅可以制陆,制海,还可以制空,因此,在未来战争中谁控制天空并取得空战胜利,谁就能赢得战争胜利.其主要内容为一,空战改变了以往的战争模式,使过去的平面战争演变为立体战争;二,独立空军就可以赢得战争胜利,如何加强空军建设是战争胜利的关键;三,掌握制空权是空战和战争胜利的关键;四,夺取制空权后,空战目标就是轰炸和平居民和中心城市,战争将是短暂的.但是,杜黑的理论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美国战略地理学家塞维尔斯基(1894-1974)发展了杜黑的空权论.他在1950出版的《空军:生存的关键》一书中提出了航天理论和北极中心思想.塞维尔斯基认为,北极由于是美苏空中力量控制范围的重叠区,因而可能成为未来空权争夺的焦点.谁控制北极谁就控制地球.其航天理论成为后来高边疆战略的理论先导,由此,对空权的争夺从表层空间延伸到外层空间并成为当今大国谋求空中优势的主导方面.第四讲:战后西方地缘政治学的发展与演变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发展到了极端状态.纳粹德国的覆灭,不仅意味着带有浓厚的地理决定论色彩的旧地缘政。
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是一种探讨个人、组织或团体,因为空间分布等的地理因素,经营政治的手段及方法。
目前用于军事、外交等战略分析方面较多。
常常以地理因素为底,经济,社会,军事,外交,历史,政治等为面进行分析。
是西方国家制定国家政治、军事战略和对外政策的一种理论依据。
地缘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末,1897年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其《政治地理学》一书中,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
发表了“生存空间论”一文,认为国家就象有机体一样有兴盛、衰亡的过程,国家的兴盛需要有广阔空间。
1917年瑞典政治地理学家R·谢伦接受了拉采尔的思想,首次提出了地缘政治学一词。
德国的K·豪斯霍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提出德国缺乏必要的生存空间和足够的自然资源,主张重新分配世界领土,而战争是解决生存空间的唯一途径等错误的地缘政治论点,为德国法西斯的扩张服务,遭到地理学界的摈弃,并因此使地缘政治学一度声名狼藉。
地缘政治学从其产生到现在形成主要的理论有:1890年美国海军理论家A·T·马汉,在其《海权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的“制海权”理论,他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
1914年英国地理学家H·J·麦金德提出的“大陆心脏说”,认为谁控制东欧,谁就能统治亚欧大陆心脏,谁控制亚欧大陆地带,谁就能统治世界岛,从而主宰世界。
被称之为“陆权派”,代表作是《历史的地理枢纽》。
40年代,美国国际关系学者斯皮克曼又提出了“边缘地带说”,成为“陆权论”的又一派理论。
50年代,美国战略学家,A·塞维尔斯基根据北极地区处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空军日益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制空权”的理论,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S·B·科恩提出了地缘政治战略区模型。
凡此种种地缘政治观点,都过分突出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或某一地区的重要性,并夸大为控制了某一地区就能支配全球,进而要采取相应的战略以达到他们国家称霸世界的企图。
地缘政治-详解
地缘政治-详解(重定向自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Geopolitics)又称为“地理政治学”、“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说中的一种理论。
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目录• 1 什么是地缘政治[1]• 2 地缘政治的源起• 3 地缘政治的涵义• 4 地缘政治斗争的内容• 5 地缘政治的主要理论[1]o 5.1 传统地缘政治理论▪ 5.1.1 海权论▪ 5.1.2 陆权论▪ 5.1.3 空权论▪ 5.1.4 德国地缘政治o 5.2 现代地缘政治理论• 6 地缘政治的主要影响•7 参考文献什么是地缘政治[1]地缘政治在地缘政治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有关地缘政治的若干解释。
在英文中,“geopolitics ”一词既可指地缘政治理论,亦可指地缘政治现实,其涵义具有多重性。
在中文文献中,相关的词主要有地缘政治学和地缘政治两个,前者的涵义相对单一,而后者则是个复合概念。
前苏联学者拉祖瓦耶夫提出地缘政治学三种含义:第一,地缘政治学突出了地理和政治之间的关系,侧重于地理对政治的影响;第二,把地缘政治学推广到列强争夺世界或地区优势和权力的斗争上,最一般的是,人们称国家间竞争,特别是全球性竞争的典型情况为地缘政治。
第三,认为地缘政治学首先反映了国际舞台上争取权力的斗争同地理的联系,地缘政治学被看作外交政策的工具,它从地理决定论原则出发规定外交政策的可能性和优先权。
美国学者奥图赛尔(Gearoid O. Tuathail)认为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有多个含义,他归纳如下:第一,用作描述对特定地区或问题的概览,以便把握被认定为外部事实的明显特征。
在这种用法下,地缘政治学就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考察的分析工具。
如,关于 X 的地缘政治,X 可以指石油、资源、能源、信息、中东、中美洲、欧洲等。
第二,地缘政治几乎是现实政治的同义语。
什么是地缘政治学?它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是什么?
什么是地缘政治学?它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是什么?
地缘政治学是一门研究地理、政治和经济等相互关联的学科,它探究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国家之间的关系,并对人类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三个角度探讨地缘政治学。
一、地缘政治学的起源和发展
地缘政治学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弗里德里希·拉策尔提出,他于1916年出版了《欧洲的地缘政治》一书,正式奠定了地缘政治学这一学科的基础。
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哈佛·麦基达创立了世界地缘政治学会,并将其发扬光大,使地缘政治学这一学科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二、地缘政治学的核心思想
地缘政治学的核心思想是,国家的政治地位和国际关系发展受地形、环境和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学科侧重于地理分析,通过研究地区内部的地理、政治和经济地位,预测国家之间政治利益和战略性。
三、地缘政治学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地缘政治学对世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表现在:
1. 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模型对冷战时期的战略和政策制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美苏两大国,延伸对比中欧互相起着实际作用的力量实例在地缘政治学的帮助下解决。
2. 地缘政治学进一步解释了国家之间在含水
、能源和通讯技术等资源的获取上的竞争,以及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战略的成为地缘政治学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
3. 地缘政治学成为国别地理、国别经济、国际关系的的重要辅助,加深了对各种历史事件和政治事件的理解,促进各个国家间互相理解。
地缘政治学的研究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国际政治竞争的本质,更加普及了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领域的知识,从中可以看出其对人类文明和发展的贡献。
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百科名片地缘政治地缘政治(geopolitics),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
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
目录基本信息主要影响主要作用政治方面展开基本信息主要影响主要作用政治方面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信息简介美元贬值、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政治地理学的一种理论。
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这种观点为国际关系理论所吸收,对国家的政治决策有相当的影响。
地缘政治学渊源于政治地理学。
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1897年发表的《政治地理学》一书中,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以后又发表有关“生存空间论”的论文,把C.R.达尔文的物竞天择、优生劣汰的生物概念应用到国家的成长和发展上,认为国家像有机体一样有兴盛、衰亡的过程,国家的兴盛需要广阔的空间。
瑞典学者R.谢伦接受了拉采尔的思想,于1917年发表的《作为生命形态的国家》一书中提出地缘政治学这一名词。
他认为一个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的条件是:广阔的空间、对全体国民的控制和自由的活动权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学者K.豪斯霍弗利用和歪曲国家有机说和生存空间论以及英国地理学家H.J.麦金德的陆心说,为纳粹德国侵略扩张服务。
他认为德国缺乏必需的生存空间和足够的自然资源,主张重新分配世界领土,而战争是解决生存空间的唯一方法。
此外,他把世界划分为几个泛区域,其中整个欧洲、非洲和亚洲西部广大地区作为属于德国势力范围的泛欧区,德国是该泛区域的核心。
由于他把地缘政治学与A.希特勒的第三帝国联在一起,致使地缘政治学名声不好而一度衰落。
1960年L.K.D.克里斯托夫提出应当恢复作为科学的地缘政治学的声誉,认为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学与政治地理学之间的媒介,其研究应当对自然环境对政治的影响进行客观分析。
中国地缘政治
中国地缘政治中国地缘政治一、地缘政治学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地缘政治学的概念是: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的一个部分,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地缘政治学的特点:1、国际性:指地缘政治主要研究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的地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2、整体性:指国际社会是紧密联系的整体,任何国家或地区实力的变化必然影响到整个区域乃至全球力量的平衡。
3、动态性:指地缘政治区域并不是由恒定不变的地形所规定的地理区域,而是一方面由地理所决定,另一方面由实力中心的动态的转移所决定的一些区域。
4、政治性:指地缘政治是为一定阶级、国家以及政治集团服务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表现,因而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二、中国东、南、西线地缘政治环境有哪些主要特征?中国东线地缘政治环境主要特征:1、地区经济合作前景广阔A、环黄海渤海经济圈:包括中国辽宁、山东、江苏地区,朝鲜半岛西海岸,日本的九州地区。
这一区域在资金、技术、劳力方面的合作及产业结构及自然资源的分布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
B、图们江开发区:图们江是中朝俄之间的界河,三国都有经图们江进出日本海的权利,因而有可能形成为延吉一清津一海参崴的“金三角”,并可能成为与鹿特丹匹敌的国际贸易中心和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
2、地区安全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一是逆流而动的美日军事同盟。
美国利用日本、韩国军事力量,继续推行“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并以“预防性防务”为重点,保持关键地区的军事存在,干涉地区性事务,是影响地区形势缓和的最大不安定因素。
二是扑朔迷离的朝鲜半岛局势。
朝鲜半岛虽有和解的动向,但军事对峙仍然存在,也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不稳定因素。
三是错综复杂的领土领海争端。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东北亚各国间存在着诸多领土领海争端。
如中日钓鱼列岛争端、日俄北方四岛(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归属、日韩独岛争议、中国与日韩关于东海大陆架的划分等。
地缘政治学
• 据此,麦金德断言,占据东欧是控制心脏
地带的关键,并把他的全球战略思想归纳 成著名的三段警句: • 谁统治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 • 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 • 谁统治世界岛,谁就控制了全世界。
• 麦金德晚年时根据世界战略地理形势的变化,意
识到“企图支配世界的威胁,与其说来自东欧, 不如说来自心脏地带本身,即来自苏联” ,而单 凭西欧国家的力量远不足以遏制苏联,因此提出 了以北大西洋及其领海和与之相连的江河流域为 区域范围,以英国为海岛航空港,法国为桥头堡, 美国和加拿大为强大基地的“地中洋” 概念,认 为“地中洋” 地区可以同心脏地带分庭抗礼。从 其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49)不难看出他 的这一新思想的影响:该组织的成员国基本都是 “地中洋”地区的国家。
杜黑的“空权论”
• 杜黑(1869—1930)是意大利空军战略理论
家,他把地理环境与战略结合在一起研究 的思想方法使其理论在地缘政治学占有重 要地位。杜黑在《制空论》一书中全面阐 述了他的基本理论观点。
• 1.“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领域,结果就
必然成为一个新的战场”。今后“空军极有可能 单独完成战争使命,不必有陆、海军参与”。尤 其重要的是,空中力量具有比海上和陆地力量更 为有利的机动性,飞机在行动和方向上享有充分 的自由。它可以用最短时间(沿直线)沿任何方向 的路线向任何地点往返飞行。由于这种独特武器 的出现,未来战争的样式必然发生深刻的变化, 战争的主要特性将与以往战争根本不同。空中力 量的发展将使陆权和海权受到严重削弱。
马汉的“海权论”
• 海权论”最先是由美国海军史学家马汉(1840—
1914)提出的,1890年发表的著作《海权对历史 的影响:1660~1783》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海权 思想”。他认为,在现实世界中,分析国家的力 量时首先应重视海洋。 • 影响各国海上力量的主要因素有: • 1.地理位置 一个国家要想发展“海权”,首先必须在地理上便 于进入世界的海洋。
地缘政治学讲义 第一讲
地缘政治学讲义第一章绪论一、国家的地理宿命二、何为地缘政治和地缘政治学三、地缘政治格局约束下的国家战略选择四、现代地缘政治学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二章地缘政治结构与理论一、结构二、民族国家的扩散三、地缘政治学与一般体系四、均衡、动荡与世界秩序第一章:绪论一、国家的地理宿命及其抗争1、来自中国历史的故事2、来自全球大国的故事3、世界不是平的——从地理的角度重新理解世界地理视角下的政治与外交、地理视角下的全球产业布局全球化并未导致地理的终结,而是产生了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体系要问有关未来的问题,最好的立足点其实就是大地。
文化与地理的力量,可能在某个时刻战胜一切,而一个人为的边界是不符合自然的,所以也特别脆弱。
二、地缘政治学定义1、各种定义鲁道夫·契伦:将国家作为地理有机体或空间现象的理论,1899年卡尔·豪斯霍夫:是新的关乎本国利益的国家科学……,关于空间决定一切政治过程的学说,它以地理作用广泛的基础,尤其是政治地理。
其他学者。
其一,一种人文地理与应用政治学相结合的研究;其二,从空间或地理视角出发的国际关系研究。
科恩:对在以地理环境与视角为一端和以政治过程为另一端的这两者之间的互动分析。
2、现代地缘政治学的几个阶段其一,争夺帝国霸权。
拉采尔1844-1904:认为国家的生命来自于人类与土地的联系,他对空间与位置的地理法则的思考,对边疆的扩张等进行了分析。
麦金德1861-1947:基于陆上交通的改进提出了”枢纽区域”或”心脏地带”的概念,强调陆权,特别是对世界最大陆地心脏的统治将成为世界统治的基础。
提出:谁统治了东欧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统治了世界。
马汉1849-1914:仍然以亚欧大陆为世界中心,分析了陆权国家的局限性(特别是俄罗斯),从海洋运动的便利性强调了海权的重要性。
对马汉来说,那些凭经巴拿马运河及苏伊士运河航道可到达的广泛地区,是世界权力的关键所在。
地缘政治是什么意思?地缘政治环境是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决定因素
地缘政治是什么意思?地缘政治环境是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决定因素地缘政治是地理和政治的结合体,又称为地理政治学。
它关注地理学对国际政治的特征丶历史丶结构,尤其是与他国关系的影响,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并依据这些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成,分析预测世界或者地区范围内的战略形势以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牵涉地理位置丶气候环境丶人口丶天然资源等地理及地域因素,对国家外交丶政治丶军事丶经济等政策的影响。
以往倾向於分析各国的政治及军事状况,但在和平时期,地缘分析视角也可以应用在经济分析,典型的例子有美国斯皮克曼所著的《和平地理学》(TheGeography of the Peace)。
以下介绍地缘政治几种主要的理论:海权论:代表人物马汉「海权论」最先是由美国海军史学家马汉在1890年提出的,发表其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
他认为,在现实世界中,分析国家的力量时首先应重视海洋。
主要论点包括:来源:《谁在世界中心》温骏轩著,8-9页。
1. 谁掌握了世界核心的航道丶运河和航线,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2. 谁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谁就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3. 谁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谁就控制了全世界陆权论:代表人物麦金德19世纪末,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陆地机械运输革命的发生,使海权逐步让位於陆权。
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在1904年发表《历史的地理枢纽》论文,首次提出了「陆权论」:尽管海权强国占过优势,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由於陆权国家人力和物力资源丰富,并且交通日益改善,海权国家终将被陆权国家所压制。
欧丶亚丶非三洲由於陆上交通发达组成「世界岛」,占据东欧是控制心脏地带的关键,并把他的全球战略思想归纳成著名的三段警句:1. 谁统治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2. 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3. 谁统治世界岛,谁就控制了全世界空權論:代表人物杜黑意大利空军战略理论家杜黑,把地理环境与战略结合在一起研究在1921年发表了《制空论》,强调空权是施展於空中,能够飞越地面的武力,所以足以使海面与陆面武力屈服。
国际政治学第十一章 地缘政治
导入 第一节 概念和基本要素 第二节 历史演变 第三节 现状 延伸阅读 研究范式与中国的研究
导入
自从以领土为最基本物质基础的民族 国家成为国际社会最重要的行为体以来, 民族或者国家间的竞争和合作就会发生在 特定的地理空间内,因此地理空间对民族 或者国家间关系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不 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对这种关系的认 识反映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就是地缘政治 学(geopolitics)。
周边,地区, 全球三个层次 ,反映了整体 性特点。
二、地缘政治的基本地理要素
地缘政治
地理位置 地形与气候
国土幅员
自然资源
邻国
距离
1.地理位置
•地表上某一事物(国家、城市、 经济区、战略基地等)与其他地 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通常用 方位和距离表示。 •地理位置包括自然地理位置、交 通地理位置、国防地理位置等。
(3)邻国的 实力:地缘政 治中的边际效 应。友好邻国 -利益倍增, 不友好邻国损害倍增。
4.地形与气候:
地形在很大程 度上决定了国 家是否便于防 御或者容易遭 受攻击。
气候的影响体现 在:对国家经济 发展的影响和对 民族性格特点的 影响。
5.自然资源
第二,地缘 政治是列强 争夺世界或 地区优势和 权力的斗争 。
第三,地缘政治 成为外交的工具 ,它从地理的角 度出发规定外交 政策的可能性和 优先权。
3.学界对于地缘政治含义的不同观点
(2)图阿塞尔:
第一,指 特定地区 或问题。
第二,地 缘政治几 乎是现实 政治的同 义语。
第三,是“大战 略”的同义语, 指地理在国际关 系中的中心作用 ,地理因素是国 家行为的驱动力 。
狭义:专指地 缘政治的现实 ,包括客观存 在的地缘政治 关系,地缘政 治过程等。
第七章 地缘政治学各家学说
杰弗里·帕克 英国 杰弗里 帕克
“从空间的或地理中心论的观点对国际局势背景 进行研究,整体的认识。 这是全球的地缘战略学。 进行研究,整体的认识。”这是全球的地缘战略学。
英国的著名政治地理学家泰勒指出, 英国的著名政治地理学家泰勒指出,地缘政治学 在西方的复兴有三种显著的表现: 在西方的复兴有三种显著的表现:
针对这种形势,麦金德的结论是: 针对这种形势,麦金德的结论是:“枢纽国家向欧 亚大陆边缘地区的扩张,使力量对比而对它有利, 亚大陆边缘地区的扩张,使力量对比而对它有利,这将 使它能够利用巨大的大陆资源来建立舰队, 使它能够利用巨大的大陆资源来建立舰队,那时这个世 界帝国也就在望了。如果德国与俄国结盟, 界帝国也就在望了。如果德国与俄国结盟,这种情况就 可能发生。” 可能发生。 面对这一可能出现的形势, 面对这一可能出现的形势,海上强国的英国如何采 取对策呢?这样一种事态的威胁, 取对策呢?这样一种事态的威胁,必将推动法国与海上 强国联盟。 强国联盟。 在学术上麦金德地缘政治学作品贡献在于, 在学术上麦金德地缘政治学作品贡献在于,以全球 战略观念, 战略观念,将时空结合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世界形势的 第一人, 第一人,把地理学变成国际政策与战略的重要辅佐的开 创者。陆权战胜海权的观点,在海权全盛时期为之一震。 创者。陆权战胜海权的观点,在海权全盛时期为之一震。 该文中的两个主要战略观点至今仍有影响。 该文中的两个主要战略观点至今仍有影响。一是把世界 当作一个整体; 当作一个整体;一是认为俄国的扩张与收缩对世界有极 重要关系。 重要关系。
在欧洲, 在欧洲,东欧与枢纽地区 相毗邻的是平坦的地区, 相毗邻的是平坦的地区,有两 条道路可由东进入欧洲中部。 条道路可由东进入欧洲中部。 是喀尔巴阡山北面的波兰平原 与南面的多瑙河谷地。 与南面的多瑙河谷地。 草原民族出征的原因在于利用了马与骆驼所带来 的机动性的优势。在欧洲形成了俄罗斯人、日耳曼人、 的机动性的优势。在欧洲形成了俄罗斯人、日耳曼人、 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和拜占庭希腊人——的历史, ——的历史 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和拜占庭希腊人——的历史,才 实现欧洲的文明。麦金德在该文中提出: 实现欧洲的文明。麦金德在该文中提出:“我请求你 们暂时地把欧洲和欧洲的历史看作隶属亚洲和亚洲人 的历史,因为在非常真实的意义上说, 的历史,因为在非常真实的意义上说,欧洲文明是反 对亚洲人入侵的长期斗争的成果。 对亚洲人入侵的长期斗争的成果。”这是哥伦布以前 时代的情况。 时代的情况。
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的地理学
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的地理学地缘政治学是研究国际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将地理学与政治学相结合,探讨国际政治中地理因素对国家利益和国际冲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地缘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地缘政治学的定义和起源地缘政治学是20世纪初出现的学科,它由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策尔提出并发展起来。
地缘政治学关注的是国家之间的地理因素对政治和安全的影响。
它认为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水源、交通线路等因素会影响国家的决策和行动。
地理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地理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地理位置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安全性。
如果一个国家邻近战略要地或重要水域,其安全形势可能更加紧张,因为其边境易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
另外,地理位置还可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具有良好的港口和交通线路的国家通常能够更便利地进行贸易和物资输送,从而拥有更强大的经济实力。
其次,地理环境对国家的资源获取和利用也有重要影响。
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在国际关系中通常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例如,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展经济,同时也能够通过资源垄断来施加影响力。
此外,地理环境还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农业生产能力和水资源状况,这些因素会对国家的自给自足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最后,地理因素还可以影响国际关系中的冲突和合作。
资源分布的不均衡、领土争端、边界争议等问题都与地理因素密切相关。
同时,地缘政治学也研究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和合作的战略。
例如,国家之间争夺控制海洋资源权益的竞争,或是通过建立地缘政治联盟来维护共同利益和安全。
地缘政治学的重要性地缘政治学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来分析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研究地缘政治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政治的动态和国际关系的演变。
其次,地缘政治学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指导。
了解地理因素对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性,政府可以更明智地制定战略和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利益。
地缘政治学
名词解释:1、地缘:以地理位置、综合国力和距离等地缘要素为基础所产生的国家质检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军事,地缘文化等关系,主要表现为国建的相互作用。
2、地缘政治学:以全球战略的观点,分析地理现实与人类事物间的联系,探究每种能表明世界历史中某些地理因素的规律,为治国或战略制定服务的理论。
3、心脏地带:地球上的“陆地与海洋的组合及富源与天然通道的组合,事实上有助于各帝国的成长,并最终也有助于单一的世界帝国的成长”;在这个世界上最具权力潜质的场所就是在欧亚大陆(即“世界岛”),而对位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一片广袤的内陆区域(即“心脏地带”。
4、马汉:美国地缘政治学家,考察了海权的作用,首次提出了近代海权理论,从而奠定了海权作为国家治国方略的地位。
他探索了海权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具体关系。
认为海权是阐释国家成功原因及成为拥有国际政治权力的最重要因素。
5、麦金德:英国地理学家,在《历史的地理枢纽》首次提出“心脏地带”这一战略概念。
他根据那种使世界的一个大陆部分获得突出地位的地理环境理论,把空间和位置结合起来,将强烈的主体意识带入了地理学,开创了政治地理和人文地理学的一系列新概念,如世界岛、心脏地带、枢纽区域、内新月形地区和外新月形地区等。
6、内新月形地区:内新月形地区是围绕枢纽地区的环形地带。
其东面是东亚佛教领域,南面是南亚的婆罗门教领域,西南是西南亚与北非的伊斯兰教领域,西面是欧陆的基督教领域。
该地区的外缘是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相接触的海岸。
7、战略:是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和地区霸权所依据的基本战略思想,是利用国家间的地缘关系获取国家利益的谋划,和谋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方略。
8、边缘地带:美国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提出。
他对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进行了批判,认为欧亚大陆的边远地区,无论是人口、还是工农业生产条件,一般都比心脏地带要优越。
一个国家为了实现扩张的需要,总是要寻求进入海洋的通道,支配接近交通要道的战略要点,控制大陆的边缘地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地缘:以地理位置、综合国力和距离等地缘要素为基础所产生的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军事,地缘文化等关系,主要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
地缘政治学:以全球战略的观点,分析地理现实与人类事物间的联系,探究每种能表明世界历史中某些地理因素的规律,为治国战略制定服务的理论。
心脏地带::20世纪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他把欧亚大陆称为世界岛,从东欧到中西伯利亚的中部地区称为心脏地带。
他认为心脏地带是世界政治的枢纽区,人力和物力资源丰富,并远离海洋,几乎与世隔绝,海权国家的势力无法进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堡垒。
马汉:美国地缘政治学家,考察了海权的作用,首次提出了近代海权理论,从而奠定了海权作为国家治国方略的地位。
他探索了海权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具体关系,认为海权是阐释国家成功原因及拥有国际政治权力的最重要因素。
谁能控制海权,谁就会成为世界大国。
麦金德:英国地理学家,在《历史的地理枢纽》首次提出“心脏地带”这一战略概念。
他把空间和位置结合起来,将强烈的主体意识带入了地理学,开创了政治地理和人文地理学的一系列新概念,如世界岛、心脏地带、枢纽区域、内新月形地区和外新月形地区等。
麦金德的思想在二战前成了德国地缘政治学的指导思想,战后成为英美等国全球战略理论的启迪。
内新月形地区:20世纪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的,他把欧亚大陆称为世界岛,从东欧到中西伯利亚的中部地区为心脏地带,其外围则依距离的远近分为内外两个新月形地区。
其中内新月形地区是指欧亚大陆边缘的那些国家,如德国、土耳其、印度和中国。
战略:是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和地区霸权所依据的基本战略思想,是利用国家间的地缘关系获取国家利益的谋划,和谋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方略。
边缘地带:美国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提出。
他对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进行了批判,认为欧亚大陆的边远地区,无论是人口、还是工农业生产条件,一般都比心脏地带要优越。
一个国家为了实现扩张的需要,总是要寻求进入海洋的通道,支配接近交通要道的战略要点,控制大陆的边缘地带。
简答:简述空权论的内容1,“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领域——空中领域,结果就必然形成一个新的战场”。
2,制空权的获得是取胜的关键。
3,空战中进攻作战是最重要的。
4,要攻击敌方的交通要道、供给和生产中心以及居民中心。
5,鉴于空军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所有资源应分配给进攻性的空军,分配给陆军和海军的资源只要能进行适当的防御就够了。
6,空中航行无疑是一种文明进步的手段,它为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简述海权论的内容地理位置,一个国家想要发展海权必须在地理位置上便于进入世界的海洋。
自然结构,发展海权的动力来源于一个国家内陆的生产力水平,只要一个国家具有无数得到保护的优良港湾和深入腹地富庶地区的大河,这个国家发展海权就具有相对的优势。
领土范围,一个国家领土范围的大小对发展海权至关重要,国家领土范围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人口数量,另一方面决定了海岸线的长度。
人口数量,要想建设一直持久有效的海上力量,一个国家就必须拥有充足的人口。
民族素质,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不单只靠一些人的意愿,关键还在于全体公民对海上商业利益的渴望和需求。
政府性质,海上权力发展的保障就源于政府提供,以及政府是否有发展海上力量的决心简述国家有机体论的内容1、一个特定社会的人群集团或民族在特定的土地上所形成的组织——国家是一种单细胞的国家有机体。
2、国家是置于土地的基础上的,国家属于土地的有机体,国家就是一群人和一片土地的有机体。
“所谓生存竞争,即是争夺空间的竞争。
”国家的发展也就是国土地域的发展。
3、把国家比作人体。
国家的向上发展,就是土地与人民结合关系的增长。
4、同时,国家又属于一个空间性的有机体。
有机体是生长的,国家也是不断生长的,一个国家必然和一些简单的有机体一样的生长或老死,而不可能停滞不前,强大的国家必须有生长的空间。
5、国家的发展或生长表现在土地的“国家境界”、“国家领土的定着”、“地域扩大原则”三种形态上。
简述生存空间论的内容生存空间理论最初出现于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论中,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是一个需要生存空间的有机体,为了生存和强大,国家扩张其领土是必然的,没有正确的空间观念必将导致国家的衰落。
生存空间论是由德国地缘政治学的代表人物、纳粹地缘政治学家豪斯霍弗提出来的。
豪斯霍弗的生存空间论,其实是在歪曲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说和生存空间概念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他非常强调生存空间的价值,认为国家在永恒的生存中有很多需要,但最基本的需要是生存空间的需要,国家有机体的生长和发展依赖于生存空间的获取。
而国家获得的这种大空间反过来又会给予国家以更大的动力,而传播民族文化是征服空间的最有效的方法。
简述你对航空母舰价值的认识1、航母作为必不可少的战略进攻性武器,可以实施有限的局部饱和攻击。
它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对于周边国家有强有力的威慑作用,为国家在保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上提供了更强大的实力保证。
2、对我国来说,航母使海军从防守进攻型转变为控制进攻型,有利于提高我国海军现代化水准。
航母战斗群将与导弹核潜艇部队组成一支强大的海军战略力量,全力捍卫我国的海洋权益和全球利益。
3、它可以保护我国的海上运输安全以及海外利益,减少类似于亚丁湾、波斯湾的海盗抢劫行动,可以进行海外援助,可以针对我国的恐怖活动进行打击,帮助友好国家打击分裂、暴力,保持社会稳定。
4、建造航母,有利于解决有争端的海洋权益。
在中国具有航母的情况下,主动权和话语权就会向中国倾斜。
中国在南亚、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的利益就便于维护,也更容易解决东海和南海问题。
总之,航母还是为了维护战略利益,并非完全军事考虑。
简述你对无人机作用的认识1、国家海洋局使用无人机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实施监测,作用很大。
它可以第一时间清晰地看到有无别国军舰进入我国领海海域,以及出动多少艘军舰,或者有无别国人员登岛活动等。
2、无人机有作为靶机,侦察监视的作用。
可用于地面防空和空中格斗的实验和训练,可以深入阵地前沿和敌后一二百公里,完成各种侦查和监视任务。
3、无人机还有骗敌诱饵、实施干扰的作用,对敌方系统进行干扰,使其通信中断,指挥失灵。
对地攻击,它能携带多种对地攻击武器,飞往前线对地面军事目标进行打击。
4、无人机遥感监视监测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扩大监测内容和范围,全面加强对包括黄岩岛、钓鱼岛以及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附近海域在内的我国全部管辖海域的综合管控。
总之,无人机对我国加强海洋监控有重要意义。
论述:二战后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
二战后,西欧受到重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成由美国和苏联主导的两极格局。
强大的军事与经济实力使得美国致力于构建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制定全球争霸战略。
1)牢牢控制欧洲。
欧洲是美国大西洋联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美国的战略重点。
在经济上,美国制定了“欧洲复兴计划”,大力扶植西欧经济复兴;在政治上,欧洲国家是美国实行“民主扩张战略”的桥头堡;在军事上,北约是美国在欧洲的战略支撑点;2)战略向亚太地区倾斜。
冷战期间,美国大力扶植日本遏制苏联经济。
冷战结束后,随着亚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及其在全球事务中影响力不断增强,美国越来越关注亚太地区,其军事政治活动也随之展开,如频频在亚太地区进行军事演习,增兵亚太,加强与日、韩、澳等亚太军事同盟的关系等。
3)控制中东。
美国推行的“经济私有化、政治民主化和市场自由化”不但把伊拉克纳入了其战略轨道,也进一步加强了其对伊朗的遏制,推进了其向中东的渗透步伐,实现了对俄罗斯等大国的战略围堵。
4)稳住拉美。
二战结束后,为了遏制苏联,美拉之间形成了战略联盟。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拉之间的冷战联盟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美国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战略,继续把拉美国家纳入以它为首的新体系内。
美拉之间在经贸合作上取得了巨大进展,在安全领域也加强了合作,如美国与哥伦比亚的安全合作。
5)关注非洲。
出于长远的战略考虑和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美国对非洲的关注日益增强。
二战结束后,尤其是近两三年来,美国高举经济私有化、政治民主化、市场自由化的大旗,力图在非洲打出一片天地。
2、冷战后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冷战结束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迅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中国及时适应地缘政治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地缘战略为核心,积极参与多极化世界地缘政治结构的构建,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现代化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发展机遇。
其地缘政治战略主要有1、地区主义的地缘战略。
中国与周边主要国家确立了不同形式的战略合作关系框架,寻求解决争端、推进多边合作机制的建设,加强多种形式和多种领域的交流合作。
中国以一个“合作共赢”的世界大国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构建地区合作机制。
具体体现在:1)在中亚,1996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合作建立了“上海五国”机制,就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离主义“三股恶势力”等安全问题展开密切合作。
2)在东北亚,中国在巩固同朝鲜的传统关系的同时,积极同韩国、日本发展关系。
1992年,中韩建交,揭开了双方关系新的一页。
双方贸易额直线上升,为韩国摆脱金融危机提供了积极支持。
同时,中国积极寻求改善中日关系措施。
到2002年,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一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
3)在东南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与泰国、越南、印尼等国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于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东盟“10+3”“10+1”合作机制为双方或多方对话合作提供了平台。
4)在南亚,中国与巴基斯坦在矿产能源领域扩大合作,并积极发展同印度等国的关系。
2、全球主义战略。
1)在欧洲,1994年,中欧签署政治对话协议。
2001年以来,双方贸易额不断增加并建立全面伙伴关系。
2)在非洲,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日益密切的经贸合作迎来了互利共赢的大好局面。
3)在阿拉伯世界,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正式成立,它加强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集体对话与合作的新机制。
3、增强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相互依赖性”。
1)增强中美关系。
美国通过国际机制和大国协调来实现全球战略目标,目前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美“相互依赖”性空前增强。
2)稳固中俄关系,增强双方的政治互信,扩大经贸合作,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
3)开拓同欧盟的全方位合作,扩大经贸合作,推动世界多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