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_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以学案为载体,以“自主探究”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学习。

首先,联系生活并结合有丝分裂导入新课;其次,让学生独立构建减数分裂模型,充分利用运用多媒体动画,与板书相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最后,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和反思整理、消化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本过程比较抽象,所以再讲本节课时注意配以多媒体、贴图辅助教学,对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然后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出其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阐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等核心概念。

2、以精子形成为例说明减数分裂的过程。

3、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4、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目变化规律。

5 通过学习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观察绘图能力,比较分析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习重点1、以精子形成为例说明减数分裂的过程。

(难点)2、通过学习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观察绘图能力,比较分析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附: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预习案)【预习目标】1.回顾有丝分裂知识,理解减数分裂过程。

2.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确定自己的疑点难点并做好标记。

3.感悟生命本质,实现自我价值。

【知识链接】回顾必修一有丝分裂内容,完成下列表格:时期动物细胞示意图主要特点染色体数DNA数分裂间期分裂期前期膜仁消失中期形定数析后期均两极末期重开始【感悟新知】1、减数分裂的概念范围进行的生物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特点染色体只复制,而细胞分裂结果染色体数目场所动物:♀♂(1)同源染色体:(2)联会:(3)四分体:3.阅读课本P17-P19第一自然段,以精子的形成为例写出减数分裂间期、减数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预习自测】1.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初级性母细胞中能联会的两个染色体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大小形状相同的两个染色体C.其中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大小形状相同的两个染色体D.存在于一个四分体中的两个染色体2. 请把减数分裂期间染色体的行为与相应发生时间用线连接起来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联会、交叉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分裂间期着丝点分裂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课内探究案)【探究目标】1.深刻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核心概念2.熟练掌握减数分裂各过程的特点【温故知新】:请同学们辨析下列核心概念。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作者及工作单位徐玲玲金溪一中教材分析1.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的过程,而应该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过程。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处于高中生物必修2中的第二章第一节,这节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节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有关细胞的基础及细胞的有丝分裂等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减数分裂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并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内容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1.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必修1,已经掌握了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为本节课减数分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细胞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感性认识,仍难以理解,较难抓住本质。

3.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学会”但“会学”的同学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逻辑推理和整体把握两个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探讨停留于表象认识,难于抓住事物的本质。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减数分裂动画过程,通过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染色体行为变化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和概念,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并赞美生命的奇妙。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概念。

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福安八中郭昌义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必修2第二章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高一生物的重点内容,它解释了有性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延续,又是更好掌握第一章中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由于减数分裂过程较烦琐,内容抽象,图形多,向来是学生头疼的章节。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有丝分裂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学会”但“会学”的同学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逻辑推理和整体把握两个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探讨停留于表象认识,难于抓住事物的本质。

三、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减数分裂动画过程,通过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通过学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变化,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和概念,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并赞美生命的奇妙。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的形成过程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

2.教学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排布染色体的活动过程,掌握“做”、“议”结合,攻克难点。

能对减数分裂过程有个感性认识。

3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大的特点,这部分内容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精子形成过程和减数分裂概念;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意义。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比较。

这里主要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的概念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一)精子形成的过程1.场所: 睾丸2.过程:(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1.场所: 卵巢2.过程:对于细胞分裂图像的鉴别,还可以概括如下:一看染色体的数目(奇偶性);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分离。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减数分裂》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生殖种类的知识,在必修一学过细胞、染色体和细胞增殖等知识,因此已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对学习减数分裂不会感到唐突。

根据要求,我们把必修二减数分裂一节,提到必修一来讲,考虑到学生刚学完“细胞增殖”的内容,趁热打铁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内容应该会更有利于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衔接,因此我要求学生课前自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内容,接着就进入新课。

《减数分裂》课堂教学效果分析一、优化教学目标,落实学习任务优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本节课在目标确定上,都没有照搬“教参”,而是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深入挖掘,精心设计。

在教学目标的落实上,认真钻研教材立足一个“细”字;挖掘教材立足一个“深”字;备写教案立足一个“精”字;设计师生活动立足一个“实”字;教法选择立足一个“活”字,使教学目标有重点,有层次,有启发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二、优化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氛围优化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

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普遍勇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解题过程,教师树立了学生“人人平等”的思想,培养了学生“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了学生“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给学生“人人动手”的条件,给予了学生“人人成功”的机会。

三、优化教学结构,体现主导作用优化教学结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生物课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形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素质。

《减数分裂》教材分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必修二第2章的内容,它既是该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加深对减数分裂基本概念的理解,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打下基础,对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理解是学好遗传和变异的的关键,因此“减数分裂”一节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图解2、归纳、总结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异同点3、掌握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别。

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法叙述卵细胞形成过程和精子形成过程不同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2、通过对卵细胞的存在位置、卵细胞形成过程以及减数分裂图解等图的观察和学习,培养学生识图和分析图的能力情感目标: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1、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异同2、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的比较【教学难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的比较【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观察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精子形成过程二、自主学习一、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场所:卵巢2.过程: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2n)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2n)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1个次级卵母细胞(大)+1个第一极体(小)(染色体数:n)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1个卵细胞(大)+3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n)三、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区别展示各时期图像,并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图像进行比较 最后教师总结概括如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的判断 首先判断时期:若染色体无规律分布为前期, 染色体排列在中央为中期, 染色体移向两极为后期; 其次判断分裂方式:一数染色体数目(奇偶性)、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三判断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分离)四、检测反馈, 详见课件检测反馈试题 【课堂小结】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形成部位:卵巢。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个卵原细胞11个极体2个极体1个极体个卵细胞消失染色体复制第二次}3、精子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

4、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完了《分子与细胞》模块,具备了比较强的生物学习的能力,学习过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于细胞分裂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教学内容分析:“减数分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本节课主要讲述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

由于内容较抽象,可通过模型构建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有丝分裂的概念及其分裂过程。

且对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为本节学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思想: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考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我们可以采用模型构建的方法,让学生边演示边模拟边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够指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并通过图像加以识别(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构建的方法来对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知识与技能: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构建的方法来对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作能力的培养2、教学难点:(1)知识与技能: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构建的方法来对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合作、创新及成功的喜悦六、教学过程:1、课时安排:1课时2、课时准备:课前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制作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模型【例题】1、细胞分裂的方式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共有的特点是()①DNA复制②纺锤体出现③联会2、中期3、后期【教师】利用多媒体总结【例题】2.假定某动物细胞染色体数目2N=4,据图指出②③④⑤⑥各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正确的是().③图的下一个时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②③④⑤均含同源染色体.②③④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⑥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中共有4条染色体三、总结关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我们仅仅从常规和图像来。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反思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反思
针对以上提出的情况,我把减数分裂过程内容的学习划分为3个层面,化复杂为简单:先放减数分裂过程动画,然后以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变化。以问题串的方式逐步帮助学生解决该问题。例如:1个精原细胞分裂成4个精细胞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染色体在何时,怎样才能数目减半?染色体要发生怎样的变化才会排列在赤道板两侧?这样的探究方式不断引起学生猜想,吸引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原因。学生大致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后,自行阅读课本内容,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认识。让学生尝试说出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的名称。通过这样的分三步走,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在本节内容的导入以及小结方面,充分利用课本的资源,回归课本。导入方面,让学生对问题探讨中的图片进行观察,比较体细胞以及配子染色体的区别,顺利引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小结方面,则回归课本减数分裂的概念,并让学生对该概念划分出:范围,时期,特点,结果;同时利用课后练习题掌握学生的反馈情况。
二、反思教学过程
运用多媒体先带领学生复习有丝分裂相关内容,明确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概念;重点讲解减数分裂中涉及的概念,尤其是对同源染色体的来源问题给学生作详细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动态过程。在实际操作中以措施起了很好的作用。
三、反思教学效果
本节《减数分裂》内容较为繁琐,其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多样,不同时期的细胞名称不同,而且涉及较多的专业名词,譬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等。学生虽然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有丝分裂》的过程,但对《减数分裂》仍缺乏感性直观的认识,所以本节内容对学生的挑战十分大,同时学生也容易在如此复杂的一个过程中,理不清前因后果,失去学习的耐心,所以上《减数分裂》这内容对教师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

高中生物教案《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及其意义。

o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o掌握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类比学习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认识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生命延续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及其意义。

•难点:理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受精作用的机制。

三、教学准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动画演示和相关图示。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实验材料(如有条件)。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回顾有丝分裂的内容,引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和重要性。

o介绍受精作用在生物繁殖中的作用和意义。

2.新课讲解o讲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过程,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示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o讲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包括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融合以及受精卵中染色体的变化。

强调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染色体数目恒定的重要性。

3.观察与分析(如有条件)o教师演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实验,如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或植物花粉的受精过程。

o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实验材料,记录观察结果,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和分析。

4.小组讨论与交流o学生分组讨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机制。

o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5.总结与提升o总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强调它们在生物繁殖和进化中的重要性。

o引导学生思考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研究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如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反思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反思

反思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反思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

具体做法是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讨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

并通过识别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图示,培养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通过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和行为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特点,懂得原理,记住过程,不但学得有趣,掌握也牢固。

对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要认真剖析、深入对比。

如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的区别,运用图形、曲线进行dna、染色体变化分析,加深记忆和理解,效果会更好。

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运用讲授法和对比法的教学方法。

如果把握运的不好,也很容易造成教师一言堂局面。

这样就会使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过程,而应该亲自参与丰富生动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过程。

这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把握的教学宗旨。

反思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1)创设的问题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了学生积极的讨论,让他们从一个轻松有趣的情境中开始学习;(2)应用多媒体,把减数分裂各时期连续的动画和详细的模式图展现出来,更直观和形象;(3)通过学生自行描绘减ⅱ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描述、识图和判断能力;(4)通过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数量和行为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5)学生画出两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模式图,加深记忆和理解。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经过有丝分裂的学习和模型建构,熟悉了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和行为。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转换的关键时期,通过模拟建模,重现科学史,可激发学习生物的热情,帮助他们借助亲身体验进行一定的逻辑思维,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不断扩大认识领域,形成知识体系。

新课标中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效果分析学生对细胞分裂的认识在整体上存在差异,但是在错误的认识上存在共性。

学生普遍性错误认识总结如下:(1)在细胞核结构认识上:认为DNA可以穿过核孔进行信息传递;中心体可以穿过核孔,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牵引染色体移动。

(2)在染色体和DNA数目关系认识上:认为体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或多个DNA分子。

(3)对有丝分裂过程的认识:染色体加倍的时期包括间期和后期;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也会出现四分体。

(4)对减数分裂过程的认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次;非等位基因都可发生自由组合;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各不相同。

(5)对概念的错误认识:染色单体是由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产生的,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形状和大小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就是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只存在于减数分裂的细胞中,有丝分裂的细胞没有;着丝点分裂产生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赤道板是一个可以观察到的结构。

教材分析《减数分裂》是高中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高一生物乃至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

它解释了有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卵细胞)形成的过程和受精作用的大致过程。

在本节中通过构建模型,可帮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

如果让模型建构与科学发现史联系起来,学生相当于对减数分裂过程经历了一次再发现。

减数分裂的发现历史是:科学家先显微观察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即先发现了减数分裂的结果,然后经过多年后才从初生小兔的卵巢中观察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一些特殊分裂相的。

高中生物_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加强对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以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1)生物绘图、识图能力(2)形象思维能力(3)比较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3)通过同学合作进行模拟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已经学习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学会了分析减数分裂各期的图像,课前练习模拟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为本节课构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打下了基础。

学生对生物体从何而来充满了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减数分裂模拟材料易得,准备方便。

以上都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2)受精作用的意义。

2.教学难点:(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2)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四、教学方法1.模型构建法2.多媒体动画演示法3.讲授法五.教学过程《受精作用》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利用模型建构来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2.阐明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学习重点】1.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2.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学习难点】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学习探究】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活动探究一]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1.用红、黄橡皮泥及白色卡纸,依照“模型建构”构建一个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模型。

2.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让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配对代表什么?(2)完成精原细胞形成精子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表[活动探究二]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非同源染色体有几种组合形式?请借助染色体模型动手将所有的组合情况展现出来。

高中生物_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独霸课堂45分钟,学生只能充当“留声机”,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的过程,而应该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过程。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具体做法是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讨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

并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动手,合作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反馈信息来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大家来找“差”提出问题“减数分裂”——头脑风暴活动引导学生提出假说——减数分裂动态视频验证假说——图片排序环节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小组合作、师生共析减数分裂帮助学生形成理性认识——构建模型加深认识,这种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知、情、意、行”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学习。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学情分析1.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

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高中生物_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首先减数分裂是细胞增殖知识的延续,尤其与有丝分裂间的比较和图形辨析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之一。

另外,减数分裂是三大遗传定律发生的细胞学基础,对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理解是学好遗传和变异的关键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减数分裂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以及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的随机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深刻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核心概念;②、熟练掌握减数分裂各过程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

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高中二年级预科班的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课堂上表现能力强;2、学生在学习中团队合作意识强,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强烈;3、学生已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借助课本,多媒体视频等手段获取理解新知识;4、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确了有性生殖特别是卵式生殖的重要意义,理解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设计1、设计思路在这节课中,教师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层次的任务,将教学内容设置成环环相扣的问题,并且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创设出良好的探究氛围,层层深入地展开教学:从新课的导入到减数分裂概念的自主学习,一直到精子形成中三个环节:探究减数分裂过程→“做”“议”结合学习各期变化→变式练习,实现知识的重建改组。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命起源于一场激烈的角逐,优秀的精子自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诞生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多媒体播放受精作用视频】一、概念辨析1、基本概念教师布置自主活动的要求(阅读课本P16-18,说出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说出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区别与联系。

)【多媒体播放标准卷,教师点拨,学生订正】为后面的复习扫清障碍。

2、比较交叉互换与易位【探究活动一】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所示的变异类型为,发生时期,是发生在(同源/非同源)染色体的之间。

2、交叉互换属于哪种变异类型?3、图乙所示的变异类型为,发生在(同源/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引领学生以问题串的形式理解二者的区别巩固练习【真题领悟】 (2018北京平谷区期中考试,14)如图所示动物精原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这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

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甲乙A. ②与③B. ①与③C. ①与②D. ②与④二、过程构建1、构建基本过程模型阅读课本P16-19,构建减数分裂流程图,说明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过程,比较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时间:10min回顾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和DNA的行为与数量变化,熟悉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的辨析2、交叉互换与自由【探究活动二】1、如图甲所示的一个精原细胞,在不发生交层层递进,引领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真题感悟】(2017全国卷Ⅱ,1)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

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学生回顾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规律,画出DNA、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

【多媒体播放标准卷,教师点拨,学生订正】忆。

巩固练习【真题感悟】(2018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南月考,7)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②L→M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③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④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检测学生对本小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高中生物_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精子和卵细胞向输卵管的转运;举例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解释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表达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等。

3、情感目标:通过生物受精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

2、难点:探索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教学方法】自学阅读、角色扮演、合作探究【活动设计】【活动设计一】:受精作用角色扮演活动目的:通过精子、卵细胞的角色扮演及受精过程的演绎,将微观的过程形象化,既能使学生熟悉精子和卵细胞的基本结构,感受受精作用的基本过程,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尤其是参与演出的学生,更增强了对本部分知识的理解。

活动步骤:1、课前:兴趣小组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等,熟悉精子、卵细胞基本结构,了解受精作用的基本过程,把握该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重要变化,并根据相关知识编写表演剧本。

2、课前:兴趣小组制作精子和卵细胞的结构模型。

3、课上:利用编写的剧本和制作的模型进行角色扮演。

预期效果: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活动设计二】:个体产生配子种类数活动目的:通过分别模拟2对、3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变化,熟悉减数分裂后期的特点,理解个体产生不同配子的原因,推导n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最多产配子的种类数。

活动步骤:1、课前:每小组利用彩色卡纸制作三对同源染色体,并且标号1-6。

2、课上:小组合作依次探究2对及3对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配子种类数,并推导出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配子种类数,3、课上: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后,个别小组在黑板上演示本组探究的基本过程。

预期效果:熟悉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方式和结果,理解n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最多产配子2n种的原理,增强小组之间的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图解
2、归纳、总结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异同点
3、掌握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别。

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法叙述卵细胞形成过程和精子形成过程不同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对卵细胞的存在位置、卵细胞形成过程以及减数分裂图解等图的观察和学习,培养学生识图和分析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异同
2、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的比较
【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的比较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精子形成过程
二、自主学习
一、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场所:卵巢
2.过程:
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2n)
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
1个次级卵母细胞(大)+1个第一极体(小)(染色体数:n)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1个卵细胞(大)+3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n)
三、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区别
展示各时期图像,并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图像进行比较 最后教师总结概括如下: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的判断 首先判断时期:
若染色体无规律分布为前期, 染色体排列在中央为中期, 染色体移向两极为后期; 其次判断分裂方式:
一数染色体数目(奇偶性)、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三判断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分离)
四、检测反馈, 详见课件检测反馈试题 【课堂小结】
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形成部位:卵巢。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个卵原细胞11个极体
2个极体
1个极体个卵细胞消失
染色体复制第二次}
3、精子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

4、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完了《分子与细胞》模块,具备了比较强的生物学习的能力,学习过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于细胞分裂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虽然高中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抽象,分析判断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都比
较强,而这一节的内容相对来说非常抽象,可能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挑战。

教师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尽量化抽象为直观、具体,采用多种教学策略,这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成功感
通过课上当堂检测及课后学生反映,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三维目标达成度较高,掌握了本节的重难点内容,并能较好地利用相关知识解决针对性练习,效果较好,百分之八十的同学能全部作对。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讲授减数分裂这部分内容,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书的重点之一。

以必修一学过的细胞学知识、和染色体知识为基础。

通过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行为,对杂合子体内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做出阐明,是理解第一章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一内容还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学习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阐述减数分裂的过程,这部分知识不仅是有性生殖的关键,而且涉及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数量变化知识,还是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要十分重视这一内容的学习。

因此确立本节重点是减数分裂概念、过程。

而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变化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在学习时,思维方向容易偏离,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不容易理解,因此确立本节教学难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变化特点。

在学习过程中,关键是帮助学生弄清染色体减半的原因,所以教学关键是理解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引起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以及染色体组合方式变化的关系。

重点:减数分裂概念、过程
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变化特点
1、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
A、间期
B、第一次细胞分裂
C、第二次细胞分裂
D、四分体时期
2、减数分裂中的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
A、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同源染色体分开
C、染色体进行复制
D、染色体被恢复成染色质细丝
3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
A 染色体进行复制
B 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
C 有纺锤体形成
D 着丝点分开
4.右图所示的细胞最可能的是()
A 精细胞
B 卵细胞
C 初级精母细胞
D 次级精母细胞
课标分析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课标要求掌握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以及受精作用,并会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构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模型。

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书的重点之一。

以必修一学过的细胞学知识、和染色体知识为基础。

通过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行为,对杂合子体内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做出阐明,是理解第一章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一内容还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学习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