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ppt

合集下载

《学记》三则ppt课件

《学记》三则ppt课件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第17课
《学记》三则
《学记》三则
《学记》
《学记》是我国古代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作于战国晚期 ,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具有系统性、理论性的教育专论之一。“玉不 琢,不成器”即出自《学记》一文。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 、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对中 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文中所阐述的许多思想原 则,如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对启发式和循序渐进 教学的重视、对激发学生学习内因、培养学习自觉性的重视、对因材施 教的重视等,在今天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 ,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 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三)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 ,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 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 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 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感悟
《学记》三则
读完这三则短文,你认为文中所说的教与学的 关系是怎样的?老师的责任是什么?增进学业的方 法是什么?请各用四字句概括。
答案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善学善问。
感悟
齐声诵读
《学记》三则
《礼记》
《学记》三则
(一)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止,有的人错在急于求成
注释

《礼记》二则-ppt课件

《礼记》二则-ppt课件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 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 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 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 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 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 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 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自由诵读
即使
表否定:不
代:嘉肴
吃,品尝
味美
虽 有 嘉 肴,弗 食,不 知 其 旨 也
最好的道理
好处
虽 有 至 道,弗 学,不 知 其 善 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 的味道鲜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 它的好处。
因此
教学
困惑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自我反思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参考答案: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
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 之心(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 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两篇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
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多使用对偶句,句式整齐, 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颇有韵律美,其间道理易 于让人理解、接受。
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 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类 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 它的益处”。
2.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 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 严密,有条有理。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36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36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二)读出节奏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知困。知/不足,然后/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 半。”其/此之谓乎!
(三)读出韵味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内容理解
1.齐读课文,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教学相长也”。 即“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内容理解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虽有嘉肴”?
(1)类比论证。用“佳肴”类比“至道”,用 “弗食,不知其旨也”引出“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的道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进而 引出下文的论述,使说理通俗易懂。
3、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不能,引用《兑命》中的话进行道理论证, 证明论点“教学相长”,使说理更有说服力。
小结:作者是怎样论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 提示:请你用“首先”“然后”“最后”理清本文的 论述思路。 作者首先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 重要性。然后论述教与学的关系,指出“学”与“教” 的作用,进而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以《兑命》 “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
2 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3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4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做一个爱
学习,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一)读准字音 虽有嘉肴yáo
虽有嘉肴,弗fú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ɡ也。 故曰:教jiāo学相长zhǎnɡ也。《兑yuè命》曰:“学 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礼记·学记二则》名师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礼记·学记二则》名师教学课件

戴震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但他非常聪明,过目成 诵。有一次,老师教《大学章句》的时候,他问老师: “书上凭什么说这些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的呢?又 怎么知道这是曾子的意思,却由他的学生记录的呢?” 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他又问:“朱文公 (朱熹)是什么朝代的人?”
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曾子,孔子是什么朝代的 人?”戴震问老师。老师说:“周朝人。”戴震追问道: “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戴震说:“既然这样,那么朱熹怎么知道的呢?”老师无言 以对,称赞说:“这个孩子非同一般。”
5、你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同学间相互分享。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而不善学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劳,但自 己却获益很少,还埋怨老师。
文意疏通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③,及④其久 也,相说⑤以解; 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 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处理它坚硬的部位,等到问答 的时间久了,双方就愉快地解决了问题 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啊。
文本探究
两个文段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两个文段主要内容是教育的作用和学习的方法。 文段(一):教学为先
①学习使人明白事理; ②君王建立国家,治理百姓,把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文段(二):进学之道 善于学习,善于提问,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知识梳理
字词解释 (1)人不学,不知道:_____明__白______ (2)是故古之王者:__因__此__,__所__以__ (3)其此之谓乎:_______说______ (4)师逸而功倍:__闲__适__,__轻__松___ (5)及其久也:____等__到_______ (6)此皆进学之道也:____都__是_____

第四讲《礼记》PPT课件

第四讲《礼记》PPT课件

礼义
礼质:礼的内 在精神。即仁
价 值
爱。
“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礼, 无以立。 ” 《论语·季氏》
成己
个人层面: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等。
治世
别序:分出各种等级制度。君臣、父子、 夫妇、兄弟、长幼、邻里等。 分物:礼之核心在于分。分类、分配等。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论 语·子路》“礼也者,义之实也。” 《礼
唐“九经”:九部儒家经典的合称。隋炀帝以“明经” 科取士,唐承隋制,规定“三礼”(《周礼》、 《仪礼》、《礼记》)、“三传”(《左传》、《公 羊传》、《谷梁传》),及《易》、《书》、 《诗》,称为“九经”。
宋“十三经” :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 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 《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 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 经》、《孟子》。
这样说来,君子总是以恭敬、克制和退让来阐 释礼。鹦鹉能言,始终是飞鸟;猩猩会说话,也始 终属于禽兽。现在作为人而不受礼的规范,即使能 说话,不也合了禽兽的心态么?只是禽兽无礼,才 会有父子共妻。所以,圣人兴起时,才制定礼教化 人们,使人们有礼,从而懂得把自己与禽兽区别开 来。

礼仪
礼文(仪则): 各种行为关系、 日常行为规范
孔子的礼说,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孔子金钱观
“邦有道(太平),贫且贱焉(自己却贫贱), 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
《周礼》:又名《周官》,是三礼之首,汉世初出,
因与《尚书·周官篇》相混,改为《周官经》。西 汉末列为经而属于礼,故有《周礼》之名。该书搜 集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官制及制度,以儒家的政治 理想加以增减取舍汇编而成。共分六篇。

教学相长 语文版 ppt

教学相长 语文版 ppt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 好,美 吃 味美
•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最好的道理 好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
(受到)阻碍,不通
•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过来要求自己,自己反省 自我督促自己
• 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动词,增长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古:即使 2、不知其旨也 古:味美 3:虽有至道 古: 4、教然后知困:到
今:困难 今:增长
• 1.本文讲述了什么道理? •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相辅 相成的。
• 3.本文写作特点 • 本文开头运用设喻说理的手法,从“弗 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出“至道,弗 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接着讲教与 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最后点明观点 “教学相长”。 • 文章短小精悍,有条有理
教学相长
《礼记 学记》
•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 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该书编定是 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加以辑 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 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学 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该书编定 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 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 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 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 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 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 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 《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 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 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 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 为仕者必读之书。

《学记》PPT

《学记》PPT

俗,使近的悦服,远的来归。
XXXXXXXXXXXXXXXX
XXX
tài
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
之谓乎!

大:读tài; 蛾:通蚁;时:适时;术:练习,训练
译文: 这就是大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古书上说:“小
蚂蚁总是跟随大蚂蚁引导的路径走”,就是这个 意思吧!
XXXXXXXXXXXXXXXX
译文: 虽然烧了好菜,不经过品尝就领会不到它的美
味;虽然有深远的道理,不经过学习钻研就领会不 到它的奥秘。所以说,只有经过学习实践,才会发 现自己知识不够;只有经过教学实践,才会发现自 己教学质量不高。
XXXXXXXXXXXXXXXX
XXX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
XXXXXXXXXXXXXXXX
XXX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君子:指统治阶的人,主要包括天子、诸侯、卿 大夫、士; 民:指自由民或平民; 俗:习俗,形成良好的习俗。
译文: 统治者如果要他们都受到感化,遵守现行社会秩
序,形成良风美俗,看来只有通过教育这条渠道。
XXXXXXXXXXXXXXXX
育失败的原因,才能胜任工作。
XXXXXXXXXXXXXXXX
XXX
qiǎng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道:dǎo,导,诱导; 抑:压制; 开:开个端倪;
XXXXXXXXXXXXXXXX
XXX
译文: 所以,有经验有修养的教师,总是善于运用启发诱
之小成。 lè
lùn
比年:每年;

学记PPT

学记PPT

学校管理
首先,重视大学的入学教育和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 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 其威也。未卜谛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 ,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 学不养等也。此七 者,教之大伦也。”
把入学教育做为大学教育的开始,开学这一天,官吏 要穿着礼服,用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祭祀先圣先师,以表 示尊师重道之意。开学典礼结束后,新生入学后首先要学 习《诗经· 小雅》中的三首君臣宴乐的诗,即《鹿鸣》、 《四牡》和《皇皇者华》,为的是告诉学生,大学教育是 培养政府官员的,上了大学就等于踏上了仕途的第一步。 上课的时候,学生只有听到鼓声才能打开书箧,目的是培 养学生对待学业的严肃认真的态度。教师上课之前应准备 好惩罚学生的教鞭,目的是严肃课堂纪律,使学生不敢因 懈怠而荒废学业。天子委派的政府官员或天子本人不到夏 季大祭完毕,不要到学校里来视察和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 ,为的是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趣从容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正确引导,但不要指手划脚说得 太多,为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年幼的学生 只许听,不许问,为的是使学生循序渐进而不越级学 习。这七件事是大学进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规 程和具体行为指南 。
其次,《学记》提倡大学必须建立严格的 成绩考核制度,平时的小考要经常进行,大的 成绩考核要每隔一年进行一次,每次的考核必 须有明确的标准。 《学记》提倡确立的成绩考核制度具有循 序渐进,智德并重的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教 育重德重智的传统。
学 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先秦儒家学派
从正反两方面对教育进行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专著,也是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古代 教育从其他思想中分离出来。 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 一千八九百年。它的写作年代大约在战国(公元前403 ~前221)晚期。《学记》全文1229字,分为20小节, 以简赅的文字,生动的比喻,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 作用与目的、学校制度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 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礼记》二则ppt课件

《礼记》二则ppt课件
因此
造反 害人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兴起

叫做
参考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
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 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 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 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 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 女子有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 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 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 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 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用“佳肴”作喻,由浅入深,引出要论证 的道理。)
主题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 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 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 践出真知的道理。
拓展延伸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 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 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礼记》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1、给下列红字注音:
预习检测
嘉肴( jiā)(yáo)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 即使 ) 旨( 甘美 ) 至道(最好的道理) 善( 好处 ) 困 ( 不通,理解不了 ) 是故( 所以) 自强( 自我勉励 )自反(反省自己)

学记PPT

学记PPT

作业
比喻主要有: 1玉不琢,不成器:比喻人必须经过学习才能成才, 懂得大道。 2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以“味美”比喻“道 善”,论说只有学习才能懂得“道”的好坏。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3攻坚木:先枝叶后节目,比喻问题的由易到难,由 浅入深。强调了问学必需由易而难,循序发问。 4撞钟:以钟发声比喻教学的效果。首先钟要经过敲 击才能发声,强调了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教 育。叩之小、大比喻教学的不同方式。“待其 从容,然后尽其声”,比喻因材施教的最好结 果。
第一段
词语解释: 君:(名作动)统治、治理。 《尚书》: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 其此之谓乎!:就是谈的这个道理啊。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译文: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 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 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 首先要设学施教。《尚书· 兑命》篇中 说:“始终要以设学施教为主”,就 是谈的这个道理啊!
“之”的用法

之+名——助词,的 动+之——代此,它 之+动——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方位、处所——动词,去 形+之——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之+形——副词,还 名+之+不+动——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名+之+动(疑问句)——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1.锲而舍之 代词,它 2.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3.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助词, 的 5.糅使之然也 代词, 它 6.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助词, 不译
《学记》介绍


《学记》选自《礼记》,主要论述办学兴 教的意义,各级学校的设置,教学原则、 方法,教学中应当纠正的弊病,教学成功 的经验,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 等,本文节选其中的三段。 《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 礼》合称为“三礼”。

《学记》三则PPT

《学记》三则PPT
详细描述
《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后期或汉初。由于历史记载不详,关于 《学记》的作者存在多种不同的说法。然而,《学记》作为《礼记》中的一篇,其思想与战国后期思孟学派的教 育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记》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总结词
《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原则和方法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强调了"教"与"学"的统一 ,提倡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
在《学记》中,教师被视为知识的传递者,他们 承担着将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的任务。
教师是道德的引导者
除了传授知识,教师还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道德观念的责任,帮助学生成为有德行的人。
3
教师地位的崇高
在《学记》中,教师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他们 被视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推动者。
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全面发展。
03 《学记》中的教育方法
CHAPTER
启发诱导
总结词
强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详细描述
在《学记》中,启发诱导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它主张教师不应直接传授知识 ,而应通过提问、启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掌握知识。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与科技的融合将成为未来教育的重 要趋势,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个性化教育与终身学习
未来教育应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终身学习,根据每个人的特 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和 更新知识。
谢谢
THANKS
《学记》三则
目录
CONTENTS
• 《学记》简介 • 《学记》中的教育原则 • 《学记》中的教育方法 • 《学记》中的教师观 • 《学记》的影响和意义

礼记之学记

礼记之学记
⑶靡:无。盬(gǔ):止息。 ⑷嘽(tān贪)嘽:喘息的样子。骆:黑鬃的白马。
⑸启处:启,小跪。启处,指在家安居休息。 ⑹鵻(zhuī):一种短尾的鸟,也叫鹁鸠、夫不,是一种孝鸟。
⑺苞:茂密。栩(xǔ):柞树。 ⑻将:奉养。
⑼杞:枸杞树。 ⑽骎(qīn)骎:形容马走得很快。
⑾谂(shěn):想念。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我马维骐,六辔如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谋。 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周爰咨度。 我马维骃,六辔既均。载驰载驱,周爰咨询。
旨:美味。反:反省。困:贫乏。 学学半:教人者乃益己学之半。
第一个“学”:音xiào同斅:教导、教育,亦可读jiào音。 如《文王世子》: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
第四章 大学体系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 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 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 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第六章 藏息相辅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 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 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 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 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肄:习。箧:小箱子。语:音yù,告诉。 孙:逊,恭顺。夏楚:教鞭、戒尺。躐等:不逾越等级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 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 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一则ppt课件(14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一则ppt课件(14页)


2 上述语段中用到了哪些比喻?主要论述的 是什么问题?
六拓展延伸
本课所学的内容强调了亲自学习的重要性, 能否联系我们所学过的古文,找出文中的 原句,再谈谈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提示:可以联系《劝学》《师说》《诫子 书》《朱子家训》《秋水》等。 思路: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 Nhomakorabea[1]肴:指有骨头的肉。[2]旨:指食物的味 道。[3]至道:最有说服力的理论。[4]困: 迷惑不解。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5];知困,然后能自 强[6]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学学半[7]”。其此之谓乎!
。[5]自反:自我反省。[6]强:自己鼓励自 己。[7]学学半:教育别人,能学习一半。

四 课文赏析
讨论回答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比喻什么? 这一段论述的是什么? 比喻亲身学习的重要性。论述教学关系: 教学相长

3.请同学们讨论,划分一下第二段的层次。 请同学回答 三个层次:开头—不知其善也 是故---教学相长也 最后一句

这几个层次主要用到了什么论证方法?体 现了全文的什么特点?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教育专著。对教育 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原则、教学原则、教 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都作了比 较全面的系统的论述,写得非常精练,非常 深刻。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是我国古代教育论著中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 产。

虽有佳肴[1],弗食,不知其旨[2]也;虽 有至道[3],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4]。
背诵书上的选段。 完成课后练习



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则小鸣,扣 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儒家经典诵读《礼记·学记》诵读课课件

儒家经典诵读《礼记·学记》诵读课课件

四、诵读品评,感悟意蕴。
(一)学生合作接读文段——老师指名一个学生读一句,读完一句再指另 一个学生读,直到读完为止。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自由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意蕴。 (三)分小组诵读自己喜欢的语段,讨论其中的意思并联系现实分享感悟。
四、诵读品评,感悟意蕴。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完美的玉器;人不经 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感悟?——大家谈

;
虽 有 嘉 肴 , 弗 食 不 知 其 旨 也
虽 有 至 道 , 弗 学 不
!
其 此 之
谓 乎
:"
国 君 民 , 教 学 为 先 。 《 兑 命 》 曰
念 终 始 典 于
;
玉 不 琢 , 不 成 器
人 不 学 , 不 知 道 。 是 故 古 之 王

三、整体感知
1.学生流利、有感情地齐读文段。
2.教师范读,并作诵读指导。注意发音、吐字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
3.正音:
玉不琢:(zhuó) 兑命(yuè)
嘉肴(yáo)
自强(qiǎng)
教(jiào)学相长(zhǎng) 斅学半(xiào)
三、整体感知
(四)学生分小组诵读,在诵读中释义: (1)道:指儒家之道。 (2)建国君民:建立邦国,治理民众。 (3)兑命:《尚书·商书》中的一篇,今作悦命。兑,同"说",指的是殷 商时期的贤相傅说。命, 《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 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4)念终始典于学:要自始至终学习先王法典。 (5)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6)虽:即使。嘉肴(yáo):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 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 课件


是故学
,教

知不足,然后
;知困,然后
。故曰:“
”。
《兑命》曰:“
”。其

1、诵读展示。(学习小组形式 展示)
2、疏通文意。(学习小组形式 展示)
疏通文意之—— 理解以下词语
(1)虽有嘉肴. (2)弗食,不知其旨 也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虽有嘉肴: 即使;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不知其旨也: 甘美。
虽有至道: 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不知其善也: 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所以 教然后知 困: 不通,理解不了 然后能自反也: 反省自己 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
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 四、一词多义
学学半—— 教
学 学学半—— 向别人学习 其 其此之谓乎—— 表示推测
不知其旨也—— 它的
•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弗食,不知其旨也。
2.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师生讨论)
梳理脉络悟美感
文章论述了什么道理?怎样引 出这个话题的?学习有什么作用? 作者引用了哪部著作来论证这个道 理?(用原句回答)
语言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 感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 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 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 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 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 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积累
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词语
22.《礼记》二则

礼记·学记

礼记·学记

知類通達
鄭注:知類,知事義之比也。
類別,通過歸納、演繹、驗證的過程而 得出,它意味着規律性的理性認識。在人類 認識世界的歷程中,類聚是一次偉大的進步。
知類——通達 VS “困”
強立而不反
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 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 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 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 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 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 矯!” ——《禮記 · 中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廣雅》:豫,早也。
《玉篇》:豫,逆備也。 《荀子 · 大略》: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 禍不生。

時:適時。 學而時習之:學有“三時”。

陵節:超越次第。
孫——遜:循序漸進。

觀:互相觀察、效法。
善:獲益。
扞格而不勝
扞格:抵觸抗拒,格格不入。
《荀子·強國》:“白刃扞乎胸,則目 不見流矢。”王念孫:“扞之言干也。干, 犯也,謂白刃犯胸,則不暇顧流矢也。”

典:嚴肅地關注、操持。
鄭注:典,經也。言學之不捨業也。 《廣雅》:典,主也。《舜典》:“諮, 四岳,有能典朕三禮?”《孔疏》:“掌天 神、人鬼、地祇之禮。”

《論語》: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 聞樂不樂,居處不安。孔曰:旨,美也。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鄭注:“學則睹已行之所短,教則見已 道之所未達。” 孔疏:“不教之時,謂己諸事皆通。若 其教人,則知己有不通,而事有困弊。困則 甚於不足矣。”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说文》:比,密也。
鄭注:中,猶間也。
離經辨志
離經,斷句絕也。辨志,謂別其心意所 趣向也。 朱熹:志者,心之所之也。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禮記 · 大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学为先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 》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 道,道理。是故,因此,所以。建国,创建国
家制度。君民,管理老百姓。念,观念,观点 。兑,读yuè,通“悦”,《兑命》是《尚书》 中的一篇。终始,始终,一直。典,掌管。
3、教学相长
一、《礼记》简介

《礼记》是中华传世名著经典,共四十九篇。《礼 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其内 容还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文艺 、教育等诸多方面。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 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 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 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 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 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 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 盛行不衰,也是我们今天普遍采用的注解。

5、教之大伦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 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 威也 ;未卜谛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 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 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 之谓乎!
大学,太学。皮弁,举行礼仪时戴的帽子。菜,肴馔。宵, 通“小”,宵雅,诗经中的《小雅》。肄,练习。鼓,击鼓 。箧,读qiè,书箱。孙,通“逊”,恭顺。夏,读jiǎ,同 “槚”。楚,荆条。夏楚,教鞭。 卜,占卜。禘,读,dì, 古代祭祖大礼。 游,揄扬,称赞。时,时常。语,读yù,告 诉。 存,存放。躐,读liè,超越。伦,条理,次序,大伦 ,基本制度。事,按制办事。志,立志。

6、大学之教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 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 其艺,不能乐学也。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 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 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 其此之谓乎! 时,时常,常规。时教,常规教学。正业,正课。退息,放 学。居学,家中课外学习。缦,琴弦。安,习惯于。博依, 广博的修辞知识。杂服,各种服饰。礼,礼仪。兴,提倡。 艺,艺术,技能。藏,深居。焉,代词,指代“学”。修, 潜修。息,滋生,增长。游,游历。安,安于。亲,亲近。 乐,读lè,喜欢。信,信奉。师辅,老师及其辅导。反, 违背。孙,读xùn,通“逊”,谦恭。时,时刻。敏,勤勉。 厥,代词,这样。乃,才。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 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 谓乎!
• 旨,味道。至,最高。道,道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善,美好。困,
贫乏。反,反省。强,加强,增强。长,读zhǎng, 增长。学,读xiào, 同斆,教导。学,学习。
《礼记》目录

《曲礼上》第一,《曲礼下》第二,《檀弓上》第三,《檀弓 下》第四,《王制》第五,《月令》第六,《曾子问》第七, 《文王世子》第八,《礼运》第九,《礼器》第十,《郊特牲》 第十一,《内则》第十二,《玉藻》第十三,《明堂位》第十 四,《丧服小记》第十五,《大传》第十六,《少仪》第十七, 《学记》第十八,《乐记》第十九,《杂记上》第二十,《杂 记下》第二十一,《丧大记》第二十二,《祭法》第二十三, 《祭义》第二十四,《祭统》第二十五,《经解》第二十六, 《哀公问》第二十七,《仲尼燕居》第二十八,《孔子闲居》 第二十九,《坊记》第三十,《中庸》第三十一,《表记》第 三十二,《缁衣》第三十三,《奔丧》第三十四,《问丧》第 三十五,《服问》第三十六,《间传》第三十七,《三年问》 第三十八,《深衣》第三十九,《投壶》第四十,《儒行》第 四十一,《大学》第四十二,《冠义》第四十三,《昏义》第 四十四,《乡饮酒义》第四十五,《射义》第四十六,《燕义》 第四十七,《聘义》第四十八,《丧服四制》第四十九。
二、《学记》简介

《学记》是《礼记》的第十八章,是一篇中国古 代教育教学的儒家经典论文。《学记》共二十段 ,正文不算标点符号共计1229字,具体涉及到我 国古代教育的目的、教育制度、教育教学基本原 则、内容和方法等等。文章不仅精要简练地反映 了我们祖先对教育教学的深刻认识与见解,并且 对学校设置、教育教学考察、课外学习、教育成 败的原因以及学生学习的具体方式方法都有着详 细的论述,内容广泛,思想深邃,针砭时弊。《 学记》不仅是我们研究儒家教育理论的珍贵资料 ,也是我们探讨现代教育教学不可多得的理论指 导。
《 礼 记 学 记 》 解 读
·
四书五经
•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
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 《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 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 、礼、易、春秋”。
• 一、《礼记》简介; • 二、《学记》简介; • 三、《学记》原文; • 四、《学记》释义。
三、《学记》原文
四、《学记》释义
1、化民成俗
•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 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 发,发布。虑,谋划。宪,法令。
謏,xiǎo,小。 动,触动,感动。就,接近,亲近。贤,贤士。体, 体恤。 化,教化。君子,此指古代的统治及管理者。 俗,习俗,成俗,形成良好的习俗。
4、大学之道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 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 亲师,七年视论 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 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能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 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 乎! 家,家族。党,古时500家为党。术,读suì,通 “遂”, 12500户为遂。塾、庠(读,xiáng)、序和学,不同层次的 学校。比年,每年。中年,隔一年。校,读jiào,考试。视 ,考察。离经,断开经句,句读。敬业,学业勤勉。乐群, 同学关系融洽。博习,学习广博。亲师,尊敬师长。论学, 论证学问。取友,选择朋友。知类,归纳,总结。通达,洞 明事理。成,成就。说,读yuè,通“悦”。 怀,怀念,向 往。蛾,读yǐ,通“蚁”,蚂蚁。时,适时。术,学习,练 习,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