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与图灵机

图灵与图灵机
图灵与图灵机

图灵与图灵机

不少人梦寐以求的国际计算机的最高奖项——图灵奖,为何它如此幸运,真是说来话长。

阿兰·图灵(Alan Turing),1912年6月2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他被认为成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谁也没有想到他的名字会和计算机产业挂钩。

20世纪的数学界正在热烈的讨论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昆特·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在那以前,数学家们总认为,一个数学问题虽然要找到答案也许会很困难,但理论上总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一个数学命题,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而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指出:在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数学公理系统中,总存在那样的命题,我们既不能证明它是真的,也不能证明它是假的。数学家们大吃一惊,发现以往大家认为绝对严密的数学中,原来有令人如此不安的不确定性。每个逻辑学家都在苦苦思索,试图为陷入了危机的数学找到一条出路,这些逻辑学家包括当时在剑桥的贝特朗·罗素( Bertrand Russell ) 、阿尔弗雷德·怀特海(Alfred Whitehead)、路德维格·维特斯根坦( Ludwig Wittgenstein) 等著名的逻辑学家。这时的图灵正在剑桥求学,他也同样为此问题陷入了困境。

1936年,图灵作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科学贡献,他在其著名的论文《论可计算数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On Computer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 -problem)》一文中,以布尔代数为基础,将逻辑中的任意命题(即可用数学符号)用一种通用的机器来表示和完成,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则推导出结论。这篇论文被誉为现代计算机原理开山之作,它描述了一种假想的可实现通用计算的机器,后人称之为“图灵机”。

图灵的基本思想是用机器来模拟人们用纸笔进行数学运算的过程,他把这样的过程看作下列两种简单的动作:

在纸上写上或擦除某个符号;

把注意力从纸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而在每个阶段,人要决定下一步的动作,依赖于(a)此人当前所关注的纸上某个位置的符号和(b)此人当前思维的状态。为了模拟人的这种运算过程,图灵构造出一台假想的机器,该机器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一条无限长的纸带。纸带被划分为一个接一个的小格子,每个格子上包含一个来自有限字母表的符号,字母表中有一个特殊的符号表示空白。纸带上的格子从左到右依此被编号为0,1,2,……,纸带的右端可以无限伸展。

(2)一个读写头。该读写头可以在纸带上左右移动,它能读出当前所指的格子上的符号,并能改变当前格子上的符号。

(3)一个状态寄存器。它用来保存图灵机当前所处的状态。图灵机的所有可能状态的数目是有限的,并且有一个特殊的状态,称为停机状态。

(4)一套控制规则。它根据当前机器所处的状态以及当前读写头所指的格子上的符号来确定读写头下一步的动作,并改变状态寄存器的值,令机器进入一个新的状态。

注意这个机器的每一部分都是有限的,但它有一个潜在的无限长的纸带,因此这种机器只是一个理想的设备。图灵认为这样的一台机器就能模拟人类所能进行的任何计算过程。

1945年,图灵被调往英国国家物理研究所工作。他结合自己多年的理论研究和战时制造密码破译机的经验,起草了一份关于研制自动计算机器(ACE:Automatic Computer Engine )的报告,以期实现他曾提出的通用计算机的设计思想。通过长期研究和深入思考,图灵预言,总有一天计算机可通过编程获得能与人类竞争的智能。1950年10月,图灵发表了题为《机器能思考吗?》的论文,在计算机科学界引起巨大震撼,为人工智能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同年,图灵花费4万英镑,用了约800个电子管的ACE样机研制成功,它的存储容量比爱尼亚克大了许多。在公开演示会上,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功能最强的计算机之一。图灵还设计了著名的“模仿游戏试验”,后人称之为“图灵测试”。该实验把被提问的一个人和一台计算机分别隔离在两间屋子,让提问者用人和计算机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进行问答测试。如果提问者分不清回答者是人还是机器,那就证明计算机已具备人的智能(1993年美国波士顿计算机博物馆举行的著名的“图灵测试”充分验证了图灵的预言)。

这让我想起前几年IBM公司研制的计算机“深蓝”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进行的那场人机大战,最终以“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而宣告结束,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图灵的天才预言。

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生前曾多次谦虚地说:如果不考虑巴贝奇等人早先提出的有关思想,现代计算机的概念当属于阿兰·图灵。冯·诺依曼能把“计算机之父”的桂冠戴在比自己小10岁的图灵头上,足见图灵对计算机科学影响之巨大。

毒液浸透苹果,如睡之死渗入……

身为一名数学家, 图灵模型研制计算机的梦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粉碎。当时,德国法西斯正对英伦三岛狂轰滥炸,图灵的祖国危在旦夕,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图灵前往英国外交部承担“超级机密”研究工作,即主持对德军通讯密码的破译工作。图灵便和历史

上著名的布莱奇利公园以及加密电子机械装置ENIGMA联系在了一起。

ENIGMA是德国发明家亚瑟.谢尔比乌斯(Arthur Scherbius)发明的一种加密电子器,它被证明是有史以来最可靠的加密系统之一,二战期间它开始被德军大量用于铁路、企业当中。英国第40局(英国政府负责破译密码的间谍机构)开始恐慌,因为出现了大量他们无法破译的电文。在整整13年里,英国人和法国人都认为ENIGMA是不可破译的。针对这一情况,40局新设了它的机构——英国政府代码及加密学校(GC&CS ,Government Code and Cipher School),总部坐落在白金汉郡的布莱奇利公园。在布莱奇利公园有一大批为破译ENIGMA作出卓越贡献的人们,图灵无疑是他们当中最值得叙述的一个。图灵发明了绰号为“炸弹”(Bombes)的解密机器,他被看成一位天才解密分析专家。战争结束,布莱奇利公园被关闭,“炸弹”被拆毁,所有战时有关密码分析和破译的档案资料都被销毁,直到1967年波兰出版第一本关于波兰破译ENIGMA方面的书,以及1974年温特伯坦姆写的《超级机密The Ultra Secret》一书出版,人们才知道图灵在分析解密方面的贡献。

1938年迪斯尼公司著名的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上映,图灵也观看了这部影片,在后来的日子里,他的同事常常听见他哼电影中巫婆王后泡制毒苹果的台词:“毒液浸透苹果如睡之死渗入……”而图灵的一生正是在这首歌词中结束。

图灵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没有机会看到自己被当作一个解密英雄来尊敬,相反,由于他同性恋的性倾向而倍受折磨。1952年因小偷入室行窃,图灵向警察报了案,但他却忘了向警察掩藏他和另一位男士同居的事实,同年他被警方逮捕,以“有伤风化罪”罪名遭到起诉,并被判为有罪。而这期间,他不得不忍受报纸媒体对他案件的公开全面报道。性倾向被公开,私生活曝光于大众,政府也取消了他情报部门的工作。他的脾气变的躁怒不安,性格阴沉郁悒。1954年6月8日,人们在图灵的寓所发现了他的尸体。他在自己的住处服用沾过氰化物的苹果而自杀。临死的前夜,也许图灵的耳边还回响着那首歌:“毒液浸透苹果如睡之死渗入……”

迄今为止,作为计算机界“诺贝尔奖”的图灵奖已走过了36个春秋。40多位图灵奖得主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创新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在珍惜自己所获崇高荣誉的同时,也深切怀念阿兰·图灵这位在计算机创新史上永放光芒的先驱。

图灵测试介绍 图灵机的工作原理详解

图灵测试介绍图灵机的工作原理详解 图灵测试简介图灵测试(TheTuringtest)由艾伦麦席森图灵发明,指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 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有超过30%的测试者不能确定出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图灵测试一词来源于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的先驱阿兰麦席森图灵写于1950年的一篇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其中30%是图灵对2000年时的机器思考能力的一个预测,目前我们已远远落后于这个预测。 图灵测试测试内容图灵提出了一种测试机器是不是具备人类智能的方法。即假设有一台电脑,其运算速度非常快、记忆容量和逻辑单元的数目也超过了人脑,而且还为这台电脑编写了许多智能化的程序,并提供了合适种类的大量数据,那么,是否就能说这台机器具有思维能力? 图灵肯定机器可以思维的,图灵测试他还对智能问题从行为主义的角度给出了定义,由此提出一假想:即一个人在不接触对方的情况下,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和对方进行一系列的问答,如果在相当长时间内,他无法根据这些问题判断对方是人还是计算机,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计算机具有同人相当的智力,即这台计算机是能思维的。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测试(TuringTesTIng)。当时全世界只有几台电脑,其他几乎所有计算机根本无法通过这一测试。 要分辨一个想法是自创的思想还是精心设计的模仿是非常难的,任何自创思想的证据都可以被否决。图灵试图解决长久以来关于如何定义思考的哲学争论,他提出一个虽然主观但可操作的标准:如果一台电脑表现(act)、反应(react)和互相作用(interact)都和有意识的个体一样,那么它就应该被认为是有意识的。 为消除人类心中的偏见,图灵设计了一种模仿游戏即图灵测试:远处的人类测试者在一段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两个实体对他提出的各种问题的反应来判断是人类还是电脑。通过一

实验1图灵机模型与计算机硬件系统虚拟拆装实验报告

实验1 图灵机模型与计算机硬件系统虚拟拆装实验报告 学号51 姓名叶思凡班级:卫生检验与检疫15 实验时间: 2017年 2月 23 日

在本次实验中,你有哪些收获?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已经解决?如果已经解决了,请说说你是如何解决的。也可谈谈你的其它想法。 在本次实验中,我认识到图灵机模型组成和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组成及其功

能,并且了解到最初的计算机是如何诞生并运行的。在实验中,对于图灵机模型模拟过程,以及冯诺依曼计算机的运行难以理解。在搜素相关资料并询问老师后,得知图灵机是为了用机器模拟人的运算过程而实现的,图灵机是通过纸带来读取一个空格的信息,并根据控制器当前的状态和控制规则,改变控制器当前的状态,而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则是通过计算机硬件设备将许多命令按一定的顺序组成的程序,然后把程序和数据一起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对已存入的程序和数据处理后,输出结果。 第一周作业题:(请认真查阅教材及相关资料,回答以下问题,并把答案附在问题之后)1.什么是图灵机的理论模型?其核心思想与贡献是什么? 答:图灵机模型是指图灵机具有一个有穷控制器, 一条两端无穷的输入输出带和一个带头,带划分为单元格, 每个单元格可以放置一个符号, 带头每次根据当前状态和带头处单元格的符号内容, 根据转移规则选择下一个动作, 每个动作都包括下一个状态, 修改带头处单元格的符号以及带头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个单元。 图灵机的思想是关于数据、指令、程序及程序/指令自动执行的基本思想。 其贡献主要有:1、图灵机模型理论是计算学科最核心的理论之一;2、图灵机模型为计算机设计指明了方向;3、图灵机模型是算法分析和程序语言设计的基础理论。 2.什么是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为什么说它是现代计算机的基础? 答:冯诺依曼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数学计算机的数制采用二进制;计算机应该按照程序顺序执行。人们把冯·诺依曼的这个理论称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从ENIAC到当前最先进的计算机都采用的是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所以冯·诺依曼是当之无愧的数字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机构也是现代计算机的基础。

图灵机简述

计算引论课程论文 图灵机 院(系)计算机学院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39061606 姓名苏振昊 2011年5月9日

目录 前言 (2) 摘要 (3) Abstract (4) 1.图灵机 (5) ⑴图灵与图灵机 (5) ⑵图灵的基本思想 (6) ⑶图灵机和计算 (7) ⑷停机问题 (8) ⑸通用图灵机 (8) 2超越图灵机算 (9)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前言 图灵机模型是目前为止最为广泛应用的经典计算模型。目前人类尚无找到其它的计算模型,其可计算的问题类超过图灵机的计算能力。 图灵机模型证明了通用计算理论,肯定了计算机实现的可能性,它也给出了计算机应有的主要架构;它引入了读写与算法与程序语言的概念,极大的突破了过去的计算机器的设计理念;同时,图灵机模型理论是计算学科最核心的理论,因为计算机的极限计算能力就是通用图灵机的计算能力,很多问题可以转化到图灵机这个简单的模型来考虑。可以说,正是在图灵搭建的理论基础之上,计算机才有了后来的蓬勃发展。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在这里探讨一下图灵机模型,这个迄今为止最为经典的计算模型。

摘要 图灵的基本思想是用机器来模拟人们用纸笔进行数学运算的过程。为了模拟人的这种运算过程,图灵构造出一台假想的机器,这个机器的每一部分都是有限的,但它有一个潜在的无限长的纸带,因此这种机器只是一个理想的设备。图灵认为这样的一台机器就能模拟人类所能进行的任何计算过程。 同时,由于停机问题的不可解,这就存在一些图灵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让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出能够超越图灵计算的计算模型。 关键词:图灵、图灵机、停机问题

第4章冯诺依曼计算机机器级程序及其执行练习题答案解析

百度文库 1 第4章冯.诺依曼计算机:机器级程序及其执行 1、关于“图灵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图灵机给出的是计算机的理论模型; (B)图灵机的状态转移函数,其实就是一条指令,即在q状态下,当输入为X时,输出为Y,读写头向右(R)、向左(L)移动一格或不动(N),状态变为p; (C)图灵机是一种离散的、有穷的、构造性的问题求解思路; (D)凡是能用算法方法解决的问题也一定能用图灵机解决;凡是图灵机解决不了的问题人和算法也解决不了; (E)上述有不正确的。 答案:E 解释: 本题考核基本的图灵机模型。 20世纪30年代,图灵提出了图灵机模型,建立了指令、程序及通用机器执行程序的理论模型,奠定了计算理论的基础,因此(A)正确;选项(B)是图灵机的五元组形式的指令集,是一个行动集合,又称状态转移函数,因此正确;图灵机是一种离散的、有穷的、构造性的问题求解思路,一个问题的求解可以通过构造其图灵机(即算法和程序)来解决,因此(C)正确;(D)为图灵可计算性问题,正确。综上,本题答案为(E)。 具体内容请参考第四章视频之“图灵机的思想与模型简介”以及第四章课件。 2、关于“图灵机”和“计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计算就是对一条两端可无限延长的纸带上的一串0和1,一步一步地执行指令,经过有限步骤后得到的一个满足预先规定的符号串的变换过程; (B)“数据”可被制成一串0和1的纸带送入机器中进行自动处理,被称为数据纸带;处理数据的“指令”也可被制作成一串0和1的纸带送入机器中,被称为程序纸带;机器一方面阅读程序纸带上的指令,并按照该指令对数据纸带上的数据进行变换处理。 (C)计算机器可以这样来制造:读取程序纸带上的指令,并按照该指令对数据纸带上的数据做相应的变换,这就是图灵机的基本思想; (D)上述有不正确的。 答案:D

图灵与图灵机

图灵与图灵机 不少人梦寐以求的国际计算机的最高奖项——图灵奖,为何它如此幸运,真是说来话长。 阿兰·图灵(Alan Turing),1912年6月2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他被认为成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谁也没有想到他的名字会和计算机产业挂钩。 20世纪的数学界正在热烈的讨论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昆特·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在那以前,数学家们总认为,一个数学问题虽然要找到答案也许会很困难,但理论上总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一个数学命题,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而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指出:在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数学公理系统中,总存在那样的命题,我们既不能证明它是真的,也不能证明它是假的。数学家们大吃一惊,发现以往大家认为绝对严密的数学中,原来有令人如此不安的不确定性。每个逻辑学家都在苦苦思索,试图为陷入了危机的数学找到一条出路,这些逻辑学家包括当时在剑桥的贝特朗·罗素( Bertrand Russell ) 、阿尔弗雷德·怀特海(Alfred Whitehead)、路德维格·维特斯根坦( Ludwig Wittgenstein) 等著名的逻辑学家。这时的图灵正在剑桥求学,他也同样为此问题陷入了困境。 1936年,图灵作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科学贡献,他在其著名的论文《论可计算数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On Computer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 -problem)》一文中,以布尔代数为基础,将逻辑中的任意命题(即可用数学符号)用一种通用的机器来表示和完成,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则推导出结论。这篇论文被誉为现代计算机原理开山之作,它描述了一种假想的可实现通用计算的机器,后人称之为“图灵机”。 图灵的基本思想是用机器来模拟人们用纸笔进行数学运算的过程,他把这样的过程看作下列两种简单的动作: 在纸上写上或擦除某个符号; 把注意力从纸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而在每个阶段,人要决定下一步的动作,依赖于(a)此人当前所关注的纸上某个位置的符号和(b)此人当前思维的状态。为了模拟人的这种运算过程,图灵构造出一台假想的机器,该机器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一条无限长的纸带。纸带被划分为一个接一个的小格子,每个格子上包含一个来自有限字母表的符号,字母表中有一个特殊的符号表示空白。纸带上的格子从左到右依此被编号为0,1,2,……,纸带的右端可以无限伸展。

第4章冯.诺依曼计算机:机器级程序及其执行练习题答案解析.

第4章冯.诺依曼计算机:机器级程序及其执行 1、关于“图灵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图灵机给出的是计算机的理论模型; (B)图灵机的状态转移函数,其实就是一条指令,即在q状态下,当输入为X时,输出为Y,读写头向右(R)、向左(L)移动一格或不动(N),状态变为p; (C)图灵机是一种离散的、有穷的、构造性的问题求解思路; (D)凡是能用算法方法解决的问题也一定能用图灵机解决;凡是图灵机解决不了的问题人和算法也解决不了; (E)上述有不正确的。 答案:E 解释: 本题考核基本的图灵机模型。 20世纪30年代,图灵提出了图灵机模型,建立了指令、程序及通用机器执行程序的理论模型,奠定了计算理论的基础,因此(A)正确;选项(B)是图灵机的五元组形式的指令集,是一个行动集合,又称状态转移函数,因此正确;图灵机是一种离散的、有穷的、构造性的问题求解思路,一个问题的求解可以通过构造其图灵机(即算法和程序)来解决,因此(C)正确;(D)为图灵可计算性问题,正确。综上,本题答案为(E)。 具体内容请参考第四章视频之“图灵机的思想与模型简介”以及第四章课件。 2、关于“图灵机”和“计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计算就是对一条两端可无限延长的纸带上的一串0和1,一步一步地执行指令,经过有限步骤后得到的一个满足预先规定的符号串的变换过程; (B)“数据”可被制成一串0和1的纸带送入机器中进行自动处理,被称为数据纸带;处理数据的“指令”也可被制作成一串0和1的纸带送入机器中,被称为程序纸带;机器一方面阅读程序纸带上的指令,并按照该指令对数据纸带上的数据进行变换处理。 (C)计算机器可以这样来制造:读取程序纸带上的指令,并按照该指令对数据纸带上的数据做相应的变换,这就是图灵机的基本思想; (D)上述有不正确的。 答案:D

关于图灵机的三个问题

写这篇文章,是想尝试回答学习图灵机模型中遇到的三个问题: 1) 为什么图灵机有不可判的问题? 2) 为什么强大的图灵机会不停机? 3) 为什么图灵当初要设计图灵机? 图灵机(Turing machine)是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Alan Turing)于1936年设计的一种抽象机器,用于定义和模拟计算(computing)。图灵机虽然构造简单,但却及其强大,它能模拟现代计算机的所有计算行为,堪称计算的终极机器。然而即便是这个终极机器,也有令它无能为力的问题,这便是第一个要回答的问题:为什么图灵机有不可判的问题? 首先明确什么是图灵可识别(Turing recognizable)和图灵可判定(Turing decidable)。图灵机的识别对象是语言,图灵可识别当然不是说图灵本人能识别的语言(照这样说汉语可能是图灵不可识别的~),事实上这只是简称,全称应该是图灵机可识别语言(Turing machine recognizable language)和图灵机可判定语言(Turing machine decidable language)。 一台图灵机在读取一个串后可能进入三种状态:接受、拒绝、循环,如果图灵机进入循环状态,那它将永不停机。现在假设有语言A,如果能设计出一台图灵机M,对于任意字符串ω,如果ω∈A,那么M读取ω后会进入接受状态,那么A是一个图灵可识别语言。注意这个定义对于ω不属于A的情况没有做出限制,所以M读取到不属于A的ω,那么它有可能拒绝,也有可能循环。 图灵可判定语言的要求更严格,它要求对于语言A能设计出一台图灵机M:如果ω∈A,M 进入接受状态;否则进入拒绝状态。如果一个语言是图灵可判定的,总能设计出一台图灵机,能在有限步数内判定一个字符串是不是属于这个语言。如果一台图灵机对所有输入总是停机,那么称它为判定器(decider)。然而第一个问题指明一定有所有判定器都不能判定的问题,要证明这一点,得从康托(Georg Cantor)说起。 康托最大的贡献可能是创建了现代集合论,他认为某些不同的无穷集合有不同的大小。1891年,康托发表了一篇只有5页的论文,证明实数集的基数大于自然数集,并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传说中的对角线方法(方法虽然巧妙但很简单,wiki上有我就不赘述)。图灵机的不可判定问题便需要借助对角线方法。而实数集“大于”自然数集这个事实,可以这么想:“无限×无限”比“无限×有限”大。每个自然数是有限的,集合是一阶无限,自然数集就是一阶无限;相较之下,一个实数是一阶无限,集合又是一阶无限,那么实数的集合就是二阶无限。这个一阶二阶只是我个人的说法,关于不同集合之间的大小关系,康托提出连续统假设,即希尔伯特第一问题,认为不存在一个基数绝对大于可数集而绝对小于实数集的集合,不过这跟今天的话题没有关系,不再展开。 回到正题:图灵机。图灵机能够识别语言,而图灵机本身当然也可以由语言描述。什么是语言?给定一个字母表∑,一个{[由∑中的字母组成的序列]的集合}就是∑上的一个语言(为了消除歧义,算式可以加括号,语言当然也可以)。必须清楚这些概念中哪些是有限的,哪些是无限的:一个语言包含的字符串数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但一个字母表上的所有语言的数目是无限的,而语言中任意一个字符串的长度是有限的。 首先要证明的是:一个字母表上所有语言构成的集合不仅是无限的,而且是不可数的。 这里需要借助无限二进制序列的集合来帮助证明。一个无限二进制序列(即{0,1}组成的无限序列)是一阶无限,那么这些序列组成的集合就是“无限×无限”,可以通过对角线方法证明无限二进制序列是不可数的,也可以将实数集的元素唯一地映射到无限二进制序列集合。

图灵机介绍

图灵机介绍 图灵机 所谓的图灵机就是指一个抽象的机器,它有一条无限长的纸带,纸带分成了一个一个的小方格,每个方格有不同的颜色。有一个机器头在纸带上移来移去。机器头有一组内部状态,还有一些固定的程序。在每个时刻,机器头都要从当前纸带上读入一个方格信息,然后结合自己的内部状态查找程序表,根据程序输出信息到纸带方格上,并转换自己的内部状态,然后进行移动。 发明者 1936年,阿兰·图灵(1912-1954)提出了一种抽象的计算模型——图灵机(TuringMachine)。形式化 一台图灵机是一个七元组,{Q,Σ,Γ,δ,q0,qaccept,qreject},其中Q,Σ,Γ都是有限集合,且满足 1.Q是状态集合; 2.Σ是输入字母表,其中不包含特殊的空白符□; 3.Γ是带字母表,其中□∈Γ且Σ∈Γ; 4.δ:Q×「→Q×Γ×{L,R}是转移函数,其中L,R表示读写头是向左移还是向右移; 5.q0∈Q是起始状态; 6.qaccept是接受状态。 7.qreject是拒绝状态,且。qreject≠qaccept 基本思想 图灵的基本思想是用机器来模拟人们用纸笔进行数学运算的过程,他把这样的过程看作下列两种简单的动作: 在纸上写上或擦除某个符号; 把注意力从纸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而在每个阶段,人要决定下一步的动作,依赖于(a)此人当前所关注的纸上某个位置的符号和(b)此人当前思维的状态。 为了模拟人的这种运算过程,图灵构造出一台假想的机器,该机器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一条无限长的纸带TAPE。纸带被划分为一个接一个的小格子,每个格子上包含一个来自有限字母表的符号,字母表中有一个特殊的符号表示空白。纸带上的格子从左到右依此被编号

图灵与图灵机

图灵与图灵机 关于图灵的介绍: 图灵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之父。 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测试,至今,每年都有试验的比赛。此外,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关于图灵机的介绍: 根据了解,图灵机是一种抽象的机器(没有实体机),是一种任意解决数学逻辑过程的机器,是一种理论上的通用机(在50年代计算机只能解决某一特定逻辑问题)。 图灵机是模拟人写字的过程,包括两个步骤:1.在纸上写入或擦去一个符号;2.把注意力从纸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把注意力从纸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其包括了以下几个部件: 1.读写头,它可以读出和改变纸上的符号,并且可以左右移动; 2.状态寄存器,用于保存图灵机所处在的状态(包括停机问题); 3.控制规则,根据读写头的状态和纸带上的字符来确定下一步动作,并改变状态寄存 器的值; 4.无限长的纸带,字母符号记录的载体; 这个机器可以解决人类已知的所有计算问题,以及由其衍生的停机问题对数学和计算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下面我来讲讲停机问题: 其本质问题是: 给定一个图灵机T,和一个任意语言集合S,是否T会最终停机于每一个s∈S。其意义相同于可确定语言。显然任意有限个S是可判定性的,可列的S也是可停机的。 通俗的说,停机问题就是判断任意一个程序是否会在有限的时间之内结束运行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可以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解决,则有一个程序判断其本身是否会停机并做出相反的行为,这时候显然不管停机问题的结果是什么都不会符合要求。所以这是一个不可解的问题。 这和理发师的问题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停机问题是目前逻辑学的焦点,和第三次数学危机的解决方案。 图灵机还有许多变种: 多带图灵机,非确定性图灵机,枚举器等(来自百度,对此不太了解)

图灵机简介和原理分析(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图灵机简介和原理分析 摘要:1936年,阿兰·图灵提出了一种抽象的计算模型——图灵机(Turing Machine)。图灵机是指一个抽象的机器,可被视作任意解决有限数学逻辑过程的机器,它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逻辑过程的方法,加快了后来诺依曼设计的计算机的出现。本文将对图灵机的原理和历史等进行简介和分析。 关键字:图灵机,计算模型。 一.图灵机的历史发展 图灵机被公认为现代计算机的原型,这台机器可以读入一系列的零和一,这些数字代表了解决某一问题所需要的步骤,按这个步骤走下去,就可以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这种观念在当时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因为即使在50年代的时候,大部分的计算机还只能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不是通用的,而图灵机从理论上却是通用机。 1936年,图灵向伦敦权威的数学杂志投了一篇论文,题为"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在这篇开创性的论文中,图灵给"可计算性"下了一个严格的数学定义,并提出著名的图灵机"(Turing Machine)的设想。"图灵机"不是一种具体的机器,而是一种思想模型,可制造一种十分简单但运算能力极强的计算装置,用来计算所有能想像得到的可计算函数。"图灵机"与"冯?诺伊曼机"齐名,被永远载入计算机的发展史中。 1950年10月,图灵又发表了另一篇题为"机器能思考吗"的论文,成为划时代之作。也正是这篇文章,为图灵赢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 在图灵看来,这台机器只用保留一些最简单的指令,一个复杂的工作只用把它分解为这几个最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实现了,在当时他能够具有这样的思想确实是很了不起的。 图灵机的产生一方面奠定了现代数字计算机的基础(要知道后来冯?诺依曼就是根据图灵的设想才设计出第一台计算机的)。另一方面,根据图灵机这一基本简洁的概念,我

图灵机简介和原理分析

图灵机简介和原理分析 摘要:1936年,阿兰·图灵提出了一种抽象的计算模型——图灵机 (Turing Machine)。图灵机是指一个抽象的机器,可被视作任意解决有限数学逻辑过程的机器,它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逻辑过程的方法,加快了后来诺依曼设计的计算机的出现。本文将对图灵机的原理和历史等进行简介和分析。 关键字:图灵机,计算模型。 一.图灵机的历史发展 图灵机被公认为现代计算机的原型,这台机器可以读入一系列的零和一,这些数字代表了解决某一问题所需要的步骤,按这个步骤走下去,就可以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这种观念在当时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因为即使在50年代的时候,大部分的计算机还只能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不是通用的,而图灵机从理论上却是通用机。 1936年,图灵向伦敦权威的数学杂志投了一篇论文,题为"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在这篇开创性的论文中,图灵给"可计算性"下了一个严格的数学定义,并提出著名的图灵机"(Turing Machine)的设想。"图灵机"不是一种具体的机器,而是一种思想模型,可制造一种十分简单但运算能力极强的计算装置,用来计算所有能想像得到的可计算函数。"图灵机"与"冯?诺伊曼机"齐名,被永远载入计算机的发展史中。1950年10月,图灵又

发表了另一篇题为"机器能思考吗"的论文,成为划时代之作。也正是这篇文章,为图灵赢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 在图灵看来,这台机器只用保留一些最简单的指令,一个复杂的工作只用把它分解为这几个最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实现了,在当时他能够具有这样的思想确实是很了不起的。 图灵机的产生一方面奠定了现代数字计算机的基础(要知道后来冯?诺依曼就是根据图灵的设想才设计出第一台计算机的)。另一方面,根据图灵机这一基本简洁的概念,我们还可以看到可计算的极限是什么。也就是说实际上计算机的本领从原则上讲是有限制的。请注意,这里说到计算机的极限并不是说它不能吃饭、扫地等硬件方面的极限,而是仅仅就从信息处理这个角度,计算机也仍然存在着极限。这就是图灵机的停机问题。 二.图灵机原理及分析 图灵的基本思想是用机器来模拟人们用纸笔进行数学运算的过程,他把这样的过程看作下列两种简单的动作: 1)在纸上写上或擦除某个符号; 2)把注意力从纸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而在每个阶段,人要决定下一步的动作,依赖于 (a) 此人当前所关注的纸上某个位置的符号和(b) 此人当前思维的状态。为了模拟人的这种运算过程,图灵构造出一台假想的机器,该机器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条无限长的纸带。纸带被划分为一个接一个的小格子,每

图灵

Alan Mathison Turing (阿兰〃麦席森〃图灵): 图灵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他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许多人工智能的重要方法也源自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图灵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把计算机实际用于数学研究的科学家。 图灵1912年生于英国伦敦,小时候的他生性活泼好动,很早就表现出对科学的探索精神,中学时,他在科学方面的才能就已经显示出来,在学校时,图灵似乎对前人现成的理论并不感兴趣,什么东西都要自己来一次,他如此严谨独立的创新和思考,为他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期间,他主要研究量子力学、概率论,逻辑学和可计算理论,并提出“图灵机”的构想。1935年,年仅23岁的图灵,被选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 从剑桥大学毕业后,图灵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博士研究,涉及逻辑学、代数和数论等领域。二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应邀加入英国政府破译二战德军密码的工作,作为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之一,在破译纳粹德国通讯密码的工作上成就杰出,并成功破译了德军U-潜艇密码,为扭转二战盟军的大西洋战场战局立下汗马功劳,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1936年,图灵向伦敦权威的数学杂志投了一篇题为“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的论文,在这篇开创性的论文中,图灵给“可计算性”下了一个严格的数学定义,并提出著名的“图灵机”的设想。之后,图灵又发表了一篇划时代之作“机器能思考吗”,为他赢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 1954年6月8日,图灵42岁,正逢进入他生命中最辉煌的创造顶峰时,

却被女管家发现因食用了浸泡在氰化物中的苹果而死亡。一代英灵,就此过早离去,成为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大遗憾。为表彰他的贡献,人们专门设立了一个一年一度的“图灵奖”,颁发给最优秀的电脑科学家。这枚奖章就像“诺贝尔奖”一样,为计算机界的获奖者带来至高无上的荣誉。而对图灵死亡原因的争论不休,也更为这位伟人的一生弥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贡献: 1.提出了有限状态自动机即图灵机的概念,这一理论奠定了整个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2.设想仿真系统,提出自动程序设计概念 3.提出了重要的衡量标准“图灵测试”,如果有机器能够通过图灵测试,那他就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智能机,和人没有区别了。 4.作为英国政府破译二战德军密码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之一,在破译纳粹德国通讯密码的工作上成就杰出,并成功破译了 德军U-潜艇密码,为扭转二战盟军的大西洋战场战局立下汗马 功劳。 5.为全人类的科学家树立了一个有创新严谨意识和不断求索精神的良好榜样,使后人可以沿着他的足迹,不断进取追寻。

图灵的生平介绍

图灵的生平介绍 完成人:13级电子信息工程2班谢星宇阿兰·麦席森·图灵(1912~1954),英国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密码学 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1912年6月23日生于英国帕 丁顿,1931年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师从著名数学家哈代,1938年在美 国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二战爆发后返回剑桥,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 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1954年6月7日在 曼彻斯特去世。 一、生平年表 1912年6月2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 1930年和1931年,两次获得他的一位同学莫科姆的父母设立的自然科学奖,获奖工作中有一篇论文题为“亚硫酸盐和卤化物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受到政府派来的督学的赞赏,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为他后的一些研究奠定了基础,他的数学能力使他在念中学时获得过国王爱德华六世数学金盾奖章。 1931年-193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学习。图灵考进了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专攻数学。[5] 1935年,年仅23岁的图灵,被选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 1936年他来到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 1938-1939年,返回剑桥从事研究工作,并应邀阿兰·麦席森·图灵 加入英国政府破译二战德军密码的工作。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对德宣战,图灵随即应征入伍,正式到“政府编码与密码学院”服役。 1940年-1942年,作为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之一,在破译纳粹德国通讯密码的工作上成就杰出,并成功破译了德军U-潜艇密码,为扭转二战盟军的大西洋战场战局立下汗马功劳。 1945年二战结束,图灵复员,随后被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聘为高级研究员,他于是又回到出生地伦敦,专心研究计算机理论。 1946年,图灵获得“OBE”,即“不列颠帝国勋章”,那是英国皇室给予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立下大功的人士的荣誉。 1947年-1948年,主要从事计算机程序理论的研究,并同时在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领域做出开创性的理论研究。 1945年到1948年,图灵在国家物理实验室,负责自动计算引擎(ACE)(Automatic Computing Engine,ACE)的工作 1949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把计算机实际用于数学研究的科学家。 1950年,写文章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 1950年10月,图灵又发表了另一篇题为“机器能思考吗”的论文,成为 划时代之作。也正是这篇文章,为图灵赢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 1951年,从事生物的非线性理论研究。图灵被英国皇家学会选为会员,那年他39 岁,成为他家族中的第四位皇家学会会员。 1953年-1954年,继续在生物和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被迫承受的对同性恋倾向的“治疗”,致使原本热爱体育运动的图灵在身心上受到极大的伤害。 1954年6月7日,图灵被发现死于家中的床上,床头还放着一个被咬了

计算机科学家介绍

1、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1903-1957):美籍匈牙利裔科学家、数学家,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1945年,冯·诺依曼首先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和二进制原理,后来,人们把利用这种概念和原理设计的电子计算机系统统称为“冯.诺曼型结构”计算机。冯.诺曼结构的处理器使用同一个存储器,经由同一个总线传输。冯·诺依曼的主要贡献就是提出并实现了“存储程序”的概念。由于指令和数据都是二进制码,指令和操作数的地址又密切相关,因此,当初选择这种结构是自然的。但是,这种指令和数据共享同一总线的结构,使得信息流的传输成为限制计算机性能的瓶颈,影响了数据处理速度的提高。 2、阿兰·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6.23—1954.6.7),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他被视为计算机之父。1936年,图灵向伦敦权威的数学杂志投了一篇论文,题为“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在这篇开创性的论文中,图灵给“可计算性”下了一个严格的数学定义,并提出著名的“图灵机”(Turing Machine)的设想。“图灵机”不是一种具体的机器,而是一种思想模型,可制造一种十分简单但运算能力极强的计算装置,用来计算所有能想象得到的可计算函数。“图灵机”与“冯·诺伊曼机”齐名,被永远载入计算机的发展史中。1950 年10月,图灵又发表了另一篇题为“机器能思考吗”的论文,成为划时代之作。也正是这篇文章,为图灵赢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 3、克劳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1916年4月30日诞生于美国密西根州的Petoskey。科学家,现代信息论的著名创始人,信息论及数字通信时代的奠基人。1948年香农长达数十页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成了信息论正式诞生的里程碑。在他的通信数学模型中,清楚地提出信息的度量问题,他把哈特利的公式扩大到概率pi不同的情况,得到了著名的计算信息熵H的公式:H=∑-pi log pi。如果计算中的对数log是以2为底的,那么计算出来的信息熵就以比特(bit)为单位。今天在计算机和通信中广泛使用的字节(Byte)、KB、MB、GB等词都是从比特演化而来。“比特”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知道了如何计量信息量。香农的信息论为明确什么是信息量概念作出决定性的贡献。 4、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1916年6月15日--2001年2月9日Herbert Alexander Simon ):美国科学家,他是20世纪科学界的一位奇特的通才,在众多的领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个世代。他学识渊博、兴趣广泛,研究工作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广大领域,并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在国际上获得了诸多特殊荣誉。1956年夏天数十名来自数学、心理学、神经学、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等各种领域的学者聚集在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市的达特茅斯学院,,讨论如何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并根据麦卡锡的建议,正式把这一学科领域命名为“人工智能”。西蒙参加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而且他们带到会议上去的“逻辑理论家”是当时唯一可以工作的人工智能软件,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与关注。因此,西蒙、纽厄尔以及达特茅斯会议的发起人麦卡锡和明斯基被公认为是人工智能的奠基人,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1957年西蒙与别人合作开发了IPL语言(1nformation Processing Language)。在AI的历史上,这是最早的一种AI程序设计语言,其基本元素是符号,并首次引进表处理方法。1966年西蒙、纽厄尔和贝洛尔(Baylor)合作,开发了最早的下棋程序之一MATER。1970年在研究自然语言理解的过程中,西蒙发展与完善了语义网络的概念和方法,把它作为知识表示(knowledge representation)的一种通用手段,并取得很大成功。1972年7月作为美国计算机科学家代表团成员之一第一次到中国访问。之后又9次来华访问。1975年他和艾伦?

计算机原理之图灵机与冯诺依曼机

计算机原理之图灵机与冯诺依曼机 计算机科学班边敬云,刘迎春,曹晔一、冯诺依曼机 冯·诺伊曼结构,也称普林斯顿结构,是一种将程序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合并在一起的计算机设计概念结构。冯诺依曼机由一个同时存放指令和数据的主存储器、一个二进制的算逻运算部件、一个解释存储器中的指令并能控制指令执行的程序部件以及由控制部件操作的I/O设备,因此被称为存储程序型计算机。冯诺依曼首次提出了三大概念: 1.五大组成部件:输入设备,辅存储器,主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出设备。 2.采用二进制。 3.存储程序。 但是将CPU与存储器分开并非十全十美,反而会导致一些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冯·诺伊曼瓶颈:在CPU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率与存储器的容量相比起来相当小,在现代计算机中,数据传输率与CPU 的工作效率相比之下非常小,在某些情况下(当CPU需要在巨大的数据上运行一些简单指令时),数据传输率就成了整体效率非常严重的限制。CPU将会在数据输入或输出存储器时闲置。由于CPU速度远大

于存储器读写速率,因此瓶颈问题越来越严重。(但后来这个问题被高速缓存解决了!)冯诺依曼结构还将运算器和存储器分开,则意味着存储器和运算器之间的传输通道的速率必须高于运算器的速度,否则运算器会处于等待状态,提高了技术上的难度。 二、图灵机 图灵机,是在1936年提出的一种抽象计算模型,其更抽象的意义为一种数学逻辑机,可以看作等价于任何有限逻辑数学过程的终极强大逻辑机器。仅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理想化机器。 图灵的基本思想是用机器来模拟人们用纸笔进行数学运算的过程,他把这样的过程看作下列两种简单的动作: ?在纸上写上或擦除某个符号; ?把注意力从纸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而在每个阶段,人要决定下一步的动作,依赖于当前所关注的纸上某个位置的符号和当前思维的状态。为了模拟人的这种运算过程,图灵构造出一台假想的机器,该机器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一条无限长(理想化)的纸带。纸带被划分为一个接一个的小 格子,每个格子上包含一个来自有限字母表的符号,还有字母表中特殊的符号表示空白。纸带上的格子从左到右依次被编号为0, 1, 2, ...,纸带的右端可以无限伸展(理想化)。 2、一个读写头HEAD。该读写头可以在纸带上左右移动,它能读出

图灵机原理及分析

一.图灵机原理及分析 图灵的基本思想是用机器来模拟人们用纸笔进行数学运算的过程,他把这样的过程看作下列两种简单的动作: 1)在纸上写上或擦除某个符号; 2)把注意力从纸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而在每个阶段,人要决定下一步的动作,依赖于 (a) 此人当前所关注的纸上某个位置的符号和(b) 此人当前思维的状态。为了模拟人的这种运算过程,图灵构造出一台假想的机器,该机器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条无限长的纸带。纸带被划分为一个接一个的小格子,每个格子上包含一个来自有限字母表的符号,字母表中有一个特殊的符号表示空白。纸带上的格子从左到右依此被编号为 0, 1, 2, ... ,纸带的右端可以无限伸展。 一个读写头。该读写头可以在纸带上左右移动,它能读出当前所指的格子上的符号,并能改变当前格子上的符号。 一个状态寄存器。它用来保存图灵机当前所处的状态。图灵机的所有可能状态的数目是有限的,并且有一个特殊的状态,称为停机状态。 一套控制规则。它根据当前机器所处的状态以及当前读写头所指的格子上的符号来确定读写头下一步的动作,并改变状态寄存器的值,令机器进入一个新的状态。 这个机器的每一部分都是有限的,但它有一个潜在的无限长

的纸带,因此这种机器只是一个理想的设备。图灵认为这样的一台机器就能模拟人类所能进行的任何计算过程 小虫模型: 下面我们用另一种思想来理解图灵机: 小虫的比喻:我们不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一个小虫在地上爬,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从小虫信息处理的角度来建立它的模型呢? 首先, 我们需要对小虫所在的环境进行建模。我们不妨假设小虫所处的世界是一个无限长的纸带,这个纸带上被分成了若干小方格,而每个方格都只有黑白两种颜色。黑色表示该方格有食物,白色就表示没有。假设小虫仅具有一个感觉器官:眼睛,而且它的视力差得可怜, 也就是说它仅仅能够感受到它所处的方格的颜色。因而这个方格所在的位置的黑色或者白色的信息就是小虫的输入信息。其次, 小虫有输出动作,它可以在方格上前移,后移,还可以涂写方格成黑色或者白色。最后,小虫还会有两种内部状态,即{饥饿,吃饱}。这样小虫的行动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 程序: 输入当前内部状态输出下时刻的内部状态 黑饥饿涂白吃饱 黑吃饱后移饥饿 白饥饿涂黑饥饿 白吃饱前移吃饱 即如果当前处于饥饿状态,则有食物就吃掉,没有食物就“吐出

图灵机开发说明文档

典型图灵机的Java编程示例 一图灵机概述 图灵机(TM)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模型,它由英国数学家A.M.Turing于1936年提出。这个模型很好的描述了计算过程。无数的事实表明,任何算法都可以用一个图灵机来描述,这就是著名的丘奇论题。图灵机在可计算性理论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证明图灵机识别的语言就是0型语言。 图灵机的组成如下图所示: 它由一个状态控制器,一个读写头和一个输入带组成。其中输入带左右端可以无限伸长。带上的每一格恰好有一个字符。开始时,带上从编号为0开始的n个格存放着由有限输入字母表上的字符组成的字符串,第0格及其左边和第n+1格及其右边各格均为空白。空白是一个特殊的带符号,它不属于输入字母表。读写头一次可以在带上读或写一个字符,并可根据指令向左或向右移一格。状态控制器根据当前的状态,读到输入字符并发布指令。指令的内容包括状态转换,在带上的一格写上(更换)字符,以及读写头向左或向右移动一格等。 带子上的无穷多个小格可写、可擦;读写头可沿带子左右移动并在带上读写;每个图灵机有一个状态集Q,其中有一个开始状态和一个结束状态;还有一个符号集Σ={0,1,*};可形式化地描述为: 图灵机是一个七元组M=(Q,T,Σ,δ,q0,B,H) 其中: Q ---有限的状态集合; Σ---有限的带字符集合; B ---空白符号,B∈Σ;

T ---输入字符集合, T?Σ且B?T; δ---下一次动作函数,是从QxΣ到QxΣx{L,R}的映射,即控制器的规则集合 q0 ---初始状态,q0 ∈Q; H ---终止状态集合,H?Q. 工作过程:首先从开始状态启动,每次动作都由控制器根据图灵机所处的当前状态和读写头所对准的符号决定下一步动作(或称操作)其中每一步包含三件事。各符号写到读写头当前对准的那个小格内,取代原来的符号。读写头向左或向右转动一格、或不动。一次动作会引起: (1)控制器改变状态; (2)在当前扫描到的单元上,重写一个字符取代原来的字符; (3)读写头左移或右移一个单元; 根据控制器的命令用某个状态(可以是原状态)取代当前的状态,使用图灵机进入一个新的状态。控制器的命令:(状态、符号)→(写符号,移动、状态),当图灵机进入一个结束状态就停机。计算任务宣告完成,带上的内容即为输出结果。 二图灵机模拟器编程 1 软件开发环境简介 (1)Java JDK —— Java开发的底层支持工具 (2)Eclipse 3.2—— Java开发的IDE工具,用于编写图灵机的功能实现类和调用界面2 图灵机概要设计 首先以下面的例子剖析一下设计图灵机的算法思想 2.1 含有同等数量a和b的字符串识别器 分析: 最初,图灵机M的带上已有字符a..b..a,前后都跟无限多个空白符#, 如下图(a),M开始动作的第一步先读到最左边的第一个a(或b),并改写为X,

计算机科学家介绍

1.理查德·马修·斯托曼(Richard Matthew Stallman, RMS, 1953~),自由软件运动的精神领袖、GNU计划以及自由软件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的创立者、著名黑客。他的主要成就包括Emacs及后来的GNU Emacs,GNU C 编译器及GNU 调试器。他所写作的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NU GPL)是世上最广为采用的自由软件许可证,为copyleft观念开拓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2.林纳斯?本纳第克特?托瓦兹 林纳斯·本纳第克特·托瓦兹(Linus Benedict Torvalds, 1969~ ),著名的电脑程序员、黑客。Linux内 核的发明人及该计划的合作者。托 瓦兹利用个人时间及器材创造出了 这套当今全球最流行的操作系统 (作业系统)内核之一。现受聘于 开放源代码开发实验(OSDL:Open Source Development Labs, Inc), 全力开发Linux内核。

3、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美籍匈牙利裔科学家、数学家,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1945年,冯·诺依曼首先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和二进制原理,后来,人们把利用这种概念和原理设计的电子计算机系统统称为“冯.诺曼型结构”计算机。冯.诺曼结构的处理器使用同一个存储器,经由同一个总线传输。冯·诺依曼的主要贡献就是提出并实现了“存储程序”的概念。 4、阿兰·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1954), 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他被视 为计算机之父。1936年,图灵 向伦敦权威的数学杂志投了一 篇论文,题为“论数字计算在决 断难题中的应用”。在这篇开创 性的论文中,图灵给“可计算性” 下了一个严格的数学定义,并提 出著名的“图灵机”(Turing Machine)的设想。1950年10 月,图灵又发表了另一篇题为 “机器能思考吗”的论文,成为划 时代之作。也正是这篇文章,为 图灵赢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 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