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预估方法

合集下载

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的综述

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的综述
Case 国社会经 济的发展 , 高速 公路 交通快 速发 展 , 通运 输 量不 断增 基顶 部的垂直 应变来 控制 车辙 , lesn提 出了 限制 路基顶 面应 交 并对壳牌 的标 准进行 了修 正。His Va eL o 出 l和 l nd o 提 长, 车辆荷 载重型化 , 高压轮胎 的使 用 , 山区高速公路 的大量 修筑 变的方法 ,
论计算 沥青面层车辙 最具影 响力 的方 法 , 采用蠕 变试 验 、 轮迹试
验的结 果并提出一系列假设条件建立 了系统 的车辙 预估 方法 。 目前对 于车辙预估 的研究 多数 只考 虑沥青 面层 本身 的永久
理论法是 目前 在 国际上较 有影 响和发 展较 快 的方法。它 以
弹性 层状体系理 论或 粘 弹性 理论 为 基 础 , 计算 路 面体 系 内的应
力, 并利用路 面沥青混合 料永久应变和应力 的关 系来 计算路 面的 永久应变 , 而求 出车辙。S e 法是 国际上 利用 弹性层状体 系理 继 hl l
值和极小值解法 , 结合 室 内试验 和现场 测 量结果 , 出 了一 种预 提 估沥 青路 面车辙量 的简单 方法 。东 南大学 采用 半经 验半理 论 的 方法建立 了指数 型的车辙预估模型 。
2 3 沥青路 面的车 辙预 估方 法 .
31 基层 沥青路面 , 各结 构层 均 可 能产 生塑 性 变形 的累积 而产 生 车 2. . 经 验 法 通 常的经验法根据统计学 理论 , 以试验路段 的大量 观测资料 辙, 对于半刚性基层 或刚性 基层 沥青 路面 , 主要 是沥 青 面层 的变
2 3. 理 论 法 . 3
2 沥青 路 面车 辙预 估 的现 状
2 1 沥 青路 面车辙 的 产生 .

沥青路面车辙的预估

沥青路面车辙的预估

沥青路面车辙的预估
贾晓敏;刘文
【期刊名称】《中国水运(下半月)》
【年(卷),期】2008(008)004
【摘要】对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车辙主要产生在沥青面层,本文通过分析车辙的形成过程,研究利用粘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估算车辙深度的方法,并提出车辙预防性养护的技术措施.
【总页数】2页(P143,146)
【作者】贾晓敏;刘文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河南,洛阳,471023;洛阳理工学院,河南,洛阳,47102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8.6+8
【相关文献】
1.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预估方法综述 [J], 涂义鹏
2.季冻区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模型分析 [J], 次旦多吉;马松林
3.基于全厚式车辙试验的沥青路面车辙预估 [J], 宋俊伟;方紫微;陈斯宁;罗辉;房慧明
4.基于COMSOL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预估 [J], 高语;滕旭秋
5.沥青路面车辙预估研究进展与评述 [J], 赵碧全;王亚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及车辙试验研究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及车辙试验研究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及车辙试验研究
目录
01 一、沥青路面车辙的 成因
02
二、沥青路面车辙试 验
03
三、沥青路面车辙预 防措施
04 结论
05 参考内容
沥青路面车辙是公路工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 车安全性。本次演示将从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因、车辙试验和预防措施三个方面 进行分析和探讨。
温度也是沥青路面车辙形成的重要因素。高温条件下,沥青路面材料的强度和 稳定性会降低,容易产生车辙。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沥青路面温度升高, 车辆通过时很容易产生车辙。
水因素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路面中的水分会软化沥青和集 料,降低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加速路面的磨损和老化,从而增加车辙产生的 可能性。
针对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因,可以采取改进路面设计、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减少 轮胎磨损等预防措施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然而,沥青路面车辙的形 成机理和预防措施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一工程问题。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重载交通沥青路面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在长时间 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容易产生车辙,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因此, 研究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及混合料组成设计对于提高路面质量和延长使 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试验方法:沥青路面车辙试验可采用试样控制法和现场道路试验两种方法。试 样控制法是通过在实验室中制作一定规格的试样,模拟现场路面的环境和载荷 条件进行加载试验,以评估路面的抗车辙性能。现场道路试验则是直接在道路 上选定试验段,通过实测车辆载荷和环境因素等数据,分析计算路面的车辙变 形量和变形速率。
结果及分析:沥青路面车辙试验结果包括车辙变形量和变形速率两个方面。在 相同条件下,变形量和变形速率越大,说明路面的抗车辙性能越差。通过对不 同因素进行控制,研究其对车辙形成的影响和规律。例如,通过改变车辆载荷、 温度和水因素等条件,观察它们对车辙变形量和变形速率的影响,从而找出影 响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关键因素。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PPT精选文档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PPT精选文档

六.计算结果
(1)从车辙试验图上读取45min(t1)及60min(t2) 时的车辙变形d1及d2,精确至0.01mm。
如变形过大,在未到60min变形已达25mm时, 则以达到25mm(d2)时的时间为t2,将其前15min为t1, 此时的变形量为d1。
24
六.计算结果
(2)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动稳定度按下式计算: DS=(t2-t1)*42*c1*c2/(d2-d1)
使试验轮与试件的接触压强在60℃时为
0.7MPa±0.05MPa,施加的总荷载为78Kg左右,根
据需要可以调整。
9
(4)试模:钢板制成,由底板及侧板组成,试模内 侧尺寸长为300mm,宽为300mm,厚为50mm。
10
(5)变形测量装置 自动检测车辙变形并记录曲线的装置,通常用
LVDT、电测百分表或非接触位移计。 11
在试模中铺一张裁好的普通纸,使底面及侧面均被 纸隔离,将拌合好的全部沥青混合料用小铲稍加拌 匀后均匀地沿试模由边至中按顺序装入试模,中部 要略高与四周。
15
(2)取下试模框架,用预热的小型击实锤由边 至中压实一遍,整平成凸圆弧形。
(3)插入温度计,待混合料冷却至规定的压实 温度时,在表面铺一张裁好尺寸的普通纸。
26
橡胶制的实心轮胎。外径φ200mm,轮宽50mm,为84±4;60℃时为78±2,试验轮行走距离为
230mm±10mm,往返碾压速度为42次/min±1次
/min(21次往返/min),允许采用曲柄连杆驱动
试验台运动(试验轮不动)的任一种方式。
8
(3)加载装置
3
2)主要技术指标
碾压轮: 半径500 mm 宽300 mm
碾压轮温度范围:(可任意设定)室温~200摄氏度

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性能环道试验

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性能环道试验

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性能环道试验1 概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性能环道试验是一种用于评估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稳定性的重要实验。

它是在一个水平环形路面上,测量由拖拉机拖动的滚轮对沥青路面的影响。

该试验对路面的刚度、抗压性能、抗扭矩性能、抗车辙性能都有很好的评估作用。

2 设备和材料环道试验设备包括拖拉机、滚轮、角度计等。

设备的选择需根据当地的土壤特征以及拖拉机的载重和机械刚度等因素来确定。

拖车上的滚轮载重也与拖拉机的载重相对应,而且需要能够提供记录和监测数据的外部装置。

除了设备外,还需要准备一定量的路面材料,如沥青、沥青混合料等,确保沥青路面达到设计要求。

3 试验步骤(1)首先,准备好拖拉机和滚轮,按照环形试验路面的要求,将路面材料往拖拉机的滚轮放置。

(2)随后,将拖拉机放置到环道的起点,采用拖拉机拉动方法,以10米每小时的速度拉动滚轮,行驶200至600米的路程,完成环道的一周。

(3)再将拖拉机再以10米每小时的速度拖拽滚轮,在用角度计对滚轮施加力之前,要严格按照环道路面上施加拉力的方向,完成试验。

(4)最后,用角度计对拖拉机拉动的滚轮施加力,每30至60秒进行一次测量,测量的滚轮力的大小以及变化和车辙的频率等,最后得出环道试验的结果。

4 技术要点(1)在测试前,对环形试验路面进行平整处理。

(2)使用拖拉机进行测试时,拖拉机的移动要平稳安全。

(3)要实时记录拖车拖拉出的滚轮载荷变化情况。

(4)用角度计对拖拉机拉动的滚轮施加力,每30至60秒进行一次测量,根据滚轮力的大小以及变化和车辙的频率等指标,最后得出相应的抗车辙性能实验结果。

5 结论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性能环道试验可以有效地评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力学特性和车辙稳定性能。

它是由拖拉机拉动滚轮,对沥青路面的变形幅度及变形角度和车辙深度进行测量,最终得出环道试验结果。

通过环道试验,可以找出变形极限点,为路面性能优化提供有力依据,有效地改善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性能。

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

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

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是用标准的成型方法,制成标准的混合料试件(通常尺寸为300mm*300mm*50mm),在60℃的规定温度下,以一个轮压为0.7Mpa的实心橡胶轮胎在其上行走,测量试件在变形稳定时期,每增加1mm变形需要行走的次数,即动稳定度,以次/mm 表示。

动稳定度是评价沥青混凝土路面高稳定性的一个指标,也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的一个辅助性检验指标。

一. 试验目的(1)测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供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进行高温稳定性检验使用。

(2)辅助性检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二. 仪具与材料1. CZ-4型车辙试样成型仪(见图1-1)1).用途:○1主要用于车辙试验时,对沥青混合料式样做碾压成型。

(图1-1)○2适用于沥青混合料其他物理力学性能实验的轮碾法式样制作。

2.主要技术指标碾压轮:半径500 mm宽300 mm碾压轮温度范围:(可任意设定)室温~200摄氏度承载车走行速度:6次往返/分承载车走行距离:300mm承载车走行次数:0~999次(任意设定)碾压轮压力范围:0~12KN碾压轮线压力(轮宽300mm,正压应力为9KN):300N/cm试样模型尺寸:300*300*50 cm3整机轮廓尺寸:200cm(长)*63 cm(宽)*136 cm(高)整机重量: 1.2吨2.车辙试验机(见图1-2)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1试件台:可牢固地安装两种宽度(300mm和150mm)的规定尺寸试件的试模。

(图1-1)②试验轮:橡胶制的实心轮胎。

外径φ200mm,轮宽50mm,橡胶层厚15mm。

橡胶硬度(国际标准硬度)20℃时为84±4;60℃时为78±2,试验轮行走距离为230mm±10mm,往返碾压速度为42次/min±1次/min(21次往返/min),允许采用曲柄连杆驱动试验台运动(试验轮不动)的任一种方式。

③加载装置:使试验轮与试件的接触压强在60℃时为0.7MPa±0.05MPa,施加的总荷载为78Kg左右,根据需要可以调整。

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能力评价与车辙预防

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能力评价与车辙预防

这是 由于沥青面层在轮胎 的磨 耗作用下形成 的车辙 , 这种破
坏在 国内很少发生 。
1 2 成 因分析 .
对重交通道路 而言 , 路面 结构 一般都 具有 足够 的整体 抗 力 , 路基 的整 体剪 切破 坏 一般 不 会发 生 , 压密 型 车辙 一般 不 会发 故 生。路表面 的磨耗 型车辙 , 一般 仅发 生在北方 冰雪地 区 , 因轮胎 长时间使用防滑链所致 。
c——试验机类型 的修正 系数。 1
据长安大学室 内车辙 试验 , 两种 不 同类 型 的沥青 混合 料 , 有 其动稳 定度值 大小相等 , 但其 在相 同荷载作 用次数 下的车辙深度 不相 同 , 且差别很大 。这说 明用动稳 定度指 标来评价 沥青混合料 的抗车辙能力存在着缺陷 , 甚至产生错误 。
维普资讯
第3 3卷 第 1期 2007 年 1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a TEC兀 瓜 E
V0 . 3 No. 13 1
Jn 2 0 a. 07
・2 3 ・ 7
文章编号 : 0 . 2 {0 7 0 - 7 . 1 96 5 2 0 } 1 2 3 2 0 8 0 0
3 磨耗性车辙 。 )
Ds:
a 2— —a 1
× 2 ×
。 。 ‘
成车辙 , 其表现为车轮 作用部 位 下 凹, 轮作用 甚少 的车 道两侧 式中 : l 车 d ——荷载轮作用 时间 t( l一般为 4 i) 5r n 时的车辙深度 ; a d ——荷 载轮作用 时间 £( 2 2一般 为 6 i) 的车辙深度 ; 0r n 时 a c——试件尺寸系数 ; 2
角没有 太大 的相 关性 , 压实 参数 C ! T 和 粘聚力 也没有 太 大 E , DI

沥青路面车辙研究

沥青路面车辙研究

3 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机理
沥青路面的车辙起因于沥青混合料的粘 滞流动、土基与基层的变形,并包括一定 程度的压实作用和材料磨耗。在压实良好 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中车辙主要来源于 沥青面层材料的磨损和粘性流动变形。
面层材料磨损 混合料流动变形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行车反复作用下的车辙发展
车辙的形成过程动态演示
初始压密
侧向流动
集料重排 骨架破坏
车辙的形成机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3.1 材料组成 3.2 荷载条件 3.3 温度因素

3.1 材料组成
3.1.1 混合料组成 3.1.2 混合料类型

3.1.1混合料组成
(1)沥青用量
30 车 辙 20 深 度 ( 10 ) mm
0
-1.5
-1.0
2.1.2 变形量指标(RD)
在规定的试验时间内(一般为60min)产生的变 形总量,单位为mm。 特点:直观简单,考虑了试验时间内的所有 累积变形,但没有反应出车辙发展趋势。 不足之处: 60min车辙试验的时间较短,荷载作用次数较 少,此时的变形量并不能为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 定性给出正确评价,预测车辙发展趋势才是最重 要的。




1998年通车的沈阳–山海关高速公路2年后 就出现了较严重车辙; 1999年10月通车的北京–秦皇岛高速公路, 2000年7月份就出现了断断续续的车辙; 2000年通车的机荷高速公路,在2003年7月 出现了严重车辙,车辙最大深度达8cm,远 超过设计要求的1.5cm; 2003年通车的郑少高速公路,在通车不到 半年就相继出现了车辙,在上坡路段最大 车辙深度达10cm。面出现车辙 的可能,现有的试验方法中APA、HWTD以及FRT共3 种轮碾试验方法最有可能被广泛采用作为评价沥 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 选择这3种试验方法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设备的可操作性; (2)试验成本; (3)试验周期; (4)QC/QA标准的适用性; (5)历史经验数据以及试验评价标准的可靠性。 但是在使用这些试验方法之前还需要先确定 一些适合当地沥青路面材料特性的经验控制标准。

沥青路面车辙深度标准

沥青路面车辙深度标准

沥青路面车辙深度标准
一、最大允许车辙深度
沥青路面的最大允许车辙深度不得超过设计厚度的15%。

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确定,以确保路面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

二、最小车辙深度要求
沥青路面的最小车辙深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50%。

这是为了保证路面的基本平整度和行驶舒适度,避免出现明显的坑洼和损坏。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达到最小车辙深度的要求。

三、车辙深度监测频率
为了及时了解沥青路面的车辙深度状况,需要进行定期监测。

监测频率应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确定,一般建议每季度或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

在路面使用初期,应适当增加监测频率,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四、车辙深度评价方法
评价沥青路面的车辙深度,可以采用专业的测量仪器进行实地测量。

测量时,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测量,并注意避开交通拥堵和施工等影响因素。

将测量数据与最大允许车辙深度和最小车辙深度要求进行比较,判断路面的车辙深度是否符合标准。

五、车辙深度养护标准
对于出现车辙深度的沥青路面,需要进行养护处理。

养护标准应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确定,一般建议采取填补、铣刨、重铺等措施进行修复。

同时,应加强路面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定期清扫、洒水降温等措施,以延缓车辙深度的产生。

在养护过程中,应注意施工质量和安全,避免对路面造成二次损伤。

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预估方法

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预估方法

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预估方法摘要:车辙是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合适的车辙预估模型有利于预防车辙产生,延长路面寿命,提高路面的经济利用水平。

介绍了车辙的产生和危害,介绍了车辙预估方法的演进,系统总结了国内外主流的车辙预估方法,以便为国内的车辙预估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 车辙; 预估模型;Abstract: The rut is common disease of high grade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appropriate rutting prediction model is conducive to the prevention of rutting,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road,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utilization of pavement.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harm of rutting, introduces the evolution of rutting prediction method, summarize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main rutting prediction method,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ediction of rutting.Key words: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rut; prediction model;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突飞猛进,高速公路里程也随之呈直线增长,横连东西、纵贯南北、通江达海、联结周边的骨架公路通道初步形成。

我国高速公路由2002年底的2.51万公里增加到2011年底的8.49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

预计到“十二五”末,国家高速公路网将基本建成。

沥青混凝土路面层发生车辙现象的原因与技术对策

沥青混凝土路面层发生车辙现象的原因与技术对策
改进路面结构设计的理论深 度问题
路面车辙关系到很多主要因素, 与沥青混合料的厚度、路面结构组合、 矿料骨架的内摩阻力、粘结力、交通气 候环境有密切关系。
路面的合理厚度与结构层组合分 析
显然沥青面层的厚度是决定路 面产生车辙程度的重要原因,参考壳 牌沥青设计手册及我国多年的工程实 践,可做如下探讨;h=Cm·∑hi(σa/ sm) 式中:h——车辙量; Cm——动 载作用修正系数;hi——沥青面层各层 的厚度;σa——沥青面层各层的平均
障碍物所遮挡。《标准》中给出了设计 速度30km/h会车视距60m,设计速度 40km/h会车视距80m,平面视距的满 足与否对行车速度的影响很大,平面视 距的修正Vs(km/h)见表4。
气候条件修正
气候条件fw对运行速度的影响很 大,冬季道路被冰雪覆盖,夏季道路潮 湿,随着道路的附着系数的降低,运行 速度相应也会降低。气候条件对运行速 度影响的修正系数fw值见表5。
道路干燥 0
160 TRANSPOWORLD 2012 No.24 (Dec)
累积形成车辙,俗称流动性车辙或失 稳性车辙。该车辙的路面上;一方面 车轮作用部位下凹,另一方面车轮作 用甚少的车道两侧向上隆起,在弯道 处明显向外推移,使车道标线因此成 为曲线,主要行车路段车辙断面呈W 型。对于单轮组行驶的车辆在宽幅的 路面上出现非对称形状的车辙,一般 容易发生在车辆上坡、交叉道口等附 近路段,即由于车速低和轮胎接地产 生横向应力大的地方较多。
作者单位:太原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表4 平面视距的修正V9 (km/h)
运行速度(km/h)
会车视距(m)
30
60
40
80
50
110
实际视距(m) <40 <60 <80

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

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

收稿日期:2003-12-12作者简介:彭妙娟(1965-),女,山西稷山人,副教授,工学硕士.E 2mail :pmj13118@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彭妙娟1,2,许志鸿1(1.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2.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 200072)摘要:车辙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影响到路面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而且还会引起路面其他形式破坏的产生和加剧.为此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车辙预估的研究方法,并讨论了各种车辙预估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等级沥青路面车辙预估的研究发展方向,为以后沥青路面车辙方面的研究及其沥青路面的设计提供参考.关键词:沥青路面;车辙;层应变法;弹性理论;粘弹性理论;有限元法中图分类号:U 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374X (2004)11-1457-04Methods of Rutting Prediction in Asphalt PavementsPENG Miao 2juan1,2,XU Zhi 2hong1(1.K ey Laboratory of R oad and T raffic Engineering of the M inistry of Education ,T 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China ;2.Department of C ivil Engineering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China )Abstract :Rutting may cost very much to repair with negative im pact on safety and com fort.It als o induces and accelerates other distress of pavement.In this paper ,methods of rutting prediction and advantages and dis 2advantages of rutting prediction are summarized and evaluated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The development of methods of rutting prediction is pointed ou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ture re 2search of rutting in asphalt pavements and for designs of asphalt pavements.K ey words :asphalt pavement ;rutting ;layer strain approach ;elasticity theory ;visco 2elasticity theory ;finiteelement method 车辙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实验表明,如果路面不透水,5mm 的车辙深度将会对行车安全带来威胁.在发达国家,限制沥青路面的车辙量已成为路面设计方法中的一项重要指标.40多年来,国内外道路工作者对车辙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外研究,制定了不少方法,力求使沥青路面的设计趋于完善.最早提出在路面设计中考虑车辙的是壳牌石油公司,它通过限制路基顶部的垂直应变来控制车辙[1].Claessen 提出了限制路基顶面应变的方法,并对壳牌的标准进行了修正[2].Hills and Van de Loo 提出了蠕变实验数据加上弹性分析来检查沥青层的车辙[3].K enis 应用了粘弹性理论来计算车辙深度,建立了塑性应变和应力、温度、荷载时间、湿度含量之间的关系[4].目前,一些研究者已经发展了非线性的粘弹性理论来建立沥青路面永久变形的本构模型.S ousa 等人建立了一个粘弹塑模型来计算沥青混凝土的永久变形特性[5].Ramsam ooj 建立了一个弹塑性模型,在模型中使用了R owe 的应力膨胀理论,得出了永久体积和垂直应变的关系,最后计算了沥青路面的塑性应变[6].C ollop 等表达了一个重复荷载作第32卷第11期2004年11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 L OF T ONG J I UNI VERSITY (NAT URA L SCIE NCE )V ol.32N o.11 N ov.2004用下沥青混凝土的车辙计算方法,这个模型把路面看成线粘弹性体[7].Judycki对常规和改性沥青混凝土在蠕变实验条件下的非线性的粘弹性行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个非线性的粘弹性数学模型[8].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对沥青路面的车辙问题进行了研究.笔者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高等级沥青路面车辙预估的研究方法,并讨论了各种预估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沥青路面车辙预估的研究发展方向,为以后车辙方面的研究及其沥青路面的设计提供参考.1 沥青路面车辙的预估方法1.1 路基、基层永久变形的预估方法在路面设计方法中,最传统的控制车辙的方法是限制路基顶面的竖向压应变.对于路基、基层永久变形的预估,通常是利用三轴实验或承载板实验,建立永久变形同荷载及材料特性之间的统计关系,其中较有代表的是[9]εp1=εe1(c+m lg N)(1)εp2=εe2aN b(2)其中:εp1和εp2分别为路基、基层的永久变形;εe1和εe2分别为路基、基层的回弹应变;c和m为路基材料特性参数;a和b为基层材料特性参数;N为荷载作用次数.为了限制路基顶面的垂直压应变,Huang提出了一个路基应变模型[10]N d=f4(εz)-f5(3)式中:εz为路基顶面的垂直压应变;N d为车辙深度为12.5mm时,容许的荷载重复次数;f4,f5为材料常数.采用这种方法,如果面层和基层的质量控制很好,通过限制路基顶面的压应变,可把车辙控制到容许的数量.其缺点为:①车辙同路基顶面的竖向压应变关系仅存在一种定性关系,而无定量关系;②它考虑较多的是路基材料或基层材料的变形特性,对面层考虑不够;③这项标准是否达到,在工地上难以得到证实;④无法预估路面结构在不同时期的车辙深度.基于上述缺点,这种方法用于预估车辙是不合理的.1.2 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的预估方法1.2.1 统计法通过对沥青混合料进行三轴实验,建立沥青层的永久变形同荷载及材料特性之间的统计关系式,在此基础上,结合路面结构应力分析及有关的材料性能实验,确定沥青层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车辙.统计法建立的车辙预估模型为[11]lgεp=c0+c1lg N(4)其中:εp为沥青混合料层竖向永久应变;c0和c1为沥青混合料特性及受力状况参数.最近,基于美国各州公路工作者协会(AASH O)路面实验数据,Archilla提出了下面的统计车辙预估模型[12]:D R it=δi+a i(1-e b i N it)(5)其中:D R it为在时间t时,断面i的车辙深度,mm;δi 为路面断面i竣工时源于下卧层的车辙深度,为一与全部初始车辙深度相关的非观察值;a i和b i为路面特性函数;N it为在时间t时,路面断面i累积荷载重复次数.这种方法是从实验路测定数据通过回归分析而得,比较符合该路的实际情况.它的缺点是没有考虑路面结构的整体效应,且预估车辙的公式外延性差,适用面窄.要加以推广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用于评价沥青路面的永久变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1.2.2 理论统计法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或粘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求解路面的应力和位移,再结合室内外的有关实验,统计出沥青层的永久变形同路表弯沉、材料特性参数及荷载之间的经验关系式.理论统计法提出的预估模型为[13]εp=a1W(1+a2)δN(1+a2)(6)其中:εp为沥青层的永久变形;W为路面弯沉系数;δ为双轮动态荷载下的路面弯沉;N为荷载重复作用次数;a1和a2为路面材料和结构尺寸参数.这种方法虽考虑了路面结构的整体效应,但应用的力学理论不尽合理,有些计算参数的确定很不方便,故未得到广泛应用.1.2.3 理论法1.2.3.1 层应变法层应变法首次是由Barksdale和R omain提出的.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把路面的每层划分成更小的亚层,计算各亚层是以弹性层状理论为基础的.然后通过与室内实验的联系,估计由于路面各层的永久变形所造成的路表的车辙.其计算公式为ΔP=∑n1εpiΔzi(7)8541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2卷 其中:ΔP 为总永久变形;εp i 为每一亚层的塑性应变;Δz i 为每一亚层的厚度.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理论简化,基本能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它的缺点是:①只考虑了轮胎中心下区域的应力应变,没考虑轮迹边缘的剪切变形;②永久变形仅依赖于路面的弹性应力;③使用的线性的或非线性的弹性理论和引起车辙的一些实际行为不相符合(例如轮迹边缘的剪切流动和荷载移动后发生的永久变形没模拟);④预估不太精确.M onismith 提出了一种层应变的替换方法用来描述沥青路面的车辙行为[14].在这种方法中把路面模拟成多层弹性体系,沥青混凝土模量由恒定高度的重复荷载简单剪切实验(RSST 2CH )得到.假设车辙由剪应变控制,并假设在轮迹边缘下50mm 深度处的永久(非弹性)剪应变的累积计算公式为γi =a exp (b τ)γe Nc (8)其中:γi为在50mm 深度处的永久(非弹性)剪应变;τ为在同样深度处剪应力;γe 为弹性剪应变;N 为荷载重复次数;a ,b ,c 为回归常数.非弹性的剪切变形的累积以1h 作为基础计算.对非弹性的剪切变形的相应的车辙深度的计算公式为D R =Kγij (9)其中:γi j 为在第j 小时时的非弹性剪切应变;K 为常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考虑了轮胎边缘下的剪切变形.缺点是基于线性的弹性理论,且无标准.国内杨众提出了一种使用车辙实验确定材料永久变形的车辙预估模型,称为改进的层应变方法[15],其车辙计算公式为h i rr =∑i1h i(σav i/S mix,i rr )(10)其中:h i rr 为预估时刻沥青层的永久变形;σav i 为沥青层各亚层的平均应力;S mix ,i rr 为预估时刻沥青层粘滞部分的广义劲度模量;h i 为沥青层各亚层的厚度.改进的层应变法可以达到结构设计和材料组成设计一体化.通过2条实验路的检验,此法计算的车辙量和车辙发展曲线梯度同实测值符合较好.但此种方法还需要大量的实体工程来验证.1.2.3.2 线性粘弹性理论法以线性粘弹性理论为基础的方法是把路面各层对荷载的反映假定为线性粘弹性的.徐世法,朱照宏等人在分析沥青路面永久变形时,应用了线性粘弹性理论,采用了“四单元,五参数”的模型[16].最后提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预估车辙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D R =W p (1+K L )C d (11)其中:D R 为车辙深度,mm ;W p 为沥青层的竖向永久变形(即厚度减薄量);K L 为侧向隆起系数,取0.5;C d 为动态修正系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①直接考虑了运动的轮载;②用时间依赖的特性去定义应力应变状态,符合沥青混凝土的粘弹性特性;③考虑了材料的侧向塑性流动;④可以提供更好的预估.它的缺点是:①没有考虑材料的非线性;②实践中确定材料的参数较困难.1.2.3.3 非线性粘弹塑性理论法S ousa 等人建立了一个非线性的粘弹塑性模型.该模型的粘弹性元件由8个Max well 并联而成.模型的粘弹性元件代表了荷载速率和温度依赖的粘结料.模型的弹塑性元件代表沥青混合料中的骨料.采用了Von Mises 塑性力学模型及其相关的流动规则,以及线性的各向同性和运动硬化定律.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最后得到车辙深度和最大永久剪应变之间的关系为[5]D R =k γmax (12)其中:D R 为车辙深度,mm ;γmax 为最大永久剪应变;k 为系数.这个模型的优点是:①可以预估剪应力;②预估的残余变形是合理的;③考虑了材料的非线性性,提高了预测的能力.它的缺点是:①广义的Max well 粘弹性模型不能很好地描述沥青混凝土材料.因为在周期荷载的作用下,卸载后大多数应变回复,与实验数据不相符合;②塑性元件需要改进.总之,理论法为相对完善的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非线性粘弹性力学的发展,这种方法用于预估沥青路面的车辙具有很好的前景.1.2.4 有限元法车辙是由于铺筑材料的非线性特性而发生,例如,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和粘塑性,骨料和土的塑性,所以,车辙是路面结构塑性应变的结果.有限元法能很好地模拟具有非线性特性的路面车辙.目前,很多研究者采用了商用的有限元程序包来建立车辙的预估模型.这样的程序包包括:ABAQUS 和ANSY S 等.在这中间,使用较为广泛的是ABAQUS.因计算机计算容量和计算时间都在大大提高,使用这种方法更合理,更经济.且使用有限元法可模拟整个车辙9541 第11期彭妙娟,等: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区域,是一种较为合理的预估方法.2 车辙预估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1)目前主要应用层应变法和粘弹性理论法来预估沥青路面的车辙.(2)统计法建立的预估模型,由于没考虑路面的整体效应及自身的局限性,因此难以推广.(3)理论统计法比统计法要好,因为它考虑了路面的整体效应,但所用力学理论不尽合理,有些模型参数确定较困难,未得到广泛应用.(4)理论法为相对较为完善的方法.使用粘弹性理论预估沥青路面车辙要比层应变法预估结果精确,使用非线性粘弹性理论要比线性粘弹性理论预估精确.(5)层应变法不能精确地预估车辙,因为使用了线弹性理论.(6)在车辙预估时既要考虑加密,又要考虑轮迹边缘的剪切流动,预估才能精确.(7)在现有的粘弹性预估模型中,大多数车辙预估模型考虑了沥青粘结料的温度和荷载率的影响,而没考虑混合料中骨料的影响.只考虑沥青粘弹性特性对预估车辙是不够的.(8)使用有限元法可以克服层状理论的缺点.有限元法能正确地决定路面的应力状态,考虑车辙的整个区域,是路面车辙预估的一个发展方向.综上所述,对于车辙的预估,从理论研究方面来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粘弹性理论的发展,它的发展过程为从弹性理论到粘弹性理论,从线性粘弹性理论到非线性粘弹性理论.从计算方法来看,它从弹性层状体系的解析解向着数值方法有限元方向发展.参考文献:[1] D orman G M.The extension to practice of a fundamental procedurefor the design of flexible pavements[A].Proceedings,First Interna2tional C on ference on the S tructural Design of Asphalt Pavements[C].Ann Arbor:University of M ichigan,1962.785-793.[2] Cleassen A I M,Edwards J M,Uge P.Asphalt pavement design———The shell method[A].Proceedings,F ourth International C on ferenceon the S tructural Design of Asphalt Pavements[C].Ann Arbor:Uni2versity of M ichigan,1977.39-74.[3] H ills J F,Brien D,Van de Loo P J.The correlation of rutting andcreep tests in asphalt mixes[R].London:Institute of Petroleum,1974.[4] K enis W J.Predictive design procedures———A design method forflexible pavements using the VESY S structural subsystem[A].Pro2ceedings,F ourth International C on ference on the S tructural Design ofAsphalt Pavements[C].Ann Arbor:University of M ichigan,1977.101-730.[5] S ousa J B,W eissman S L,Deacon J A,et al.Permanent pavement de2formation response of asphalt aggregate mixes[R].W ashington D C:SHRP,National Research C ouncil,1994.[6] Ramsam ooj D V,Ramadan J,Lin G S.M odel prediction of rutting inasphalt concrete[J].Journal of T 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1998,24(5):448-456.[7] C ollop A C,Cebon D,Hardy M S A.Viscoelastic approach to ruttingin flexible pavements[J].Journal of T 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1995,121(1):82-93.[8] Judycki J.N on2linear viscoelastic behaviour of conventional and m odi2fied asphaltic concrete under creep[J].M aterials and S tructures,1992,25:95-101.[9] Peattie K R.Flexible pavement design.development in highway pave2ment engineering[M].London:Applied Science Publishers Ltd,1978.1-40.[10] Huang Y H.Pavement analysis and design[M].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1993.[11] W ijeratne A,Sargious M.Prediction of rutting in virgin and recycledasphalt mixtures for pavements using triaxial tests[J].AAPT,1987,56:111-121.[12] Archilla A R,M edanat S.Development of asphalt pavement ruttingm odel from experimental data[A].79th Annual T BR M eeting[C].W ashington D C:National Research C ouncil,2000.425-445. [13] Jacob U.Prediction of rutting in asphalt pavements[J].AAPT,1983,52:489-507.[14] M onismith C L,Deacon J A,Harvey J T.W estrack:Performance m od2els f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nd fatigue[R].Berkeley:PavementResearch Cente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2000.[15] 杨 众,贺东彪.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的综述和改进.东北公路,2001,24(3):12-15. Y ANG Zhong,HE D ong2biao.Summarizing and im proving of rut pre2 evaluating method in asphalt pavement[J].N ortheastern H ighway,2001,24(3):12-15.[16] 徐世法.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车辙的预估与防治[D].上海: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系,1991. X U Shi2fa.Prediction and control of rutting in asphalt pavements[D].Shanghai:Department of R oad and T raffic Engineering,T ongji Univer2sity,1991.(编辑:杨家琪)0641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2卷 。

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综述

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综述

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综述发布时间:2021-08-26T15:53:59.293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第4月10期作者:田潇[导读] 沥青路面车辙问题在所有的公路病害中表现突出田潇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 400070摘要:沥青路面车辙问题在所有的公路病害中表现突出,是公路病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减少路面车辙问题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安全等问题。

沥青作为一种粘弹塑性材料,其本身的力学性能极为复杂,影响沥青路面车辙问题的因素很多。

本文对影响沥青路面车辙产的成因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概述并且总结了车辙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影响因素1、引言(一)路面车辙研究的重要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凭借其良好的路用性能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采用。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一种连续式无接缝的路面结构,具有力学性能优秀,汽车行驶乘坐舒适、路面扬尘低、汽车振动小、低噪音、维护简单等特点。

在我国,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前多用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逐渐被淘汰,沥青面层的道路在我国使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城市也都提出“白变黑”工程,然而从整体上看来,交通需求量的急速增长大大的超过了预期,并且重型运输车辆比例的不断提高。

考虑到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特性以及影响沥青路面高温特性因素的多样性,车辙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如何防止沥青路面车辙成为道路工程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二)沥青路面车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理论研究方面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车辙问题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发现弹性体系在路面高温条件下无法准确的描述,现在的路面模型更多采用粘弹性或者粘弹塑性理论,然而还是无法准确的描述在高温条件和车辆重载下的车辙情况。

2.在沥青路面车辙实验方面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车辙问题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发现弹性体系在路面高温条件下无法准确的描述,现在的路面模型更多采用粘弹性或者粘弹塑性理论,然而还是无法准确的描述在高温调价和车辆重载下的车辙情况。

车辙试验

车辙试验

摘要:采用沥青混合料车辙仪对6种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通过对沥青混合料车辙深度与时间及轮碾次数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动稳定度DS1和动稳定度DS2并进行对比分折得出动稳定度指标DS2较DS1,合理。

随着高速公路在我国的大规模修建,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车辙不仅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寿命,还严重影响着行车安全性,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车辙主要产生于高温时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车辙试验是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混变形的简单易行方法,目前我国已把车辙试验列入部颁规范。

车辙试验方法最初由英国TRRL开发的,由于试验方法本身比较简单,试验结果直观且与实际沥青路面的车辙相关性甚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车辙试验是一种模拟实际车轮荷载在路面上行走而形成车辙的工程试验方法:从广义上讲包括了室内往复车辙试验,旋转车辙试验,大型环道试验、直道试验、野外现场加速加载试验等都可认为是属于车辙试验的范畴,这些试验最基本的和共同的原理就是通过采用车轮在板块状试件或路面结构上反复行走,观察和检测试块或路面结构的响应,用动稳定度或车辙深度来表征试验结果。

车辙试验是评价沥青混合料在规定温度条件下反抗塑性流动变形能力的方法,通过板块状试件与车轮之间的往复相对运动,使试块在车轮的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压密、剪切、推移和流动,从而产生车辙。

车辙试验是一种工程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可用于建立经验公式来猜测沥青路面车辙深度,或用于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车辙试验的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充分模拟沥青路面上车轮行驶的实际情况,在用于试验研究时,还可以改变温度、荷载、试件厚度、尺寸、成型条件等等,以模拟路面的实际情况,搞清楚各种因素变化对车辙变形的影响。

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是室内小型往复式车辙试验机进行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试验,在进行车辙试验时,可观察到轮辙形成的全过程。

1车辙试验方法及试验原理我国的车辙试验试验时采用300mm×300mm×50mm的车辙试模,按试验规程的标准方法用轮碾机成型。

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性能评价指标

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性能评价指标

定样本数量芯样的评价 , 实现对沥青混凝 土路面抗 车辙 性能的评价 , 并将该指标 作为芯样评价指标体 系 中的一项。通过对
长平高速公路芯样的试验 结果 , 初步界定控制指标值 范围。
关键词
芯样
抗剪性能
U 1 .1 ; 46 2 7
动载
单轴贯入

中图法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我 国公 路 沥 青 混凝 土 路 面 设 计 采 用 弯 沉 作 为 设计指标 , 用 层 底 拉 应 力 为 验 算 指标 , 没 有 考 采 并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4期
2 0 年 2月 08








V0. No 4 18 .
Fb 0 8 e .2 0
17 —89 2 0 ) -9 80 6 111 ( 08 40 5 —4
S in e T c n lg n n ie r g ce c e h o o y a d E g n ei n
可 以模拟路 面在 实际车 辆荷 载作 用下 的剪切 受力 状 态 , 以评价沥青混 合料高温抗剪切能力 。 可
中曾提 出“ 理论 分 析论 证 和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何 经 任
20 0" 1 7年 1月 1 日收 到 3
维普资讯
4期
徐 永 丽 : 青 混 凝 土 路 面 抗 车 辙性 能评 价 T c. n n.
交通 运 输
沥 青 混凝 土路 面抗 车辙 性 能评 价 指标
徐 永 丽
( 北林 业 大 学 土 木 工 程 学 院 , 尔 滨 10 4 ) 东 哈 50 0

基于全厚式车辙试验的沥青路面车辙预估

基于全厚式车辙试验的沥青路面车辙预估

随着交 通量 的 日益 增 长 和 轴 载 的重 型 化 ,车 辙 已成 为 沥青路 面 的主要 病 害形式 。有 效评 估车 辙是解 决 沥青路 面 车辙 问题 的关键 。许 多研 究者 发现考 虑单 层 沥青材 料 的变形 特性 而忽 略路 面结 构 的整 体效 应及 道 路 的实 际 工 作 条件 的不 足 ,据 此 ,开 展 了一系列 沥 青路 面全厚 式 车辙试 验 、组合 结 构 车辙试 验 的研究 。2003~ 2013年吴 瑞 麟 、李 娜 、石 立方 等 。。。围绕全 厚式 车辙试 验 进行 了 一 系 列 的研 究 。2011年 长 沙 理 工 大 学 关 宏 信 等 研 究 了考 虑 沥 青 路 面 面层 的 温 度 梯 度 的 全 厚 式 试 验 。2010~ 2012年 长 安 大 学 杨 博 、张 争 奇 等 _5_6_ 用 有 限元数 值模 拟方 法论 证 了研究 沥青 路面 组合 结 构车 辙试 验 的可行 性 。本文 在 以上研究 的基础 上 ,试 图提 出一 种 基 于全 厚 式 车 辙 试验 的沥 青 路 面车辙 评估 办法 。
通 常 ,沥青 路 面 车 辙 形 成 过 程 有 3个 阶 段 :
收 稿 日期 :2015-11一O2
图 1 全 厚 式 车 辙 试 验 预 估 车 辙 寿 命 不 意 图
图 1中 ,R。为车 辙试 验稳 定后 的永 久 变形 曲 线 斜率 ,可换 算 为 动 稳 定 度 DS 。则 沥 青 路 面 车 辙疲 劳作用 次数 (或 车辙寿 命 )为
(1.平 顶 山 市 公 路 管 理 局 平 顶 山 467000; 2.武 汉 市 汉 阳市 政 建 设 集 团公 司 武 汉 430050; 3.宿 迁 市 高 速 公 路 建 设 指 挥 部 宿 迁 223800; 4.华 中科 技 大 学 土 木 工 程 与 力 学 学 院 武 汉 430074)

车辙试验步骤

车辙试验步骤

车辙试验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车辙试验是一种用来评估路面性能的方法,通过模拟车辆在路面上行驶时产生的压力和应变,来评估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车辙试验通常用于评估路面材料的质量,确定路面维护和修复的需要,以及设计新的路面结构。

下面将介绍车辙试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试验目的和前提条件车辙试验的目的是评估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确定路面材料的适用性和性能,为路面维护和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在进行车辙试验之前,需要确定试验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试验设备和方法,准备测试样品和材料。

二、试验设备和材料进行车辙试验时,需要准备以下设备和材料:1. 车辙试验机:用于模拟车辆在路面行驶时产生的压力和应变。

2. 试验样品:路面材料的样品,通常为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

3. 试验工具:包括刀具、梯形垂尺、钢尺等,用于制备试验样品和测量车辙的深度和宽度。

三、试验步骤进行车辙试验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制备试验样品:根据试验要求和标准,制备路面材料的样品。

2. 安装试验设备:将试验样品安装在车辙试验机上,并校准试验设备。

3. 进行试验:启动车辙试验机,模拟车辆在路面行驶时的作用力,测量并记录车辙的深度和宽度。

4. 分析结果:根据试验数据,分析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评估路面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5. 制定维护和修复计划:根据试验结果,制定适当的维护和修复计划,提高路面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车辙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确保试验设备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误差和偏差。

2. 严格按照试验标准和要求进行试验,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注意保养试验设备和工具,及时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试验设备的正常运行。

4. 在试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试验规程和操作规定,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5. 对试验结果要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提高路面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第二篇示例:车辙试验是土路或者泥泞路面的车辙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评估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范文5篇)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范文5篇)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范文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范文一》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1)试验目的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并作为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辅助性检验使用。

(2)适用范围①适用于用轮碾成型机碾压成型的长300mm,宽300mm,厚50mm的板块状试件,也适用于现场切割作长300mm,宽150mm,厚50mm板块状试件。

②非经注明,试验温度为60℃,轮压为0.7MPa。

依需要,如在寒冷地区也可采用45℃或其它温度,但应在报告中注明。

计算动稳定度的时间原则上为试验开始后45~60mm之间。

⑶试验仪器①车辙试验机:主要组成部分有试件台、试验轮、加载装置、试模、变形测量装置、温度检测装置。

②恒温室:车辙试验机必须整机安放在恒温室内,装有加热器、气流循环装置及装有自动温度控制设备,能保持恒温室温度60℃±1℃(试件内部温度60℃±0.5℃),根据需要亦可为其它须要的温度。

用于保温试件并进行试验。

温度应能自动连续记录。

③台秤:秤量15kg,感量不大于5g.(4)试验前的准备①试验轮接地压强测定:测定在60℃时进行,在试验台上放置一块50mm厚的钢板,其上铺一张毫米方格纸,上铺一张新的复写纸,以规定的700N荷载后试验轮静压复写纸,即可在方格纸上印出轮压面积,并由此求接地压强。

若压强不符合0.7±0.05MPa时,荷载应予适当调整。

②按规程规定用轮碾成型法制车辙试验试块。

在试验室或工地制备成型的车辙试件,其标准尺寸为300mm×150mm×50mm的试件。

③将试件脱模按规定的方法测定密度及孔隙率等各相物理指标。

经水浸,应用电风扇将其吹干,然后再装回原试模中。

④试件成型后,连同试模一起在常温条件下放置的时间不得少于12h。

对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放置的时间以48h 为宜,使聚合物改性沥青充分固化后方可进行车辙试验,但室温放置时间也不得长于一周。

沥青混凝土三轴静态蠕变车辙预估研究

沥青混凝土三轴静态蠕变车辙预估研究
袁光权 (9 O 1 8 一 )男 , , 安徽肥东人 , 工程师 , 工学硕士 ,0 8 2 0 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 。

4・ 2
山西 交通科技
2 1 年 第 6期 01



魁 般
穗 擦
1 0 1 0 0 2 3 0 3 0 40 4 0 5 o 0 8 2 0 f 0 6 o 6 0
由于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受包括集料 、沥青及不 同温度等参数的影响,如一一进行分析无疑是不现 实 的 ,所 以运用 一个 指标 进行全 面替 代混合 料材 料 性能是车辙预估参数选择的准 旨 本文对 6 种沥青 混合料选用 6 O℃,0 P 围压条件下 , 2 0k a 压头大小 : 直 径 10m 加 压 大 小 :. MP , 行 三 轴 静 态 蠕 0 m, 。7 a进 0 变试验 , 变异系数要求小于 2 %。并运用 6 0 种混合 料进行车辙试验。 试验结果如图1 及表 2第 4 ( 2页) 。
间。
本次试验使用石灰岩 ,H 7 号基质沥青 ,% A 一0 5 SS B 改性沥青 , 6种混合料分别为 S p0粗型改性 u2 沥青混合料 ,u 2 粗型基质沥青混合料 ,u2 S p0 Sp0细 型改性沥青混合料 ,u2 Sp0细 型基 质沥青混合 料 , S p3改 性 沥 青 混 合 料 ,MA1 性 沥 青 混 合 料 , u1 S 3改 S p0粗 型改 性 沥青混 合 料 和 Sp0粗 型 基质 沥青 u2 u2 混合料选用同一级配 曲线 ,u 2 细型改性沥青和 Sp 0 S p0细型 基 质 沥 青选 用 同一 级 配 曲线 ,M 3和 u2 S A1
2 三轴 静态蠕 变试 验
静态蠕变试验进行评价沥青混合料 的高温稳定性性 能, 在试验 中施加围压 , 能更好地模拟路面现场的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预估方法摘要:车辙是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合适的车辙预估模型有利于预防车辙产生,延长路面寿命,提高路面的经济利用水平。

介绍了车辙的产生和危害,介绍了车辙预估方法的演进,系统总结了国内外主流的车辙预估方法,以便为国内的车辙预估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 车辙; 预估模型;abstract: the rut is common disease of high grade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appropriate rutting prediction model is conducive to the prevention of rutting,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road,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utilization of pavement.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harm of rutting, introduces the evolution of rutting prediction method, summarize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main rutting prediction method,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ediction of rutting.key words: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rut; prediction model;中图分类号:tv544+.9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突飞猛进,高速公路里程也随之呈直线增长,横连东西、纵贯南北、通江达海、联结周边的骨架公路通道初步形成。

我国高速公路由2002年底的2.51万公里增加到2011年底的8.49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

预计到“十二五”末,国家高速公路网将基本建成。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力学性能好、表面耐磨、行车舒适等优点,在高速公路的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据统计,我国目前95% 以上的高速路面为各种沥青混凝土路面。

但是,在长期的通车运营中,随着公路流量的日益增大,沥青混凝土路面也表现出了一些流变性质路面的不足,在行车荷载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出现各种病害,车辙就是其中主要的一种病害。

1. 车辙的产生和危害车辙是指在荷载、气候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路面产生的不可恢复的纵向带状凹槽。

车辙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所特有的现象,分布于车辆的轮迹带两侧,表现为沥青混凝土面层下凹以及两侧隆起。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主要有失稳性车辙、结构性车辙、磨耗性车辙三种。

其中,失稳性车辙是由高温稳定性不足而导致,结构性车辙是重载作用下的永久变形,磨耗性车辙是由车轮磨耗导致的变形。

1.1 车辙的产生车辙的产生是受内因和外因的综合影响,车辙产生的外因主要有:(1)高温与持续高温的影响。

(2)重载、超载交通的影响。

(3)纵坡、车况及车速的影响。

车辙产生的内因主要有:(1)路面结构设计:强基薄面还是全厚式沥青面层。

(2)原材料性质:规范中沥青材料高温指标低。

(3)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目前应用广泛的防车辙方案marshall设计方法存在缺陷。

(4)施工:存在摊铺离析现象,和目标配合比差异性比较大。

同时,使用碾压机械组合,缺少重型胶轮压路机。

(5)现场评析方法:缺少现场检测指标。

1.2 车辙的危害车辙的存在会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 降低道路质量, 也给道路运输带来安全隐患。

主要表现如下:( 1) 影响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

(2)降低强度,诱发各种病害。

(3)车辙积水导致车辆飘滑。

(4)车辆失控,影响行车的稳定性。

由此可见, 建立合适的车辙预估模型,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预估展开研究,有利于预防车辙产生,进而延长路面寿命,提高路面的经济利用水平。

近年来,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预估模型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2车辙的预估方法演进1962年,壳牌石油公司提出了当时世界上首个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shell 设计方法,此后数年,这种“预估方法成为建立车辙预估模型的主流方法。

1972年,barksdale 和romain 提出了新的车辙预估方法—层应变法,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强反响。

此后,又有一些学者相继提出了一些新的预估方法,学术界对车辙预估的方法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掀起了一个高潮。

1987年,eckmann使用动态蠕变试验,结合层应变法开发出新的预估模型, 该预估模型得出的结果与现场试验数据相对比基本符合,取得了极大成功。

同年,eisenmann和hilmer基于足尺试验,开发出统计回归的预估模型。

1997年,车辙问题在国际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会议上被提出专栏讨论,学术界展开了积极的技术探索,但并未提出新的预估模型。

2002年,车辙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会议的主题之一,随着计算机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新的车辙预估方法开始采用有限元法和时间硬化蠕变模型,取得了较大的技术进步。

3国外车辙预估方法简介国外的车辙预估方法研究多建立在沥青混凝土层永久变形的基础上。

本文将其分为理论测算法、经验法和力学-经验法三种。

3. 1理论侧算法理论测算法首先使用弹性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力,再结合实测的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相关参数,并按照沥青混凝土材料的永久变形程度与路面应力的关系,最终建立沥青混凝土层的车辙预估模型。

又可细分为层应变法和粘弹性体系法两种。

3. 1. 1层应变法如上文所述, 1972年,barksdale 和romain 提出了层应变法,又称弹性层状体系法。

该方法将每层路面细分为若干亚层,并依据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依次统计各层的累积变形情况,最后结合实验室数据,预估各路面层所产生的车辙。

层应变法所使用的计算公式为:上式中,为层的永久变形,为亚层的塑性应变,为亚层的厚度。

层应变法的优点在于它在简化了理论后,所预估出的结果仍能满足工程要求,精度偏差在可控范围内。

但是层应变法仅考虑车辆轮胎轴心下方的应力,而将轮胎四周的剪切变形忽略不计,这无疑增大了该方法的误差。

另外,层应变法的理论基础建立在路面的弹性应力基础上,与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的一些实际行为略有不符。

另外,还有一种较有影响力的方法—壳牌(shell) 法也是利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来完成车辙预估,shell法基于蠕变、轮迹等试验和一系列假设,在国际上有较强的影响力。

但该方法无法只对弹性响应精确,没有计入混合料的粘性和塑性响应,同时,该方法引入了动态影响修正因子,导致所预测的永久变形增大了30%~100%。

3. 1. 2粘弹性体系法粘弹性体系法是由美国联邦公路局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提出,仍以粘弹性理论为基础的车辙预估方法。

该方法建立了一种体系,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变形量等效为应力、加载时间、温度、含水量的函数。

粘弹性体系法与层应变法相比,充分体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承受荷载后随时间硬化的现象,考虑了青混凝土的侧向流动变形。

但是,粘弹性体系法的函数较为复杂,有很强的非线性,普及具有一定难度。

同时,在此后的实验室研究和对比试验中,证明了由于没有考虑各种混合料的变形,使用该方法得出的车辙预估值相对偏小。

3. 1. 3粘弹塑性方法粘弹塑性方法提出于1994年,该方法的理论基础为8 个maxwell 并联而成的非线性粘弹性元件,粘弹塑性方法使用各种粘弹性和弹塑性元件来模拟荷载速率、粘结料以及沥青混合料中的骨料。

结合介质流动定律,经过反复实验,推导出车辙深度和最大永久剪应变之间的关系如下:上式中: 为车辙深度; 为最大永久剪应变; 为系数。

粘弹塑性方法可以采用公式直接预估最大永久剪应变,同时将粘弹性元件设置为非线性,较真实的模拟了荷载速率、粘结料以及沥青混合料中的骨料。

但该方法对沥青混凝土材料的模拟不够真实,得出的预估结果与实际现场数据有较大误差。

3.2经验法经验法顾名思义,即为从大量的试验数据中,使用数学的统计法来寻找规律,进而建立沥青混凝土层的车辙与沥青参数、荷载大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2002 年, 基于美国各州公路工作者协会所掌握的路面实验数据, 学者a rchilla 过提出一个相关的车辙预估方法。

经验法基于一个真实而具体的环境来推导出,试验模型的建立对路面结构、沥青材料参数等涉及较少,因而对使用混合料的沥青混凝土层的车辙预估效果较差,另外,由于经验法的理论架构不够充分,所以仅适用于某些具体环境,有较大的局限性,因而难以得到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3.3力学- 经验法力学—经验法是将理论法和经验法相结合,首先使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得出路面的应力,然后经过大量的实验室与现场试验,使用经验法,通过统计法来建立沥青混凝土层的车辙与沥青参数、荷载大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2000 年,monismith提出了一种新式力学—经验法,将沥青混凝土层的路面模拟成多层的弹性体系,同时,通过大量的重复荷载简单剪切实验来获得沥青混凝土模量,进而进行沥青混凝土层路面的车辙预估。

假设车辙由剪应变控制, 则在轮迹下50mm深度处的永久剪应变的累积计算公式为:上式中,为50mm深度处的永久剪应变,为50mm深度处的剪应力,为弹性剪应变,为荷载重复次数,,,为回归常数。

力学- 经验法利用公式预估了轮胎边缘下的剪切变形情况,2004 年,美国各州公路工作者协会基于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的发生机理,充分考虑了各种影响车辙变形的因素,提出了车辙预估模型,成为力学—经验法的典型代表。

但是,该方法仅应用于实验室研究, 还需要大量现场数据的深入验证和支持。

4国内车辙预估方法简介国内对车辙预估的研究起步较晚,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同济大学、东南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陆续开始了相关研究, 目前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其中有代表性的预估方法有:(1)同济大学将线粘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与沥青混合料粘弹特性相结合,研究出沥青混凝土车辙预估方法, 属于理论法。

(2)东南大学将理论分析和室内轮辙试验相结合,研究出沥青混凝土车辙预估方法,属于力学—经验法。

(3)长安大学将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和沥青材料的流变模型相结合,研究出沥青混凝土车辙预估方法,属理论法。

5结语综上所述,沥青混凝土层的车辙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各有优缺点。

理论分析法的研究相对较多, 这些理论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决定于试验模型与实际情况是否贴合,由于借助了计算机和各种先进算法,所以精度相对较高。

目前,理论分析法是较为常用的车辙预估方法。

经验法基于大量工程实践经验,可靠度较强,但有极大的局限性,仅适用于跟试验法所研究道路的环境差异不大的路面环境,因而难以推广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