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阅江楼心得

合集下载

游阅江楼有感

游阅江楼有感

游阅江楼有感车轮像逃离地狱般的兴奋,飞速地在铺着沥青的公路上滚动,车子离学校越来越远,越来越逼近阅江楼肇庆阅江楼座落在广东肇庆市端州城区, ,屹然矗立于西江河畔,。

宣德六年(1431年),肇庆知府王莹将石头庵改建为崧台书院。

崇祯十四年(1641年)再度改建,正式立名为阅江楼。

500年来,不少文人墨客登楼抒怀, 写下许多想象雄奇的诗篇, 为这座古楼平添了异彩,在广东肇庆民间,自古流传着一副粤语上联“阅江楼,阅江流,阅江楼上阅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的粤语谐音绝对。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肇庆成立,古阅江楼成为独立团驻地和活动地点之一。

1959年,该楼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朱德为纪念馆名题了横匾。

阅江楼碧瓦朱楹、飞檐峭壁、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

内部布局围绕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两代帝王的政治主张展开。

底层,最值得看的是一椅、一壁、一匾。

摆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朱元璋龙椅”,虽是仿制品,但选上等优质红木制成,重量超过千斤。

龙椅靠背上雕有九条龙,刻工精细、形象生动。

东侧的一匾,“治隆唐宋”,为康熙所书。

二层有一船、一画,明朝永乐帝朱棣,取消海禁,扩大贸易、文化交流,当时南京下关地区是座造船厂,船厂打造了许多船,最长的船,长一百三十八米,宽五十六米,航行时有九桅十二帆,载重量七千吨,在六百年前可算世界之最。

这幅巨型瓷画,画面反映了一四?五年到一四三三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这段历史。

画面由十二个部分组成,详细描写了航海家郑和按照永乐皇帝的旨意建造宝船,到西洋各国宣传中华文明的盛况。

画面还反映了永乐皇帝敕建“静海寺”、“天妃宫”并亲赐“天妃宫碑”,撞响静海寺钟声,以祭奠这位保护航海平安的海神天妃娘娘。

阅江楼的顶层可观蟠龙藻井。

屋顶盘踞的金龙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龙身上用的是二十四 K 黄金,用江宁金箔制作工艺制作。

这座楼内外共用去十一公斤二十四 K 纯金,所以显得特别金碧辉煌。

肇庆阅江楼心得体会

肇庆阅江楼心得体会

肇庆阅江楼心得体会我曾经游览过许多名胜古迹,但是肇庆阅江楼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座建筑风格独特,气势恢宏,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底蕴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其非凡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次见到阅江楼,我就被它的规模震撼了。

高耸入云的楼阁给人一种威武的感觉,仿佛是宏伟的人工景观。

随着进一步的接触,我才发现它的美不仅在于建筑的高耸和精美,更在于里面隐含的丰富文化。

阅江楼建于清代末年,它不仅是一个纪念性的建筑,也是一座文化名胜。

通过走进阅江楼展厅,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建筑中蕴藏的宝贵历史文化。

阅江楼所展示的文物和图片,向我们展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渊源、各种类别的英模事迹等,触动了我的心灵。

资料介绍,当时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负责人均是“德才兼备,忠于民族,为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

他们坚守信仰、无私奉献、勇攀高峰,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面貌。

阅江楼不仅要我们了解历史,更强调爱国之情。

阅江楼展示了一些历史事件,也引导游客反思,引导我们树立起爱国主义的思想。

尤其是当我看到纪念碑上的名字时,深藏在我的心底泛起了一股革命的热情和责任感,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和未来,更有责任和义务去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阅江楼再次敲响了我们爱国之心,这座美丽的楼阁,不仅仅是一个纪念碑,更是一面镌刻着民族精神、爱国精神与民族文化的瑰宝。

我深深的感悟到,只有深爱自己的祖国,才能爱自己,爱家庭,爱他人。

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也需要我们从恪尽职守、严于律己、感同身受等方面起模范作用。

在这个现代化、快节奏、浮躁的社会里,阅江楼让我重新认识到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总之,阅江楼是一座伟大的建筑,它的内涵和形式都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阅江楼激发起我对祖国文化的观照,让我更加珍惜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我心里,它不仅是一座见证历史的建筑,更是一处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宝库,也是我爱国之心的向导。

阅江楼游记感想作文(通用20篇)

阅江楼游记感想作文(通用20篇)

阅江楼游记感想作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阅江楼游记感想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江楼游记感想作文篇1昨日,我们历史小组的成员一同游览了阅江楼,开展了一次别看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感触良多。

之前一直听闻阅江楼是广东省四大名楼之一,南临西江。

其“江楼晚眺”自古以来是肇庆八景之一。

因此,能够有幸来到阅江楼游览,我感到十分兴奋和开心。

我们在阅江楼前的停车场集中,接着穿过停车场,爬上了石阶到达了阅江楼的楼台,并且在那拍了一张我们组员的大合照。

进了阅江楼内,我们就能察觉到浓浓的革命气息。

不出所料,我们上去了二楼的展览馆后发现了许多叶挺独立团的史迹。

在那陈列的文物有很多,包括一些报纸杂志和生活用品。

我们还看到了一个个的小房间,据说是独立团团员们的。

还有就是团员们的武器,也许没有见过就很难想象到当年前辈们住着这些简陋的房间,就是靠着这些不太先进的武器,赶走侵略者,解放全中国的。

到此,我不禁感慨万分,他们那种救国救民的精神让我们十分敬佩。

其实,我们之前一直都是从书本上去了解历史,如今有机会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去接触到这些历史的记号。

我想,这些历史的遗迹和文物之所以可以留下来,不被时代的发展所磨灭,不仅仅是它们自身所存在的魅力,更是因为它们还象征着我们的革命前辈乃至所有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我们学习历史这一门科目,不仅仅是因为要去了解以前发生过的事,更是想我们去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靠着多少人付出了多少努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去换来的。

因此学习历史,我们才会进步,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才能更好地热爱国家,热爱党,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物质,珍惜身边的人。

这次游览,我提高了自己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还体会到了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激发出了自己满满的爱国情怀。

游肇庆阅江楼有感

游肇庆阅江楼有感

游览阅江楼的心得上个星期三,我们09生物技术班一起组织去肇庆阅江楼观赏。

之前听同学说过,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成立了一个“叶挺独立团”,团部就设在阅江楼,一直想找个机会去游览下,今天终于有幸到这里参观了,所以心情是有点兴奋的。

去的那天天下起了大雨,霹雳呱啦地的,就像断了的珠链一样,真有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尽管雨很大,但我们的兴致还是一点不减,冒着大雨,穿过大街小巷,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阅江楼。

阅江楼在端州古城东门外的石头岗上,南临西江。

大概正是由于南临西江,可以远眺西江之水自楼前滔滔东去,所以叫阅江楼吧。

阅江楼前是宽阔的停车场,穿过停车场就是石阶,爬上了石阶便是阅江楼的楼台了。

顺着走上去,很容易忽略石阶两旁的石狮子。

其实这两只石狮子是大有来头的,听历史老师说过,这对大石狮是肇庆现存石雕中的珍品,是由整块的汉白玉石雕成,是南明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建万寿宫时所雕。

我们分散为几批人,一批一批地进了阅江楼内。

这楼有两层高,站在楼门前往里看可以看到一个庭院。

我们顺着门口旁的楼梯上去了。

二楼是个展览馆。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成立了一个“叶挺独立团”,团部就设在阅江楼,1959年的时候,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与肇庆市博物馆合署办公。

馆藏文物有数千件。

我们所在的二楼陈列的就是叶挺独立团的史迹。

陈列的文物有很多。

有一些报纸杂志等科普读物,还有一些军人用过的炊具以及其他的日用品,军人用过的床等物品也保留着,难以想象他们怎么在这么简陋的地方住那么长时间,而且是一个团的人住在那么小的地方。

最吸引我们的房间应该是叶挺的房间了。

说是房间,其实只是在大厅的一个角落用木板间了一点儿小空间出来,一张小床,没蚊帐的,床上只有一张很薄的军被,一张小桌子,外加墙上的一扇小窗子,这就是叶挺房间的全部了。

这个所谓的房间,还没有一个厨房那么的。

小米加步枪是我们伟大的红军战士赶走侵略者,击败国民党,解放全中国的武器,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

参观阅江楼心得2022例文

参观阅江楼心得2022例文

参观阅江楼心得2022例文参观阅江楼心得篇1阅江楼一游,无论是里面各式各样各朝各代的砚墨,还是陈列着的枪械,战争油画等等,都颇引人感慨。

所有历史文化景观的存在必然是有其价值的,它像是一个烙印,镌刻在历史进展的卷轴上,提醒着我们,有一些人、有一些事,是不应该被遗忘的。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断接受着新事物,眼界定格在新视野里,鲜少记起我们有时候应该回头看看,看看我们脚下踩着的这条路,是由多少人用汗水、用血肉、用生命一直铺垫过来的。

而那些历史文化景观恰恰能及时提醒我们——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若我们想为自己开脱一下,或者可以把“背叛”换一个词,无情?忘恩负义?饮泉之水不思泉之源?不管怎样,说到底终究是让人感到如芒在背的形容。

或者我骨子里流着文人的血,在一众对历史不甚关心的年轻人当中是个异数,对历史颇为偏好。

那些已经被记录在册的事情,那些已经永远成为一个名字的人们,那些久远的我无法参与的时代,以文字,图画,雕塑等一切有形的状态再次呈现在我眼前时,心中的一些触动,一些澎湃,是无法言说的。

就好比我当时在阅江楼里看见一幅大型的战争场景油画时,那太过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刻,让我久久伫立,感受那画里是怎样一种硝烟弥漫怎样一种壮士豪情,心里面明明有千言万语,到得嘴边,所有想说的都化作一句简单的“好真实!”表达出来,除此之外,真的再找不到更精妙的语句来形容心中所感。

去了一趟阅江楼,短短一小时,大家却像是去了一番旅游的兴奋心情,不断地拍照。

当然我也拍了两三张,其中一张就是那一排整齐的步枪。

看着那些已经很陈旧的枪支,第一个蹦入我脑海的词是“落后”。

相比现在那些先进的武装器械,那里陈列的枪要形容为“落后”那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即使是相比于同时期侵略我国的列强所使用的武器,依然是脱不开“落后”二字。

然而,我们的先人们,就是用这些被敌人看轻的武器,赢回了我们的尊严,赢回了我们的主权,赢回我们的地位。

最最重要的,是赢回了我们这些后人们的幸福的生活。

阅江楼观后感心得体会(三)

阅江楼观后感心得体会(三)

阅江楼观后感心得体会(三)游“阅--___楼”,读“叶挺”心得体会自从来到肇庆学院求学之后,就慢慢地听说有关于肇庆阅--___楼的一些事情了。

原来阅--___楼就是叶挺独立团的团部旧址,也称作是“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

而学过一点历史的我对叶挺的认识是不陌生的,当然听得最多的就是铁军“新四军”的英勇事迹了,不过在这里读书之后我才了解到了叶挺早期是在这里工作过的。

因此,怀着对伟大英雄的敬仰,今天我在班级的带领下来到了阅--___楼。

印象最深刻的是要数西楼了,西楼上展出了不少的文物,特别是详细地介绍了“叶挺独立团”的历史,包括民国___年___月,高要岭村农会与地主豪绅___的“神打团”的___事件,这是叶挺独立团成立后的首次战绩。

此时,想起那些为共和国作出卓越贡献的先烈,我是肃然起敬,仿佛感受到了他们热烈的爱国血液在我的灵魂深处奔腾。

怀着这种极度的崇拜之情,我寄情于红色读物,渴望了解他们心中曾有的一丝一缕的革___情怀。

在众多的英雄之中,一名军人以他独特的人格___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他就是叶挺将军——中国革___的早期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杰出的___家。

高挑的身材,微微上翘的眉毛使他显得虎虎有生气;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放射出睿智而刚毅的光芒;挺秀的鼻梁,下堤岸般坚毅的嘴唇透露出倔强的性格;硕大的耳轮给人以入世不凡的预兆。

叶挺将军的器宇轩昂、刚毅果断、百折不挠无不令人折服。

一___六年,叶挺出生在___省惠阳县秋长区周田村,出生于农家的叶挺自幼性格坚毅。

在十五岁那年,有一身“反骨”的他因不满封建专制,剪掉长辫响应革___而被捕入狱。

成年后,胸怀强兵富国之志的叶挺参加了革___,先后立下战功。

北伐战争,叶挺率领“铁军”痛击军阀,名声大振;抗日战争,叶挺指挥新四军威赫日寇。

其后,叶挺将军遭遇了___反动派的暗算,被囚禁。

但他却没屈服于___反动派的威逼利诱,表现出了革___党人坚贞不屈的铮铮铁骨。

观肇庆阅江楼后感

观肇庆阅江楼后感

观肇庆阅江楼后感6月11日早上,怀着欢快的心情,我带领这全班的同学做包车去参观位于西江边的肇庆阅江楼。

肇庆阅江楼乃肇庆八景之一,据说北宋名臣包拯曾在其旁建菘台驿。

清代阅江楼是文人墨客云集吟咏之所。

阅江楼还是商讨军机大事重地。

南明永历帝曾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

光绪年间,中法战争期间的主战派彭玉麟,曾在此指挥军事.....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我们的包车不久就到了这个让我们西安王已久的地方。

车子刚停稳,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做好下车的准备。

一下车,雄伟的阅江楼就映入我们的眼帘。

那典型的中式建筑,不禁令人想起《阿房宫赋》里面的“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的景象,使大家对他充满了好奇,毕竟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国,古建筑也湮灭在城市化的浪潮之中。

而阅江楼经过几代人的修葺保护,完整的保存下来,是在好不容易。

其实我们这次参观阅江楼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家的爱国人情。

除了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阅江楼还铭刻着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革命记忆。

剧史料记载:“大革命时期,当地农民自卫军总部就设在阅江楼。

1925年11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称叶挺独立团)在阅江楼成立,全团2100多人,共产党员叶挺担任团长,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部队。

担任北伐先锋,被誉为“铁军”。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1959年,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

”叶挺独立团,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了,当年北伐战争,叶挺将军就是在这里带领着他的“铁军”打起北伐战争的第一枪。

为中国人推翻军阀混战社会留下不朽的功绩。

走进阅江楼的大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北伐战争的墙雕,威武的叶将军带领着革命先烈人无畏地向敌人冲去,不禁使人觉得当年的烽火岁月场景如今历历浮现在大家的眼前。

在一楼参观完以后,我们沿着楼梯走上了二楼。

楼上的布局很别致,很有浓郁的中国楼阁“廊腰缦回”的特色。

穿过走廊,我们走进一个八十多平方的展厅里面,那里展示这很多当年也挺独立团使用过的东西。

参观阅江楼心得体会(共5则)

参观阅江楼心得体会(共5则)

参观阅江楼心得体会(共5则)第一篇:参观阅江楼心得体会参观阅江楼心得体会4月7日下午,阴雨绵绵,微带一丝丝的凉风,但依然不减少我们去参观阅江楼的热情,依然兴高采烈地踏上校车奔向阅江楼。

阅江楼,是广东省四大名楼之一,它座落在肇庆市城区正东路石头岗上,居高临下,屹然矗立在浩荡东去的西江河畔,气势雄伟非凡。

阅江楼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战争的主要阵地。

光绪年间,中法战争期间的主战派彭玉麟,曾在此指挥军事。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部曾设在此,叶挺为团长。

在北伐战争中,独立团被誉为“铁军”。

于是当我们走进去就可以看见战争遗留下来的痕迹。

叶挺当年的卧室:一张破旧的床,一张古老的桌子,几张残旧的凳子,相当的朴素简陋。

继续向前走,玻璃柜里面呈现出机关枪,炮,刀,北伐路线示意图……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当年战士们冲锋杀敌的英勇、威武;血洒沙场的悲壮,辛酸。

我不禁感概:我们的日子来之不易啊,是人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沸腾的鲜血换来的,是用他们的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的。

我们的生命,难道不值得珍惜吗?我们的日子,难道不可以好好活吗?据了解:每年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因为失恋,成绩不理想,找不到工作等而跳楼自杀了。

为什么他们如此容易就轻生呢?唉,心理素质太差了。

生活,不是苦恼太多,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们还不懂如何生活。

生命总是美丽宝贵的,我们应该懂得珍惜。

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继续向前走,是端砚展览区。

一个个形状各异,色彩鲜明,雕刻精美的端砚映入眼帘,我们不禁兴奋不已。

端砚,由来就是中国“文房四宝”中的极品,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肇庆是端砚产地,制作端砚的历史达一千三百余年,为砚台之首,久负盛名。

它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工艺精湛,得到我们一致的好评。

阅江楼如今是肇庆八景之一,名曰“江楼晚眺”。

它在1959年,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 朱德为纪念馆名题了横匾。

而在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4年阅江楼观后感心得体会

2024年阅江楼观后感心得体会

2024年阅江楼观后感心得体会《____年阅江楼观后感心得体会》阅江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的代表之一,历经千年的沧桑变迁,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与人文风景。

在____年的一天,我终于有机会亲身前往这里参观,观赏楼台之美、江景之胜,对于这次的体验,我有心得体会需写下此篇____字的观后感。

无论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来觅景于楼,跟随楼梯一步步向上攀登,我看到的是一幅壮丽的景色。

阅江楼位于长江之畔,楼高数十层,因此可以纵览江景之美。

在登楼时,我不禁被楼前整齐的岗哨所吸引,这些军人挺胸抬头,战士的风采在长江风景的映衬下更显英武,引得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登上楼顶,我俯瞰整个江面,远眺对岸的山色,感受到江湖的广阔与壮美。

夜晚时分,楼灯辉煌,江面泛起银光,构成一副美景。

这让我再次感叹长江之大,阅江楼之美。

在楼内,展示了许多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展品。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长江之歌”展览。

这个展览围绕长江这一壮丽的自然奇观,展示了长江流域的历史演变、文化交流和繁荣发展。

通过展品和多媒体的方式,我对这一瑰丽的地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到了长江不仅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它不仅承载了无数的历史风雨,还滋养了无数的文化瑰宝。

这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土地,也让我更加自豪和自信。

除了文化展览,楼内也有一些艺术品展示。

我特别留意到一幅巨大的油画作品,这幅作品名为《长江之神》。

画中展现了长江之巨大,流动的水流仿佛带着生命之力,令人心潮澎湃。

我在这幅作品前驻足良久,被这种雄伟和力量所震撼。

我深深地感受到长江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长、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也赋予了中国人民无尽的智慧和生活能力。

在阅江楼中,我还参观了一些历史陈列室,如《楚汉风云》展厅。

这里详细讲述了楚汉之间的战争和历史故事,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时代中,近距离地感受着当时的氛围。

展厅内有一些模型和道具,让我更真实地想象出当时的情景。

我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加深,我明白了中国始终以和平和谐为本,却也有着强大的抵抗和战略能力。

观阅江楼后感

观阅江楼后感

观阅江楼后感阅江楼,肇庆八景之一,名曰“江楼晚眺”,座落在肇庆市城区正东路石头岗上,居高临下,屹然矗立在浩荡东去的西江河畔,气势雄伟非凡.有诗曰,“塔影依稀桥影遥,水边不见旧枪刀。

将军百战声名烈,犹有江楼万世高。

”这里,记载着历史,记载着"铁军"的英雄事迹。

今天,我们怀着兴奋而又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阅江楼。

楼前有宽阔的停车场,登数十级石阶便上到楼台,石阶两侧有大石狮一对踞守,神态庄严威武,是肇庆市现存石雕中的珍品.该石狮由整块汉白玉石雕成,是南明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建万寿宫时所雕.踏进阅江楼内,我们感到它有别一般的优雅。

这楼有两层高,站在楼门前往里看可以看到一个庭院。

我们顺着门口旁的楼梯上去,看到二楼是个展览馆。

据说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部曾设在此。

叶挺为团长。

在北伐战争中,独立团被誉为“铁军”。

1959年的时候,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馆内设《端砚春秋》陈列和《铁军独立一雄团》陈列。

1962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叶挺独立团纪念馆所在地。

馆藏文物有数千件。

我们所在的二楼陈列的就是叶挺独立团的史迹。

陈列的文物有很多。

有一些报纸杂志等科普读物,还有一些军人用过的炊具以及其他的日用品,军人用过的床等物品也保留着,难以想象他们怎么在这么简陋的地方住那么长时间,而且是一个团的人住在那么小的地方。

最吸引我们的房间应该是叶挺的房间了。

说是房间,其实只是在大厅的一个角落用木板间了一点儿小空间出来,一张小床,没蚊帐的,床上只有一张很薄的军被,一张小桌子,外加墙上的一扇小窗子,这就是叶挺房间的全部了。

小米加步枪是我们伟大的红军战士赶走侵略者,击败国民党,解放全中国的武器,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

很难想象,那一支支和日本的先进装备相差那么远的步枪是如何把日本侵略者打得无处可逃的。

小米没有亲眼看到,但是看到了装小米的那些小布袋,这么一点儿食物,撑着他们翻过大雪山,走过大草地,直至胜利。

阅江楼观后感

阅江楼观后感

阅江楼观后感我们怀着兴奋和期待的心情出发到阅江楼游玩。

在去阅江楼之前就已经听过阅江楼的风光事迹。

原来阅江楼的由来是南宋隆兴年间(1163—1164年)改建为纪念唐代高僧石头和尚陈希迁的石头庵,明宣德六年(1432年)扩建为崧台书院,嘉靖二十五(1546年),增建北楼以及东西两廊和号舍。

崇祯十四年(1641年)命名为“阅江楼”当我踏进阅江楼的门前时,我看到阅江楼的建筑都是古代的建筑,例如精美的四合院模式和镂空的门和窗都让我叹为观止,这真是一座雄伟的建筑。

当我听到阅江楼曾是叶挺铁军驻扎的地方,我突然对它肃然起敬。

原来这里还曾是革命地。

在阅江楼里一进门就看到用铁制成的铁军雕塑。

从正门进去向有走就看到了叶挺铁军的展览室。

里面陈列了革命烈士的图片还有铁军驻扎时所创造的辉煌。

还有很多叶挺驻扎时的生活环境。

这些都让我感慨万分。

不禁使我佩服前人的毅力和不屈的伟大的革命精神。

我觉得我看完之后获益良多。

我突然受到现场的熏陶热腔里涌起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参观完叶挺铁军展览之后,一下楼梯再往正门的右边就是我们肇庆最著名的端砚展览。

一进里面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端砚伫立着。

那端砚直径大概有一米左右,这是我见到最大的端砚。

这艺术珍宝真令我叹为观止。

里面还有介绍古代如何采石和如何制作精美的端砚。

一进里面就感觉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因为里面陈列了很多名师和不同朝代的端砚。

我觉得端砚和我们古代的文化紧密相连。

不同的朝代就有不同类型的端砚。

那端砚也印证了中国鼓捣的文化发展,都是古代文化不同的标志。

那端砚从唐代的简到现代的繁都印证了端砚的发展历程,肇庆作为中国的砚都,那端砚一定各有特色。

我们看了朴素优雅的端砚,又有充满中国诗情画意的端砚。

有些端砚上还有珍贵的砚眼。

之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而已,现在中意可以近距离的观赏了,当时的激动之情真是不言而喻啊。

我感觉这里真是一座艺术的宝殿啊!我们观赏完之后真是依依不舍啊。

因为我们不仅在这里游玩来娱乐和放松了一下心情,而且可以从中学到了很多,例如学到了铁军的爱国和端砚的博大精深。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3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3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我们没有像往常一样赖在床上,而是早早起来,天空一片晴朗,在这样的天气下我们兴致高昂,这让我们的阅江楼之旅倍感愉快。

阅江楼在端州区正东路东侧的石头岗上,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原为平房,清顺治十四年(1657)改建为两层楼房,高15米,是典型的南方园林庭院式古建筑,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院内有假山和鱼池,楼四周宽敞的平台上遍植树木;南楼前面是石阶,拾级而下可到达广场,该广场延伸至西江河畔。

南楼檐下悬挂木匾额,上有楷书“阅江楼”巨字。

阅江楼是肇庆八景之一,名曰“江楼晚眺”,历代有不少文人雅士曾在此吟咏酬唱,留下了一些著名的诗文。

该楼1962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叶挺独立团纪念馆所在地。

阅江楼在端州古城东门外的石头岗上,南临西江。

大概正是由于南临西江,可以远眺西江之水自楼前滔滔东去,所以叫阅江楼吧。

我们踏进了阅江楼内,这楼有两层高,站在楼门前往里看可以看到一个庭院。

我们顺着门口旁的楼梯上去了。

二楼是个展览馆,据我所知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成立了一个“叶挺独立团”,团部就设在阅江楼,1959年的时候,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与肇庆市博物馆合署办公。

馆藏文物有数千件。

我们所在的二楼陈列的就是叶挺独立团的史迹。

陈列的文物有很多。

有一些报纸杂志等科普读物,还有一些军人用过的炊具以及其他的日用品,军人用过的床等物品也保留着,难以想象他们怎么在这么简陋的地方住那么长时间,而且是一个团的人住在那么小的地方。

最吸引我们的房间应该是叶挺的房间了。

说是房间,其实只是在大厅的一个角落用木板间了一点儿小空间出来,一张小床,没蚊帐的,床上只有一张很薄的军被,一张小桌子,外加墙上的一扇小窗子,这就是叶挺房间的全部了。

这个所谓的房间,还没有一个厨房那么的。

小米加步枪是我们伟大的红军战士赶走侵略者,击败国民党,解放全中国的武器,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

很难想象,那一支支和日本的先进装备相差那么远的步枪是如何把日本侵略者打得无处可逃的。

阅江楼观后感

阅江楼观后感

阅江楼观后感阅江楼,又名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座落在肇庆市城区正东路石头岗上,居高临下,屹然矗立在浩荡东去的西江河畔,气势雄伟非凡。

久闻此楼乃肇庆八景之一,也是广东省四大名楼之一。

阅江楼不仅是因为其宏伟壮观的古建筑而闻名中外,更是因为其悠远深厚的历史底蕴而长存天地间。

据史料记载,宣德六年,肇庆知府王莹将石头庵改建,名为崧台书院。

崇祯十四年再度改建,正式立名为阅江楼。

各楼之间可以全部贯通,组成四合院式的整体建筑,中间是典型的岭南庭院,设有水池假山以点缀,四周有前人所栽的米兰古树,馨香四溢,沁人心脾.。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由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由共产党员叶挺任团长,于1925年11月成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称“叶挺独立团”。

独立团英勇善战,屡建奇功,被誉为“铁军”。

1959年重修并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朱德为纪念馆题了馆名。

馆内设《端砚春秋》陈列和《铁军独立一雄团》陈列。

1962年被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2月8日,江泽民来到阅江楼,参观了《铁军独立一雄团》陈列后,欣然题词“北伐先锋,永垂青史”。

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身为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叶挺住的卧室也不过是一桌两椅、一木床、一水盘和一衣架。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样的环境是极其的窘迫。

当我听到喇叭里传来军官训练的口号声时,我的心里只剩下难以描述的敬重与钦佩。

那浑厚而坚定的声音里充满着激情和希望,它似乎传递着无坚不摧的勇气,让人为之热血沸腾。

作为一个独立团的首领——叶挺,坚守自己的原则,艰苦作战,一心只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使我深深地折服了。

在这个高举和平与发展旗帜得时代里,艰苦的战争岁月似乎渐行渐远,我们享受着革命烈士用血汗换回的安定生活,但作为新生代的主力军,我们怎能不以祖国建设为主,不以创新发展为荣?奋起吧!用科学的知识武装头脑,用坚定信心战胜动摇,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为我们可爱的中华人民,为我们先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力所能及的力量!。

阅江楼观后感心得体会模板

阅江楼观后感心得体会模板

阅江楼观后感心得体会模板一、引言(100字)阅江楼观是一次难得的亲近自然的机会,我有幸能够登上这座历经沧桑的楼阁,俯瞰广袤的江河大地。

这次观光之旅让我对自然的美、人文的底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下面我将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分享我在阅江楼观的所见所闻,以及此次观光对我心灵的触动。

二、所见所闻(400字)1. 壮丽的江河风光登上阅江楼,我俯瞰着奔腾的江水,江水连绵不绝,宛如一条银色的蛟龙,在大地上穿行。

远处的山峦环抱着江水,给人一种恢弘壮丽的感觉。

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韵律,让我心旷神怡。

2. 历史的印记阅江楼建于唐朝,历经了千年风雨,是一座历史的见证。

楼内的古画、雕塑等艺术品皆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看着这些历史的印记,我心生敬畏之情,对古人的智慧和才情心生敬佩。

3. 文化的底蕴登上阅江楼,我发现楼内陈列着许多文化宝物,其中有古籍、名人字画、文物等等。

这些文化遗产的存在让我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让我明白了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使命。

4. 人文景观阅江楼周边的人文景观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在楼下的花坛中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卉,色彩斑斓,芬芳扑鼻。

还有来自各地的游客,他们身着各色服饰,用镜头留下了美好的瞬间。

这些人文景观让阅江楼更具魅力,也让我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心灵的触动(800字)1. 对自然的敬畏阅江楼观之后,我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更加深了。

站在楼上,我看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壮丽,也看到了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破坏。

大自然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

同时,欣赏自然的美景也让我对生活充满感激之情,让我更加热爱生活。

2. 对历史的思考阅江楼作为一座历经沧桑的楼阁,给我带来了对历史的思考。

通过欣赏楼内的艺术品,我不仅了解到了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也看到了历史的变迁。

历史可以给人以启示和教训,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更好地面对未来。

参观阅江楼心得体会

参观阅江楼心得体会

参观阅江楼心得体会班级:20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姓名:连凯敏学号:201424011205阅江楼作为肇庆的一个重要历史研究点,很多来到肇庆的人都会去一览。

而肇庆学院作为肇庆本土的唯一一所本科大学,几乎每个人都会在四年中去参观至少一次。

当我还是大一的学生,对肇庆还不甚了解时,对于由带班党员组织带头的参观阅江楼活动我是毫不犹豫就参加了。

我认为一个具有魅力的城市,离不开它的历史文化积淀。

2015年6月12日中午,在结束了早上的课程和短暂的午睡后,我们国贸专业和市营专业还有投资专业来到了传说中的阅江楼。

从刚入学就有听师兄师姐提起过这个地方。

我曾经以为阅江楼是一片大庭院,到了那里之后,发现并非如我所想。

阅江楼,顾名思义,这是一座伫立于肇庆市端州区正东路东侧石头岗上,南临西江的楼阁建筑。

如今的我们看来,它十分具有历史文化气韵,外表看起来早已不复靓丽,却依旧具有魅力。

阅江楼具有较为久的历史,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历代有修缮,名称也屡次更变,初为崧台书院,继称东隅社学,明崇祯十四年(1641)始命名阅江楼,清初曾改名镇南楼,不久复称阅江楼至今。

这座楼的建筑十分具有中国古建筑的风格与气息。

众所周知,中国的建筑大多坐北向南,阅江楼也不例外。

这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古建筑,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其中院庭面积248平方米。

楼高两层,分南、北、东、西4座。

其中北(后)楼比南(前)楼高,东、西两楼等高。

4座楼通过4座耳楼衔接通连。

第一次来到这种类型的建筑,因此我们对于其内部结构不是很了解,所以进去之后不知道往哪一边走,有一种走迷宫的感觉。

正门进去有一块大大的木板遮住,不能直视里面,绕过这块木板,就可以看到一个小庭院。

因为结构比较复杂,所以我们也只能是没有顺序的随意参观。

进入庭院以后,可以看到:院内设水池、假山,植米兰、葵树,清幽雅静。

庭院中心的小亭子引起了我们许多人的注意,大家纷纷跑到亭子里去拍照留念,想纪念这美好的一刻。

南门前石阶下置石狮1对。

参观阅江楼心得

参观阅江楼心得

参观阅江楼心得体会2013级投资学专业1班王海桥201324015126 登月江楼是在今年的春天,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踏足肇庆市闻名国内外的阅江楼,久闻此楼乃肇庆八景之一。

那一天风和日丽,天空一片晴朗,在这样的天气下我们兴致高昂,让我们的阅江楼之旅倍感愉快。

一路上,舍友提醒我,肇庆的众多景点中,脂粉味太浓,雨花台处处透露着哀伤,观完阅江楼,才能感受大气恢宏,因为阅江楼是经典的传世之作,只有阅江楼让多少游客遐想感慨万千,不仅带给游客端砚文化之赞叹,也会感受到铁军的威武之气。

透过车窗,望阅江楼矗立在参天古木中,如古画中的海市蜃楼。

车开进了阅江楼的院子,我们一下车就到了阅江楼正门口的长长的阶梯下。

阅江楼位于位于端州古城东门外的石头岗上,南临西江,楼台高耸,重檐飞阁,蔚为壮观。

登上此楼才感“虎踞西江,览尽西江秀色”。

阅江楼又名嵩台书院。

位于肇庆市正东路尾,江滨堤内的石头岗上。

此地原建有石头庵(年代不详),明宣德六年至十年间(1431~1435年),将庵改建为嵩台书院。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增建北楼以及东西两廊和号舍。

崇祯十四年(1641年)命名阅江楼。

明末清初之际,该楼一度塌毁。

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至此,阅江楼基本形成现有格局。

此后曾多次修缮。

民国期间,该楼屡遭日机轰炸,后楼、西楼破坏尤为严重,1959年按原貌重修。

1971年大修,将楼面改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

楼筑于高约8米的山岗上。

坐北向南,为四合院式古建筑。

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其中院庭面积248平方米。

楼高两层,分南、北、东、西4座。

其中北(后)楼比南(前)楼高,东、西两楼等高。

4座楼通过4座耳楼衔接通连。

南北两楼为歇山顶,屋脊上均饰有鳌鱼宝珠。

东西两侧楼为卷篷顶。

院内设水池、假山,植米兰、葵树,清幽雅静。

南门前石阶下置石狮1对。

北楼地下大厅原有清康熙两广总督郭世隆所建立的康熙御书碑6块,现存5块。

南楼檐下,悬挂两广总督劳崇光书的“阅江楼”木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肇庆阅江楼心得
迎着五月的阳光,我们来到了班级出游的第一站----阅江楼。

阅江楼乃肇庆八景之一,也是广东省四大名楼之一。

阅江楼位于位于端州古城东门外的石头岗上,南临西江,楼台高耸,重檐飞阁,蔚为壮观。

登上此楼才感“虎踞西江,览尽西江秀色”。

滔滔西江横亘阅江楼之下,绵绵沿岸青山映眼帘。

阅江楼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造型宏伟,与中国革命时期的息息相关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南明永历帝曾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

光绪年间,中法战争期间的主战派彭玉麟,曾在此指挥军事。

大革命时期,当地农民自卫军总部就设在阅江楼。

1925年11月21日叶挺独立团在阅江楼成立。

1959年,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与肇庆市博物馆合署办公。

馆藏文物数千件,其中有著名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一的端砚珍品、珍稀的康熙御书、宝贵的“铁军”叶挺独立团史迹文物。

陈列面积278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三大部分。

主要有《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馆文物陈列》、《端砚春秋》陈列,国内各地的艺术珍品也经常在本馆临时展出。

我们所在的二楼陈列的就是叶挺独立团的史迹。

展馆里陈列的都是叶挺独立团的一些生活用品,包括一些茶杯,灯,碗等用具,还有独立团的武器。

说是武器,不过是一些简单的大刀和匕首。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叶挺的房间。

房间只有大概三平方米大,一张床,一张茶几,两把椅子。

就是房间的全部。

作为一个独立团的首领,叶挺坚守自己的原则,艰苦作战,一心只为国家,为人名着想。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我深深地折服了。

想想我们自己,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是有义务为去为我们国家,为我们的人民去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当代这个物质资源丰富,和平美好的世纪里,我们没有像我们的祖宗那样经历那些艰苦的战争岁月,我们不用忍饥受冻,我们享受着祖先用血汗换回来的和平安定的日子。

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去服务人民,回报国家呢?
阅江楼之行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也让我得到了更新的体会。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1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梁子韵
201124014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