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与胆囊炎资料

合集下载

胆舒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胆舒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胆舒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彭雪莲,徐小青,曹 勤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62摘要:目的 通过一项大样本、多中心、开放性真实世界研究,全面评价胆舒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全国329家医院的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患者9579例,分为胆结石组(n=1148)、慢性胆囊炎组(n=5360)和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组(n=3071)。

所有患者均服用胆舒胶囊,3次/d,1~2粒/次,饭后口服,持续治疗4周。

记录服药前及治疗结束时的腹痛特征、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中医证候以及胆囊影像学指标,以评价治疗前后用药效果;观察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以评价药物安全性。

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治疗前后指标变化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Wilcox on秩和检验方法。

计数资料治疗前后指标变化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法,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Nemenyi检验。

结果 经胆舒胶囊干预后,所有患者脂餐诱发疼痛总发生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χ2=32.422,P<0.001);疼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Z值分别为-1.985、-2.887、-3.178,P值均<0 05);腹胀、饱胀、嗳气、恶心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值均<0.001),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总分明显下降(Z=-4.128,P<0.001);右上腹痛、口苦、泛酸、胸闷不舒、脘腹胀闷、食少纳呆、肢体困重等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值均<0.05),中医证候评分总分明显下降(Z=3.860,P<0.001)。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胆结石组、慢性胆囊炎组、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组疼痛程度、频率、持续时间,以及胆源性消化不良和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值均<0.05),治疗后脂餐诱发疼痛的患者占比均明显减少(P值均<0.001)。

熊去氧胆酸治疗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的研究进展

熊去氧胆酸治疗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1, 11(4), 1991-1997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1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1.114287熊去氧胆酸治疗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的研究进展姜慧鑫1*,胡建功2,肖锋2,王志苗1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泰安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泰安收稿日期:2021年3月27日;录用日期:2021年4月21日;发布日期:2021年4月28日摘要胆囊胆固醇结石(CG)是我国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石长期刺激患者的胆囊黏膜,导致患者胆囊出现慢性炎症反应,目前治疗胆囊结石,尤其是多发体积较大的结石,最好的办法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及打击是较大的,且住院时间长,花费高。

胆固醇结石的主要非侵入性治疗方法是口服胆汁酸溶石,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是一种无毒亲水性胆汁酸,主要用于治疗胆石症及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UDCA已被证明能显著降低胆石症患者的胆汁胆固醇饱和度,并被用作胆囊切除术的替代品。

本文结合近几年相关文献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综述,为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的非手术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Ursodeoxycholic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Gallstones and Chronic CholecystitisHuixin Jiang1*, Jiangong Hu2, Feng Xiao2, Zhimiao Wang11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2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Received: Mar. 27th, 2021; accepted: Apr. 21st, 2021; published: Apr. 28th, 2021*通讯作者。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病人的护理一般资料主诉今凌晨突发右上腹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病人的护理一般资料主诉今凌晨突发右上腹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病人的护理一般资料:一、主诉:“今凌晨突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

二、主要病例:1、患者 39 岁女性,因 2018 年 10 月 1 日 17:50 进食大量油炸食物, 于 2018 年 10 月 2 日 08:00 步行入院。

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病史。

否认手术史。

无外伤史。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2、发现胆囊结石 3 年余患者于 3 年前体检发现胆囊结石,未行特殊处理, 5 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疼痛,牵扯肩背部疼痛,自行服消炎利胆片后病情缓解。

3 月前再次出现腰腹部疼痛,呈出现疼痛,牵扯肩背部疼痛,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

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

患病以来,患者精神可,睡眠正常,饮食正常,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3、体检T:38.5 ℃, P:99 次 / 分, R: 19 次 / 分, SPO2:96%,BP:126/87mmHg。

皮肤黏膜轻度黄染。

神志清,,精神可腹部平坦,未见肠型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

腹肌软,有压痛,无反跳痛,Murphy 征阴性,未触及肝、脾、肾及其他肿块。

腹部叩诊呈鼓音,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肝、肾区无叩诊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5 次/ 分,未闻及血管杂音。

4、术前诊断: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辅助检查:2018-10-3: 血细胞检查: WBC:13×10^9/L ,淋巴细胞百分率: 35.5%,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67%,红细胞: 4.5 ×10^9/L ,血红蛋白: 113g/L ,血小板: 116×10^9/L ,血型: A 型阳性。

肝肾功,心肌酶,电解质,葡萄糖测定正常,凝血筛选正常。

2018-10-4:B 超所见: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胆囊内探及多个强回声团,大者长径约 3.8 ㎝,后伴声影,可随体位改变移动。

胆汁透声尚可。

胆囊底部探及稍高回声沉积,范围约 4.5 ㎝× 2.6 ㎝,囊壁显示不满意。

结石性胆囊炎的症状和治疗

结石性胆囊炎的症状和治疗

特别关注结石性胆囊炎的症状和治疗刘建平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人民医院,四川广安 638019)结石性胆囊炎指的是由于胆囊结石导致的胆囊炎症反应,主要分为两种,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在临床上结石性胆囊炎具有极高的发生率,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研究显示每4位良性胆囊疾病患者中,就有3位患者合并有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多发生于女性,年龄低于50岁女性,其患病率是男性的3倍,年龄超过50岁以后患病率依旧高于男性,是男性的1.5倍。

结石性胆囊炎若急性起病,患者会出现剧烈的上腹痛症状,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患者病发后立即就医。

而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虽然临床症状比较轻,但是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病情会逐渐恶化,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1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1.1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炎症发生初期,可能是因为胆囊结石对受压部位黏膜造成了直接的损伤,从而引发了炎症的发生,后期随着胆汁的瘀滞,导致出现细菌感染。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胆囊管梗阻和细菌感染,胆囊梗阻使得患者的胆汁无法顺利排出,随着胆汁的不断淤积,胆汁的浓度会不断升高,而高浓度的胆汁含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会损伤胆囊黏膜。

致病菌主要是通过肠道逆行到胆囊的,加上胆汁瘀滞给病菌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得细菌感染迅速,患者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病。

1.2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是胆囊结石,患者体内的胆囊结石会造成胆囊反复性梗阻,同时会间断性的损伤胆囊黏膜,使得囊壁反复发炎。

虽然正常情况下,胆汁是没有细菌的,但是胆囊或者胆管在发生结石嵌顿和梗阻的时候,存在引发肠源性细菌感染的风险,肠道的细菌会经过胆管最终到达胆囊,也可能通过血液和淋巴等途径到达患者的胆囊,从而引发炎症。

其他导致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原因还包括有:低纤维、高能量的饮食,使得人体胆汁的胆固醇含量上升,患者极易因此形成胆囊或者胆管结石。

胆囊结石与胆囊炎

胆囊结石与胆囊炎

外科治疗的地位

内科治疗是基础,如出现以下情况,考虑外科治疗:
1 、疼痛无缓解或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和工作者。 2、胆囊壁逐渐增厚达 4 mm 及以上。
3 、胆囊结石逐年增多和增大,合并胆囊功能减 退或障碍。
4、胆囊壁呈陶瓷样改变。
常见并发症与处理原则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或出现并发症,如急性腹膜炎、急性 胆囊穿孔、重症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时,应及时请外科医 师会诊。 如暂时不适合手术治疗或有手术禁忌证时,可考虑超声或 CT 引导下胆囊穿刺引流术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研究证实胆囊上皮化生与微结石的关系更为密切,
这些患者隐匿发病或长期处于症状轻微状态,如果 超声发现胆囊壁显著增厚,需加以重视并及时请外 科会诊。
一般预后良好,但一旦出现症状,或症状反复发作
者,特别是对胆绞痛患者,需要积极处理,必要时 行外科手术。胆囊癌的发生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有 关,65%~90% 的胆囊癌患者有胆囊结石,但仅有 1% ~3% 的胆囊结石患者发展为胆囊癌。
轻者常表现为不完全性梗阻。除非结石明显钙化,否 则腹部 X 线检查难以发现,但 CT 可见胆囊内积气、胆囊 缩小、梗阻部位结石。 治疗以外科干预解除梗阻为主。
中药、针灸治疗
传统中药在胆囊炎治疗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可根据
患者临床表现选择利胆中药。
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有胆俞、胆囊、阳陵泉、期门、
足三里等。
无症状者的治疗

预防性胆囊切除:
1、易患胆囊癌的高危人群; 2、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的患者;
1.直径>3cm胆囊结石 2.胆囊息肉>=10mm; <10mm合并胆囊结石 ;单发或无蒂息肉迅速 增大3.合并胆囊结石的 胆囊腺肌症4.胰胆管汇 合异常合并胆囊占位5. 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

胆囊炎与胆结石

胆囊炎与胆结石

《贷款转让交易主协议》的签署暨贷款转让交易启动仪式的进行标志着我国贷款交易市场初步建立 起来。贷款转让交易系统启动的首日达成3笔交易,转让本金9000万元。工行发送首批贷款转让报价,金 额合计4.8亿元,该行与交行达成首笔整体转让成交,转让本金额4000万元,贷款期限11个月,剩余贷款 期限3个月;而浦发银行和晋城市商业银行则达成首笔可拆分转让协议,转让本金额3000万元,贷款期限 6个月,剩余贷款期限2个月20天。截止2010年末,已有49家机构签署《贷款转让交易主协议》。
五、我国贷款交易的限制性规定 目前,我国的贷款交易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入市机构仍较少,交投尚不活跃,贷款交易市场还面 临一定的政策法律限制。 (一) 我国的贷款交易必须是整体性交易,不允许拆分式交易 (二) 我国的贷款交易必须是买断式交易,不允许回购或双买断 (三) 我国的贷款交易形式上必须是贷款更新,不允许贷款转让和贷款参与 (四) 我国的贷款交易主体必须是银行金融机构,不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 (五) 我国的贷款交易必须是无追索权的贷款交易,不允许设有风险自留 (六) 我国的贷款交易主要集中在正常贷款
(4)贷款交易很可能发生在某个银行集团下属银行之间,从而实现包括税收优惠等有利条件。 (5) 完善了贷款市场体系。 三、贷款交易方式 目前贷款交易主要包括贷款转让、贷款参与和贷款更新三种方式。 四、贷款交易流程 (一) 确定交易对手 (二) 签署保密协议或承诺 (三) 尽职调查(信用调查、贷款资产评估等) (四) 贷款交易日 (五) 交易的确认 (六) 签署交易执行文件 (七) 交易结算 (八) 通知借款人
目前,贷款转让交易系统上的报价和交易尚不活跃,影响其活跃的主要因素有:平台上线时间较短, 入市机构仍较少;部分入市机构尚处于制定内部流程阶段,尚未开展业务;参与主体类型单一,市场需 求同质化;贷款转让市场面临一定的政策法律限制,财税配套制度尚未健全等。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住院医师培训教学查房记录表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住院医师培训教学查房记录表
除胆囊。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首先应纠正多器官功能障碍,通过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减轻严重的局部炎症反应,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延期手术切除胆囊。对于老年、一般情况较差、手术风险极高或合并胆囊癌的患者,也应先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少数情况下能够保证手术安全时,发现胆囊穿孔,也可早期行胆囊切除术,否则可行胆囊造瘘+腹腔引流术。
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对于轻度急性胆囊炎,LC是最佳治疗策略。中
度急性胆囊炎,可以立即行LC,但如果患者局部炎症反应严重(发病时间>72 h、胆囊壁厚度>8 mm、
白细胞>18×109/L),因手术难度较大无法行早期胆囊切除术,在抗菌药物、对症支持等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或行胆囊造瘘术,待患者一般情况好转后行二期手术切
本次思考题:1.胆囊穿刺引流的指征有哪些?2.急性胆管炎的外科治疗方式有哪些?
本次参考书:吴孟超、吴在德主编,《黄家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张启瑜主编,《钱礼腹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幕内雅敏主编,董家鸿主译,《要点与盲点:肝胆外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住院医师教学查房记录表
科室
肝胆外科
主持教师
职称
时间
患者姓名
床号
住院号
诊断
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
参加人员
查房内容摘要:(包括汇报病例、指导病例、问诊及重点查体、讨论与提问,讲解与小结等)
XXX住院医师汇报病历:患者老年女性,因“右上腹痛疼3天”入院。性质为胀痛,伴腹胀、向肩胛放射,无发热、寒战,无胸闷、憋气,无烦躁不安及意识障碍,无尿黄及皮肤瘙痒,患者入院CT提示: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患者高血压病史5年,自服药物,血压控制可。无手术及药物、食物过敏史。查体:一般情况可,腹平坦,对称,无腹壁静脉曲张,无胃包块,肝脾肾未触及,Murphy征阳性,腹部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结合现有临床资料考虑: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入院后予以禁饮食,抗炎、抑酸、补液等对症处理,完善围手术期检查,择期手术治疗。

胆道疾病护理

胆道疾病护理

胆道疾病护理一、胆石的成因和种类(一)胆囊结石和胆囊炎1、胆囊结石胆囊内较大的结石通常无症状,或有右上腹闷胀不适,消化不良。

较小的结石在进油腻食物后因胆囊收缩,结石随胆汁而排出,可堵塞在胆囊管中而引起剧烈胆绞痛,同时常继发感染而发生急性胆囊炎。

2、急性胆囊炎按炎症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意单纯性、化脓性和坏疽性3种病理类型。

临床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并可向右肩胛部放射。

多数病人有恶心、呕吐和发热,一般无寒战。

3.慢性胆囊炎(二)胆总管结石和胆管炎结石可源于胆总管或来自胆囊、肝内胆管、如发生梗阻和并发感染,即引起急性胆管炎。

胆总管结石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称为夏柯三联征:1.腹痛位于剑突下,开始呈闷胀痛,继而转为阵发性刀割样疼痛。

由于胆总管位置较深,检查时右上腹常仅有深压痛,而无明显腹肌紧张。

2.寒战高热是胆管内感染向上扩散,细菌和毒素经肝窦状隙进入血流引起的中毒反应。

3.黄疸因结石梗阻、胆道压力增高,胆汁自毛细胆管中溢出,进入肝血窦而引起的。

一般在发病后12—24小时出现。

其它表现有恶心呕吐,肝脏和胆囊肿大并有压痛,粪便颜色变淡或呈陶土色,尿色变深,尿胆红素阳性(茶色),血清胆红素量增高。

如胆总管内的结石移动,或通过俄狄氏括约肌排入十二直肠,则梗阻解除,症状缓解,感染自行消退,倘再度发生梗阻,症状复又出现。

因此,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常呈波动性。

如梗阻严重可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三)肝内胆管结石可在肝的左、右叶胆管内广泛存在,但以左外叶多见。

病人有右上腹或肝区胀痛,伴有发热或黄疸。

若伴有肝功能损害,易误诊为肝炎。

当肝内结石向胆总管移动并阻塞胆总管时,可出现夏柯三联征,或并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长期广泛性肝内胆管结石阻塞,可引起胆汁性肝硬化。

诊断结石症常需采用B超、胆囊或胆管造影、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内窥镜胆管造影和CT等方法。

(四)急性重症胆管炎肝内或肝外胆管急性梗阻伴有急性化脓性感染,临床表现特殊,称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体质量迅速下加者。
瓷化胆囊是对胆囊壁 因钙化而形成质硬、 易碎和呈淡蓝色的特 殊形状的胆囊的一种
称呼!
有症状者的治疗
以控制症状、消除炎性反应为主 。 解痉止痛:
1、硝酸甘油酯 0.6 mg 舌下含服,每 3~4h1 次, 2、阿托品 0.5 mg 肌内注射,每 4h1 次,可同时 用异丙嗪 25 mg 肌内注射; 3、哌替啶 50~100 mg 肌内注射,与解痉剂合用 可增强镇痛效果(因可能促使 Oddi 括约肌痉挛进 而增加胆管内压力,故一般禁用吗啡)。 4、注意:这些药物并不改变疾病转归,且可能掩 盖病情,因此一旦无效或疼痛复发,应及时停药。
3、茴三硫具有促胆汁分泌和轻度的促胆道动力作用 。
无症状者的治疗
预防性胆囊切除:
1、易患胆囊癌的高危人群;
1.直径>3cm胆囊结石 2.胆囊息肉>=10mm; <10mm合并胆囊结石
;单发或无蒂息肉迅速 增大3.合并胆囊结石的 胆囊腺肌症4.胰胆管汇 合异常合并胆囊占位5. 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
2、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的患者;
诊断与评估 之诊断要点
1.反复发作性的右上腹痛,可向右肩胛下区放射。腹痛发 生可与高脂、高蛋白饮食有关。
2.可伴消化不良症状,体格检查可有或无右上腹压痛。
3. 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和(或)CCK-HIDA 评估为胆囊低喷射指数 (喷射指数 <35%)。
4. 需与急性胆囊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肝脓 肿、急性心肌梗死等可能出现右上腹痛的疾病相鉴别。
利胆治疗: 1、胆石症者使用熊去氧胆酸有助于降低胆源性疼痛的发 生风险,避免急性胆囊炎的发生,改善胆囊平滑肌收缩性 和炎性浸润。
2、阿嗪米特可促进胆汁合成和分泌,同时提高胰酶的活 性,促进吸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复方阿嗪米特 中的胰酶、纤维素酶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而二甲硅油可 促进胃内气体排出,改善腹胀不适症状。因此,复方阿嗪 米特在利胆的同时还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 。
治疗
总的治疗原则: 1、按是否有症状及并发症进行个体化治疗。 2、治疗目标为控制症状,预防复发,防治并发症 。
无症状者的治疗
• 原则:饮食调整,有症状时可利胆对症治疗,继续 观察等。对某些高风险患者可采取预防性胆囊切除。
• 饮食调整: 1、规律、低脂、低热量膳食。
2、定量定时地规律饮食。
无症状者的治疗
有症状者的治疗
抗感染治疗:
1、根据胆汁培养结果、患者感染严重程度、抗生素耐药性 和抗菌谱,以及患者的基础疾病,特别是对于肝肾功能有损 害等情况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2、2010 年度原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告:胆汁中 G-菌对于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药物的耐药率高 达 56.6%~94.1%。因此对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伴急性 发作者,应推荐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 坦治疗,同时针对厌氧菌使用甲硝唑类也具有较好效果。
2、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MRCP) 可发现超声和 CT 不易检出的胆囊和胆总管的小结石。
诊断与评估 之影像学诊断
肝胆管胆囊收缩素刺激闪烁显像(CCK-HIDA):
1、评估胆囊排空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可鉴别是否 存在胆囊排空障碍。对怀疑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者,阳性表现为胆汁充盈缓慢、喷射指数降低 (普通人群喷射指数为 70%,低于 35% 即为低 喷射指数),且对注射胆囊收缩素低反应。 2、国内缺乏相关研究结果 。
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慢性胆囊炎危险因素,慢性 结石性胆囊炎占所有慢性胆囊炎的 90%~95% ,慢 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占所有慢性胆囊炎的 4.5%~13.0% 。
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胆囊结石:胆囊管梗阻,胆囊黏膜损伤 细菌感染:逆行感染;部分胆管梗阻是重要原因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胆囊动力学异常:胆汁淤积 胆囊缺血:重症疾病 其他:病毒、寄生虫感染,饮食因素
诊断与评估 之临床表现
腹痛:最常见,约 84%,呈发作性胆绞痛。 (胆源性)消化不良:常见表现,占 56% 。 右上腹压痛:34% ,大多无阳性体征。 常见并发症: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源性胰腺炎、Mirizzi 综合征、胆 石性肠梗阻
无症状胆囊结石:将来可出现症状
诊断与评估 之影像学诊断
超声检查:
最常用、最有价值,可显示胆囊壁增厚、纤维化、 结石。
慢性胆囊炎的超声特点:胆囊壁增厚 (壁厚≥3 mm)、 毛糙;如合并胆囊结石,则出现胆囊内强回声及后方声影, 若胆囊内出现层状分布的点状低回声,后方无声影时,则 常是胆囊内胆汁淤积物的影像。注意将胆固醇结晶与息肉 相鉴别,若超声检查时表现为胆囊内不随体位移动的固定 强回声且后方不伴声影,多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
诊断与评估 之影像学诊断
CT:
1.敏感 度为 79%, 特 异 度为 99%, 准确 度为 89%。
2.良好地显示胆囊壁增厚及可能的结石,并能评 估胆囊的营养不良性钙化。
3.有助于排除其他需要鉴别的疾病 。
诊断与评估 之影像学诊断
MRI:
1、在评估胆囊壁纤维化、胆囊壁缺血、胆囊周 围肝组织水肿、胆囊周围脂肪堆积等方面均优于 CT,主要用于鉴别急性和慢性胆囊炎。
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治疗
消化内科 贾志伟
2016-06-23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 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2014年,上海 全球首个内科治疗胆囊炎的临床指南
目录
流行病学及病因、发病机制 诊断与评估
治疗(有症状、无症状) 并发症的处理、预后
流行病学
有资料显示我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病率为 16.09%,占所有良性胆囊疾病的 74. 68% 。
有症状者的治疗
缓解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
1、慢性胆囊炎中普遍存在炎性刺激和胆囊壁慢性纤维化等 改变,易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对有明确胆囊结石的 消化不良患者,10%~33% 的症状可在胆囊切除术后缓解。
2、由于胆源性消化不良还具有胆囊外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 发病机制(可能与胆道动力学及 Oddi 括约肌张力有关), 因此需要在消化不良出现的早期,应用复方阿嗪米特或其他 胰酶等有助于改善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的药物,可提高消化 道内胰酶的浓度,增强消化能力,改善腹胀症状和营养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