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数学评课稿分类统计_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统计》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统计》评课稿二年级数学《统计》评课稿1以前,我总认为统计课很难上,在知识上很难找到需要探究的地方,再加上绘制统计图花费时间长,很难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图的作用。
听了邓老师的这节统计课,让我眼前一亮,哦,原来可以这样上!1、从统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的只数引入新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统计数据多的情况下,及时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工统计,让学生体验合作的乐趣和需要。
可以看出合作的效率是很高的。
3、在重难点地方处理巧妙。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整理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当发现统计的数据太大时,一格再表示一个单位就太不方便了,从而引出矛盾。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
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原则的教学思想。
确实有同学就想出来了。
教师创设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悬念,一个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体验到一格表示2个单位或者更大的数的需要,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另外教师也预设了多个解决办法,沸羊羊的、懒洋洋的`加以展示,同学们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想法和喜洋洋一样,很有成就感。
4、教学目标的呈现时机恰到好处,达到了既不提前泄露知识,又让学生及时了解目标的目的。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即总结前面学习内容,又过度倒下面的学习任务。
5、练习时要求明确。
教师强调在绘制条形时要一一对应,做到快、静、齐。
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但由于是小组合作,有的同学插不上手,操作困难,所以凸起来要慢一些。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找准刻度后记号记号在涂色,准确率要高。
6、后面的统计图欣赏很好,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后面学习奠定了基础,也让学生体验到了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商讨的地方:统计的数据一定要让学生核对清楚,可能会有学生多数,或少数会严重影响后面的练习。
最好能用数一个标记一个的方法。
再根据统计图解决问题时,个人觉得先找信息,再提问题比较合适。
可以体现学生的认知顺序。
二年级数学《统计》评课稿2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册统计教学的第一课时,在这节课的教学,陈老师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统计一年级、二年级的体重,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二年级数学《统计》评课稿材料
二年级数学《统计》评课稿材料二年级数学《统计》评课稿材料1徐老师设计的思路是研究要去旅游要考虑哪些因素,并围绕这些因素收集的数据借助Excel图表工具分析,从而选择旅游的城市。
首先,通过图表与表格两种表达数据方式的呈现,得出图表可以将数据更加直观呈现出来的优势,引入本课。
其次,通过对去旅游要考虑的因素的有关数据用合适的图表的方式分析,得出结论。
第一,分析三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的数据,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一:根据数据创建空气质量报告表。
通过对生成的图表来分析图表的组成及图表与数据源的关系,并通过对研究问题的分析如要研究哪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趋势比较稳定用什么类型的图表合适,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二:修改空气质量报告图表的类型,并对图表分析后得出从空气质量考虑会选择的旅游城市。
第二,分析去过三个城市满意人数的比重的数据,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三:根据数据创建三个城市满意度的饼图,并对图表分析后得出从满意度考虑会选择的旅游城市。
第三,分析去三个城市旅游的费用高低、出行方式的比例、去绍兴旅游人数的趋势的数据,要求学生想一想:根据数据及问题创建合适的图表。
最后,课堂小结:①绘制图表的意义②绘制图表的关键③用数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邬老师设计的思路是以分析宁波空气质量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空气指数记录表创建合适的图表,分析宁波的空气质量情况。
首先,观看有关《雾霾》的视频,与学生交流空气质量的问题。
出示《宁波市20xx至20xx年空气质量记录表》引导学生发现:以表格方式呈现数据,不能清晰地看出宁波近几年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从而引入新课的任务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形象的图表。
其次,教师带领学生认识部分图表,并分析其应用范围。
要求学生完成:创建空气质量“优”、“良”、“污染”的图表,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①创建的图表是空表,原因是没有选择数据源②两张图表比较发现图例项不一样,原因是没有选择合适的数据源,即实现不连续的数据区域的选择。
最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精品版
2020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精品版《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90—91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并能用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
2.联系生活调查、统计,培养统计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一.新授:创设情境,统计小动物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森林里的几只小动物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节目,想看它们的表演吗?(放音乐,小动物戴头饰表演各种动作上场)是哪些动物在表演?它们各有几只,你能数一数吗?(学生汇报)2.制作实物统计图小动物们表演把队伍弄乱了,怎样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各有几只?(指名一学生先给动物分一分类再数)小动物们,你们能把刚才的队伍用头饰表示,排在黑板上吗?(学生用头饰表示,完成实物统计图)指出:像这样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叫什么?(出示课题:统计)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评析:教者将书中静态的教材进行加工处理,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表演情境,使学习材料动态化、情趣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用图形表示统计图(1)大家在作业纸上画出黑板上的统计图。
(约一分钟叫停)画的时候感觉怎样?(学生感觉有困难,太麻烦)(2)能不能想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表示呢?小组讨论汇报: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示。
小组分工:1号拿图形,2号涂胶水,3号贴,小组长监督、汇报,完成用图形表示的统计图。
(教师事先为各小组准备好大小、形状不一的图形若干)(3)各组交流展示、质疑各组展示作业,选择其中一个小组(用图形表示时只数多的动物比只数少的还要高)质疑:能根据图的高度一眼看出来谁多谁少吗?(学生指出用大小不一的图形表示不容易看出来)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来呢?引导用同一种图形来表示。
4.制作方块统计图(1)用正方形来表示。
二年级的数学上册《统计》的评课稿
二年级的数学上册《统计》的评课稿二年级的数学上册《统计》的评课稿统计是《标准》规定的四大领域之一,统计思想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思想。
在一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1个单位),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本节课是在原来基础上,让学生在统计实践过程中形成认知矛盾,探索、解决“以1当2”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合理选取素材,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进一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来源于生活,发展了统计观念。
1、创设有趣、切合学生实际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一开始,老师就设计了一个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有趣的问题情境——动物运动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为喜欢动物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设计拟人化的动物运动会这样的情境,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统计的'数据素材,更是为了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很亲近。
2、注重学生的自主尝试、体验、探索、感悟。
在统计动物出场时,让学生通过独自记录收集数据,然后发现有困难,引出小组合作,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工作。
这样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小组合作的必要。
又如在制作统计图时,让学生自主尝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教师让学生自己先在统计图的纵轴填数据时发现:格子不够。
于是老师没有急于告诉学生解决的办法,而是让学生讨论,自己思考,主动去探讨合理的方法,用一个表示2个单位,在此,也进一步使学生感到统计图的制作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一个表示多少个单位。
3、密切联系实际,感受统计的作用。
如统计喜欢各种体育运动、停车车场停放各种车辆等素材都能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统计,体验了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
但本节课也有值得研究的地方:1、在学生记录数据之前是否应该复习一下记录的方法,如画“正”字,或画“√”、“○”等。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认识平均分》说课稿评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认识平均分》说课稿评课稿一、说教材《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
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
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表象。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讲练法,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并让他们通过观察、讨论,形成知识,然后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二)实际操作认识平均分(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第一层: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在这一环节中,我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认识乘法》相关资料评课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认识乘法》相关资料评课分析郁鸥萍老师的《认识乘法》这节课,是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式得乘法的积。
一、注重学生知识体验的过程。
乘法对于刚进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认识,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将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时,郁老师注重从学生的这一现实出发,要求学生从例题图上找出一种小动物列出一个算式。
学生列出,鸡:3+3+3+3=12(只)小兔:2+2+2=6(只)。
再通过对小动物一堆一堆地数,得出:小兔有3个2只,鸡有4个3只。
有了这样的知识体验过程对接下来的学习就能轻松多了。
二、让学生感受乘法的必要性。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是在列加法算式(加数相同)太繁琐时产生的一种简便运算。
这节课上郁老师设计了参观三个电脑教室的电脑,让学生写出算式:(1)2+2+2+2=8(2)2+2+2+2+2+2=12(3)2+2+2+2+2+2+2+2+2+2=20。
此时,让学生感受到写三个加法算式时很麻烦,希望有简便的写法,这时郁老师结合几个几相加引出乘法算式102=20。
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郁老师让学生按照她的要求动手操作摆小棒,摆出:5个2、3个4。
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数形结合来理解几个几。
如果在课堂上再多组织一些动手的活动,如:画圆片、你说我摆、找朋友等活动就更能体现动中学,玩中学的教学理念,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进步升华形成技能。
总的来说,整节课脉络清晰,重难点突出,语言精练,板书设计合理。
学生能很好地认识了乘法,是一节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地好课。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评课稿范文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评课稿范文
朱老师《统计》这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入手引入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为下面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衍接流畅,过渡自然。
整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明确,任务明确,分工明确,思路清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分析能力。
在学生进行分类统计的过程中,教师能很好地进入各小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和补救,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完成统计。
老师语言干净利落,声音抑扬顿挫,关键地方能得到突现,充分体现了教者课堂组织能力和驾驭能力确实很强,学生能完全由教师掌控,以实现目标的完成。
这一环节设计充分体现了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在无痕状态下学生自然而然的把握了新知,培养了能力,掌握了数学探究的方法。
教者还特别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更正和补充“每格代表两人(两个单位)”,这样注意了引导学生用语的准确,为以后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基础。
再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训练,由扶到放,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的承前启后是很重要的,不要忘记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学习和工作,暗示学生还得加油。
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都紧紧围绕目标设计,突出重点,知识过手,能力过手,这样的课才是落实的,值得推广的好课。
学生自我评价也很好,可以检验学生是不是真的懂得了统计的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的乘法口诀》评课稿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课教学内容,主题为《~4的乘法口诀》。
本课程旨在通过教授和学习4的乘法口诀,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运算规律,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和掌握4的乘法口诀; 2. 能够熟练进行4的乘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字规律的敏感性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4的乘法口诀的介绍和解释; -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4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 练习乘法口诀的运算和灵活应用。
2.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的教学目标,本课程采用了一系列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 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对乘法口诀进行讲解和解释; - 示范法:通过示范乘法口诀应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乘法口诀; -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乘法口诀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乘法口诀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3的乘法口诀,然后带入4的乘法口诀的导入。
可以使用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例如:“你们注意到3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吗?我们能不能找出4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呢?”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4的乘法口诀在引入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4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例如,可以说:“4的乘法口诀就是每个数字乘以4的结果,都是原数字的后面添0。
”通过语言的力量,让学生记住4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3. 运用乘法口诀的实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口诀,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乘法应用实例,例如:“小明有3袋苹果,每袋里有4个苹果,他一共有多少个苹果?”通过这样的实例,让学生将乘法口诀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
《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90—91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并能用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
2.联系生活调查、统计,培养统计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一.新授:创设情境,统计小动物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森林里的几只小动物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节目,想看它们的表演吗?(放音乐,小动物戴头饰表演各种动作上场)是哪些动物在表演?它们各有几只,你能数一数吗?(学生汇报)2.制作实物统计图小动物们表演把队伍弄乱了,怎样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各有几只?(指名一学生先给动物分一分类再数)小动物们,你们能把刚才的队伍用头饰表示,排在黑板上吗?(学生用头饰表示,完成实物统计图)指出:像这样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叫什么?(出示课题:统计)[评析:教者将书中静态的教材进行加工处理,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表演情境,使学习材料动态化、情趣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用图形表示统计图(1)大家在作业纸上画出黑板上的统计图。
(约一分钟叫停)画的时候感觉怎样?(学生感觉有困难,太麻烦)(2)能不能想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表示呢?小组讨论汇报: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示。
小组分工:1号拿图形,2号涂胶水,3号贴,小组长监督、汇报,完成用图形表示的统计图。
(教师事先为各小组准备好大小、形状不一的图形若干)(3)各组交流展示、质疑各组展示作业,选择其中一个小组(用图形表示时只数多的动物比只数少的还要高)质疑:能根据图的高度一眼看出来谁多谁少吗?(学生指出用大小不一的图形表示不容易看出来)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来呢?引导用同一种图形来表示。
4.制作方块统计图(1)用正方形来表示。
指出:用一个方块表示一只动物,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方块统计图。
(2)说一说从这幅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评析: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画实物图,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实物统计图的局限,从而产生寻求简便表示方法的欲望。
二年级数学《统计》评课稿材料(9篇)
二年级数学《统计》评课稿材料(9篇)二年级小学数学评课稿1 《秒的认识》是一节生活知识课,朱老师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教学流程清晰,教学目标明确,设计的教学信息丰富多彩。
如:录像、游戏、体验活动等等,课堂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效果不错。
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特色:这节课的设计,遵循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利用课件展示嫦娥奔月的场景,运动场上的时间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
其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比如,让学生体验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孩子们可以写字,可以做口算题,可以读文章,还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事情进行体验,效果挺好。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生活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教育理念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将学数学与用数学有机联系起来。
如在游戏环节中,让学生估测每个活动所需要的时间,比如:穿好一件衣服大约多少时间……这些活动的设计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中,教师十分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交流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年级小学数学评课稿2上周听了两节二年级数学组的一课二上《7的乘法口诀》,感触颇深。
陈老师上课老练,课堂驾驭灵活自由,课堂激情澎湃,还有那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细腻的课堂设计,无不让我受益匪浅;汪老师虽是一个美术专业的老师,竟也能把数学课上的这么成功,课堂虽然平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口诀已熟练掌握、并且灵活记忆,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幸聆听了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感触颇深。
这节课就像一场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让孩子们在数学的奇妙世界里尽情探索。
授课教师以一个有趣的小游戏开启了课程,“同学们,咱们来玩个猜数字的游戏怎么样?我心里想一个 100 以内的数字,你们来猜猜看。
”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这种轻松活泼的开场方式,瞬间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为整节课营造了积极活跃的氛围。
在新授环节,教师通过展示生动的图片和实物,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了数学概念。
比如在讲解加法的时候,老师拿出了两盒铅笔,一盒有 5 支,另一盒有 3 支,然后问孩子们:“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呀?”孩子们纷纷开动小脑筋,有的开始掰手指头,有的则在心里默默计算。
老师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
最后,一个小男孩自信地站起来说:“老师,一共有 8 支,5 加 3 等于8 。
”老师笑着表扬了他,还给他发了一朵小红花。
这个小小的互动环节,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加法的运算,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练习环节,老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题目,有填空、选择、判断,还有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题目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练习中找到自己的提升空间。
而且,老师还鼓励孩子们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
我注意到一个小组的孩子们,为了一道题争得面红耳赤。
一个小女孩说:“应该这样做,先算……”另一个小男孩却反驳道:“不对不对,应该先算……”最后,经过大家的讨论,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看着他们那认真的模样,我不禁为他们的团队精神点赞。
这节课的亮点之一是老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讲解图形的时候,老师通过播放动画,让孩子们看到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的变化过程,让原本抽象的图形变得生动有趣。
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
还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当一个孩子回答问题错误时,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耐心地引导他:“别着急,再想一想,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评课稿
本节课中,周老师创设了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纵观整堂课,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复习旧知自然地渗透在课前热身“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本节课接下来更深入地学习统计知识作好了铺垫。
周老师创设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如教学片断二中,当学生开始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涂统计图时,学生发现喜欢小兔头饰的人数有14人,
涂不下,迫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经过一番讨论探究,学生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用1格表示2人〕。
再如教学片断三中,教师提问:“要想统计全校
学生喜欢的书签,用1格表示2人,格子还够不够?〞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说出:“不够,要用1格表示10人、20人、50人才可以。
〞教师也因势利导地强调,统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1格所表示的数量。
因此,激发认知矛盾,促使学生
逐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说是本节课成功的精髓所在。
周老师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是本节课成功的重要保证。
如当学生说10格不
够涂时,教师故作困惑状,使得“少数人说不够〞变成“几乎全体学生说不够,涂不下〞,也进而诱发学生产生尽快找出好方法为李老师解惑的内驱力。
又如在探究“1格表示2人〞的方法时,其实早在教师没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有一位学生提出这个
方法,但教师却没有立即肯定他,而是鼓励其他学生说出了另外的方法。
教师让学生在方法与方法之间进行比照、选择,实现了方法的优化,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这是李老师巧妙运用延迟评价所收到的良好效果。
总之,周老师精湛的教学技艺为本节课增色不少!。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评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评课稿一、引言《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是我国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教材之一。
其中,本文关注的是教材中的一节课——《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评课稿。
该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求商。
本文将基于课程设计的层面,对这节课进行评价和分析,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课程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掌握乘法口诀表中的十以内的乘法表达式,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
•能力目标:运用乘法口诀求解相关的乘法和除法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乘法口诀表中十以内的乘法表达式,通过口诀求解乘法和除法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实际应用,并能够独立运用口诀求解问题。
3. 教学内容和过程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乘法口诀表的引入与复习•乘法口诀表的运用•口诀求商的运用•练习与巩固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步骤一:乘法口诀表的引入与复习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等形式展示乘法口诀表,并复习十以内的乘法表达式。
教师可以用课堂互动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口诀的背诵和思考。
步骤二:乘法口诀表的运用教师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口诀表进行乘法计算。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个乘法题目,学生根据口诀表进行运算,并在黑板上展示各自的答案。
步骤三:口诀求商的运用教师通过举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学习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师可以用课堂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探索求商的方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
步骤四:练习与巩固教师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乘法和除法的题目。
学生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和口诀求商的方法,进行解答。
同时,教师在练习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三、评价与展望1. 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并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二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11篇)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篇1曹老师“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一课中引导学生用除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注重算理阐述:在得出15÷3=5(人)15÷5=3(组)曹老师问: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你能说出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在学生不断的说理过程中,学生对除法的意义理解的更明确了。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如在例题教学时,曹老师提出:又来了3个小朋友,那每组应有几人?你是怎样算的?如果又来了一人,这时还能平均分成三组吗?为什么?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自主的联系实际去解决问题。
3、注重联系设计灵活巧妙:在练习中曹老师设计了两个问题:小白兔种了18棵白菜,12棵萝卜。
要把白菜装在3个筐里,平均每筐装几棵?猴妈妈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小猴和它的3个同伴,每只小猴分到几个?让学生选择一些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体现了练习的巧妙性。
二年级数学评课稿篇2《简单推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程老师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呈现出来,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整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小组活动内容多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推理的过程,从初步感知到自主设计操作,层层深入,学生和教师较好的融为一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活用素材,激发推理兴趣程老师在这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有层次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这些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玩中学,在玩中思。
苏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3、4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苏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3、4的乘法口诀》评课稿《2、3、4的乘法口诀》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的。
在这节课中,陈慧智老师能够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口诀的来源,并自己编口诀。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出口诀的规律,下面我简要地谈谈这节课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几个地点:1.注重情境创设教师依照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制造,利用小兔子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进而顺利地完成了新知识的授学。
2.注重知识形成过程陈老师采纳探究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进展。
教师先扶着学生,依照兔子的耳朵,1只兔子、2只兔子的耳朵如何样?嘴巴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
在回忆编口诀的过程后,小结编口诀的方法:列、说、编。
然后依照兔子的嘴巴,激发学生自主编口诀的爱好。
这之后,依照2、3的乘法口诀和差不多学过的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引导学生大胆推测4的乘法口诀会有几条?哪几条?教师适时、主动地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充分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重视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有了5的乘法口决做基础,在探究2、3、4的乘法口诀时,专门在学3的乘法口诀时,对学生半扶半放。
让学生主动学习,列出乘法算式,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再来编写口诀,这时学生专门快就能编出“一三得三”,陈老师这时追问你是如何样想的?有学生就说是用5的乘法口诀想出来的,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的爱好专门浓厚。
对2、4的乘法口诀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如此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表达了教学的一样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4.注重课堂的调控有些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之前差不多能背诵,而有的学生对乘法口诀却毫无所知,如此的两极分化现象在课堂教学时较难操纵。
教学时,陈老师把讲解的重点放在乘法的意义,编制口诀的方法与经历方法的引导上。
把口诀的经历方法的探究交给学生,让他们采纳自己的方法关心同桌、小组成员记熟口诀。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评课稿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评课稿【导语】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评课稿》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评课稿刘老师设计的《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节课的。
设计构思非常巧妙,从鳄鱼张开的嘴巴抽象出角的概念,并用手势表示,再利用三角板的尖尖的角来突出组成图形的要素——顶点和边,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例证来巩固角的概念,巩固练习中的几个设计也特别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比较哪个滑梯陡,利用转盘来教学弧线,利用灯光扫射的转动过程来提出哪盏灯扫过的范围比较大,再把灯光扫射的两个角画下来进行比较角的大小等等。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课的开始利用鳄鱼张开的嘴巴产生角,在情境中产生问题,提出了什么是角的大小,“角大”指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典型的比较张开度的问题情境,刘老师借此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并通过从“实物图——手势——角”的逐级抽象,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利用转盘来教学弧线也是本课的亮点,在历来的教学中画好角后老师会顺手添上一条短弧,角的定义中是没有也推导不出要画上这条短弧的,这对教师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对初学的学生来说就是“天外飞仙”,老师从没有认真去想过这弧线到底表示什么,只是一带而过地告诉学生,在两条边形成的这个夹角之间可以划上弧线,这就是角。
而刘老师通过大转盘转动的不同方向呈现出旋转方向的短弧,学生可以直观知道短弧的表示作用,它表示的是开口的方向,两边所夹区域的含义,再和学生总结出表示角的大小要注意加上短弧,否则会搞不清楚我们所比较的到底是什么。
【篇二】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评课稿听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结合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如何训练学生的复述、分析、评价等口头表述能力”,谈几点收获1、利用好玩的生活情境,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课堂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情境游乐园入手,直接把学生松散的心紧紧抓牢。
苏教版小学数学评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评课稿根据新课标和语文课程的特点,教学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本课教学,读的训练比较到位。
把朗读训练揉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以读促悟。
读的形式多样,有自由朗读,有指名朗读,集体朗读等。
每次读都有目标,每次读都有高度,每次读都有收获,每次读,都有激情。
尤其是重点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受到熏陶感染,思想得到启迪。
教学中,想象说话还不够到位,如加进“试跳成功以后,当年轻羚羊到达彼岸,看着一望无底的深渊,它会想些什么呢”这样,学生就会一下子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他们仿佛就看见羚羊的生离死别,仿佛看见那依依话别的场面。
学生读到深处,理解到深处,自然就有说不尽的想法,这等于又把“画面还原成文字”。
在此基础上,指导他们对重点句再次进行品读,对学生的体验也十分尊重。
上周,聆听了陈老师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收益非浅。
这堂语文阅读课,陈老师的整个教学思路是“以读代悟,以悟促读,读悟结合”在读读悟悟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强调了师生对话的互动,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重视了学生的感悟、体验、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了学生在学语文,在用语文。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本节课体现的特点:1、整体把握,抓主线: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教学环节中老师设计的导言、问题、引读等都不能偏离文章的主线,文章的情感主线很清晰、明朗。
陈老师沿主线引、沿主线导、学生很自然地沿主线学,沿主线思,沿主线悟。
达到学有目标,学有重点。
如导言中教师围绕台湾青年无私为大陆患白血病的青年奉献骨髓的动人故事,为血脉相连的两岸人民架起一座生命桥为主线创设情景,老师以感动为切入点让学生自由读文,划出感动的地方,读一读你的感动,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感动,学生汇报时,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理解和感悟都围绕文章情感主线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话世界里的数学历险
——听宋洁老师《分类统计》一课有感
前几天,有幸听了实小宋洁老师的一堂《分类统计》课,感触颇多。
孩子们在宋老师构筑的童话世界里经历了统计中的分类过程,进一步体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感受了分类收集整理数据的价值,认知了不同的分类整理数据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
课始,宋老师创设了森林运动会的故事,并以此为主线,串联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情境。
动物“小厨师”和“引导员”遇到的不同问题激发了孩子分类整理数据的心理需求,从而主动地参与了探究的过程。
生成不同的表格、分别收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决不同问题,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充分感受了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孩子初步接触了分类统计后,宋老师又设计了富有层次的统计活动。
“服务站购买帽子”和“小小气象员”的统计活动为孩子直接提供了数据,孩子的学习重点在如何分类整理数据上。
“发奖牌”的统计活动则让孩子体验了收集数据、分类整理数据和分析不同统计结果的完整过程,体会了分类统计的价值。
最后的课外延伸还加入了调查的过程,积累了自主开展统计活动的经验。
全课以童话背景贯穿始终,以合理的问题情境不断深入,孩子恍若经历了一次数学的探险过程,主观能动性被完全激发了。
细说本课,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
教材内容及其呈现方式与学生情绪有密切关系,生动有趣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热爱数学。
宋老师以森林运动会作为题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孩子们对小动物的喜爱打开了他们情感的闸门。
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
宋老师乘机引导,把话题巧妙地引导到统计上来,学生非常投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内容的呈现方式。
根据内容的特点,将抽象的、静态的数学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可使学生在课堂上生动活泼地发展。
例如:为运动会服务的小动物请大家帮忙、采购帽子、小气象员等等孩子感兴趣的任务,让孩子们学得更起劲。
在这种生动的情境中,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另一种“游戏与娱乐”,甚至觉得是一种“玩耍”。
此外,孩子们看到的是美丽的童话世界,听到的是动听优美的音乐,仿佛置身于乐园中,从而在体会统计多样性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美。
三、让孩子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孩子的亲身体验。
如在这节课中,怎样才能帮他们解决问题呢,很自然地引入统计,然后孩子们又根据不同的需求分类整理数据,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得出不同的统计结果。
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孩子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教学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讨感受到,要解决老师提的问题必须调查,体会到调查的必要性,收集数据的方法老师不作出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同样整理的方法也是由学生自己探讨得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为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表述自己见解的机会。
整个统计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充分展现出来。
四、让孩子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要使孩子们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设计孩子们课后自己实践,把收集的数据按不同的单位制作统计图,使孩子们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既可以拓宽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有利于发展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谁说数学课缺乏美感,谁说数学缺乏感性!宋老师的课堂处处洋溢着美和关怀,孩子们在童话世界里的数学探险充满了惊心动魄,知识的火花一一激发,让人回味、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