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色故事多模态翻译传播的思考
歌剧《沂蒙山》中的多维元素融合
歌剧《沂蒙山》中的多维元素融合多维场景叙事,以文本形式展现悲壮崇高之美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红色沂蒙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有很多,包括舞剧《沂蒙颂》、电视剧《沂蒙六姐妹》,以及电影《沂蒙》等,这些作品虽然都成为经典,但都是侧重于“军拥民、民拥军”的单方面主题。
歌剧《沂蒙山》就突破了这个局限,它以时间为表达线索,从多角度对经典题材进行推陈出新,将军民两个要素进行重建,展现出“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大爱沂蒙精神,在两个半小时内,全景式艺术再现了当年那幅波澜壮阔、感天动地的历史画卷,形象诠释了沂蒙精神的成因和形成过程,深刻表达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沂蒙精神”的思想内涵。
歌剧《沂蒙山》讲述1938年冬季八路军115师来到山东沂蒙山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沂蒙山深处的村民在危难之际得到了八路军的帮助,从此奠定了军民一家亲的根底。
几场故事,将军爱民、民拥军的精神和逻辑关系展现得更加深刻。
在歌剧中可以发现,每一个大的核心场景中又包含有多个具有真实性的感人肺腑的叙事场景,而在各种大小场景的叙事过程中,编剧的用意不是罗列历史事件,而是按时间顺序将各个事件进行串联,在逻辑上得到互相照应。
主创者在剧本创作上的整体考量和细致考究,一改以往红色题材作品主要人物的扁平化处理,通过林生、海棠、夏荷和赵团长四个主人公之间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塑造,将沂蒙人民为何会“舍小爱重大爱”予以合理解释,彰显了荡气回肠的悲壮崇高之美。
多重音乐风格,以词汇形式融汇当代与传统文化无论歌词还是音乐,歌剧《沂蒙山》都没有局限于某一种类型,不受制于某一种风格,而是从剧情开展的需要出发,将各种类型的创作技法和手段加以合并、改造。
这其中有西方大歌剧的要素,也有中国民族歌剧的精华,还有当代主旋律风格艺术歌曲在其中的渗透。
歌剧虽是西方的声乐体裁,但《沂蒙山》所传达的确实是中国的历史。
《沂蒙山,永远的爹娘》这首咏叹调就结合了中国民族的传统音乐元素——戏曲和民歌。
用民族的声音唱民族的历史,这无疑拉近了演员和观众的距离,唤起了中华儿女扎根于心底的民族认同感。
沂蒙红色故事短视频传播及路径探析
沂蒙红色故事短视频传播及路径探析摘要:以沂蒙精神为核心的沂蒙红色故事给人深刻的精神力量与思想甘霖。
短视频的兴起对沂蒙红色故事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从挖掘沂蒙红色经典故事本身与时兴的短视频内在关联出发,结合短视频大数据对沂蒙红色故事在短视频中的传播现状及传播困境进行分析,并据此进行相应的多维度解决方法的研究,探索有助于沂蒙红色故事在短视频中传播的新路径。
关键词:沂蒙红色故事,短视频,传播路径,沂蒙精神引言沂蒙红色故事是激励国人奋发勇为、积极生活的精神力量典型代表。
近年来,有关著作数量骤增,足以证明红色文化在国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牢固地位和研究的深远意义。
沂蒙精神也是与时俱进的,2022年3月,沂蒙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即“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讲好沂蒙红色故事,传承沂蒙精神,赓续红色基因,是当下义不容辞的使命,亦为青年人不断学习的应有之义。
在如今信息快速更迭的时代,应学会利用时兴的新媒体技术,在深入剖析沂蒙红色故事的核心要旨和时代内涵的同时,也要通过宣传促进沂蒙精神进行更好的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
短视频作为当今流行于各大平台的数字传播形式,依托庞大的用户基础,红色文化也得到了传播的黄金期。
然而,事物均有两面性,如何在繁杂的娱乐化、碎片化信息中让沂蒙红色故事占有一方净土,如何在价值观塑造上进一步引领当代青年并将沂蒙精神传承下去,是我们亟待深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一、沂蒙红色故事与短视频的内在关联1.短视频正向推进沂蒙红色故事的传播短视频以其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各大数字应用市场上遍地开花。
依托庞大的用户数量,单个短视频的播放量可达数百万。
短视频平台推出的点赞、评论等功能,在满足用户娱乐需求的同时也有助于沂蒙精神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由面及体的传播。
从一个人的交际小圈逐步向外蔓延,既可保证传播过程中用户有共同语言,也为沂蒙红色故事进入下一个交际圈奠定基础。
最新最全山东临沂红色革命教育心得体会
最新最全山东临沂红色革命教育心得体会山东临沂红色革命教育心得体会带着感动,参观学习,感慨颇多,收获颇多。
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小山村里重温感人肺腑的军民鱼水情--沂南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六姐妹,对我的思想触动很大,受益匪浅。
1947年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在孟良崮一举歼灭张灵甫的74师,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围歼国民党军的一次重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人员武器严重不足,生活物资极为短缺,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战士保持高度的团结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团结广大群众,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自力更生,百折不挠,英勇奋战,取得伟大的胜利。
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在孟良崮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红色教育陈列室,烈士烈士陵园等,对孟良崮战役有了更加直观和全面的认识。
在小山村进入茅草屋内,墙面展板上几位老大娘正盘腿坐在一老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说,这就是著名的沂蒙六姐妹,她们是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涌现出的女性英雄群体。
在那个战火纷飞岁月里,她们起早贪黑1地为军队烙煎饼、逢军衣、做军鞋,颠着一双小脚,在崎岖的山路上抬担架、救伤员,推小车、送军粮。
当时只有20岁上下的她们,面对国家民族的灾难,义无反顾,冲破世俗,勇敢担当。
眼前的照片拍摄于她们的晚年,岁月在这些当年的大闺女小媳妇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但我们仍能从老人们淡然的微笑中读出当年的那份从容、坚韧和刚毅。
面对这样伟大女性,怎会不叫人肃然起敬,1947年孟良崮战役打响后,有一支部队需要迅速渡过汶河,当时河上没有桥梁,青壮劳力又都上了战场,家里只有妇女。
“没有桥腿用人腿,没有桥板用门板”,时任艾山乡妇救会长的李桂芳组织村里的32名妇女拆掉自家门板,在冰冷的河水中用身体当桥墩架起了一座“火线桥”。
全媒体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微传播研究
全媒体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微传播研究沂蒙精神是指以沂蒙山区部分群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坚定信念、不屈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精神风貌。
在全媒体时代,沂蒙精神的微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研究热点。
本文将围绕全媒体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微传播进行研究。
全媒体时代给予了沂蒙精神微传播的新机遇。
传统媒体渠道有限的情况下,沂蒙精神的传播范围受限。
而全媒体时代,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兴起为沂蒙精神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平台。
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沂蒙精神可以迅速传播到更广大的群众中,从而更好地弘扬和传承。
全媒体时代为沂蒙精神微传播提供了更多样的表现形式。
传统媒体主要以文字、图片和视频为主要表达方式,而全媒体时代,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沂蒙精神的微传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呈现,比如音频、动画、直播等。
这些新的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情感共鸣和参与度。
全媒体的特点使沂蒙精神的微传播更加立体、多元化。
全媒体视域下的微传播不仅包括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还包括个人用户和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用户生成内容。
个人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微博、朋友圈等渠道传播自己对沂蒙精神的理解和感受,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用户生成内容也可以通过标签搜索和分享等功能将沂蒙精神传播出去。
这种立体、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可以更好地传递沂蒙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全媒体时代使沂蒙精神微传播更加即时和互动。
传统媒体的传播延迟性较高,而全媒体时代,消息的传播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沂蒙精神的微传播可以通过实时更新和即时评论等功能,使传播效果更加及时和迅速。
互动功能也使得受众可以积极参与到沂蒙精神的传播中,通过转发、点赞和评论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沂蒙精神的认同和支持。
全媒体时代为沂蒙精神的微传播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平台。
通过全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沂蒙精神的微传播可以更加广泛、立体、多元化和互动。
这对于推动沂蒙精神的弘扬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文本类型学视阈下红色故事英译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以“沂蒙红嫂”故事为例
文本类型学视阈下红色故事英译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以“沂蒙红嫂”故事为例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双语讲述红色故事双声传播沂蒙精神——沂蒙精神红色故事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构建及应用(202110452102)”和临沂大学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红色文化融入社会实践课程建设与教学设计——基于‘沂蒙红色文化译写’社会实践的探索”(G2021M40)的阶段成果。
摘要:红色故事是一种特殊文本,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独特性。
沂蒙红嫂故事从女性化叙事视角,描述具体革命事件,并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进行直接叙述,具有“文献型译本”和“文学型译本”的双重特征。
本文从莱斯的文本类型学理论视角出发,以沂蒙红嫂故事英译本中的语言标记和女性形象为翻译研究对象,对特定文本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红色故事英译;文本类型学;翻译策略一、引言在中华外译的大背景下,深入挖掘红色经典故事并加以译介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代大力发展和丰富民族红色基因的需要。
“沂蒙红嫂”红色故事写译,采用女性化叙事视角,描述故事主人公在革命时期所经历的具体事件,且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女性所面临的社会环境进行一定的直接叙述。
作为以“红嫂”这一特殊女性群体展现区域红色文化的革命故事,女性形象在译本中的塑造对英语读者理解沂蒙地区革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红嫂”故事注重历史脉络的梳理和主人公情感态度的呈现的风格,使该文本兼具“文献型”和“文学型”文本的特征。
[1]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文本类型学和“沂蒙红嫂”红色故事的特点,对文本类型进行分析,以“讲故事”的形式传播沂蒙精神,以“文本类型理论”指导翻译实践,找出不同文本的主要特点,从而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
1.文本类型学在红色故事写译中的应用(一)莱斯的文本类型学德国学者凯瑟琳娜·莱斯首次提出文本类型的翻译理论模式,基于文本的功能性和交际性,莱斯在语言功能分类(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感染功能)的基础上,把文本类型分为了三种: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操作型文本。
全媒体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微传播研究
全媒体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微传播研究沂蒙精神是指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山东沂蒙地区人民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斗争精神和团结互助精神。
这种精神被后人誉为“沂蒙精神”。
该精神体现了困境中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关爱的团结互助精神。
可是,传统的媒体在传播这种精神时面临一些特定的问题,如传播范围有限、传播内容单一等缺点。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人认识到,随着新媒体和全媒体的发展,沂蒙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变得越发重要。
在新时代,人们更加需要了解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这就需要借助全媒体来进行广泛、深入的传播。
首先,全媒体的新特点意味着社会各个群体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来得到更为科学、系统和全面的沂蒙精神传承信息。
例如,读者可以通过在线的博客、论坛和微博等社交平台了解沂蒙精神的多元化内涵,视频制作者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来展示沂蒙精神的历史和现实体验。
总之,全媒体能够提供多种信息传播选择,从而激发公众对沂蒙精神的兴趣和研究热情。
其次,全媒体有助于增加沂蒙精神的传播范围。
全媒体传播完全可以覆盖甚至超越地域、文化等界限,让更多的人了解沂蒙精神独具的人性魅力。
在社交媒体、网络论坛和广播节目等多种媒介传播中,传统的媒体无法实现这种全面的传播。
最后,全媒体的交互性也有助于促进沂蒙精神的传承。
传统的媒体是单向传播,而全媒体则具有双向互动的特性。
社交媒体、互联网论坛等平台不仅能够让读者直接发表对沂蒙精神的看法,而且能够通过用户反馈,调整、深化内容,使传播更加针对和精益求精。
可以说,随着全媒体的发展,沂蒙精神传承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有了更多的创造力。
全媒体为激励社会对沂蒙精神的传承以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弘扬沂蒙精神,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遇和可能。
新世纪沂蒙红色题材跨媒介叙事的互文性研究——以“红嫂”叙事为中心
新世纪沂蒙红色题材跨媒介叙事的互文性研究——以“红嫂”
叙事为中心
宋桂花
【期刊名称】《粤海风》
【年(卷),期】2022()2
【摘要】新世纪以来,围绕着沂蒙红嫂“火线架桥”“地下托儿所”“公鸡拜堂”
等英雄事迹,诞生了电影《沂蒙六姐妹》、电视剧《沂蒙》、柳琴戏《沂蒙情》、
民族歌剧《沂蒙山》等一系列红色艺术精品,使得沂蒙红色题材实现了从改编到跨
媒介叙事的转变。
借助文本间互文性的关联与参照,跨媒介叙事延展了红嫂故事的
媒介与叙事,进而达到了故事世界性的延展,从红嫂精神深化为沂蒙精神的演绎,有利
于沂蒙红色题材创新与开掘,以及柳琴戏、民族歌剧等多种艺术自身的继承与发展。
【总页数】7页(P69-75)
【作者】宋桂花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互文·扩张·参与:从网剧《唐人街探案》看IP的跨媒介叙事
2.互文·扩张·参与:从网
剧《唐人街探案》看IP的跨媒介叙事3.互文、隐喻与现实主义:“荒岛文学”的跨
媒介银幕叙事研究4.经典革命历史题材跨媒介叙事研究——以沂蒙系列影视剧为例5.网络剧跨媒介叙事互文空间构建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齐鲁大讲坛沂蒙红嫂观后感
齐鲁大讲坛沂蒙红嫂观后感看了齐鲁大讲坛里关于沂蒙红嫂的内容,那可真像是给我的心灵来了一场超震撼的旅行啊!以前就听说过沂蒙红嫂很了不起,但真的深入去了解,那感觉完全不一样。
这些沂蒙红嫂啊,那可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就像咱身边的邻居大妈、大姨一样。
可就是这些看似平凡的女性,干出了超级伟大的事儿。
你想啊,在那个战争年代,男人们都出去打仗了,家里就剩下这些妇女。
但她们可没有躲在屋里哭哭啼啼,而是撑起了半边天,不,甚至是整片天。
她们把自己家的门板拆了给战士们当担架,自己家的粮食拿出来给战士们吃,自己都饿着肚子呢。
还有啊,那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这是多么无私的奉献啊!这可不仅仅是喂一口奶那么简单,这是把战士当成自己的孩子,当成希望,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这简直就是救命的甘露啊。
我就琢磨着,这沂蒙红嫂为啥能这么勇敢、这么无私呢?我想啊,可能是因为她们心中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
她们相信解放军战士们是在为大家打仗,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
所以,她们愿意付出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
这种信念就像一团火,燃烧在每个沂蒙红嫂的心中,也感染了我。
看的时候,我一会儿热血沸腾,觉得这些红嫂就像超级英雄一样;一会儿又感动得想哭,想着她们当时得多不容易啊。
而且这让我特别敬佩沂蒙这片土地,感觉它就是一个充满力量和爱的地方,养育出了这么伟大的女性。
我就想啊,咱们现在的生活多好啊,没有战争,不愁吃穿。
可咱们有时候还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抱怨,和沂蒙红嫂比起来,咱们可真是太幸福又太矫情了。
从现在起,我就觉得我得向沂蒙红嫂学习,要有那种为了大家、为了心中的信念努力奋斗的劲儿。
不能光想着自己那点小利益,也要学会无私奉献。
这沂蒙红嫂的故事啊,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我心里,我得让它生根发芽,长成一棵能给别人遮风挡雨的大树呢!。
沂蒙红色故事读后感600字左右
在沂蒙这片土地上,每一个故事都让我热泪盈眶。那些普普通通的百姓,他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本领,却有着一颗无比坚定的心。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享受着幸福的生活。可是,我们怎能忘记那段历史?怎能忘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而付出生命的英雄们?
我们要把沂蒙精神永远铭记在心,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去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沂蒙的红色故事,是我心中永远的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示例文章篇四:
《沂蒙红色故事读后感》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璀璨的星星,而沂蒙的红色故事,就像是其中一颗特别耀眼的星,照亮了我小小的心灵。
当我翻开那记载着沂蒙红色故事的书籍,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热血与深情的世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沂蒙地区的人们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勇气和坚韧。
沂蒙红色故事读后感600字左右
示例文章篇一:
《沂蒙红色故事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好多沂蒙红色故事,心里头就像被点着了一把火,热乎得很!
那些故事里的人啊,一个个都那么勇敢,那么坚强。就说红嫂明德英吧,她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受伤的战士,这是多么伟大的举动啊!我就在想,换成是我,能有那样的勇气和爱心吗?
还有“沂蒙六姐妹”,她们为了支援前线,日夜不停地做军鞋、摊煎饼、送弹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却一点都不抱怨。我忍不住问自己:“我能像她们那么吃苦耐劳吗?”
那些沂蒙的老百姓,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战士们做鞋、送粮,哪怕自己饿着、累着,也毫无怨言。这难道不是最真挚的爱吗?这就好比我们的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能过上好生活,拼命地工作,默默地付出。
沂蒙红色故事观后感
沂蒙红色故事观后感《沂蒙红色故事观后感》一嗨,朋友们!我刚看完沂蒙红色故事,心里那叫一个澎湃啊!那些故事里的沂蒙人民,真是太了不起啦!他们为了革命,啥都豁得出去。
有的老乡宁愿自己饿着,也要把粮食送给战士们;有的妇女为了给部队做鞋,熬红了双眼。
他们的那种坚定和无私,让我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还有那些英勇的战士们,在战场上那叫一个英勇无畏!面对敌人的炮火,他们毫不退缩,冲在前面。
我就在想,换成是我,能有他们那样的勇气吗?估计得吓得腿软。
沂蒙的女人们也特别牛!她们在后方照顾伤员,洗衣做饭,啥脏活累活都干。
而且还特别乐观,再苦再难都能笑着面对。
这些故事让我明白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呀!是无数先烈和沂蒙人民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咱们可得好好珍惜,不能浪费,更不能辜负他们的付出。
以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勇敢面对困难,有一颗善良无私的心,多为别人着想,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沂蒙红色故事观后感》二亲人们,我来和你们聊聊我看完沂蒙红色故事的感受哈。
哇塞,真的是被深深震撼到了!沂蒙那片土地上发生的事儿,太让人佩服啦。
你想想,当时条件那么艰苦,可沂蒙人民的心那叫一个齐。
他们和战士们就像是一家人,不分彼此。
为了革命的胜利,那真是拼了命啊。
有个故事我记得特别清楚,一个老大娘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最后儿子牺牲了,她虽然伤心,可还是坚定地支持革命。
这得有多大的胸怀和勇气啊!还有那些小孩子,也特别懂事。
帮忙送信、站岗,小小的年纪就知道为革命出力。
我觉得咱们现在的生活太好了,有时候还会抱怨这抱怨那。
和沂蒙人民比起来,咱们真的太幸福啦。
这些红色故事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以后我可不能再偷懒,得努力奋斗,把沂蒙精神传承下去。
不管遇到啥困难,想想沂蒙人民,就觉得没啥过不去的坎儿。
咱们要永远记住他们的付出,心怀感恩,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祖国更强大!。
沂蒙红色故事英译错误及原因分析
沂蒙红色故事英译错误及原因分析摘要:以“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本质的沂蒙红色文化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沂蒙红色故事是沂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对外传播红色文化的优质媒介。
翻译好沂蒙红色故事直接关系到红色文化对外输出的影响力,因此分析沂蒙红色故事的英译错误原因、规范英译用语并提高英译质量已经成为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从沂蒙红色故事的翻译现状出发,在中国知网大数据的支持下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说明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以期望为往后的红色故事翻译提供正确思路。
关键词:红色文化;翻译;错误及原因分析前言沂蒙红色故事是对外展示沂蒙优秀红色文化的重要工具,直观、易懂的故事形式最容易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从而了解、感悟故事背后的文化魅力,因而,对红色故事的英译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工作。
然而受英译者水平、文化差异、用语习惯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对沂蒙红色故事的部分翻译仍存在诸多问题,此类问题使得沂蒙红色故事的传播效果不及预期,本文收集了诸多沂蒙红色故事翻译错误的实例,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1.沂蒙红色故事翻译谬误实例1.1语法和用词错误此类英译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重大失误,然而会显露译者本身水平上的缺漏,增加了阅读者对译本的理解难度,并在一定情况下产生理解谬误。
最为典型的翻译错误为语误为语法错误,出现这类错误的译文对理解译文的阻碍不大,只是对阅读感受有负面影响,进而产生对译文的质疑情绪。
“the heady waters of the Wen River flow endlessly.”这一简短分句中就存在着两处语法的错误,即冠词的错用以及单复数的错用。
这样的错误对整句的理解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很多情况下也非译者水平不足,而是一时疏忽造成的。
针对这一类问题应当在翻译中反复审阅、校对,使失误次数降到最少。
另一类实例中的问题一般归因于翻译者本身的翻译水平,这类错误归因于译者对部分专有名词的翻译掌握程度不够造成的,在不了解专有名词的特定译法的情况下译者不得不利用汉语逻辑中相应的说法来这使得汉语母语者反而更能理解英译,英文母语者对译文则产生不解。
运用符号学分析沂蒙文化传播
运用符号学分析沂蒙文化传播一、沂蒙红色文化的早期传播模式沂蒙山,一片神圣的土地,一片红色的沃土。
沂蒙红色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能流传至今离不开当地人们的的早期传播模式——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出现传播的早期发展阶段,多是口语传播。
作为音声符号的口语受一定条件的制约,一是口语是靠人体的发声功能传递信息的,由于人体的能量的限制,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传播范围小,速度慢。
二是口语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较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于人类大脑的记忆力。
这种人际传播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巨大限制。
老区人民通过这种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口语传播,用这种口耳相传的早期传播方法,把珍贵的红色文化流传下来。
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纪念地以及红色歌曲,红色文学、红色影视等文艺作品及其题材等诸多方面。
饱经战火洗礼的沂蒙人民,用不畏强暴、奋起抗争的血肉之躯践行了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在这种社会关系之下,沂蒙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信息”在传者与受者之间双向沟通和交流,传受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协同操作,共同完成信息的沟通和传播。
这种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人民获知沂蒙红色文化的有效手段,沂蒙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精神,也鼓舞着一代游一代的老区人民。
二、大众传播时代下的沂蒙红色文化相比较传统媒体缺乏反馈的传播机制,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显著特征就是它的互动性,它真正实现了受众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化为主动的的信息传播者的演变。
在大众传播时代下,传播的“权力”不只是掌握在少数人和少数媒介机构的手中,每一个受众都有自行选择任一媒介进行大众传播的权力,这也是从“传者本位”到“受者本位”的转变。
同时新闻源的获取不再变得匮乏而神秘,公民新闻开始出现在各大媒介平台上,成为了新闻报道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临沂市红色旅游景点宣传资料英文翻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临沂市红色旅游景点宣传资料英文翻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本文指导教师:邢驰鸿摘要:红色旅游,即以红色革命纪念地、红色文化博物馆为载体,以组织和接待游客为目的的一种旅游形式。
拥有着沂蒙革命老区这一宝贵旅游资源的临沂,当地旅游景点特色鲜明、红色资源丰富,广受国外游客的青睐。
而在当下,部分高校的教育模式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高校应该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为标准、与时俱进的红色旅游英文翻译文本。
关键词:红色旅游景点;对外英译;红色革命旅游英语语料库;政府政策一、临沂红色旅游景点宣传资料英文翻译存在的问题临沂作为我国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如何将英语翻译和红色革命旅游巧妙融合尤为重要,但目前翻译尚存在英语推介意识缺乏和英译文本缺损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临沂地区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
外国游客参观这些红色旅游景点时,通常会希望通过不同的渠道充分了解景点并规划好旅游线路。
但目前,由于当地人民对于接待国外游客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可从网上收集的成形的关于临沂市红色旅游英语文本资料少之又少,种种问题都影响了临沂红色旅游的国际化进程。
翻译者英语翻译能力欠缺,用词不当,也会使红色旅游景点的翻译文本口语化。
在对临沂红色旅游景点宣传资料进行英文翻译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综合考虑语言的表达结构和临沂市红色革命旅游景点的独特性,然后再对其进行合理的统筹、翻译,但是由于在对很多景点进行翻译的过程当中都没有考虑到中英文背后的文化背景所含的差异性,所以使得行文结构和遣词造句都存在一定的影响,甚至会使外国游客产生一定误解。
因此作为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要灵活、懂得变通,避免受到源语先入为主的影响,还要考虑到行文结构及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充分体现临沂红色旅游景点的特色。
二、对外英译存在问题的改进对策(一)优化对于红色旅游翻译人才的培养方案针对临沂市红色旅游的特点,构建相应的红色旅游翻译人才的培养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要使学生既能着眼于当地文化旅游的实际情况,又能立足于现实应用。
浅析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沂蒙红色故事译写
浅析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沂蒙红色故事译写本文指导老师邢驰鸿【摘要】新时代如何用英语讲好沂蒙红色故事是目前沂蒙红色故事对外传播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来探讨沂蒙红色故事的译写原则和策略,采用三维转换翻译法来举例论证译者的适应和选择对翻译至关重要,认为译写既要“求真”即忠于原文又要“务实”即兼顾读者,即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结合译境加以巧妙再造,以期拓宽沂蒙红色故事外宣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沂蒙红色故事;译写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沂蒙红色故事短视频译制及传播探究”阶段性成果。
步入新时代,党的精神文化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沂蒙精神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充分彰显。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1]做好沂蒙精神外宣,就要抓好沂蒙红色故事译写工作。
当下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中国热”,传播沂蒙红色文化正当其时,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探讨沂蒙红色故事的译写,也可以拓宽外宣的研究视角。
一、沂蒙红色故事翻译概述沂蒙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在中国红色文化中举足轻重。
沂蒙红色故事点多面广,这里孕育了明德英乳汁救伤员,“最后一个孩子送战场”的故事,留下了陈毅和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也发生了孟良崮战役、大青山突围战等可歌可泣的激烈战斗,译者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中心地位,提高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走倾向原文与倾向译文的极端。
二、三维转换翻译策略1.生态翻译学的内涵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翻译的研究停留在微观的操作层面,如翻译某部文学作品、某个译者的翻译方法,而缺少足够的共性认识来形成一套宏观的译论体系,导致了译界乏“新”可陈的跛行局面。
在此情形下,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透过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适应选择学说于2001年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生态翻译学。
该理论将翻译于生态学视角中展开,其主题为翻译的适应与选择,以译者中心论为基石,对翻译的本体做出适应自然与社会科学的解读。
沂蒙红色故事短视频译写译制路径探索
沂蒙红色故事短视频译写译制路径探索发布时间:2023-03-28T07:00:27.507Z 来源:《时代教育》2023年第1月1期作者:王艳苹冀安琪[导读] 数字化时代下,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如何在新时代下将其发扬光大,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王艳苹冀安琪临沂大学山东临沂 276000摘要:数字化时代下,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如何在新时代下将其发扬光大,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本文通过解决短视频译写译制中的困境,探寻其传播的新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沂蒙红色故事;短视频;传播路径;新媒体时代引言:在中华外译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等新媒体突破了以往红色文化传播的局限性和单一性,成为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形式,红色文化迎来了对内传播和对外输出的良好契机。
沂蒙精神的传承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
“Z时代”下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更新沂蒙精神传播的方式方法成为目前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撰写红色故事,采用变通的翻译策略,并借助“5W”传播模式,以获取沂蒙精神传播的最佳效果。
一.沂蒙红色短视频的译写译制与传播(1)沂蒙红色故事译写译制研究现状近年来,沂蒙红色文化的研究逐步兴起,学术地位与影响力逐步确立,但有关翻译研究成果数量极少,且只局限于沂蒙红色旅游文本翻译,研究内容、对象和视角单一。
因此,既要加强翻译内容的研究更要创新传播方式。
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出现为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对外输出的良好契机。
本项目组通过已经构建的沂蒙精神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找寻并整理真实语料和规范的汉英文本,作为沂蒙精神外宣翻译的参考资料库使用。
(2)以双语“讲故事”的形式传播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故事,且“讲故事”这种特殊的形式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能大大提升沂蒙精神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沂蒙红色文化融入翻译课程思政教学的价值及路径探索
沂蒙红色文化融入翻译课程思政教学的价值及路径探索发布时间:2022-01-14T06:12:06.0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6期作者:邢驰鸿[导读] 沂蒙红色文化是沂蒙儿女奋斗历程的鲜明写照和革命精神的高度浓缩。
邢驰鸿临沂大学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沂蒙红色文化是沂蒙儿女奋斗历程的鲜明写照和革命精神的高度浓缩。
在新文科建设视阈下,以多模态为标志的新媒体时代,给红色文化的翻译与传播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沂蒙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学遵循“价值引领、守正创新、课程提质、模式创新”的新文科建设指导纲要,具有开展课程思政育人的明显优势,有利于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新布局、新统一。
关键词:沂蒙红色文化;翻译课程思政教学;价值及路径引言国内红色文化研究十余载,其学术地位与影响力已确立。
根据中国知网CNKI 数据,近十年来国内关于红色文化研究的发文数量从百余篇猛增长至7000 余篇,国内还建有多家红色文化研究平台(红色文化研究期刊、红色文化研究硕士学位点、“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教研部等)、多个红色教育基地(200多个省级)以及获得多项红色文化国家社科基金立项(2017-2021共35项),都说明学界对红色文化研究意义的肯定。
以沂蒙精神为精髓和核心的沂蒙红色文化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和历史内涵,是中国红色文化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毅元帅曾经深情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
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2013年11月,习总书记考察山东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与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2021年国庆期间,《焦点访谈》栏目以题为“老区新颜唱响沂蒙颂歌新乐章”报道了红色沂蒙。
1.沂蒙红色文化融入翻译课程思政教学的价值沂蒙山区拥有以孟良崮战役遗址、沂南、沂水、莒南、费县等地为典型代表的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是党的崇高信仰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也是各个高校开展铸魂育人引领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使命的重要育人资源。
沂蒙红色故事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构建及应用
沂蒙红色故事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构建及应用发布时间:2022-11-15T11:05:09.971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3期作者:王艳苹[导读] 沂蒙精神是沂蒙老区经典的红色文化符号王艳苹本文指导老师邢驰鸿临沂大学山东临沂 276000摘要:沂蒙精神是沂蒙老区经典的红色文化符号,深入挖掘沂蒙红色经典故事并加以译介,通过双语“讲故事”的形式,构建沂蒙精神红色故事汉英平行语料库,助力沂蒙精神的国内外传播,展现沂蒙儿女的奋斗精神,向国际社会阐述红色文化,彰显特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意志。
关键词:沂蒙红色故事;语料库;构建;应用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沂蒙红色故事短视频译制及传播探究”的成果之一。
引言国内红色文化研究十余载,其学术地位与影响力已确立。
根据中国知网CNKI 数据,近十年来国内关于红色文化研究的发文数量从百余篇猛增长至7000 余篇,国内还建有多家红色文化研究平台(红色文化研究期刊、“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教研部等)、多个红色教育基地(200多个省级)以及获得多项红色文化国家社科基金立项(2017-2021共35项),都说明学界对红色文化研究意义的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视察临沂时,将沂蒙精神高度概括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以沂蒙精神为精髓和核心的沂蒙红色文化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和历史内涵,是中国红色文化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沂蒙红色文化需与时俱进。
一、沂蒙红色文化的研究价值(一)为立德树人提供思想引导沂蒙红色文化作为地方红色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独特性和复杂性。
一个个英模人物的典型事迹,更是充分展现了沂蒙人民“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大爱情怀,这种情怀是对沂蒙精神的最佳诠释。
也是呼吁当代青年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凝聚青春力量,彰显时代担当,坚定不移走好立德树人新的长征路。
沂蒙红色文化英译实践与策略探讨
沂蒙红色文化英译实践与策略探讨发布时间:2022-05-07T05:39:34.646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33卷2期作者:程雪游诗琪陈瑶王艳苹高玉娟[导读] 沂蒙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程雪游诗琪陈瑶王艳苹高玉娟临沂大学山东临沂 276000摘要沂蒙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国红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红色文化的英译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
本文基于沂蒙红色文化英译实践,对红色文本翻译策略与模式展开探讨,以期为传播红色文化提供可行方案,为红色文化英译研究提供思路,促进红色文化传播,通过语言文字向世界传递中国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沂蒙红色文化;英译实践与策略;平行语料库的构建一、引言沂蒙山区是抗日战争时期重要革命根据地,沂蒙红色文化也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1]红色旅游、红色建筑、红色收藏、红色文学、红色艺术等红色文化中不乏解释红色内涵、讲述红色故事的红色文本。
为有效传播红色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红色历史和核心价值观,对标准精确的红色译本需求日益增加。
但现有沂蒙红色文本的英译本数量有限且缺乏统一性,英译本错译、漏译等现象层出不穷,沂蒙红嫂纪念馆、红色影视基地、沂蒙革命纪念馆等重要红色文化基地也存在类似问题。
这一现象不仅不利于红色文化对外传播,还有可能因文化差异导致的错译造成西方国家对红色文化的误解,因此应尽快探索出沂蒙红色文化英译的正确翻译模式与策略,及时纠正错误,统一现有译本,并将更多的红色文本进行翻译。
二、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与技巧(一)翻译策略关于“异化”与“归化”两个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们各有所倾向,笔者更倾向于“归化”的翻译策略。
归化作为一种“译文接受者取向”的翻译策略,其优势表现在译文更流畅地道、通俗易懂,容易被目的与接收者所接受;或顺应、满足目的语读者某些特定的需求。
红色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思政社会实践课程建设—以“沂蒙红色文化译写”为例
红色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思政社会实践课程建设—以“沂蒙红色文化译写”为例发布时间:2021-11-07T01:06:05.411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7期作者:邢驰鸿[导读] 红色文化融入社会实践课程遵循“价值引领、守正创新、课程提质、模式创新”的新文科建设指导纲要,有利于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新布局、新统一。
邢驰鸿临沂大学摘要:红色文化融入社会实践课程遵循“价值引领、守正创新、课程提质、模式创新”的新文科建设指导纲要,有利于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新布局、新统一。
本文以“沂蒙红色文化译写”社会实践为例,从课程特点、研究内容、教学模式建构、考核方式创新等方面探讨红色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思政社会实践课程建设的路径和方法,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红色文化;沂蒙红色文化译写;思政社会实践;课程建设引言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要求“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实践和任务要求。
”2018年,教育部提出,社会实践“金课”应推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课”两堂大课;2019年,教育部又提出建设包括“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在内的五种金课类型的“双万计划”,提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建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总体要求。
2020年教育部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560门,其中社会实践课程就有184门;山东省教育厅于2019年和2021年公布了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98门和884门,其中社会实践课程由2019年的29门猛增至2020年的62门。
“双万计划”极大地促进了高校课程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诸多专家学者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标准及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意义、要求、标准、内涵上(徐铭铭、王森认、张永树、孙康宁、邵璇、陈升雅等),但对社会实践课程建设的思路探讨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沂蒙红色故事多模态翻译传播的思考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沂蒙红色故事短视
频译制及传播探究”的系列成果之一。
摘要:沂蒙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红色故事又是其重
要文化载体,在全媒体时代,对沂蒙红色故事跨学科进行多模态传播及翻译理论
研究对于沂蒙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沂蒙红色故事多模态翻
译传播现状出发,于翻译维度和多模态传播维度进行问题分析,对翻译术语规范性,沂蒙红色故事译写策略选择,多模态传播形式创新提出建议。
以期推动沂蒙
红色文化打破地域限制,从“地方”走向国际舞台,对其他优秀地方文化传承和
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沂蒙红色故事;多模态传播;翻译;
引言
沂蒙红色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
与共”的沂蒙精神是沂蒙红色文化的核心和精髓,而沂蒙红色故事是沂蒙红色文
化重要载体,蕴含着宝贵的精神力量和时代价值。
本文立足中国红色文化逐步走
向世界的外译大背景,对于沂蒙红色故事从翻译维度和多模态传播维度进行研究
和现状分析,以期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在世界舞台彰显中国文
化软实力,推动沂蒙文化打破地域限制,从“地方文化”走向世界。
一、多模态翻译传播
翻译研究长期以来以语言研究为中心,但实际上文本并非只有语言一种模态,在媒介形态与方式日趋丰富复杂的语境下,翻译研究有必要探索其他模态符号在
翻译过程中意义的构建与转换。
多模态是指除文本以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
复合话语,或者说任何由一种以上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
多模态传播既包
括多模态话语即文字、图像、音乐、表情、等各种符号; 又包括多模态形式如海报、视频多媒体、语料库、自媒体公众号等多种媒介。
随着大众媒体的普及,不同媒介应用于各领域的传播之中。
而模态和媒介有
着紧密的联系。
不同媒介影响不同模态的传播翻译效果,多模态介入是翻译活动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Snell-Hornby(2009) 将多模态语篇分为四大类型: 由光和
声在内的技术和/或电子媒介传输的多媒介语篇,如影视作品字幕; 包括言语和
非言语表达不同模式的多模态语篇,如戏剧和歌剧中的声与光; 言语和非言语的
不同图画符号系统的多符号语篇,如漫画或广告宣传片; 用于口头表达的声媒语篇,如朗诵。
多模态翻译拥有一些基础特征,吴赟(2021)提出了多模态翻译图
像语篇的视觉主导性、视听语篇的可表演性、超文本语篇的多线性、交互性与多
维符号性。
二、研究现状
各宣传部门强调要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近年来,学界对沂蒙红色文化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丰富成果。
1、沂蒙红色故事翻译现状
针对沂蒙红色文化独特的内涵和本质,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利用不同翻译理
论和视角对沂蒙红色文化翻译进行研究,不断挖掘其背后的理论和时代价值。
苏
鑫(2019)针对沂蒙文化在地性提出在对沂蒙文化的对外翻译主体上,也应该注
重本地视角和他者视角的有效结合,寻找翻译目标语为母语的翻译者,并对沂蒙
地方文化具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译介效果上能助力沂蒙地方文化走出去,强调
了沂蒙红色文化的多维路径传播、多模态传播趋势。
邢驰鸿(2022)提供了沂蒙
红色故事多模态翻译传播探究新的视角和路径,为沂蒙红色故事译写更加“原汁
原味”提供新的翻译策略。
2、沂蒙红色故事多模态翻译传播现状
近年来,多模态翻译传播已成为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的研究热点,在
《译介学视角下区域文化对外译介研究——以沂蒙文化为例》(苏鑫2019)中
提出在国际化视野之下,更应该增强对外传播的主动意识,拓宽传播的途径和渠道,打造地方文化的特色传播效果,推出既能够代表沂蒙文化同时又具有多元化
传播路径的标志物。
沂蒙红色故事既是沂蒙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又具有多元化
传播路径,通过双语电影电视作品,建设山东对外孔子学院、设计内涵沂蒙红色
故事的手工标志作品“沂蒙小棉袄”、“沂蒙虎头鞋”,将沂蒙红色故事拍摄成
系列双语短视频,进行全平台式宣传,采用不同多模态话语、多模态手段,不断
提升沂蒙文化对外传播的效度和信度,以更加人性关怀的方式讲述发生在沂蒙老
区的红色故事,推动沂蒙红色故事多模态翻译传播发展。
三、问题与建议
虽然随着对沂蒙红色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对沂蒙红色
故事对外翻译及多模态传播领域的研究仍较为欠缺,存在地方文化术语规范性研
究较少、多模态传播方式创新不足等问题,对此提出相关建议和思考。
1、沂蒙红色故事翻译术语规范性
目前,沂蒙地方文化的对外翻译还处于自发阶段,一些最为基础的沂蒙文化
的关键术语和标志性的历史事件还没有规范化的翻译,基本上都是临时性的口语
翻译,没有形成规范的翻译材料。
而沂蒙红色故事翻译术语规范对于沂蒙红色故
事的时代传承及后续对内对外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继续建设沂蒙红色故事翻译体系,构建沂蒙红色故事多模态口译语料库、沂蒙红色故事术语语料库,树立翻译
标准,补充和完善沂蒙红色故事多模态翻译理论,有助于沂蒙红色故事多模态翻
译传播体系的早日建立,促进沂蒙精神结合时代特征不断传承和发扬。
2、沂蒙红色故事译写策略
关于沂蒙红色文化翻译已有众多学者利用不同理论和视角进行了研究,如
《文化图式理论指导下红色外宣文本英译研究—以<沂蒙红嫂故事诵读>(节选)为例》(刘瞳2021)、《场域理论视角下沂蒙红色文化传播路径》(郑晓迪2018)[9]更突出红色文化翻译中语言特征分析、解决意译冲突等方面。
除此之外,沂蒙红色故事译写也应加强民族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适当转换文化向度。
采
用尊重文化习俗、文化对等、增补等翻译方法,让沂蒙红色故事翻译更加“原
汁原味”,不以贴切外国语言习惯、国家文化为导向,在语言的冲突中彰显中国
红色文化的魅力和沂蒙红色故事独特的内涵,增强文化吸引和期待。
3、多模态传播方式
目前国外多模态翻译研究文献总量较多,研究范围较广,国内多模态翻译文
献的现状是总量少、范围局限、研究视角单一、缺乏深度和广度等特征。
此外,国内多模态翻译研究主要局限在影视翻译和多模态教学两大领域。
[11]尤其是在构
建多模态口译语料库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并日趋成熟,但是沂蒙红色故事
多模态翻译和跨领域传播形式仍较为单一,多模态传播形式多为视频多媒体、口
译语料库、影视作品、自媒体公众号等,对内对外传播力度和接受度较低,受众
人群、传播范围受限。
五、结语
从沂蒙红色文化切入,对沂蒙红色故事的翻译及多模态传播进行现状研究、
问题分析,更加清晰未来沂蒙红色故事多模态翻译传播的发展方向,逐步构建沂
蒙红色故事多模态口译语料库、沂蒙红色故事术语语料库,树立翻译标准,加强
沂蒙红色文化多模态形式和理论创新,补充和完善沂蒙红色故事多模态翻译理论,打造沂蒙红色文化多模态翻译传播体系。
助力沂蒙红色文化走出去,中国红色文
化得到更好的弘扬和发展,坚定文化自信道路,提升国家软实力,在国际舞台讲
述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苏鑫.地方文化对外译介和传播研究——以沂蒙文化走出去为例[J].文化
学刊,2019(03):60-63.
[2]邢驰鸿.“第三空间”视阈下沂蒙红色文化译写研究:理据、特征与策略[J].临沂大学学报,2022,44(02):33-42.DOI:10.13950/ki.jlu.2022.02.005
[3]吴赟.媒介转向下的多模态翻译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
报),2021,44(01):115-123.
[4]邢驰鸿.第一民族混血儿对伐木业、生存及成长的沉思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22.10.
[5]郭磊,吴赟,牟宜武.中国红色文化的多模态翻译传播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21,40(03):1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