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及其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在2021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收治时间随机抽取96例并按照数字表法展开分组操作,每组各48例,对照组所收治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所收治患者则实施“常规护理+心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并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在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衡可比,但在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SAS、SDS评分更低,焦虑、抑郁情绪状态改善更佳,P<0.05;针对护理满意度指标,实验组患者检测值表现更出色,P<0.05。
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帮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冠心病应用效果焦虑抑郁前言: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其是由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病情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危及到生命健康,若未及时干预,不仅会增加临床治疗难度,还可让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患者的生活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1-2]。
心理护理干预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临床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是通过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21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收治时间随机抽取96例并按照数字表法展开分组操作,每组各48例。
对照组所收治患者中,男女患者分为23、25例,年龄44-79岁,平均范围经求取为(56.46±6. 54)岁;实验组所收治患者中,男女患者均为24例,年龄46-81岁,平均范围经求取为(57.32±6.13)岁。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总结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减少并发症,防止复发,促进康复。
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心理障碍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提出相应护理措施。
结果108例患者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并达到良好疗效。
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防止疾病的反复发作,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丰富护理人员的心理学知识,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特征;护理干预异常心理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及康复整个过程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异常心理对治疗和护理的影响更大,患者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应激对病情反复发作起着重要作用,冠心病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和高脂肪、快餐化、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冠心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本文总结出本院干部科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的108例冠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表现的异常心理特征及对其所采取的有效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例中男91例,女17例,年龄51~91岁,均符合我国冠心病诊断标准。
2 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2.1 焦虑心理患冠心病后,特别是急性发作时要绝对卧床休息,如是重症及有合并症和老年患者,卧床休息时间要长,大小便在床上完成,改变了原来的生活习惯,因此易产生焦虑情绪,临床表现为睡眠不佳,表情淡漠,关心治愈时间,急于起床活动,不习惯床上排大小便,对于违反往日生活规律的护理要求难以适应。
此类患者由于不适应监护室的环境,显得焦虑不安,希望早一天治愈,但又往往事与愿违。
对这样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充分理解其个性,稳定其情绪,通过心理疏导,使其尽快适应护理要求,应向其解释卧床的必要性,清除不适感觉,习惯卧床休息,这样能较好地将患者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
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讲述有关本病的科学知识,使患者能够正确理解护理要求,尽可能消除患者焦虑心理,使患者保持愉快平静的心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冠心病住院病人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关系
冠心病住院病人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李 曼,李新辉,林陶玉,李 岩,丁 红,杨 云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住院病人心理弹性水平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医学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213例冠心病住院病人,采用心理弹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冠心病病人的心理弹性水平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结果]冠心病住院病人心理弹性总分为(63.35±12.33)分,心理弹性高分组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显著高于低分组(P<0.01),心理弹性总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总分、医学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
[结论]冠心病住院病人心理弹性水平有待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者应重视提高病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鼓励病人采取适宜的应对方式,从而改善其心理弹性状况,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相关性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among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general self-efficacy and coping style of in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Li Man,Li Xinhui,Lin Taoyu,et al(Medical College of Shihezi University,Xinjiang 832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level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patients’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therelationship among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general self-efficacy and coping style,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carrying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Methods:A total of 213in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ho met theconditions were selected to receive questionnare by resilience scale,general self efficacy scale and medical copingmodes questionnaire,and to analyse the correlation among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general self-efficacy,andmedical coping style.Results:The total score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patients was63.35±12.33.The total score of general self-efficacy in high sore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low sore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group(P<0.01).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between the total score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general self-efficacy,medical coping style in virous dimen-sions.Conclusion: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level of in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needs to be im-proved.Clinical work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mprove patients’general self-efficacy,to encourage patients totake appropriate coping style,aimed to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status and to promot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psychological resilience;self-efficacy;coping style;relationship中图分类号:R473.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07.015 文章编号:1009-6493(2015)03A-0817-04 冠心病是一项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老年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伴随心理状态的波动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通过分析影响因素,我们发现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显著。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干预策略对患者的效果,并提出更具体的改进建议。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制定更有效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影响因素、作用、提升、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老年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冠心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以及日常生活受限,社会交往减少等生活质量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护理策略,促进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作用,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对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评估,分析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和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3 研究意义老年冠心病是一种高发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冠心病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而随之而来的是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问题的凸显。
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改善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以深入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引入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价值评述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价值评述【摘要】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并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伴有负性情绪,如焦虑和抑郁,加重了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他们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支持,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实际操作方法包括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患者参与积极的心理活动等。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整体康复。
未来发展趋势应该更加重视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中的重要性,加强团队合作,提高心理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照顾。
【关键词】心理护理、冠心病、负性情绪、干预、评价、实际操作、重要性、发展趋势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冠心病是一种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缺损为主要病因,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以及代谢紊乱的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也是危险的慢性病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心脏疾病,其中冠心病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冠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
这些负性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心脏病的病情,甚至引发心脏事件。
如何有效干预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成为临床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1.2 问题意义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负性情绪在冠心病患者中十分普遍,包括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可能加重疾病的严重程度、加快病情的进展。
如何有效干预和处理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负性情绪不仅可能加重冠心病患者病情,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
通过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和缓解负性情绪,减轻其对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冠心病患者心理评估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郁、 恐惧 、 紧张 、 孤独等负性情绪 , 可出现否认和被动依赖情 还 绪 , 中最主要的负性情 绪是焦虑和抑郁 。有研究 _ 发 现 , 其 4 C D患者 中约有 1 %发生重 症抑郁 , H 8 而重症抑郁 患者有 1% 6 2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长期 负性 情绪刺激可通过 中枢神 2 经内分泌系统致脑垂体 一肾上腺皮质兴奋 ,加速动 脉硬 化 、 粥样斑块内在损伤 的进程 。过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可导致血小 板反复被激 活 , 释放多种促凝 物质及强烈 的血管收缩物质 , 形
理现状 进行综述 , 现报道如下 。 心理影响因素 1 A型行 为。Fid a . r m n和 R sn a 于 15 e oe m n 9 9年提出 _] 2。 A型性格 的人行为特征表 现为 : 怒 (grvtn 、 恼 agaao )激动 ( r i ii r—
评 估 工 具
M / aN w o I c e 该量表最初版本用于综合心脏康复项 目效果评 M
测, 测量方式为访谈 式 , 后经 2 次改进 , 现在成为 2 个条 目 7 的
自评 式版本。( ) 3 心绞痛 生命 质量表 (n i et s ulyo a g apco ai n i rq t f le A Q L 。该量表包括躯体活动 、 i, P O ) f 情绪紧张 、 生活满意度 、 躯体症状 4方 面 , 与其 他量表一同使用 , 常 评估 C HD患者的 生命质量 。( ) 4 心血管症状及 功能受限评价表 (ad v cl cri a ua os r
2 .特异性量表 。( )西 雅图心绞痛 问卷 (eteag  ̄ 1 sal n i t n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目的:分析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实际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
方法:将2012年9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的心理护理干预。
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及对照组SAS评分分别为(29.16±3.21)、(37.15±6.10)分,与治疗前有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SDS评分分别为(12.65±8.23)、(18.25±5.62)分,与治疗前有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冠心病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加强其治愈信心.标签:心理护理干预;冠心病;效果分析冠心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血管阻塞、心肌缺血而造成的心脏病,病发人群多为老年人,近年来该病已经有年轻化的趋势。
冠心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该病患者易出现情绪低落、反应迟钝、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严重者还会产生轻生的想法,这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都有着不良影响[1]。
我院通过对2012年9月-2014年12月就诊的6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获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2012年9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区间为49-75岁,平均年龄(67.2±5.87)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区间为50-75岁,平均年龄为(68.1±4.2)岁。
经临床诊断,患者所表现的病症均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
同时排除严重肝功能不完善者及精神意识障碍。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及其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及其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摘要】心理弹性在患者疾病进程和康复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及护理工作者的关注,是个体生理及心理健废的重要保护因子。
目前,国内针对冠心病心理弹性的实证性干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多角度、多指标的研究。
因此,本综述借鉴国内外的研究经验,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干预手段,以提升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促进患者身心康复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弹性;护理干预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并成为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疾病[1]。
冠心病不仅是一种慢性的终身疾病,而且是公认的心身疾病,除了已知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等一些危险因素外,焦虑、抑郁、恐惧、孤独等心理痛苦也是它的高危因素。
在这些不良心理因素的长期作用下,降低了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心理弹性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新概念,一般指个体从逆境中恢复的能力。
患者心理弹性的水平与心理健康、生活质量有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弹性进行探究,为心理弹性干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
1心理弹性的概念目前不同领域的研究学者,对心理弹性界定各有偏重,代表性定义包含3 种:品质论、结果论与过程论。
付广芳[2]等在研究认为,心理弹性主要是应对创伤、压力与挫折等消极的生活事件迅速恢复和调整过来的,比较稳定的性质或能力。
刘佳妮[3]研究指出:心理弹性指的是个体遇到重大压力或是逆境以后,表现出积极与良好行为的结果。
丁妍[4]等研究指出,心理弹性一般是个体面对危险与重大压力之时,各种危险因子与保护性因子相互作用,使得个体从困难经历中恢复过来,积极面对变化的一个动态化过程。
2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2.1 保护性因素1)个人特质。
综合国内外的既往研究[5-6]进行分析得出:心理因素、人格与自我效能等个人特质与心理弹性的水平有密切联系。
有学者[7]指出:不同的人格特质对心理弹性产生不同影响,其中五大人格中的外向性、责任感和心理弹性为正相关的关系。
冠心病病人心理弹性及其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冠心病病人心理弹性及其护理干预研究进展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机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自身情绪、大量饮酒吸烟等,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而言更容易出现冠心病,其会有气促、胸痛、心悸等症状,受较多因素影响患者会有多种不良情绪,若不能正确的应对就会降低治疗的依从性,影响病情的控制,针对此应予以其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其心理状态,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心理弹性概念心理弹性是多维度、多侧面概念,目前其主要有特质论、结果论、过程论三种代表性定义。
特质论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体在逆境、压力中成功应以达到积极适应的一类稳定特质及能力。
结果论是心理弹性在面对逆境、压力时可快速复原,社会功能不会受到任何损伤且还能较好的发展良好行为。
过程论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体在不利条件及内外部因素互相作用下的动态发展过程。
综合以上概念APA将心理弹性可定义为个体在面对悲剧、逆境或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过程,就是在面对困难时可快速恢复,成功应对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弹性与冠心病联系冠心病的发生与较多因素有关,如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社会压力等,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该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增加,预计2020-2029年冠脉事件会增加69%,有超过340万人会因冠心病而死亡。
冠心病发病机制和较多因素相关,其是一种身心疾病,发展和心理弹性基本轴线有关,冠心病对病人是一个应激事件,患者会出现各种负性情绪,如恐惧、焦虑、悲观等,其会以消极、逃避的方式应对,打破个体内部原有身心平衡,是心理弹性中的压力、逆境。
冠心病患者康复过程就是其自身心理弹性发展适应的过程。
在患者面临逆境、压力时,心理弹性会使机体启动心理适应能力、免疫功能等用以抵御压力。
3、护理干预心脏康复训练干预。
控制冠心病的发展对病人心理弹性的提高尤为关键。
心脏康复是一项全面且持续性的医疗服务,在缓解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的同时也能降低其住院率,减少猝死的风险,其主要内容有规律用药、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
探究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策略
探究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策略作者:文翔玲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方法:我院2012年尾至2015年初两年时间内来接受诊治的冠心病患者中,同意接受研究的总共有88例,对照组的护理以普通护理为主,观察组的护理以护理干预为主,对比不同护理的优劣。
结果:(对照组)普通护理的护理有效率是72.73%。
(观察组)护理干预的护理有效率是95.45%。
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和普通护理的护理效果有明显差异(P【关键词】心理特点;冠心病;护理干预很多老年人都会患有不同程度的冠心病,该病可在某种程度上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我院2012年尾至2015年初两年时间内来接受诊治的冠心病患者当中,同意接受研究的总共有88例,现共享研究成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尾至2015年初两年时间内来接受诊治的冠心病患者中,同意接受研究的总共有88例,对照组44例冠心病患者中,19例患者的性别为女(43.18%),25例患者的性别为男(56.82%),患者年龄43~81岁,中位年龄大约是(59.53±5.44)岁。
观察组44例冠心病患者中,18例患者的性别为女(40.91%),26例患者的性别为男(59.09%),患者年龄44~80岁,中位年龄大约是(59.83±5.23)岁。
随机分组下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中位年龄、男女比率、身体素质等资料信息无显著性(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对照组的护理以普通护理为主:护理人员主动询问冠心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对其病情进行评估,记录下实际情况。
观察组的护理以护理干预为主:①健康方面的宣教。
大多数冠心病患者根本没有医学知识,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向患者传播冠心病的相关知识,使得患者掌握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做好预防措施。
心理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0例根据进入我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7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期间进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97.1%明显高于对照组88.6%,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同时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
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值得在冠心病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冠心病;生活质量【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Methods:between January 2014 and June 2015,during our heart medicine for treatment of 14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according to the order into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70 cases respectively,and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during rout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re during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quality of life score.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97.1%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88.6%,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ine with the statistical evaluation criteria (P < 0.05),at the same time,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ine with the statistical evaluation criteria (P < 0.05).Conclusion: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score,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The quality of life冠心病作为一种心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体中高发。
护士心理弹性干预的研究进展
护士心理弹性干预的研究进展在当今医疗环境中,护士面临着诸多压力源,如工作压力、情感压力、生活压力等。
这些压力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患者的护理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提高护士的心理弹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成为了一个备受的话题。
本文将围绕护士心理弹性干预的研究进展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压力、挫折等消极生活事件时,能够迅速恢复和适应的能力。
心理弹性干预则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措施,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
在护士心理弹性干预中,通常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社会支持等干预策略。
近年来,护士心理弹性干预得到了越来越多的。
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弹性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例如,一项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试验发现,经过干预的护士在工作压力、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上的得分显著降低,而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情绪得分显著提高。
另外,情绪调节和社会支持等干预策略也被证实对提高护士心理弹性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当前护士心理弹性干预仍存在一些问题。
干预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缺乏多样化。
干预的深度和持续时间有待进一步探讨。
干预的效果容易受到文化背景、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减少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帮助护士更好地处理个人和家庭生活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干预效果容易受到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干预手段和方法相对单一,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干预的深度和持续时间需要更加严谨的评估和控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护士心理弹性干预的效果和应用,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思考: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丰富护士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储备,提高他们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改善干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干预手段,例如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社会支持等,以满足不同护士的需求。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目前心脏康复主要通过药物、运动、营养、心理(含睡眠管理)、危险因素管理和戒烟五大核心处方的联合干预,在纠正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及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获益确切,且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
我国冠心病患者数量庞大,接受心脏康复的患者却屈指可数,虽然心脏康复的益处已被肯定,安全性已被证实,但其不依从心脏康复和不依从心脏康复改变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现象非常普遍。
同时国内的心脏康复机构模式主要以医院为主,护士在心脏康复中是执行者、教育者、监督者、观察者,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密切,时间最长,对患者病情及心理状态最了解,在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危险因素控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回顾了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及护理干预措施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更好开展心脏康复及研究提供依据。
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逐渐成为冠心病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之一[1],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与康复运动的质量密切相关。
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总结如下。
1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影响因素1.1社会因素1.1.1传统因素我国心脏康复起步晚,社会对心脏康复知识认识不足,我国以往一直将重点放在冠心病患者急性期发作救治上,对心脏康复及二级预防关注不够。
以有氧运动为基础,抗阻、柔韧性、拉伸为补充的心脏康复运动知识没能提供给患者,冠心病患者不敢动,心脏科医护人员不让动的思想,限制了患者早起康复的最佳时机,1973年,Wenger研究小组总结了住院期间的心血管疾病的康复方案。
Jugdutt等回顾分析发现,实行高强度运动训练的心肌梗死患者确实容易出现室壁瘤。
而适度体力活动仍使心肌梗死患者获益。
1993年Gianazzi等报道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运动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功能损害没有影响[2]。
中国的心脏康复事业在以胡大一教授为代表的坚持下,蒸蒸日上,2015年中国心血管疾病康复/二级预防指南出版,为中国心脏康复事业提供了循证依据,尽管如此,传统因素的影响仍使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依从性差。
冠心病病人抑郁情绪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病人抑郁情绪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刘晁含; 付沫; 李玉肖【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9(017)035【总页数】4页(P4412-4415)【关键词】冠心病; 抑郁; 护理干预【作者】刘晁含; 付沫; 李玉肖【作者单位】434020 长江大学医学部; 434020 荆州市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随着现代生活和饮食结构以及社会压力的改变,中国冠心病病人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冠心病在4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占4%~7%,是心血管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
有数据表明,我国约有40%以上的冠心病病人合并焦虑、抑郁情况,大部分冠心病病人存在潜在焦虑、抑郁因素[2]。
部分冠心病病人伴随着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使病人病情加重,而病情的恶化又严重影响病人情绪,形成恶性循环[3],影响病人预后。
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病人干预措施改善病人状况,促进病人康复。
根据资料显示,在给予病人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对症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病人负性情绪,提高病人生活质量[4]。
本研究对国内外的冠心病病人抑郁情绪的现状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为探索适合我国冠心病病人抑郁情绪的干预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冠心病病人抑郁情绪的现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外的护理模式从治疗疾病的症状逐渐转变为以治疗疾病的症状和调节病人的心理健康并重的方向。
国内医护人员也从关注病人的身体生理状况转变到关注病人的心理情况。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虽然反映不愉快的心理感受,但相对抑郁症来说,抑郁情绪存在客观背景、严重程度轻且持续时间短[5-6]。
Seldenrijk等[7]的Meta分析研究证明,焦虑和抑郁增加健康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比例为26%~81%,且中青年病人的冠心病发病率不断上升[2-3],冠心病病人中抑郁发生率比例明显增高(14%~47%)。
据秦忠心等[8]研究发现,女性抑郁人数多于男性。
有20%的病人真实存在抑郁症,更引人关注的是抑郁明显增加冠心病病人死亡发生率。
科研课题论文: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护理
66417 临床医学论文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护理一、冠心病1、冠心病的含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
2、冠心病的分类。
冠心病的种类较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隐匿性冠心病。
隐匿性冠心病是指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但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或患者痛阈较高因而无疼痛症状。
主要是指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
2)心绞痛型冠心病。
心绞痛型冠心病是指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4)心力衰竭型冠心病。
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是指(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纤维化,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或大面积心肌梗死后,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
5)猝死型冠心病。
猝死型冠心病是指,患者心脏骤停引起的。
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是由于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所致。
二、引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当前社会,冠心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冠心病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的死因。
引发冠心病疾病病发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主要危险因素和次要危险因素,以及近年来发现的新因素。
1、主要危险因素。
引发冠心病病发的主要因素有:1)年龄。
据研究表明,年龄也是冠心病病发的主要因素之一,40岁以上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要高于40岁以下的人群。
2)性别。
性别也是引发冠心病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相较于女性来说,男性患冠心病疾病的风险更高。
3)血脂、血压。
血脂和血压也是引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血脂异常和血压增高都会增加冠心病疾病病发率的增加。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摘要:目的:就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近一年内(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其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结果: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不良心理得到了明显缓解,护理满意度比较理想。
结论: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而言,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其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冠心病;心绞痛在临床中,冠心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内科疾病,而心绞痛则是常见并发症之一,持续发展时间约为5分钟,病情较轻者,可自行痊愈,亦或是使用相关药物对病情进行控制,情况严重者则会直接威胁生命安全,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1]。
本文主要抽取抽取近一年内(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阐述了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主要抽取抽取近一年内(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在基于不同护理的干预下,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
其中,对照组的男性患者占比较大,男女例数分别为23例、17例,年龄区间为23至70岁,中位年龄为47.5岁;研究组的男性患者同样占比较大,男女例数分别为21例、19例,年龄区间为20至69岁,中位年龄为46.5岁。
已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精神异常、资料不全的患者排除,提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了有关内容,征得了他们的同意。
将患者的一般资料予以分析、比较,数据间呈现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
简论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及其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简论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及其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摘要: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弹性以及护理干预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并且在医护工作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应用,为提升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提供了有力条件。
现如今,我国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研究较少,并且在研究中缺少多角度的分析。
基于此,本文对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及其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护理干预引言在最近今年中,我国由于冠心病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加,因此冠心病逐渐成为了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1]。
冠心病作为一种在人体中的慢性疾病,不仅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对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进程将会十分的困难。
心理弹性是现阶段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之一[2],主要是指患者在困境中进行自我恢复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患者的身上需要依靠患者自身心理水平以及生活水平,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患者的心理水平以及生活生平达到正常的标准。
一、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影响因素(一)保护性因素影响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为个人特质、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以及社会支持。
第一在个人特质方面,由于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因此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质,那么心理弹性也会由于个人的不同特质产生变化,其中外向以及个人自身的责任感能够在心理弹性方面起积极的作用[3]。
第二,应对方式,当患者确诊后,其自身对患病的应对方式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弹性,利用积极的态度应对患病,可以有效的降低病症的应激反应,进而提升心理弹性,由此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更好的保护心理弹性。
第三,一般自我效能指的是个体对自身执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弹性与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般自我效能较高的患者的心理恢复能力更强,不容易产生抑郁的心理[4]。
第四,社会支持同样也是影响患者心理弹性的一种因素,社会的支持度高会提升患者的心理弹性。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分析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本院接诊的12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观察并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情况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均明显下降,且与治疗前差异显著,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个方面自我管理能力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被告知本组研究的方法,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入院宣教和饮食指导,向其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使其充分了解自身病情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患者交流沟通,關心患者,增强其康复的信心。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以一对一的方式与患者交流沟通,帮助其清除负性情绪,及时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鼓励患者家属参加健康教育,于每周三下午15:00~16:30进行冠心病知识讲座,讲解内容包括诱发冠心病的原因、减少发作频率的措施、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鼓励家属与患者一起学习冠心病的相关知识,讲解后,动员患者及其家属一起参与讨论;培养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根据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程度,分别从饮食、运动、服药、自我调节、复诊5个方面着手:①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姓名及联系电话,仔细调查其病情、个性特征、自我管理现状、生活方式,为其建立健康档案;②开展各种形式的自我管理活动,向患者讲解自我管理的概念、目的、意义,让患者意识到自我管理对控制冠心病中的重要作用。
让患者认识到自我管理的优点和不足,使其充分掌握自我管理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特定护理干预对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15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9例。
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特定护理干预方案。
观察实验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特定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冠心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冠心病带来的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的诊断治疗导致的经济负担及其可能带来的多种并发症更是给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1]。
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疾病状况、康复潜力、护理特点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排除心理障碍建立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拟通过对照试验的方法对护理干预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心理状态做一研究,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到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58例,年龄51~65岁,平均年龄(58.7±5.4)岁,病程5~15年,平均病程(10.4±4.6)年。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9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对饮食指导、日常起居护理及用药指导。
实验组同时给予特定护理干预治疗方案。
主要包括:①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主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情绪的变化,倾听患者的心理诉求,积极与患者沟通,普及冠心病发病、治疗及预后等一般基础知识,正确认识冠心病并对患者进行防治疾病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及其护理干预
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人民的身体健康问题,冠心病已经成为高发病,护理人员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时,需充分考量患者的心理弹性问题,对其进行有效护理干预,使患者在治疗与恢复过程中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病症,从而增加患者在逆境中的恢复能力。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弹性;护理干预
心理弹性,在临床意识中表现为对外界客观刺激,导致在主观上呈现的一种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需对心理弹性概念有充分了解[1],并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根据患者心理进行相应护理干预,确保患者情绪能够保持在乐观、积极向上的状态,从而有效减轻患者自身对病情所产生的心理负担,有助于患者恢复身心健康。
一、心理弹性概念概述
心理弹性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国际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心理弹性是一种从主观意识表现到行为中的一种心理状态,其具有意识性、互动性、整合性以及差异性,护理人员在护理干预过程中,需充分尊重患者之间的差异性,护理人员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患者心理弹性会随之变化,出现强度、平衡性以及灵活性等方面的变化特点,具体体现为性质不同,作用方式不同,表现特点也会有所不同,会呈现出整体较为鲜明的差异性[2]。
护理人员需针对患者所反馈的差异性,选择适当方式进行护理干预,从而提升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二、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护理干预
(一)心脏康复训练干预
对冠心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过程中,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是重中之重。
心脏康复
相关训练是一项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护理人员需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对患者心脏康
复训练进行全方面护理干预,提升患者心脏康复训练的有效性,降低患者的住院
几率,减少患者猝死风险[3]。
如采用规律用药护理、运动护理、饮食护理、行为
护理等护理干预,对患者冠心病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有效控制患者胆固醇水平,将患者血压控制在合理区间范围内,并叮嘱患者需按医嘱及时服用药物,对病情
进行合理控制,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改善自身血脂情况,有助于提升患者心脏康
复训练有效性[4]。
(二)自我效能干预
自我效能是指患者为达到某一目标而产生的信念,护理人员需充分利用患者
自我效能进行合理护理干预,自我效能对心理弹性有着正面效应,对患者进行合
理自我效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患病时所产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且有助于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提升,增强患者对突发事
件的适应能力,有效降低冠心病对患者生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逐步将冠心
病患者的生活水平恢复到正常状态[5]。
(三)社会支持干预
社会支持指患者所获得社会方面资源的总和,包括但不限于其家庭成员、亲戚、邻居、朋友、同事等方面的支持,其中家庭因素是患者所面临的最主要社会
支持力量,据国内相关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水平有助于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提升,直接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发展,其得到社会支持水平程度越高,患者主观意识幸福
感越高,其发病几率会得到相应降低,护理人员需充分明确社会支持干预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患者身边社会资源,对患者进行合理护理干预,从而有效提高患者
心理弹性水平,为患者恢复健康奠定良好基础[7]。
(四)积极情绪干预
积极情绪是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正面情绪,通常表现为患者以乐观心态直面病情,护理人员需充分利用患者积极情绪进行合理干预,护理人员可加强患者对自身冠心病病情的认知,并通过讲述治疗成功案例,以及鼓励患者阅读励志文章内容,增强患者积极情绪,从而有效抵消患者内心深处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发掘患者自身潜能,充分调动患者内心深处情感,达到对积极情绪进行护理干预,有效提升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对患者恢复病情大有帮助[8]。
(五)应对策略干预
冠心病患者在直面病情时,往往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可借鉴以往成功案例,通过鼓励、激励、教育等手段,帮助患者建立自身信心,从而使患者获得直面疾病的勇气,应对策略干预中,护理人员可以利用患者自身情感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因素,帮助患者从心理上恢复健康,使患者将目光放在当下实际情况,建立直面困难的信心,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
结束语:
冠心病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其心理弹性因素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需针对心理弹性因素对患者进行合理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全方面护理干预,使患者能够保持身心健康状态,其自身具有直面病魔的勇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有助于提升患者康复周期。
参考文献:
[1] 孙晶,薛芬菲,王施展. 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况及遵医行为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181-184.
[2] 杜彬彬,李冬梅,张子立,等. 综合护理改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心
理状态的效果分析[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2):28-
29,32.
[3] 杜娟. 心理护理联合放松训练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分析[J]. 中华养生保健,2022,40(2):70-72.
[4] 弓华,毛蕾芳,王平凡.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患
者的效果[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47(1):177-180.
[5] 岳全英. 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生活
质量及心理状态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0):1755-1757.
[6] 方玲玲,潘逗逗,肖德英,等.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结合康复护理对冠心
病患者心脏康复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1):9-12.
[7] 杨满梅. 特殊护理干预与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情绪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4):629-631.
[8] 段咏梅,虞彬.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效果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7):120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