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疗法在医疗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催眠暗示心理护理对重症 ICU 病房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

催眠暗示心理护理对重症 ICU 病房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

催眠暗示心理护理对重症 ICU 病房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发表时间:2018-08-07T13:17:14.05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作者:王莉[导读] 对重症 ICU 病房患者实施催眠暗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护理方式。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 301700摘要:目的:探讨重症 ICU 病房患者应用催眠暗示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7例重症 ICU 病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催眠暗示心理护理,将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比较。

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且护理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对重症 ICU 病房患者实施催眠暗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护理方式,推荐临床应用。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催眠;暗示;心理护理重症ICU患者一般病情较重,且恶化速度快,而医院为防止家属探视对患者造成细菌、病菌感染等,通常会对家属陪护及探视进行限制,导致多数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患者病情稳定和恢复[1]。

催眠暗示心理护理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心理护理方法,将其用于重症ICU患者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使其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以促进患者病情稳定及早期恢复。

本研究对我院重症ICU 病房患者进行催眠暗示心理护理,取得理想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97例重症 ICU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对照组48例,男、女分别为25例、23例,年龄21-68(42.19±6.51)岁;心脏疾病12例,肾脏疾病16例,肺部感染12例,重大手术8例;护理组49例,男、女分别为25例、24例,年龄22-67(41.20±6.84)岁;心脏疾病13例,肾脏疾病15例,肺部感染14例,重大手术7例。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及医疗应用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及医疗应用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及医疗应用引言中医心理暗示疗法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又称为“心理学治疗”、“心理暗示治疗”,它主要是通过医生对患者的语言、动作、观察、洞察等手段,对患者产生一种心理暗示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是中医诊疗系统中的一部分,它源于中医阴阳学说,是一种循环调节身体气血阴阳平衡的方式。

本文将从“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和“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医疗应用”这两个方面展开。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医阴阳学说。

在阴阳学说中,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是在阴阳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

阴阳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于调节阴阳平衡。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就是利用语言、动作、观察等手段对患者产生一种心理暗示,从而在精神状态上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医疗应用情绪调节中医心理暗示疗法可以通过情绪调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比如,可以通过音乐、音效、气味等手段来刺激患者的感官,从而引起患者的情感反应。

同时,医生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向患者传递一种心理暗示,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有效的调节和缓解。

疼痛治疗中医心理暗示疗法在疼痛治疗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医生的语言、动作等方式,向患者传递一种心理暗示,使患者的疼痛感受减轻或消失。

同时,通过情绪调节,使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良好的调节和缓解,从而减轻疼痛。

睡眠障碍中医心理暗示疗法在睡眠障碍方面也有着良好的医疗效果。

医生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向患者传递一种心理暗示,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同时,通过情绪调节,使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良好的调节和缓解,从而改善睡眠障碍。

结论中医心理暗示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在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

经过中医理论的指导,中医心理暗示疗法在情绪调节、疼痛治疗、睡眠障碍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医疗效果。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医心理暗示疗法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暗示性心理护理在癔病性憋喘发作中的有效作用

暗示性心理护理在癔病性憋喘发作中的有效作用

暗示性心理护理在癔病性憋喘发作中的有效作用【摘要】暗示性心理护理是一种通过暗示和建议改变患者态度和行为的心理干预方式。

本文通过对癔病性憋喘的概念和病因进行了介绍,指出了暗示性心理护理在治疗这一疾病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暗示性心理护理在癔病性憋喘发作中的有效性,并讨论了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积极影响。

结合这些内容,我们得出结论,暗示性心理护理在癔病性憋喘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心理健康。

这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并强调了心理因素在疾病发展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暗示性心理护理,癔病性憋喘,发作,应用,案例分析,心理护理,患者,影响。

1. 引言1.1 引言暗示性心理护理是一种通过暗示和引导患者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治疗方法。

通过言语、符号和行为等方式,引导患者进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帮助他们战胜心理障碍和疾病。

癔病性憋喘是一种以呼吸困难、气促、胸闷等症状为主的心理疾病,多数患者并非真正存在呼吸系统问题,而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

暗示性心理护理可以在根本上改变患者的思维和行为,从而有效缓解和治疗癔病性憋喘。

本文将从概述暗示性心理护理、了解癔病性憋喘、暗示性心理护理在癔病性憋喘发作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以及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概述暗示性心理护理暗示性心理护理是一种通过暗示和联想的方式来改变患者的思维和情绪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通过言语、行为和环境等方面的暗示,引导患者产生积极的认知和情绪体验,有助于患者快速走出心理问题的困扰。

暗示性心理护理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患者的观念和行为,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

在癔病性憋喘发作中,患者常常出现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而暗示性心理护理可以通过言语暗示和放松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症状。

暗示性心理护理还可以帮助患者理解、接受和应对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应对癔病性憋喘发作的能力。

暗示治疗实验报告

暗示治疗实验报告

暗示治疗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讨暗示治疗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并评估其对疾病恢复的有效性。

通过对被试的分组安排和实验条件的控制,我们观察了暗示治疗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过程的影响。

结果显示,暗示治疗在改善患者病情和促进康复方面具有显著的正向效果。

本实验的结果为心理健康领域的临床实践和疾病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引言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许多人在承受压力、焦虑和抑郁等问题时需要得到适当的帮助和治疗。

暗示治疗作为一种常用的心理疗法,通过向患者暗示积极的改变和康复,进而激发自身的潜意识力量,促进心理健康的恢复。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量化和分析暗示治疗对疾病恢复的影响,从而验证其在心理健康领域实践中的有效性。

实验设计与方法实验参与者在本实验中,我们招募了50名年龄在20岁至45岁之间的心理健康问题患者作为实验参与者。

参与者在实验开始前接受了全面的身体和心理评估,以确保其适合参与实验。

实验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实验组的参与者接受了暗示治疗。

治疗过程包括在一个放松和安静的环境中,通过言语、建议或肢体动作等方式,对患者暗示一系列积极的康复信念和想法。

治疗师根据参与者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个性化调整暗示内容和方式,以最大化治疗效果。

对照组对照组的参与者未接受暗示治疗。

他们接受了常规的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或药物治疗,以确保他们能够得到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实验过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参与者在实验前接受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他们被告知实验目的和可能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接下来,进行了入组评估和随机分组。

随后,实验组参与者开始接受暗示治疗,而对照组参与者开始接受常规心理治疗。

治疗过程在一个持续4周的时间段内进行,每周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治疗会话。

在治疗结束后,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了最终评估。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对参与者的病情、症状严重程度和康复情况进行了记录和评估,采用了心理学量表和标准问卷作为评估工具。

心理暗示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暗示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暗示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疼痛是人类最常遇到的身体不适之一,它常常伴随着许多疾病和损伤。

对于那些长期受痛苦困扰的人来说,疼痛不仅是身体上的负担,还给他们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带来了巨大影响。

与此同时,心理治疗在疼痛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心理暗示作为一种核心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医疗专家和学者认可和应用。

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语言、行为或其他非言语手段来引导个体注意、思考和感知以达到某种目的。

在疼痛管理中,心理暗示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改变疼痛感知和应对疼痛。

首先,心理暗示可以通过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来改善他们的疼痛状况。

研究表明,当医生或护士使用积极的语言和肢体语言与患者交流时,患者的疼痛感受会有所减轻。

这是因为积极的语言和肢体暗示会引发患者大脑中的感知和情绪区域,从而影响疼痛感受。

例如,医生使用缓慢、柔和的语调与患者交流,轻轻抚摸患者的手臂,这会触发患者的大脑释放出内啡肽等内源性镇痛物质,从而减轻他们的疼痛感受。

其次,心理暗示可以改变患者对疼痛的感知。

研究发现,人们的疼痛感受与他们对疼痛的预期和信念密切相关。

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医生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疼痛信念,改变他们对疼痛的感知。

例如,医生可以告诉患者“你只会感受到一点点不适而已”或者“这种疼痛会很快过去”,这些暗示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对疼痛的担忧和恐惧,从而改变他们对疼痛的感知。

最后,心理暗示可以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患者积极地面对疼痛。

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疼痛管理技术,在通过心理暗示引导患者调整对疼痛的态度时,能产生显著的效果。

例如,放松训练可以通过暗示患者松弛肌肉、放松身心来减轻疼痛。

另外,认知重构技术也可以通过心理暗示帮助患者改变对疼痛的认知,减轻其带来的负面情绪和影响。

通过这些技术,心理暗示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更积极的心态,提升应对疼痛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暗示在疼痛管理中并不是一种万能的解决方案。

疼痛是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其原因和机制多种多样。

心理暗示治疗在急诊癔症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心理暗示治疗在急诊癔症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心理暗示治疗在急诊癔症患者中的应用探讨目的:探讨心理暗示治疗在急诊癔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60例癔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运用心理暗示治疗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在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按一般方法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躯体症状消失时间及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和心理护理下很快康复,躯体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暗示疗法,给予心理支持,可以改善癔症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癔症患者躯体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抢救效果,使患者顺利回归社会。

标签:心理暗示;急诊癔症患者;治疗效果;讨论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指一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起病多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

癔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疾病,国内外相关报道及研究颇多,一般认为癔症的预后较好。

癔症的患病率为3.55‰ ~7.65‰[1],令人瞩目。

癔症常被送入综合医院的急诊,是急诊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为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身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情绪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

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和暗示,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对巩固治疗、避免反复发作有重大意义[2]。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通过收集本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急诊收治的癔症患者的资料,对其中60例急诊收治的癔症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3±11.25。

诊断依据:严格按照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执行。

(1)明显的精神因素及由此引起的强烈情感体验;(2)症状的产生和消失与暗示、自我暗示密切联系;(3)症状多样,在情感爆发和其他精神发作时,可带有鲜明的情感色彩。

在躯体功能障碍时,检查未见与临床症状相应的体征;(4)病前的性格特点,或有类似发作的既往史可作参考[3]。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及医疗应用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及医疗应用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及医疗应用【摘要】中医心理暗示疗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式,通过言语、动作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暗示,调动其自愈能力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文通过介绍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历史渊源、原理及应用范围,详细阐述了其具体方法和疗效案例。

未来发展中,中医心理暗示疗法有望在心理治疗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其意义在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自我调理能力。

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中医心理暗示疗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整。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在传统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中医心理暗示疗法、历史、原理、应用范围、具体方法、疗效案例、未来发展、意义、局限性1. 引言1.1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重要性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重要性在人类健康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调控和疏导,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信念,从而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健康。

心理暗示疗法在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中具有独特的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药物的使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疾病和生活压力。

通过在心理层面进行干预,中医心理暗示疗法可以全面提升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实现身心健康的平衡。

深入研究和应用中医心理暗示疗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有助于完善现代医疗体系,提升医疗效果,促进人类的全面健康发展。

1.2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定义中医心理暗示疗法是一种利用中医理论和心理暗示相结合的疗法,通过特定的语言、动作或符号等手段作用于患者的意识和潜意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疗法认为人的身心是一个整体,心理因素与疾病关系密切,通过调整患者的情绪、信念和行为习惯,能够影响其身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强调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要性,认为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医生可以利用语言、触摸、注视等方式,给予患者正面的暗示与支持,促使患者自我调节和自愈,达到治疗的效果。

心理引导在临床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心理引导在临床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心理引导在临床护理中的效果研究目的护理工作的日益发展,心理护理越来越备受重视,探讨心理引导在临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方法例举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正确心理引导方法,直接关系到患者健康促进。

结论护理人员必须意识到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善于进行心理引导,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促进康复。

标签:心理引导;护理方法;应用效果心理引导就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等理论,根据病患面临的问题,对护理对象心理所进行的帮助、指导和服务,从而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健康的恢复。

1 心理引导需注重患者的心理特性患者来自社会的各级层面,从而所患疾病,年龄、性别和性格等都会有所差别,导致他们心理特性也会有明显的差别,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掌握好心理引导的方式和尺度,方可做到对症下药,做好相应心理护理。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设身处地考虑患者的心理需求,加强患者的交流来培养护患之间的情感,增加患者的信任,达到默契配合医护工作,取得最好的医治效果。

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是行有效心理引导的先决条件。

2 运用正确心理护理的方式护理人员在行心理引导的过程中,应该要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性格特征,采取相应的恰当的措施。

2.1运用正确语言行心理疏导运用正确语言行心理疏导,就是要求护士在护理工作的中,与患者用亲切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主要包括其交谈的语言、语气和语调等方面。

利用语言沟通的技巧让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治疗。

2.1.1妙用安慰性的言语行心理引导患病是令人难过一件事情,患者在这时候是非常需要安慰。

护士在这个时候需用安慰性的言语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解决病魔缠绕痛苦,尽早恢复健康。

护理人员需针对不同的患者其心理特征,找出不同的安慰性语言进行心理疏导。

另外根据患者的气质特征,妙用安慰性的语言,针对胆汁型的患者,安慰性的语言特别重要。

如对事业心特别强的胆汁型青年的患者,言语上可对他们这样说:”不要害怕,你如此年轻,只要配合好治疗,很快就能康复,不会影响你的事业发展的。

积极心理暗示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与分析

积极心理暗示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与分析

积极心理暗示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与分析摘要】目的:研究积极心理暗示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与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ICU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积极心理暗示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情况。

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100%,比对照组高15%,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ICU患者采取积极心理暗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暗示:ICU护理: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9-0260-02ICU的主要收治对象为经历严重创伤或大手术需要对生命指标进行监测的患者、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等[1]。

由于ICU病房不能进行陪护,患者看不见家属,加之对疾病的恐惧,很容易产生孤独、恐惧、焦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积极心理暗示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ICU病房中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0.37±2.16)岁;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1.98±2.34)岁。

比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能够将其进行比较(P>0.05)。

1.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适当的积极心理暗示干预护理[2],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1.2.1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护理人员应注意病房内的环境,定时的进行消毒和清理,适当进行通风,保持病房的安静,避免在床边讨论患者的病情,尽量不要让患者看到其他患者抢救的场面,从而减少患者的心理刺激。

心理暗示在医疗护理中的应用及医护中的互补效应

心理暗示在医疗护理中的应用及医护中的互补效应

护理医学 的主要服务宗 旨是 以人 的健康 为主 ,而健 康的定义又是: 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 和身体缺 陷,还要 “ 有完整的心理状态 和 良好 的社会适应 能力 。 从这一定义 ” 讲 ,护理医学不仅是单纯 的护理技术 ,它还 是护 理人员 集护理医学 、心理学 、人文 学、礼 仪学、哲学等于一身 的学科 。所 以要努力完善和发展好护 理事业需要一定的 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这里仅 浅谈 一下心理暗示在医疗 护理中 的作用 。 个人的价值观念会影 响人 自我 的看法而 自我感觉又 会影响个体对健康 的判 断,人总是根据 自我感觉来评判 自己的身体状况及健康程度 。所 以这就给身体状况好而 心理素质不好 的人产 生坏 的心理暗示 ,这种心理暗示长 期持续 的作用 于机体 就会真 的发生疾病,护理人员无论 是 临床护理还是 日常 的健康 宣教一定要做好 良好 的健康 宣传 ,对那些亚健康 的人要 做好 心理暗示 ,不要 因为社 会 、环境 、心理等 因素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一位著名医 学专 家 曾这样 表述 医护 的作用 ,“ 医护 重要性应 是三七 开,医生作用 实际上只 占三成 ,护士 的作用实 际上 占到 七成。 ”其 实这在 民问早就流 传着三分 治疗七分 养 的说 法。所 谓七分养就有一条心理暗示 ,笔者经过三年 的社 区活动 中心调查发现 ,心理暗示有两种 : 自我心 理暗示 ( O精神 )和医学心理暗示 。 阿 1 自我心理暗示 笔者在 3 多的社区活动中心调查发现, 年 那些家庭生 活 比较 困难, 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的人心理的健康程度远远 超过那些家庭条件优越社会地位相对较高, 收入也较高 的 人, 心理素质最差的是那些 曾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并退居 二线 的人 。 在社区活动 中有一项是东北地区的扭秧歌,在 这个活动群体里大都是没有具体工作 ,年龄都是 5 以 0岁 上的人 , 大部分是吃低保 的群体,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地 点,每天都要举行这样 的健身活动 ,而且服装一致 ,他们 宁愿少穿一件好衣服或者少 吃一顿饭 也要 和大家买统一

浅谈“暗示”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暗示”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治疗恢 复 口服安定 后 ,症状好转 ,睡眠质量改 善 。
病 人说 : “ 我 输 液 总 是 一 针 见 血 ,请 放 心 ” ,见 她
轻 柔 、有条 不紊 的动作 ,病人 感 到安全 ,增 强 了信 心 ,接 受 了治疗 。 同样 是输 液治 疗 ,前 者 的行 为引
起 了病 人 的反感 ,产 生消极 暗示 作用 。而 后者则 让
加恐惧而拒绝治疗。另一位护士态度和蔼 ,首先对
病 人施 以心 理 护 理 ,语 言 安慰 ,消 除其 恐 惧 心 理 ,
用 熟练 的操作 技术 为病 人进行 注 射 ,使 病人 增加 勇
专业理论知识外 , 还要具备严肃 、认真的工作作风 ,
敏锐 的观察 分析 事物 的能 力 ,对病 人体 贴 人微 ,从 而建立 良好 的护 患关 系 。例 如病 人 精神 较 好 时 ,可
2 行为 暗示
南 丁格 尔 曾说 : “ 护 理 工作 的对 象 不是 冷 冰 冰
的石块 、木 头 和 纸 片 ,而 是 有 热 血 和 生 命 的 人 类。 ” 而 面带微 笑 、亲 切可 近 的表情 ,能使 病 人 感 到 安慰 、温 暖 ,冰 冷 的 面孔 让 病 人感 到恐 惧 不 安 。
病人感到安慰 、鼓励 ,增强治疗的信心。 通过实践体会到。暗示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对 提 高护理 质量 、特 别加强 心理 护理有 十分重要 的
意 义。
收 稿 日期 :2 0 1 4—0 2—1 0
1 l 0
Me d i c a l Eq u i p me n t Vo 1 . 2 7, No . 7
在精神科 护 理 中 ,护士 主要 通 过语 言 交谈 ,了 解 、发 现病 人 的心理 问题 及需要 ,又通 过语 言疏导 ,

暗示心理在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暗示心理在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力 , 响学 习的积极 性 。 影
32 对 中医学专业新生加 强中医学优势特 色教 育 对中医 。 学专业新生加强中医学优势特色教育可 以培养学生热爱 中 医、 献身中医的专业思想。 这种教育可以有多种方式 , 如专家 讲座的方式 , 请一些资深的中医专家 、 名老中医来校畅谈他 们 的中医之路, 使学生对于 中医的博 大精深有较深入地 了 解。 另外, 中医学专业学生应尽早上临床 , 大学一年级时就应 该安排新生定期到 中医院 、 中医科见习, 使他们认识到中医 的疗效 , 获得感性的认识。 33 在认识 自我的基础上构建学习中医学的 结构 现 . 在的大学生多缺乏学习中医学必备的知识结构一 中国传统 文化素养 , 知识结构的缺陷使他们在接受中医学传统理论时 较为困难, 不能进行有效的学 习, 从而产生学习障碍。 因此 , 应引导学生在认识 自我的基础上构建学习中医学的认知结 构。 同时, 学校应加 强中医学专业学生 中国古代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涵的 培养。 目前, 大多数院校与之相关的课程只有医占文, 而且学 时较少。 以通过开设中国古代哲学、 可 中国古代文学等必修 课程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还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书 日 作为大一新生的必读书 目。 34 客观分析就 业前景, . 帮助学生建立适合 自身发展的远
【 参考文献】
[ 蔡爱华 , 1 】 金宏柱 , 黄建元 . 中医大 学新 生专 业学习的问题及 对策叽。 南京 中医药大学学报( 会科 学版) (12 ) 6- 社 ,I , 3 11 2) (:
1 3 6 .
【】 王海 波 . 2 谈影响 中医专业大学 生专 业思想 的因素[. J 医药 ] 产业资讯 ,1 , ) 1一 l. 23 : 6 l (6 l 7 ( 收稿 日期:0 1 2 l删 9 )

心理暗示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心理暗示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心理暗示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作者:徐秀珍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128-01【摘要】临床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多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把工作做好。

【关键词】心理暗示;信心;不良情绪;矛盾;职业倦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主观意识能够决定人的价值取向,能够支配人的行为方式,即主观对客观的能动作用,从某一角度说:态度决定一切。

人的心理行为表现为正向心理行为与负向心理行为。

正向心理行为能够让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人生、面对挫折,面对一切困难与挑战,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反之,负向心理行为会导致消极、悲观、失望、畏惧困难挫折的心态,不敢迎接挑战,缺乏迎难而上的信心勇气。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多多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运用心理暗示,发挥正向心理行为,把工作做好。

一.运用心理暗示,增强患者的信心。

每个人内心都有恐惧感,患者更是如此。

在医院特殊的环境中,患者往往会夸大自己的病情,临床中常见患者这样提问“我的病是不是很严重?”“我的病能不能能治好?”“我的病多长时间能治好?”等等,如果得到医护人员模棱两可的回答,患者会加剧对病情的担心,会产生过度消极的情绪,这对患者的康复很不利。

实验证明,积极的情绪,健康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患者稳定病情,提高肌体的免疫力,改善内循环系统,使人的内环境得到优化,从而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

心理疗法已在很多病例中开展,特别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效果明显。

作为护理人员,在同患者交流时,尽可能制造宽松的气氛,让患者感觉自己的病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言语上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语音语速语调以让患者舒适为宜,面部表情要轻松自然,可以说些,“今天的起色不错,比昨天好多了!”“放宽心,很快你就会健健康的回家了!”诸如此类的话,要让患者觉得自己的话很真诚,并不只是宽慰。

心理暗示训练在减少痛觉体验中的应用

心理暗示训练在减少痛觉体验中的应用

心理暗示训练在减少痛觉体验中的应用近年来,心理暗示训练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心理暗示训练是利用语言、意象和感知去影响个体的思想、情绪和行为。

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建议,可以改变个体的认知和感知,从而达到积极的心理和生理效果。

在减少痛觉体验中,心理暗示训练也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心理暗示训练可以改变个体对疼痛的认知。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它不仅仅取决于身体的感官觉知,还与个体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通过引导个体改变对疼痛的认知,可以减少对疼痛的焦虑和恐惧,从而降低痛觉的强度。

例如,在手术前,医生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训练,增强他们对手术成功的信心,减少对手术痛楚的担忧。

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疼痛,提高手术的顺利进行。

其次,心理暗示训练可以改变个体对疼痛的感知体验。

通过有针对性的暗示,可以引导个体的感知重点从疼痛转移到其他身体部位或感觉上。

例如,在牙医诊所,医生可以通过暗示让患者将注意力放在嘴巴的其他部位,如舌头、唇部等,从而分散疼痛的感知。

这种心理暗示训练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对牙医治疗中的疼痛感,提高他们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此外,心理暗示训练还可以调节个体的情绪反应,从而减轻痛觉体验。

情绪与疼痛有着紧密的联系,负面情绪会加剧疼痛的感知,而积极的情绪则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通过心理暗示训练,可以调动个体内部的积极情绪资源,减缓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产生,从而减轻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例如,在产科分娩过程中,通过对孕妇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训练,可以增强其对分娩结果的信心,减少恐惧和疼痛感。

这种情绪调节的心理暗示训练在提升产妇产后满意度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顺利的分娩过程。

最后,心理暗示训练可以增强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人们对自身行为、思维和情绪的调控能力,它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疼痛。

通过心理暗示训练,个体可以学习到一些自我控制的技巧和策略,从而更好地控制疼痛的感觉和反应。

心理暗示在妇科医疗中的影响

心理暗示在妇科医疗中的影响

心理暗示在妇科医疗中的影响人在社会存在中,行为多多少少都会受到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所影响。

实验证明女性的心理状态更容易受生理周期和他人的影響。

这种潜意识的行为会在不同的人身上会带来不同的效应,有的是积极的,而有的是消极的。

心理暗示对于患者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分为自己对自己的暗示和身边的人对自己的暗示,据分析越是含蓄的暗示,影响效果越好。

身为医护中的一员,多年对患者的心理解读让我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多提供积极的心理暗示打消患者消极想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自己的心态更好的就医。

本文内容就心理暗示在妇科护理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就以分析。

致力于帮助患者提升积极的心理暗示,打消患者消极的心理暗示,让心理暗示成为自己的潜在力量。

标签:心理暗示;潜在力量;妇科;积极;消极积极或消极的心理暗示都将影响个体的行为,积极的心理暗示成为个体正向行为的潜在力量,消极的心理暗示成为行动力的阻碍。

人类本身就是一种被激励的动物,而女性心理更加敏感,更加容易受到情绪波动。

在医疗护理中,有效的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正面效应,可以在护理中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1积极影响:更年期综合症调节妇女进入更年期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都可能会加重身体和精神负担,对于有些本身精神状态不稳定的妇女,更年期综合症表现为息怒无常,本人和家人都感到痛苦。

对于心理比较敏感的更年期妇女来说,生理上的不适更会导致心理的变化,此时积极的心理暗示显得尤为重要。

1.1方法积极正确的暗示疗法,通过调节人的神经内分泌,可以促进脑中有益的激素分泌,增强人的身体健康。

心理治疗是绝经期综合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安排生活,保持生活规律化,坚持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脑力劳动,充实生活内容,如烹饪、旅游、养花、跳舞等,以获得集体生活的友爱,精神上的寄托。

保持心情舒畅及心理、精神上的平静状态,顺利度过绝经期。

1.2资料更年期刘女士,早年经常更换工作环境,工作能力很强。

近期到达退休年龄,日常生活较单一,生活环境较原来有差别。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心理暗示治疗效果的个例报道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心理暗示治疗效果的个例报道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心理暗示治疗效果的个例报道目的探讨心理暗示疗法在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对来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相关治疗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对确诊患者给予患者谷维素片20mg/d,同时4次/w给予心理疏导20min,4w后观察疗效。

结果患者SAS评分在心理干预4周后较干预前显著降低;患者SDS评分在心理干预治疗4w后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各种不适症状消失、24h动态心电图示早搏明显减少、消失,心脏神经官能症基本痊愈。

结论心理暗示疗法在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方面有重要作用,能够消除患者恐惧害怕等心理,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心理暗示疗法;心脏神经官能症;护理效果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生理与心理二个方面的问题,从生理讲,大脑某些化学物质的改变就会产生焦虑、紧张、忧郁、恐惧、抑郁、癔症等;从心理上讲,因压力形成的紧张、焦虑、恐惧、心悸症状。

当出现心脏神经症状时,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到形成神经性心脏感觉的因果关系,就会因心脏感觉加重心理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致使神经性心脏症久治不愈。

因为心理影响神经,神经衰弱形成体症。

早在几年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胡大一教授就这种疾病的治疗提出了双心医学模式[1],一心指心脏、一心指心理,并提出了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指出了心理因素是各种疾病形成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本文就胡教授提出的观点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到门诊患者中加以随访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男、40岁、就诊时精神极差、不能行走、由其家属用轮椅推到门诊,患者诉其父因心脏病过世后自己感觉也出现心脏不适症状随后到医院检查、曾做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未见异常,但患者仍疑心自己有心脏病,后多次到各地医院检查。

本次就诊时患者自诉心悸、呼吸困难、胸部憋闷感、心跳有力感等症状。

又做24h心电监测显示患者出现有阵发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ST-T未见缺血性异常改变,行冠脉造影未见冠状血管狭窄,心脏超声检查,X线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改变。

心理暗示在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心理暗示在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心理暗示在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进展张晶晶;江智霞;潘燕彬;杨凯涵【摘要】It summarized the related researches about 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 used for postoperative pain care in recent years,aiming at enhancing the cogni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workers on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mastering the related new knowledge and skills about pain management,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ak-ing 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 for postoperative pain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 and promote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对近年来心理暗示用于术后疼痛护理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旨在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者对术后疼痛护理的认识、掌握疼痛管理的相关新知识和新技能,为临床术后疼痛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暗示提供指导,以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6(014)029【总页数】5页(P3037-3041)【关键词】心理暗示;术后疼痛;护理【作者】张晶晶;江智霞;潘燕彬;杨凯涵【作者单位】563099,遵义医学院;563099,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563099,遵义医学院;563099,遵义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1疼痛是源于身体组织现存或潜在的损伤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悦的躯体感受和主观感觉[1],已被列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及医疗应用论文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及医疗应用论文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及医疗应用论文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及医疗应用全文如下:[摘要] 本文通过追溯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结合中医心理暗示疗法在现代医疗中取得的良好疗效,提出将中医心理暗示疗法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意义,从而为更好地了解和发展中国本土心理治疗,为现代“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来源;医疗应用从近年来的一系列医疗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已经开始重视心理疗法的运用,如何正确地将心理疗法应用于治疗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我国现代心理疗法包括疏导疗法、放松疗法、暗示疗法[1],而暗示疗法作为一个要贯穿治疗全过程的非常细致而又充满技巧的疗法尤为重要。

在现代医疗中,心理暗示疗法已经被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应用于医疗领域,本文通过介绍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及其在中药命名中的体现,结合心理暗示疗法的典型临床运用及其优点,来凸显中医心理特色治疗――心理暗示在临床上的运用价值。

1 心理暗示的来源及在中药命名中的体现1.1 我国最早的心理治疗方法――祝由术想要探索和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祝由术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2]。

而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体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祝由术,换言之,心理暗示疗法可以说是来源于古代的祝由术,并伴随着祝由术的发展而更加完善。

祝由是古代一种治疗心理疾病的常用方法,通过分析疾病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情志疗法。

从现存典籍来看,大都认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移精变气论》,“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此外,根据《五十二病方》“尤疣方”中有“祝尤”二字,所以也有学者认为这是“祝由”的最早提法[3]。

祝由术传说创自于苗父,经夏、商、周、东汉、南北朝之后,祝由术渐渐完成了从“巫”到“医”的转变,而在隋唐时代,流行于民间的祝由术得到了官方的承认而且已经成为历代医事制度规定的专科。

宋代设有金镞兼咒噤科,元代正式命名为祝由科,而且祝由术在医家的著作中也有体现,如《儒门事亲》在阐述治疗疮肿丹毒、金疮等疾病中都提到了祝由的运用。

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2022年1月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暗示性心理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SAS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焦虑SAS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暗示性心理护理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焦虑和疼痛,提高其满意度。

【关键词】暗示性心理护理;三叉神经痛患者;护理效果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急性阵发性的脑神经疾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疼痛。

长期的痛苦会造成患者的惊慌、悲伤、恐惧、焦虑,从而影响睡眠质量和免疫力[1]。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和心理护理来减轻,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负面的情绪,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

暗示式的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2]。

本研究探析了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21年3月-2022年1月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

每组例数40。

其中实验组年龄23-76岁,平均(45.45±2.27)岁,男29:女11。

对照组年龄21-75岁,平均(45.71±2.21)岁,男27:女13。

两组一般资料统计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暗示性心理护理。

(1)日常护理:对病人进行血压、心率等常规检查,并按照病情轻重给予相应的辅助治疗,同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向医生报告。

(2)心理暗示护理: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病人住院后,护士要以亲切的态度接待病人,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了解病人的需要,营造一种家的氛围,使病人的精神状态得到充分的释放,为手术做好准备。

②提高病人的自信心: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很大的误解,护士要做好心理疏导,让病人相信自己的病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卫生组织指 出: 健康 不仅仅是没有 疾病 和身体缺 陷 ,
还要有完整 的生理 、 心理状 况与 良好 的社会 适应 能力 。随着 健康观念 和医学模 式 的转变 , 疾病 的治疗 模式 已经转 换 为生
务人员根据催眠疗 法的 暗示 原理 , 提 出一种 简单 有效 的心 理 暗示方法 , 该方法 只需要用简单 的言语 、 表情 、 动作 等 , 对 患者 起积极 的暗示作用 , 从 而达 到辅助 治疗 疾病 的 目的。有研 究
较 明确 、 病例较典 型, 手 术 做 起 来 比较 快 ” 等 正 性 暗 示 语 言 ; 让 患者了解 自己的病情 , 降低紧 张心理 , 增 强治疗疾病
的信 心。有研究认 为 , 安慰性言语也 能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 暗示 的作 用 , 属
辅助治疗疾病。现代心 理学证 明 , 利 用语 言 、 实物 、 文 字等手 段或其他一些模 拟方法 , 通过 听觉 、 视觉 、 触觉 等感觉器 官 , 给 患者大脑 以良性 的刺激 , 可以达 到治疗疾病 的 目的, 这种不 使
齐鲁护理杂志 2 0 1 4年第 2 0 卷第 2 期

综述 ・
心 理 暗示 疗 法 在 医疗 护 理 领 域 的研 究 进 展
魏清 风 , 邢 秋燕 , 黎 明
( 1 . 江 西省肿 瘤 医院 江西 南 昌 3 3 0 0 0 0 ; 2 . 南昌大 学 医学院护理 学院 )
中图分类号 : R 3 9 5 . 5 文献标识码 : A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7 2 5 6 . 2 0 1 4 . 0 2 . 0 2 3 文章编号 : 1 0 0 6—7 2 5 6( 2 0 1 4) O 2— 0 0 5 2— 0 3
果 。
际应用效果 明显 , 已经成为 现代疾 病治 疗 的辅助 手段 。本 文
通过 了解心理暗示 疗法在 医疗 护理领 域 的发展 现状 , 分析 影 响心理 暗示疗法 疗效 的因素 及研究 中存在 的不 足 , 为今后 在
3 治 疗 方 式
3 . 1 言语暗示
言语暗示是心理 暗示 疗法最 常见 、 最重要 的
和心率 , 减少 不 良症状 的发 生 。此外 , 心理暗示疗 法对于
业心理治疗过程较 复杂 , 而心理 暗示 疗法是 一种对 身 心健康
有正面作用的心理治疗方法。研 究表 明 , 该方 法简单 易行 、 实
治疗 癔 症 引 起 的 失 声 、 失 明、 双 下 肢 无 力 等 也 有 显 著 效
用任何药物的治疗法 , 在 医学 上称 为“ 心理 暗示疗法或心 理干
预方法 ” 。 2 发 展 和 意 义
于言语 暗示 的范畴 。也有研 究认 为 , 正性 暗示语 言与传 统
的安抚性 语言 有所 不 同心 。郝天 羽等 指 出 , “ 假慰 ” 暗示
效果优于“ 抚慰 ” 暗示 。 3 . 2 体态暗示 人 的态 度 、 情绪 和思想 通过 脸部 、 身体和 双 手等身体姿势变化显现 出来 , 这 就构成 了人体 的体 态语 言 。
表 明, 心理 暗示疗 法能提 高产 妇 自然 分娩 率 、 缩短 总产 程 、 降
低产妇焦虑程度 、 缩短产后妇女 泌乳始动 时间 、 提高产后 泌乳
量 J 。也有研 究指 出, 心 理 暗示疗 法能 明显 减轻 患者 手术
过程 中的疼痛 、 焦虑、 畏惧症 状 , 降低 手术 过程 中患 者 的血压
理一 心理 一社会 医学模式 。当今社会 , 人们 生活节 奏加快 、 增 大压 力 , 许多人 出现 了对周围环境 的不适 应 , 于是各种 心理 问 题甚 至精 神疾 病接 踵而来 。1 9 9 8年 , 抑郁 症是 中国第 二位重
要的卫生问题 … 。心理护理在疾病 的治 疗和恢复 过程 中起着 不可替代 的作 用。常规 的心理 护理措 施达 不到 理想 效果 , 专
暗示者表情 自然 , 适 时以微 笑面对患者 ; 衣着 整洁 、 精神饱 满 ;
催 眠疗法是 心理 暗示 的一种方法和技 术。1 7 7 5年奥地利
工作 时应对 自如 、 节奏有序 , 给人 以沉稳 的感觉 ; 用手势 、 眼 神 交流 、 会意地点头等方式肯定患者 , 这些都是 体态 暗示 的常 用
综述如下 。
1 相 关 概 念
务人员之 间 的对话 0 。如 使用 “ 你 今 天看 起来 精 神 多 了”
“ 你 的伤 口不肿了” 等有意暗示患 者病情好转 的言语 ; 或 者
《 社会心理学》 中指 出: 心理 暗示 是采用 含蓄 的方式 , 通过 语言、 行动等手段对他人 的心理和行 为发生影 响 , 使他 接受某

医务人员在言语交流 中使用 “ 患者脊椎 间隙比较清晰 , 麻醉穿
刺操作不太难 , 比较好处理” 、 “ 患者体质 比较好 ” 、 “ 患者诊断
观察 或按 某一方 式进行 活动 。心理 学家 巴甫 洛夫认 为 ,
暗示是人类 最简单 、 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 患者 在躯体或 心理有
疾患的情况下 , 疾病 的恢复 易受到 心理 暗示 的影 响 E 3 1 。心理 暗示有消极作用和积 极作 用 , 运 用心 理暗示 的积极 作 用可 以
方式 。 有 研究 者指 出 , 为 患者 创造 和谐 、 舒 适 的环
医生麦斯默 首次 将催 眠术应 用于 医疗 , 至今 已有 2 0 0多 年历
史 。起初 , 催眠疗法并不为医疗界的专 家所认可 , 其原 因在 于
治疗方式 。在言语 暗示 过程 中, 暗示 者是 主动 的 、 自觉 的 , 暗 示者希望被暗示者 按他 指引 的方 向行 动 , 达到影 响对 方 的 目 的[ 2 2 1 。言语 暗示可 以是 医务人 员与患者 的对话 , 也可 以是医
临床 医疗护理实践 中开展心理 暗示 疗法提供 经验 和启 示 。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