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课件
4 外部环境
社会、经济等外部环境因素会影响政策执行 的结果。
5 监督机制
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确保政策执行的公正性 和效果。
公共政策执行的评估和改进
政策执行的评估方法
绩效评估、成本收益分析和社会影响评估等方法可 用于评估政策执行效果。
政策执行的改进途径
调整政策设计、完善制度环境、提高实施者素质以 及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可以改进政策执行。
结语
公共政策执行的现状与未来
我们将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 来的发展方向。
政策执行者的职责与使命
作为政策执行者,我们应该承担起责任,为社会发 展做出贡献。
公共政策执行定义
公共政策执行是将制定的政 策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主体
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在公 共政策执行中扮演着重要角 色。
公共政策执行的环节
实施者、监管者和受托者共 同构成了公共政策执行的环 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铁三角”模型
政府、利益团体和行业代表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合作。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 PPT课件
在这个《公共政策执行理论》的PPT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公共政策执行 的重要性、挑战以及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影响因素、评估和改进方 法。
引言
公共政策执行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其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挑 战。
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概念
2
利益博弈模型
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权力和利益博弈。
3
实施网络模型
各个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复杂网络关系。
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1 制度环境
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精英理性:毛泽东模式; 精英渐进:邓小平模式; 多元渐进:美国决策模式; 多元理性:瑞士决策模式。 中国会不会从第二种向第三种转变?
6, 规范最佳模型(Normative Optimum Model)
Dror:最佳决策是一个认同理性增加理 性的过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使 此过程得以实现。 将政策过程划分为3大阶段和17小阶段:
组织决策通过类似“垃圾桶”的集合体 的决策机制来完成。 决策可以分为4个相互独立的要素: 1.问题:组织都会面对各种不同的问题。 有时问题会找到适合方案,有时并没有 合适方案可资运用,或者所选择的方案 不能解决组织面临的问题,所以组织问 题会一直存在。
2.解决方案。方案是独立存在的,不一 定与问题有关。在实践中,可能先有方 案,当某个问题发生时,恰好适合以这 个方案予以解决。 3.决策参与者。参与者是流动的,参与 者所提供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不一定被采 纳。正因为参与者的不断更替,组织的 问题与解决方案也可以很快改变。 4.决策时机。
8,Garbage Can Model
M. Cohen, J. March等人,1972年,A Garbage Can Model of 0rgnizational Choice 传统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科层结构、层级 节制、秩序井然的决策环境。但组织的情境往 往是混乱的,充满着多元利益和多个行动者。 偏好殊异的决策者的自利行为容易使组织的决 策环境处于“制度化失序状态”(organized anarchies有组织的无序)
本模型假定:现代政治实际上是各利益 集团为影响公共政策而展开的一系列竞 争活动。政府的作用一是制定竞争的规 则,二是平衡各利益集团相互冲突的利 益。 该模型的核心命题:公共政策是某一特 定时间集团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它 体现了那些一直试图获取优势并相互竞 争着的派系或团体之间出现的均势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
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
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
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
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
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
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 [118] (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
其模型如下: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即是说明:(1)尽管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在需求与观点上可能存在着不一致,但是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关系,所以,双方必须作出让步和妥协,寻求一个可以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2)鉴于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均富有弹性,它们可以依据环境因素和政策接受者的需求与观点的改变而变化;(3)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过程并非传统理论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信息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在相互调适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4)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将反馈到政策上,以左右政策质执行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
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
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
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
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
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
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 [118] (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
其模型如下: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即是说明:(1)尽管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在需求与观点上可能存在着不一致,但是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关系,所以,双方必须作出让步和妥协,寻求一个可以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2)鉴于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均富有弹性,它们可以依据环境因素和政策接受者的需求与观点的改变而变化;(3)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过程并非传统理论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信息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在相互调适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4)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将反馈到政策上,以左右政策质执行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
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
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原则和模型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1.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实践环节,是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
我们认为,所谓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2.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实践过程,具有如下特点:(1)目标的导向性(2)内容的务实性(3)行为的能动性(4)影响的深远性(5)手段的强制性3.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最重要、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公共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公共政策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得以实现。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
公共政策正确与否、质量优劣、时效有无都必须经过政策执行才能得到检验。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政策执行过程中反馈过来的实践经验与政策信息,是公共政策执行再决策和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1.忠实原则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
2.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反映的是大多数公民的利益诉求,因此政策执行必须坚持民主原则。
3.政策执行坚持法治原则,有利于实现政策执行的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4.政策执行坚持创新原则,就是要求政策执行主体在遵循政策的精神实质,保证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因时因地制宜.5.政策执行必须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尽可能减少政策执行成本,保证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一)政策研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形成了多种政策执行理论:1.行动理论将政策执行视为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的行动;2.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核心地位,认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政策以及它在执行中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3.因果理论将政策看作一种假设,将政策执行看作是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的地图,关注政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4.管理理论强调政策执行是一种管理过程;5.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6.系统理论将政策执行理解为政策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
(完整版)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
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
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
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
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
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
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 [118] (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
其模型如下: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即是说明:(1)尽管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在需求与观点上可能存在着不一致,但是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关系,所以,双方必须作出让步和妥协,寻求一个可以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2)鉴于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均富有弹性,它们可以依据环境因素和政策接受者的需求与观点的改变而变化;(3)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过程并非传统理论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信息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在相互调适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4)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将反馈到政策上,以左右政策质执行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政策执行者、受政策影响者和环境因素。
政策执行者和受政策影响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政策执行过程的核心。
政策执行者必须对受政策影响者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兴趣和反应。
然后,政策执行者必须选择合适的策略来满足受政策影响者的需求和利益,并与他们进行协商和沟通。
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政策执行者和受政策影响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断调整和改变的,因为环境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政策执行的失败或成功。
因此,政策执行者必须不断地调整和改变策略,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因素。
政策执行的反馈机制是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政策执行者了解政策执行的效果,并及时调整策略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XXX的机器模型XXX(XXX)在其1979年的文章《政策执行的机器模型》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机器模型,该模型将政策执行比作一个机器,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政策制定、政策传递、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
政策执行的机器模型如下:政策制定政策传递政策实施政策评估XXX认为,政策执行过程就像一个机器,需要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才能顺利运转。
政策制定是政策执行的第一步,政策制定者必须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政策目标、受政策影响者、政策执行者和环境因素等。
政策传递是政策执行的第二步,政策执行者必须将政策传递给受政策影响者,并与他们进行协商和沟通。
政策实施是政策执行的第三步,政策执行者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实施政策,并与受政策影响者进行协调和配合。
政策评估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步,政策执行者必须评估政策执行的效果,并及时调整策略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XXX 的机器模型强调了政策执行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四)马克斯韦伦的规范模型XXX(M.Maxwell)在其1984年的文章《规范模型:政策执行的一种新方法》中提出了规范模型,该模型强调政策执行者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来执行政策。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制理想化政策政策定过程紧张政策环境处理反馈建制史密斯的过程模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
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
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
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
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
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
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1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 [118](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
试论公共政策研究中的模型方法(10个模型)
试论公共政策研究中的模型方法作者:贺卫王浣尘来源:中国软科学本站发布时间:2007-7-23 23:20:26阅读量:635次模型方法在公共政策研究中已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有助于简化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然而,不少研究者在分析公共政策时,常抱定一两种模型不放,从而难免出现偏差,因为每一种模型因其前提假设的不同,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
本文介绍10种公共政策分析中常用的理论模型,以期拓宽研究视野。
一、组织体制模型该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部门的活动。
因此,要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应首先了解政府的体制,即政府的组织、结构、职责和功能,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公共政策。
组织体制模型的创立者之所以把政府部门当作主要的分析对象,就因为有不同的政府体制(如总统制、议会内阁制、委员会制等)就有不同的决策程序,从而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他们看到公共政策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并把模型建立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之上。
对政府组织机构的研究的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一部分,这就是组织体制模型的贡献。
的确,是政府制定了公共政策,并赋予其合法性、普遍适用性甚至强制执行性。
一项政策惟有经过政府机构的规划、颁布与执行,方能成为公共政策。
然而,组织体制模型是一种静态模型,我们不能由此真正了解政策制定过程动态的一面。
组织体制模型对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公共政策是政府机构的活动,是政府体制的函数。
二、利益集团模型利益集团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各利益集团之间互动的结果。
每个集团都希望政府制定的政策能够满足其所争取的利益。
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一个集团的行动可能会影响到另一个集团目标的达成。
利益受到影响的集团,其生存就会受到威胁--目标无法达成,发展受到阻碍--于是,必然会产生一种反应,向威胁其生存的集团提出要求,企图恢复集团之间原有的平衡。
当然,这种平衡取决于各个利益集团相对的影响力--成员人数的多少、财富的多寡、组织力量的强弱、集团内部的凝聚力、领导者能力的高低、集团与政府决策者之间的距离远近等。
公共政策学第七章知识点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特点与模型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一)公共政策执行: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1、目标的导向性;2、内容的务实性;3、行为的能动性(公共政策执行是构筑公共政策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和纽带);4、手段的权威性。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二、政策执行研究的发展路径政策执行研究经历了三代发展路径。
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向前推进策略”,即所谓的“自上而下”政策执行研究路径,又被称为“以政策为中心的途径”或“政策制定者透视”。
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最早主要代表人物是艾伦·维尔达夫斯基和杰弗里·普瑞斯曼。
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途径被称为“向后推进策略”,即所谓的“自下而上”政策执行研究路径。
是在对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进行批评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强调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互动,认为政策制定者的核心任务不是设定政策执行的架构,而是提供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给予基层官僚或地方执行机关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使其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建立起一个适应政策执行环境的政策执行过程。
我国台湾学者林永波(代表人物)将其称为“草根路径”。
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的整合路径,试图建立能够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模式的整合性概念架构。
其目的是界定解释政策执行为何会随着时空、政策、执行机关之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可预测未来出现的政策执行类型。
三、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模型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认为,在当代中国的政策实践中,政策主体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并采用先做政策试点,即将政策进行局部实验,然后再全面推广的政策实验方式。
(完整版)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doc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 )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 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制定政策理想化政策过程紧张政策环境处理反馈建制史密斯的过程模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 1)理想化的政策。
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 2)目标群体。
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
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 4)环境因素。
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
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
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118](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 M.Mclaughlin )于 1976 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
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
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
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
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
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
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 [118] (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
其模型如下: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即是说明:(1)尽管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在需求与观点上可能存在着不一致,但是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关系,所以,双方必须作出让步和妥协,寻求一个可以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2)鉴于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均富有弹性,它们可以依据环境因素和政策接受者的需求与观点的改变而变化;(3)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过程并非传统理论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信息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在相互调适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4)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将反馈到政策上,以左右政策质执行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
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
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
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
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
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
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 [118] (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
其模型如下: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即是说明:(1)尽管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在需求与观点上可能存在着不一致,但是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关系,所以,双方必须作出让步和妥协,寻求一个可以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2)鉴于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均富有弹性,它们可以依据环境因素和政策接受者的需求与观点的改变而变化;(3)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过程并非传统理论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信息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在相互调适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4)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将反馈到政策上,以左右政策质执行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
课后题解-公共政策学(第二版)-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1、试述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含义: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
特点:目标的导向性、内容的务实性、行为的能动性、手段的权威性。
作用:(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公共政策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得以实现。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2、试分别论述第一代、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的优缺点?试述执行研究整合路径的主要模型的变量关系以及施柏丽划分的府际运作关系类型。
第一代:这种政策执行研究的优点在于正确地指出了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存在的鸿沟,强调了政策制定者所处的核心地位,要求政策执行者必须秉承上级的意志,忠实地实现上级的意图和目的,拓宽了政策研究的视野,提高了行政效率;并指认出了政策执行过程中多元参与者联合行动的复杂性,因而也为后来所谓的府际间关系研究视角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②但自上而下政策执行研究也存在着很多缺点:(1)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过多地关注与中央或高层决策者的目标设定和方案规划,容易忽视其他基层组织、地方执行机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要求完美的、天衣无缝的政策方案,这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3)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区分是不必要的、无意义的,且政策实践过程中也难以实现。
(4)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偏重于个案研究,存在着局限性。
(5)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强调层层节制的科层制,不易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也容易引起基层组织的反弹。
(6)该研究路径忽略政策执行者的内在世界与价值观都是值得检讨的缺失。
第二代:优点在于:一方面它纠正了自上而下路径忽视其他行动者重要性的问题,强调了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互动性,要求政策执行者参与到政策制定当中去,有利于调动政策执行者的积极性,使公共政策更符合实际;而另一方面,自下而上路径要求给予基层组织和官员自由裁量权,有利于使其应对复杂的政策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
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
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
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
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
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
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
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
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 [118] (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
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
其模型如下:
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即是说明:(1)尽管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在需求与观点上可能存在着不一致,但是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关系,所以,双方必须作出让步和妥协,寻求一个可以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2)鉴于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均富有弹性,它们可以依据环境因素和政策接受者的需求与观点的改变而变化;(3)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过程并非传统理论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信息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在相互调适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4)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将反馈到政策上,以左右政策质执行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
因此,在政策执行的调适模型中,有两个方面发生互动,一是政策执行者一方,二是受政策实施影响的一方。
在这两方中都存在一些可以进行相互调适的部
分。
政策执行的过程就是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调适策略的过程。
因此,按照麦克拉夫林的说法也可以这样说:成功的政策方案有赖于成功的政策执行过程,而成功的执行过程则有赖于成功的相互调适过程。
(三)雷恩和拉比诺维茨的执行循环模型
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型是当代美国政策学家马丁·雷恩(M.Rein)和佛朗西·F·拉比诺维茨(F.F.Rabinovitz)1978年在他们的合著《执行的理论观》一文中提出来的。
他们把政策执行过程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纲领发展阶段、资源分配阶段和监督阶段。
所谓纲领发展是指将立法机关的意图转化为行政机关执行政策的规范和纲领;所谓资源的分配是指将政策执行所需要的资源平均分配给执行者;所谓监督是指对政策执行过程与成果加以评估,确认执行者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监督包括监督、审计和评估三种形式。
其政策执行循环模型如下:
雷恩和拉比诺维茨的执行循环模型即是说明:政策执行是一个拟定执行纲领、分配资源和监督三个阶段不断循环的过程;并且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单向流动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双向循环的复杂动态过程;循环不仅是周期性的,而且政策执行的这种循环过程也必然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冲击。
这些环境条件包括三类因素,即目标的显著性、程序的复杂性、可利用资源的性质与层次等等。
(四)米德和霍恩的系统模型
这是米德(D.S.Van Meter )和霍恩(C.E.Van Horn )于1975年在其论文《政策执行过程:概念性框架》一文中提出来的。
他们在构建政策执行的系统模型过程中提出了影响到政策产生的几个相关因素:(1)政策标准与目标;(2)政策资源;(3)组织间的沟通与强化行动;(4)执行机构的特性;(5)经济与政治环境;(6)执行人员的意向。
其系统模型如下:
(五)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执行综合模型
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执行综合模型,也叫公共政策执行的变数模型。
该模型是美国政策学家萨巴蒂尔(P.Sabatier )和马兹曼尼安(D.Mazmanian )1979年在其论文《公共政策的执行:一个分析框架》中提出来的,他们是较早对政策执行过程的变量进行研究的学者。
他们认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起较大作用的主要变数可以分为三类:(1)政策问题的可处理性;(2)政策本身的规制能力;(3)政策本身以外的变数。
政策问题的可处理性包括:现存的能对政策问题加以处理的有效理论和技术及运用时的困难程度;标的集团行为的多样性;标的集团所占人口的比重;标的集团行为需要改变和调适的幅度等等。
政策本身的规制能力包括:明确和一致的政策目标;政策本身存在的合理的因果关系;充足的财政资源;执行机关内部的层次性整合;执行单位的决定规则;执行机构的人员征募;机构外人士的正式参与等等。
政策本身以外的变数包括: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
大众支持;传媒的持续注意程度与态度;支持集团的态度与资源;权威当局的支持;执行人员的工作热情和领导水平等等。
其执行模型如下。
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综合执行模型的一个特点是联系政策执行的不同阶段来考察变量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他们把政策执行的阶段划分为执行机关的政策产出、标的团体对政策产出的顺从、政策产出的实际影响、对政策产出知觉到的影响、政策的主要修正等四个阶段。
(六)高金等人的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模型
“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是麦尔科姆·L·高金(Malcolm L.Goggin)等人1990年在其著作《政策执行理论与实务:迈向第三代政策执行模型》中提出来的(关于其内容,前文已有所叙述)。
政府间执行沟通模式是一种较新型的政策执行模式,其执行沟通模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