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利用能量需要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章第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案 苏科版
第3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的观察、操作能力。
2.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小肠结构的观察活动,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培养学生关爱牙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拥有良好的身体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CAI:有关食物的录像片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吃?食物进入人体后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导入新课——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一、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小故事]:姗姗小朋友吃苹果时不小心将种子咽下去了。
这粒种子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
他先遇到了像轧钢似的上下坚硬的怪物,差点被压得粉身碎骨;然后咯噔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又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走出迷宫又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又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在姗姗上厕所时离开了姗姗。
[出示]:消化系统模式图,请同学们描述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
[讲述]:刚才同学们按照食物的经过路线描述的消化系统的组成,我们把食物经过的通道称之为消化道。
但大分子的营养物质要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简单的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而起关键作用的则是消化腺。
[提问]:你知道消化道周围有哪些消化腺吗?它们分泌什么消化液?你能在自己身体上指出它们的部位吗?[小结]:消化系统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唾液腺——分泌唾液肝脏——分泌胆汁消化腺胰腺——分泌胰液胃腺——分泌胃液肠腺——分泌肠液教师活动[讲述]: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
口腔中有哪些器官呢?它们对食物的消化起什么作用?[出示]:牙齿的模型。
消化吸收食物被身体吸收和利用的过程
消化吸收食物被身体吸收和利用的过程消化吸收是人体获取营养的重要过程,它包括口腔、胃、小肠等器官的协同工作,以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解并吸收到血液中,从而为身体提供能量和维持生命活动所需。
以下将详细介绍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
一、食物消化的开始:口腔消化食物进入口腔后,通过咀嚼和舌部的运动,开始进行机械消化。
食物与唾液混合,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将淀粉分解成糖类物质。
此外,唾液中的酶还能抑制细菌的繁殖,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
二、食物胃化:胃的作用食物从口腔进入食道,再进入胃。
胃分泌胃液,其中含有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酶。
胃酸能够消毒并杀灭大多数细菌,胃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肽和氨基酸。
同时,胃壁的肌肉会周期性地收缩,将食物搅拌成半流体状,形成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混合液,即胃糜。
三、食物小肠消化吸收食物在胃中预消化后,进入小肠。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将小肠划分为三个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1.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是小肠的开始部分,它接收胃中的胃糜,并分泌肠液。
胰腺分泌胰液,其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
胆囊分泌胆汁,其中主要成分是胆色素和胆盐。
胰液和胆汁共同作用,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酸。
2. 空肠空肠是小肠的中段,也是主要的吸收器官。
它的内部壁面上布满绒毛样的肠细胞,绒毛上有许多微细细胞毛。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都通过这些绒毛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
此外,空肠内壁还分泌肠液,帮助消化。
3. 回肠回肠是小肠的末段,主要负责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
此外,回肠中也能吸收余下的营养物质。
小肠内壁血管丰富,有利于将营养物质吸收并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组织。
四、微生物对食物消化吸收的影响除了上述器官的消化吸收,肠道内生活着大量的有益菌群,它们对人体的健康也起到重要作用。
这些有益菌能够帮助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素、一些短链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进一步增强食物的消化吸收。
人体内的能量:以四种方式消耗以一种方式损失
⼈体内的能量:以四种⽅式消耗以⼀种⽅式损失⼈体利⽤⾷物中的能量来维持运动和⾝体的基本功能,但⾝体细胞并不直接从⾷物中获取能量。
⾷物消化后糖类、蛋⽩质和脂肪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这些化合物被吸收到⾎液中,然后输送到遍布全⾝的各种不同细胞。
在这些细胞内,从这些能量来源中,三磷酸腺苷(ATP)被形成以提供燃料。
⼈体使⽤三种不同的系统来为细胞提供必要的ATP来满⾜能量需求。
⾝体的⼤部分活动都使⽤这三种能量系统的连续统⼀体,共同⼯作以确保持续的能量供应。
ATP-PC系统⼈体需要持续的ATP来提供能量——⽆论这些能量是⽤于举重、⾛路、思考甚⾄是发短信。
它也是能量的单位,促进新陈代谢,或⽀持和维持⽣命的⽣化反应。
对于持续不到10秒的短⽽剧烈的运动,⾝体主要使⽤ATP-PC或肌酸磷酸系统。
这个系统是厌氧的,这意味着它不使⽤氧⽓。
ATP- PC系统利⽤肌⾁中已经储存的相对少量的ATP来提供能量。
当⼈体的ATP供应在⼏秒钟内耗尽时,磷酸肌酸(PC)的分解会形成额外的ATP,这是⼀种存在于肌⾁中的能量化合物。
乳酸系统乳酸系统,也称为厌氧糖酵解系统,从肌糖原(葡萄糖的储存形式)产⽣能量。
糖酵解,或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可在有或⽆氧的情况下发⽣。
当氧⽓不⾜时,将葡萄糖转化为ATP的⼀系列反应会产⽣乳酸,从⽽产⽣更多的ATP。
乳酸系统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分钟)内为⾼强度的肌⾁活动提供能量,但乳酸的积累会导致肌⾁疲劳和烧灼感。
有氧系统最复杂的能量系统是有氧能量系统,它提供了⼈体⼤部分的ATP。
这个系统产⽣三磷酸腺苷,因为能量是从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和脂肪酸)的分解中释放出来的。
在有氧存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糖酵解形成ATP。
这个系统还涉及到三羧酸循环——⼀系列在线粒体中产⽣能量的化学反应,线粒体是体内细胞的动⼒源。
与ATP-PC或乳酸系统相⽐,该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它严重依赖循环系统提供氧⽓的事实,使得它的反应更慢。
第五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化知识点整理
第一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水、无机盐(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蛋白质、脂肪、淀粉2、以上这些食物哪些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哪些需要消化才能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直接吸收,淀粉、脂肪、蛋白质需要消化才能吸收,纤维不消化也不吸收3、什么叫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4、消化系统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小肠腺6、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7、人体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是:胃8、消化最初的部位在:口腔13、为什么咀嚼馒头时会有甜味?唾液淀粉酶把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14、唾液淀粉酶最合适的催化条件:酸碱性中性、温度37℃,温度过高使酶变性失效15、唾液腺有哪几种?腮腺、舌下腺、颌下腺16、胃的形态结构功能:①外形象皮囊,②胃壁有很多皱襞,分布很多胃腺分泌胃液,;③胃壁有发达的平滑肌,搅磨食物形成食糜④胃液具有杀菌、消化、保护胃壁作用,胃液中的盐酸和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所以说胃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功能. 17、胃蛋白酶合适的催化条件:酸性、37℃18、小肠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与消化功能相适应:①长:小肠长5—6米,食物在其中存留时间长,有利于充分消化②广:小肠壁上覆盖很多褶皱,褶皱上有很多突起(叫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与食物的接触面积③多:小肠前端(十二指肠) 有总胆管和胰管开口,肠壁有丰富肠腺,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液、胆汁三种消化液汇入小肠对食物进行充分消化④动:小肠壁有平滑肌促进小肠蠕动,使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与吸收功能相适应:①长:有充足的时间吸收②薄:小肠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通透性好,利于吸收③广: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④丰:肠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和转运19、大肠的作用:吸收少量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贮存食物残渣、形成和排除粪便20、胆汁:由肝脏分泌,暂存在胆囊中,味苦,由胆总管送入十二指肠,对脂肪有乳化作用21、吃饭时为什么要细嚼慢咽?通过牙齿咀嚼使食物粉碎,舌头搅拌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可以减轻胃的负担22、患阑尾炎的原因是:大肠起端有一小段长约7-8厘米的小盲管,称为阑尾,其管腔细小,如果食物残渣或肠内寄生虫落入其中,会引起阑尾炎第二节人体的呼吸1、人为什么要不停呼吸?人体细胞进行生命活动需要氧气2、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肺泡+细支气管3、哪些结构怎样保证吸入肺的空气不伤害肺? 呼吸道—-每一部分都有软骨,保证呼吸道畅通鼻腔—-鼻:鼻毛阻挡灰尘;鼻粘膜:分泌粘液使吸入的空气湿润;鼻粘膜:含丰富毛细血管,温暖空气 气管和支气管--表面有粘膜分泌粘液,黏住灰尘和细菌形成痰;壁上有纤毛使痰摆向喉部 4、肺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经过此处气体交换使血液中氧气量增加二氧化碳量减少,并通过呼气排除体外 ①肺泡数量多-—气体交换的总表面积大 ②肺泡壁很薄——通透性好,利于气体交换 ③肺泡外布满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并及时转运氧气④肺泡壁有弹性纤维—-有弹性,利于充气排气 5、呼吸:肺内的气体与大气交换,即肺通气,依靠呼吸运动完成,分为呼吸、吸气 过程 肌肉 肋骨 膈顶 胸腔 肺内气压 气体 呼气 肋间肌、膈肌舒张 下降 上升 缩小 增大 呼出 吸气肋间肌、膈肌收缩上升下降扩大减小吸入6、气体交换部位 交换内容结果肺泡气体交换肺泡内O 2:肺泡 毛细血管 CO 2:毛细血管 肺泡静脉血 动脉血组织气体交换组织内O 2:毛细血管 组织细胞 CO 2:组织细胞 毛细血管动脉血 静脉血 7、人呼出的气体成分与吸入气体成分有什么不同?氧气的含量下降21% 16% 二氧化碳含量升高0。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掌握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及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
学会使用图表和模型来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食物的消化过程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消化器官的功能及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难点: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及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三、教学准备:教材或教辅材料。
食物消化过程的图片、图表或模型。
实验材料和器材(如面包、牛奶、盐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食物消化吸收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食物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
2. 教学内容:介绍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讲解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及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如观察面包在盐酸中的消化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4. 知识巩固:提供图表或模型,让学生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巩固对消化系统的理解。
5. 总结与拓展:总结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及其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绘制一张食物消化过程的简图,标注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
写一篇关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小短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和解释。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食物消化吸收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消化器官的角色,向其他同学解释其功能和作用。
2. 安排一次小组项目,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健康饮食的宣传活动,如制作海报、编写宣传册等。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作业设计方案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
2、帮助学生掌握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对健康饮食的认识。
二、作业内容(一)知识巩固1、绘制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图,标注各器官的名称和位置。
要求:使用 A4 纸,比例适中,标注清晰准确。
2、简述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主要功能。
例如:口腔、胃、小肠、大肠等器官分别承担的消化任务。
(二)案例分析1、给出一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案例(如胃炎、胃溃疡、肠炎等),让学生分析可能的病因和对消化吸收的影响。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发病机制和对食物消化吸收的干扰。
2、分析不同饮食结构(如高糖、高脂肪、高纤维等)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饮食结构可能导致哪些消化问题,以及如何调整饮食来保持消化系统的健康。
(三)实验探究1、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提供实验材料和步骤,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并进行分析。
2、观察食物在胃中的消化过程(可通过模拟实验或观看相关视频),描述食物的变化和胃的蠕动情况。
(四)拓展阅读推荐一些关于人体消化和吸收的科普文章或书籍,让学生阅读后撰写读书笔记。
笔记内容包括:文章的主要观点、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五)生活实践1、记录自己一周的饮食情况,分析其中的营养成分是否均衡,以及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要求:制定一份合理的饮食调整计划。
2、采访身边的人(如家人、朋友),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和消化健康状况,分享自己所学的知识并提出建议。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包括绘图、简述、案例分析、读书笔记等。
2、实践作业:实验探究、饮食记录和采访。
四、作业评估1、知识掌握:通过对书面作业的批改,评估学生对消化系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实践能力:根据实验报告和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操作能力。
3、思维拓展:从读书笔记和案例分析中,考查学生的思维拓展和知识运用能力。
人体消化食物所需要的热量
人体消化食物所需要的热量人体消化食物需要的热量是指人体在消化、吸收和代谢食物过程中所需的能量。
这些热量主要用于维持身体的生理功能、提供身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和维持体温。
人体所需的热量来源主要来自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特别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首先,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在消化过程中被分解为葡萄糖,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人体通过代谢葡萄糖产生能量,每1克碳水化合物提供4千卡的热量。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运动活动中。
其次,脂肪也是人体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
脂肪在消化过程中被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并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人体通过代谢脂肪产生能量,每1克脂肪提供9千卡的热量。
相较于碳水化合物,脂肪所提供的热量更高。
脂肪在人体中的能量储备相对较大,对应急情况下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蛋白质也是人体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消化过程中被分解为氨基酸,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人体可以通过代谢蛋白质产生能量,每1克蛋白质提供4千卡的热量。
蛋白质在人体中不仅仅用于提供能量,还参与身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如细胞修复和免疫功能维护。
除了上述的主要营养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对消化食物所需的热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物质,虽然它们在提供能量方面相较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较少,但是它们对各种代谢过程和生理功能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人体消化食物所需的热量主要来自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及微量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这些营养物质在消化过程中被分解为能量单位的热量,通过新陈代谢转化为供给人体运动和生理功能维持所需的能量。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和正常运作,合理摄入各类营养物质是非常重要的。
消化系统能量的获取与利用
消化系统能量的获取与利用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负责将我们摄入的食物分解成营养物质并利用它们为身体提供能量。
本文将探讨消化系统如何获取和利用能量的过程。
一、食物的消化食物的消化过程始于口腔,当我们吞咽食物时,唾液腺开始分泌唾液,其中的酶开始将淀粉转化为糖类。
接下来,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胃的酸性环境和胃蠕动将食物搅拌成糊状物,同时胃腺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开始分解蛋白质。
这糊状物接着进入小肠,肠道壁分泌胰液和肠液,其中包含各种消化酶。
胰液中的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作用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将它们分解成更小的分子。
最后,微细的营养物质通过小肠壁吸收到血液中。
二、能量的获取能量主要来自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在消化过程中,这些营养素被分解为小分子,如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
这些小分子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然后通过血液运送到细胞中。
1. 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利用葡萄糖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燃料之一。
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增加时,胰岛素被释放出来,促使细胞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化为能量或储存为糖原。
葡萄糖经过一系列的代谢途径,最终在线粒体中氧化,产生三磷酸腺苷(ATP),释放出大量能量供细胞使用。
2. 脂肪的能量利用脂肪是人体储存的主要能量来源,它提供了更多的能量,但相对于碳水化合物,其代谢过程相对复杂。
脂肪酸在线粒体中被氧化,产生大量ATP。
此外,脂肪还有助于维持体温和维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3. 蛋白质的能量利用蛋白质主要用于构建和修复细胞,并且在能量供应方面通常是次要的。
当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应不足时,身体会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并通过代谢途径将其转化为葡萄糖或脂肪酸来提供能量。
三、能量的利用与调控人体对能量的利用和调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这两种激素的调节作用。
1. 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使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促进葡萄糖在体内的利用和储存。
同时,它也抑制了脂肪酸的分解,并促进脂肪的合成。
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分布、运输、消化、代谢等在生物机体内的变化,以及食物对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食物中营养成分的种类、含量和作用:研究不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以及这些成分在机体内的代谢和作用机制。
2.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研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包括各种消化酶的作用、营养素的转运机制等,以了解人体对食物的利用和需求。
3. 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需求:研究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以及不同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下的营养需求。
例如,研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宏量营养素在生长、发育、能量供给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中的必要性。
4. 营养素的缺乏和过量:研究营养素的缺乏和过量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来预防和改善营养素缺乏或过量的问题。
5. 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研究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以及这些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为制定适合不同人群的膳食指南提供科学依据。
6. 营养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营养与各种疾病的关系,包括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以及营养素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7. 营养学应用和实践:将营养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包括制定膳食计划、提供营养咨询、进行营养教育等,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总之,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到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需求、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等方面,旨在为人们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建议,促进健康。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营养是人类健康发展的基础,公共营养师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起着指导和促进公众健康饮食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公共营养师的基础知识,包括营养学基础、食物营养成分、膳食指南等方面的内容。
一、营养学基础1.1 营养学的定义和意义营养学是研究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营养需求与摄入的科学。
它涉及到宏观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等的研究,以推动人类健康发展。
1.2 营养需求及分类人体的营养需求包括能量需求和营养素需求两个方面。
能量需求由基础代谢率、体力活动和环境因素等多个因素决定;而营养素需求则可以分为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两个大类。
1.3 营养代谢营养代谢是指人体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转运和利用的过程。
其中,消化是指将食物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吸收是指将营养物质吸收到肠道血液循环中,转运是指将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利用是指将营养物质进行能量合成、维持机体结构和功能等。
二、食物营养成分2.1 宏量营养素宏量营养素是指人体需要摄入的数量较大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能量来源,脂肪则是储能和提供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营养素,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基础。
2.2 微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是指人体需要摄入的数量较少的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是保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物质,可以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类;矿物质是构成组织和参与生理活动的无机物质,如钙、铁、锌等。
2.3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植物食物中存在的一类特殊的碳水化合物,难以被人体消化和吸收,但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体积、降低胆固醇水平等。
三、膳食指南3.1 膳食平衡膳食平衡是指摄入各种食物,保证人体摄入充足的营养素,维持身体健康的原则。
要实现膳食平衡,应该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各种营养素,并注意合理搭配。
简述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途径
简述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途径
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途径包括基础代谢、食物摄取和消化、体力活动以及体温调节。
1. 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静息状态下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消耗。
这包括呼吸、心跳、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等基本生理功能。
基础代谢率受到年龄、性别、体重、身高、体组成、甲状腺功能、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
2. 食物摄取和消化:食物摄取和消化过程中,人体需要消耗能量来吸收、运输和代谢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食物消化产生的能量消耗被称为食物消化代谢热效应,约占一日能量消耗的5%-10%。
3. 体力活动:体力活动是指人体通过肌肉收缩产生的能量消耗。
体力活动包括运动、工作、行走等各种日常生活中的活动。
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体力活动会消耗不同数量的能量。
身体活动代谢热效应占人体能量消耗的最大比例,通常约占总能量消耗的70%-80%。
4.体温调节:人体维持恒定的体温需要消耗能量。
当环境温度
低于体温时,人体需要消耗能量来产生热量,保持体温稳定。
这个过程被称为非运动性的热能产生,通常占总能量消耗的10%左右。
总之,人体能量消耗主要通过基础代谢、食物摄入和消化、体
力活动以及体温调节等途径来完成。
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活动水平会导致能量消耗的差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 肠 、大肠。 消化腺:大唾液腺、肝、胰以及许 多小腺体。
消化系统
消化腺是借排出管道将分泌物排入
消化管腔内,以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
化。
一、口腔的消化作用
口腔的消化作用
口腔的主要运动是咀嚼和吞咽。
咀嚼可以保证食物的粉碎效果,是保证 胃部健康和饮食卫生的重要环节。
胃的消化作用
胃液的作用: 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 把食物团浸泡松软,使胃蛋白酶保 持充分的活性。 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并激活 胃蛋白酶。
胃的消化作用
胃酸分泌不足,会引起消化不良,出
现明显的食欲减退。
胃酸分泌过多,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
具有侵蚀作用。
三、小肠的消化吸收
小肠盘曲在腹腔里,长约5~6米,分 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部分,小 肠上有小肠绒毛是人体吸收营养的主
小肠的吸收功能
吸收(absorption)是指食物成分在消化道(主 要)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或淋巴从而进入肝脏 的过程。 1、吸收部位 食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上段的十二指肠和空 肠。回肠主要是吸收功能的储备,用于代偿时的 需要,在小肠内壁上布满了环状皱褶、绒毛和微 绒毛。经过这些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的放大 作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可达200平方米;且小 肠的这种结构使其内径变细,增大了食糜流动时 的摩擦力,延长了食物在小肠内的停留时间,为 食物在小肠内的吸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胃的蠕动: 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胃的消化作用
*食物进入胃后约5分钟,蠕动开始, 每分钟三次, *稀的食物比稠的食物,稠的比固体排 空快。 *小颗粒食物快于大块食物。 *三大营养素消化顺序:糖、蛋白质、 脂肪。 *混合食物一般需4~6小时完全排空。
人体对食物能量的吸收过程
人体对食物能量的吸收过程1、人体的消化吸收过程就像是食物进入营养素加工厂一样,人体的消化器官就是各个加工工序,食物进入工厂,嘴巴是工厂大门,第一道工序是口腔,对食物进行最初步的加工,把食物切碎,搅拌,通过食道这个“传输带”送入第二道工序胃部进行粗加工。
2、食物进入胃后,胃通过不断地蠕动,再加上胃液里的盐酸、胃蛋白酶的作用,把食物磨碎成粥样(医学上叫做“食糜”),所以胃的功能就像是磨房的作用,把食物磨碎。
中间再经过一个“传输带”十二指肠,粥样跟从肝脏来的胆汁和从胰腺来的消化液充分混合,开始消化,一边消化一边向下走,然后进入第三道工序小肠。
3、在这里进行细加工,小肠在对胃初步消化的食物进行进一步消化分解的同时,进行分检,小肠内的营养物质和水通过肠粘膜毛细血管吸收,最后进入血液,分散到身体各处,食物残渣、部分水分和无机盐等借助小肠的蠕动被推入大肠。
4、第四道工序就是大肠的最后分检,把小肠那个部门工作后的残渣再检查一遍,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最后不要的废渣形成粪便送到工厂出口肛门,排出体外。
5、在这个食物加工厂里还有深加工部门,就是肝脏,它负责把各种营养素合成和分解成各种维生素物质,按需分配出去,把身体不要的杂质经过代谢排泄掉,也就是我们说的解毒功能。
6、在这个加工厂里,要求每道工序都要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哪一道工序出了问题,出了毛病,不但会影响本岗位的工作,还会影响到下一步工作,这些影响在身体上就被表现出各种不适,甚至疾病。
比如:吃饭时,吃得太快,嚼得不充分,就会增加胃的负担,容易闹胃病。
吃得太烫太粗,会烫伤划伤传输带食道,引起各种食管疾病。
胃消化不好,胃内容物不能顺利进入肠,而在胃内大量潴留,就引起各种胀痛、胀满、嗳气和返酸等。
然后就影响到肠的消化吸收,常很快就出现消瘦、脱水、尿少、便秘等,大肠出问题了,就出现肠鸣、腹痛、腹泻等等。
而营养不良就影响了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分配,身体长期的得不到充分的滋养,就像机器没有足够的发动机原料,不能生龙活虎的工作,身体健康就出了问题。
第一节 人体对食物的利用
绒毛
吸收作用~绒毛 吸收作用~
血管: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血管: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葡萄糖 矿物质、维生素及水
绒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乳糜管: 乳糜管: 吸收脂肪 吸收脂肪
血管
淋巴管
大肠
盲肠 沒有功用 阑尾
结肠: 结肠: 吸收余 吸收余下 的水分及 水分及 矿物质
肛门 直肠: 暂时储存糞便及 存糞便及排泄作用 暂时储存糞便及排泄作用
性消化)
胃酸杀死食物中细菌, 提供最适pH供蛋白酶 工作
小肠中的消化作用 肠中的消化作用
在小肠 完全消 在小肠,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完全消 蛋白质和脂肪被完全 化为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及甘油。 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及甘油。
小肠中的消化作用 肠中的消化作用
• 小肠把来自肝、胰脏及小肠的消化液 自肝、 脏及小 (胆汁、胰液、肠液)汇集(化学性) 胆汁、胰液、 化学性) • 与食糜混合成半液体的乳糜(机械性) 食糜混合成半液体 乳糜(机械性)
摄食
食物由口腔进 食物由口腔进入消 化道(摄食) 化道( 消化作用从 消化作用从此开始
问:消化过程是由哪儿开始呢? 消化过程是由哪儿开始呢? 儿开始呢
a. 口腔 b. 胃部 c. 小腸 口腔开 答:消化过程是由口腔开始。 消化过程是由口腔
消化作用
问:口腔中哪些物质是负责 口腔中哪些物质 消化食物的 消化食物的?
小肠壁 淀粉 不能穿过 不能穿过 消化作用 葡萄糖 水/矿物质 吸收作用 可以穿过 可以穿过 可以穿过 可以穿过
葡萄糖、 葡萄糖、水、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分子小, 生素及矿物质等分子小, 等分子小 人体可直接吸收。
为什么需要消化作用 为什么需要消化作用? 需要消化作用?
食品营养学重点部分
食品营养学重点部分.总结绪论营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相关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是指人体通过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早在《皇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到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观点。
现代营养学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萌芽与形成期、全面发展与成熟期和发展的突破与孕育期。
第一章: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消化是指人体摄入的食物经过消化道加工处理,被分解成小分子的物质的过程,包括化学消化和机械消化。
吸收是指食物经消化后,所含营养素以及能被人体利用的非营养素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胃液是由胃酸、胃蛋白酶、黏液和内因子组成的。
胃酸的功能包括激活胃蛋白酶、维持胃内的酸性环境、杀死随同食物进入胃内的微生物和造成蛋白质变性。
氨基酸是人体代谢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过程包括脱氨基作用及由此而产生的α-酮酸及氨的代谢。
不同营养素在人体内的吸收部位不同,对人体各个部位的营养素吸收功能也不同。
甘油三酯的消化、吸收和转运是指甘油三酯在肠道内被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再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淋巴液和血液循环。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包括自口腔内消化、胃内消化、肠内消化(肠腔内消化、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上的消化和结肠内消化)。
经过消化后,碳水化合物变成单糖才能被吸收。
第二章:营养学基础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营养素包括水、脂肪、糖类、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C、H、O、N占人体96%以上,细胞内液ICF占2/3,外液ECF占1/3,骨密度BMD,血液5L。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
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其中有8种氨基酸和1种组氨酸。
条件必需氨基酸是指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它们不能直接从食物中获得,而是通过其他氨基酸的代谢产生。
人体热量消化率计算公式
人体热量消化率计算公式热量是人体生存和运动的能量来源,而热量的消化率则是衡量人体对食物热量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
热量消化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人体对不同食物的能量消耗情况,从而指导我们合理饮食和运动。
热量消化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人体对不同食物的能量利用程度。
热量消化率是指人体对食物摄入的热量进行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效率,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食物对人体能量消耗的影响,从而指导我们合理饮食和运动。
热量消化率的计算公式一般包括食物的热量值、消化率和吸收率等因素,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热量消化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热量消化率的计算公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因素:1. 食物的热量值,食物的热量值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能量,通常以卡路里(Cal)为单位。
不同食物的热量值不同,比如脂肪的热量值为9千卡/克,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热量值分别为4千卡/克和4千卡/克。
2. 消化率,消化率是指食物在人体消化系统中被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程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不同食物的消化率也不同,比如脂肪的消化率为95%,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消化率分别为98%和92%。
3. 吸收率,吸收率是指食物中所含能量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通常也以百分比表示。
不同食物的吸收率也不同,比如脂肪的吸收率为95%,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吸收率分别为98%和92%。
根据以上因素,热量消化率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热量消化率 = 食物的热量值×消化率×吸收率。
通过这个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食物在人体内的实际能量利用程度,从而指导我们合理饮食和运动。
比如,如果我们知道某种食物的热量值、消化率和吸收率,就可以通过这个公式计算出该食物在人体内的热量消化率,从而了解其对人体能量消耗的影响。
热量消化率的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食物的能量消耗情况,从而指导我们合理饮食。
比如,对于想要减肥的人来说,他们可以通过计算不同食物的热量消化率,选择那些能够提供足够能量但又不会导致能量过剩的食物。
食物自身消耗热量计算公式
食物自身消耗热量计算公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食物热量的讨论。
热量是指食物中所含能量的单位,它是人体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来源。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热量,而且人体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也会消耗一定的热量。
因此,了解食物自身消耗热量的计算公式对于控制饮食和保持健康非常重要。
食物自身消耗热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食物的能量含量,从而更科学地安排饮食,控制摄入的热量,达到健康减肥或维持理想体重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食物自身消耗热量的计算公式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食物自身消耗热量的概念。
食物自身消耗热量是指人体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
这部分能量主要用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而不会被储存为脂肪。
因此,食物自身消耗热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食物的能量价值,从而更好地控制饮食。
食物自身消耗热量的计算公式如下:食物自身消耗热量 = 食物热量消化系数。
其中,食物热量是指食物中所含能量的单位,通常以千卡(kcal)为单位。
而消化系数则是指食物在消化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占食物热量的比例,通常为10%~30%之间。
以米饭为例,假设100克米饭的热量为150kcal,消化系数为20%,那么米饭自身消耗热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米饭自身消耗热量 = 150kcal 20% = 30kcal。
通过这个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出100克米饭的自身消耗热量为30kcal。
这意味着在消化100克米饭的过程中,人体会消耗30kcal的能量。
而剩下的120kcal则会被吸收并转化为人体的能量来源。
食物自身消耗热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食物的能量价值,从而更科学地安排饮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食物的自身消耗热量来选择合适的食物,控制摄入的热量,达到健康减肥或维持理想体重的目的。
另外,食物自身消耗热量的计算公式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饮食的科学原理。
通过了解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情况,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食物的能量价值,从而更好地控制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食物能量与人体能量消耗
53.0 51.3 49.3 47.3 45.2 43.0 42.3 41.8 40.8 39.2 38.6 37.5
221.8 214.2 202.5 200.0 179.1 175.7 168.6 158.8 151.9 1485 147.7 147.3
53.0 51.2 48.4 45.4 42.8 42.0 40.3 37.9 36.3 35.5 35.3 35.2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又称食物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是 指人体摄食过程中引起的额外的能量消耗。
原因:摄食过程中,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转化、 合成所消耗的能量。
不同能量物质的食物热效应
食物成分 脂肪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混合性食物
食物热效应(占成分能值)
4%~5% 5%~6% 30% ~40%
体表面积(m2)=0.00659×175+0.0126×70-0.1603 =1.875
人体每小时基础代谢率查表得161.5KJ(38.6Kcal) 一日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 =人体每小时基础代谢率×体表
面积×24h =38.6×1.875 ×24 =1737Kcal
* 该结果应用于我国人群时应减5%: 1737×0.95=1650.15(kcal/d)
(4)净代谢能系统 食物的代谢能(ME)经过进一步的修正)))即扣除发酵产热损失和食物的必然生热作用损失(如 生成ATP代谢途径中的热能损失)之后,可以推算出食物的净代谢能(NME),。
2
表3 不同物质的能值kJ/g(kcal/g)
营养素
食物能值 消化吸收率 生理能值
(1g) 碳水化合物
脂肪 蛋白质
• (2)更广泛的通用系数系统1970 更广泛的通用系数体统(a more extensive generalfactor system)是对阿特沃特通用系数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
计算产热量 20.8×4+6.2×9+1.5×4=145kcal 20.2 ×4+2.3×9+1.2×4=106.3 kcal
四、能量的食物来源及供给量
新 课 讲 授
1.能量平衡,供给量等于需要量。 2.三大生热营养索的比例应该合理。
本 课 小 结
3.对不同人群应有针对性。
4.能量的食物来源应该合理。
摄入食物的热能 > 人体热能的消耗 → 摄入食物的热能 < 人体热能的消耗 →
课 堂 练 习
目 录
肥胖 消瘦
选择题:
新 课 讲 授
( C )1、下列是营养素消化吸收的最主要场所是: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 B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消化可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B.淀粉和蛋白质是从胃才开始被消化的。 C.维生素、水、无机盐在消化道内无须消化可直接被吸收。 D.脂肪的消化不仅需要脂肪酶,更离不开胆盐。 ( C ) 3. 下列那些营养素不属于非产热营养素。 A.维生素 B.水 C.碳水化合物 D.矿物质
本 课 小 结
课 堂 练 习
目 录
新 课 讲 授
本 课 小 结
课 堂 练 习
目 录
三、营养素的吸收
新 课 讲 授
吸收原理
被动转运
本 课 小 结
主动转运
课 堂 练 习
胞饮作用
目 录
三、营养素的吸收
新 课 讲 授
三大营养素的消化过程:
本 课 小 结
淀粉:
淀粉酶
麦芽糖
麦芽糖酶
葡萄糖
课 堂 练 习
脂肪:
胆盐
脂肪颗粒
脂肪酶
甘油+脂肪酸
乳化作用
新 课 讲 授
本 课 小 结
课 堂 练 习
目 录
二、食物的消化
6.肝与胆内的消化 肝脏包括:肝、胆 囊、胆管。 胆汁 肝脏功能
课 堂 练 习
新 课 讲 授
本 课 小 结
目 录
二、食物的消化
7.大肠内的消化 盲肠、结肠、直肠 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 )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最著名 的一种细菌,主要寄生于大肠内,约 占肠道菌中的1%。是一种两端钝圆 、能运动、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短杆 菌。大肠杆菌能合成维生素B和K,正 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若进入胆囊、 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在水和食品中 检出,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 大肠菌群数常作为饮水、食物或药物 的卫生学标准。
目 录
蛋白质:
蛋白酶
多肽等
肽酶
氨基酸
新 课 讲 授
四、生物转化
肝脏是进行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在人体内,营养物质与非营养 物质等在肝脏等组织中的化学转变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本 课 小 结
课 堂 练 习
五、排泄
目 录
第二节 人体对能量的需要
新 课 讲 授
一、概述
本 课 小 结
国际通用焦耳(J),千焦耳(kJ); 我国卡(cal)和千卡(kcal)。 换算关系: 1千卡=4.184千焦 1千焦=0.239 千卡
目 录
二、食物的消化
4.肠内的消化 肠:十二指肠、空 肠、回肠。 大量绒毛,高浓度 消化酶。
新 课 讲 授
本 课 小 结
课 堂 练 习
吸收绝大部分营养物质。
目 录
小肠壁的结构图
二、食物的消化
5.胰内的消化 胰液:碳酸氢盐, 中和酸性物质。 分泌蛋白水解酶、 脂肪酶、淀粉水解 酶、核算水解酶、 化学缓冲剂
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分解为麦芽糖。
新 课 讲 授
本 课 小 结
2.食道内的消化
主要起输送食物作用,较短25cm。
课 堂 练 习
目 录
二、食物的消化
3.胃内的消化 胃的结构:胃底、 胃体、幽门、贲门。 胃液:胃蛋白酶原、 盐酸(胃酸)、粘 液。凝乳酶 主要消化蛋白质
新 课 讲 授
本 课 小 结
课 堂 练 习
课 堂 练 习
目 录
新 课 讲 授
2.热能系数:
定义:
1克产热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热能数。
本 课 小 结
三大产热营养素的产热系数: 糖类:4 kcal/g
课 堂 练 习
脂类:9 kcal/g
蛋白质:4 kcal/g
目 录
3、热能计算:
新Hale Waihona Puke 课 讲 授方法:食物中产热营养素克数×各自的产热系数
① 食物热效应(TEF)或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DA) ② 食物热效应与进食总热量无关,与食物的种类有关。 4.体力活动 ① 也叫做运动的生热效应(TEE) ② 三个等级:轻体力劳动、中等体力劳动、重体力劳 动。
三、能量来源
新 课 讲 授
1.三大产热营养素 P21
占总热量百分比
本 课 小 结
糖类:60~70% 脂肪:20~25% 太阳能 化学能 蛋白质:10~15%
步骤:
本 课 小 结
查食物成分表得三大营养素的含量
课 堂 练 习
求摄入食物总量中三大营养素的克数 分别算出三大营养素的产热量然后相加
目 录
例题:
一杯牛奶(200克)的发热量?
新 课 讲 授
解: (第一步)查食物成分表得: 每100g牛奶中含蛋白质3.3g,脂肪4.0g,糖5.0g
本 课 小 结
(第二步)推算所求食品中的三大营养素克数: 牛奶200g中:蛋白质3.3×2=6.6g 同理:脂肪8.0g ,糖10.0g (第三步)分别代入:产热量=营养素克数×产热系数, 然后相加计算总热量: 6.6×4+8.0×9+10.0×4=138(kcal) 答:一杯牛奶(200g)的发热量为138千卡。
课 堂 练 习
目 录
热能学习,了解摄入热能与肥胖的关系, 区分理解科学减肥方法。
新 课 讲 授
通过热能计算比较两种肉类的产热量
本 课 小 结
课 堂 练 习
答案提示:
解: 查食物成分表得 每100克肉中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瘦猪肉 20.8 6.2 1.5 瘦牛肉 20.2 2.3 1.2 所以:瘦猪肉热量>瘦牛肉热量
课 堂 练 习
目 录
二、人体热能的需要
新 课 讲 授
1.人体热能的消耗
本 课 小 结
基础代谢
1
4
运动劳动
2
3
课 堂 练 习
目 录
食物的生 热效应
生长发育
新 课 讲 授
2.基础代谢 (BM) ① 定义 ② 基础代谢率(BMR) ③ 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 3.食物热效应
本 课 小 结
课 堂 练 习
目 录
第二章 人体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
第八节 人体对事物的消化利用 第四节 人体对能量的需要
一、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新 课 讲 授
大消化腺:唾液腺、肝脏和胰腺 消化腺
本 课 小 结
课 堂 练 习
消 化 系 统
小消化腺:胃腺、肠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直肠、肛门。 全长10-16m
目 录
一、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新 课 讲 授
本 课 小 结
课 堂 练 习
消 化 系 统 的 组 成
目 录
二、食物的消化 由一系列的消化酶完成。 酶与酶原
新 课 讲 授
本 课 小 结
口腔内消化 胃内消化 小肠内消化
(淀粉的消化)
课 堂 练 习
(蛋白质的消化) (淀粉的消化)
目 录
(蛋白质的消化)
(脂肪的消化)
二、食物的消化 1.口腔内的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