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课程的类型
课程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课程类型:
1. 学科课程: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如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强调系统性和专业性。
2. 活动课程:以学生的活动和体验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如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
3. 分科课程:将知识按照学科领域进行划分,每个学科独立设置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4. 综合课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强调跨学科的学习和应用,如科学、社会科学等。
5. 必修课程:学生必须完成的课程,通常与学校的教育标准和毕业要求相关。
6. 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的课程,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7. 基础型课程: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如基础数学、基础物理等。
8. 拓展型课程:在基础课程之上,提供更深入或更广泛的知识,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9. 研究型课程: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国家课程:由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课程,通常具有强制性,旨在实现国家教育目标。
11. 地方课程:由地方政府或学校根据当地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计的课程。
12. 校本课程: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和资源开发的课程,反映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特色。
13. 显性课程:明确列入课程计划,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学习的课程内容。
14. 隐性课程:非正式的、非计划性的教育内容,如学校文化、师生关系、校园环境等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面。
这些课程类型可以根据教育目标、学生需求、教学资源和学校特色进行灵活组合和设计,以满足不同教育阶段和学生群体的需求。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是两种不同的课程组织方式:
分科课程:
分科课程是从某一学科领域选择知识,并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加以组织的课程形态。
分科课程的种类与科学知识分化情况密切相关。
分科课程的优点是比较明显的,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某一领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但缺点也不可忽视,分科课程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指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学校教学系统中分化的各种要素及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
简单来说就是指打破传统的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
综合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但编写教科书较为困难,同时难以向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不利于高级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推荐-21734什么是分科课程?什么是综合课程?两种课程
什么是分科课程?什么是综合课程?两种课程相比各有哪些优势与不足?你认为哪一种课程更适合在幼儿园运用?请结合理论与实例详细阐述。
什么是分科课程?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即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所谓“学科”,是指为了教学的需要,将一门科学的内容加以适当的选择和排列,使它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和某一级学校教育应当达到的水平,这种依据教学理论组织完整体系的科学知识,称之为“学科”。
学科体系不同于科学体系本身的体系,它既要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要达到学校教学的目标。
总之,学科所选择的内容应该是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般这些内容是比较稳定的。
分科课程优势:(1)分科课程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2)分科课程充分体现了各学科本身的规律和特点及各学科的教学规律和特点,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内容、教学方法、方式手段;(3)分科课程注重各学科传授给幼儿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体现了对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总要求;(4)分科课程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有利于幼儿掌握系统、科学的知识,并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5)分科课程注重发展幼儿的智力因素;(6)分科课程注重教学的认知功能;(7)分科课程强调学习内容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8)分科课程的教育目标明确,操作性强,评价简易;(9)分科教学的教材统一,便于教师的组织和控制;(10)分科课程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教师为中心。
分科课程的不足与局限:(1)分科课程把幼儿园的上课(作业)作为主要的教育活动,变成单纯的知识、技能教育,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小学化的倾向;(2)分科课程过分强调学科内部的逻辑性,造成强烈的排他性,妨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新知识的吸收和课程内容的更新;(3)分科课程主要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和内在联系组织课程内容,忽视了幼儿本身的需求、兴趣、经验等心理特点;(4)忽视了幼儿动手操作及通过游戏进行活动和学习;(5)分科课程过于重视学科内部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割裂了知识的整体和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幼儿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造成幼儿缺乏对世界的整体认识以及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能力;(6)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讲授,只重视研究教学方法,不重视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和学习特点;(7)强调整齐划一,不重视个别差异,不能因人施教,不能让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王明耀张兆隆内容提要: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各有优劣,以综合课程完全取代分科课程,在实践中也是不行的。
分科课程是从科学知识的整体中,选取关系紧密、性质相同的部分内容,根据科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组成一门学科,在每门学科内部都有严密的结构体系;综合课程是指把相关的学科组合起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用全新的思维角度和方法,不仅从内容上包含更为广泛的知识范围,而且从结构和功能上达到较为紧密的整合。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实行多样化的、具有弹性的课程结构,建立起以弹性和综合性为特征、多种课程形态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综合课程分科课程课程综合化课程,一般指教学的科目和进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之一,是学校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软件”,是学校教育全部活动的预定“程序”。
因此,学校的全部教学实践就是以课程为轴心展开的,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课程的价值,在于传递一定的文化,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由于具备这两个方面的必需条件,它们的功能和价值观具有比较明显的分歧,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对促进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也各有优劣。
一、分科课程的特点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分类,分科课程属于知识性课程。
它的主要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助于保证学生的知识质量。
近代以来课程的发展以学科课程为代表,而学科课程是分科设置的,最好地体现了年轻一代学习系统、完整的科学知识的目标,最好地满足了近代教育的需求。
分科课程虽有突出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
例如,由于各学科自成体系,各科内容难以吐故纳新,相关学科之间也缺乏应有的横向交叉和联系;又由于知识分割过细,某些学科之间还存在不必要的重复,故占用了一些不该占用的教学时间。
由于分科课程存在这些缺陷,因而它不能完全适应快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客观要求,它面临着新世纪的严峻挑战。
2173什么是分科课程什么是综合课程两种课程相比各有哪些优
什么是分科课程,什么是综合课程,两种课程相比各有哪些优势与不足,你认为哪一种课程更适合在幼儿园运用,请结合理论与实例详细阐述。
学科”,什么是分科课程,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即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所谓“是指为了教学的需要,将一门科学的内容加以适当的选择和排列,使它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和某一级学校教育应当达到的水平,这种依据教学理论组织完整体系的科学知识,称之为“学科”。
学科体系不同于科学体系本身的体系,它既要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要达到学校教学的目标。
总之,学科所选择的内容应该是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般这些内容是比较稳定的。
分科课程优势:(1)分科课程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2)分科课程充分体现了各学科本身的规律和特点及各学科的教学规律和特点,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内容、教学方法、方式手段;(3)分科课程注重各学科传授给幼儿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体现了对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总要求;(4)分科课程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有利于幼儿掌握系统、科学的知识,并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5)分科课程注重发展幼儿的智力因素; ((6)分科课程注重教学的认知功能;(7)分科课程强调学习内容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8)分科课程的教育目标明确,操作性强,评价简易;(9)分科教学的教材统一,便于教师的组织和控制;(10)分科课程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教师为中心。
分科课程的不足与局限:(1)分科课程把幼儿园的上课(作业)作为主要的教育活动,变成单纯的知识、技能教育,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小学化的倾向;(2)分科课程过分强调学科内部的逻辑性,造成强烈的排他性,妨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新知识的吸收和课程内容的更新;(3)分科课程主要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和内在联系组织课程内容,忽视了幼儿本身的需求、兴趣、经验等心理特点;(4)忽视了幼儿动手操作及通过游戏进行活动和学习;(5)分科课程过于重视学科内部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割裂了知识的整体和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幼儿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造成幼儿缺乏对世界的整体认识以及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能力;(6)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讲授,只重视研究教学方法,不重视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和学习特点;(7)强调整齐划一,不重视个别差异,不能因人施教,不能让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再认识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再认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是两类不同课程组织模式。
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single-subject)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multi-subject)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性。
单从学科本身的发展来看,这两种课程组织形式各有其存在价值,学科的发展呈现分化和综合并驾齐驱的趋势。
因此,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都有其存在的必要,这两类课程的组织形式都不能随意彼此取代。
一、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是两种功能互补的课程形态。
两种课程各有独特的优越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关而非对立的。
首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区分是相对的。
我们知道,分科课程包含着知识之间的某种程度的综合。
一门学科既然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它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综合的基础之上的。
而开发出一门综合课程并将之作为课程计划的一部分之后,它也往往呈现出某种分科的形式。
分科是综合的基础,只有在深入分化的基础上,才能有较高水平的综合。
否则,综合就显得极为肤浅。
例如,古代社会的科学是综合的,但因为缺少分科的基础,它也只能是低水平的综合。
现代生命科学之所以在本世纪取得重大进步,是和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细胞学等本身的进步分不开的。
其次,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是两种功能互补的课程形态,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孰优孰劣对两种课程进行评判。
针对不同的认识特点、发展要求和社会背景,它们各有独特的优越性。
分科课程注重知识的逻辑结构,而综合课程强调知识的丰富性;分科课程注重知识的相对独立性,而综合课程强调知识的普遍联系性;分科课程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综合课程更强调学生的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分科课程注重教学的认知功能,而综合课程则强调教学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概括地说,分科课程组织的逻辑起点是知识,而综合课程组织的逻辑起点是经验,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知识和经验都是个体发展必需的条件,二者共存在实践情境之中,构成课程组织的资料来源。
什么是分科课程?什么是综合课程?两种课程相比各有哪些优
什么是分科课程?什么是综合课程?两种课程相比各有哪些优势与不足?你认为哪一种课程更适合在幼儿园运用?请结合理论与实例详细阐述。
答:1.分科课程:在教育史上最有影响,最一贯的主张就是纵向组织课程内容,即分科课程。
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即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都可以说是最早的分科课程,故又称传统分科课程。
近代学校的分科课程是从文艺复兴以来逐步形成的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2.综合课程:综合教育课程就是把教育的主体、客体、中介及家庭、社会环境等各种教育要素综合起来,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以各领域的知识内容为主导线索,有机地构成一系列教育主题,在强化课程整体系统功能的思想指导下对幼儿实施教育。
3.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优势与不足: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是两类不同课程组织模式。
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single-subject)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multi-subject)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性。
单从学科本身的发展来看,这两种课程组织形式各有其存在价值,学科的发展呈现分化和综合并驾齐驱的趋势。
因此,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都有其存在的必要,这两类课程的组织形式都不能随意彼此取代。
一、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是两种功能互补的课程形态。
两种课程各有独特的优越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关而非对立的。
首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区分是相对的。
我们知道,分科课程包含着知识之间的某种程度的综合。
一门学科既然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它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综合的基础之上的。
而开发出一门综合课程并将之作为课程计划的一部分之后,它也往往呈现出某种分科的形式。
分科是综合的基础,只有在深入分化的基础上,才能有较高水平的综合。
否则,综合就显得极为肤浅。
例如,古代社会的科学是综合的,但因为缺少分科的基础,它也只能是低水平的综合。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举例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举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两种不同类型的课程。
分科课程通常指的是根据学科领域划分的课程,如数学、物理、化学等;而综合课程则是跨学科综合性的课程,如综合实践活动、综合素质评价等。
下面将以这两种课程为题,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
分科课程:1. 数学课程: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涉及到数的概念、运算、代数、几何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可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 物理课程: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可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运作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3. 化学课程: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化学可以了解物质的结构和反应,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4. 生物课程: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体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可以了解生命的起源、结构和功能,培养科学探究和生态意识。
5. 历史课程: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过去事件和发展变迁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文化传承,培养历史思维和文化素养。
6. 地理课程: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地理可以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地理思维和环境意识。
7. 政治课程: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体制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政治可以了解国家政治制度和公民权利义务,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8. 语文课程:语文是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可以提升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9. 英语课程: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可以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竞争力,培养语言运用和跨文化意识。
10. 音乐课程: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可以培养审美能力、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提升艺术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综合课程:1. 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开展的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矛盾倾向和存在价值一、分科课程的特点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分类,分科课程属于知识性课程。
它的主要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助于保证学生的知识质量。
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
例如,由于各学科自成体系,各科内容难以吐故纳新,相关学科之间也缺乏应有的横向交叉和联系;又由于知识分割过细,某些学科之间还存在不必要的重复,故占用了一些不该占用的教学时间。
二、综合课程的特点综合课程,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分析,属于实践性课程。
综合课程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周围事物的态度,使他们充分发挥综合知识的优势,当然综合课程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当课程设计侧重于某一方面问题的探讨和解决时,大多数课本均以一系列这方面的问题为主线,以专题的形式编排,其结果势必对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顺序性带来一定的缺陷。
特别是前后知识的衔接,不如分科课程那么有序,那么严密。
至于社会、学生和知识体系之间的合理综合化,虽然课程的设计者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但由于学科的综合程度发展很快,所以,对这几个要素的有效整合,还显得相当薄弱,顾此失彼的现象时有可见。
综合课程对于科学概念和原理的陈述都是为了展示科学思想的根本一致,找出各学科的内在联系,打破原来的分科体系,以便于学生统一掌握科学的普遍规律和研究方法,系统地观察、思考、理解和解决问题。
以多门学科的共同点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综合课程,不是以客观世界某一种运动形式或某一种物质结构、物质形态作为研究对象,而是以许多不同的运动形式或许多不同的物质结构、物质形态的共同点作为研究对象。
如机械制造技术,它是在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夹具设计等学科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形成的,以零体的加工工艺为研究对象的综合学科。
通过“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这一共同点,它把机床、刀具、夹具、量具贯通起来,并在概念、语言、方法等方面筑起了一座座由此及彼的桥梁。
显而易见,综合课程不是各科简单相加的拼盘,而是知识的共同点和其基本结构在统一规则下的重新组合。
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各自优缺点
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各自优缺点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各自优缺点学科课程优缺点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
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课程,进行教学。
优点在于:1、以浓缩的形式集纳人类在各个基本学科领域探索的成果,间接经验的容量较大,有利于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2、便于按知识逻辑顺序组织教材,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3、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主要缺点有以下几点:1、科目繁多的学科课程导致总体课程体系臃肿不堪,同时也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2、学科课程以分门别类的方式组织和编排,而学生的现实生活却是完整的,这种课程上的人为的割裂,造成学生认知结构的支离破碎,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3、由于学科划分过细,造成知识面过窄,内容偏深偏难。
4、各学科相互分离,彼此孤立,造成学习内容相互分离甚至脱节。
5、具体的某门学科课程对于该学科的一位未来专家或专业工作者来说是必备的,但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也许是多余的,因为它们与日常生活和学生的经验缺乏联系。
学科自身的需要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往往有冲突,学科教师面临这种冲突时,往往容易牺牲学生的利益,迫使学生服从学科的要求。
综合课程优缺点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综合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1、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能力。
2、综合课程减少了课程的门类,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3、综合课程从生活、社会的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两大缺点:1、编写综合性的教材书难度大;2、教师难以胜任。
[小学]课程的类型
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
由于课程工作者的哲学观和教育观等的不同,学校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便形成了不同的课程思想和理论,依此为指导就设计出不同种类的课程。
课程的种类名目繁多,支配其间的课程理论也流派纷呈,以下主要介绍在课程史上影响较大几种课程的类型。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根据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并从课程体系出发,整体安排它们的顺序、授课时数及期限,分学科进行安排的课程。
学科课程是依据知识的门类分科设置的;课程内容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来选择和安排,重视学科内容的内在联系;强调教师的系统讲授。
学科课程使相同或相近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连贯起来,形成逐步递进、内容连续的逻辑系列,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递;所授知识、技能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便于老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课程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学生的兴趣及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可能会压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
它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活动课程突破学科局限、重视直接经验,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
它的优点在于: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有利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交往和组织能力、创新与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同时,由于重视儿童的动机、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个性。
它的不足在于:课程内容及安排往往没有严格的计划,不易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从学生知识经验的来源上看,活动课程一般与学科课程相对应。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一、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是指根据不同的学科领域划分的课程,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分科课程的设置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某一学科,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1. 文科类课程文科类课程主要包括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
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历史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地理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政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让学生了解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政治现象。
2. 理科类课程理科类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
数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使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生物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的发展演变,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 艺术类课程艺术类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学科。
音乐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和表达情感。
美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
舞蹈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舞蹈表演能力,让学生感受舞蹈的美妙和表达情感。
戏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让学生学会表演和表达自我。
二、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指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的课程,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课程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1. 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方法。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辩证关系
0 2 / 2 0 1 3 1 3 5
三、 两者 在 功能 上 是 互 补 的
本学科有关 的部分 , 而忽视那些用来解决综 合问题 的交 叉性知识。而对学
分科课 程与综合课程 的出现并不 是简单 地 由客观世界 本身具 有 的特
生来讲 。 就认 为不 同学科之间有严格 的界 限。由此看出学科之 间的知识 交 点决定的 , 从 某种程 度上 说是 由人 的认识 发展 阶段决 定 的。因而在 教学 叉点在教与学 中都被忽略 , 老 师和学生的知识 面都受到传统分 科教学组织 中 , 两者以不同的认识水平为基 础 , 承担 着不 同的教学 任务。人 类认识 客 形式 的限制 。还有 , 当今与未 来世界 都面 临越 来越 多错综 复杂 的问题 , 而 观世界有两种方式: 分 析和综合 。“ 分析是把整体分解 为部分 , 把复杂 的事 趋于僵化 的现有学科体 系又难 以纳入人 类研 究的最新成 果 , 与更新课程 的 物分解为简单要素分别加以研 究的一种思维 方法” 。分 析重视事物 自身的 需要之 间也形成尖锐的矛 盾。因此 , 人 们纷 纷献计 献策 , 向综合课 程探 求 特点 , 了解事物的个性和特殊规 律。在客观 世界 中, 组成 事物 的各 个部 分
课程是一种新 的课程类型 , 是 作为分 科课程 的对 立面 出现 的 , 因而极 力推 的逻辑性 、 独立性 。 而综合课程更 强调知识 的丰 富性、 联 系性 ; 分科 课程 注 而综合课程 更注重 教育 的心理 、 社 会和 整体功 能。因 崇综 合 课 程 。其 实分 科 与 综 合 的关 系 在 课 程 发 展 过 程 中都 是 由 来 已久 的 , 重学生的认知功能 , 两者在功能上市互补的 , 分科 的彻底取 消与不 加节 制的综合 都是 有害 古代或者早期 的课程是 以整体 、 综 合为特征 , 但“ 古代 的综 合是 低水平 的 , 此,
课程的分类
课程的分类导读: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由于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判认维度上的差别,课程类别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当前课程概念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必将有助于我国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对话与互动,也必将对现行的课程改革有所裨益。
课程的分类一、从知识组织形式的维度上分类在知识的组织形式上,有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两类说法,这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用二分法思维方式对课程进行分类的方法。
综合课程是指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来考察和探究世界知识的课程。
综合课程意味着包含源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课程要素,并将这些课程要素以某种方式与一个主题、问题或源于真实世界的情境联系起来。
比如,学生可以把生物学、化学、地球科学、物理学等分散的学科整合起来去研究环境问题;分科课程则是一种单学科的知识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但是我们又不能简单地把分科课程与学科课程等同起来,一是因为两者分属不同的分类层面,存在着彼此之所以成立的范畴;二是因为前者主要适用于基础教育领域,后者则更适合于高等教育领域。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知识组织形式之间既存在差别又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综合课程是在当今世界知识急剧更新、学科门类与交叉学科不断增多和学科知识不断分化后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时又是人们解决世界出现的诸多新问题,认识新现象的自然产物。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功能互补的两种课程。
二、从课程行政管理的维度上分类1999年6月13日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第14条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由此可见,我国中央集权型的课程行政管理体制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正在朝着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并存的方向改革。
地方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和本地区的实际需要来制定和管理地方课程;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可从本校的传统与优势,来开发并管理本校的课程,但必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各自优缺点
学科课程.分解课程.运动课程各自优缺陷学科课程优缺陷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意以学科为中间来编定的课程.主意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响应科学范畴中拔取常识,依据教导教授教养须要分科编排课程,进行教授教养.长处在于:1.以浓缩的情势集纳人类在各个根本学科范畴摸索的成果,间接经验的容量较大,有利于体系传承人类文化遗产;2.便于按常识逻辑次序组织教材,使常识体系化,有利于向学生传授体系的科学文化常识;3.有助于组织教授教养与评价,便于进步教授教养效力.重要缺陷有以下几点:1.科目繁多的学科课程导致总体课程体系痴肥不堪,同时也会加重学生的课业累赘.2.学科课程以分门别类的方法组织和编排,而学生的实际生涯倒是完全的,这种课程上的工资的割裂,造成学生认知构造的支离破裂,晦气于学生分解才能的造就和成长.3.因为学科划分细致,造成常识面过窄,内容偏深偏难.4.各学科互相分别,彼此孤立,造成进修内容互相分别甚至脱节.5.具体的某门学科课程对于该学科的一位将来专家或专业工作者来说是必备的,但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也许是过剩的,因为它们与日常生涯和学生的经验缺少接洽.学科自身的须要与学生的须要和兴致往往有冲突,学科教师面对这种冲突时,往往轻易就义学生的好处,迫使学生屈服学科的请求.分解课程优缺陷分解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常识范畴,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范畴组成的课程.分解课程重要有以下几个长处:1. 分解课程打破了学科间的界线,有利于造就学生对事物的整体熟悉才能.2. 分解课程削减了课程的门类,有利于减轻学生的累赘.3. 分解课程从生涯.社会的实际动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有利于造就学生的着手才能.两大缺陷:1.编写分解性的教材书难度大;2.教师难以胜任.运动课程优缺陷运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儿童中间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峙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运动的兴致和念头为中间组织课程.是以,运动课程也称念头论. 运动课程的思惟可以溯源到法国天然主义教导思惟家卢梭.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发扬了这一思惟,杜威的课程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间课程”.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运动课程具有以下长处:1.看重学生的须要与兴致,尊敬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进修的自动性.积极性的施展;2.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有利于学生在与文化,与科学常识的交互感化的进程中,获得人格的不竭成长;3.强调实践运动,看重学生经由过程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有利于造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4.看重课程的分解性,主意以社会生涯问题来统合各类常识,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全熟悉.运动课程的缺陷重要有:1.过火地夸张了儿童小我经验的重要性,疏忽体系的学科常识的进修,轻易导致“功利主义”;2.疏忽儿童思维力和其他智力品德的成长,往往把儿童日常生涯中个体经验的感化绝对化而失落臂及这些经验本身的逻辑次序,成果学生只能学到一些支离破裂的常识,下降了学生的体系常识程度;3.对于习惯了学科课程的讲解方法的教师而言,运动课程的组织较艰苦.。
必须要Pick的几种课程类型 ——分科和综合课程
必须要Pick的几种课程类型——分科和综合课程课程类型这一知识点在教育类考试中是一个常考考点,而且容易混淆。
考查形式多为识记类题目,主要是对划分依据、概念、例子进行区分和把握。
基本上是客观题,客观题主要以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的形式出现,同时综合课程的四种类型也要注意理解、识记、区分与掌握。
以下主要就其中必考的类型展开,具体知识点为:(二)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1.分科课程又叫科目本位课程,是指从不同门类的学科中选取知识,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分科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程。
分科课程与学科课程基本上是一致的。
2.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
相关考题:1.小学《科学》课程整合了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内容,这种课程属于( )。
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合并课程【答案】B。
2.要求围绕一个核心组织教学内和教学活动的是( )。
A.综合课程B.活动课程C.核心课程D.学科课程【答案】C。
3.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分类,可将课程分为( )。
A.分科课程B.显性课程C.隐性课程D.综合课程【答案】AD。
4.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是( )。
A.核心课程B.融合课程C.潜在课程D.广域课程【答案】ABD。
5.核心课程是以人类基本活动为主题而编制的课程系统。
( ) 【答案】√。
整合教学与分科教学的优缺点
儿
1、各科知识编排比较全面系统,这样根据培养幼儿目标,通过教学,幼儿可以获得某一阶段上相对较全面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幼儿在接受各科教学课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各学科分别交替进行教育,可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完整的生活经验,有助于保证幼儿的知识质量。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它强调以幼儿的活动为中心,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编制的起点,重视依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的变化不断调整和组织课程内容。这种方式有利于幼儿个人的直接经验的发展。
1.容易把知识分割开来,容易单科拔高,出现小学化教学的倾向,不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2、知识传递较多,而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活动形式,而这样的活动形式较多。
3、由于科目分化容易造成忽视各科目间的联系以及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忽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不利于幼儿掌握系统的知识。
4、教学的模式是填鸭式,孩子是被动的学习。
1、对老师的素质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2、主题活动老师也是在探索中进行的,缺乏相应系统的理论,专家的指导。
幼
儿
1、主题的多种来源,实现师幼的互动,引发幼儿的探究行为,贯穿活动始终,才能更好使幼儿发现身边事物,掌握生活中的知识,从而达到教学整合的真正目的,幼儿上课的出席率提升。
2、对教室内进行的活动及学
习具有高度的参与感。
7、整合课程按照儿童的经验、
兴趣、好奇心和活动特点来编制的,比分科课程按逻辑的原则编制更有助于学习。
8、培养了幼儿关注社会、人生、周围事物的态度,使他们充分发挥综合知识的优势。
11、宽松的自主状态下,幼儿容易出现偏科,发展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衡的现象。
2、幼儿已有经验不足,自我获取新经验的能力有限。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
赫尔巴特:
第一个明确提出课程综合化问题并进行系统理论论证的教育家 认为孤立的、支离破碎的教材不利于以德性或意志为核心的完 整人格的形成,教材应该以德性或意志为核心彼此关联起来。
总之,相关综合课程的本质是知识 认为所有学科综合起来的根据——以德性陶冶为目的,以道德 的综合——以道德知识为核心,把一切 知识为一切教材的核心,从而实现整个教学内容的“客观性统合”。 教材加以逻辑地关联、整合。
有“全
球意识”的人为目标的综合教育。 主要目标 P273 S3 创始者:贝克尔 4、主要类型:“多学科模式” “科际模式”
1
涵义与基本类型——儿童本位综合课程
⑴定义:儿童本位综合课程(综合经验课程)是以 儿童当下的直接经验、需要、动机、兴趣和心理发 展为课程整合的核心,其目的是促进儿童的经验生 长和人格发展。
3
与分科课程的关系
区别:
综合课程: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 分科课程: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
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 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学科的综合趋势表现突出:三代交叉学科 学科分化趋势表现突出:经济学在近30年派 第一代:“边缘科学” 生出一百多门分支学科等等 第二代:“综合性科学” 第三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合流
儿童中心论:儿童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充分地自由表现,教师的使
命就是服从儿童的需要并为儿童的自由表现创设情境。“兴趣”“自 由”“自发性”是基本词汇。
2
历史发展—20世纪综合课程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20世纪70特别是80年代以来: 20世纪中叶以后:
将几门相似学科的知识结合成为一个学科领域(价值观教育) 缚。 表现:分科课程盛行近20年 具体表现:1、不同国家对课程的综合化有不同的理解 表现:“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批判分科课程 美国—“课程改革运动”倡导“学术中心课程” — 2、大多数国家的价值观教育和环境教育是综 根 意义:继杜威之后,综合课程理论的又一次历史性进步,为 合进行的。 综合课程的发展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综合 本特征:“专门性”,强调分科。 课程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
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课程是指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而分科课程则是指专注于某个特定学科领域的课程,旨在深入学习和掌握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综合课程的特点是广泛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综合课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并通过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综合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分科课程的特点是针对某个特定学科领域的深入学习和掌握。
分科课程通常是在综合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某个学科进行深入研究。
分科课程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探索某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在该领域中成为专家或专业人才。
分科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等,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综合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综合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全面发展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而分科课程则注重培养学生在某个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和技能。
分科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某个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分科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某个领域中成为专家或专业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的设置应该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综合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而分科课程则可以帮助学生在某个特定领域深入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专业能力。
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
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都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的设置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方向进行合理安排,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科课程是指从不同门类的学科中选取知识,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分科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程。
分科课程与学科课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分科课程强调的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而学科课程强调的是课程内容固有的属性。
又称"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有较强的逻辑体系,注重知识的传授,知识相对独立。
从课程开发来说,分科课程坚持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本学科知识的优先性;从课程组织来说,分科课程坚持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为线索,强调本学科自成一体。
优点
第一,有助于突出教学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它是学生简捷有效地获取学科系统知识的重要途径;
第二,有助于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科尖端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科技的发展;
第三,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教师易于组织教学和进行评价活动,
第五、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
缺点
但是,分科课程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容易导致忽略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容易导致将学科与学科彼此之间割裂,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应该承认现行的分科课程这些缺点是比较突出的。
分科课程在近代的一统天下,而且越分越细,门类越来越多,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容易将本来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割裂开来,使学生不能从整体上去把握知识,分科课程的知识传授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形成被动学习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模式。
因此,近代教育中综合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综合课程是一种主张整合若干相关联的学科而成为一门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
根据综合课程的综合程度及其发展轨迹,可分以下几种:
一是相关课程(Correlated Curriculum),就是在保留原来学科的独立性基础上,寻找两个或多个学科之间的共同点,使这些学科的教学顺序能够相互照应、相互联系、穿插进行。
二是融合课程(Fused Curriculum),也称合科课程,就是把部分的科目统合兼并于范围较广的新科目,选择对于学生有意义的论题或概括的问题进行学习。
三是广域课程(Broad Curriculum),就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
四是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这种课程是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内容,社会问题就象包裹在教学内容里的果核一样,又被称为问题中心课程。
前三种课程都是在学科领域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综合的课程形式,它们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是旧的学科课程的改进和扩展;而核心课程则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的。
课程优点
1、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能力。
2、综合课程减少了课程的门类,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3、综合课程从生活、社会的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合课程理论
存在依据
首先,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是人类知识发展本身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趋势。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知识的发展呈现出两种相反相成的趋势:一方面,随着人类认识世界的程度不断加深,各门学科不断分化,分支学科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学科的综合趋势也相当明显,新兴的交叉学科、横断学科、边缘学科的诞生层出不穷。
事实上,学科之间相互隔绝与封闭,不利于学科自身的生长与发展。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学生认知的发展与生长。
其次,综合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消除学生孤立地看待各门学科知识的现象,形成完整的世界观;有助于学生探寻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发现新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广阔的认知视野,提升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使学生学会综合性地解决问题等等。
综合课程的最大的问题在于,综合课程容易成为传统学科知识简单的、机械的拼盘与混合,有人将这种综合课程称之为知识的"大杂烩",显然,知识的拼盘式"综合",并不会达到设置综合课程的本来目的。
其次,综合课程虽然照顾到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但很容易导致学生浅尝辄止的学习。
代表人物
明确提出课程综合化问题并对之进行系统理论论证的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①]①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德性或意志。
孤立的、支离破碎的教材不利于以德性或意志为核心的完整人格的形成,教材应以德性或意志为核心彼此关联起来,即是说要以儿童的"思想圈"为出发点,选择相关的教材学习,从而使新的观念群不断同化于已有的观念群之中,最终指向于完整人格的形成。
这就是赫尔巴特的"相关综合课程论"。
赫尔巴特的弟子齐勒(T.Ziller)、赖因(w.Rein)等继承并发展了赫尔巴特的"相关综合课程论"。
齐勒主张把宗教性、道德性教材,即他所谓的"意念教材"(Gesinnungsstoff)作为统合所有学科的中心点,由此达到教育的终极目的--道德性和宗教性的陶冶,在这一点上,与赫尔巴特是完全一样的。
不过齐勒也作出了发展赫尔巴特理论的积极尝试。
我们知道,赫尔巴特的"相关综合课程"找到了把所有学科综合起来的根据--以德性陶冶为目的,以道德知识为一切教材的核心,从而实现了整个教学内容的"客观性统合"(教材逻辑的统合)。
但是,怎样把"客观性统合"与儿童的人格整体关联起来("主观性统合"),从而实现两种统合的统一?赫尔巴特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齐勒通过倡导"文化史阶段说"
(Kulturgeschichtliche Stufen)作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尝试。
在"文化史阶段说"看来,个人的发展复演了种族文化的发展,因此可以把人生发展的阶段与种族文化发展的阶段对应起来,以整合所有学科内容。
这就是齐勒的"中心统合法"。
赫尔巴特的"相关综合课程沦"深受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影响。
裴斯泰洛齐认为,课程应从儿童自我出发,根据各种能力所固有的法则去发展人类本性所固有的能力,借助德性的形成,和谐地、均衡地实现种种能力的发展。
赫尔巴特的"相关综合课程"同样以儿童自我为出发点,但赫尔巴特的"自我"已不是裴斯泰洛齐的"内在的自我冲动"了。
在赫尔巴特看来,情感和意志不过是从表象或观念的力学关系所产生的衍生状态。
离开了作为意识内容的表象或观念就没有自我。
自我的统一在于意识的统一,意识的统一在于其内容--表象的统一。
因此,课程的综合本质上是知识的综合--以道德知识为核心,把一切教材加以逻辑地关联整合。
但是,同样是裴斯泰洛齐的理论,却发展出了另外一种迥然不同的综合课程理论,这就是"经验综合课程"。
"经验综合课程"的理念和操作模式集中体现于20世纪初德国的"合科教学"运动以及在1920年至1930年发展至高峰的美国的"活动课程"运动。
"经验综合课程"以末分化的整体的儿童为核心整合学科,既然儿童是未分化的,教学也必须是未分化的、综合的,教师不必事先准备好教案,而要根据儿童在特定情境中的表现,随机应变决定题材,在这里,乡土的事物、儿童的直觉与经验置于课程的中心,儿童的即时性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构成了课程整合的核心。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