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研究论文纲要

合集下载

大众传播学导论提纲

大众传播学导论提纲

龙《大众传播学导论》绪论1、传播学研究是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

2传播学研究发端于30、40年代美国,至50 年代形成自己体系,我国的研究始于80年代。

3、传播学界的五大先驱(1)拉斯韦尔:五W模式(2)拉扎斯菲尔德:意见领袖、二级传播、固定样本法、有限效果论(3)卢因:守门人(4)霍夫兰:个人差异论、军队(5)施拉姆:开山鼻祖、传播模式4、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1)传播学注重理论研究,而新闻学则注重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原理为重点,而新闻学以“术”为重点。

(2)从研究对象上看,新闻学研究的围相对窄些。

(3)从研究容上看,有差别。

(4)从研究方法上看,单调(新闻学),全面系统(传播学)5、传播学研究的方法(1)容分析法:材料易获取、费用较低(2)社会调查法:民意调查、民意测验(3)实验分析法(控制实验法):多用于传播对象对传播容的反应。

不一定可靠刺激因素的设计与现实不一致。

第一章传播的一般原理概述第一节什么是传播传播的定义:(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劝服说)突出强调传播是有目的的。

(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不同反应。

(交流说)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

第二节传播与语言学、符号学研究信号: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存在与否的信息。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基本要素,不仅表示……,它还使人能够引出指说对象的概念。

区别:(1)信号可以通过生物遗传的方法掌握,而符号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掌握和运用,信号活动一般只能在相当固定的时空场合,并结合特定的客观事物进行。

而符号具有超越时空力量。

人所创造的符号一经约定俗成便可在广阔的空间围和时间围发挥作用。

(2)符号是人类独有的。

(3)符号可以表达信号所无法表达的抽象概念,可以用来表示事物表象掩盖下的性质特征和围。

(指抽象能力)共同性:指说性3、意义理论、语言一般特性、传播互动障碍、语言互动原则(教材缺,参见大纲)第三节传播的基本要素及方式教材中九要求,与大纲八要素比(情境、传播者与受传者、信息与通道、制码与译码、噪音、传播效果、经验围、反馈)增加能力和行动。

大众文化传播论文资料

大众文化传播论文资料

美电视剧中国隐形流行剧迷文化水平较高像大海一样深邃,像天空一样湛蓝;用理性的眼光剖析事理,用客观的态度报道事件2007年1月22日,“休假”已久的美国电视连续剧《越狱》即将重登荧屏。

在中国,这一消息早就在“越狱迷”中传说已久了。

短短4天内,百度“越狱吧”一条相关内容的帖子点击率就超过了1万次。

2006年,《越狱》在中国受到了空前的追捧。

受此影响,近几年一直在国内秘密流行的美剧终于走出了网络,进入了主流媒体和大众的视野。

美剧在中国的流行有着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

这次,国外主流媒体也没有一如既往地高举知识产权的大旗加以抨击,而是将此作为一个有价值的文化现象进行讨论。

为什么美剧会如此火爆?美剧与其他电视剧的区别究竟何在?对于美剧的流行,或许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观察角度。

但是,在大众追捧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些带有共性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流行文化符号。

家住广州五羊新城的小李,本周一在网上发布合租信息,她给对方最大要求是,必须超级喜欢看《越狱》和《老友记》。

就在她的帖子后面,截至昨天下午已经有33个跟帖——他们不是要租房,而是向小李打听在哪里可以租到《越狱》和《老友记》。

美剧,从未有如此火爆。

不过,到下一周,它还会更火——美国FOX电视台昨天刚刚发布消息,众多《越狱》迷期待的第二季14集及后面的故事,将从下周一晚上继续播放。

从北美传来的利好消息还包括:《靓太不易做》第3季、《24》第6季和《CSI》第7季等8部美剧都已经陆续从本月起开始继续播出。

随着美剧在中国的流行,“季”这个词也逐渐为人所知。

季,英文为season。

美国的电视剧跟NBA等职业体育联赛一样,按照季来播出,从每年秋天到第二年初夏为一季。

但也有很多片子是要到季中才播出的。

如果某部剧集收视率不理想,就可能被停播。

有时恰逢大型赛事或圣诞节,一停就是个把月。

八成美剧迷大专以上文化在两三年前,美剧还只是少数人的专利。

美剧,有着明显的语言门槛,同样也在传播渠道上多受限制,更因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流行初期,大多数国内观众是那些熟练使用网络资源、英语较好、有空闲时间的年轻人。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研究论文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研究论文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研究论文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媒体的普及,人类已经进入了大众传播时代。

大众传媒如电视、互联网等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娱乐和信息来源,并且对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大众文化研究则是研究大众媒体所传递出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以及这些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大众传媒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首先,大众传媒能够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在同一时间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看同样的节目或读相同的信息,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得以加强。

其次,大众传媒能够不断革新自身,更新世界观和文化形态,并引领大众的审美和文化观念。

最后,大众传媒也能够影响着大众的道德和价值观念,这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大众传媒对我们的影响也存在着负面的一面。

作为商业媒体,大众传媒往往会以追求利益为前提来制作新闻和娱乐节目,而不是关注真相和公平,这就会带来很多的虚假消息和误导。

此外,大众传媒普及过程中也使得电视和互联网成为了不良信息的传播者,如色情、恐怖以及暴力等,让人们的道德和文化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大众文化研究正是针对以上的情况而进行的,它会关注媒体所传达出的文化价值观念、文化形态以及文化认同等问题,并尝试从中找到影响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这种研究还会分析大众媒体所代表的文化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如何在社会结构的不同层面影响着大众的生活、社会关系、消费以及政治信仰等。

在国内,大众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了自己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论。

在学术领域中,大众文化研究更是以其批判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成为了各种大众媒体所传达的各种信息的曝光者。

这种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还在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众传媒背后的意义和真正的文化价值,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知和理解这样的文化形态,从而更好地肯定并推动现代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了当代学术界的热点和关注点。

大众传播论论文

大众传播论论文

大众传播论论文0910551204 刘泽宇我对“大众传播学论”的认识说到大众传播活动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兴起,可从两个视角上进行审视,一是历史学的视角,一是社会学的视角。

从历史学的视角看,大众传播是现代文明的衍生物,它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兴起而兴起,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事实上,有史以来人类的传播活动已经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最早是口语传播,接着是突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文字传播,然后是大规模复制信息的印刷传播,最后就是将全球日益连为一体的电子传播,而电子传播又经历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这样一个三级跳。

这里,前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现代文明之前,而后两个阶段即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则都隶属于现代文明。

所谓大众传播,一般指的是印刷传播出现以后的事情。

现代以前的人类传播活动,不管是口语传播还是文字传播,都只能称为小众传播,当时的各类传播活动不仅范围小,信息少,而且影响也非常有限。

这种不发达的传播状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技术方面的,一是社会方面的,技术方面的原因在于传播手段的落后,传播手段在大众传播学里叫媒介或传播媒介,汉语里也称媒体或传媒,当时的传播手段或媒介主要就是口语和文字,其次还有一些辅助性的媒介,如烽火、刻石、驿马、信鸽等,而这些媒介的局限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跟当时的战争规模受制于冷兵器是一个道理。

社会方面的原因,则是指那时人们的生产活动与社会交往都比较简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彼此之间没有多少需要沟通的情况,没有什么需要交流的信息,所谓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

这种情况随着现代文明的兴起而逐渐发生变化。

现代文明起源于5百年前的欧洲,然后通过殖民扩张而一步步向全世界蔓延。

它给人类传播活动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使过去的小众传播逐渐成为现在的大众传播。

其间变化的原因,也可分为技术方面的和社会方面的。

在传播技术方面,近代来出现两次革命性的飞跃,这就是15世纪中叶兴起的活字印刷术和19世纪中叶亮相的电子传播术。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1)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1)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1)《大众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研究流派1、传统学派:注重挖掘传播活动的自身规律,出发点和着眼点都紧扣具体的传播时间,都同人们的实际传播经验密切关联,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成果都有明显的经验色彩,故又称经验学派2、批判学派:流派纷呈,主要有6大流派:1法兰克福学派、2政治经济学派、3思想统治理论学派、4文化学派、5社会科学学派、6多伦多学派其共同特征是反对美国传统学派以量化为主的微观传播研究;多援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试图从宏观的角度解释社会权力结构的运作以及媒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历史最为悠久的批判学派,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大、最主要的一个派别。

其前身是1923年的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

对现代资本主义文明进行系统的批判。

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由于科技文明的飞速发展和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使得强调效果、漠视价值的“工具理性”成为人们的一个认识取向。

在这种世界观的支配下,作为个体的人失去批判能力,无法对社会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成为“单向度的人”。

法兰克福学派希望以“批判理论”对大众进行启蒙。

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是大众文化最重要、也是影响最为深广的组成部分。

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是阿多诺和霍克海默于1947年在《启蒙辨证法》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将“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区别开来。

用来指称晚期资本主义下的文化产品具有标准化、规格化、可互换性、与虚假个人化等特性文化工业以科学技术的机械化生产为前提,以消费者的需求(虚假的需求)为导向,但体现的却是商人的利益,组织和控制的人们的休闲活动,西方理性因而成为了一种全面支配的理性,使得所有人都必须服膺于预定的标准,并且只能选择与接受文化工业提供的内容与方式。

文化工业理论常被批评其反映知识精英的品味。

文化工业:1、资本主义与工具理性2、文化的产业化与商品化:文化工业的特性不只是大量生产与机械化生产,而在于这种生产模式蓄意忽视产品的内在属性,并意图以此影响消费者的反应形式。

大众传播学论文

大众传播学论文

网络时代下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科目:大众传播学姓名:郑支良学号:2008041159班级:文院广播电视新闻系08级2班网络时代下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摘要:“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产生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进入了真正的网络时代,“使用与满足理论”也得到了复兴。

网络传播带来的是人类传播史上一场空前深刻的革命,它同时为“适用于满足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拓展了空间。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网络时代受众播客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将“使用与满足理论”比喻为“自助餐厅”:受众参与传播,犹如在自助餐厅就餐,每个人都将根据自己的口味及食欲来挑选饭菜。

自助餐厅里的主角是受众,媒介只是为受众服务。

也就是说,“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研究媒介——受众之间的一种趋向,这一趋向的核心主张是:受众成员对媒介产品的消费是有目的的,旨在满足某些个人的、经验化的需求,即人们观看电视与电影或阅读报纸与书籍等,实际上都在不同程度的使自己的某些需求得到满足。

①一、网络时代“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一)“使用与满足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复兴当家用电脑开始普及,互联网成为与传统四大媒介并列的传播媒介时,这些科技进步的成果也开始进入传播学研究者的视野。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复兴,也正是源于互联网的发展。

托马斯·鲁杰罗(Thomas Ruggiero)认为,“在每个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产生初期,使用与满足总能提供一种最前沿的研究方法”。

他提出了以计算机为中介的“提供了大量传播行为集合”的互联网的三个特性,供“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者考察:1.交互性“极大地加强了积极地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的核心概念”,因为大众传播中的交互性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传播过程中参与者能够控制和在相互交流中改变角色的程度”,它赋予受众更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2.去一体化是“媒介使用者从一个丰富的菜单中选择的能力……和传统的大众媒介不同的是,互联网之类的新媒介具有选择性,允许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量身定做”。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及导论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及导论
数据质量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为后续分析 做好准备。
数据分析与解读
描述性统计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样本的基 本情况和数据的分布特征。
结果解读
结合研究问题和假设,对统计结果进行解读 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推论性统计
运用推论性统计方法,如假设检验、方差分 析等,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THANKS
感谢观看
Hale Waihona Puke 文本分析法的优点可以对大量的文本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揭 示文本中的潜在信息和含义。
文本分析法的缺点
对于非结构化的文本数据,分析过程可能较 为复杂和困难;同时,文本分析的结果也受 到分析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04
研究设计与实施
研究问题明确
确定研究主题
01
明确研究兴趣点和目标,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研究
03
受众行为研究的理 论和方法
介绍受众行为研究的经典理论和 方法,如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 分层理论等。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研究
新媒体的特点和影响
探讨新媒体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模式的变革
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模式的变革,如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新型传播模式的出现和发展。
在跨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大众传播学研究可以探索新的研究路径,如计算传播学、数据 驱动的传播研究等,以推动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技术在大众传 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 的发展,这些技术将在大众传播 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自动化数据收集、智能数据 分析等。
结果呈现
将研究结果以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可视化 呈现,提高结果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

大众传播学(复习纲要)

大众传播学(复习纲要)

大众传播学(复习纲要)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第1节传播的含义一、什么是“传播”?传播不仅仅是人类的权利,而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其分类如下图:传播人类传播非人类传播社会传播非社会传播传播学中所使用的“传播”一词,限于“社会传播”这个范畴之内,是英语communication的对译词。

Communic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communicatio和communis。

其含义很多,包括:通信、传达、交流、交往、传染、交通等。

1、共享说:传者和受者对信息的分享2、影响说:传播是传者对受者施加影响的行为。

3、符号(信息)说:符号或信息的流动。

二、传播的特点(1)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传播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2节传播的类型第3节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一、传播学诞生的条件——经济:广告传播效果研究需要相应理论支持——政治:选举和两次世界大战对传播效果研究的直接催化——社会:迅猛发展的大众传播事业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学科自身机制的发展与演化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学以及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发展。

传播学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特征。

美国传播者施拉姆曾用“租界”、“绿洲”、“十字路口”等比喻来说明这一点。

二、传播学的形成传播学有着悠久的学术思想渊源,但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没有人专门研究传播问题。

许多学者只是从各处在的学科关心出发,附带性地对传播现象做了某种程度的考察。

我们可以从下列著作的发表看出传播学走上历史舞台的轨迹:1922年,李普曼(Walter Lippman)的《舆论学》出版。

1927年,拉斯韦尔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出版,较系统地研究了一战中的宣传。

1944年,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出版,系统研究大众传播与投票行为的关系,并且提出著名的“两级传播”理论。

《大众传播学》教学纲要

《大众传播学》教学纲要

2.我国传播学研究应坚持怎样的方针?
• 传播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应该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坚持 “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 方针。,
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 传播是人类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素质之一。 因此,不论是学习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还是学习社 会学专业、文秘专业等,都应该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 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史和基本规律,知道如何运用传播 学的原理与知识指导各种传播活动,知道如何通过多种渠 道获取所需信息,并知道如何避免信息伤害和信息污染,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大众媒介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社 会功用。
绪论
•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 掌握传播学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宗旨、学科特点和研究体
系,理解传播学、传播本质、传播规律的概念,了解传播学与传播 研究、传播理论以及传播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懂得学习和研 究传播学的方法与意义。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 什么叫传播学?
• 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本质和规 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 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 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6.传播学的学科特点是什么?
整体性 互动性 开放性 综合性 发展性
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体系
1、传播学就是宣传学吗?
• 传播学就是宣传学这一观点颇有市场,曾迷惑了 不少人。从传播学的起源看,早期的传播研究的 确很像宣传研究,如拉斯韦尔、霍夫兰、拉扎斯 菲尔德等人研究成果即是。但是,这两者毕竟是 有区别的,早期的研究态势也不能反映后来的研 究状况。传播学是将人类社会中一切信息传播现 象都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中自然也包括宣传 现象;而宣传学只把具有政治性、阶级性、观念 性的传播现象看作是自己的研究对象。传播学能 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视野来提示一般信息传 播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可以用来指导包括宣传活 动在内的一切传播活动;而宣传学只能从它本身 来揭示宣传规律,并且用来指导自己的传播活动, 但不能简单地用来指导一般的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论文.doc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论文.doc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论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任何人,都要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只不过影响的性质、程度不同。

以下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论文一、对于“大众心理学”的简单概括与理解既然勒庞把那些受集体精神支配的人称之为“乌合之众”,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加入到群体中去,又如何形成大众心理的呢?首先,人们从个体组织成为一个群体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勒庞在书中写道:“一个偶然聚集在公众场所的人,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从心理学意义上说,根本不能算是一个群体。

”[4]所以形成群体要有某种原因的激发,例如国家大事的影响、民族情结的爆发等。

其次,群体行为可以掩盖个人罪过。

正所谓“罪不责众”,群体具有数量上的优势,而个人在群体的庇佑下可以将责任放下,不具约束力地做事。

例如、抗议罢工等行为都是集体去做的,而单个个体是不可能也不敢于做这些事的。

当然这两件事情是需要集体的力量才能成功,但可以想象个体的心理,在集体的行动中他们是无惧的。

如此,人们便会轻易的选择群体,并追随群体了。

在勒庞的大众心理研究中,人们一旦进入群体,便会进入“无意识”状态。

这种“无意识”指的是群体的冲动、急躁、轻信、缺乏理性与推理能力。

当人们作为个体时是具备理性的,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分清善恶好坏,但当进入群体时,这种理性便丧失了,群体可能把一个无辜者作为众矢之的,例如,文革中的一些批斗、殴打行为。

然而,领导群体的一些意识观念并不需要多复杂,只需简单逻辑,例如,在一些推翻帝制的运动中,人们的观念是封建专制压迫人们无法生活,要推翻这种政权。

二十世纪纳粹屠杀犹太人时的观念则是犹太人人性恶劣,是低劣的种族,抢我们的饭碗,所以要消灭他们。

而犹太人是否人性恶劣呢,我们都知道犹太人是非常聪明的人种,而这种屠杀不过是种族主义等因素的结果。

而现今,电视演讲中激昂澎湃的话语使人们疯狂的投票,抗议游行中极具煽动性的词汇让人们奋不顾身,所以不论是历史还是现今,只要了解大众心理的特征,并且善加利用,都会是达到目地的有效手段。

1_大众传播学:大纲

1_大众传播学:大纲

第二轮(the second round )的讨论与发言

第一轮结束后,大致11月份开始,每个人要自 己思考研究问题,介绍自己的研究,包括:



研究问题:例如,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青 少年的互联网使用与政治参与;玩家参与网络游戏 的动机研究等 理论框架:如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如何解释网络游 戏参与动机 方法:如内容分析;深度访谈;问卷调查 主要发现:如,玩家参与网络游戏的动机包括:探 索、娱乐、逃避、虚拟现实对现实的补偿等

前半学期(the first round) 的发言与讨论

每次课5-7人发言 每人5分钟左右 发言内容:介绍一篇学术杂志上刊登的有关传播学的实证研 究
பைடு நூலகம்
(1)研究问题 (2)理论与研究框架 (3)研究方法 (4)研究发现
哪些学术杂志?



国际新闻界 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闻大学 台湾的《新闻学研究》(可上网搜索) 社会学研究 青年研究 其他有关的中文学术杂志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_大众传播学:大纲
教材:《传播学教程》,张国良著
课程目标


了解大众传播学的主要理论及其历史演 进 了解大众传播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学习如何将大众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应 用到中文有关的研究之中
课程计划

1, 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的含义 传播的类型 传播学的诞生 学习传播学的意义

2,传播的结构与模式


传播的结构 传播的基本模式

第一章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第一章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22
世界上最早的大学



1、1131年意大利 萨勒诺大学 医科 2、1158年意大利 波伦那大学 法科 3、1180年法兰西 巴黎大学 神学(哲学) 1168年牛津大学从巴黎大学分离出来 1209年剑桥大学从牛津大学分离出来
23
19世纪三大重要社会理论
进化论、精神分析论、马克思主义
24
“20年代以后,有四位学者的研究和学 术活动对传播学的建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被称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他们是拉斯韦尔、 卢因、霍夫兰和拉扎斯菲尔德。”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27

1946年 拉斯韦尔《宣传 传播 舆论》 首次 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

1948年 拉斯韦尔发表了传播学的经典论文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首次完整地 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基本 研究范围;
1949年 霍夫兰发表了《大众传播实验报告》;

28
韦尔伯· 施拉姆 Wilbur Lang Schramm1907—1987
34
【思辨研究、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
1、“新闻的本质是什么?” “怎样认识媒介真实?”


思辨研究
“新闻哲学” 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
35
36
2、“面对火灾,记者应该去救人,还是应该 坚持采访和记录火灾的全过程?” “哪一种新闻制度应该是最优越、最适合 当下中国的?”


规范研究
新闻伦理、新闻制度、新闻法规等的研究 “应该是什么” what it should be
定性研究(为什么)
以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 以解释主义和批判理论 主、客体分离,客体可以和能 为认识论基础,主张主、 够通过工具而认识。 客体互为主体,在互动中 能被重新建构。 以探求共同性、规律性为主, 适用于判断性和宏观研究 自上而下地提出理论和假设, 通过数据统计验证假设,强调 随机抽样,主张非参与性观察 以深度描述和分析为主, 适用于微观研究和过程研 究 自下而上地提出理论和假 设,假设可以不断修改, 强调目的性抽样,主张参 与性观察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代码:050306T1937学分与学时:2学分 3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程选修授课对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1.通过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总体把握新闻传播学的一些研究方法,了解包括从选题到设计研究框架,选择定性或者定量的研究方法等的一系列的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

2.通过实际调查研究方法的实践训练,基本可以实现将新闻传播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可以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的论文写作中能够灵活地掌握这些调查研究方法,使社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可以更好地为新闻专业学生服务,甚至是服务人生的理论学习与总结。

三、学时安排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如何选题教学目的与要求:区分研究主题与研究问题的不同。

研究问题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

研究主题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现象领域货问题领域。

教学重点与难点: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注意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注意清除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问题陈述必须清楚,最好运用变量的语言,采取提问的形式;问题的陈述同时最少还要包括两个变量;问题的陈述必须是可检验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研究问题与研究主题第二节选题的标准第二章研究设计的框架教学重点与难点:1. 定量研究2. 定性研究3.混合研究4.选择研究路径的标准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研究三要素第二节研究的三种路径第三章文献综述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习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查找文献、阅读文献,进行文献综述的写作。

2.掌握文献综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一些文献知识库的查找方法:中国知网:主题、关键词、题目、摘要、发表时间等;国家有关部门出版的各种统计资料和年鉴;一些外文资料库: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SCI);Social Science Index(社会科学索引,简称SSI)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大众传播学是一门研究大众传播现象、理论和方法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大众传播素养,掌握大众传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理解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的运作规律,并能够有效地利用大众传播手段进行信息传播和社交沟通。

二、课程目标1、理解大众传播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掌握大众传播的特点和功能。

2、掌握大众传播的基本理论,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受众等理论,了解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的运作规律。

3、了解大众传播的实践技能,包括新闻采访、编辑、写作、拍摄和剪辑等技能,能够有效地利用大众传播手段进行信息传播和社交沟通。

4、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和评价大众传播现象,理解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课程内容1、大众传播概述:介绍大众传播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探讨大众传播的特点和功能。

2、大众传播理论:介绍大众传播的基本理论,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受众等理论,了解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的运作规律。

3、大众传播实践:介绍大众传播的实践技能,包括新闻采访、编辑、写作、拍摄和剪辑等技能,能够有效地利用大众传播手段进行信息传播和社交沟通。

4、大众传播与社会:探讨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影响,分析大众传播现象,理解大众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大众传播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和评价大众传播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课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大众传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定义、含义和运用,使学生了解大众传播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理解大众传播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践操作,如新闻采访、编辑、写作、拍摄和剪辑等技能练习,使学生掌握大众传播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对大众传播的实际操作能力。

4、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如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导言大众传播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研究人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行为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大众传播学研究的方法导论,以帮助读者了解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大众传播学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人们在信息传播中的行为和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和媒体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以及信息传播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大众传播学的研究结果对于媒体和社会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范围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以及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研究范围涵盖了传播过程中的信息选择、接受、解读和传播的各个环节。

三、研究方法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多样,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

1.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大众传播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通过观察和实证数据分析来验证和解释研究问题。

实证研究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方式收集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模型建立来分析数据。

2. 理论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是大众传播学研究中另一重要方法,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来探讨和解释研究问题。

理论研究方法可以通过梳理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解释,并通过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方式来验证和论证理论观点。

四、研究过程大众传播学研究的过程一般包括问题提出、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阶段。

1.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起点,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问题的背景和目的,确定研究的范围和重点,并提出可行的研究假设。

2.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关键环节,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确定研究对象和样本,设计合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案。

3.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重要环节,研究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方式收集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核心环节,研究者可以使用统计分析和数据模型建立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结论。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写文献综述时要注意的内容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写文献综述时要注意的内容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写文献综述时要注意的内

一、在写作时需要内容新颖,由浅入深。

写综述的目的就是向读者介绍某一专题的动态,重点突出介绍新知识方面。

二、文献需要齐全,最重要的是要引用原著。

写文献综述最忌讳的就是文献不齐全就开始撰写。

作者要努力地去寻找文献,将同性质的文献归类。

三、忠于原著,有依有据。

综述的基本准则是忠于原著。

并不是简单的资料库存就能写出高质量的综述文章,它的要求就是把不同作者的研究成果及理性认识集合一起,需要加以分析评论,用事实来看论证。

四、行文通顺,言简意赅。

综述中引用的都是来自不同作者的原始文献,风格完全不同,还有就是外语翻译的理解水平不同,如果要把这些所有好的文献结合在一起,必然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整理才可以成为一篇综述。

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效果研究

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效果研究

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效果研究摘要: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新闻学等许多学科,都对大众传播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

在这些高度分化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在人们大众对传播的社会作用越来越关注的情况下,一门专门研究通过印刷或电子媒介对许多人进行有目的地传递信息的科学——大众传播学应运而产生了。

大众传播学从大众本身出发进行多方面系统地研究,使我们对宣传过程的研究立体化,这必然有助于暴露宣传事物的内部潜在内容。

大众传播媒介作为衡量时代进步的一个标尺,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且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改变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对信息、社会、娱乐、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Abstract:Many disciplines in the field of social sciences, sociology,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ism, mass communication, from their point of view the study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In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people the public are increasingly concerned about the social role of communication in these highly differentiated disciplines theory on the basis of a special study for many people through print or electronic media destination for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Mass media science learns to be shipped and produced. Mass media science from the public itself, starting many systematic studies, we study three-dimensional promotional process; this will inevitably contribute to the potential internal exposure to promotional things. The mass media as a gauge to measure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in people's live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lives of people close together, and change every aspect of people's lives at an unprecedented intensity; the mass media the spread of information, social, recreational, cultural, economic and other aspects have brought varying degrees of impact.关键词:大众传播媒介效果Key word: Mass communication Medium Effect引言:从人类社会诞生伊始,传播行为就相伴而生,古老的传播方式也许原始且效果甚微,但却不能否认它的价值,群居动物有哨兵这一职务。

大众传播学提纲

大众传播学提纲

大众传播学提纲名词解释1. 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收或者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

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信息共享活动。

2.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是研究人类如何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3. 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4. 信息:信息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就是物质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信息论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就是可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5人. 内传播:也称内在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内向传播相当于“思考”,即所谓主我(I)和客我(me)的对话。

6. 人际传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大众传播以外的其他人类传播类型,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7. 群体传播: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就是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在形成群体意识和群体活动方面有重要作用,这种意识又反过来成为群体活动的框架,对人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以保障群体的共同性。

8. 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9. 拟态环境:20C20S美国新闻工作者李普曼在《自由与新闻》中提出。

即信息环境,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10. 传播效果:一是传播具体效果,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

一是指传播的综合效果: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11.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也称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大众传播学和媒体研究

大众传播学和媒体研究

大众传播学和媒体研究媒体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每天都会接触各种形式的媒体,从广告到新闻,在网上浏览到社交媒体自媒体等。

这些媒体不仅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还可以影响我们的行为、想法和态度。

因此,媒体研究和大众传播学显得尤为重要。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媒体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媒体的影响。

研究重点涵盖了广告、新闻、宣传、意识形态的传输与影响、观众对媒体内容的接受方式和作用,以及媒体对文化和社会的作用等方面。

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媒体和社会的互动关系。

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如何正确地利用媒体中的信息,评估媒体的可靠性和客观性,以便更准确地了解社会现实。

媒体研究和大众传播学是一个多学科交汇的领域,其研究方法包括了实证研究、文献综述、内容分析、问卷调查等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媒体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并有助于建立正确的媒体理解。

同时,媒体研究也可用于指导媒体管理实践。

例如,针对某一社会群体对于媒体广告的接受方式,可以调整广告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广告宣传的效果。

又或者是针对媒体内容中的某些问题进行评估,从而更好地制定出媒体监管措施等等。

具体来看,媒体研究可以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传媒工业的经济性、影响力、媒体效应、传媒文化以及传媒史等等。

传媒工业的经济性,一方面是指媒体如何获得收益和盈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媒体所承担的社会、人文和文化责任。

影响力则涉及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范畴等多个方面,不同媒体具有不同的影响力,对社会、个人和组织等都有不同的影响。

媒体效应则是人们由媒体接受的信息所引发的心理、认知、态度、行为等反应和转化。

此外,传媒文化反映了一定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媒体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传媒史则是学科所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之一。

最后,正确认识和理解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及作用,对我们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媒体研究和大众传播学这门学科,并从中获得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应对媒体和信息时代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播学研究论文纲要媒介分析“medium/media”一词在英语中,意指不同事物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工具。

约翰·费斯克《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词典》第161页提到:“一般来说,媒介是一种能使传播活动得以发生的中介性公共机构(agency)。

具体点说,媒介就是拓展传播渠道、扩大传播范围或提高传播速度的一项科技发展。

”媒介,是传承人类文明最重要的物质载体。

通过各种媒介,我们得以在先辈的基础上不间断地开发生存的工具、技术和知识,得以互相交流、促进。

可以说,有了媒介,我们不再愚昧、孤立,活动不再限于狭小区域,视野不再局限于自身感觉;我们可以与亲朋好友联系,可以与古人的思想交会、碰撞,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

同时,媒介已成为一种获取利润的产业,一种能够左右社会的因素。

如今,媒介越来越被定义为技术性媒介,特别是大众媒介。

有时它用来指涉传播方式(如印刷媒介、广播媒介等),但更常用于指涉使这些方式成为现实的技术形式(如收音机、电视机、报纸、影片等)。

在几十年前,也许极少数中国人会清晰、完整地看到大众媒介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以及大众媒介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之后,各种新兴媒介迅速崛起,伸向社会各个领域。

因此,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社会发展过程,从既成的历史中梳理出有媒介参与的一条社会史线索。

本文主要从媒介的发展史、媒介的融合趋势以及媒介与社会的关系三个方面对媒介进行分析研究。

一、媒介的发展进程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没有语言和文学的终结,人类就不能摆脱原始的动物传播状态;没有机械印刷和电子传输;没有机械印刷和电子传输等大量复制住处的科技手段的出现,就不可能有近现代的大众传播,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信息社会。

媒介的发展与社会的演化变革密切结合在一起。

媒介的发展史可以从“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信息时代”五个阶段来研究。

口语传播时代口语传播与岩画传播口语传播时代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文字的出现。

简言之,就是从人类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这一漫长时期。

口语的产生无疑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过程,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交流手段。

但是,作为声音符号的口语是有其局限性的。

第一,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第二,口语信息转瞬即逝,记录性较差,其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人脑的记忆能力。

因此,口语受到空间和实践的巨大限制,只能适用于小规模的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内的信息传播,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单纯的口语传播便无法满足客观的需要。

文字传播时代文字是人类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的里程碑,如果说语言的产生使人类摆脱了动物状态,那么文字的出现则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

文字是在结绳符号、原始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住处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文字有效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作出的两大贡献。

直到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了印刷机,才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

印刷机的出现催生了近代报刊,伴随着读写能力的普及,印刷媒介开始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电子传播时代如果说印刷实现了文字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大量复制,那么电子技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传输以及信息的及时性。

电子媒介为人类传播带来的变革并不仅仅是空间距离和速度上的突破。

随着摄影、录音和录象技术的进步,人们不但实现了声音和影响信息的大量复制和大量传播,而且实现了它们的历史保存。

信息时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电子传播技术的突破,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

所谓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由此可见信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二、媒介的融合趋势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组织进一步走向联合,“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无处不在,影响巨大的现象。

全球媒介生态正在发生重大改变,麦克卢汉“全球村”的预言已经成为现实。

新兴电子技术带来一种新的媒介生态发展趋势: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 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

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主要包括两种含义:其一,过去由多种媒体所提供的服务,如今可由一个媒体提供;其二,过去由一个媒体所提供的服务,如今可由不同的媒体提供。

一方面,随着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传统媒介的界限渐渐模糊,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媒介终端可实现功能逐步强大。

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及文化潮流的发展与进步引发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并由此延伸到市场的“碎片化”和受众的“碎片化”,大众时代过渡为分众时代,媒介受众由以往的单向阅听人的角色转变为需要为其量身订制娱乐、资讯服务的用户。

媒介与消费者的互动更加充分,传媒产业正以日益丰富的信息娱乐元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是在2001年5月整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上海有线电视台等单位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

旗下的广播电视媒体包括12套模拟电视频道,11套模拟广播频率,114套数字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全国的“东方宽频”网络电视。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正在致力于高效整合配置资源,实现集团整体效益最大化。

集团现拥有“十报”(《南方日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农村报》、《南都周刊》、《风尚周报》、《理财周报》和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合办的《新京报》、与西江日报社合办的《西江日报》),“六刊”(《南方月刊》、《城市画报》、《名牌》杂志、《南方人物周刊》、《21世纪商业评论》、《商旅周刊》),四个网站(南方网、南方报业网、奥一网、凯迪网、番茄网),一个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在美国,以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介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媒介研究机构正在与商界共同研究如何在媒介及文化融合的新的现实面前谋划下一步的商业及文化策略,全球化大公司显然为发现了新的经济增长领域而兴奋不已。

在中国,有学者开始为融合作传播学的蓝图规划,商界也开始大提“融合”、“整合”、“重组”等等,甚至尚属国家机构的电视媒介也开始制订“融合”计划或着手“合并”。

已有的失败案例看来也无法阻挡融合这一趋势了。

媒介融合是一种新的现象,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迄今为止,学者们或许都认为它的未来还无法预测,但在一点上的看法却是一致的,它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和日期,它是一个演变过程。

并且,随着更多新技术的出现,媒介在融合中的功能和角色还将不断调整。

三、媒介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不仅通过传播而存在,而且我们可以正当地说社会存在于传播之中。

”这是社会学家杜威在其《民主与教育》一书中对传播与社会关系的描述。

媒介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交往、形成社会关系的基础要素,是社会一体化和社会整合的重要力量。

“交流的媒介对于文化的精神中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决定着社会关系的形成、变革和发展。

同时,社会关系的整合和发展也对媒体提出更高期待,对其发展给予强大的推动力。

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从人类传播活动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从自然赋予的传播能力出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动力推动下不断发展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不断使社会信息系统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

由此可见,媒介的进化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其中,人类社会的进步(突出表现为生产力的进步)是主导原因,媒介的进化受人类社会发展的程度决定,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作用于人类的进步。

从某种意义上讲,二者的关系就像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媒介的进化发展,是传播载体的进化与发展;传播载体体现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传播方式在决定了人类文化形态和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结构;而人类文化形态和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方式的演变则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演变。

说到底,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人类使用传播媒介的历史,也是媒介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

人类通过使用、控制传播媒介,使文化得以延存下去;而传播媒介又以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对传播的信息加以缩减或扩大。

媒介的进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即讯息。

就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具体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因此,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发展的新方式,媒介和媒介技术也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所以从其本身来讲,它的进化也是社会发展一个显著的标志。

特别是在信息社会里,媒介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有着更为深刻直接的促动,由于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更为丰富复杂,使信息和知识产业在整个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优化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

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

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话信息系统的发达,进一步增加了信息和信息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把媒介和媒介技术理解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内容,那么媒介的进步对社会变革的巨大影响是无可否认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