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岩溶地段隧道工程施工处理方法的相关研究
隧道岩溶地层处理方案
隧道岩溶地层处理方案引言隧道的建设和维护常常面临岩溶地层带来的困扰。
岩溶地层由于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形成了许多洞穴和溶蚀缝隙,这给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了威胁。
因此,针对岩溶地层的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隧道岩溶地层的处理方案,并详细阐述其设计原理和操作方法。
设计原理隧道岩溶地层的处理方案的设计原则如下:1.强化地基:通过加固地基,增强地下岩溶地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封闭洞穴:通过填充洞穴和修复溶蚀缝隙,减少岩溶地层对隧道的侵蚀和破坏。
3.排水处理:合理排水,减少地下水对隧道的侵蚀,保证隧道的排水畅通。
4.监测预警:对隧道岩溶地层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预警,以防止事故发生。
操作方法1. 强化地基强化地基是处理岩溶地层的关键步骤之一。
具体操作如下:1.清除表层土壤和杂物,确保地基面暴露。
2.采用事先设计好的加固材料,如格栅、格室、喷锚等,对地基进行加固。
3.加固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情况、地下水位和工程需求进行合理设计,确保加固效果。
2. 封闭洞穴封闭洞穴是处理岩溶地层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具体操作如下:1.先对洞穴进行勘察,了解洞穴的大小、形状和分布情况。
2.对洞穴进行修复,采用填充材料填充洞穴,如混凝土、砂浆等。
3.对溶蚀缝隙进行修复,采用喷浆、喷砂等方法填充缝隙。
4.对大型洞穴或困难修复的洞穴,可以考虑采用地锚等特殊技术进行处理。
3. 排水处理排水处理是处理岩溶地层的必要措施。
具体操作如下:1.施工前进行地下水位的测量和分析,确定合理的排水方案。
2.采用井点和排水管道,将地下水引导至隧道外部。
3.定期检查排水设施的畅通情况,及时对堵塞、损坏等问题进行处理。
4. 监测预警监测预警是处理岩溶地层的重要手段。
具体操作如下:1.部署地下岩溶地层监测设备,如应力计、位移计、渗流计等。
2.实时监测地下岩溶地层的变化情况,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3.根据监测数据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证隧道的安全运营。
谈铁路隧道工程岩溶段处理技术
关键词:铁路隧道;岩溶段;处理技术岩溶是一种由地表水和地下水,化学侵蚀、机械侵蚀和可溶性岩层沉积引起的地质现象。
修建铁路隧道时经常发生岩溶断面,在部分或全部结构的施工中,对隧道施工的影响尤为明显,不但会降低围岩的使用可靠性,而且会对施工产生负面影响,带来更大的困难和隐藏的安全风险。
确保岩溶断面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处理岩溶断面时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果岩溶位于铁路隧道的上方或侧面,处理难度较低;如果岩溶位于隧道的底部,则处理难度较大,需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满足隧道基础的承载能力要求,并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可见,对铁路隧道岩溶段的施工处理技术进行研究至关重要。
1工程概述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瓦日铁路)项目西铁车2号隧道起讫里程为DK1076+119~DK1083+970,全长7851m,隧道最大埋深约234m,最小埋深约27m。
该隧道穿越花岗岩、灰岩和灰岩夹页岩,部分地段断裂构造较发育,且规模大、延伸远,断裂构造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部分隧道洞身沿断裂带岩溶发育,对工程的影响程度较大,施工中存在岩溶水突水、围岩坍塌等风险。
该隧道纵向从鲁村岩溶盆地西侧区域通过。
鲁村岩溶盆地南北及西边界被太古界泰山群所圈围,东部则以北东向延展的断裂为边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岩溶水文地质单元。
隧道DK1077+900~DK1078+000段、DK1080+900~DK1081+000段、DK1082+250~DK1082+350段经过灰岩区岩溶发育段,风险较大,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2隧道岩溶处理原理在该项目的岩溶处理中,为尽量减少处理困难,确保处理质量,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必须严格遵循“认清形势、因地制宜、消除水患、综合治理”的原则,需提前了解岩溶区域的规模、岩溶等级、地质和水文条件等情况。
在岩溶相对严重的区域,应尽可能保留岩溶和地下河道,严禁任意封堵。
另外,为了防止水和泥浆进入岩溶区,必须事先清楚地识别出孔洞,并准备足够的抽水设备以确保施工安全。
对隧道溶洞处理技术的分析
对隧道溶洞处理技术的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快速、舒适出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交通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开来。
但是在隧道建设过程中经过岩溶等不良地质区域时,因为自然条件的束缚这种施工现状也是无法回避的。
由于岩溶区地质情况错综复杂,不同的岩溶地质,其处治方法也需要对症下药,如若处理方法有失误,将直接影响到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从而造成施工工程的经济损失,更为重要的是隧道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因其潜在的风险未得到有效解决而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故岩溶地区溶洞处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工程界的难题。
这也激励着从事工程建设的人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坚持不懈的研究。
关键词:隧道;溶洞危害;处理方法一、溶洞的形成。
1、在石灰岩地质区,沿着石灰岩层内的节理面或者渗裂面的地表水经过长期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在表层形成溶沟,或者称融槽,这样一来,原先层层分布的岩层便被溶沟分离开来形成柱状的石柱或石笋。
2、同理,经过上述所讲的化学反应,地表水沿石灰岩渗裂裂缝向下渗流发生溶蚀作用,在岩层超过100m深处便会形成落水洞。
3、紧接着,在更深层的岩层下,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达石灰岩岩层的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又会形成溶洞。
4、溶洞也会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在岩层地表发生塌陷,如果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这样的溶洞现象称坍陷漏斗,而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5、当地下水的溶蚀与岩层的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的作用,就会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二、隧道溶洞的危害溶洞为岩溶洞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溶性岩层经过化学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而形成的地下溶蚀现象。
岩溶对隧道的主要危害表现为:1、洞穴的存在使结构物部分及全部悬空,大大降低隧道使用的可靠度;2、季节性的岩溶洞穴涌水,给隧道施工和体系带来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
3、岩溶水,特别是当CO2等可溶性物质含量增高时,水的流通将给隧道结构带来极大的侵蚀作用,影响隧道的使用寿命;4、洞穴堆积物因松软易坍塌下沉,改变洞穴周边的应力分布形态,影响隧道的稳定;5、隧道中地下水流失,使隧道顶部地面岩溶塌陷,导致环境地质被破坏,也是造成隧道结构不稳定的原因。
岩溶区隧洞施工处理措施分析
岩溶区隧洞施工处理措施分析摘要:随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不同类型项目在管理过程中发现由于不良地质因素,隧洞穿越强岩溶发育区的现象越来越多,尤其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岩溶发育强烈,给工程建设带来极大不便,甚至引发重大安全事故,造成财产巨大损失及人员伤亡。
因此,如何处理岩溶空洞、做好施工期阻水、降低洞内涌水突泥等风险,已经成为工程建设中关键技术之一,对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不延误施工工期及工程总承包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岩溶区;隧洞施工;处理措施引言长期以来,在岩溶地区的各项工程建设中,各种岩溶形态、岩溶地下水以及其他不良地质现象等都是影响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及运行期稳定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工程建成运行的安全隐患。
通常,岩溶地区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各种年代或成因的岩溶发育非常多,利用现有地质勘察手段对工程区域岩溶分布情况完全查明十分困难,给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带来非常大的困扰,施工难度较大。
在国内外建设项目越来越多的大背景下,针对岩溶区域的开发也越来越多,由此诱发的岩溶塌陷事故也日益增多,引起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
尤其是总承包运行模式的项目,岩溶洞段处理难度大,耗费时间长,施工成本高,同时给工程建设带来严重的工期延误,影响项目整体运行,给总承包带来的风险成倍增加。
1隧道溶洞处治的基本原则路隧道所遇溶洞基本为干溶洞或填充型溶洞,个别溶洞有少量水流。
对位于开挖轮廓线外一倍洞跨内的溶洞,处治的基本原则是强调一溶洞一方案设计的针对性,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兼顾经济适用性。
根据开挖后的实际地质情况,结合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报告,对隧道围岩级别作适当的调整,采取封堵、加固措施进行处治:(1)清除溶洞内松散充填物,采用喷、锚、网及钢筋束对溶洞壁进行封锚加固;(2)在隧道开挖范围外采用浆砌片石回填;(3)当溶洞底有水流时,需确保水系不变,采用涵洞或桥梁跨越。
2溶洞的形成机理及分布形态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岩溶地段隧道处理措施
岩溶地段隧道处理措施摘要:在岩溶地质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涌水以及大小不同的溶洞影响工程施工问题,本文结合江西省万载至宜春高速公路XX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岩溶地质情况,重点探讨了隧道岩溶段断层破碎带、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偏压、突泥涌水等常见问题采取的处理措施,简单介绍了规模较大溶洞及跨越溶洞区采取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岩溶地质、隧道、处理措施岩溶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溶性岩层经过化学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形成的地下溶蚀现象,不同的岩溶发育成不同的溶洞、裂隙等。
岩溶地段隧道不良地质要素有断层地段、软弱围岩、突泥涌水、冲沟、溶洞及采空区等几个方面。
当隧道穿过可溶性岩层时,有的围岩破碎,容易发生坍塌。
有的溶洞位于隧道底部,充填物松软且深,使隧道基底难于处理。
有时遇到填满饱含水份的充填物溶槽,当隧道掘进至其边缘时,含水充填物不断涌入坑道,难以遏止,甚至使地表开裂下沉,形成“天窗”,隧道的初期支护压力剧增。
有时遇到大的水囊或暗河,岩溶水或泥砂夹水大量涌入隧道.有的溶洞、暗河迂回交错、分支错综复杂、范围宽广,处理十分困难。
正确处理岩溶地质对隧道的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1。
超前地质预报当地质纵断面图上标明前方有断裂破碎带时,采用TGP或TSP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用地震反射波法度前方150m范围内围岩情况进行预测。
通过超前预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报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及其围岩结构的完整性与含水的可能性,为正确选择开挖断面、支护设计参数和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并为预防隧道涌水、突泥、突气等可能形成的灾害性事故及时提供信息,使工程单位提前做好施工准备,保证施工安全,同时还可节约大量资金。
所以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对于安全科学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避免事故损失、节约投资等意义重大,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若围岩相当破碎时,采用超前探孔探明前面是否存在溶洞、冲沟等;然后结合超前地质预报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公路隧道通过岩溶地段的施工技术措施
浅谈公路隧道通过岩溶地段的施工技术措施摘要: 本文旨在讨论公路隧道通过岩溶地段的施工技术措施。
首先,介绍了岩溶地段的特征及其影响岩溶地段施工难度的因素;然后,分析了针对岩溶地段施工提出的技术措施,包括有效的测量方法、准确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安全措施等;最后,探讨了岩溶地段施工的前景。
关键词:岩溶地段施工,技术措施,测量方法,施工方案,安全措施正文:岩溶地段常被用作衔接公路隧道,但因岩溶破坏、地质条件不易预料以及施工技术性能和经费限制等原因,施工风险相对较大。
为此,技术部门在监督管理、施工技术、安全保障等方面加强研究,并提出一系列技术措施,以确保通过岩溶地段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首先,有效的测量方法是确保通过岩溶地段的施工安全性的关键,这可以通过对现场地质情况的详细调查来实现。
其中,地质勘探技术必须更加完善,可以更好地预测岩溶地段的地质条件,以便制定出更为合理的工程技术措施。
其次,通过研究岩溶地段特殊的地质条件,根据详细的调查分析,确定经济高效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以保证施工质量。
此外,施工过程中应实行严格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性。
在开挖和稳定施工方面,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如采用支护技术,以确保施工安全性。
最后,岩溶地段施工前景一定是光明的,因为技术的不断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通过岩溶地段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不断改进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同时积极配合相关调查,以确保通过岩溶地段的施工安全性与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公路隧道通过岩溶地段施工技术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保证了施工安全性与可持续性。
未来,施工技术将继续发展,以进一步提高公路隧道岩溶地段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通过对公路隧道通过岩溶地段施工技术措施的讨论,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性与可持续性。
首先,有效的测量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必须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来确定现场实际情况,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其次,准确的施工方案和正确的安全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施工安全性与质量。
岩溶地区隧道施工方法探讨
岩溶地区隧道施工方法探讨黄智军谢文杰胡长春袁则士蔡伟摘要:伴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岩溶地区修建的隧道越来越多,岩溶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问题日显突出,对隧道施工安全极大。
如何在岩溶隧道施工中规避此类灾害的发生,已成为岩溶隧道施工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难题。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隧道对岩溶防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广西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1标段长隧道具体情况,对岩溶地段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说明了岩溶地区地质预报的方法,介绍了突水、突泥地段的施工原则,对隧道通过溶洞的施工方案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隧道岩溶施工工程概况:试验路段选取在广西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工程谢家峒隧道,该隧道为双向分离式隧道,洞高7.25米,洞宽11.7米,右线起止桩号为YK27+735—YK29+057,设计长度为1322米,最大埋深345米左右,左线起止桩号为ZK27+735—ZK29+002,设计长度为1267米,最大埋深330米左右;该隧道区属岩溶峰丛谷地,隧道穿越三座连体山峰,山峰间为洼地,地形呈锯齿状,局部呈瓶状,整体中部高,两侧低。
隧道进出口前为谷地,高程在154~183m之间。
穿越的主要地质构造为一褶皱及其伴生或次生断裂构造,区域内背向斜核部成山,两翼成谷,地质条件异常复杂,集中了岩溶高压水、大涌水、岩爆、大变形、高地温及偏压等不良地质。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地质,对该隧道实行动态设计,即根据施工中探明的地质情况进行设计,及时指导施工。
1、地质预报针对该隧道所处地区复杂的地质条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地质预报,以便相互印证。
1.1 仪器预报利用地震波反射法(TSP202、TSP203)、水平声波剖面法(1ISP)、红外探水、地质雷达等方法,对施工掌子面前方10~40m范围内的山体进行探测,结合探测资料分析前方围岩、潜水、水源补给、水质、涌水量大小、突水和突泥压力等情况。
1.2 水文地质相似比拟法相似比拟法建立在岩层裂隙较均匀、比拟段的水文地质条件相似、涌水量与坑道体积成正比的基础上。
关于岩溶地区隧道溶洞处理的探讨
市f f 路 桥 政 与』 f
关于岩溶地区隧道溶洞处理 的探讨
孙 勇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 司, 山东 青岛 2 6 6 ) 60 1
摘 要: 结合某隧道溶洞 的施工 , 细的介绍了岩溶地区隧道施工方法和施工体会以供参考。 详
● Biblioteka 关键词: 溶 ; 岩 隧道 溶 洞 ; 理 处
一
2 4一 O
1 工程 概 况
8间距 2 c 2 c 的 单 层 钢 筋 网 ,施 作 1 m 托纵梁 ;6 涵洞;7 加大隧道净空宽度垮度跨 0mX 0m . 5 () ()
在山岭隧道施工方面溶洞 、 溶腔是不容忽 长的 +2 5中空注浆锚杆 , 锚杆 间距控制在 1 m 越岩溶 ;8 注浆加 固 ; ) 强衬砌 ;1 ) . O () ( 加 9 ( 0 支顶 锚杆垫板 与钢筋网焊接 牢固, 处 理 。 视的 ,稳定溶腔施工一般的支护方式是很容易 采用梅花状布置, 渡过的, 对于不稳定 的溶洞 、 或半 回填溶腔施 工 喷射 lc O m厚的 C 0混凝土封 闭,使其形成整 2 再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施工初期支护 。 以支 必须根据现状考虑支护方式 ,或在原有的支护 体。 方式上增设施工。溶洞 、 溶腔是不规则的, 施工 护拱部 为工作面 ,在溶腔 内施作 1 m高的护 . 5 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确定支 护方式。 拱, 护拱 采 用 1 字 钢 , 拱 的基 脚 支 在 溶 腔 8工 护 岩 溶 地 区 隧 道 溶 洞 主 要 为 无 填 充 物 溶 洞 内岩 壁 上 ,采 用 6 2药 卷 锚 杆 作 为 锁脚 锚 杆 , 2 和有填充物溶洞 ,某隧道在施工过程 中所遇溶 护 拱 的间 距 为 5 c 护 拱 的 长 度 根 据 溶 腔 的 尺 0m, 洞都为 比较典 型的溶洞,利用施工中积 累的溶 寸 确 定 , 有 的 护 拱采 用 q2 纹 钢 筋 焊 接 连 所 b2螺 洞处 理 经验 及 相 关 技 术处 理 参 数 ,遵 循 溶 洞 处 成整体 , 钢筋的环向间距为 1 m, . 护拱采用 C 0 O 2 理 原 则 , 功处 理 几个 特 大 溶 洞 , 成 现对 溶 洞 的 主 混凝 土喷射以防止腐蚀 。护拱 降低的落石对初 要处理方案进行总结 。 期支护 的破坏。如图 1 : 2无填充物的溶洞 开挖溶洞揭露后 , 首先查 看溶 腔内是 否稳 定和所处 的位置, 若边墙处出现溶洞 , 小溶洞采 用浆砌片石整体回填。大溶洞在溶洞 口砌 3 m 越 q 大葺 l 上 c /1 ¨ ̄. 6 厚的 M75浆砌 片石 , . 将整个 溶洞 口封闭 , 浆砌 图 2 时要考虑溶洞内是否有水,若有要在中心水沟 底部标高 位置预埋 610 P 0HD E管与 中心排水 421 .. 溶洞跨越处理 、 沟相连 , 排水管间距为 1 m 再进行初期支护。 . 。 O 当溶洞规模较 大 、溶洞 内填充物松软 , 基 () 1 拱部 出现溶洞 , 小溶 洞首先对 溶腔 内 础处理修建困难 、 耗资巨大 , 或者溶洞虽小但水 喷射 1e 0m厚的 C 0混凝土封闭稳定局部因爆 2 流较大时 ,可根据具体条件一般采用钢筋混凝 破松 动的石块 , 再施作钢支撑 , 钢支撑采 用 1 8 土梁跨越 , 梁体要用抗侵蚀混凝土, 板跨等形式 工 字 钢 , 间 距 为 5c 0 m,施 作 8间 距 2c x 0r u 跨越岩溶地段 。 2e 0m的钢筋网, 2 + 5中空注浆锚杆 ,初 期支护 422封 闭 处理 .. 样l 上 藩 一 [鼽 施作 要 预 留  ̄ 0 P b HD E管 与隧道 横 向排 水相 5 已停 止发育 的干溶洞 , 在考 虑有效 的过水 连, 预留钢管泵送 CI O混凝 土( 喷射混 凝土达 图 1 通道后, 可采用混凝土 、 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堵 到设计强度 再泵送 混凝 土 ) 。大溶洞若存在裂 3有 填 充 物 溶洞 塞 、 填溶洞。 充 隙、 风化石 、 孤石等不稳定 结构物 , 进行加固或 开挖揭露填充物溶洞 , 首先施 作超 前小导 423 ..锚杆 、 钢管加固处理 对不稳定结构物清除 , 清除存在困难 的要采取 管 ,小 导管 采 用 + 2 35 m 热 轧 无 缝 钢 管 , 4 x .r a 施 为防止洞穴壁或顶板坍塌 , 在清除松动岩 加固措施 ,对裂隙采用 2 m长 +2 . 5 5中空注浆 作范 围为整个溶洞 ,超前小 道管环 向间距为 石 困难的情况下 , 可采用锚杆或钢管 、 钢轨加固 锚杆注浆, 锚杆问距控制在 1 m采用梅花状布 O c 长度根据溶洞的尺寸确定 , . O . m, 2 其次开挖进 岩体 。 此时隧道衬砌要考虑抵抗冲击措施 , 一般 置 。对于风化石 、 孤石采用 +2 2药卷 锚杆将 与 尺 控 制 在 ≤05 m,开 挖 后 掌 子 面 喷 射 5m 厚 采用明洞衬砌 , . c c 衬砌顶部设置回填体 , 其表面设 稳定岩体 固定成整体 ,药卷锚杆 的长度根据石 C 0混 凝 土封 闭 , 止 溶 洞 内 的块 石 、 性 粘 土 置护面结构 ,回填体 以上空间的溶洞洞壁采用 2 防 塑 块的大小确定 , 锚杆 间距控制在 1 m采用梅花 脱落造成塌方 , . O 封闭后施『= r 支护 , 支护采用钢支 锚杆 、 钢筋 网、 喷射混凝土封闭支护 ; 若溶洞较 状布置 , 到稳定结 构, 达 再溶 腔内喷射 1c O m厚 撑 (8T 字钢 )钢 支撑 纵 向间 距 5 c d 1 , 0 m,) 筋 大 , 8钢 可设置横向钢轨或设人字形钢轨栅架 。 的 C 0混凝土封 闭 , 2 再施作钢 支撑 , 支撑采 间 距 2 c 2 c 的 双层 钢 筋 网 ,径 向 锚杆 、 钢 0mx Om 锁 424支 顶处 理 .. 用 l 字 钢 ,间距 为 5 e , 8工 0r 8间距 2 c 脚锚杆均采用 35 a 0m× .m长的 6 2 3 mm热轧无缝 4x . 5 当隧道穿过的溶洞 由块石及淤泥填充 , 隧 2c 0 m的双层钢筋网 , 5中空注浆锚杆 ,锚杆 钢 管 ,纵 向间 距 5 c 2 0m,环 向 间 距 1 m, 喷射 道底部应考虑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 , . 0 清除底板 纵 向间距 为 5 e , 0r 环向间距为 1 m。 a . 喷射 2c 2c O 6m 6m厚 C 0混凝 土 。 2 下松散体 , 回填碎石 , 并在底板下加设钢筋混凝 厚的C0 2 混凝土 , 施作时预 留钢管泵送 C 0混 1 4 岩溶地区隧道溶洞处理必须遵循 以下 土 桩 进 行支 顶 。 凝土 ( 喷射混凝土 达到设计 强度再泵 送混凝 原 则 结束 语 土 )泵送混凝土 的厚度为 1 m, , . 一周后再泵送 0 41 洞 处 理 主要 原 则 .溶 在岩溶发育地 区进行隧道施工时 , 合理确 3e 0m厚 的机制沙作为缓冲层 , 减小落石 的冲击 岩溶地区隧道遇 到溶洞 、 暗河时 , 逐个 定溶洞的处理方案, 应 遵循溶洞的处理原则 , 对控 荷载 , 较大的溶洞泵送混凝土时要分 2 3次泵 溶 洞 处理 , 必 要 寻找 标 准 的设 计 , 计 中的 通 制工程量 、 - 不 设 控制投 资是必不可少 的。 公路隧道由 送 , 破 坏初 期 支 护 。 以防 用原则为确保隧道的衬砌结构有足够的安全保 于开挖断面大 , 溶洞影响区域大 , 出现溶洞时 . () 2 拱部 出现较大 的溶洞 , 施作护拱 可以 证 、 可预见期内的洞穴的稳定性有保证 、 在 方案 首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 及时的确定溶洞处理 抵抗 冲击荷载 , 溶洞 内的风化石 、 动石较 多 , 比较经济适用 , 松 不是对各式各样 的溶洞 、 暗河适 方案 , 不能出现等 、 、 的现象 , 推靠 以防出现坍塌 对 于大的风化石 、 松动石采用 c 2药卷锚杆将 用 , b 2 要根据现场参考标准对溶洞 、 暗河处理 。 增加投入 ,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溶洞施工方案应 与稳定岩体 固定成整体 ,药卷锚杆 的长度根据 42溶洞处理主要方式 . 该保证溶洞处理的及时性和合理性 。 石 块 的大 小 确 定 , 杆 间 距 控 制 在 1 m 采 用梅 锚 . O 隧 道 通 过溶 洞处 理 方 式 有 : 1 ( )增 设 边 墙 花状布置 ,达到稳定结构 ,再对整个溶 洞内挂 梁 ;2 行车梁 ;3 托梁;4 支墩 ;5 悬臂梁承 () () () () 责 任 编辑 : 青 翠 王
关于隧道岩溶处理技术的探讨
关于隧道岩溶处理技术的探讨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公路的建设中隧道的施工是整个公路建设的重点工作。
其中公路隧道施工中经常会遇到的地质问题就有岩溶的处理,隧道中存在的岩溶会使得隧道开挖面出现突泥或者涌水的现象,导致支护结构出现开裂或者变形等问题,则会阻碍公路施工的进程,妨碍施工的安全并且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所以要合理分析公路施工中隧道岩溶的处理技术,保证公路建设的顺利完成。
标签:公路施工;隧道岩溶;处理技术隧道施工中出现的溶岩是可溶性岩层受到了地下水或者地表水的沉积作用、化学侵蚀、机械的损坏以及崩解作用等损害,之后经过这些作用而形成的地下的或者地表的一种溶蚀现象。
在隧道施工中出现这种溶岩的现象,会严重的影响公路施工的进度且会降低施工的安全性能,因此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来处理隧道中的岩溶。
本文主要分析岩溶处理的原则,以及处理岩溶的科学技术。
1隧道岩溶处理的原则分析对于出现在隧道施工中的岩溶现象,需要首先合理的分析岩溶的概念以及产生的条件,以找到科学的处理原则和处理措施。
岩溶是地下水或者地表水通过相关的化学作用、机械的沉积、搬运和破坏的作用以及崩解作用对可溶性岩层进行长期的影响,最终形成各种地下溶蚀的现象。
通过分析岩溶的概念,可以得知岩溶产生所具有的条件是:一是地层结构以及地质结构具有多样性。
由于在岩层的发育过程中溶岩的结构以及形状等,并存在断裂、节理或者褶皱等现象,以及有不同程度的风化现象使得发育的程度有差别。
一般来说岩层具有的背斜结构发育的强度要低于岩层的向斜结构,其中背斜结构的核部岩溶的发育要低于两翼的发育程度,而向斜结构中两翼处的发育程度要低于核部的发育程度。
所以当隧道施工中经过溶岩的不连续面的时候,例如经过地层的断层处、节理或者有裂缝的地方,则会出现暗河或者溶洞等现象。
二是岩溶产生的物质条件是具有可溶性的岩石。
当隧道的施工经过具有石膏、白云岩、芒硝或者石灰岩的地层的时候,当这些物质和地下水发生化学作用之后会产生溶蚀的现象,其中的白云岩发生作用之后会产生严重的破坏。
隧道工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隧道岩溶突水涌泥原因及处理策略、谈公路隧道防排水关键施工技术…
隧道工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隧道岩溶突水涌泥原因及处理策略2、谈公路隧道防排水关键施工技术3、谈明挖隧道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措施4、谈隧道工程软弱围岩检测技术5、谈分离式偏压隧道施工过程仿真全文总字数:20325 字篇一:隧道岩溶突水涌泥原因及处理策略隧道岩溶突水涌泥原因及处理策略【摘要】隧道工程在受到复杂地质条件影响下,极容易导致隧道岩溶突水涌泥等问题的发生。
现阶段,要加强对隧道岩溶突水涌泥原因与形成机理的分析,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提高隧道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本文首先对突水涌泥的危害、成因做出分析,并结合工程案例对该问题的处理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岩溶隧道;突水涌泥;原因;处理策略引言在进行铁路、公路等工程的建设期间,经常会遇到岩溶突水涌泥问题。
对于突水问题而言,主要是指水流量超过了0.1m3/s,涌泥指的是地下水中泥沙的含量大于50%。
一旦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突水涌泥问题,不仅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同时还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而,岩溶隧道建设前期要加强地质水文勘察,并积极做好风险评估,加强对突水涌泥等病害的防治效果。
1突水涌泥的影响因素与危害性分析1.1突水涌泥问题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导致岩溶隧道施工期间发生突水涌泥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自然因素、技术因素。
对于自然因素而言,隧道所处的地质环境、埋深、长度以及地震、暴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突水涌泥问题的发生。
另外,技术因素主要是指勘察、设计、施工技术的不合理应用,可能会对岩溶隧道的突水涌泥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
1.2突水涌泥的危害性分析岩溶突水涌泥问题的发生,将对隧道的正常施工与后期运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首先,岩溶隧道施工时,出现突发性突水涌泥现象的概率较高,由于突水量大,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因而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同时还存在着设备冲毁的危险。
其次,由于突水涌泥过程中会带走大量的泥沙,使得土体内部的空洞区域越来越大。
铁路隧道工程岩溶段施工处理技术【论文】
铁路隧道工程岩溶段施工处理技术[摘要]岩溶处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技术性,岩溶段对铁路隧道施工造成了很多地质方面的问题,合理处理岩溶段不仅对隧道施工有关键性意义,同时又能保证隧道施工及列车运营的安全性。
基于此,本文结合九万大山二号隧道实际情况,在阐述岩溶施工处理原则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岩溶段施工处理技术在铁路隧道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分析结果表明,处理岩溶段的方法有很多,不同方法有其独特的适用范围,为保证处理效果,需要结合工程特性,合理选择与之相适的处理技术,才能为铁路隧道施工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铁路隧道;岩溶段;处理技术;隧道支护岩溶是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可溶性岩层进行化学侵蚀、机械侵蚀、沉积作用等,形成的地下溶蚀现象。
岩溶发育基本要求比较多,涉及到岩石的可溶性、裂隙,地表水或者地下水的侵蚀性、流通性等。
我国是岩溶地区分布比较广国家,在铁路隧道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岩溶段,对隧道施工造成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结构物部分或者全部呈现悬空状态,降低围岩使用的可靠性,对施工造成了较大的难度和安全隐患,如何保证岩溶地段施工的安全性、技术性及可靠性是岩溶段施工处理亟待解决的问题[1]。
如果岩溶位于铁路隧道的上方或者侧翼,则处理难度比较小,如果位于隧道底部,则比较棘手,需要酌情处理,以满足隧道基底承载力的要求,保证列车运营的安全性。
基于此,开展铁路隧道工程岩溶段施工处理技术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工程概述隧道长6199m,进口端位于贵州荔波县捞村乡附近,出口端位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木论乡东山村洞肯沟槽。
隧道进口有乡村便道可以到达洞口附近,交通条件一般;出口仅有羊肠小道通往,交通困难;隧道属中低山溶蚀峰丛洼地地貌,洞身地段多为峰丛、洼地和槽谷,地形起伏较大,坡陡沟深,绝对高程390~880m,相对高差最大达490m,自然坡度一般20~60度。
山顶孤峰多为陡崖。
隧道最大埋深446m。
九万大山二号隧道共穿越1条断层,2处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九万大山三号隧道穿越4处溶岩,隧顶有2个与隧道工程关系密切的洼地,其中Ⅰ类洼地1个,Ⅱ类洼地1个;九万大山四号隧道洞身穿越4条断层,1处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
关于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处理方法探讨
关于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处理方法探讨【摘要】随着公路快带发展,隧道的不断增多,岩溶的广泛分析,随之而来的岩溶隧道施工中的问题就突出了.本文主要对岩溶隧道施工技术及方法进行分析,最大程度的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提高了岩溶隧道施工技术水平。
仅供参考!【关键词】岩溶地区;隧道;施工技术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力度支持中西部地区铁路、公路建设,隧道施工过程中时常遇到岩溶涌突水、突泥、顶板溶洞充填物陷落冒顶、地板塌陷等问题。
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需要及时分析技术、施工组织等多种因素,能在原有施工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施工处理技术,强化岩溶隧道施工效果。
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岩溶隧道的施工处理技术进行相关探讨。
1.岩溶对隧道工程的危害1.1 岩溶塌陷在岩溶区域进行隧道工程的施工,可能会使隧道工程的部分支撑物处于悬空状态,导致隧道工程的稳定性降低,为隧道工程的后期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岩溶区域的隧道工程可能会出现岩溶塌陷的现象。
溶洞的塌陷主要是因为外力或者地质作用引发的塌陷。
例如振动外力,溶洞在接受到大型振动时,会导致溶洞的溶柱受到破坏,从而发生严重的塌陷,重型车辆通行、地质矿物勘探爆破都有可能造成剧烈的振动,从而导致隧道溶洞的塌陷。
溶洞的塌陷也有可能因为溶洞内的水流变化,溶洞内的地下水水位增高或者降低,都会使地下水的流速产生改变,区域降水富足也可能会导致地下水位的变化,这种变都有可能造成溶洞的坍塌。
在长期重力作用下,溶洞顶部的承载能力逐渐降低,如果溶洞顶部的承载能力小于溶洞本身的自重时,溶洞就会出现失稳、塌陷的现象。
溶洞的处理非常困难,而且在溶洞的底部存在地下暗河的时候,还会使隧道工程的结构稳定性受到影响。
溶洞的岩质比较脆弱,如果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突泥、突水的现象,将会有大量的泥水涌进隧道中,导致隧道施工人员的伤亡。
因为溶洞的岩质比较脆弱,所以在对隧道工程进行支护时,可能会出现支护结构开裂的现象,导致隧道的坍塌,1.2 突泥突水溶洞突泥突水现象会导致隧道掌子面被泥水充满,出现淤塞现象,造成施工人员的伤亡;溶洞突泥突水还可能会导致隧道内的地表坍塌,因为突泥突水会使隧道地表的覆土层应力改变,而且突泥突水具有突发性,不能进行有效的预防;突泥突水现象会使隧道区域的地下水位产生变化,严重的可能会导致附近的河流断流,土壤质地变薄,影响附近农田的农作物产量;由于隧道工程内的大量突水,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流动受到改变,隧道内的污水未经处理被排放到了外部水源中,造成水质的污染。
岩溶发育地区复杂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岩溶发育地区复杂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摘要: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公路工程项目修建也越来越多,国家基础建设的中心逐步向岩溶发育的西南部地区倾斜,公共交通俨然成为基建的重点项目,复杂、多变的岩溶地质条件已成为交通建设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特别是在云南山区建设中,隧道施工在穿越溶洞密集而复杂的环境时,结合现场地质情况与超前地质预报资料,采取合理的处治方式已成为隧道施工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本文详细分析了岩溶洞穴的隧道施工处治建议,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隧道工程岩溶地区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加固处理溶洞处治建议0前言岩溶是指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水化和机械作用产生沟槽、裂隙和空洞以及由于空洞的顶部塌落使地表产生陷穴、洼地等类现象。
我国70%面积为山区,地理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分部着大面积的碳酸盐地层,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省份地区。
由于岩溶地区隧道地质情况变化多样、尤其复杂,安全施工技术一直是热点关注问题。
本文旨在岩溶地区隧道施工技术的研究与总结工作,对岩溶地区隧道施工有着普遍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地质超前预报目前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主要有地质素描法、超前钻探法、地球物理探测法(简称物探法)和综合判定法等。
常用的物探手段是地质雷达法,一般不单独使用,通常结合掌子面地质素描手段进行综合地质预报。
地质素描主要对掌子面的地质情况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主要内容包围岩特征、构造发育情况、地下水状态、围岩的稳定性等方面。
根据已建和在建隧道的地质超前预报结果与后续开挖揭露情况分析得出,溶洞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空腔型溶洞。
一般为无水、干燥型,比较容易识别。
完全充水型溶洞。
洞内全充填着水,较难判定溶洞后端位置,进而不容易准确界定溶洞的空间位置及尺寸大小。
泥质充填型溶洞。
较为准确的判定大小及轮廓。
2岩溶隧道处治原则岩溶的分类方式众多,类别也繁杂。
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结合分析过往的施工经验,岩溶灾害处治的原则为“以疏为主、堵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隧道岩溶专项施工方案(1)
隧道岩溶专项施工方案(1)
引言
隧道岩溶施工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程项目,需要综合考虑岩溶地质条件、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工艺等多个因素。
本文将从岩溶地质特点、施工方案设计、施工方法选择等方面展开讨论,为隧道岩溶专项施工提供参考。
岩溶地质特点
1. 岩溶地质概述
岩溶地质是指由于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地下河道等地质形态。
岩溶地质具有脆性、不均质等特点,对隧道施工有一定的影响。
2. 岩溶环境特点
岩溶地质环境通常具有高地下水位、发育溶洞、溶洞漏水等特点,对隧道施工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施工方案设计
1. 岩溶勘探
在隧道岩溶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岩溶勘探,确定岩溶地质分布、水文地质情况等,为后续的施工设计提供依据。
2. 施工方案确定
根据岩溶地质特点和勘探结果,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隧道断面设计、支护方案、预防措施等。
施工方法选择
1. 隧道掘进方法
在岩溶地质条件下,常用的隧道掘进方法有顶管法、盾构法等,选用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2. 支护措施
针对岩溶地质的不均质特点,应选择合适的支护措施,如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等,保障施工安全。
结语
隧道岩溶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工程项目,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工程设计和施工工艺等多个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设计和方法选择,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风险,保障工程施工进度,为隧道岩溶专项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朧支持。
关于岩溶地段隧道工程施工处理方法的相关研究
关于岩溶地段隧道工程施工处理方法的相关研究作者:刘志新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6期【摘要】:由于岩溶地段的地质条件相对较为复杂,因此在岩溶地段进行隧道工程的施工会受到水害、洞害以及坍塌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应的施工处理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岩溶地段对隧道工程施工过程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施工处理措施及其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希望能为岩溶地段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岩溶地段;隧道工程;施工处理技术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 project will be subject to water damage, hole harm and collapse of a number of factors, such as karst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lots are relatively complex in karst lot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how these factors are relatedhot research field. In view of thi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karst lot of tunnel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proposed a series of construction meas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considerations, hoping for the karst lots tunne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karst lot; tunnel project; Construc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中图分类号:U44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对于岩溶地段而言,由于其形态百态,发育极为不规则,因而该地段对隧道工程的设计及施工过程均带来了不良影响,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水及突泥等情况对于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及施工进度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岩溶地区隧道施工要点与对策研究
二、岩溶地区隧道建设常见问题以及成因 在岩溶地区进行隧道建设,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有隧道 突水、突泥,溶洞坍塌、充填物失稳、地面塌陷等。 1. 突水、突泥 一般来说岩溶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在隧 道建设中会给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同时也会引发一定的 安全问题。其中突水,突泥就是一种常见的问题,我们可 以简单的将突水,突泥分为三个类型,储量消耗型,暴雨 补给型和地表水塌陷补给型。储量消耗型的突水突泥主要 是因为隧道处于地下水水位的下方,因此大量的地下水会 流入隧道中。而暴雨补给型的突水突泥则大多发生在降水 充足的夏季。地表水塌陷补给型主要是由于隧道的上方可 能有湖泊或者是河流,由于岩溶地貌有大量的孔洞,因此 大量的水被灌入到了隧道中。突水突泥现象会给隧道的建 设带来很大的问题,不仅会使隧道内大量的积水,而且也 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在实际的建设施工时,岩溶涌水 的类型可以分为揭穿型和突破型。岩溶的内部空间孔洞的 分布决定的了水流的涌出位置。同时岩溶隧道涌水的特点 会根据季节发生变化,一般在降水充足的夏季,隧道涌水 以垂直渗透为主,而在降水量比较少的季节。隧道涌水则 以侧墙渗透为主。在很多情况下隧道涌水也伴随着大量的 泥浆,这是因为岩溶隧道的涌水通道与充满泥沙的溶洞 相连。 2. 溶洞坍塌、填充物失稳 在岩溶地区存在着大量的溶洞,这些溶洞主要是可溶 岩石,在水流的长期冲击溶蚀下形成的。在隧道施工时, 溶洞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风险,一般来说溶洞对隧道施工 造成的不良影响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溶洞本 身的结构就比较脆弱,而且大部分溶洞的顶板都比较薄, 在隧道施工中又进一步的对溶洞的结构造成了破坏,因此 导致整个隧道的承载力不足,极其容易发生塌方事故,另 一方面是在部分溶洞中填充物的沉降比较大,因此很容易 造成隧道地基的下沉。 通过总结熔岩地区的隧道施工我们发现,在隧道建设 有溶洞影响的情况下,围岩会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收敛,而
隧道岩溶地质处理措施与施工技术研究
2019/17 CHENGSHIZHOUKAN 城市周刊 25城市交通理,提升小型溶洞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特殊环境下,片石回填方式对溶洞结构的强化效果不够明显,技术人员可以在回填的基础之上进行压浆填充加固,进一步提高溶洞结构强度。
除了上述的两种处理方式之外,施工人员还可以使用抛石注浆以及在隧道底部架设底板的方式来完成小型溶洞的结构强化。
4.大型溶洞的处理措施。
在当前的隧道工程中,大型溶洞处理措施包括如下的几种:第一,施工人员可以在工程中使用支梁、搭桥等方式来对溶洞的结构进行支撑和跨越,借助结构支撑手段来提高大型溶洞的结构强度,避免在施工中出现结构塌陷等问题。
第二,技术人员可以在溶洞中设置支撑墙、支撑柱以及挖孔桩,对溶洞的洞顶和洞壁进行支撑,提高溶洞的结构强度。
为了保证处理效果,施工人员在工程中要结合实际环境情况来设计相应的施工处理计划,避免处理不当给溶洞结构造成破坏,保证工程的安全进行。
三、隧道岩溶地质的施工技术岩溶地质对于隧道工程的施工有着较为突出的影响,地下水以及孔洞填充物的存在会导致隧道的结构不稳定,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施工质量。
在当前的施工中,技术人员一般会采取合理的技术对岩溶地质进行处理和优化,以便保证隧道工程的正常进行。
在隧道岩溶地质的施工中,技术人员需要考虑水流情况,水流对隧道施工有着较大的影响。
一般施工人员在工程中会使用抽水设备对岩溶地质中的水流进行处理。
针对溶洞结构,施工人员会使用片石与混凝土进行结构填充和强化,填充工作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确保其与岩溶环境相适应。
若是溶洞本身结构存在不稳定支出,施工人员在处理之前首先要对洞壁和洞顶进行加固,保证施工安全性的前提之下考虑后续的施工处理计划。
针对规模较大且施工条件较为完善的溶洞,施工人员常常会采用片石和钢筋混凝土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溶洞结构的加固,保证施工安全性。
规模较小的溶洞无法使用这种施工技术,为了提升其结构的稳定性,施工人员会使用石盖板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方式对小型溶洞中的结构损坏位置进行处理强化,不会进行整体施工,避免给溶洞结构和地质环境造成破坏。
浅谈溶洞地段的隧道施工与处理方法
浅谈溶洞地段的隧道施工与处理方法
摘要:岩溶处理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应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一方面应考虑对周围环境及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应一次根治,不留后患,
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
岩溶给公路建设造成的工程地质问题是多方面的,处理好岩溶对隧道施工非常关键。
关键词:隧道设计;地下水处理;岩溶施工;
前言
岩溶对隧道的危害主要分为4种类型:
1)洞穴的存在使建筑物全部或部分悬空,极大地降低了隧道的使用可靠度;2)岩溶水,特别是当CO2等可溶性物质含量增高时,水的流通将给隧道
结构带来极大的侵蚀作用,影响隧道的使用寿命;3)洞穴堆积物因松软易坍塌下沉,改变洞穴周边的应力分布形态,影响隧道的稳定;4)隧道中地下水
流失,使隧道顶部地面岩溶塌陷,导致环境地质被破坏,也是造成隧道结构不稳定的原因。
正确处理溶洞对隧道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1处理原则
(1)岩溶水处理:排堵结合,以堵为主,限量排放。
可以采用桥梁、暗沟、涵洞(泄水洞)、渗沟等方式排水以及浆砌片石封堵、帷幕注浆堵水等
方式控制地下水流失,保持水环境的平衡。
岩溶地区进行隧道施工治理措施探讨
岩溶地区进行隧道施工治理措施探讨摘要:岩溶亦称喀斯特(karst),是指在以碳酸盐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分布区,由于水(主要是地下水)对岩石以溶蚀为主的作用所形成的诸多现象的综合。
岩溶对公路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及周围环境影响都很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处治,本文对在岩溶地区的隧道工程的治理措施进行简述。
关键词:岩溶地区公路工程路基治理隧道溶洞处理措施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岩进行化学侵蚀作用、机械侵蚀作用以及与之伴生的迁移、堆积作用,总称为溶岩作用。
在岩溶作用地区所产生的特殊地质、地貌和水文特征,称之为岩溶现象。
岩溶是碳酸盐类岩石与水作用的结果,只有碳酸盐类岩石分布的地区,才有岩溶。
我国碳酸盐类岩石分布面积很广,出露地表的约有12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8,埋藏地下的更为广泛,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方的,如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等。
本文通过对岩溶地区的隧道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并重点对隧道溶洞的处理措施进行描述。
1在岩溶地区进行公路建设的常见病害在岩溶地区进行公路工程建设,会对隧道、路基、桥梁等建筑结构物造成影响,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如遇岩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一旦揭穿高压岩溶管道水时,就会造成大量突水,有时会夹有泥沙喷射,给施工带来严重困难,甚至淹没坑道,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
在岩溶地段修筑路基,会造成路基塌陷,不均匀沉降,严重的甚至会大面积塌方等。
如遇地下岩溶水的活动,会导致路基基底冒水,水淹路基、水冲路基等。
在岩溶地区进行桥梁建设,处理不当会影响桥梁结构和受力,有时会难以成桩,造成施工困难。
在设计过程中遇到巨大溶洞时,采用填方或桥跨处理都很困难,且造价昂贵,设计单位有时不得不另行选线,因而会增加投资金额和延长建设周期。
2勘察、设计前期处理措施在岩溶地区修建公路时,在勘察设计阶段:首先,首先收集调查资料,必须在查清岩溶分布、发育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工程建筑物的位置,尽可能避开危害严重的地段;其次,在勘察设计阶段发现了岩溶地段,必须采用针对性的措施;最后,由于溶岩发育的复杂性,特别是不可能在出图之前全部查清地下溶岩的分布,一旦在施工揭露出来,则必须针对性的采取必要的措施。
岩溶地区隧道施工要点与对策研究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 工程技术与应用 |·49·2019年第10期岩溶地区隧道施工要点与对策研究胡巍耀(柳州市城市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广西 柳州 545001)摘 要:岩溶区地质问题是公路隧道建设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向西部和南部的山区推进,在岩溶地区修建公路的情况越来越多,面临的难题也日益复杂,岩溶问题严重影响公路隧道的建设和运营安全。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岩溶区隧道建设常见的问题以及成因,以及岩溶区隧道建设中常用的加固措施,最后以工程实例介绍岩溶隧道施工的步骤及要点。
关键词:公路隧道;岩溶;施工;加固中图分类号:U455.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19)10-0049-02作者简介:胡巍耀(1980—),男,工程师,研究方向:市政道路,桥梁技术管理。
岩溶是公路隧道建设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也是困扰隧道工程建设的重要难题。
我国分布较大面积的岩溶区,以贵州、广西和云南居多,在隧道建设过程中每年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岩溶灾害,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岩溶是在地表水和地下水作用下,可溶岩石经过化学或者物理破坏而形成的溶蚀现象[1]。
由此可知,发生岩溶的必备的三个要素:可溶性岩石、CO 2、足够流量的水。
在可溶岩石的表面以及内部形成岩溶现象包括在地表出现的洼地、槽谷、落水洞、溶沟溶槽、溶峰等,以及在地下出现的溶洞、溶隙等。
岩溶最初的发育起于水流对可溶性岩石的裂隙的溶蚀和扩展,被溶蚀的岩石被水流带走,原有的裂隙被加大,而加宽的裂隙通道网络反作用于水流,形成新的水动力场。
而隧道的开挖增加了水流的排泄通道,破坏了原有的水循环,加速了水流对可溶岩石的溶蚀作用。
如果在隧道建设的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的不透水层,会导致地下水想隧道位置泄水,在水头较大的情况下,会对隧道的建设产生较大的危害[2]。
1 岩溶地区公路隧道常见病害及成因公路隧道建设过程中,常见的岩溶地灾主要有隧道突水、突泥,溶洞坍塌、充填物失稳地面塌陷,等,我国长大公路隧道建设过程中岩溶区的地灾概况如表1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岩溶地段隧道工程施工处理方法的相关研究
【摘要】:由于岩溶地段的地质条件相对较为复杂,因此在岩溶地段进行隧道工程的施工会受到水害、洞害以及坍塌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应的施工处理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岩溶地段对隧道工程施工过程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施工处理措施及其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希望能为岩溶地段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岩溶地段;隧道工程;施工处理技术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 project will be subject to water damage, hole harm and collapse of a number of factors, such as karst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lots are relatively complex in karst lot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how these factors are relatedhot research field. in view of thi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karst lot of tunnel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proposed a series of construction meas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considerations, hoping for the karst lots tunne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
key words: karst lot; tunnel project; construc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u44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对于岩溶地段而言,由于其形态百态,发育极为不规则,因而该
地段对隧道工程的设计及施工过程均带来了不良影响,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水及突泥等情况对于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及施工进度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进行岩溶地段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当对岩溶地段的危害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以此为基础,采取合适的施工处理办法,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1 岩溶地段对隧道工程施工的影响
岩溶主要是由于可溶性的岩层受到了地表及地下水的化学及机械作用而形成的,包括地表及地下的溶蚀情况。
一般而言,岩溶发育条件包括岩石可溶性及其裂隙;水的侵蚀及其流通条件。
对于隧道工程而言,岩溶地段其危害性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类型:l)由于洞穴存在,因而导致建筑物整体及局部悬空,对于隧道使用过程的可靠性十分不利;2)岩溶水的流通会对隧道的结构进行较大程度的侵蚀,因此严重影响了隧道的使用寿命;3)由于隧道中的地下水发生流失,因而导致隧道顶部的地面岩溶发生塌陷,进而对隧道环境地质造成破坏,从而影响隧道结构的不稳定性。
2 岩溶地段隧道工程施工处理措施
2.1 岩溶地段的超前加固处理
对于岩溶地段的隧道工程而言,施工前应当首先进行超前地质的预报及其加固处理,以超前地质加固处理方案为依据对隧道的设计及施工过程进行指导,以便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即时、动态管理。
具体而言,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时应严格参照如下三种方式,及地质调查法、物探法以及钻探法来对地质资料进行预测和预报,并对其
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判,同时结合实际地质条件、规律及其前兆等进行预测和判断,以便准确得出超前地质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对施工处理措施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保证施工过程及结构的安全性。
2.2 岩溶地段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处治措施
2.2.1 水处理
水处理时,宜疏不宜堵,通过截、排、防、堵、通等综合措施进行处理为宜。
为了防止水的突然性袭击,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当进行超前钻孔的探测,以便对施工现场地下伏基岩的埋藏深度、起伏情况以及岩溶发育情况、水埋深度等情况进行了解,并预先进行抽水设备的准备,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1)暗沟排水处理:若隧道经过不含填充物的溶洞时,其顶部会有常流水沿着溶洞的通道通过,并经由消水洞排出。
因此,为确保隧道施工后导致水流发生堵塞,应在隧道的底部进行石砌暗沟的设置,以便岩溶水仍然沿着原通道排出。
2)管道的排水处理:如果有溶蚀裂隙在隧道的基底横穿过,由于裂隙的水压相对较大,因而呈疏导股状的水流,因此,在隧道的仰拱应当用管子将其引出。
当进行仰拱的铺设时,应进行竖向直径为30cm铸铁管的预埋,并在其下横置直径为40cm混凝土管,其周围进行碎石的回填,这样当水流入带孔的混凝土管之后,可以经管与横向水沟排入侧沟之内。
3)涵洞及泄水洞的排水处理:若溶洞与暗河存在水流,为防止其对隧道的安全造成威胁,应在隧道的底部进行涵洞及泄水洞的设
置,以便将水及时排出。
4)若水流位置处于隧道的上部或更高时,应在适当距离以外进行引水槽的开凿,以便将水位降至隧道的底部,然后再进行引排。
2.2.2 溶洞处理
以溶洞大小及其同隧道部位间的关系为依据,可选取加固、跨越、堵塞及浇避等措施。
1)若溶洞较大,或要求其不会对水流进行堵塞,应以实际情况及条件为依据进行相应结构形式的选取,例如加大隧道的空宽度、拱跨或板跨等。
若隧道某侧具有狭长且深的溶洞时,应加深此侧的边墙基础。
若洞底具有较大溶洞,且有流水通过时,应在隧道以下进行浆砌片石支墙的砌筑,以便对隧道的结构进行支撑,此外,还应在支墙内进行涵洞的设置,以便将洞水顺利引排出去。
若边墙处具有较大且深的溶洞时,可在边墙处或者隧底进行筑拱通过。
若隧道中底部具有较大溶洞时,可在隧底进行桥台架梁的设置,以通过。
2)发育已停止的干小溶洞应通过混凝土或干砌片石进行填实,有必要时应擦药注浆加固,避免其发生塌陷。
当进行固填封闭及注浆加固时,所使用的浆液通常为水泥浆与水玻璃的掺合,此外,注浆之前应当先进行注浆试验,以对注浆参数进行确定;将隧底进行固填封闭,其上部应当采用护拱进行防护。
2.2.3 岩溶地面塌陷处理
通常而言,隧道的地下水发生渗流容易造成岩溶地面的坍陷,并导致施工场地的地质环境被破坏,隧道进行开挖施工时会受到坍
方、突泥、涌水及涌砂等威胁。
此情况下,施工时应当通过化学注浆法,同时结合管棚支撑进行施工,隧道地面采用了钢筋棍凝土锚固桩对坍塌体进行稳固,并从地表进行高压注浆,以便对突泥进行阻截。
2.2.4 辅助工程措施
此外,除了上述施工处理措施以外,岩溶地段隧道施工过程中常用的辅助施工处理措施还包括如下几种:
1)桩基的设置。
若洞穴存在充填物,且较难进行清除时,可先对强松散的堆积物进行加强,并以地质条件及隧道结构等相关要求为依据,进行支撑桩或者摩擦桩等的处理。
2)浮筏。
此种施工措施主要适应于洞穴的堆积相对较厚,而且较为稳定的情况,此情况下,由于堆积清除较为困难,因此,可采取浮筏处理,直接将其浮放于松散的土层之上,以避免不均匀沉陷的发生。
但是应当注意的是,此处理容易导致沉降的不确定性,因此不适合在运营标准相对较高的隧道工程中采用,仅可作为辅助处理措施。
3 岩溶地段隧道工程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在岩溶地段进行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如下事项:1)进行隧道工程施工前,应先对地表进行细致勘查,尤其应当注意对岩溶的状态进行估计。
2)对地表水的出水点进行了解,必要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水下渗。
3)若施工至溶洞的边缘时,各环节和工序应注意紧密进行衔接,且适当减小上部的开挖面,并注意迅速将拱
圈在合适的位置进行衬砌,并设法明确溶洞的具体情况,以便进行施工方案的调整。
4)下坡地段有溶洞时,应进行排水设备的准备。
5)施工过程应实时对溶洞的顶板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对危石进程处理。
6)若溶蚀地段需要进行爆破作业,应注意尽可能多打浅眼,并对药量进行控制。
4 结束语
在岩溶地段进行隧道工程的施工不可掉以轻心,应当从勘察设计开始,对岩溶的发育情况、围岩级别以及发展阶段等进行系统勘察,方可对症下药,进行方案的设计时不能盲目套用公式和标准,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开挖后在进行施工方案的确定,以便对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的组织。
参考文献:
[1] 李艳霞. 浅谈公路隧道通过岩溶地段的施工技术措施[j]. 能源与节能, 2011(6): 71-72
[2] 农升河, 韦健正, 等. 水柏线白龙山隧道大型岩溶地段施
工技术[j]. 铁道标准设计, 2001, 21(7): 36-37
[3] 郭云开, 肖勃, 黎高辉, 等. 公路隧道岩溶地段施工监测
及其分析[j]. 中外公路, 2009, 29(4): 150-152
[4] 张旺兴, 袁红, 储汉东. 岩溶地段隧道施工方法探讨[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0(8):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