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稿
汉语史稿读书笔记

汉语史稿读书笔记
《汉语史稿》读书笔记
《汉语史稿》是一部系统阐述汉语历史的著作,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汉语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这部著作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对作者的观点产生了共鸣。
书中详细介绍了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历史演变,使我对汉语的发展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作者在论述中,注重史料的收集和考证,以丰富的例证为依据,使得论述更具说服力。
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深受启发。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汉语历史的博大精深。
汉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经历了多次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改变,更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反映。
通过了解汉语的历史,我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此外,书中对于一些语言现象的解析也让我受益匪浅。
例如,作者对于汉语中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现象的解析,让我对于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这些解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内涵,也有助于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生动。
总的来说,《汉语史稿》是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不仅对汉语的历史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也对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态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这些收获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汉语史稿

第1章绪论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汉语史的对象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现代汉语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语法结构、词汇是怎样形成的,古代汉语经过了三千多年的渐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现代汉语。
汉语发展的历史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先秦汉魏隋唐宋元明清现代语言各构成部分----语音的发展语法的发展语汇语义的发展汉语史的任务通过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汉语的特殊的内部发展规律。
特殊规律:具体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由具体语言的构成特点制约。
汉语史的性质汉语史是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任务是发现规律,汉语史的性质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
与汉语史密切联系的学科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包括共同语和方言普通语言学(一般规律)中国史研究汉语史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发现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
了解现在,更彻底地了解现代汉语,为现代汉语规范寻找历史的根据。
把握发展方向,促进现代汉语有规律地健康发展汉语史的根据1.现代方言语言在不同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地区表现出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代表某一语言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正可以从地域上的差别去探索有关现象的发展过程。
粤方言保留中古入声韵尾,赣方言合并,北方话入声消失,可以考察入声从有到无的发展过程。
2.亲属语言用历史比较法考察亲属语言的差异,可以证明古汉语在语音语法语汇各方面的情况。
3.历代的字书,古书的注解,记载古音、古义4.甲骨文、金文借助这些文物,方能接触三千多年前的汉语。
5.汉字的结构。
表意字,分析字形探求本义,从本义分析引申义。
形声字,造字之初,同声符的字读音相同相近,现在读音相去甚远,这是语音演变的结果,考察声旁和整字的读音差异,或者同声符的字的读音差异,考察语音演变。
假借字和本字,音同音近,现在读音相去甚远,语音演变的结果。
6.韵书、韵图汉语语音史的主要依据。
7.韵文,从诗文用韵看到古韵的痕迹,考察韵母系统。
8.姓氏、地名保存古音。
汉语史稿重点

汉语史稿部分重点一、名词解释1、如字:相当于破读而言。
凡是字用本义,按照本音读出的,叫如字。
2、破读:凡用转化后的意义,按照变化后的声调读出的,叫破读。
3、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或类别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汉语判断句大多用名词作谓语,但判断谓语不限于名词。
甲骨文很少判断句,西周开始发展起来,春秋战国更显纷繁复杂。
4、音变构词,就是通过声母、韵母或声调的变化来构成新词。
也叫做形态变化法。
5、句法构词,是指通过造句的方式构成新词,就汉语来说,大多数是由两个词素合成的一个新词。
6、《尔雅》(也作《尔疋》)是我国第一部百科辞典,也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的一部词典。
东汉刘熙《释名·释典艺》:“《尔雅》:尔,近昵;昵,近也。
雅,义也;义,正也。
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
”以“尔雅”为书名,就是接近正言、使近于雅正、纳于规范、向标准语靠拢的意思。
《尔雅》一书,解释语词和百科词语,按事类分篇,全书十九篇:一般语词3篇,即《释诂》《释言》《释训》;百科名词分为社会生活名词和自然万物名词,即《释亲》《释宫》《释器》等。
《尔雅》释义的主要方法是“以雅释古”、“以雅释俗”,即以当时通行的雅言训释典籍中的古语词、方言词和俗语。
7.《方言》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的简称。
多数学者认为,该书是西汉末扬雄向聚集在首都参加考试的人们采集方言词汇而成的稿本,约在公元17-18年间成书。
这是我国第一部解释古代各地方言语词的训诂专著。
《方言》原为15卷,9000字。
今本《方言》只有13卷,669条,11900字。
其中有一部分为汉魏学者所增补。
后代模仿接续《方言》类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训诂专著是章太炎的《新方言》。
8.《释名》东汉刘熙的《释名》是我国第一部探求语源的训诂专著。
他的《释名》仿照《尔雅》体例,按所收语词的意义类别分为释天、地、山、水、丘、道、州国、形体、姿容、长幼、亲属、言语等27篇.《释名》一书的目的在于推寻说明事物命名的由来,因此它收集的多是常用词,其中很多不见于经传,还有一些俗语词,范围比《尔雅》广。
汉语史稿重点笔记(苦心整理)

第一讲:一、《汉语史稿》的背景和地位:《汉语史稿》是王力先生五十年代在北京大学讲授“汉语史”课程的讲义,《汉语史稿》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发展的第一部专著。
(50年代)二、汉语史与汉语学史的区别:1.汉语史是汉语客观的发展历史,而汉语学史为汉语研究的历史。
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王力先生有《汉语史稿》著作的同时,又有《中国语言学史》的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2.类似关系的学科:语言史与语言学史、语法史与语法学史、词汇史与词汇学史。
3.“学史”与“史”研究的对象不同,相互促进,不能相互代替。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一、汉语史的性质: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客观发展的现象及内部规律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汉语发展的客观现象和规律。
斯大林说:“语言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研究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
”二、语言的发展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来实现的。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1)语言内部要素的发展不平衡性:1.词汇。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变化最快)2.语音。
3.语法。
(最稳定)2)语言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1.现代方言与汉语史的关系。
现代方言是汉语史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反映的是汉语史不同阶段的语言特征。
汉语有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2.普通话与汉语史的关系。
以北京音为标准音、北方方言为词汇基础、以现代白话文典范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是汉语史发展的结果和一个阶段。
第二节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重点)简答+填空一、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研究的三个阶段及主要内容:1)第一阶段:从汉初(公元前三世纪)到东晋末(五世纪)是语义研究阶段。
1.小学:对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称呼。
因为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目的是为“读经”扫清语言文字障碍,是为经学服务的,是经学的附庸,所以习惯上称为“小学”。
现代语言学研究是为语言而研究语言,而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为经学而研究语言文字。
2.语文学:对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另一个称呼。
王力《汉语史稿》心得

深入汉语史——王力《汉语史稿》心得历史是一段记忆,将现在与未来照亮。
了解历史,就是在解读现在,预兆未来。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是世界上使用最久、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了解汉语的过去,认识汉语发展的历史,也就能对汉语这一古老而又现代的语言做出正确的评价,从而不断推动看汉语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王力先生从事教育事业五十余年,培养出了大批语言学方面的专门人才,更为后来的语言学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开启了一盏明灯。
所著的《汉语史稿》是第一部对汉语做通史性研究的学术专著,也是迄今为止,在对汉语史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汉语史专著。
全书除绪论外,共分三大部分,分别研究汉语语音、汉语语法发展以及汉语词汇发展的历史,对汉语整个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并归纳其发展规律。
这部著作充分吸收了我国古代及近代语言学研究的精华,借鉴了国际先进的语言学理论,勾勒出汉语史这一学科的基本面貌,为汉语史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阐明了汉语史的对象、任务、目的。
汉语史稿明确指出汉语史的研究对象就是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三大方面。
同时,廓清了汉字研究与汉语研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明确提出,虽然文字是语言的代表,但是文字本身并不是语言,汉字字体演变、字式演变的研究并不属于汉语史的研究范围,在汉语史研究中应当极力避免那种把“字音”当作“语音”、“字义”当作“语义”来研究的错误。
汉语史的研究,应当充分利用文字,又不为文字表象所惑。
二、总结了中国历代研究对汉语史的贡献。
对于《尔雅》《说文解字》《释名》《方言》《康熙字典》等有关汉语著作的评述,使我们对历代汉语研究有了系统的了解。
了解语言发展的历史过程,要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要重视语言各方面的联系,要区分通例和特例,要辨认语言发展的方向。
三、阐述了汉语史的发展与研究方法。
王力曾经指出,研究汉语语法要“按时代分为若干时期”,进行“文法史的研究”。
汉语史稿文档

汉语史稿概述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发展历史悠久。
本文档将以汉语史为主题,从汉字的起源、汉语的演变、汉语的变体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汉字的起源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系统,拥有数千年的历史。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记录祭祀和占卜的信息。
金文是商朝末期至西周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在青铜器上,用于纪念和记录重要事件。
汉字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整理,逐渐形成了现代汉字体系。
2. 汉语的演变汉语经历了演变的过程,从古汉语逐渐发展为中古汉语,最终发展为现代汉语。
古汉语是指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汉语,该时期的汉语音韵系统略有不同于现代汉语。
中古汉语是指公元7世纪至公元14世纪的汉语,这一时期的汉语在音韵系统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现代汉语从公元14世纪起逐渐形成,并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3. 汉语的变体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分布范围广泛。
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中,汉语存在着一些方言和口音的变体。
方言是指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异的语言形式。
汉语的方言包括粤语、闽南语、吴语等,这些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此外,在中国不同的地区和城市中,人们也会使用不同的口音和词汇,这些口音和词汇也构成了汉语的一种变体。
4. 汉字的重要性和挑战汉字是汉语的特色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具有独特的意义。
汉字不仅用于汉语的书写,也影响了其他语言的文字系统,如日语和韩语。
然而,学习汉字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由于汉字的复杂结构和大量的字形,学习者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掌握汉字的书写和意义。
5. 汉语的未来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并融入到不同的领域中,如商务、文化交流等。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为汉语的学习和传播提供了更多便利。
汉语史稿讲稿

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汉字虽然不是拼音文字,但其中也蕴涵着丰富的语言信息。例如,字的本义往往代表造字时词的本义;利用形声字的谐声偏旁可以发现古音的特点。试举一例。
形声字的声旁是很好的证明材料。人们假设,在造字之初,声旁与整字的声音是相同或非常接近的。如以“非”为声旁,有“菲、匪、诽、绯、翡”等,还有“排、徘、裴”等;以“奉”为声旁,有“俸”,还有“捧、棒”等;以“方”为声旁,有“房、放、防、芳”等,还有“旁、彷”等。这种现象不是一个字两个字,而是大量的。据此可以推论,在造字之初(上古)双唇音和唇齿音是不分的。
第三节 汉语史的分期
一、关于汉语史分期的不同观点
汉语史的分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原因在于:(1)语言是渐变的,量的逐渐积累才产生质的飞跃,其间并没有截然的分界线;(2)语言内部各要素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有的速度快,有的速度慢,依据的要素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分期。
关于汉语史的分期,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因此,只能说先有双唇音,不能说先有唇齿音。清钱大昕“古无轻唇音”的论断是正确的。
3.前人的研究成果
前人在小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对汉语史的研究很有价值,应当批评地继承。历代的字书、韵书和韵图以及大量的训诂资料,都是宝贵的财富,如属于词汇词义研究方面的,有《尔雅》、《方言》、《释名》等;属于字形、字义研究方面的,有《说文解字》、《字林》、《玉篇》等;属于字音研究方面的,有《切韵》、《广韵》、《中原音韵》等。还有汉代郑玄、唐代陆德明、孔颖达、宋代朱熹、清代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等人的研究成果都值得借鉴。
再看《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退秦师》第一段:
晋侯(按:指晋文公)秦伯(按:指秦穆公)围郑,以其无礼于晋(按:指晋文公为公子逃亡时经过郑国,郑没有以礼待他),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fan2)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汉语史稿读书报告

《汉语史稿》读书报告词汇部分一、内容概要《汉语史稿》是王力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汉语史”课期间所写的教材,也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发展的第一部专著。
全书大致分为五部分:绪论,语音的发展,语法的发展,词汇的发展以及第五部分结论。
由古至今全面的讲述了汉语的各个方面,是学习汉语的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
本文重点就《汉语史稿》一书的词汇部分加以详述。
二、词汇部分的主要内容(一)汉语基本词汇的形成及其发展1.基本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里的一部分词和代词、数词、连结词等。
它们的出现顺序也大致是按此顺序排列的。
书中主要讨论了名词里的基本词汇,大致包括以下几类:1)自然现象的名称。
几千年沿用下来的有“风”、“雷”、“水”、“山”、“天”等。
2)肢体的名称。
沿用下来的只有“心”、“手”等很少的词。
3)方位和时令的名称。
方位和时令概念的形成应该是人类文化相当发达以后的事。
关于方位,甲骨文中“南”、“北”、“上”、“下”俱全;关于时令,甲骨文中只有“年”、“月”、“日”和“春”、“秋”。
4)亲属的名称。
5)关于生产(渔猎、畜牧、农业)的词汇。
有的一直是基本词汇,如“猪”、“稻”、“麦”等;有的词义范围缩小,如“谷”、“禾”;有的变成了僻字或不常用的字,如“畋”、“稻”等。
6)关于物质文化(宫室、衣服、家居)的词汇。
2.结论1)汉语的基本词汇是富于稳定性的;多数基本词汇有了几千年(或者是数百年)的寿命。
在复音词逐渐发展以后,有些基本词转变为词素,如“月亮”的“月”。
2)基本词汇虽然稳定,变化还是可能的。
首先是跟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古代需要区别的东西(如“豝”、“縱”),后代不再需要区别了。
古代存在的东西(如“冠”),后代不再存在了。
其次是转化,如“眼”、“脚”、“屋”、“案”等。
最后是方言和外来词的影响,如“頭”、“哥”等。
3)古代没有而后代产生的东西自然需要产生新词。
例如:战国时因有了二层楼而产生“楼”字,以及宋代的“桌”字,“椅”字。
汉语史稿 (下册)

汉语史稿 (下册)
汉语史稿(下册)是一部系统全面地介绍汉语语言历史发展和演变的著作,作者是中国语言学家孙森。
本书主要涵盖了汉语史的各个阶段,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包括音韵、词语等方面的变化演变。
本书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语言学经典著作,对于研究汉语历史和语言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的第十章主要讲述了晚期汉语的音韵变化。
在音韵方面,晚期汉语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上声、去声和入声的转化。
在韵母上,三个相同的韵母被分离成了三个不同的韵母。
在声调方面,由于语音的变化,晚期汉语的声调系统也发生了变化。
四个声调从一、二、四、三的排列顺序变为了一、二、三、四。
这种现象被称为“平水韵”变化。
此外,本书的第十四章还介绍了晚期汉语的词汇演变。
在晚期汉语中,许多汉字的含义发生了变化,例如“笑”,在古代表示愁痛或哀悼,而到了晚期汉语时期则表示开心和欢乐。
此外,一些新的词汇也出现了,如“中学”、“文艺”等。
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和经济的发达,一些新的事物、新的概念也出现了,需要相应的新词汇来表达。
在晚期汉语中,文学作品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文人墨客使用的一些词汇,如“红楼梦”、“金瓶梅”等,逐渐成为普通民众所熟知的词汇。
与此同时,一些方言地区的特有词汇也逐渐进入了普通话中,如“闫妮鸭”、“马蜂”等。
这些词汇的进入丰富了普通话的词汇量,但也同时使普通话的地域差异逐渐减小。
总之,晚期汉语的音韵和词汇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语言演变历程,与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书的记述详实准确,为研究汉语语言学发展和文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汉语史稿第二章

四、《广韵》的声母:(35个) (要求背诵!!!!) 喉音: 影〇 馀j 晓x 匣ɣ 牙音: 见k 溪k„ 群g„ 疑ŋ 舌音: 端t 透t„ 定d„ 泥n 来l 知ȶ 彻ȶ ‘ 澄ȶ (娘) ‘ 齿音: 精ts 清ʦ„ 从ʣ„ 心s 邪z 庄ʧ 初ʧ„ 崇ʤ„ 山ʃ 章ʨ 昌ʨ„ 船ʥ„ 书ɕ 禅ʑ 日nʑ 唇音: 帮p 滂p„ 並b„ 明m
二、声调的变化 (一)平分阴阳 中古的平声到现代北京话中变成了阴平和阳 平两个调类,这个变化在元代时已经形成。 分化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其规律是:(1)清 音变阴平,即声母为全清、次清的古平声字, 北京话中读作阴平声。例如:东(端)风(非)吹 (昌)衣(影)。(2)浊音变阳平,即声母为全浊、 次浊的古平声字,北京话中都读作阳平声。 例如:唐(定)时(禅)传(澄)奇(群)、牛(疑)迷( 明)难(泥)来(来)。
二、骈词: 1.定义:是一个词的旧形式和新形式同 时存在。 2.骈词两类:一类是声母和主要元音都 相同,只是鼻音韵尾或有或无,这叫做 “对转”或“阴阳对转”。二类是主要 元音相近,叫做“旁转”。 3.骈词虽然是同出一词,但是由于各自 发展,意义可以分歧(域国、荼茶)。
第十节 中古语音系统
一、中古语音系统: 1.《切韵》系统 2.《切韵》系统不代表当时(隋)的首都(长安) 的实际读音,它只是代表一种被认为文学语言的语 音系统。 3.此语音系统属于书面语言。 4.这个系统参照了古音和方音来规定的。 5.从唐代到清代,一直是遵守着这一个语音标准。 6.以《切韵》系统为研究对象的音韵学称之为“今 音学”。
五、《广韵》的韵母: 共206个,不算声调有61个韵类, 92个韵母。
六、《平水韵》: 十三世纪,平水刘渊著《壬子新刊礼 部韵略》(1252),把同用的韵合并, 成为107个,后来又有人并为106个韵。 从唐代到清代的诗人用韵,基本上都是 按照这106韵来押韵。这106韵产生于 十三世纪,但是“同用”的规定是从唐 代就有了的。
汉语史稿王力笔记终极版

1.3个研究及其代表作:(1).语义研究阶段:从汉初(公元前3世纪)到东晋末(五世纪)。
主要著作有《尔雅》《释名》《说文解字》《方言》(2).语音研究阶段:从南北朝初(五世纪)到明末(十七世纪)。
主要著作有《切韵》《广韵》《集韵》《七音略》(3).全面发展阶段:从清初(十七世纪)到太平天国(十九世纪)。
主要著作有《康熙字典》《玉篇》《字汇》《正字通》《说文解字注》《文始》《新方言》《小学答问》《马氏文通》,金石学、甲骨学2、研究汉语史的原则(1)、注意语言发展的历史过程(2)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3)、重视语言各方面的联系(4)、辨认语言发展的方向3、汉语史研究的依据历代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现代汉语方言;古代文字;外语借词和亲属语言;前人研究的成果如《说文解字》《中原音韵》等。
4古无舌上:“古无舌上”是由清代学者钱大昕首先提出的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
“古无舌上”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只有舌头“端透定泥”,没有舌上“知徹澄娘”。
舌上音声母是由后来从舌头音分化出来的。
直到现在,有些方言中仍然只有舌头音,如:湖南衡山方言,“里”读“底”,“为”读“里”。
古无轻唇:古物轻唇,是由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首先提出。
认为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重唇(双唇音)“帮滂並明”,没有轻唇(唇齿音)“非敷奉微”,并根据形声字,通假异文,古人读音,声训,古反切,等论据加以证明。
16.钱大昕的两个论断A.“古无舌上音”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潜研堂文集·卷十五》古读:钱大昕,古音竹读如笃;直读如特;裯读如祷……zh、ch——d、t形声字:寺侍持等特待;寿筹祷涛焘;周稠绸调蜩雕雕……zh、ch——d、t现代方音:粤语:秩序(diet)zh、ch——d、t常州话:埠头(码头)、抚头(摸头)B.“古无轻唇音”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潜研堂文集·卷十五》异文:伏羲即庖羲;士鲂即士彭;附娄即部娄;汶山即岷山;望诸即孟诸;负尾即陪尾;苾芬即馥芬;方羊即旁羊;封域即邦域……。
王力《汉语史稿》----复习提纲(练习题)

王力《汉语史稿》复习提纲(练习题)一、绪论部分第一节1、汉语史的性质及其实践意义是什么第二节2、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和重要的著作这些著作的性质和体例大致是怎样的3、语言科学以前的语文学和作为语言科学的汉语史有什么区别第三节4、研究汉语史在方法上应当注意哪些方面遵守哪些原则5、什么叫做“历史比较法”在汉语史的研究中怎样应用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的主要缺点是什么第四节6、汉语史的研究跟世界其他语言史的研究比较起来有哪些特点研究汉语史的根据有哪些方面每个方面对于汉语史的建立有什么重大作用第五节7、汉语在汉藏语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汉语和汉藏语系其他诸语言在语音、语法两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和主要的差别8、亲属语言的研究对于汉语史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第六节9、分期在语言史的研究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汉语史应当如何划分时期分期的主要标准是什么文体的转变为为什么不能作为汉语史分期的标准汉语史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七节10、从整个历史上看,汉民族共同语是怎样形成的第八节11、什么是字体什么是字式汉字字形的演变经过哪些主要阶段在文字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怎样创造文字的简化汉字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二、语音发展部分第九节1、从双声叠韵的事实中如何看出语音和语法、词汇的密切关系2、什么叫做骈词骈词是怎样构成的第十节3、中古文学语言的语音为什么应以“切韵系统”为标准4、中古语音的声母和韵母是怎样研究出来的5、什么叫做“反切”“反切”在语音的研究上有什么作用6、《广韵》35声母和传统的36字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试就“五音”和“清浊”两方面给36字母加以分类。
7、《广韵》206韵可以归出哪61韵类,哪92个韵母其中平声韵有哪些入声韵有哪些它们的读音是怎样的8、“平水韵”的性质和体例是怎样的它和《广韵》有什么不同9、什么叫做韵摄每一摄包括哪些韵母10、什么叫做“四等”在韵图上声母和韵母是怎样分等的11、什么叫做“四呼”“四呼”和“四等”有什么关系第十一节12、清代学者对于古音的研究有什么卓越的成就他们是怎样研究出上古的韵部来的13、先秦古音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各有哪几类它们是怎样相配的阴阳入互相通转的规律又是怎样的14、研究先秦韵母的主要根据是什么先秦声母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15、清代学者对于上古声调问题有哪些分歧的看法我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先秦的声调和中古的声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16、什么叫做古音的重建重建古音应当遵守什么原则高本汉重建先秦古音的时候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第十二节17、钱大昕说“古无舌上音”是什么意思我们怎样从谐声偏旁和现代某些方言的读音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18、餘母(喻四)在先秦是怎样一个声母它从先秦到中古变化的结果和原因是怎样的19、先秦照系二三等各声母的读音是怎样的它们到中古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第十三节20、上古纯元音韵母可以分为哪三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为哪些韵类21、上古促音韵母可以分为哪四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为哪些韵类第十四节22、上古鼻音韵母可以分为哪三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为哪些韵类第十五节23、为什么说高元音是汉语语音发展规律之一第十六节24、在先秦古韵到中古的发展中,声调对韵母有什么影响先秦-m韵尾在什么条件之下变为中古的-ng韵尾25、什么叫做“阴阳对转”为什么说“阴阳对转”是汉语语音发展的一种规律第十七节26、为什么说现代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基础在14世纪已经形成了《中原音韵》是一部什么性质的韵书它的声韵调的特点是怎样的它与现代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有什么异同27、《韵略易通》声类的特点是什么第十八节28、从中古到现代的发展中,最稳固的声母有哪些29、什么叫做“古无轻唇音”轻唇音是在什么时候分化出来的它的分化条件是什么30、现代zh、ch、sh三个声母是从中古哪些声母演变来的它们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其中澄、崇、船、禅四母有什么复杂的演变情况第十九节31、什么叫做尖团音现代z、c、s、和j、q、x六个声母是从中古哪些声母演变来的它们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规律是怎样的第二十节32、现代r[ʐ]这声母的来源和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3、什么叫零声母现代普通话的零声母是怎样从中古演变来的34、现代普通话“儿韵”的来源及其演变的条件是怎样的在什么时期形成了“儿韵”35、古代声母发展到现代普通话里已经消失或者发生变化的在现代各方言里是怎样保存下来的36、什么叫做“韵头的转化”它的转化规律和条件是怎样的第二十二节37、现代普通话的a韵(包括a、ia、ua)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对应规律是怎样的38、现代普通话的uo韵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的演变条件是什么第二十三节39、现代普通话的[ə]韵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在现代各主要方言里的情况是怎样的40、现代普通话的e韵(包括e、ie、ye)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的演变条件是什么第二十四节41、现代普通话的ei韵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演变条件和对应规律是什么42、现代普通话的i、u、y三个韵母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演变条件和对应规律是什么第二十五节43、中古哪些韵母在什么条件之下变为现代普通话的-i(zi)和-i(zhi)它们在现代各主要方言里的情况是怎样的44、现代普通话的ai、au、ou三个韵母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对应规律是怎样的45、现代普通话的白话音au、ai、ei、ou的来源是怎样的跟它们相对的文言音唸什么46、古代的入声韵在现代各主要方言里保存的情况是怎样的第二十七节47、现代普通话的-n尾韵母包括哪些韵母它们是从中古哪些韵母演变来的中古-n韵母和-m韵母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48、中古的山咸臻深四摄在现代方言里演变为哪几种不同的类型第二十八节49、现代普通话的-ng[ŋ]尾韵母包括哪些韵母它们是从中古哪些韵母演变来的关于-ng尾韵母的发展值得我们注意的有哪三件事情第二十九节50、现代普通话的四声和中古的四声有什么不同它们的演变规律是怎样的51、什么叫做轻音现代普通话轻音的性质是什么它是在什么时代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第三十节52、试从上古到中古、从中古到现代的语音变化事实说明语音变化是有着非常严密的规律性和制约性的。
汉语史稿知识点整理

绪论及第二章1、小学:对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称呼。
因为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目的是为“读经”扫清语言文字障碍,是为经学服务的,是经学的附庸,所以习惯上称为“小学”。
现代语言学研究是为语言而研究语言,而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为经学而研究语言文字。
2、语文学:对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另一个称呼。
因为传统语言文字学不是研究活的口头语言,而是研究书面语言、文献语言,所以又称为语文学。
而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活着的口语。
3、《尔雅》分为十九章,前三章为释诂、释言、释训。
4、历代学者们的汉语史研究分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从汉初(公元前三世纪)到东晋末(五世纪)是语义研究的阶段;②第二阶段:从南北朝初(五世纪)到明末(十七世纪),是语音研究的阶段;③第三阶段:从清初(十七世纪)到现在,是全面发展的阶段(语音、词汇、语法)4、简答题:汉语史的分期:(一)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
(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二)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
(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三)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
(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四)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
5、大题:汉语史各个时期的特点:上古时期的特点:(1)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2)在疑问句里,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面;(3)入声有两类(其中一类到后代变了去声)。
中古时期的特点:(1)在口语的判断句中系词成为必需的句子成分;(2)处置式的产生;(3)完整的“被”字式被动句的普遍应用;(4)形尾“了”、“着”的产生;(5)去声字的产生。
近代汉语的特点:(1)全浊声母在北方话里的消失;(2)—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3)入声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现代汉语的特点:(1)适当地吸收西洋语法;(2)大量地增加复音词。
6、填空:汉语的古今字体只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刀笔文字,其笔画粗细如一,不能为撇捺;第二类是毛笔文字,其笔画能为撇捺,粗细随意。
汉语史稿

一、第一章第二节,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1.语义研究阶段。
汉代语义方面的代表作品是:尔雅、方言(扬雄)、说文解字(许慎)、释名(刘熙)。
《尔雅》:中国最古的字典。
它是一部按事物类别编排的同训词典。
它收集了先秦主要典籍中的常用词语,加以整理研究,并按同义词的类属分类编排,共分《释诂》、《释言》、《释训》、《释亲》等19篇,开创了辞书释义的通例,为训诂学奠定了基础。
《说文解字》:它是我国按字的偏旁编排的第一部字典,全书分成540部,共收9,353字。
这一部书决定了将近两千年汉语字典的命运,因为后代的字典基本上都是继承《说文》的;它又给予后代汉语语义学巨大的影响,并且在正字法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成就:1)首次阐发六书内容,并在说解中贯穿了六书原则,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
许氏总结了先前的“六书”理论,创造了系统解释文字之法,是先解释字义,再剖析形体构造,最后注明读音。
2)首次从汉字系统中归纳出540部首,并创立了按部首排列的汉字字典编纂法。
3)保留下来的汉字小篆形体是极为宝贵的文字资料,为后代学者由隶变后的字形直接通向甲骨文、金文的桥梁。
4)解释字的本义从根本上解决训诂的问题。
5)不仅单词释义,在对很多词语解释时还加上了描写和叙述。
例:桂,江南木,百药之长。
2.语音研究阶段。
沈约《四声部》。
陆法言的《切韵》是现在能看见的最早的一部韵书。
周德清《中原音韵》是为指导元曲制作而编写的一部韵书。
《康熙字典》成书于1716年,由陈廷敬编纂,按部首编排。
第三节汉语史的研究方法①注意语言发展的历史过程②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③重视语言各方面的联系④辨认语言发展的方向第六节、汉语史的分期1.原则:王力先生原则上不同意以文体的转变作为汉语史分期的标准。
因为“文体的转变不等于全民语言的转变。
”“必须从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去定出语言历史分期。
”就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看,“应该以语法作为主要的根据。
”“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特点的本质。
王力《汉语史稿》----复习提纲(练习题)

王⼒《汉语史稿》----复习提纲(练习题)王⼒《汉语史稿》复习提纲(练习题)⼀、绪论部分第⼀节1、汉语史的性质及其实践意义是什么第⼆节2、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哪⼏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和重要的著作这些著作的性质和体例⼤致是怎样的3、语⾔科学以前的语⽂学和作为语⾔科学的汉语史有什么区别第三节4、研究汉语史在⽅法上应当注意哪些⽅⾯遵守哪些原则5、什么叫做“历史⽐较法”在汉语史的研究中怎样应⽤历史⽐较法历史⽐较法的主要缺点是什么第四节6、汉语史的研究跟世界其他语⾔史的研究⽐较起来有哪些特点研究汉语史的根据有哪些⽅⾯每个⽅⾯对于汉语史的建⽴有什么重⼤作⽤第五节7、汉语在汉藏语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汉语和汉藏语系其他诸语⾔在语⾳、语法两⽅⾯有哪些共同点和主要的差别8、亲属语⾔的研究对于汉语史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第六节9、分期在语⾔史的研究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汉语史应当如何划分时期分期的主要标准是什么⽂体的转变为为什么不能作为汉语史分期的标准汉语史各时期的主要特10、从整个历史上看,汉民族共同语是怎样形成的第⼋节11、什么是字体什么是字式汉字字形的演变经过哪些主要阶段在⽂字发展过程中,⼈民群众是怎样创造⽂字的简化汉字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语⾳发展部分第九节1、从双声叠韵的事实中如何看出语⾳和语法、词汇的密切关系2、什么叫做骈词骈词是怎样构成的第⼗节3、中古⽂学语⾔的语⾳为什么应以“切韵系统”为标准4、中古语⾳的声母和韵母是怎样研究出来的5、什么叫做“反切”“反切”在语⾳的研究上有什么作⽤6、《⼴韵》35声母和传统的36字母有哪些不同的地⽅试就“五⾳”和“清浊”两⽅⾯给36字母加以分类。
7、《⼴韵》206韵可以归出哪61韵类,哪92个韵母其中平声韵有哪些⼊声韵有哪些它们的读⾳是怎样的8、“平⽔韵”的性质和体例是怎样的它和《⼴韵》有什么不同9、什么叫做韵摄每⼀摄包括哪些韵母10、什么叫做“四等”在韵图上声母和韵母是怎样分等的11、什么叫做“四呼”“四呼”和“四等”有什么关系第⼗⼀节12、清代学者对于古⾳的研究有什么卓越的成就他们是怎样研究出上古的韵部来的13、先秦古⾳阴声韵、⼊声韵、阳声韵各有哪⼏类它们是怎样相配的阴阳⼊互相通转的规律⼜是怎样的14、研究先秦韵母的主要根据是什么先秦声母⼤致可以分为哪⼏类15、清代学者对于上古声调问题有哪些分歧的看法我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先秦的声调和中古的声调有什么不同的地⽅16、什么叫做古⾳的重建重建古⾳应当遵守什么原则⾼本汉重建先秦古⾳的时候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第⼗⼆节17、钱⼤昕说“古⽆⾆上⾳”是什么意思我们怎样从谐声偏旁和现代某些⽅⾔的读⾳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18、餘母(喻四)在先秦是怎样⼀个声母它从先秦到中古变化的结果和原因是怎样的19、先秦照系⼆三等各声母的读⾳是怎样的它们到中古发⽣了⼀些什么变化20、上古纯元⾳韵母可以分为哪三类每⼀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为哪些韵类21、上古促⾳韵母可以分为哪四类每⼀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为哪些韵类第⼗四节22、上古⿐⾳韵母可以分为哪三类每⼀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为哪些韵类第⼗五节23、为什么说⾼元⾳是汉语语⾳发展规律之⼀第⼗六节24、在先秦古韵到中古的发展中,声调对韵母有什么影响先秦-m韵尾在什么条件之下变为中古的-ng韵尾25、什么叫做“阴阳对转”为什么说“阴阳对转”是汉语语⾳发展的⼀种规律第⼗七节26、为什么说现代普通话语⾳系统的基础在14世纪已经形成了《中原⾳韵》是⼀部什么性质的韵书它的声韵调的特点是怎样的它与现代普通话的语⾳系统有什么异同27、《韵略易通》声类的特点是什么第⼗⼋节28、从中古到现代的发展中,最稳固的声母有哪些29、什么叫做“古⽆轻唇⾳”轻唇⾳是在什么时候分化出来的它的分化条件是什么30、现代zh、ch、sh三个声母是从中古哪些声母演变来的它们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其中澄、崇、船、禅四母有什么复杂的演变情况第⼗九节31、什么叫做尖团⾳现代z、c、s、和j、q、x六个声母是从中古哪些声母演变来的它们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规律是怎样的第⼆⼗节32、现代r[?]这声母的来源和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3、什么叫零声母现代普通话的零声母是怎样从中古演变来的34、现代普通话“⼉韵”的来源及其演变的条件是怎样的在什么时期形成了“⼉韵”35、古代声母发展到现代普通话⾥已经消失或者发⽣变化的在现代各⽅⾔⾥是怎样保存下来的36、什么叫做“韵头的转化”它的转化规律和条件是怎样的第⼆⼗⼆节37、现代普通话的a韵(包括a、ia、ua)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对应规律38、现代普通话的uo韵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的演变条件是什么第⼆⼗三节39、现代普通话的[?]韵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在现代各主要⽅⾔⾥的情况是怎样的40、现代普通话的e韵(包括e、ie、ye)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的演变条件是什么第⼆⼗四节41、现代普通话的ei韵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演变条件和对应规律是什么42、现代普通话的i、u、y三个韵母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演变条件和对应规律是什么第⼆⼗五节43、中古哪些韵母在什么条件之下变为现代普通话的-i(zi)和-i(zhi)它们在现代各主要⽅⾔⾥的情况是怎样的44、现代普通话的ai、au、ou三个韵母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对应规律是怎样的45、现代普通话的⽩话⾳au、ai、ei、ou的来源是怎样的跟它们相对的⽂⾔⾳唸什么46、古代的⼊声韵在现代各主要⽅⾔⾥保存的情况是怎样的第⼆⼗七节47、现代普通话的-n尾韵母包括哪些韵母它们是从中古哪些韵母演变来的中古-n韵母和-m韵母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48、中古的⼭咸臻深四摄在现代⽅⾔⾥演变为哪⼏种不同的类型第⼆⼗⼋节49、现代普通话的-ng[?]尾韵母包括哪些韵母它们是从中古哪些韵母演变来的关于-ng 尾韵母的发展值得我们注意的有哪三件事情第⼆⼗九节50、现代普通话的四声和中古的四声有什么不同它们的演变规律是怎样的51、什么叫做轻⾳现代普通话轻⾳的性质是什么它是在什么时代和在什么条件下产⽣的第三⼗节52、试从上古到中古、从中古到现代的语⾳变化事实说明语⾳变化是有着⾮常严密的规律性和制约性的。
王力《汉语史稿》----复习提纲(练习题)

-王力《汉语史稿》复习提纲(练习题)一、绪论部分第一节1、汉语史的性质及其实践意义是什么第二节2、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和重要的著作这些著作的性质和体例大致是怎样的3、、4、语言科学以前的语文学和作为语言科学的汉语史有什么区别第三节5、研究汉语史在方法上应当注意哪些方面遵守哪些原则6、什么叫做“历史比较法”在汉语史的研究中怎样应用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的主要缺点是什么7、汉语史的研究跟世界其他语言史的研究比较起来有哪些特点研究汉语史的根据有哪些方面每个方面对于汉语史的建立有什么重大作用第五节8、:9、汉语在汉藏语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汉语和汉藏语系其他诸语言在语音、语法两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和主要的差别10、亲属语言的研究对于汉语史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第六节11、分期在语言史的研究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汉语史应当如何划分时期分期的主要标准是什么文体的转变为为什么不能作为汉语史分期的标准汉语史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七节12、从整个历史上看,汉民族共同语是怎样形成的第八节13、}14、什么是字体什么是字式汉字字形的演变经过哪些主要阶段在文字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怎样创造文字的简化汉字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二、语音发展部分第九节1、从双声叠韵的事实中如何看出语音和语法、词汇的密切关系2、什么叫做骈词骈词是怎样构成的3、中古文学语言的语音为什么应以“切韵系统”为标准4、^5、中古语音的声母和韵母是怎样研究出来的6、什么叫做“反切”“反切”在语音的研究上有什么作用7、《广韵》35声母和传统的36字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试就“五音”和“清浊”两方面给36字母加以分类。
8、《广韵》206韵可以归出哪61韵类,哪92个韵母其中平声韵有哪些入声韵有哪些它们的读音是怎样的9、“平水韵”的性质和体例是怎样的它和《广韵》有什么不同10、什么叫做韵摄每一摄包括哪些韵母11、什么叫做“四等”在韵图上声母和韵母是怎样分等的12、什么叫做“四呼”“四呼”和“四等”有什么关系@第十一节13、清代学者对于古音的研究有什么卓越的成就他们是怎样研究出上古的韵部来的14、先秦古音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各有哪几类它们是怎样相配的阴阳入互相通转的规律又是怎样的15、研究先秦韵母的主要根据是什么先秦声母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16、清代学者对于上古声调问题有哪些分歧的看法我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先秦的声调和中古的声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17、什么叫做古音的重建重建古音应当遵守什么原则高本汉重建先秦古音的时候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第十二节18、·19、钱大昕说“古无舌上音”是什么意思我们怎样从谐声偏旁和现代某些方言的读音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20、餘母(喻四)在先秦是怎样一个声母它从先秦到中古变化的结果和原因是怎样的21、先秦照系二三等各声母的读音是怎样的它们到中古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第十三节22、上古纯元音韵母可以分为哪三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为哪些韵类23、上古促音韵母可以分为哪四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为哪些韵类;第十四节24、上古鼻音韵母可以分为哪三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为哪些韵类第十五节25、为什么说高元音是汉语语音发展规律之一第十六节,26、在先秦古韵到中古的发展中,声调对韵母有什么影响先秦-m韵尾在什么条件之下变为中古的-ng韵尾27、什么叫做“阴阳对转”为什么说“阴阳对转”是汉语语音发展的一种规律第十七节28、为什么说现代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基础在14世纪已经形成了《中原音韵》是一部什么性质的韵书它的声韵调的特点是怎样的它与现代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有什么异同29、《韵略易通》声类的特点是什么;第十八节30、从中古到现代的发展中,最稳固的声母有哪些31、什么叫做“古无轻唇音”轻唇音是在什么时候分化出来的它的分化条件是什么32、现代zh、ch、sh三个声母是从中古哪些声母演变来的它们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其中澄、崇、船、禅四母有什么复杂的演变情况第十九节33、什么叫做尖团音现代z、c、s、和j、q、x六个声母是从中古哪些声母演变来的它们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规律是怎样的第二十节34、*35、现代r[ʐ]这声母的来源和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6、什么叫零声母现代普通话的零声母是怎样从中古演变来的37、现代普通话“儿韵”的来源及其演变的条件是怎样的在什么时期形成了“儿韵”第二十一节38、古代声母发展到现代普通话里已经消失或者发生变化的在现代各方言里是怎样保存下来的39、什么叫做“韵头的转化”它的转化规律和条件是怎样的第二十二节40、现代普通话的a韵(包括a、ia、ua)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对应规律是怎样的41、(42、现代普通话的uo韵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的演变条件是什么第二十三节43、现代普通话的[ə]韵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在现代各主要方言里的情况是怎样的44、现代普通话的e韵(包括e、ie、ye)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的演变条件是什么第二十四节45、现代普通话的ei韵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演变条件和对应规律是什么46、现代普通话的i、u、y三个韵母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演变条件和对应规律是什么第二十五节47、(48、中古哪些韵母在什么条件之下变为现代普通话的-i(zi)和-i(zhi)它们在现代各主要方言里的情况是怎样的第二十六节49、现代普通话的ai、au、ou三个韵母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对应规律是怎样的50、现代普通话的白话音au、ai、ei、ou的来源是怎样的跟它们相对的文言音唸什么51、古代的入声韵在现代各主要方言里保存的情况是怎样的第二十七节52、现代普通话的-n尾韵母包括哪些韵母它们是从中古哪些韵母演变来的中古-n韵母和-m韵母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53、中古的山咸臻深四摄在现代方言里演变为哪几种不同的类型【第二十八节54、现代普通话的-ng[ŋ]尾韵母包括哪些韵母它们是从中古哪些韵母演变来的关于-ng尾韵母的发展值得我们注意的有哪三件事情第二十九节55、现代普通话的四声和中古的四声有什么不同它们的演变规律是怎样的56、什么叫做轻音现代普通话轻音的性质是什么它是在什么时代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第三十节57、[58、试从上古到中古、从中古到现代的语音变化事实说明语音变化是有着非常严密的规律性和制约性的。
汉语史稿期末知识点总结

汉语史稿期末知识点总结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历史渊源十分丰富。
在汉语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语言形式和不同时期的发展轨迹。
下面就汉语史稿期末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回顾。
一、先秦时期汉语的变迁在先秦时期,汉语的形成和发展主要集中在华夏文明的起源时期。
这一时期的汉语发展主要包括了甲骨文、金文、铭文等形式。
这些文字早期的形式古朴而古雅,记录了当时社会的有关信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时期,汉语主要是一种象形文字,文字的表现形式很多,而字的数目也相对较少。
不过,这一时期的汉语文字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字体系,存在着多种文字形式的并存。
有时甚至一个汉字有多个意义,读音也多种多样。
二、秦汉时期汉语的统一化随着秦统一天下,汉字的演变也进一步加速。
在秦朝和汉朝的统一时期,汉语文字不断进行更新和改良。
秦朝的统一文字制度,统一了文字的书写方式和字的形式。
同时还出现了新的文字形式,如小篆等,这极大地促进了汉语文字的发展。
此时的汉语文字逐渐变得系统化和规范化,人们开始尝试用统一的文字系统来记录信息和交流思想。
新文字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书写的效率和表达的准确度,为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汉字的草书和行书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的书写形式逐渐增加了草书和行书等形式。
这些新的书写形式包括了隶书、草书、行书等,形成了汉字书写的多样性。
这些书写形式有助于书写速度的提高,但同时也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同时,这一时期的汉字书写形式经历了繁简对立的阶段,出现了大篆、小篆、繁体字和简化字等。
这些变化极大地影响了汉字的书写和阅读形式,使得汉字的书写形式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
四、现代汉语的发展在现代,汉语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音的发展,二是文字的发展。
现代汉语的语音发展主要包括了拼音、注音符号等形式。
这些形式使得语音的表达更加清晰和准确,有助于外国人学习汉语。
与此同时,现代汉语的文字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史复习资料整理(终结版)一、汉语史1、对象语音、词汇、语法,2、根据(1)现代方言口语如南昌方言保留你了入声字白、铁等(2)亲属语言(3)历代的字书,古书的注解,记载古音、古义。
如《尔雅》《说文》等著作。
(4)甲骨文、金文,如出土的郭店楚简以及安阳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文字(5)汉字的结构分为表意字和形声字,(6)韵书、韵图(汉语语音史的主要依据)如陈澧的《切韵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7)韵文,从诗文用韵看到古韵的痕迹,考察韵母系统。
如上古语音以《诗经》的用韵为参照。
(8)姓氏、地名.如铅lian)县\六(lu)安瓜片保存古音。
阿房宫古人的名和字的联系中看出古代的词义。
例如:屈平,字原宰予,字子我(9)古代的借词古代借词保留汉字古音,可和今天的读音进行比较。
如印度与天竺①外语中的汉语借词隋唐时期,日本、朝鲜等国从汉语借去大量词语,仍不同程度保留当时汉语的语音特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饥ki 鸡kai 说明隋唐时期两字韵母不同,声母和现代不同。
②汉语中的外语借词用当时的汉音去对译梵音,可以从拼写中知道汉字的古代读音,把这些读音和今天的读音进行比较,可以找到音变的线索。
佛 bud 古无轻唇音天竺印度古无舌上音(10)散文,特别是接近口语的作品,考察某一时代的语法语义。
二、语音1、古音为周秦两汉的语音,即上古语音;今音为魏晋隋唐宋的语音,即中古语音。
2、音韵学四大部分:古音学;以《诗经》的用韵为代表;今音学:以《切韵》为代表;北韵学: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等韵学。
其中,等韵学研究汉语发音原理和发音方法,并制成韵图以表示声、韵、调的配合关系。
3、重唇音:双唇塞音、双唇鼻音。
帮【p】、滂【p‘】、并【b】、明【m】四母,现代普通话念“b”【p】、“p”【p‘】、“m”【m】,如“巴”、“泊”、“傍”、“蒙”。
轻唇音:唇齿擦音、唇齿鼻音。
非【f】、敷【f‘】、奉【v】、微【】四母,现代普通话里非、敷、奉念“f”【f】,如“飞”、“肥”、“犯”;微母念半元音【w】,如“微”、“文”“王”。
4、舌上音:舌面前塞音、舌面前鼻音。
知【】、彻【】、澄【】、娘【】四母,现代普通话分别念卷舌声母“zh”【】、“ch”【】和舌尖鼻音“n”【n】。
5、全浊声母:并【b】、奉【v】、定【d】、澄【】、群【g】、从【】、床【】、邪【z】、禅【】、匣【】。
6、等韵学分等依据:韵母中主要元音的舌位和开口度、看有没有韵头,有韵头介音【i】是三等或四等。
主要元音的开口度由洪到细分为四个等类,即“四等”,元音的舌位逐渐前移。
根据介音【i】的有无,分为洪音,即一等【o】【u】、二等,无介音;细音,即三等【ǐ】、四【i】【e】等,有介音。
7、今存完整的反映《切韵》系统的的书是宋代的《广韵》8、韵书的历史发展:《切韵》陆法言,颜之推著,前者执笔;《唐韵》;《广韵》陈彭年,邱辉等著;《中原音韵》周德清。
9、近代语音是以元代的《中原音韵》为语音标准。
10、唐末守温创造了36字母。
(×)11、牙音和齿音实际上都是舌音。
(×)12、韵要求声调相同。
(√)13、韵母从古代分二呼,现代分四呼。
(×)14、入声韵就是以塞音收尾的韵。
(×)15、叠韵就是两个韵母相同。
(×)16、中古音韵以《切韵》系统为主要依据。
17、今存最完整的《切韵》系韵书集大成的著作——《广韵》。
18、平水韵作为近体诗押韵的依据,是由南宋平水人刘渊所始。
19、反映唐代以来近体诗文创作的韵律依据是平水韵。
20、《广韵》的平声分上平声和下平声,可以说是平分阴阳的滥觞。
(×)21、《广韵》36个声母中新出现了非敷奉微,知彻澄娘。
(×)22、“匍匐”又作“扶伏”,反映了古无轻唇音现象。
23、“陟,登也”,反映了古无舌上音现象。
24、研究上古声母的材料:异文:如“伏羲”又叫“庖栖氏”;声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去解释它的意义;《说文》谐声偏旁“凡同声旁者并同声类”;古读:如“古读猪如都”等P7925、段玉裁在《六书均表·古谐声说》提出:同声必同部。
26、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提出:古无轻唇音。
27、“阿房宫,房,旁也”,反映了古无轻唇音现象。
28、用一个比较常用的字给另一个同音字注音就叫直音法。
29、“古音娘日二纽归泥”是由章炳麟提出的。
30、“反切系联法”是清代的陈澧《切韵考》提出的。
31、声调变化相传沈约发明“四声”,即平、上、去、入。
调值的变迁是比较快的,而调类的变迁比较慢。
调类主要有三个变化:浊上变去声、声调分阴阳、入声的消失。
浊上变去声:全浊上声变去声声调分阴阳:平分阴阳,清音平声字归阴平,浊音平声字归阳平。
入声的消失:入派三声,全浊归阳平,次浊归去声,全清归阴平。
32、声母的变化上古——中古:匣母的分化,云母从匣母中分化出来,如完—院。
端t、透t‘、定d‘的分化,端透定三母分化成知彻澄三母,如汤—畅。
d的失落,端透定和邪母谐声成喻母中的余母,如台—怡。
中古——现代:略33、浊音清化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全浊声母“并”、“奉”、“定”、“澄”、“群”、“从”、“床”、“邪”、“禅”、“匣”在发展中完全消失,变成同部位的清音声母。
34、古无轻唇音上古声母系统没有中古“非”“敷”“奉”“微”四个轻唇音声母,它们是从重唇音分化出来的。
由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古无轻唇音”条中提出,如“匍匐”又作“扶伏”。
伏羲——庖栖阿房宫逢丑父35、古无舌上音上古声母系统中没有舌上音“知”“澈”“澄”“娘”,不存在“舌音类隔”的问题。
由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提出,如《诗·鄘风·柏舟》:“实维我特”,在韩诗“特”作“直”。
梦珠——梦都田完——陈完猪——都36、阴阳对转它是由孔广深提出来的,阴声韵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母,阳声韵是以鼻音收尾的韵母,入声韵是以塞音收尾的韵母。
在语音的发展过程中,同类韵部,元音相同,可以相互转换,即阴声韵转化为阳声韵,阳声韵转化为阴声韵,入声韵转化为阴声韵或阳声韵,阴声韵或阳声韵转化成入声韵。
37、同声必同部同一个声符的许多形声字,上古属于同一韵部,即谐声偏旁和诗经韵脚的一致性。
凡同一谐声偏旁的字,一定同属一个韵部,也一定和诗经的韵脚相符。
由清代学者段玉裁在《六书音均表·古谐声说》提出。
38、如字用于异读字词的注音,用这个术语是告诉读者要按照这个字词常见的读音来读,即要读本音。
39、读破 \ 破读通过改变一个字的原来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方法。
如“衣”,读yī是本音,表示名词“衣服”;读yì是破读,表示动词“穿衣”。
40、双声叠韵词语音:双声,声母相同;叠韵,韵相同,即不论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
词汇:双音节词,连绵词。
语法:双声叠韵构词法,一个语素构成词,单纯词。
双声的词:憔悴玄黄叠韵的词仓庚41、反切定义:中国古代的拼音法。
反切上字取声母,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如东,德红切。
毛,莫袍切。
方法:首先,判断反切上字的清浊,清声母字归阴平,浊声母归阳平。
a如果上字是全浊声母,要考虑浊音清化的规律:如下字是平声,则归送气,如是仄声则归不送气,其中去声与入声还是阳平,但要特别注意上声,因为全浊加上声变为去声。
(“动”是上声)b如果上字是次浊声母,下字是平上去三声则仍然是阳平,如是入声,则次浊加入声变为去声。
c、如果上字是全清声母或次清字,如下字为平声,则归阴平。
如下字为仄声,则上声归上声,去声归去去声。
但入声仍要归阴平。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尖团合流的规律。
即g、k、h 和 z、c、s碰到齐齿呼i和撮口呼会变为j、q、x。
42、汉语复音化的因素1、语音的简化,区分同音词的需要。
2、表达要确切的需要3、受外语的影响,如外语的吸收。
音译,外语是复音词,译出来也是复音词。
外语是单音词,外语语音比汉语复杂,有复辅音、辅音韵尾,汉语须用音节去对译,这样译出来也变成复音词。
意译,主要是用偏正词组对译单词,既是词组,至少有两个音节。
如:汽车。
三、词汇1、古今词义的差异(1)全同如“山”“水”“日”“月”“牛”“马”“车”“大”“小”;(2)全异如“涕”,古义“眼泪”,今义为“鼻涕”(3)有同有异①、词义范围的变化a、范围变小,如“宫”,古泛指“住房”,秦汉以后指帝王的殿堂、住室以及寺庙。
b、范围变大,如“江”,古专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c、中心转移,如“汤”,古指“热水”,今指“菜汤”。
②、感情色彩的变化a、由褒变贬,如“爪牙”,本指“动物的爪和牙”,喻以褒义“武臣”,今指贬义“反动势力的帮凶”。
b、由贬变褒,如“锻炼”,古有贬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今主要指褒义“通过体育运动培养人的坚强体魄和勇敢机智的精神”。
2、借词从别的语言里连音带义借来的词,也叫“外来语”、“外来词”、“音译词”,如骆驼、葡萄三种方式:a、完全音译,如“沙发”(sofa)、“咖啡”(coffee)。
b、音兼意译,如“逻辑”(logics)、“乌托邦”(utopia)。
c、半音半意译,如“卡车”(car)、“美国”(America)。
3、译词利用汉语原有的词素和构词方式造成新词,来翻译其他语言中的词所代表的概念,也叫“意译词”。
如“世界”、“地狱”。
4、同类词意义上相关联并属于同一范畴的词,通常部首相同或相通,意义与部首有关。
如“斤”是砍木斧,“斧”“斫”“斩”“断”就是同类词。
5、同源词由同一个语源派生出来的一组词,往往音同义近、音近义同或音义皆近。
6、词义的演变:扩大、缩小、转移词以扩大:词义演变的一种方式。
词的原意完全保留,但其意义范围扩大,概念的外延扩大。
如“河”,本指“黄河”,扩大为“河流的通称”。
词义的缩小:词义演变的一种方式。
词的原意部分保留,但其意义范围缩小,概念的外延缩小。
如“瓦”,本指“已烧土器的泛称”,后专指“屋上盖的瓦”。
词义的转移:词义演变的一种方式。
词的旧义被新义所代替,词义的转移范围甚广。
如“狱”,本意是“诉讼、案件”,转为“牢狱”。
7、汉语基本词汇是富于稳固性的,变化还是可能的。
其变化为:(1)旧词的消亡①概念的废弃,古代需要区别的东西,后代不需要区别了。
猎时代,人们有必要辨别许多的鱼类、鸟类和兽类,畜牧时代,人们也有必要区别家畜详细种类。
社会的发展,某些事物的种类不需作细致的区分,大类名取代特称名。
②事物不存在。
古代存在的东西,后代不存在了。
例如:冠冕绔(2)新词的产生,新事物、新概念的产生。
战国的楼字,宋代的桌椅。
(3)概念的废弃(4)词语的替换,事物概念不变①旧词成为新词的构词语素。
a.加上词缀鼻-鼻子b.同义并列肤-皮肤肌-肌肉c.偏正发-头发眉-眉毛②旧名换为新名a.意义有关联走取代行脚取代足目-眼睛面-脸b.方言和外来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