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拿来主义》教学片段实录

合集下载

《拿来主义》教学实录1

《拿来主义》教学实录1

《拿来主义》教学实录1
《拿来主义》教学实录1
《拿来主义》教学片段实录
【导言】
《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应该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论证思路,二是形象化说理。

就前者而言,实际上又包含着“为什么要‘拿来’”和“怎样‘拿来’”两个部分。

片段所展示的课文1——7段的思路分析,就笔者所知的范围,应该算是一种创新。

【实录】
多媒体展示排除法解题思路:
或A或B或C或D
非A
非B
非C
所以D
师: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那么只要找出依据,否定其它所有的选项就行了——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

请大家快速阅读《拿来主义》1——7段,把作者提供的所有“选项”一一找出来。

生:闭关主义。

生:送去主义。

生:听凭送来。

生:或闭关主义,或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自己来拿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听凭送来,大受其害
所以,要“自己来拿”
师: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
生:论证为什么要“拿来”。

【后记】
善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

排除法,实际上是形式逻辑中否定肯定式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运用,但限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我在教学中换了个学生熟悉的说法,从而使问题变得比较简单、容易。

顺便说一句,在组织“怎样‘拿来’”(8——9段)这一部分教学的时候,可以融“论证思路”和“形象化说理”两个重点于一炉,在引导学生在逐一弄清楚一系列比喻内涵基础上,让学生模仿1——7段的分析方法,归纳其论证思路。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精选10篇)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精选10篇)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拿来主义》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1[教学要点]在熟读课文、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精辟论述。

[教学过程]一、诵读鉴赏第8、9段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

2、提问:作者是如何形象地揭示“拿来主义”的具体涵义的?学生讨论。

明确:作者形象地把文化遗产比喻成某穷青年偶得的一所大宅子,以对宅子处理的不同态度来形象说明什么是“拿来主义”。

作者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这是批判继承的先决条件和必备的态度。

然后剖析三种错误态度:“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

作者在否定了这三种错误态度之后,再从正面论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即占有、挑选。

(加点字板书)3、结合语境,揣摩“孱头”“昏蛋”“废物”的含义。

明确:“孱头”指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人;“昏蛋”指盲目排外全盘否定的人;“废物”指崇洋、全盘接受的人。

(加点字板书)方法点拨:上一节课我们谈到对作品语言讽刺色彩的学习,谈到“把要否定的现象漫画化,示其滑稽”。

这里,作者把准备批判的观点形象化,然后着重刻画它可笑可憎的面目,予以无情的否定,没有生硬的说教,读来生动形象,却又力透纸背。

在我们的写作中应学习运用这两种方法,以取得较好的讽刺效果。

(加点字板书)4、比喻说理使论述具体形象,读来意兴盎然而便于理解,易于认同,试结合第9段分析“鱼翅”““烟枪烟灯”“姨太太”各比喻什么?明确:“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对于精华部分,应该接受;“烟枪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适当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应果断抛弃。

(加点字板书)方法点拨:作者运用比喻说理,把抽象的关于如何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理论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经验性问题。

《拿来主义》教案(5篇)

《拿来主义》教案(5篇)

《拿来主义》教案(5篇)第一篇:《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掌握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和幽默的特点;2学习本文的比喻说理方法;3理解鲁迅提出的“拿来主义”的含义,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教学重点、难点: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问题;2比喻的说理方法。

三、教学时:二节四、教学步骤:(一)导入文:《拿来主义》是鲁迅写于1934年的杂文名篇,虽然距今已有七十年之久,但文中的思想于今仍然光芒四射。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也多次考到有关文化遗产,外来文化等内容,因此对我们高中生来说认真学习这篇来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等问题,意义重大。

(二)写作背景:《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正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实行“围剿”,同时在文化方面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多种错误思想泛滥。

其中有遗老遗少的封建复古主义;在醉心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的奴化主张;在进步文艺工作者,左翼文艺队伍中,对于要不要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问题,也存在思想混乱。

针对这种现状,鲁迅写了一系列,从创建民族新文化的高度,论述了如何正确外国文化,文化遗产的问题。

本文是其中一篇。

(三)整体感知:什么是“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为什么在拿来主义之前要先说“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明确:“闭关主义”指的是清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

“送去主义”指的是卖国主义、投降主义,其实思想实质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以文明古国自居,自夸自耀,但最终一味“送去”落得被凌辱,乞讨下场。

同时从反面论证实行“拿来主义”至为必要,非常迫切。

2“送来”和“拿来”区别何在?作者用列举的方法指出了“送来”实质揭露帝国主义罪恶。

所谓“送来”,是从经济到军事到文化对中国的倾销,侵略。

“拿来”则不然,是中国人根据自己需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送”与“拿”本质不同,内容全异。

进一步确立本文的中心论点。

3作者用什么比喻来论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批判了哪些错误倾向,树立什么样正确态度?把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错误倾向比作“孱头”(逃跑主义)、“昏蛋”(“左”派幼稚病)、“废物”(投降主义)。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7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7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7篇拿来主义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文章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赏析文章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2、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3、深刻理解“拿来主义”的精髓,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教学重点】鉴赏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教学难点】掌握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布置课前预习(印发导学资料,内容略)一、导语设计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从德、英等当代海军强国购买军舰,打造了一支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师”,最终的结果却是在威海以几乎没有击沉一艘敌舰的“战绩”全军覆灭今天,通过对苏27战斗机的改装,我们拥有了歼11,性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壮大了我国的空军力量同样是从别人那里“拿来”,一个以失败告终,一个却大获成功两种“拿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结果悬殊?相信我们今天一起研读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之后,答案会了然于胸二、探究与发现——研读标题提问:本文的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哪种类型?标题隐含了哪些问题?明确:本文标题属于论题型标题告诉我们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研读标题,我们应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拿来主义”?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三、阅读与分析——把握结构思路1.提问:文章的前6段,除去第5段外,作者提到了哪几种“主义”?这几种“主义”的表现是什么?实行这些“主义”有什么样的后果?作者对这几种“主义”分别持什么态度?学生分小组阅读该部分,合作讨论完成表格各小组发言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2、总结提问:综合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对国际交流中的几种错误做法作批判那么第5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明确: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3.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内涵明确: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自己独立思考,有主见;有辨别力,有眼光;自主选择,自己行动)4.点拨指导: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提出自己的论点之前,先对错误的观点作了批驳,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结构5.教师朗读第8自然段,并请学生听读时注意思考:第8段没有谈关于文化的问题,却提到一所大宅子,这所大宅子实际上是比喻什么?明确:比喻文化遗产6.提问:第8段刻画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人?他们的态度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作者对这些态度的看法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各小组发言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7.总结上一环节并提问: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的做法是怎样的?用文中最概括的一句话来回答明确:占有,挑选8.第9段这句话确切、精练,但过于抽象作者接着再次用比喻手法论证了“拿来主义”的内涵请学生朗读第9段,然后小组合作,筛选文中信息并讨论作者是如何论证的,完成表格各小组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9、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提问:想一想这段的5句话分别回答了什么问题明确:①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②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④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何在?10、总结点拨,全文结构(多媒体展示)如下:第一部分(第1~7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先破后立)第二部分(第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先破后立)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四、阅读与理解——鉴赏论证艺术提问:尽管全文是在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但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全文写得轻松活泼,很有趣味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这样的效果呢?归纳文章在说理的时候运用的论证方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学生分小组研读课文,谈感受,自由发言然后各小组推荐人选发言,全班交流。

《拿来主义》课堂实录(苏教版必修三)

《拿来主义》课堂实录(苏教版必修三)

02
课文解析
文章结构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拿来主 义。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面,为拿来 主义的出现做铺垫。
文章重点阐述了拿来主义,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 错误态度。
重点词句
0201Biblioteka 03“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送去主义”
“送出去的东西,有的传说是媚外,有的简直是卖国 。”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和思想,激发学 生的思维活跃性。
小组讨论
总结词
学生分组探讨文章内容
详细描述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探讨文章的深层含义,提出自己的见解,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堂练习
总结词
学生实践运用所学知识
详细描述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拿来主义》课堂实录(苏教版 必修三)
授课教师:
2023-12-30

CONTENCT

• 课堂导入 • 课文解析 • 课堂互动 • 课堂总结
01
课堂导入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面临外国的侵略和压迫,民族危机深重。 鲁迅写作《拿来主义》一文,旨在批判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崇洋媚 外、盲目排斥外来文化的思想。
04
课堂总结
回顾重点
总结《拿来主义》的主要观点 和论据。
回顾文章中鲁迅对“拿来主义 ”的阐述和论证方法。
强调文章中鲁迅对传统文化和 外来文化的态度和看法。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 所学知识。
写一篇关于“拿来主 义”的读后感或评论 ,字数不少于500字 。

【拿来主义教学实录】拿来主义课堂实录优秀5篇

【拿来主义教学实录】拿来主义课堂实录优秀5篇

【拿来主义教学实录】拿来主义课堂实录优秀5篇拿来主义课堂实录(一):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齐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

师:我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状况,请拿出纸和笔,听写生词。

(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自诩、残羹冷炙、冠冕、吝啬、孱头、国粹(课件显示答案,请两位同学上黑板订正,其他同学互评。

“羹”“吝”错的比较多。

)师(点评):“羹”是会意字,由“羊”和“美”组成,意为美味的肉汤。

“吝”字要注意写法。

[由整理]师:(检查第二个预习作业)请大家用课文中的语言为“拿来主义”下一个定义。

(三位学生回答,学生、老师点评。

)师:(教师用课件分别展示八个组所提出来的问题)课前预习时,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选取其中一些最有代表性的问题来讨论。

有五个组的同学都对文章的开篇提出了质疑:文章的标题是“拿来主义”,为什么作者开篇没有写“拿来主义”?为什么不开门见山?请大家看文章的第一段,我们一齐来读一下。

(生齐读第一段)师:这一段写的是什么?生: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生:“送去主义”的例子、形式、现象。

师:请大家思考,作者在第一段列举了“送去主义”的例子、形式、现象,这跟标题“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并小声表达观点)生:我的理解是为下文做铺垫。

师:这是怎样的行文结构?生:先破后立。

师:很好。

(板书:破、立)师:在跟大家交流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一个疑问,想跟大家交流一下。

请大家看着第三段,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大家看看第三段写了什么?(学生朗读第三段)师:我觉得这个同学的音色十分美,我们掌声鼓励一下。

(生鼓掌)师:第三段写了什么呢?生:还在写“送去”。

师:我有个疑问,第二段已经否定了“送去主义”,且第二段已经正面提出了“拿来”的观点,为什么第三段又写“送去”?跟第一段有什么区别?请大家思考一下。

(学生小声讨论)生:在讨论为什么不能只“送去”。

生:“送去主义”会使得我们的后代一无所有。

师:这是从什么角度谈“送去主义”?生:后果。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设计【3篇】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设计【3篇】

【导语】《拿来主义》是鲁迅的杂⽂代表作之⼀,它从⽂化源头上揭露中国固有⽂化阻碍社会前进、蒙骗群众的成分,启⽰⼈们认识其实质。

⽂章告诉我们,⽂化的交流要站在平等的⽴场上,对待外来⽂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中语⽂拿来主义教案设计 教学⽬标 知识⽬标 1、了解本⽂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化遗产的观点。

了解杂⽂的⽂体特征。

2、把握⽂中的⽐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体会鲁迅先⽣杂⽂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风格。

潜⼒⽬标 1、揣摩课⽂中运⽤⽐喻、讽刺、反语的表达效果,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法。

2、学习运⽤⽣动形象的⽐喻论证法。

德育⽬标 1、正确对待中外⽂化遗产,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联系实际,深⼊理解学习本⽂的现实好处。

教学重点 引导学⽣透过词语表⾯,分析其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1、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的感情⾊彩。

2、准确理解⽂中的概念(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抛来、抛给、送来、送去、拿来、孱头、昏蛋、废物、拿来主义等),明确⽐喻说理的特点。

教学⽅法 1、问题式教学法。

教师根据教学⽬标设计⼏个富有启发性的关键问题,如“作者在论述‘拿来主义’之前是怎样揭露和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后果的”⼜如“作者是怎样揭⽰‘拿来主义’的基本涵义和具体涵义的”再如“按照作者的观点,‘拿来主义’者对⽂化遗产到底持什么态度‘拿来’的条件是什么”等,交给学⽣讨论、交流,增强学⽣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的学习⽤⼼性,让学⽣充分体会本⽂思维的条理性。

2、概念⽐较法。

可与问题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透过概念间的⽐较,让学⽣深刻体会作者思维的严密性和形象性。

3、探究拓展法。

以学⽣⾃⾏探究研讨为主,⼒求从课⽂资料出发向纵横拓展,⼒求从学习理解向迁移运⽤转化,从⽽到达扩⼤思维含量,提⾼思维层次,增强学习潜⼒,完善学习素养的⽬标。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机、教学磁带。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3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3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3篇)拿来主义教案篇一教材分析现在学生学习《主义》有何意义让学生从文本延伸到生活与社会,延伸到书籍与网络,延伸到个人能力与素养的发展。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该文难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多阅读,了解国家开放政策,该引进什么,不该引进什么。

教学重点理解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以及形象的比喻。

教学难点如何“拿来”。

教学目标初步掌握快速理清思路的方法以及;领略形象化的说理的妙处,品味语言背后的深层意味;吸取思想精华,学习智慧地“拿来”,尝试理智地“拿来”。

教学基本设计1、三问贯串——以三个“?”(什么叫拿来主义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为经,以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赏析为纬,构建一个“点面结合”的教学网络。

2、三法突破——将“语言品味”作为重点,运用“形象还原比较法”、自主赏析、质疑解疑来进行突破。

3、三点拓展——思考“拿来”,服务现实;阅读名作,尝试“拿来”;开展辩论,明辨“拿来”。

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激趣导入。

鲁迅先生曾说:“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杂文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是“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也“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这是他对现代杂文的作用所作的准确而精辟的说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杂文的典型之作《拿来主义》,和作者一起“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

二、运用方法,巧析思路——什么叫拿来主义1、标题是“拿来主义”,自读两遍,你能读出什么问题吗生:拿来主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人称杂文是议论文的变体,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是否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结构全文的。

小结:巧析思路方法之一:根据文体2、文章没有直接的话语阐述何为“拿来主义”,文章哪些段落阐述“为什么拿来”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明确:1-7自然段,根据“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来判断,“所以“,表示前面几段是在阐述原因,这叫因果论证法。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优秀教案【优秀4篇】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优秀教案【优秀4篇】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优秀教案【优秀4篇】篇一:《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在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理解本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正确理解本文各比喻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1、总体理解文意2、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教学设想】1、学习本文可以从理解文章的观点和结构入手。

2、对语言的揣摩要结合鲁迅杂文善于运用形象说理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的词句,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可通过练习一中的1、2、3题进行。

(详见《教师教学用书》P10“教学建议”部分)3、多用启发性的提问,注意培养学生思维分析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重点:总体理解文意,先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

初步体会文中一些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显现的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题解导入:“主义”是指重大的原则或主张。

“拿来主义”这个提法是鲁迅先生的独创,它的题旨是针对国民党政府媚外卖国的政策和有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的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鲁迅提出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的文化遗产),又要认真的分析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造民族新文化。

2、讲读课文的前半部分(1-4节)(第5五节为过渡节,也可到第5节)(1)请学生阅读这部分课文,思考以下问题: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那些主义?重点在揭露和批判什么主义?学生阅读后作答,教师明确: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重点在后者。

(运用学生粗知的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历史知识,加深对“又碰了一串钉子”的理解)。

课文开头两句话从追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入手,非常概括地说明中国近百年来从盲目排外到一味媚外,从“闭关主义”一变而成“送去主义”,接着举出事实(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从历史,社会根源揭示“送去主义”的本质--媚外卖国(2)细读第3节,要求找出只送去不拿来的后果的关键词句,思考鲁迅先生用怎样的笔法来论述这个问题的?学生找出关键词句,教师补充:后果是:我们的子孙,“则当佳节大典之际……,讨一点残羹冷炙作奖赏”。

《拿来主义》课堂教学实录

《拿来主义》课堂教学实录

《拿来主义》课堂教学实录面。

师:鲁迅针对当时一些人的盲目自大心理,提出要“别求新声于异邦”,“观四向而听八方”,鲁迅说过,即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其目的是建设新文艺,进而改变国民的精神,改变国家落后挨打的局面。

当然,鲁迅所阐述的“拿来主义”思想不只适用于对待外来文化,也适用于古代文化遗产的继承;不只在当时有震撼作用,今天同样有意义。

现在讲开放,讲多元,讲与国际接轨,“拿来主义”的思想仍是人们要借鉴的。

课下以此为话题,联系现实写一篇作文。

生:(小声)唉!师:怎么?有意见?通过如上的解读,我们对《拿来主义》这一课做了宏观与微观的了解。

但文章不厌百回读,经典文章更是常读常新,下面请大家再读这篇杂文,希望能有自己的新理解,或者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读书)生6:老师,有一处我不太明白。

说到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的时候,举了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等等,这里面除了美国的电影属于文化外,其他的都不是,这样举例是不是有问题呢?师:很好的问题,敢于挑战大师,需要勇气,更需要思想。

生12:“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是不是病句?师:是不规范的句子。

生16:我觉得用“大宅子”来比喻外来文化不恰当?说大宅子为什么要说“做了女婿换来的”?课下注解说,这里是讽刺做了富家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不太理解。

师:我也有同感,一直以来有一种说法就是《拿来主义》是谈文化遗产的继承的,原因也与“大宅子”这个比喻有关。

“因为祖上的阴功”很容易让人误解。

我们应当把这个比喻放在文章整体中去理解,“祖上的阴功”“偷来的、抢来的、做了女婿换来的”其实是为了捎带给某些人以讽刺,不是为了转换话题,一般称为“挂角一将”的写法。

这是鲁迅杂文的一个特点,其是优是劣,大家可以去评价。

鲁迅与邵洵美之间的论争文学史上早有定论,但课下关于邵洵美的注解明显是不公正不实事求是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会印发给大家的;有一本书《鲁迅和他骂过的人》,有时间大家找来可以读一读。

《拿来主义》教案(6篇)

《拿来主义》教案(6篇)

《拿来主义》教案(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拿来主义》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拿来主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2.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所以必须介绍清楚有关的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即使如此,因为鲁迅杂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学生阅读本文难度是很大的。

唯有促使学生在课上积极思维,才有可能学懂这篇文章。

如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

阅读方法应当与其它议论文大体相同。

要在学习第九课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学习本文论证艺术时,难免要涉及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有关论证方法的基本概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而教材中又没有这方面的讲解。

因此要力求讲得深入浅出,语言简练、准确而又便于理解记忆,使学生一次弄懂,不搞夹生饭。

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是个难点,可以用“比”的办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重在加强学生的语感,重在“意会”(心中明白了鲁迅杂文语言的妙处了),而不一定要求学生“言传”(用语言表述其中的妙处)。

理解内容和学习论证艺术、体会语言特点是学习本文的两大任务,可以各安排一个课时。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杂文,参考材料很多,对文章主旨、结构的理解众说纷纭,人教社的教参只是其中的一种意见。

教学过程固然必须使学生读懂课文,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依据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这一原则决定对各种意见的取舍。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拿来主义》教学课堂实录

《拿来主义》教学课堂实录

《拿来主义》教学课堂实录《拿来主义》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主张的内涵;(难点)(2) 学习作者的论证艺术,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

(重点)二、教学过程师: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阅读大屏幕上的几则材料,谈谈你们对它的认识?生:第一则材料表明闭关锁国会导致落后,第二则材料说明“送去主义”的毫无理由和“送来主义”的不怀好意。

师:太棒了!正是在这样的历史以及社会背景之下,鲁迅先生用他的如椽巨笔写下了这样一篇主张凡事都要“拿来”的文章,请同学们将书本打开,翻到《拿来主义》这一课,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完成正音并进行自主阅读。

(读罢)师:大家已经读得差不多了,现在我想请同学发言,你能不能找出本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生:······师:如果找不到也没关系,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上的提示,我们再来找找如何?生: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应该是“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一句。

师:非常好,那么这一句有几层意思?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生:首先是我们应该“拿来”,“拿来”之后就是“使用”,最后是如何使用亦即“或存放,或毁灭”的问题。

师:大家为他鼓个掌,逻辑可以说非常严谨了,那么文章具体又是从哪些角度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去论证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将文章的结构梳理清楚。

生:第一到第七自然段是一部分,第八到第九自然段是一部分。

师:依据是什么?生:因为第一部分讲的是都是“拿来”,第二部分讲的则是如何处置的问题。

师:Good job! 那我们接下来就看到文章的第一部分,看看鲁迅先生是如何来讲述“拿来主义”的?首先鲁迅先生批判了什么?生:批判了“送去主义”。

师:通过什么方式?生:举例子师:举了哪些例子?生:送古董去巴黎展览和送梅兰芳到苏联去。

师:很好,我们说鲁迅先生的语言是非常有意思的,这里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如何理解?生:是反话正说,是反语的修辞手法。

《拿来主义》教学实录(一)【推荐下载】

《拿来主义》教学实录(一)【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拿来主义》教学实录(一)
师:被称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下面请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鲁迅的哪些作品呢?
生:社戏。

生:孔乙己。

师:闰土是哪里的人物了?
生:故乡,还有迅哥。

师:不对,迅哥是社戏里的人物。

我们学过他的什幺散文呢?比如写老
师的。

生:藤野先生。

师:对(幻灯片演示),我们学过鲁迅的小说有《故乡》《社戏》《孔乙己》,鲁迅的小说多是描写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鲁迅在给予他们极大同情的基础上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散文呢,我们学过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如果说鲁迅的小说是揭示社会现实,那幺鲁迅的散文则是他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生命的人和物的深切怀念。

鲁迅先生创作的作品题材多样,除小说、散文还有历史故事、散文诗等,但最能表达鲁迅深刻思想的是鲁迅的杂文。

那幺大家了解什幺是杂文吗?有哪位同学知道?
生:不知道。

(幻灯片演示):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

它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

杂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而是运用形象化的方法,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以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拿来主义》课堂教学实录

《拿来主义》课堂教学实录

效果评估
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反馈等方式对多媒体 辅助教学手段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和策略。
06
学生参与式活动设计与实施 过程记录
学生参与式活动设计原则和目标设定
01
02
03
04
主体性原则
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为
出发点。
互动性原则
通过多样化的互动形式,促进 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
语言犀利
鲁迅先生的语言一向以犀利著称,本 文也不例外。他运用讽刺、夸张等手 法,对“拿来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揭 露和批判。
关键语句理解与赏析
“拿来主义”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拿来主义”的深刻批判。它意味着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 ,是一种缺乏责任感和远见的行为。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
课堂参与度。
探究性原则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设定
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 拿来主义》的主题和内涵,提
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具体活动方案和实施过程记录(如角色扮演、辩论等)
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扮演《拿来主义》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表演形式呈现文 章内容,加深对人物性格和情节的理解。
鼓励质疑与提问
提供多元信息与证据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不 同观点,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为学生提供多元的信息和证据来源,让他 们学会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培养 批判性思维的基石。
引导分析与推理
实践应用与反思
通过案例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引导学 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培养他们的分析 能力和推理能力。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精选17篇)《拿来主义》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本单元也是高中必修的五册教材中的一篇杂文,地位重要又特别,承接着第三册“表达交流”单元学过的有关议论文常识,又要为如何学习同单元的随笔三篇摸索道路。

主要学习递进式因果论证思路,理解破立结合方法和论证方法,品赏形象化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提高审美能力,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

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创新和宏扬祖国优秀文化,树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关注并能正确评价社会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良知,富有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当代学生是伴随着多元文化成长起来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使他们的视野拓宽,见识大大超过了前代人;社会流行的短平快浅的阅读,使他们追求怪异离奇的情节和搞笑的戏谑语言,而对于真正纯唯美或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反倒缺乏审美能力和兴趣。

而鲁迅先生的杂文是有着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文中针对的背景事件距今时间较久远,不利于学生解读文本内容;论述的方式和逻辑层次较有深度;对文章主旨、结构的理解历来是众说纷纭。

高中生正处于文学鉴赏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提升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如何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确定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赏鉴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掌握层进式因果论证思路是重难点。

三、设计思想1、依据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教材教”,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达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2、教学应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有侧重。

注重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查阅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4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4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4篇】《拿来主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现代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本文的表达的技巧,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及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把握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要点: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引导精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思考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二、初步体会文章主旨1、阅读第7段,思考,“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明确:(1)“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2)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三种人想法行动实质共同点孱头怕给污染徘徊不敢走进拒绝继承(逃避主义)不混蛋保存清白放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加废物羡慕欣欣然蹩进全盘接受(投降主义)挑选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2、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

3、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

先占有,后挑选。

占有是为了挑选。

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

(怎样挑选?),所以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

完成表格喻体事物态度本体事物态度鱼翅吃掉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完全吸收鸦片送药房供治病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批判地吸收烟展览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如八股文等无用的历史垃圾姨太太请他们各自走散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坚决抛弃所有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

《拿来主义》课堂实录+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课堂实录+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课堂实录教学思路一、通过标点,感受表达效果二、通过文献,了解杂文特性三、分析内容,梳理写作思路四、寻找本体,赏析比喻论证五、改写翻译,体会用词精妙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

一、通过标点,感受表达效果师: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

这篇杂文的标题叫什么呀?生:拿来主义。

师:第一个小问题,请问这两个字怎么念?生:拿来。

师:我给它加了一个感叹号,现在这两个字怎么念?生:拿来!师:我发现已经有同学有感觉了,对不对?我们来看一下鲁迅先生的原文。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到:拿来!是吧?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拿来和拿来,它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打个比方,有一位同学上课正在玩手机。

倪老师跑到了他的面前,拿来。

换一种说法,拿来!体会到区别了吗?体会到区别就可以了。

二、通过文献,了解杂文特性我们进入到第二个小问题,什么叫做杂文?我给大家的预习作业当中,给出了三份文献。

我们对这三个文献的基本信息,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师在日期下划线),请问你发现了什么?生:应该是鲁迅先生在看到,《梅兰芳赴苏俄》这篇报道之后,对于这种歪曲的报道感到气愤,先是写了一篇杂文对他进行批判,然后又写了一篇《拿来主义》,来详细论述他为什么荒谬,并且在接下来的《中华日报·动向》中,中国的文艺界应该怎么办。

师:好,请坐,再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请问上周的热搜,各位同学还记得吗?生:不记得了。

师:为什么呀?因为新闻这种文体,它是具有极强的时效性的。

那么相应的,这种时事评论类的文体,也是具有时效性的。

它是很容易随着时过境迁,被人遗忘的。

但是鲁迅先生的杂文直到今天为止,仍然熠熠生辉,为什么?三、分析内容,梳理写作思路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主要探讨的问题。

那么我们想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要对《拿来主义》这篇文章,进行一个思路的梳理,问各位同学《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有哪些主义?来,这位同学你来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除法巧理思路一一《拿来主义》教学片段实录重庆市渝北中学校刘祖平段成素
【导言】
《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应该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论证思路,二是形象化说理。

就前者而言,实际上又包含着“为什么要’拿来’”和“怎样’拿来’”两个部分。

片段所展示的课文1――7段的思路分析,就笔者所知的范围,应该算是一种创新。

【实录】
多媒体展示排除法解题思路:
或A或B或C或D
非A
非B
非C 所以D
师: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那么只要找出依据,否定其它所有
的选项就行了一一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

请大家快速阅读《拿来主义》1――7段, 把作者提供的所有“选项” 一一找出来。

生:闭关主义。

生:送去主义。

生:听凭送来。

生:自己来拿。

师:不错,一共是四个“选项”。

那么,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否定它的?
生:“自己不去,另叽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

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

师:“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
生:有。

“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师:这是例证法。

那么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呢?
生: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一一“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师:看看“送来”的是些什么东西?
生:送来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
'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师: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生: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师:模仿多媒体展示的排除法,归纳1――7段的论证思路。

生:或闭关主义,或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自己来拿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听凭送来,大受其害所以,要“自己来拿”
师:1―― 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
生:论证为什么要"拿来”。

【后记】
善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

排除法,实际上是形式逻辑中否定
肯定式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运用,但限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我在教学中换了个学生熟悉的说法,从而使问题变得比较简单、容易。

顺便说一句,在组织“怎样’拿来’”(8――9段)这一
部分教学的时候,可以融“论证思路”和“形象化说理”两个重点于一炉,在引导学生在逐一弄清楚一系列比喻内涵基础上,让学生模仿1――7段的分析方法,归纳其论证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