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比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79 年以后, 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实施, 极大地解放了农村 生产力, 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同 时, 国家调整了发展战略,市场化程度提高和城市改革的推 进,第三产业占比和就业人口大幅度增加,产业结构的调整 为吸纳更多的城市人口就业提供了保证,致使中国城市化 率快速提高。 • 到2009 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46. 6%。 • 在改革开放前, 由于存在双重制约,国家不得不硬性调整, 造成城市化率的剧烈波动, 特别市城市化率的变化速度, 有 时很高,有时又很低。 • 改革开放以后,真正的突破了双重约束,城市化进程推进很 快,每年的城市化率都呈现出正增长, 1978 年以后, 中国算 是进入持续城市化阶段,而不再有大的反复。
点击添加标题
人口形式上流动而 实质上不流动
6、
1、
突破双重约束进 入快速城市化阶 段
城市化发展相对 滞后
5、
中国城 市化特 点
2、
政府主导城市 化模式短期难 以改变
双重力量导致区域 差异
4、
3、
具有典型的后发工 业化国家城市化特 点
1、突破双重约束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
• 从发展阶段上来看,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城市化受到双重约束,呈现出剧 烈波动和徘徊的特点。因为工业化是带动城市化进程的主导因素, 而 制约中国城市化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一是国家工业化战略目标下的产 业结构, 二是农业所能提供的城市人口的生活供给。 • 1949 年,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国家重工业优先发展工业化发展战略 的制定和“ 一五计划”的成功完成,城市经济发展很快。城市人口迅 速增加。 • 1958 年- 1960 年, 中国掀起“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片面 发展重工业, 工业化以“ 爆发式”速度扩张,农村人口以空前失控的规 模涌入城市。这个时候由于农业生产的制约,大量人口处于饥荒状态, 不得不走逆城市化道路,缩短基本建设规模, 精简城市职工, 减少城镇 人口。 • 到1965 年, 城市化率下降到 16. 84%。 • “ 文化大革命“期间,城市化率一直在18%以下徘徊。
3、具有典型的后发工业化国家城市化特点
• 后发工业化国家城市化的第一个特点是速 度快。欧美等早期工业化国家城市化先行 一步,因此, 其城市化速度慢于后期工业化国 家
国家
城市化 水平提 高幅度 ( %) 26.070.0 25.571.7 25.775.2
所用时 间( 年 ) 90
年均递 增百分 点 0.5
• 城市发展走向集群化
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主导着城市化进程, 城市基本上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的经济联 系比较薄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 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城市之间出现了协 调发展的趋势。一体化进程加快。目前集 群化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城市群和城市 圈。这是地区经济发展到最新阶段的标志, 也是城市化的高级形式,已成为中国城市 化的一个基本趋势。
• 小城市将重新焕发活力
在农村或小城镇很难进行技术含量高,符 合当前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要求的工业化生 产,加之大中城市又不愿意接受这类经济 效益低的活动时,小城市或县城将成为城 市工业化发展舞台上的新秀,成为新一轮 城市化的起点。
点击添加标题
城市化的特点Leabharlann Baidu绍
城市化进程既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客观 规律性,又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个国家的城市 化道路都不是完全相同的,而中国这样一个 特殊的国家, 同样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城市 化道路,具有一些独特的异质性。
•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趋势
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相比,发展中国家起 步晚,历史短。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曾 为殖民地,18 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对其 影响很小。二战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 展较为缓慢。在亚洲,和发达国家一样, 发展中国家中的城市化进程也显出很大的 地区差异。
十九至二十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 增加速度较快,远远的超过了发达国家的 城市化速度,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在世界 范围内,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将不断缩 小。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仍然 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所以很多人说,世界 进入了一个城市化时代,二十一世纪的世 界将是城市化的世界。
点击添加标题
由于不同国家的工业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工业化 的推动作用在不同国家是有区别的。从世界范围来看, 工业化仍然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特别是在发展中国 家,工业化的推动作用明显超过了发达国家。但是我们 还应该看到,在工业现代化、城市化水平很高的国家里,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城 市化的主要动力。例如,在美国,1997 年第三产业的就 业比重已高达 73.14%,英国的这个数字是 71.39% 。 第 三产业的发展,将引导着城市化走向新阶段。
工业革命前
• 早期城市因生产力水平不高,城市发展受 到限制。主要表现为:城市数目少、规模 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主要分布在灌溉 发达、利于农业生产或便于向周围征收农 产品的地带。早期城市主要为行政、宗教、 军事或手工业中心。这个阶段延续的时间 最长,城市人口增长缓慢,直到1800年, 世界城镇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
2、政府主导城市化模式短期难以改变
• 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社会变迁过程, 会始终受到市场和政 府两种主要力量的作用。 • 西方国家, 特别是原生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确立了以市场 为核心的模式,而政府在城市化中只是处于从属地位。但 是中国建国初期就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城市化路径自然要服从这个战略, 决定了中国政府主导型 的城市化道路。 • 改革开放前, 为了配合工业化进程, 政府通过一系列制度安 排和政策设计对城市化进程进行干预。形成了一系列例如 户籍制度、 就业制度、 福利分配制 度、 城乡迁移制度等,使城市化过程完全在政府的掌控 之下。
从城市起源以后的几千年里,世界的城市人口和城市人口比重 呈很低水平上的缓慢增长。从城市起源以后的几千年里,世界的城市 人口和城市人口比重呈很低水平上的缓慢增长。1800年世界总人口为 9.78亿,大约5.1%居住在城市。从这以后态势完全改变,世界人口的 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世界的城市人口以更高的速率增长,城市化的 发展迅猛异常,势不可挡。在19世纪的100年里,世界人口增加了70 %,城市人口增加了340%,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从5.1%提高到13.3 %。20世纪前5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52%,城市人口增加了230%, 1950年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到29%。1950~1980年这30年中,世界人 口增加了75%,城市人口增加了150%,1980年城市人口比重逼近了 40%。合计这180年里,世界人口增加了3.5倍,而城市人口却增加了 35倍有余。显然可以看出,1800年以来的城市化是一个不断加速的 过程。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出现了东部 沿海地区城市的发展远远快于中、西部地 区的情况。尽管这种不平衡的状况在一定 程度上不利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但符合 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这也说明了引导 我国城市化的行政机制的作用正在减弱, 而市场机制的作用正在加 强。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趋势
城镇人口占比 0.6 0.5 0.4 0.3 0.2 0.1 0 1 4 7 10 13 16 19 22 25 28 31 34 37 40 43 46 49 52 55 58 61 64 年份 城镇人口占比
未来几年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消费型中心城市崛起 1、转型起因: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采取了 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 2、催化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8年美国次 贷危机 3、表现: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活动成为消费,城 市的中心任务也是消费或服务与消费,商业城市 发展更加旺盛。尤其是全国性、区域性、综合性 中心城市,除了商业、商务之外,服务型城市将 获得更大的发展优势
• 中国政府主导城市化在特定时期有其合理性和不 得已, 既为快速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条件, 但其负面 作用也是巨大的。所有方面都由政府来决定, 忽视 了对城市化本身的规律性,必然造成资源配置效率 的损失, 同时加剧了城市化水平的剧烈波动,更加 重要的是造就了城乡隔离的二元经济结构,成为一 直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市场化改革以来, 市场经济的作用逐渐被重视, 市 场力推动城市化的作用显著性加强。但传统体制 所留下的管理体制和思维方式很难消除,政府习惯 于从政府的角度去安排 “城市化”道路。
中国城市化与世界城市化
一、概述
• 城市化 定义1:从地理学角度,城市化是一个地区 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 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 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 过程。 定义2:从生态学领域看,它指人类生产和 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 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 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 中国的城市化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以及户口 管理政策的放松,我国城市化开始飞速发 展。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 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 50%,标志着我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
• 世界城市化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涌 现出许多新兴的工业城市和商业城市,使 得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人口比例不断 上升。 在美国,1780~1840年的60年间,城市人 口占总人口比例仅从2.7%上升到8.5%。 1870年美国开始工业革命时,城市人口所 占的比例不过20%,而到了1920年,其比 例骤然上升到51.4%。
5、城市化发展仍相对滞后
• 国外的经验表明,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并 超前于工业化。而在中国的工业化初期和 中期阶段,城市化始终滞后于工业化。目 前仍有扩大趋势。
6、人口形式上流动而实质上不流动
•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城市,特别是东南沿海城市对劳动 者和高级人才的需求骤然大幅度增加,促使了一场从西到 东、从北到南的普通劳动者和高级人才的大流动。 • 据有关统计,全国“民工潮”的人数高达 6000 万,大部 分流向东南沿海城市。但由于户籍制度等限制,许多人无 法扎根于城市,在城里干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生他养他 的家乡。到目前为止,至少有 8000 万农村人口因户籍制 度成为亦工亦农的城乡两栖人口,他们的职业虽然已经发 生转变,但是没有完全实现空间上的迁移。这就是我国城 市化进程中特有的“人口形式上流动而实质上不流动”的 情况。
4、双重力量导致区域差异
• 中国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具有阶段性, 主要是由于国家 发展战略的变化造成的。 •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存在东西部发展的差异,为推行区域 平衡发展战略,将全国分为沿海和内地两大经济地带,侧重 于发展内地经济。 • 在改革开放之初, 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速度较快, 主要是由 于之前各种政策的作用惯性,东部地区城市所占比重曾一 度有所下降。 • 在1985 年之后,国家将发展的重点放到了东部, 东部沿海 地区城市化水平 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 1999 年9 月,国家正式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定,并采 取一系列举措推动西部经济发展。西部与东部地区城市化 水平差距有所缩小, 但是总体来说,差距还是很大的。
• 从整个世界看,1900年城市人口所占比例 为13.6%,1950年为28.2%,1960年为 33%,1980年为41.3%。所以,城市化过 程是随现代工业的出现、资本主义的产生 而开始的。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城市化的产生
• 约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随着农业生产力 的提高,少数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发展成了 小集镇和城市,这一变化被称为“城市革 命”。世界最早的城市出现在今伊拉克境 内,沿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岸而立。
日
30
1.3
英美等先发工业化国家,对城市化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变迁顺序:
轻工业的发展
农村劳动力 向食品、纺 织等日用产 品生产行业
劳动力跟资本 再向钢铁、 化 工机械等重工 业行业转移
服务业繁荣起来
推动城市化进程
• 而中日韩等后发展国家工业化过程采取的 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要实施重工业优先发 展,必须靠政府的力量转移农业剩余发展工 业化,被迫实施了一系列城乡隔绝的政策。 • 在改革开放以前,推动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 重工 业, 而重工业又相对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 所以,城市化水平不高,而持续发展重工业 又需要大量的积累, 在农业生产力水平不 高的情况下,导致大幅波动,也带来城市化 的大幅波动。改革开放以后,情况有所好转。
英
法
120
0.4
美
120
0.6
韩
21.471.6
37.076.0
30
1.7
• 从左表 可以看出英、 美、 法等城市化先行国家的城 市化速度大致为年均增长 0. 4~ 0. 6 个百分点,日、 韩等后发工业化国家却经 历了快速城市化进程。它 们 发挥后发优势, 大大节 省工业化的时间, 当然也 就提高了城市化的进展速 度。中国同样也具有后发 工业化国家城市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