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教育理论基础精简版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1.....................最新资料整理推荐.....................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2.....................最新资料整理推荐.....................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考点总复习整理(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必备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考点总复习整理(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必备《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所占比重较大,应重点复习)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五章课程第六章第七章德育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第1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地培养人(严格说,动物界没有教育)的一种社会活动(相对于先天而言,必须是后天获得的),是传承文化、传承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例如:小孩生下来就会吸奶——不属于教育(先天的);小孩无意识间学会了用火——不属于教育。
基本属性: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易出单选题。
从两种角度对教育的定义(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名词解释)更狭义的教育:德育(思想品德课)个体角度: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综上,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个体社会化的对立面是个体自由化(学习很多的社会规范)社会个体化——共同的社会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个体化表现(2)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育人性(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单选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多选题)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目的性)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社会性)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完整版)
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180个重点知识汇总(精编版)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180个重点知识汇总(精编版)1、教育的定义:广义的定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定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更狭义的定义:是指德育。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2、教育的功能:定义: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3、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斐西能。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
(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4、现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5、学习教育学的意义:①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③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④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⑤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6、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
7、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8、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
(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3)多因素共同作用论。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简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简版《教育学》考试要点1、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第一阶段:学科萌芽阶段。
主要特征是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为独立的学科 .( 如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朱熹,西方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 第二阶段:学科初步形成阶段。
主要特征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原始状态的独立学科。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第三阶段:学科发展阶段。
教育学在整体和局部上都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代表人物有马卡连柯、克鲁普斯卡娅、杨贤江等)。
第四阶段:学科现代化阶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教育学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代表人物有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布卢姆等)。
2.了解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①遗传:是人发展的自然或生理前提②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预定的制约作用;③教育: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1)个体身心的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理解教育与经济、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1、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经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二、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2. 教育和政治的关系一、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二、教育对政治的促进作用体制的变革与完善3.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二、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4.理解教师的劳动特点,掌握教师的职业素养、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教师劳动的特点:(1)劳动任务的综合性。
(2)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3)劳动手段的主体性(4)劳动过程的创造性。
(5)教师劳动的长效性。
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教育思想素养(2)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共10页)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 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 年或 9 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 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与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模式:1.常规管理:通过指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班级平行管理: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个人的直接管理对影响集体。
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3.班级民主管理4.班级目标管理。
班集体的特征(简答):(一)明确共同目标(二)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三)共同的生活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四)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五)宽松的个人发展空间。
班集体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的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这些构成班主任的个性影响。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一)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二)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一)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对班级群体和班级个体的了解和研究。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1.分析书面材料2.调查法3.观察法4.谈话法(二)有效的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四)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五)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活动(六)建立学生档案(七)操行评定。
个别教育工作重点是先进生和后进生的教育。
1.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2.尊师重道:指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3.藏息相辅:“藏”,通内脏的“脏”,“息”是指呼吸的气息,人自身的内脏和大气相配合,才能呼吸自如。
在这里强调课外活动的重要性,精辟地阐述了正课教学与课外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
4.豫时孙摩:在学生不良行为发生前就加以防范叫做预防。
如果不良行为发生之后再去禁止,积习已深就难以矫正。
所以这个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有预见性。
豫,就是预防性原则。
时,是及时施教原则。
“当其可之谓时”,抓住最佳的时机,及时施教,因势利导,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否则,“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孙,是循序渐进原则。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妥善地安排教学进度。
否则,“杂乱而不孙”,不按顺序教学,就会使教学陷于混乱而难以收到效果。
摩,即学习观摩原则。
“相观而善之谓摩”,学友间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就能共同进步。
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5.长善救失:意思是说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学子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 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
7.有教无类: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体现的是教学平等原则。
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
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
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需要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9.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是:问题已经形成,才来禁止,学生就会抵触。
学习时机过了才去学,即使苦学,也难有成就,这体现的是教学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关键期。
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这体现的教学要有顺序性。
独自学习,没有学习伙伴商量,就会孤陋寡闻,这体现的是学习要会合作学习。
教学原则部分共有八个原则,这些原则和古文有关的比较常见的有如下:一、启发性原则1.《学记》“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说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2.《论语》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二、循序渐进原则《学记》中关于此原则的古文有:1.“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年少的学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为学习应循序渐进,不能越级。
2.“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这句话的意思是: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
3.“不陵节而施之谓孙”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要根据学习者的年龄、学习基础、智力等因素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不超越学习者的接受限度而进行教育。
其中“孙”是通假字,通“逊”,即顺的意思。
因此在古文中看到“孙”这个字都可以这样来理解,都和循序渐进有关系。
三、因材施教原则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圣贤施教,各因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
”意思是孔子教育人才,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相适应的方法。
可见,因材施教是指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教育,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四、巩固性原则《论语》中相关古文: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2.“学而时习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3.“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其余常见的和教学有关的古文:1.课内课外相结合《学记》“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
《学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
2.教学相长《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关于新课改,是一个相对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有的省市会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章独立出来,但其中考察的点还是大体相同的。
第一,大家需要记住的是现在所说的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的第八次课程改革,不必详细的知道前七次的内容都是些什么,只需要掌握现在是第八次就可以了。
第二,需要知道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第三,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在前面学习课程那一节的时候,就已经学到过现如今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是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
2、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到高中的必修课3、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第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1、学生观(1) 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的身心发展都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当然学生也不例外。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还处于向成人过渡的阶段,所以说学生还处于发展过程中。
(2) 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2、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观(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这也就是要求老师应该走出学校的围墙,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职能。
4、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型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双方相互的)(2)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与学校领导之间···)第五,新课改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变为“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