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时评文精选20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最新时评文精选20篇

1. 寒门多出贤

张保振

最近,有位中国学子登上哈佛大学演讲台,从自己中学时代被毒蜘蛛

咬伤的“农村故事”,推及“改变科技知识分布不均”这一主题,他的英文演

讲视频在网络上热播。由此而成为“网红”的他,出生在一个小村落里,父母

均为农民,更引起人们关注。窃以为,这倒是一件寻常人家的正常事,它告诉

人们一个寻常道理:寒门多出贤。

千百年来,在古老的中国,不乏这样的故事。2500多年前,孔子的三千弟

子中,“贤人”有72人。这72人中,出身寒门的不在少数。比如,被孔子称

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的颜回,不仅位居72贤之首,

而且被后世尊奉为“复圣”;被庄子言为“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由于缺食,浑身浮肿,由于劳动,双手老茧,且面带病色,却被后世尊奉为

“宗圣”。即便是孔子,也正如他后来所坦言:“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由于“多能鄙事”,甚至还有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意味。

生活,同样会成为人们的老师。俗语言:“不经冬寒,不知春暖。”正因

为出身“寒门”,所以更知“寒”的不爽,也更向往“暖”的开心。古语云:“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正因为自己被“寒”过,因而一旦有条件,也更愿

意伸出温暖之手,拉身处“寒门”的人脱“寒”。而这,正是“贤”之思、“贤”之举。遥想当年,孔子正因为“贱”而从事各种“鄙事”,所以使得孔

子在日后思考社会问题时,更能体会到劳动民众从事“鄙事”的艰辛与重要,

更能考虑到劳动民众身处“贱”位的状况与情感,从而自心底发出了“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千年至论。

寒门多出贤,并非说,只要是出身“寒门”,就可自然而然地为“贤”了。贤,不仅要有“德”:能替别人着想,勇为天下谋利;而且要有“才”:有本事,能成事。这,就离不开学习。有言道:人不吃饭,饥;人不学习,愚。生

活就是这样,惟有好学,才近智,惟有知学,才给力。只有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增进自己的道德修为,才能离“贤”更近一步。

寒门多出贤,意味着多付出。“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习近平总书

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勉励同学们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

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成功、成名,永远不是用巧嘴吹出来的,而

是用心血写出来的。有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更过人的求知欲、更开阔的思维、更远大的志向,无论出身多么艰苦,都将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

《人民日报》( 2016年06月22日 04版)

2.没有风暴的海洋是池塘

陈凌

美学家朱光潜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有一段时间喜欢作诗填词,兴

之所至,常信笔直书,想到什么,便写什么,自觉不错。后来将习作拿给朋友看,却碰了壁:“你的诗词来得太容易,你没有下过力,你喜欢取巧,显小聪明。”一语点醒梦中人。他由此方悟,意境经过洗练,用词经过推敲,才能百

炼成钢,达到精妙境界。遣词造句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八九。回首前尘,历历在目。

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桥梁

专家茅以升晚年这样总结一生。诚然,谁的人生没有几分坎坷?谁的道路不曾

有过崎岖泥泞?生命的常态,永远不只是浅浅的涟漪,更有涌动的暗流、潜在

的礁石。正是这些,才构成了完整而丰富的人生;也正是在崎岖道路上的砥砺

前行,每个人的精神生命才能不断成长。

有作家写道:“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潭。”未经磨砺的灵魂,是没有深度的。然而,总有一些人,一提到压力,就心生畏

难情绪;一遇到困难,就只会向后退缩,畏葸不前。还有的人甚至甘做“草莓族”,一压就扁,一碰就倒。如此,无法成就一番事业不说,恐怕连自己人生

的方向盘都很难把握。相反,中流击水,才能真正熟谙水性;披荆斩棘,才能

抵达未曾抵达的地方。正所谓,“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

其实,很多时候,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困难,看似高山,实际上不过是座小

山丘。能否迈过去,关键就看我们能否拿出攻坚克难的意志。《史记》曾载,

飞将军李广有一次外出打猎,把草丛中的一块石头误认为是潜伏的老虎,于是

弯弓射箭,箭镞居然深陷石头之中。等知道是石头之后,却始终无法再次以箭

穿石。这里的区别,就在于射箭之时的意志,是否一往无前、绝不退缩。李白

由此感慨道:“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意志坚定与否,往往决定着事情

的成败。

不可否认,一些困难并非能轻易克服,但没有尝试过,怎会知道到底能不

能克服呢?不试,半点机会都没有;试了,至少还有机会。即使最终没有克服,至少也是增加了阅历、磨砺了心性。正如哲人所言:“雾气弥漫的清晨,并不

意味着是一个阴霾的白天。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

每个创伤上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与困难作斗争,不管成功与否,本身就是

一笔重要的人生财富,它将成为下一次成功的基石。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说到底,挫折和苦难,不过是块磨刀石。不被困难吓倒,不向

挫折屈服,勇往直前,人生的刀刃才能越磨越锋利。

3.受得委屈,可养格局

仲洁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去年这封被称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

职信,在不少人心中泛起涟漪。身边不时有年轻人,甚至刚刚工作不久,也贸

然来个“华丽转身”——辞职走人。然而,当我们拿起现实的放大镜,去仔细

观察那些具体的“离去”,就会发现不少年轻人的离职,只因受不了一时的小

委屈,理想与情怀只是被作为逃避的华美掩饰罢了。

的确,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委屈,有的人选择的不是面对,而是逃避。

问题是,世上还有不受一丁点委屈的人生吗?还有一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

活吗?设若每受委屈而躲避,则人生将无处可逃。在一定意义上说,受不得委屈,也就难有“诗和远方”。

人生的炫彩少不了委屈的纠缠。在文学写作中有一种说法叫“古老的敌意”,意指作家如果一生境遇太顺,沉湎于安逸生活,那么,他将很难创作出

真正传世的伟大作品。正如写就《红楼梦》的曹雪芹,陷于困顿沦落之间,依

然坚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贡献出这样一部皇皇巨著。可以说,正

是生前“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莫大困境和委屈,最终成就了他流芳百世的

身后之名。

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会遭遇曹翁那种盛衰逆转式的极端命运,但日常生

活从来就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它所能提供的委屈品目繁杂、款式众多:比

如努力被否定,辛苦得不到认可,隐忍之后换不来理解,一片真心不被接纳,

默默付出没有成果……并且生活对之一律解释欠奉。在一定意义上说,面对委屈,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有的人容得下委屈而成其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