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思教学 实施创新教育
“情感——诱思——创新”三连环教学法探究
学程 序观, 顺应学生知情意行相互作用 新学 习的关键 ,它 应贯 穿于英语 课堂 此 ,促 使学生 在英 语学 习时保持疯 狂
的规律而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课 堂教 教 学的始终 。 学模式。 它有以下几点基本特征。 激 情 ( r z p s i n c a y a s o )并努 力 为学 1 师生互 易是学生英语 能力提高 生 展示 自我搭 建平 台是英语 学 习中能 )
鼓励创 新为手 段 ,以发展 能力 、完善 制 ” ( 定芳语 )。因此 ,课堂教 学 捷 地 提 高学生 的 阅读 速度 。 对高 考 束 针 个 性 为 目标 的 教 学 模 式 ,即 “ 感 中教 师 务 必 努 力 营 造 和 谐 的 师 生 关 书面 表 达 的基本 要求 , 情 笔者 给 学生 归
教师和 学生 自主合 作探 究之精神 。可 2三 连环教学法的实施
见 ,新 一轮 的基础 教育课 程改革 对高 中英语 教学提 出更 高的要 求 。那 么 ,
三 连环教 学法 以情带行 ,将 能力 2 3 从创新 能力的培养 考虑 ,总结 规 . 发 展与个 性完 善统 一于诱 思激疑 的过 律 ,迁移 能力 1 充 分利用 课堂 主阵地 , 重 规 ) 注
1 1 情 感性原则 特级 教师钱梦龙认 的必 要手段 。 . 实践证 明, 没有 民主 宽松 力迁移 的桥 梁和纽带 。
为 “ 教学 的成功不 仅取 决于教师 的知 的教学氛 围, 没有深入思考后创造潜能 3三连环教学法的实施体会 识根底 ,更取 决于他 对学 生 的挚 爱和 的突现, 学生是难以标新立异 的。 “ 而 师 学的深情 投入 是营造 高亢 厚重 的英语 生积极的情感思维 的 “ 金钥匙” 。 氛围的必 由之路 。 2 )合 作 探究 是 学 生创 新 能力 发
如何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如何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如何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创新教育应运在而生。
创新教育如何实施,能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用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必须努力尝试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创新教育时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时代创新教育的要求为了适应新时代新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自觉地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创新教育的理论,用这种新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名师出高徒”!试想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创新理念的教师怎能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教师呢?创新教育是靠人实现的,首先靠的是教师,所以转变教育观念至关重要,它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先导。
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是否情愿或敢于将已经倾斜的教育天平摆正的问题,当然这需要勇气和毅力,但我认为作为知识分子,作为教育者,长期不断接受新思想的熏陶,转变观念不是一件难事。
应该是观念转变与尝试实施创新教育并举。
况且在实施创新教育方面,我们有些老师已经走在了前面,如我们学校的赵文忠老师、何划选老师等,他们已经为我校的创新教育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值得我们学习。
所以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大张旗鼓地宣传和实施创新教育,为实施创新教育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这不仅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面。
二.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在创新教育过程中能否有效发挥其主导作用,必须对其自身素质进行重新的修炼和塑造。
从事创新教育的教师为了使自己能够真正起到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除了应该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的监控能力等基本素质外,还应进行创新教育创新素质的培养和修炼。
1. 现代教学观念的修炼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它直接制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的方向、深度与效果。
与传统教学观念相比较,教师在创新教育观念的指导下,(1)在应用讲授法时,就会注重在讲授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时,适当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向学生提供大量材料和信息,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索结论。
开展诱思探究教学推进课堂创新教育
开展诱思探究教学推进课堂创新教育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那就是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规格人才。
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几年来我们苦苦求索,大胆实践,通过反复论证,多方考察,最后确定了在全校大面积推广诱思探究教学,实施课堂创新教育的实验。
通过几年来的探索,这一实验已在我校扎根、开花,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选择“诱思探究教学”,推进课堂创新教育的背景回顾我校始建于1951年,曾先后于1962年、1978年两次被省教育行政部门确定为省重点中学。
我们在查阅学校教改的历史资料时发现,早在五十年代我校就提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课堂教学“一言堂”“满堂灌”的问题,但改革了几十年,到九十年代中期仍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从1994年开始,学校注重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订了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规范,同时建立了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及竞争、激励机制,教师积极性空前高涨。
之后,教育质量开始走出低谷,高考升学率连年大幅度攀升。
1997年学校领导面对取得的成绩,不但没有为之陶醉,相反,却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和巨大的危机,反思我们的耕耘之路,我们感觉过去几年成绩的取得,靠的不过是严格的管理和老师们的拼搏奉献,虽然这种精神是任何时代任何改革都需要的,但这种时间加汗水的模式毕竟是一种终极做法,学校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关键看我们能否再造新的生长优势,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
过去我们在教改方面,虽然尝试的项目不少,但因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作支撑,总不够理想,或昙花一现,半途而废,或虎头蛇尾,不能善始善终。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基本上离不开“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模式,领导抓得忙,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师生饱尝“应试教育”之苦。
显然,在这种模式之下培养的学生,素质不能得到全面发展,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育模式,有悖于社会的发展和21世纪世界竞争对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
诱思式探究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诱思式探究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随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被引入到教育教学中。
诱思式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注重学生的探究和发现,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兴趣和意愿,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增强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诱思式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
一、诱思式探究教学模式的概述1、教学目标诱思式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立性和探究性,例如贫与富的差距,教师应该在课前设计好上课内容,并写出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诱思式探究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并且发现问题。
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最终得出结论,同时多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探索问题的方法,增加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形式诱思式探究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形式的转变,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提供者,还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主导的学习,同时还通过创造多样性的学习环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1、建立学生探究式学习型课堂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建立学生探究式学习型课堂,鼓励学生在撕破题目的一层层外壳,发现题目的本质。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一个数学问题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再将所有思路进行讨论,由此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深刻理解数学知识。
2、设计教学活动诱思式探究教学模式非常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是教学内容的重要体现。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和数学实验室,将学习和游戏相结合。
例如,运用数独等数字游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同时体验到数学思维的快乐和乐趣。
3、利用多媒体设备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实际案例演示问题策略,纵向整合各学科知识,将数学引入到现实生活中。
例如,利用投影设备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常用数学知识在物业管理、市场营销、社区治理等实际应用领域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三、结语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诱思式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诱思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思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使我认识到,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诱思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这种教学方法使我深刻体会到,思维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
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诱思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使我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能力。
在诱思教学法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自主学习的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诱思教学法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探索,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这种教学方法促使我更加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诱思教学法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这种教学方法使我认识到,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诱思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实践能力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诱思教学法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诱思教学法的优势,并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将诱思教学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善用“诱思教学法”,创和谐、高效物理课堂.doc
善用“诱思教学法”,创和谐、高效物理课堂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初中学生刚系统地接触物理知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采用诱思教学法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创造和谐、高效物理课堂的必要措施。
下面就如何利用“诱思教学法”创和谐、高效物理课堂浅谈一些做法。
一、以实验激发兴趣、启动思维心理学研宄表明:学生的学习规律总是意向心理占主导地位;兴趣是意向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最积极的认知驱动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发性原则,从认识的对象、认识的方法入手,通过物理实验和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作用于学生的心境来引发学生的内部需要,启动学生的思维。
例如:初中物理“大气压强” 一节的教学,覆杯实验中小小纸片竟然托住了杯中的水;用较大力都没有压进广口瓶的鸡蛋,却被大气压轻易地压进了广口瓶。
在“平面镜”的教学中教师表演“魔术”:将两支蜡烛全部点燃,在学生不注意时熄灭平面镜后的蜡烛,但是出现在同学们面前的仍是两只燃烧的蜡烛,只是这时平面镜后的蜡烛却怎么也让纸片燃不起来;“照相机”通过演示实验,同学发现“成在底片的像是倒立的”。
这些现象,都在学生的意料之外,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要探究其中奥妙的强烈愿望。
二、以设问布障置疑、引导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__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
物理教学中,都是恰当地设“障”立“疑”,把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导向未知,让其头脑中思维波涛迭起,通过分析、综合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布障置疑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设问:1.激发式设问在新引入的演示实验中,在学生新、趣、奇的观察中老师边实验边设问。
例如在平面镜的教学中引入的“魔术”,设问:同学们明明看见镜后的蜡烛是燃烧着的,但为什么没有使纸燃烧? 镜后蜡烛是否真的燃烧?那我们看到的又是什么?这种激发式设问,用在新课的引入,能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思维的投入。
诱思探究:创新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
诱思探究:创新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必须探索、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诱思探究教学法开展教学是课堂上进行创新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是舞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体现在:“诱”学生思维,“导”学生探究,变课堂为学生探索、发现、创造、创新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以求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
教师运用诱思探究思想教学时,重在不失时机、科学合理地创设“思考”的情境,正确把握“探究”的导向,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在探索中开拓视野、提高能力,尤其是提高其创新能力。
一、“诱思探究教学”的特点及意义“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
”这是辩证法的真谛。
即谓之“诱思教学思想”。
诱思探究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攻、思维为主线的教学特点,重在让学生参与,积极的去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而不是靠死记硬背的接受知识。
“诱思探究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1)有利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改变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评价观,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素质、开拓新领域,形成新观念。
(2)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
因为素质教育突出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3)有利于学校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更好地发挥它的应用效能。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向着逻辑思辨和创造性思维方向发展。
(5)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灵感,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者”主体地位。
(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态度。
(7)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
由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改变为共同讨论、探究,保证了学生愉快、活泼地学习,有效地带动课堂教学改革。
诱思式五步教学法实施计划
台矿子弟校深化课堂结构改革,实施诱思式五步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施计划一、理性认识:以灌输为主的教育,使学生缺乏实践体验的过程,“一刀切”的均衡教育,将会剥夺学生的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甚至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是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的关键。
素质教育的重点和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育人,但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以个性发展为前提,因材施教、论学而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原则。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诱导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挥的主体。
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能仅仅提供前人的思维结果,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贵在于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诱导学生敏锐的提出问题,系统的分析问题,灵活的探索解决问题。
施教之功,贵在诱导;进学之功,贵在心悟。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的心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实现自我超越。
二、诱思式五步教学的步骤:创设情景,精心导学;诱导思维,自学感知;探究讨论,个别指导;目标展示,反馈评价;达标测评,拓展提升。
三、诱思式五步教学的特点:诱思式五步教学过程依教学内容可以进行整合,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诱思探究为主线,以质疑、讨论、释疑为主要组织形式,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教师是学习的诱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诱思式五步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实现“四个转变”,即:教师的主导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诱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变为学习的过程,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从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诱思式探究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诱思式探究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一、诱思式探究教学模式的概念诱思式探究教学模式即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诱思式探究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的发展,提倡教师以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诱思式探究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诱思式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学习引导者。
在诱思式探究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学习和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 提倡问题导向诱思式探究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不再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3. 强调合作学习诱思式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协作。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开展合作探究,共同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 注重实践性诱思式探究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通过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创设情境,培养数学思维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的欲望。
在学习三角函数时,可以通过实际的三角形模型,让学生自己感受三角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在学习数列的时候,可以提出一些有关数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寻找规律,最终解决问题。
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具体方案
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具体方案近年来,教育界对创新教育的重视日益增加。
创新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师培训、资源建设、评估体系等方面展开,提出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具体方案。
一、课程设置创新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创新。
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学校可以增设创新课程,如科学实验课、设计课等,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跨学科课程,让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形成联动,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师培训要确保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顺利进行,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教学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创新教育的研讨会、培训班等,邀请专家来进行指导,让教师了解最新的创新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水平。
三、资源建设学校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有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支持。
在硬件方面,学校应该配备先进的教育技术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以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软件方面,学校应该建设全面的教育资源库,收集和整理各类教育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索。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社会资源进行对接,与企业、研究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交流平台。
四、实践机会创新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学校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如创新实验、社会调研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同时,学校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创业比赛等,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学校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
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基本流程
“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一、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具体操作:(一)诱导思维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诱导学生思维的主要手段是问题情境的创设。
其目的是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准备。
2.呈现问题、启发诱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表达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探索研究3.自主探究、设疑质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的天地,倡导他们去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结构的同时提出问题。
这种自我设疑能挑战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合作探究、解惑释疑组织小组学习:通常同桌或同组针对某一个语言点,互相补充、互相学习,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地去交际,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
为全体学生,尤其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将个人的突发性的创新语言拿到班级扩展,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
组间交流:对小组交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进行集体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思考、积极交流、融会贯通,并达成共识。
同时建立生生、师生之间多维互动的合作交流方式并充分发挥生生、师生之间地平等合作关系。
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交际的全过程。
在合作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宽容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的创新,要重视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表现出的尊重、沟通、包容、分享、互补、竞争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英语交际能力。
5.分层练习、强化口语表达能力大量操练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识、运用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的重要手段;它除了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以外,还起着拓宽思维、培养开口说能力。
在交际中,根据实际情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并引导有层次的操练,有助于学生运用口语去迁移交际,自主合作交流,让学生要有成就感。
春风化雨 有一种课堂叫诱思 润物无声 有一种学习叫创新
春风化雨有一种课堂叫诱思润物无声有一种学习叫创新【摘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诱思-创新“和谐课堂”》课堂模式即教师关心学生做人尊严,营造平等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学生通过情景自然参与,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促进创新思维发展,尊重差异,分层指导,以生为本,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的课堂。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因“问”而思,因“问”而学,边学边思,经学而悟。
转变学习方式,建立民主师生关系,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诱思-创新“和谐课堂”》课堂模式八步教学环节:1、课前先学习、提前先动手2、进入情景、导学释疑3、问题诱思、独立探究4、小组合作、积极建构5、交流提高、共同达标6、逐步迁移、循序拓展7、开展活动、发明创造8、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给学生一个春天更是诱思-创新。
教室微课堂、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的最新发展,使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当前的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利用物理知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关键词】诱思-创新;积极建构;循序拓展;发明创造;学以致用一、中物理实验教学《诱思-创新“和谐课堂”》课堂模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诱思-创新“和谐课堂”》课堂模式即教师关心学生做人尊严,营造平等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学生通过情景自然参与,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促进创新思维发展,尊重差异,分层指导,以生为本,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的课堂。
把传统课堂的最优方式和电子白板技术提供的新的交流方式结合起来。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改教为诱,变教为导。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因“问”而思,因“问”而学,边学边思,经学而悟。
教师创设情景,学生进入情景,教师导学,学生释疑。
通过师生共同分析、讨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建构知识。
通过学生直接参与、亲自尝试获得体验,通过反馈校正,异步达标,学生有效迁移从而建构知识的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的诱导,促进主动思考和学习,教师角色完成从“独白”走向“对话”的转变,进而构建教与学的和谐、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目标与结果的和谐,逐步形成有引导的“对话”形态,达成和谐课堂。
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方法
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方法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凸显。
因此,我制定了一份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工作计划,以期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发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一、了解学生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充分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二、创新教学方法1.引入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是一种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一些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1.开展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物理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三、营造创新氛围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创新氛围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起一种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
1.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质疑和提问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
创新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旨在通过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本文将探讨几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
1.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提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 引导式提问:通过适当引导,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并鼓励他们寻找答案。
- 提供自主选择机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或课题进行研究和学习。
2.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获取的需求。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 项目制学习:通过提供真实问题或情境,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 游戏化教学:通过将知识融入游戏中,激发学生参与性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利用科技工具:借助各种科技工具如虚拟实验室、编程软件等,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并培养他们运用科技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激发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和信息进行质疑和挑战,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培养逻辑思维:通过训练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供实践机会创新教育强调实践和应用,因此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 研究项目: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最终制作出相应的成果物。
- 实践活动:组织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策略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策略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未来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一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策略,包括培养好奇心、提供多元的学习环境、鼓励批判性思考、培养团队合作和创造机会等。
一、培养好奇心好奇心是创新的源泉,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是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实地考察和案例研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问和探究。
同时,提供合适的资源和信息,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获取所需知识,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提供多元的学习环境多元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多元化的思考方式。
教室内的布置、教学工具的运用、小组合作和团队活动等都能够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
此外,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展览和文化艺术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学习领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创造空间。
三、鼓励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质疑、寻找解决方案。
通过给予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的机会,鼓励他们质疑权威、挑战传统观念,并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四、培养团队合作创新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和集体智慧的力量。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项目学习和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学校还应该积极组织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合作来创造、实践他们的创新想法。
五、创造机会提供创造机会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策略之一。
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如创新创业课程、科技制作、艺术设计和科学实验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创新实验室或者科技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和资源,让他们有机会将创新思维付诸实践。
总结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策略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培养好奇心、提供多元的学习环境、鼓励批判性思考、培养团队合作和创造机会等。
诱思探究理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对诱思探究理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认识子洲县师家坪创新实验小学冯治宇诱思探究教学就是把教师主宰的“满堂灌”,“满堂教”,转化为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满堂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一步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老师们的感受是课下忙起来(备课),“课上闲下来”——“保护嗓子闭上嘴,锻炼身体迈开腿。
三言两语,走来转去。
”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不讽刺不挖苦不批评。
拿捏时间,掌握火候。
自己守拙示弱,让学生展示逞强。
诱思探究教学的课堂话语权,不再属于老师,而是交给了学生。
导向性信息的设臵,让老师不再担任教学的“组织者”,不必高声宣读连接教学环节的“串台词”,需要老师说的,只是精短的、恰到好处的鼓励和表扬。
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关系是亲和融洽的,老师们甚至不必再担心患上咽炎这种职业病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如音频、视频,针对不同的探究内容,选择生动形象的、富有个性的体验形式,与学生一起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营造情景交融的心理氛围。
所谓“课堂一分钟,课前十年功。
”教师在课前要下大功夫备好课,上课时才能诱导若定,行为上却表现出“潇洒自如”。
教师的“备课”再也不是仅仅考虑“怎样教学生”,而是重点研究“怎样教学生学”。
备课时的课程分析再也不是仅仅分析课文的重点、难点、关键等传统意义上的某些内容,而是要落实到课程开发、课程整合上来,在挖掘、研究体验性课程,寻找、利用课程资源上狠下功夫,并最终要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诱思探究教学立足于更新教学思想来解决具体教法问题,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结合。
其核心在于学生的“思”,“思”的前提是教师的“诱”,“思”的结果则是学生的“探究”。
因此,从提高学生素质着眼,在教学思想上突出教师的“诱”,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循循善诱”,以引路、诱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作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诱思探究教学实施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关键词:诱思探究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合理运用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把教学的立足点转到指导、点拨学生上,引导学生敢于动手、敢于发现,敢于创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主渠道,从而适应目前的新课程改革。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为:鼓励质疑、诱导提问、探究问题、深化创新。
一、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克莱·p·贝德福特说过:“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
但是如果你学会用激发好奇心的方法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
”中国也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作为教师,不仅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更要引导学生自主研究,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养成设疑的习惯,更要鼓励学生主动质疑。
例如:在学习氧族元素时,部分学生会提出问题:h2s与h2o结构相似,式量比h2o大很多,为什么常温下水却呈液
态,而h2s呈气态呢?在讲授芳香烃时,课本上介绍到苯的同系物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有学生质疑:苯的同系物为什么能使kmno4溶液褪色?产物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涉及到这几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的热点:“氢键”和“a-h”问题。
实践证明,这些学生敢于大胆质疑,培养了较强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在高考及竞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诱导提问——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源头,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是一个数学技巧而已,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待旧的问题,都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
可见,提问并不容易,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更需要创新精神。
提出问题是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和基本活动,能不能提出问题,能不能提出好的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问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起很大的作用。
学生从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
通过探因求果、正反对比、逆向思维、突破常规方法,提出具有创新性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领会、巩固和应用知识,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例如,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提出酸溶液ph7,那么
na2so4,(nh4)2so4,nahco3,ch3coonh4的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通过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
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呢?学生于是找资料,互相讨论,使问题得以延伸和深化,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探究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核心要素,是学生创新素质中的最高体现,通过鼓励质疑,诱导提问过程中重新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时进行点拨、解疑和归纳。
教师依据实际应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所学知识,启发他们举一反三,把问题分解开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解难,或启迪学生转换思维角度去解疑。
如在学习完原电池后可设计系列讨论题来促使学生知识的延伸并帮助学生解疑:(1)在原电池中金属铝可能作电源的什么电极?学生回答后,此时提出:(2)在al//naoh溶液//mg原电池中铝作什么电极?同学们争论后(大部分同学认为mg作负极,铝作正极),经过实验探究,观察到了他们事先意想不到的现象,造成了认识上激烈冲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接着再提出问题:(3)利用铝与一种比它活泼性弱的金属作原电池的两极,能否设计一个铝作正极的原电池?让学生课后设计实验方案,查阅有关资料并学习相应的知识,再开放实验室,放手让他们去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
这样探究性实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深化创新——提高创新能力
在解决问题后,教师或学生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小结,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创新学习的点睛之处。
过去许多教师
只是将已讲知识重复梳理一遍,使小结成了知识的机械重复,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而创新学习是指所学的知识,通过归纳、演绎等方法,把这些内容分类整理出“知识点”,把相互联系的知识连接成“知识线”,最后交织成“知识网”。
这样既避免知识的零碎,不成系统,又提高了归纳、创新能力。
教师在总结中要特别注意深化知识。
例如在讲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节时,先不作任何规定,用甲、乙两试管做下述反应的实
验:na2s2o3+h2so4=na2so4+s↓+so2↑+h20实验现象表明,甲反应快,乙反应慢,此时问:导致甲快的原因是温度?浓度?压强?还是其他?学生中有多种意见,其中有人认为:甲、乙的实验条件未加以明确,无法确定是哪种因素导致。
教师及时肯定,又进一步提问:如何才能确定是哪种因素引起的呢?学生们略作思考、讨论,得到的思路是:比较应建立在同一基准上,通过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温度来确定温度对速率的影响。
其他因素以此类推。
依据这样的思路进行实验,每做完一组,就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一组实验的结论,最后把几个结论综合起来,概括为一个总的结论,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可见,通过鼓励质疑、诱导提问、探究问题和深化创新,使学生形成主动质疑、存疑、设疑问题的自觉意识,并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实施创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1年1-6期
[2]李俊.《论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年第6期
[3]阎立钦.创新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张熊飞.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与实践.陕西省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实验中学。